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矿山地质学-术语

矿山地质学-术语

矿山地质学-术语
矿山地质学-术语

矿山地质学

词目:安全矿柱

英文:safety pillar

释文:又称保安矿柱。采矿过程中为维护矿井、运输坑道和地面建筑物安全,而必须留下的永久性或暂时不采的矿体。安全矿柱的大小应据生产要求、采矿方法、坑道种类、矿体厚度和矿石与围岩的物理性质等因素确定。当采区和矿井报废时,留在采区及阶段平巷之间的安全矿柱应尽可能回采其中的一部分,以减少矿石的损失。当地表有铁路、河流、工厂或居民区时,要留相当大的永久性安全矿柱,以保证地面建筑物不受开采的影响。据其位置和性质,可分为房间矿柱、底柱、顶柱、场内矿柱以及保护矿井的井柱等。

词目:崩落采矿法

英文:caving stoping method

释文:一类地下采矿方法。指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崩落矿体上部的覆盖岩石和两盘围岩,来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地压和处理采空区的采矿方法。主要适用于地表允许坍塌的中等厚度以上的矿体。

词目:剥采比

英文:stripping ratio

释文:露天开采时为回采矿石必须首先剥离废石,而且剥离废石的数量往往大于采出的矿石量。剥离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之比,称为剥采比,也称剥离系数。用公式表示:剥采比=剥离废石量/ 采出矿石量剥采比是衡量露天矿开采是否经济合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常用的有:平均剥采比、境界剥采比、生产剥采比和经济剥采比等。

词目:剥离

英文:stripping

释文:在露天采矿时将覆盖在矿体上部及其周围的浮土和围岩剥去,并把废石装运和倾卸到排土场的工作。剥离岩石和浮土的数量,称剥离量(ouerbvrden amount)。“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合理协调剥离与回采的关系,足露大矿…山保持均衡、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原则。词目:剥离物

英文:ouerbvrden material

释文:露天矿开采时需要剥离的浮土与岩石。它包括外剥离物和内剥离物两个部分。外剥离物是矿体的上覆土层与岩层(包括开拓安全角的剥离物);内剥离物是矿体内部需剥离的夹层和矿体与矿体之间的岩层。

词目:采场地质图

英文:geological map of mine stope

释文:反映以采场为基本单元的地质图件。它由平面图和剖面图组成,特点是图件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精度要求高,内容上突出反映矿体形态的细部变化,以满足开采工作的要求。由于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的不同,以及图件编制时间顺序的不同,可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采场地质图。如为反映不同地下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各个部分的矿体地质特点,必须编制各种地下采矿方法和坑采采场地质图;又如由于露天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场结构与地下开采不同,则须编制反映露天采场矿体变化特点的露采采场地质图。此图还是研究回采块段矿体赋存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进行采场设计、确定施工方向、计算矿石开采贫化率及损失率等必备的地质图件。

词目:采掘(剥)总量

英文:sum of mining and tunnelling

释文:矿山采矿和掘进(或剥离)作业的工程总量(计算单位为吨或立方米)。它是核算矿山

生产作业量的综合指标,也是计算其他各项指标的基础,并可作为安排矿山基建工程或矿山生产计划的依据。地下采矿的采掘总量是采矿量与掘进量及其他采掘量之和;露天采矿的采剥总量是采矿量与剥离量及其他采剥量之和。

词目:采掘比

英文:tunnelling ratio

释文:又称千吨采掘比(ttmneling ratio in metres per kilotonne)、万吨采掘I:E(tunneling ratio in metres per myri atonne)。为保证开掘巷道与采矿工作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所需的掘进工作量与采矿量之比,称采掘比。在地下开采中,为保证矿山均衡、持续地生产,按“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必须不断地掘进巷道,以便及时准备出所需的采矿场。通常以每采出一千吨(或万吨)矿石所需要的掘进工作量(米)表示采掘比。其计算公式为采掘比=掘进量(米)/ 采矿量(千吨或万吨)合理的采掘比取决于矿山的条件和采矿方法。

词目:采空区处理

英文:control of mined-out area

释文:又称空场处理(con-trol of worked-out area)。在采区范围内,由于采矿而遗留下各种形状的大小空间,称采空区。为了回采采空区内的残留矿柱,保护矿山安全,防止采空区上盘岩石或顶柱自然崩落而产生气流冲击,需及时有计划地对采空区加以处理(如用填料充填或崩落围岩全部或部分消除空场;封闭或隔绝空场等)的工作,叫采空区处理。

