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执行《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贯彻

《安徽省建筑基桩检测管理规定》情况介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王晓泉一.JGJ 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介绍

1.规范的出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多与基础工程质

量有关,其中有不少是由于桩基工程的质量问题,而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我国每年的用桩量超过400万根,其中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软土地区占70%左右,我省近年来桩基的应用呈现增加的趋势,如:芜湖,马鞍山,安庆,蚌埠,淮南,宣城,巢湖,黄山等地桩基的应用随着城市的发展明显增多。如此大的用桩量,如何保证质量,一直倍受建设、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各方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桩基工程除因受岩土工程条件、基础与结构设计、桩土体系相互作用、施工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关联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复杂性外,桩的施工还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更难。因此,基桩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做到确保桩基工程质量与安全。

80年代以来,我国基桩检测的标准初步形成系列,但这些标准只针对一类检测方法单独制订,有关设计规范对基桩检测的规定比较原则,主要侧重于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在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各方法之间在某些方面(如抽检数量、桩身完整性类别划分及判据、测试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复检规则等)缺乏统一的标准(至少是能被共同接受的一个低限原则),使检测人员在方法应用、检测数据采用及评判时显得无所适从,容易造成桩基工程验收工作的混乱。

2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各检测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若将检测能力和适用范围不适宜的扩大,容易引起误判。

3 基桩检测通常是直接法与半直接法配合,多种方法并用。当需要对整个桩基质量做出评定时,单独的方法无法覆盖,各个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并用时又出现主次不分或不一致。

因此,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使基桩检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基桩检测技术进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为此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284号文的要求,建设部2000年上半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规范的编制,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桩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设部于2003年3月21日发布第133号公告批准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2003,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

包含了混凝土基桩检测的所有检测方法(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可操作性更强,使基桩质量检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与老规范相比增加了10条强制性条文,对确保基桩的安全和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基桩检测单位的总体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对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仪器的要求很高。

2。规范重点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今天重点介绍《规范》的核心部分第3章“基本规定”,检测方法和内容、检测工作程序、抽检数量等内容。

新规范共有十章、八个附录。它们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八种基桩检测方法。

总则

强调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对如何选择基桩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

1.为了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适用于建筑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与评价。 3.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搭配。基桩检测结果应结合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判定。

术语和符号

规范了检测报告用语和符号。如:以前桩基和基桩概念不分;检测方法用语五花八门;各种检测参数的符号不规范(如:桩身波速有C;c;单桩极限承载力有P;Q;Qu;Q u);对桩身缺陷的描述多种多样(如:离析,密实度差等等),新规范对这些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如:桩身缺陷的用词:桩身缺陷是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基本规定

规定了基桩检测的检测方法;检测工作程序;检测数量;验证和扩大检测;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要求。

这里重点是强制性条文和检测方法的合理选取:

强制条文

3.1.1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从力学观点看基桩的安全主要表现在它的承载能力和桩身结构抵抗外力的能力。前者是靠外力提供(桩周土);后者是基桩自身的质量保证(桩身强度;桩身受力面积),由于工程桩的预期使用功能要通过单桩承载力实现,桩身完整性检测的目的是找出某些可能影响单桩承载力的因素(基桩自身的质量问题),最终是为减少安全隐患、可靠地判定单桩承载力并做出正确评价服务,对于大多数桩型的桩基(如:震动沉管桩;捶击夯扩桩;钻孔灌注桩经常出现断桩,断裂、裂缝、缩颈),这些桩身缺陷往往是通过低应变完整性普查找出基桩施工质量问题并对整体施工质量做出大致估计,所以两种参数的检测缺一不可。

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基桩“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验”。所以,基桩质量检测时,承载力和完整性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检测方法的选取:

规范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检测方法有7种,它们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

检测目的如下: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 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2.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

3.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和挠曲

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

4.钻芯法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底岩土性状,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高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检测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的均匀性、

7.声波透射法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根据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合理选取检测方法,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即满足对工程基桩整体做出较高置信水平的评价也要做到快速经济。

7种检测方法的重点注意事项

强制性条文

规范中规定的7种检测方法中,涉及到强制性条文的有11项。其中基本规定1项,单桩静载试验(3项)分别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项,单桩水平静载试验1项;低应变检测1项;高应变5项;

根据提供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强制性检测方法的条文: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单桩竖向静载荷)。

根据对检测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而约束检测设备的强制性条文2项(高应变)

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击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在1.0~1.5范围内。

