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民族节日各具特色

B、文化遗产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A、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

A、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B、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C、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A、文化传播的涵义

B、文化传播的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A、传媒的内涵

B、大众传媒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

B、文化交流的作用

C、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本课引入: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大影响。那么文化继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文化的继承呢?在当代,仅仅是文化继承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展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呢?今天我就来学习这一块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什么是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的。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1)表现一:传统习俗的继承。

A、传统习俗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传统习俗的作用: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表现二:传统建筑的继承。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表现三:传统文艺的继承。

A、中国传统文艺的内容: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B、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表现四:传统思想的继承。

A、含义: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B、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二者区别:

A、文化继承: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B、文化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即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而是前进的、上升的。

(2)二者联系: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D、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3)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例如,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哪些途径:(1)精心选择教育内容

(2)精心选择教师

(3)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三、例题精析

【例题1】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A观点错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是实践,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故说明传统文化对今天现实意义,故B答案符合题意,C观点讲的是传统文化的形成,与题意无关,D观点错误,传统文化不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答案应选B。

【例题2】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继承性

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④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继承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传统思想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不是传统建筑,故答案应选D。

【例题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主要因为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题干是说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性,故C答案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故答案应选C。

【例题4】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学习了文化传播的有关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商业活动,在迁徙活动中在教育中传播。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将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探究活动一:现象题图与罗列特点 出示一组图片(针灸京剧书法)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分享这些说法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其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以便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渊源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

*问学生它们产生于什么时代,属于什么民族,在现实中有什么表现,各自存在于什么领域,等等。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 教师:大家对传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大家来看书本第39页第一自然段传统文化的概念。(读一遍)从这个定义中大家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答:继承性。 教师:非常好 *一是要概述什么是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的概念。二是要从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形成中感悟文化的继承性。 教师:大家来看一下本框的标题为“传统文化面面观”,是“面面观”,不是“全面观”。所以,我们这节课呢,就只是以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为例,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所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作为物质形态,如器物至今仍在使用,如文物供人观赏和研究,但它最重要的意义仍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价值。 探究活动二:情境图说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习俗的由来和演变吗? *意在引导学生把今天的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影响联系起来。认识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今天的生活中延续,是因为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它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的生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由此感受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根基。 教师提问: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是思考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可以有多种思维触角。比如,有民族的、环境的影响,有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等具体因素。而从传统习俗的形成机制来看,那就是课文中所指出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 教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需要。 看完了传统习俗,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的建筑 探究活动三:建筑图说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你所居住的地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你能指出这些民居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下面请大家来谈一谈对这一个问题的看法。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因而,它具有较强的辨析意义,掌握好了,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很有益处。但是,就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而言,应该力求使学生在经历辨析的过程中超越辨析的具体结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作文示例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作文示例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 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 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 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 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 的必然选择。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 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 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 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 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 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 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福建师大附中李华 1、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2、学生分析 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张扬个性成为他(她)们的主旋律。面对这一时代的学生,沟通需要用心、用技巧,那也是一门艺术。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且比较丰富;语言逻辑性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及表现欲望。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表现在其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书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应跳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和学生一道去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同时特别注重创设的情景的选择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潜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只有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设计见解,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主导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表明该课的设计卓有成效。 3、设计思想 “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 “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精华与糟粕并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 2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 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四、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1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2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摘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游戏:课程资源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讲演中,面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激起了世界华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兴奋。李岚清也强调:传统文化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本,对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九十年代以来,不管是高校,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在教育中渗透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更多的是指儿童的学习经验、预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诸多影响层面等。其中以民间游戏为载体的民间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

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笔者认为,应该对民间游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幼儿园可资利用以及对儿童成长发展至为重要的教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幼儿园的教育更紧密地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儿童所处的社会共同体的文化相联系,从而更具实效。 一、儿童对民间游戏的内在需求 约翰·胡伊青加认为,“人是游戏者”。游戏是人的一种活动。游戏对人具有生物学的、心理学的、人种学的、社会学的或其他的功能,并与人类文化、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民间游戏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来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是由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因此,其与儿童的自然生活状态、与儿童生活的实际更为贴近,更多地呈现出教育的原生态,从而更多地体现出儿童的内在需求。 二、民间游戏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民间游戏作为儿童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整理。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常被视为儒家文化。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一直被继承延用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被世代相传、继承延用下来的主要是儒家文化。所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作儒家文化基本上是没有错的。儒家文化,有值得弘扬的东西,但糟粕太多了,特别是被历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严重阉割装饰过以后,几乎只是一种维护独裁专制统治的忠君文化、奴婢文化了。正因为这样,人们一提到我国传统文化就反感,就有气,就要彻底否定它,就有人想用全盘西化来取代它。其实,中国的古代文化不但博大精深,而且非常优秀,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可悲的是,因为多数文化都不利于独裁专制,而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独裁政治制度以后,独裁政治就一直沿用至今,两千多年来只有强化,没有弱化。所以,一切不利于独裁统治的古代优秀都被打压了,都不能被后人很好地实际继承延用下来,更无从发扬光大了,因而被排斥在“传统文化”之外了。 因此,对于中国文化,我不赞成笼统地说弘扬传统文化,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弘扬忠君文化,就是弘扬独裁文化,就是弘扬奴婢文化!要振兴中华,要使中华民族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应该重新认识、弘扬、发展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如何弘扬和发展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故事都表现出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如果违背了真理,那么这种文化继续传承必将对社会造成影响,也算不上优秀的文化了。坚持真理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为人民所用,才能算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继续传承并且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否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不为人们所接受。 所以,“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是中国优秀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必须重新认识、弘扬和发展的古代优秀文化之一!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人教版必修3) (2)