词目:采矿场

英文:mine stope

释文:,workings简称采场。在采区内进行采矿工作的场所。

词目:采矿程序

英文:mining program

释文:矿床的开采步骤,一般由开拓、采准和回采三个步骤组成。遵循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开拓超前采准,采准超前于回采的顺序,是保证矿山持续均衡生产的关键之一。表示开拓、采准与回采之间关系的指标,叫超前系数(w),通常用该阶段的回采定额时问(t。)与开拓加采准定额时间(tb。)之比表示,即合理的超前系数可据矿床地质条件、采矿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大于l。即在一定阶段内,在保持必要回采强度的条件下,保证开拓和采准超前于回采。

词目:采矿辅助车间

英文:mining auxiliary workshop

释文:又称矿山辅助(生产)场地。一般矿山场地分为生产工业场地、辅助生产场地和生活服务场地。矿山辅助生产场地包括:总降压变电站或自营发电厂、水源地(水泵房、水塔和水池)、修理厂(修理采掘机械、汽车、机车等)、总仓库和总汕库场地、汽车库、炸药库场地、运输没施场地(加油站场、转装站)、空气压缩机房及锅炉房等。

词目:采矿量

英文:mining quantity

释文:回采中采落的矿石或原矿开采的数量。一年内矿井采出的矿石量叫矿井的年产量或年矿石产量;按日计算,则称为日产量或日矿石产量。采矿量是矿床开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它取决于矿井的基建工程量、主要生产设备类型、技术构筑物和其他建筑物的规模和类型、辅助车间和选冶车间的规模及职工人数等。它关系到基本建设投资和投资效果,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生产经营效果等。

词目:采矿品位

英文:mined ore grade

释文:采场采出的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百分含量。它反映采出的原矿质量情况,

是作为合理配矿及计算矿石贫化与损失的重要依据。

词目:采矿准备

英文:openingup,bench preparation

释文:简称采准。采矿程序之一,是在开拓一L程的基础上,为了作好采矿准备并获得采准矿量,而按规定采矿方法所进行的坑道掘进工作。如采区运输、通风、提升、采区上下山、行人道构成的一个生产系统。

词目:采区

英文:working sector

释文:指阶段(或盘区)内用天井(或平巷)等采准工程,进一步把矿体切割为若干部分的回采矿体的单独作业区。沿矿体倾斜方向,以上、下运输平巷为界;沿走向则以天井或矿柱中心线为界。一个采区可包括一个或若干个采矿L作面。

词目:采准坑道

英文:preparatory workings

释文:为采矿准备而掘进的各利,坑道。也是形成采区外形的一些骨干坑道,供采区行人、运输、通风之用,如采区的运输巷道、采区行人和通风的天井、电耙巷道等。其具体丁程随采矿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词目:场内矿柱

英文:stope pillar

释文:一种安全矿柱。是为支护顶板,保证作业安全,而在采矿场内保留的一部分规则或不规则的、永久或临时性的矿体。

词目:充填采矿法

英文:filling method

释文:一类地下采矿方法。是伴随落矿、运搬及其他作业的同时,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充填的目的是为了支护采空区两帮岩石,并为继续进行上面分层回采构成立足的底板。它适用于:矿石和围岩不稳固,不允许有较大暴露面的矿床;地表需要保护的矿床;稀有贵金属或高品位的矿床;有自燃性的硫化矿床和赋存条件复杂的矿床等。

词目:出矿量

英文:drawn ore tonnage

释文:又称开采量。指从回采工作面采下并运到坑口(指地下开采)或台阶(指露天开采)的矿石量,计算单位以吨表示0

词目:出矿品位

英文:drawn ore grade

释文:又称回采矿石平均品位(aver-age grade of mined ore)。是指出矿量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所占比例,也即矿山回采后从采场放出矿石的平均品位,故称原矿地质品位(geological grade of crude ore)。计算单位多数以有用组分(矿物)与矿石质量的百分比(质量分数)表示;贵金属以克/吨、克拉/吨;煤矿以煤质牌号和灰分;液态矿产以克/升表示。它反映矿山为选厂或使用单位提供的矿石质量情况。相对稳定的出矿品位是保证选厂或使用单位正常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词目:底柱