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

根据对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约束人为因素可能给分析结果造成

混乱的强制性条文4项,竖向静载(1);水平静载(1);高应变(2)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 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竖向静载)。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水平极限承载力能确定时,应按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并与水平临界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 当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控制且水平极限承载力不能确定时,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所对应的水平荷载,并与水平临界荷载相比较取小值。(水平静载)

A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

1 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

2 严重锤击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1倍。

3 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

4 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B 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时,不得进行比例调整。(高应变)

根据检测数据可溯源的原则对检测报告提供的结果强制性规定2条(高低应变各1条)

选用慢速维持法的理由:

慢速维持荷载法是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

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它是我国公认的最直接的检测办法,已沿用多年的标准试验方法,也是其它工程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方法的唯一比较标准(如:高应变)。

。对绝大多数桩基而言,为保证上部结构正常使用,控制桩基绝对沉降是第一位重要的,这是地基基础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工程桩验收检测中,某些行业或地方标准允许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但未具体规定试验步骤和其他限定条件。1985年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简称国际土协ISSMFE根据世界各国的静载试验有关规定,在推荐的试验方法中,建议维持荷载法加载为每小时一级,稳定标准为0.1mm/20min。当桩端嵌入基岩时,个别国家还允许缩短时间;也有些国家为测定桩的蠕变沉降速率建议采用终级荷载长时间维持法。

我国港口工程规范(JTJ2202-83)、上海地基设计规范(DBJ-08-11-89)起就将这一方法列入,与慢速法一起并列为静载试验方法。快速法由于每一级荷载维持时间短(1h),各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相对慢速法要小一些,但相差不大。表1列出了上海市23根摩擦桩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实测桩顶稳定时的沉降量和1h时沉降量的对比结果。从中可见,在1/2极限荷载点,快速法1h时的桩顶沉降量与慢速法相差很小(0.5mm以内),平均相差0.2mm;在极限荷载点相差要大些,为0.6~6.1mm,平均2.9mm。相对而言,“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荷速率比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施工加载速率要快得多,慢速法试桩得到的使用荷载对应的桩顶沉降与建筑物桩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实际沉

降相比,要小几倍到十几倍,所以,规范中的快慢速试桩沉降差异是可以忽略的。

在我国,如有些软土中的摩擦桩,按慢速法加载,在2倍设计荷载的前几级,就已出现沉降稳定时间逐渐延长,即在2h甚至更长时间内不收敛。此时,采用快速法是不适宜的。而也有很多地方的工程桩验收试验,在每级荷载施加不久,沉降迅速稳定,缩短持载时间不会

明显影响试桩结果;且因试验周期的缩短,又可减少昼夜温差等环境影响引起的沉降观测误差。在此,建议快速维持荷载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每级荷载施加后维持1h,按第5、15、3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

2 测读时间累计为1h时,若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增量相比未明显收敛时,应延长维持荷载时间,直至最后15min的沉降增量小于相邻15min的沉降增量为止。

3 终止加荷条件可按本规范要求执行。

4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2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规范强调各地在采用快速法时,应总结积累经验,结合当地条件提出适宜的稳定控制标准。

这正是规范强调的施工后的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

载法。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的原因。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一般指端承力为主的桩),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除以安全系数2得到的,综合反映了桩侧、桩端极限阻力控制承载力特征值的低限要求,同时也是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它统一各类材料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等要求。给出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并且也是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B.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级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强制性条文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水平极限承载力能确定时,应按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并与水平临界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当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控制且水平极限承载力不能确定时,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所对应的水平荷载,并与水平临界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除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有关外,还与桩顶边界条件(嵌固情况和桩顶竖向荷载大小)有关。由于建筑工程的基桩桩顶嵌入承台长度通常较短,其与承台连接的实际约束条件介于固接与铰接之间,这种连接相对于桩顶完全自由时可减少桩顶位移,相对于桩顶完全固接时可降低桩顶约束弯矩并重新分配桩身弯矩。如果桩顶完全固接,水平承载力按位移控制时,是桩顶自由时的2.60倍;对较低配筋率的灌注桩按桩身强度(开裂)控制时,由于桩顶弯矩的增加,水平临界承载力是桩顶自由时的0.83倍。如果考虑桩顶竖向荷载作用,混凝土桩的水平承载力将会产生变化,桩顶荷载是压力,其水平承载力增加,反之减小。

桩顶自由的单桩水平试验得到的承载力和弯矩仅代表试桩条件的情况,要得到符合实际工程桩嵌固条件的受力特性,需将试桩结果转化,而求得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考虑到水平荷载-位移关系的非线性且m值随荷载或位移增加而减小,有必要