4. 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选择题 1.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上海世博会有相当多的展馆用传统建筑为原型,并寻求着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表现。以建筑语言演绎城市主题,使得上海城市空间和建筑品质得到了提升,同时很好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真谛。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 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C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只要继承了传统文化必定能实现发展 2.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 5.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于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牵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

9.“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文化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C.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D.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 10. 2010年4月27日福厦动车开通后,福州到厦门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市民早上乘车到福州,游览福州西湖公园、鼓山、三坊七巷,品尝福州特色小吃。下午5点多,市民将搭乘动车,从福州返回厦门,还能准时回到家中吃晚饭。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1年4月27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也在告诉我们汉字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继承、完善和发展。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汉代书法分为章草、真书、行书,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楷书、行书、草书在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继承革新的过程。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把握这一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2)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高二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方案)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二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方案)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高二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方案) 第四课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自主学习篇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辩证关系:继承与发展是____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发展是_______。 (2)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要求: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在发展的过程中_____,这就是文化传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_____,_____。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定功能,在_________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___”,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合作交流篇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 1.社会制度的更替如何影响见教材44页第3段 2.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见教材45页1段 【知识拓展】 第一,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学技术改变着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政和二中郑有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知道传统文化的特点,了解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知道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并搜集有关政和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三幅图片,展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针灸、京剧和书法。 教师活动:通过对针灸、京剧、书法的了解,你能概括出什么是传统文化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解释概念 【概念界定】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①并保留在现实生活②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的文化。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板书: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简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爱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就开创了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

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因此,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搞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迪和引领,只有传承并发扬,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绝,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内涵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按三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及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的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步入了2020年,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升,人类的认知也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可是,伴随着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来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日益空虚。在新技术,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认知水平被不断更新,但真正留在我们脑海里的,似乎还是那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节日,民俗活动,鲜活地刻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由此可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情况与前景也是当下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十分认同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毛主席一生与书本为伴,饱览群书,仔细研读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呼吁当时的人民群众继承优秀的文化,领略其中的奥义。毛主席曾经领导人民群众,一定要分清封建性和非封建性文化,坚决将“三纲五常”这样的封建文化剔除。时代发展到今天,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团体不忘历史,牢记传统文化的发展精髓,并注重结合当下发展实际,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发展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于教化人民,发展文化艺术,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进步的社会,在整体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爱好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古人对于短暂生命的喟叹,而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还是经久不衰的伟大的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曾对我们青年说:“实现中或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继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传统文化,契合时代发展,让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 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 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时加以引导,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 对自学课本知识,预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收集影响文化发展的案例,并感悟他们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北京奥运开幕式》 问:(1)《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如何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2)视频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师生互动交流。 指导归纳: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没有一个人会“全盘”接受先前的文化遗产,我们总是有选择、有舍弃,在批判地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民族音乐,独自开辟一片天地;也不能只是一味继承,固步自封,而是既要有继承又有发展。我们不能把它们分开看。 (进行新课) 教师: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演出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忘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样的继承中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只有将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打造特色课堂: A挖掘教材内涵,抓住教材的主干内容,上出《文化生活》教材的特色。 B充分发挥教师个性,推敲特色教学语言。 C推行本土化教育,将广东的地域文化融入课堂。 (2)倡导快乐学习: A尊重学生知识构成,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单纯学习知识为不断享受获取成功的快乐; B鼓励学生充分探讨,表达己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 C通过创设情景,有效设问,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思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3)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能力目标: (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1)传统文化的特征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学情分析] (1)高二文理分班,2班是刚刚成立的文科班,文科生的气质还没有得到充分养成,作为文科教师,在本学期尤应在这方面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引导。 (2)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知识面也在不断的扩大,对社会生活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学生文化鉴别、文化赏析能力和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4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原创)CCTV少儿频道的公益广告有个传统节日民谣歌曲“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 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答案】 B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A、C两项与题意无关;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D项说法片面;通过题干中年俗活动对中华儿女的影响可以看出B 项符合题意。 2.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C 【分析提示】 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A项说法绝对化;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与时俱进,不是亘古不变的,B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 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 )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答案】 C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精心整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精心整理]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依据、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即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第一是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是教学目标,本堂课力图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首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掌握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第三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 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且传统文化的继承具体形式丰富繁杂,掌握这一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与其他知识的讲解奠定知识基础。 难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传统文化在今天有这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并不都是积极意义,这一知识点内容具有辩证的特色,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必修四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难以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且对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是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观念的重要前提,只有突破这一难点知识,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培养未来的生力军。 说学情 从知识能力上看,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作用,学生在第一课中已经学过,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从学习心理上看,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敢于提出问题,对事物具有新鲜感, 从思维方面,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他们又具有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普遍不足,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认为传统就是过时,就是落伍,就要被淘汰。 说教法学法与依据 -----美国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 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的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要正确看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昌盛的根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联系具体事例,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结合“抛锚式”教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文化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进入新课的学习,从总体上感悟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接着以服饰文化具体以旗袍的发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旗袍文化深入

挖掘、设计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探究上升到宏观层面,总结归纳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强调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样设计既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认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正是因为文化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的大门,看一看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精准设“锚”——创设情境】 观看韩庚的《世界看中国》音乐视频(多媒体展示) 【精心抛“锚”——确定问题】 1、从视频中你能找出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是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的照搬呢? 【精细释“锚”——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最多(文化接龙,轮到哪一组说不出即为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