英文:drift pillar,sill pillar

释文:一种安全矿柱。在地下采矿阶段(或中段、分段)中,从阶段的运输巷道的顶板到本阶段采场的柱底水平之间,为安全而保留的那部分矿体(见“矿房”插图)。其作用是保护本阶段的运输巷道,保证位于底柱中的其他出矿巷道(如放矿漏斗等)和联络巷道的安全。

词目:地下采矿

英文:underground mining

释文:简称坑采。用地下坑道进行采矿的总称。一般适用于矿体埋藏较深,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不适宜露天开采的矿床。用地下巷道工程把矿体划分为井田、阶段、矿块(或采区),以矿块作为基本同采单元进行的开采工作。矿块的开采,包括矿块的采准、切割和同采工作:采准工作是指在矿块内开掘采准、切割巷道,以便建立矿块内的行人、运输、凿岩、出矿、通风等条件;切割是指已完成采矿准备工作的矿块内,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初始工作空问等,进行拉底、扩漏、切顶、开掘切割槽等工作;回采是指在完成上述工作的矿块内进行采矿,包括落矿、出矿和地压管理等一三项作作业。

词目:地下采矿方法

英文: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释文:是用地下作业方法开采矿床的总称。主要指牛产矿山巷道的布置方式及其掘进程序和回采工艺过程的综合。具体包括在矿床和围岩中掘进采准和切割巷道、回采矿石、运输、通风、排水及照明等工作。以矿石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的状态和维护方法(地压的管理方法)为依据,叮分为空场采矿法、留矿床矿法、充填采矿法、支柱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五大类,并据各大类采矿法对矿体倾角、厚度及矿:岩稳固性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组。如空场采矿法又分为全面采矿法、支柱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法、分段矿房法、阶段矿房法。组以下还可细分为各种具体的采矿方法。采矿方法的选择,除依据地质和其他技术条件外,要保证生产安全,并满足合理的开采强度和最大经济效益的要求。由于矿体形态的复杂性、矿体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地下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性,致使采矿方法的种类繁多。

词目:顶柱

英文:cap pillar,arch pillar

释文:一种安全矿柱。是由地下采场顶部的终止回采水平至上邻阶段的运输巷道底板之间,为安全而保留的那部分矿体(见“矿房”插图)。顶柱的作用是保护上邻阶段运输巷道的安全,隔离已采区崩落的岩石

词目:硐室

英文:chamber

释文:一种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横断面较大而长度较短的水平坑道。其作用是安装各种设备、机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作其他专门用途,如机修房、炸药库、休息室等。

词目:房间矿柱

英文:interchamber pillar

释文:简称间柱。一种安全矿柱。它是在地下开采的采场或矿块内,即在矿房与矿房之间,用以维护天井和采区安全的那部分矿体。在煤矿中称煤柱。

词目:复合矿石

英文:complex ore

释文:几种主要有用组分(或矿物)同时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可供综合回收利用的矿石。如铜铅锌矿石、铁锰矿石、铜钼矿石、钨锡矿石、铜钴镍矿石、汞锑矿石等。

词目:副井

英文:auxiliary shaft

释文:以担负矿山提升人员、材料、废石为主的竖井。

词目:含泥率

英文:rate of mud content

释文:矿产或矿石中泥类物质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某些矿产,如造型用砂(石英砂、粘土砂等),含泥率是评价矿砂质量和划分品级的依据之一。在选矿过程中,泥类物质降低

选矿效果,因而含泥率又是评定矿石可选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词目:横剖面图

英文:cross-sectional view along prospecting line

释文:是按勘探线方向,即垂直于矿体的平均走向切制的剖面图。它是利用地表自然露头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的人工露头,以及深部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全部地质资料编制而成。主要反映矿体及控矿地质条件、沿矿体倾斜和延深方向的变化、勘探工程对矿体的控制情况以及储量的分布范围等。可以据此编制矿山建设总体设计,布置生产勘探工程,进行储量计算,亦可用于编制其他综合性图件。