给出H-m和Y0-m曲线并按以下考虑确定m值:

1 可按设计给出的实际荷载或桩顶位移确定m。

2 设计未做具体规定的,可取6.4.6条或6.4.7条确定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m值:对低配筋率灌注桩,水平承载力多由桩身强度控制,则应按试验得到的H-m曲线取水平临界荷载所对应的m值;对于高配筋率混凝土桩或钢桩,水平承载力按允许位移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选取m值。

与竖向抗压、抗拔桩不同,混凝土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一般为弯曲破坏,极限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所以6.4.6条在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H a时未采用按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的方法,而按照桩身强度、开裂或允许位移等控制因素来确定H a。不过,也正是因为水平承载桩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主要受桩身强度制约,通过试验给出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弯矩对强度控制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抗裂要求不仅涉及桩身强度,也涉及桩的耐久性。6.4.7条虽允许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确定水平承载力,但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只有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构件,才允许出现裂缝,且桩所处的环境类别至少是二级以上(含二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因此,当裂缝控制等级为一、二级时,按6.4.7条确定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就不应超过水平临界荷载。

低应变法强制性条文

A.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

基桩完整性全部信息都包含在实测的信号中(桩身完整性,仪器和传感器的性能,现场传感器的安装都包含在内),高质量的实测信号对测试系统要求较高。测试人员水平低、测试过程和测量系统环节出现异常、人为信号再处理会大大影响信号真实性,均直接影响结论判断的正确性,错误的曲线或失真的信号会引起误判,只有根据原始信号曲线才能鉴别,同样理由在高应变检测中也同样要求检测报告应给出实测的力与速度信号曲线。

高应变法强制性条文

高应变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高应变试验是一项高技术的测试方法,不仅对实验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试验仪器设备有较高的要求。

高应变使用的仪器设备有:仪器;传感器;捶击设备;导向装置

首先是仪器要求,目前使用的检测仪器,都是高集成度的数字式仪器,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应低于《基桩动测仪》JG/T 3055中表1规定的2级标准,且应具有保存、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和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功能。一体化仪器把信号采集部分和特制的计算机部分组合在一起作为专用的仪器且具备计算机的全部功能,能够兼作计算机使用;多数厂家则利用现成的便携式计算机,外加该厂配制的信号采集单元,采集单元和便携机之间的联系,有的设计通过总线,有的则通过标准的串行口。

高应变使用的传感器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式传感器(应力环)或应变片。前者用来检测桩身速度,常用的是压电式加速度计。后者用来检测桩身应变。只要选用知名厂家的传感器对检测结果是有保证的。

由于高应变检测的最终结果主要是基桩的承载力,是基桩的主要参数。而高应变的承载力是通过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得到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取得高质量的实测曲线是最为关键的。

上图可以看出高应变试验的锤击设备是相当重要的,规范有两条强制性条文对高应变检测用的大锤作了严格规定,打入桩一般可以使用打桩机,为了避免和打桩过程的矛盾,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落锤设备;灌注桩则一般必须另外配备锤击设备,落锤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锤体、导架和脱钩器;常用的锤击设备一般采用自由落锤,依靠锤体本身的质量在一定的落高下所产生动能产生试验所需的锤击力,规范规定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击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在1.0~1.5范围内。主要是提高重锤下落时平稳性,减少重锤下落时造成的严重锤击偏心而影响测试质量。

同时对大锤的重量也有严格要求,选用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

对锤重选择与原《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不同,给出的是一个范围。主要理由如下:

1 桩较长或桩径较大时,一般使侧阻、端阻充分发挥所需位移大。

2 桩是否容易被“打动”取决于桩身“广义阻抗”的大小。广义阻抗与桩周土阻力大小和桩身截面波阻抗大小两个因素有关,随着桩直径增加,波阻抗的增加通常快于土阻力,

仍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选取锤重,将使锤对桩的匹配能力下降。因此,不仅从土阻力,而从多方面考虑提高锤重的措施是更科学的做法。本条规定的锤重选择为最低限值。

高应变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数据的分析,错误选取测试曲线将得到错误的结果。

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分析可靠度,规范强制性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