词目:回采

英文:stoping

释文:采矿程序之一,是在采区内直接进行采矿作业的总称。主要包括崩落矿石,简称落矿(ore-drawing)、运搬矿石和采空区处理等。回采时,若把矿石和围岩(夹石),或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一起采下者,称混合开采;反之,称分采或选别开采。

词目:混合开采

英文:mixed mining

释文:简称混采。指采矿时将不同自然类型或工业品级的矿石从矿体中一起采出的采矿方式。混合开采在采矿技术上较为简单,一般适用于矿石类型较简单、不需分别加工处理、且不严重影响选矿回收率和矿石综合利用的矿床;或用于不同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矿石分布复杂和技术上不可能选别开采的矿床。

词目:极限品位

英文:ultimate grade,limiting grade

释文:在回采工业矿石时,对同时采下的低品位矿石或露天境界范围内采出的低品位矿石是否有利用价值,应以矿石中有用组分含量价值能否抵偿以后的直接生产费用为原则。其品位要求的下限称为极限品位(C低)

词目:阶段矿柱

英文:level pillar

释文:地下采矿阶段(或中段、分段)的顶柱,与其上邻阶段的底柱,两者合起来称阶段(或中段、分段)矿柱。

词目:井田区段

英文:level of minefield

释文:又称阶段(1evel)。井田的一部分。是为便于依次开采而在矿体中进行的采矿准备工作。指按一定高度自上而下用水平坑道将井田划分出的各个区段。沿矿体倾斜方向,它以上、下运输平巷为界;沿走向则以井田边界为界(见图)。一个阶段还可分为几个小阶段,常称为中段或分段

词目:掘进量

英文:tunnelling footage

释文:地下开采中,在采矿以前所开掘的各种井、巷和硐室等工程的作业总量(计算单位以米表示)。掘进量按工程性质不同,可分地质勘探、开拓、生产勘探、采准、切割工程等。它是计算掘进效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

词目:开采单元

英文:mining unit

释文:生产矿山中矿块和矿壁(或矿段)等最基本的开采单位。这是矿山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采,首先将矿床划分成多个外采单几。在倾斜和陡倾斜矿床中,通常将一个矿井(或平硐)进行开采的矿床或矿床的一部分。划分为井山,一个矿山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

井田。井田的划分,主要决定于矿床的地质条件和采矿的经济技术要求:大型矿床或矿体分布较分散、复杂的矿床,一般划分为几个井田开采;小型矿床或矿体分布较集中的矿床,则用一个井田开采。井田由划分为阶段,阶段再划分成矿块(或称采区);在水平和缓倾斜矿床中,将矿床划为井田后,再划分成盘区,盘区再划分成矿壁(或称矿段)。每一开采单元的四周均被阶段平巷(或盘区平巷)和天井(或回采平巷)所包围。

词目:开采方式

英文:mining way

释文:又称开采方案(mining scheme),运用一定采矿工程和作业方法进行矿床开采的总称。矿床开采方式分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和地下与露天联合开采:地下开采是用地下巷道工程把矿床划分为井田、阶段(或盘区)、矿块(或矿段)进行开采工作;露天开采是用一定的采、装、运设备,在敞露的空间从事开采工作;联合开采则是上部或浅部用露天开采,深部用地下开采。合理开采方式的确定是矿山总体设计中的重要问题。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矿体埋藏深度、规模、产状、空间分布、地形、地貌以及施工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等因素极为重要。

词目:开采平台地质平面图

英文:benchgeological plan

释文:矿山综合地质编录的一种图件。露天采场牛产系统是以平台为生产基本单位。平台地质平面图表示的内容与中段地质平面图基本相同,但需增加最终平台边界线、采矿剥离进度线及台阶现状线等。它是圈定矿石类型(或品级)和储量界线、研究矿床富集规律、制定年度采掘计划、指导下一平台开拓工程、进行矿石质量管理、计算有用组分储量及开采贫化损失,以及编制品位等值线图等的基本依据。

词目:开采强度

英文:mining intensity

释文:在一定时间内回采矿石的快慢程度。开采强度取决于采矿准备工作的连续性与进展速度,和同时进行回采矿块(或采区)数量的多少。采矿准备工作的连续性好、进展速度大,同时进行回采的矿块多、则开采强度大;反之,开采强度就差。开采强度是反映矿床开采的综合性指标,综合反映回采工艺、回采组织与回采管理的水平。它可用以粗略估计年产量,亦可用于对比类似矿山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词目:开采顺序