1 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

2 严重锤击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1倍。

3 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

4 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除柴油锤施打的长桩信号外,力的时程曲线应最终归零。对于混凝土桩,高应变测试信号质量不但受传感器安装好坏、锤击偏心程度和传感器安装面处混凝土是否开裂的影响,也受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应变式传感器测得的力信号尤其敏感。混凝土的非线性一般表现为:随应变的增加,弹性模量减小,并出现塑性变形,使根据应变换算到的力值偏大且力曲线尾部不归零。锤击偏心是指两侧力信号之一与力平均值之差超过或低于平均值的30%。通常锤击偏心很难避免,因此严禁用单侧力信号代替平均力信号。

在分析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高应变的检测结果,规范强制规定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时,不得进行比例调整。根据高应变的理论在多数情况下,正常施打的预制桩,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应基本成比例。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比例失调属于正常:

1 桩浅部阻抗变化和土阻力影响。

2 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测力时,测点处混凝土的非线性造成力值明显偏高。

3 锤击力波上升缓慢或桩很短时,土阻力波或桩底反射波的影响。

除对第2种情况当减小力值时,可避免计算的承载力过高外,其他情况的随意比例调整均是对实测信号的歪曲,并产生虚假的结果。因此,禁止将实测力或速度信号重新标定。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因为有些仪器具有比例自动调整功能。

3.如何应用新规范

新的基桩检测规范与以前相比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使基桩检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检测工作质量,可以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确保了基桩检测质量。主要对检测单位的技术服务提供了更加高的要求。

我认为在应用新规范时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选择符合规范的合理的检测方法

下面是规范规定的承载力的检测方法选取示意图

(供参考)

选取准则: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1选取准则: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说明: 1. 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按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数量,对部分受检桩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

2. 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

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宜少于10

根。

条文理解:

按设计等级、地质情况和成桩质量可靠性确定灌注桩抽检比例大小,符合惯例,是合理的。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一般设计承载力高,桩身质量是控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桩径的增大,尺寸效应对低应变法的影响加剧,而钻芯法、声透法恰好适合于大直径桩的检测(采用钻芯法还可同时检测桩端持力层和沉渣厚度)。同时,对大直径桩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多种方法并举,可以实现低应变法与钻芯法、声透法之间的相互补充或验证,提高完整性检测的可靠性。

几种完整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低应变方法方便灵活,检测速度快,适宜用于预制桩、小直径灌注桩的检测。一般情况下低应变方法能可靠地检测到桩顶下第一个浅部缺陷的界面,当桩身存在多处缺陷或桩周土阻力很大或桩很长时,难以检测到桩底反射波和深部缺陷的反射波信号,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改变锤击能量,或选用其它的检测方法效果会更好(多节预制桩,高应变,钻芯法,声波透射法)。在满足低地应变检测的模

型情况下,应该以低应变为首要选择完整性测试方法,低应变结果有怀疑的桩再采用其它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这也是新规范所强调的)。

选择方法的优先级别

在新规范中对要求的严格程度作了说明

它们是

用词要求程度做法

必须很严格一定这样做

应严格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

宜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

可场地条件限制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3.2.5)

------------------------------------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3.1.1)

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3.1.2选择。(3.12)

------------------------------------------------------------------------------

桩身完整性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3.13)

施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3.2.7)

对于大直径扩底桩和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9.1.3)

(除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和纯摩擦型大直径桩外,大直径灌注桩、扩底桩(墩)由于尺寸效应,通常其静载Q-s曲线表现为缓变型,端阻力发挥所需的位移很大。另外,在土阻

力相同条件下,桩身直径的增加使桩身截面阻抗(或桩的惯性)与直径成平方的关系增加,锤与桩的匹配能力下降。而多数情况下高应变检测所用锤的重量有限,很难在桩顶产生较长持续时间的作用荷载,达不到使土阻力充分发挥所需的位移量)。

----------------------------------------------------------------------------------------------------------------- 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3.3.7)

对可能引起混乱的个别条款的理解

规范 3.3.7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事实上对所有高承载力的桩),往往不允许任何一根桩承载力失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试桩荷载大或场地限制,有时很难甚至无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检测。对此,本条规定实际是对第3.3.5条的补充,体现了“多种方法配合,优势互补”的原则。终孔后混凝土灌注前的桩端持力层鉴别、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混凝土灌注后的钻芯法沉渣厚度测定、桩端持力层钻芯鉴别(包括动力触探,标贯试验、岩芯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有条件时可预埋荷载箱进行桩端载荷试验等。)