英文:mining order

释文:对矿床进行开采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即先采主矿体上部,后采次要矿体和主矿体下部。在同一矿区内,若划分为几个井田,则其开采顺序有:几个井田同时开采、依次开采、同时和依次结合开采三种。同一井田各阶段的开采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亦可几个阶段同时开采。同一阶段各采区沿走向的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后退式和联合式三种。在同一采区内的开采顺序则取决于采矿方法,空场法、留矿法,充填法一般由下而上开采;崩落法是由上而下开采。

词目:开采速度

英文:mining velocity

释文:矿床开采的年下降深度。开采速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能力和年采矿量。影响开采速度的因素主要有:采矿方法、矿床的可采面积(矿体平均水平厚度与沿走向总长度的乘积)、矿体倾角大小、同时回采的中段数目、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等。在运用公式确定矿山生产能力时,其中年下降深度是重要参数。在有关采矿技术文献中,常以矿体厚度5~15米和倾角60。作为标准,加以整理而提出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则应予以修正。

词目:开采系数

英文:mining coefficient

释文:矿体水平平均单位可采面积年生产矿石的量(吨)。开采系数(K)用下式表示:K=D/S (吨/米2·年)式中:D为矿井年生产能力(吨/年);S为矿体水平可采面积(米2)。开采系数也是一个统计的抽象数据,它不能表示某一具体单位面积上的年生产量,而只是年产量与全矿井矿体水平可采面积的百分比o

词目:开采中段地质平面图

英文:mining-level geological plan

释文:矿山综合地质编录的一种图件。此图反映矿床在一定标高水平(中段)的围岩地质构造、矿体平面展布特征、矿化分布规律以及工程揭露情况等,是生产矿山编制牛产勘探设计和采掘技术计划、确定开采顺序、布置开采块段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管理和监督上-产,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的图纸。

词目:开采最终深度

英文:ultimate mining depth,final mining depth

释文:是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之一。指上部最终境界线所在的水平与下部最终境界线所在水平的垂直距离。露天矿场的非工作帮或最终帮(含顶帮或底帮)坡面与地表的交线,为其上部最终境界线(参见“露天矿场图”中A/B);最终帮坡面与露天矿场底平面的交线,为其下部最终境界线(参见“露天矿场图”中G、H)。开采最终深度由矿lll设计人员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和埋藏深度等因素确定。它直接影响矿山采出矿量和矿山寿命等。

词目:开拓

英文:opening-out,early development

释文:全称矿床开拓(ore_de-posit developing)。采矿程序之一,指从地表掘进通人矿体的井筒、主要巷道或堑沟(露天开采时)的工作。它使矿床与地表有一条完整的通风、排水和运输线路,以便能在矿床中进行采矿准备和回采工作。按主要开拓巷道的类型,地下开采的矿床开拓呵分为: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及联合开拓等(见图)。

词目:开拓坑道

英文:development opening

释文:为矿床开拓而掘进的坑道。足矿…的基本建设工程,也是区分丌拓类型的主要标志。包括井简(竖井、斜井)、平硐、盲井、通风井、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平巷、主要溜矿井和主要充填井等。

词目:坑道

英文:underground openings workings

释文:勘探和开采时在矿体或围岩中开凿成的空硐,又称巷道或井巷。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垂直或倾斜坑道叫井筒(含竖井、斜井、盲井和天井等);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水平坑道亦称水平巷道(有平窿、平硐、石门、沿脉、穿脉等)。坑道是开发矿产资源的基本建设工程,也是生产矿山进行采矿准备和生产探矿的主要工程。坑道既可用以运输矿石、废石、材料、设备以及通风排水和行人等,又为回采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掘进天井、漏斗和拉底等)。

词目:空场采矿法

英文:open stoping method

释文:一类地下采矿方法。即在回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少量的矿柱、人工支柱来支撑采空区的采矿方法。此法一般适用于矿石及围岩相当稳固、允许有较大暴露面的矿床。

词目:块段

英文:block

释文:采矿工作中被开采坑道切割而成的矿块。但在矿床勘探和储量计算中所指的块段则无确切范围,有时是指由勘探工程的控制或圈定的某一部分矿体,有时是为了区别不同勘探研究程度、不同地质特点或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将矿体划分的若干个部分。