我认为这条主要是强制性条款的要求,即: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其重点是桩端持力层的检测,根据新规范1.04(总则)和GB5007的要求,鉴别方法只有: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或在同条件下的小直径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通过桩身内力测试,确定端承力参数;桩端持力层钻芯鉴别)。凭经验根据地质报告不做承载力检测或采用其它非标准的方法进行测试(如间接方法-点荷载确定岩石岩性)我认为是不妥的,也不符合GB5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二.对基桩检测管理的重要性

基桩检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是有目共睹的,要做好这项工作除检测单位加强自身检测和管理水平外,相关责任部门的密切合作和严格按新规范的要求严格把关是十分重要的,我省于2004年3月3日出台了《安徽省建设工程基桩检测管理规定》这对我省加强建设工程基桩检测管理,规范基桩检测工作行为,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是各地对基桩检测认识

重要性提高了,很多地方基本上可以按照新规范和我省基桩检测管理规定执行。

先介绍一个外省关于基桩检测管理的新闻媒体的一个报道

(福建晚报2004.11.11)今年9月~10月,省建设厅组织对福州市区建筑工程基桩检测质量进行巡查,共检查10个静载试验现场和7家检测单位内业资料。昨日,省建设厅对外通报了此次巡查情况。

从巡查情况看,检测单位大多数能执行技术标准规范,基桩检测质量有较大提高,但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部分检测工程存在静载检测堆载量不足,大吨位静载检测无试桩方案,现场原始数据记录有涂改,检测人员不到位,静载试验操作不够规范,低应变检测波速取值过高,监理单位对检测单位监理不严等。昨日,省建设厅还通报批评了几家检测不合格单位,分别是: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被抽查的静载检测工程存在堆载量不足,福建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公正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把关不严。

这里有三个问题

1. 兄弟省份对基桩检测工作的管理加强了。

2.由于加强管理大多数的检测单位能够执行技术标准规范。

3.也存在很多问题(静载检测堆载量不足;检测人员不到位;静载试验操作不够规范;低应变检测波速取值过高;监理单位对检测单位监理不严)

4.处罚力度加强(检测,监理)

我省的现状

在各级领导的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全省的检测单位在规范检测行为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规范和《安徽省建设工程基桩检测管理规定》的要求从事检测工作,基桩检测的管理力度也大大增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少数地方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执行不够,如:有的地方只做桩身完整性检测,不做承载力检测。还有的一个小区

就做一个单位工程。

2.少数检测单位的检测行为不规范。(如: 静载检测静载试验操作不够规范;高应变检测不按规范操作;低应变

检测现场操作过于马虎;但承载力检测选用非规范规定

的方法)

3.有些检测基桩检测的安全生产工作做的不够。

4.有些职能部门对桩基检测的要求把握的尺度不够。

5.基桩检测市场大多比较规范,单也有不少地方市场混乱。

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要做好基桩市场管理,确保建筑基桩检测的质量,提高我省的检测水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

1.加强我省从事基桩检测人员的技术岗位技能培训。

2.有必要邀请全省基桩方面的检测专家根据安徽省的特殊地质和桩基情况出台基桩检测专业应用指南(上海经验)。

3.加强对基桩检测单位检测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

4.加强全省基桩检测单位的之间交流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检测水平。

5.加强检测单位的安全检查。

6。根据大连,福建,江苏等省份的经验加强监理单位对基桩检测单位行为的监理,对确保检测质量大有好处。

三.基桩检测技术岗位考试

近年来随着桩基的采用越来越多,检测单位也迅速增大。鉴于目前的基桩动测理论及测试技术级处于研究之中,而我国的测桩队伍增长过快,造成实际动测市场的极其混乱:

1、测试人员方面

测试人员几乎各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认为测桩有利可图,有的一些非专业人员也加入测桩队伍,买了仪器就开始测桩挣钱,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基桩测试为一边缘学科,涉及的方面较多,如结构力学、桩基施工、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波动理论、振动理论、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等,并且需要丰富的结构、施工、岩土等工程经验。如果一个测试人员没有学过上述方面的知识,甚至仅高中毕业,很难胜任基桩测试工作和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性。越是夸大基桩动测技术的功能和能力,就越危险。

2、测试仪器方面

部分测桩单位的仪器虽为专门的测桩仪,但整体性能不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较差,所配传感器技术性能指数根本不满足测试要求,致使采集的信号失真。如果使用不能测桩的仪器或技术指标不符合测桩要求的仪器对桩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根本无法谈起。

3、测试报告方面

测试报告的混乱是目前最为突出的严重问题。有的测试报告出具基桩动测根本不可能测试的参数,如低应变测试报告出具砼强度、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灌注桩: 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 护层不得小于50mm。 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6.2.6粗骨料可选用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三分之一。 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000mm或单桩混凝土 量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1组试件:直径大于1000mm 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00m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00mm以上; 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 4.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用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6.3.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6.3.2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 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6.3.27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每立方(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6.3.30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000—6000m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800—1000mm。凿除泛桨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试验检测继续教育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第1题 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编号为JGJ106-2014,自2014年()起实施。 A.6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1日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 A.1.2 B.1.5 C.2.0 D.2.5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在桩基钻芯法中某基桩按规定钻取两孔,其中一孔局部芯样侧表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出现,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通过大量工程桩检测剖面统计分析,发现将Cv(j)限定在[ ]区间内,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的取值落在合理范围内的机率较大。 A.0.010,0.030 B.0.010,0.045 C.0.015,0.030 D.0.015,0.045 答案:D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5题 在新规范中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 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A.0.55 B.0.65 C.0.75 D.0.85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9 此题得分:9.0 批注: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钻芯法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设备 (3) 2.1 (3) 2.2 (3) 2.3 (3) 2.4 (3) 2.5 (3) 2.6 (3) 3.现场操作 (4) 3.1 (4) 3.2 (4) 3.3 (4) 3.4 (4) 3.5 (4) 3.6 (4) 3.7 (5) 3.8 (5) 3.9 (5) 3.10 (5) 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5) 4.1 (5) 4.2 (5) 4.3 (6) 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6) 5.1 (6)

5.2 (6) 5.3 (6) 5.4 (6) 5.5 (7) 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7) 6.1 (7) 6.2 (7) 6.3 (7) 6.4 (7) 6.5 (7) 6.6 (8) 6.7 (9) 附图表: 名称编号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No.01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2.设备 2.1 钻取芯样宜采用液压操纵的钻机。钻机设备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1)额定最高转速不低于790r/min。 (2)转速调节范围不少于4档。 (3)额定配用压力不低于1.5Mpa。 2.2 钻机应配备单动双管钻具以及相应的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和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钻杆应顺直,直径宜为50mm。 2.3 钻头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用合格粒度、浓度、胎体硬度的金刚石钻头,且外径不宜小于100mm。钻头胎体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缺边、少角、倾斜及喇叭口变形。 2.4 水泵的排水量应为50~160L/min,泵压应为1.0~2.0Mpa。 2.5 钻切芯样试件用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配套使用的金刚石圆锯片应有足够刚度。 2.6 芯样试件端面的补平器和磨平机应满足芯样制作的要求。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执行《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贯彻 《安徽省建筑基桩检测管理规定》情况介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王晓泉一.JGJ 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介绍 1.规范的出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多与基础工程质 量有关,其中有不少是由于桩基工程的质量问题,而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我国每年的用桩量超过400万根,其中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软土地区占70%左右,我省近年来桩基的应用呈现增加的趋势,如:芜湖,马鞍山,安庆,蚌埠,淮南,宣城,巢湖,黄山等地桩基的应用随着城市的发展明显增多。如此大的用桩量,如何保证质量,一直倍受建设、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各方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桩基工程除因受岩土工程条件、基础与结构设计、桩土体系相互作用、施工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关联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复杂性外,桩的施工还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更难。因此,基桩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做到确保桩基工程质量与安全。

80年代以来,我国基桩检测的标准初步形成系列,但这些标准只针对一类检测方法单独制订,有关设计规范对基桩检测的规定比较原则,主要侧重于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在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各方法之间在某些方面(如抽检数量、桩身完整性类别划分及判据、测试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复检规则等)缺乏统一的标准(至少是能被共同接受的一个低限原则),使检测人员在方法应用、检测数据采用及评判时显得无所适从,容易造成桩基工程验收工作的混乱。 2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各检测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若将检测能力和适用范围不适宜的扩大,容易引起误判。 3 基桩检测通常是直接法与半直接法配合,多种方法并用。当需要对整个桩基质量做出评定时,单独的方法无法覆盖,各个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并用时又出现主次不分或不一致。 因此,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使基桩检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基桩检测技术进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为此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284号文的要求,建设部2000年上半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规范的编制,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桩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设部于2003年3月21日发布第133号公告批准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2003,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最新版本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变更解读继续教育