词目:块段开采

英文:block mining

释文:将阶段划分成为矿块(块段、采区)更小的独立牛产单元进行采矿的方式。并在块段内掘进行人、通风、运输、放矿等采区巷道,以适应开采需要。

词目:矿床立体图

英文:mineral deposit stereogram

释文:是运用透视或轴视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现矿体及其周边三维空间的形态、产状及成矿地质特征等的图件。它是研究矿床空间展布规律、揭示矿床成因和形成机理、进行成矿预测和确定生产勘探地段的立体图件。已有矿山常用制作矿床立体模型代替这一图件。

词目:矿房

英文:room

释文:,chamber在地下开采的采场或矿块内,除必须保留的矿柱以外的应予回采的矿体或已采空部分。前者称为采准矿房或回采矿房,后者称采空矿房。(见图)。煤矿中则称煤房。

词目:矿角

英文:ore in pillar

释文:有的安全矿柱既包括一部分矿体,又包有围岩。对这些包含在矿柱内、形状不规则的矿体的边角部分,常称为矿角。

词目:矿井

英文:undergroud mine

释文:采用地下巷道进行矿石回采的独立生产单元。亦将竖井、斜井、平巷等,泛称矿井。词目:矿块

英文:ore block

释文:地下采矿巾位于采区内的矿体部分

词目:矿块定型图

英文:finalized ore block drawings

释文:是在回采时根据回采工作面最后圈定的矿体而编制的图件。矿山回采和生产准备工作是对矿体进行多次圈定的过程。有的采矿方法在回采时人们不能进入采场,要求在采准及切割工作结束后,或采场炮孔已经完成而未爆破之前,就必须编制出矿块定型图

词目:矿山单体性地质图

英文:mining-unit geological map

释文:以采区、矿块或采场为单位所编制的生产性地质图件。通常包括采区、矿块或采场的上下中段(或分段)地质平面图、纵投影图(或纵剖面图)及多个横剖面图。缓倾斜的层状沉积矿床还包括矿层厚度等值线图及矿层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山单体性地质图一般还附有该采区、矿块或采场的文字说明。此类图具有比例尺大(1:200~1:500)、矿体边界圈定准确等特点,是采区、矿块或采场进行采准及回采设计的基本依据。编制该图件是矿山地质部门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词目:矿山关闭

英文:mine closing

释文:又称闭坑。指井区、坑口或露天采场开采结束。矿山关闭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坑

口、井区或露天采场范围内及深部的矿产资源,已经地质勘探和生产勘探探明,其地质结论或勘探报告业经有关机构批准;②关闭范围内一切探明韵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储量已经开采,采矿工作已经结束,存窿或储备矿量已全部放出和运出;③因地质或开采技术原因而损失的矿量,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原因已查明,矿量已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④坑口、井区或露天采场范围内采场(块段)、中段或平台采矿工作已经结束,并办完验收和结束工作;⑤矿山永久性保留的地质、测量与采矿生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全部结束

词目:矿山年产量

英文:mine-annual output

释文:又称矿山年生产能力(min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lty)。指矿山全年所采出的矿石(或有用组分)总量,一般以万吨/年表示。年产量是矿山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指标,是反映矿山生产规模大小的重要标志,是矿山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词目:矿山压力

英文:rock pressure in mines

释文:又称地压。指因在地下挖掘坑道或在采场采空后,改变了岩体的受力状态,破坏了应力平衡,从而在坑道或采空区周围出现的压力。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岩石变形、冒顶、片帮、崩落、坍塌等现象,称为地压活动(ground-pressure aetivity)。矿l上J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条件、开采深度、坑道布置及其断面大小等有关。针对地压活动采取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如用自然矿柱及人工支柱进行支护,或用充填、落顶等方法以调节这种压力再平衡的工作,称地压管(ground-pressure supervision)。它关系到采区工作安全、采矿成本、矿石损失和贫化,以及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回采强度等。