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编号为JGJ106—2014,自2014年()起实施。 A、6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1日 答案:C 您得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得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得()倍或使桩顶产生得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得限值. A、1、2 B、1、5 C、2、0 D、2、5 答案:C 您得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在桩基钻芯法中某基桩按规定钻取两孔,其中一孔局部芯样侧表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得芯样中未出现,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A 您得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通过大量工程桩检测剖面统计分析,发现将Cv(j)限定在[]区间内,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得取值落在合理范围内得机率较大。 A、0、010,0、030 B、0、010,0、045 C、0、015,0、030 D、0、015,0、045 答案:D 您得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在新规范中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得异常声测线, 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得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得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得50%,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 A、Ⅰ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B 您得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与桩身配筋率不小于( )%得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得()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A、0、55 B、0、65 C、0、75 D、0、85 答案:B,C 您得答案:B,C 题目分数:9 此题得分:9、0 批注: 第7题 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得桩身配筋率小于()%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得()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A、0、55 B、0、65 C、0、75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14》

修订内容 1 进一步明确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 3.1.1 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3.3.1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3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 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3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4 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对干作业挖孔桩和单节预制桩,数量可减半。——取消 3.3.4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 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4 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5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6 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一节、术语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s 承受建筑物基础传来的各种作用的岩土体。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随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由土与岩石(或大块弧石)组成的地基 填土地基 fill-foundation soil 由人工填土组成的地基洞穴地基foundation with cavern 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着洞穴的地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地基承载能力代表值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底部截面扩大的基础。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有筋扩展基础两类 刚性下卧层 rigid sub-layer 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很大的土层或岩层 桩基础 pile foun dati on 由柱或桩与连接于桩顶的承台所组成的基础 嵌岩桩 rock-socketed piles 端部嵌入基岩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 基坑支护结构 support ing of foun dati on pit

为保持基坑稳定、控制基坑变形而兴建的结构 第二节、基本规定 1、根据地基基础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个安全等级,按表3.0.2选用。 2、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应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 岩体分类有:1.岩石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 2.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3、岩层根据单层厚度分为巨厚层(H>1.0)、厚层(1.0>H>0.5)、中厚层(0.5>H>0.1)和薄层(H<0.1) 4、按岩体结构类型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5、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 6、按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不完整、和极不完整。 7、粒径大于2mm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桩基检测规范

1 总则 为了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基桩质量检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与评价。 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搭配。基桩检测结果应结合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判定。 建筑工程基桩的质量检测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术语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桩身完整性 pi1e integrity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桩身缺陷 pile defects 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静载试验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

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钻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 低应变法 low strain integriiy testing 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高应变法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 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声波透射法 crosshole sonic logging 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符号 抗力和材料性能 c ——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 E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 cu f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 m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u Q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a R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篇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xx]46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 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 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xx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xx年2月20日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 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和>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2章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第2.1.1条地基subgradefoundation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1)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资料编号:JGJ106-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 ni cal code for test ing of build ing foun dati on piles JGJ 106—2003 J 256—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 ni cal code for test ing of buildi ng foun datio n piles JGJ 106—200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3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第133号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2003, 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435、444、6.4.6、847、9.2.3、9.2.4, 9.4.2、9.4.5、9.4.1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O6—97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3月21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 ]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国内外桩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规范参加编写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凡徐天平朱光裕钟冬波 刘明贵刘金砺叶万灵滕延京李大展刘艳玲关立军李荣强王敏权陈久照赵海 生柳春 季沧江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doc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第九章深层搅拌桩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深层搅拌法适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 的粘性土等地基。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冬季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第9.1.2条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地下水的侵蚀性质等。 第9.1.3条深层搅拌设计前必须进行室内加固试验,针对现场地基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及外掺剂,为设计提供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加固土强度标准值宜取90d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第二节设计 第9.2.1条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也可选用其它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的7%~15%。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具有早强、缓凝、减水、节约水泥等性能的材料,但应避免污染环境。 第9.2.2条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

基荷载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f sp,k=m·R kd/A p+ β·(1-m)f s,k(9.2.2-1) 式中 f 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 m——面积置换率; A p——桩的截面积; f 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0.5~1.0, 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土的作用时,可取0; Rkd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也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取其中较小值: Rkd =ηfcu,kAp (9.2.2-2) Rkd=qsUpl + αApqp (9.2.2-3) 式中 fcu,k ——与搅拌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项目、方法及数量一览表

附件:建筑地基基础检测项目、方法及数量一览表(恩施州) 第1页,共4页 序号基础选型 天然地基桩(墩)身完整性 桩(墩)的承载力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1 人工挖孔灌注墩 (埋深大于3米,直径不少 于1000mm,且埋深与墩身 直径小于6或墩身直径与 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 立刚性基础,墩身有效长 度不宜超过5米。《建筑地 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第 3.0.8 条) 非 嵌 岩 墩 浅层平板静载荷试 验 依据:《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第10.1.6条 具体数量部位由设计文件 给出,但单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 技术规范》DB42/269-2003 第3.0.7.1条 低应变 依据:《建筑地基 基础检测技术 规范》 DB42/269-2003 第3.0.8条 每根柱的承台下抽检的墩数不应 少于1根,承台下单墩、二墩应 全数检测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 范》DB42/269-2003第3.0.8条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 范》DB42/269-2003第3.0.7.2条 。 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 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标准 3.0.7条第2款天然地 基的检测规定。 嵌 岩 墩 岩基静载荷试验 依据:《建筑地基基 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具体数量部位由设计文件给 出,但单位工程试验数量不 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 术规范》DB42/269-2003 第3.0.7.1条。

第2页,共4页序号基础选型 天然地基桩身完整性桩的承载力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2 人工挖孔 灌注桩 (桩径 ≥1000mm) 端 承 型 非 嵌 岩 桩 深层平板 静载荷试 验 具体数量由设计 文件给出,但单 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基 基础检测技术 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声波透射法 ①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 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其他建筑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干成孔作业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 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②且每根柱的承台下的抽验桩数不少于1根,单桩和两桩应全 数检测。 ③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第 3.0.6.7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7 条。 静载荷试 验或抗 拔试验 总桩数的1%,不应少 于3根,总数小于50 根时,不应少于2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 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第 3.0.6.2条;《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第 10.1.8条。 端 承 型 嵌 岩 桩 岩基静载 荷试验 具体数量由设计 文件给出,但单 位工程试验数 量不少于3点, 依据:《建筑地 基基础检测技 术规范》 DB42/269-2003 第3.0.7.1条 声波透射法 ①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 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其他建筑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干成孔作业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 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②且每根柱的承台下的抽验桩数不少于1根,单桩和两桩应全 数检测。 ③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第 3.0.6.7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7 条。 核验 根据岩基静载荷试验 报告,结合桩身质量 (声波透射法、钻芯 法)报告校验。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2002 第10.1.8条。

2020最新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020最新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目录 1 总则................................................. (8) 2 术语、符号................................................. . (9) 2.1 术 语 ................................................ .. (9) 2.2 符号................................................. (10) 3 基本规定................................................. .. (13) 3.1 检测方法和内容 (13) 3.2 检测工作程序 (1) 4 3.3 检测数量................................................. (15) 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17) 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8) 3.6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19) 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0)

4.1 适用范围................................................. (20)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 4.3 现场检测................................................. (21) 4.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3) 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25) 5.1 适用范围................................................. (25) 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5) 5.3 现场检测................................................. (25) 5.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 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8) 6.1 适用范围................................................. (28) 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8) 6.3 现场检测................................................. (29) 6.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 选用。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 第3.0.3条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 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 (1)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 设施的影响; (2)基抗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 (3)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2.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 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 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 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 3.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第4.2.1条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以及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载荷试验承载力等其他特性指标。 第4.2.2条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 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 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 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修编桩基础条文 8.5桩基础 8.5.1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竖向受压桩按桩身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经计算确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二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二a类环境中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二b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 在强、中、弱腐蚀环境中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 6桩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渗等级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的有关规定。 7桩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并考虑基坑土回弹的影响。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预应力桩不宜小于0.5%;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根据桩的工作性状,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及桩侧液化土层范围内,箍筋宜适当加强加密。 8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8 9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资料编号:JGJ106-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 ni cal code for test ing of buildi ng foun dati on p iles JGJ 106 — 2003 J 256 — 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 ni cal code for testi ng of buildi ng foun dati on p iles JGJ 106 — 200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3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第133号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 : 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 — 2003,自2003年7月1 日 起实施。其中,第 3.1.1、4.3.5、444、646、847、9.2.3、9.2.4,942、945、 94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O6 — 97 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3月21日 、八 — 刖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 ]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 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范的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 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 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本规范参加编写单位:广东省 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 刘明贵 李大展 王敏权 季沧江 目录 1总贝y 2术语、符号 认真总结国内外桩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 基 本规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 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本规范由 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 30 号;邮编:100013) 凡徐天平朱光裕钟冬波 滕延 京 李荣强 柳春 刘金砺 刘艳玲 陈久照 叶万灵 关立军 赵海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4908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