词目:矿体纵投影图

英文:longitudinal projection map of ore body

释文:是将勘探工程切穿矿体轴面的各个交切点,投影到与矿体走向平行的投影面上,用以表示矿体纵向分布轮廓、不同勘探工程对矿体的控制情况及其圈定储量的分布范围等的图件。它适用于层状或脉状矿体。当矿体倾角大于650~75。时,可采用垂直投影面,称为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当矿体倾角平缓时,最好采用水平投影面,称为矿体水平纵投影图。词目:矿柱回采

英文:pillar robbing,pillar drawing

释文:对开采过程巾保留的矿柱进行采矿的工作。为充分挖掘矿产资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选择正确、安全的方法,及时回采其中一部分矿柱,而这些矿柱占采区相当大(有时可达30%~40%)的储量。矿柱回采必须与采空区处理工作结合进行。

词目:拉底巷道

英文:stope drift

释文:地下采矿时在矿房回采以前,于采场底部开掘的巷道,称拉底巷道。向拉底巷道的两边进行的扩帮工程,称拉底层0

词目:老硐

英文:old waste chamber,abandoned mining workings

释文:古代采矿者挖掘的开采巷道。老矿硐、旧矿坑等采矿遗迹常分布在老矿山及其附近,有老矿硐分布的地区即表明有矿床或矿体存在,故老矿硐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古代由于受开采技术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等的限制,使有的矿山无法继续开采而停弃。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其重新进行评价,则很有町能发现仍具经济价值和工业意义。中国有的矿山即系通过老硐调查又焕发了青春。

词目:砾石系数

英文:coefficient of gravel

释文:在一定块段的砂矿床内所含砾石的体积与此块段体积的比,是评价砂矿床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平均品位的一个必要参数。是矿山开采、选矿设计的资料依据。计算公式如下:砾石系数=VB / V。式中:Vb为块段内的砾石体积(米3);V。为块段的体积(米3)。

词目:联络道

英文:cross heading,cross gateway

释文:又称人行道。指在地下开采的矿井中,供人员从天井进入回采工作面的坑道。

词目:溜矿井

英文:ore pass,chute

释文:是地下采矿时将上部中段的矿石,利用其自重放到下部运输巷道内的矿车或装运设备中的通道。

词目:留矿采矿法

英文:shrinkage stoping method

释文:一类地下采矿方法。是在矿房中自下而上进行回采时,将采下的大部分矿石暂时留在采空区内的采矿方法。留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护采空区,并为凿岩工作提供站立的场所。矿房中贮存的矿石,在整个矿房采完后才全部放出。此法一般适用于矿石和围岩较稳固的陡倾斜矿体,和产状较稳定、缓倾斜的极厚矿体,并要求矿石不结块、不氧化、不自燃,以保证放矿顺利进行。

词目:露天开采

英文:open-cutting,open-pit mining

释文:又称露天采矿。即先将覆盖在矿体之上的土石剥掉(剥离),自上而下把矿体分为若干梯段,然后直接在露天进行采矿的方法。此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储量丰富、埋藏较浅的厚大矿体。由于在露天进行开采,与地下开采相比具有建设速度快、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矿石贫化和损失小、劳动条件好、便于采用大型机械等优点;缺点是初期的基本建设投资较多,受气候影响较大。露天开采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矿区地面准备、矿床疏干,矿山基本建设,剥离和采矿工作。

词目:露天矿边坡

英文:open-pit slope

释文:又称露天矿边帮。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之一。指露天矿场四周的倾斜表面,即由许多已经结束采掘工作的台阶所组成的总斜坡(见露天矿场示意图)。它与水平面的夹角,称边坡角(slope-wall angle)或最终边坡角(finalslope-wall angle)。按边坡与矿体的空间相对位置,可将边坡分为上盘边坡、下盘边坡和端部边坡。边坡与地表的交线称露天采场的地表境界线,边坡与底平面的交线则称底部境界线。

词目:露天矿边坡角

英文:open-pit angle

释文:露天采矿场的边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存在的夹角 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称为地球的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称为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约33km左右,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增大,表明此处上下物质有变化,存在一 个界面,称之为莫霍面 7.古登堡面:地下约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为零,表明此处上下物质也有明显的变化,存在一个 界面,称之为古登堡面 8.地温梯度:即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下,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9.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演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 作用、变质作用 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 14.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15.变质作用:是岩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 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 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 剥离原地的过程 18.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19.固结成岩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 20.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1.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大约20余种,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等 2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擦划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3.解理:指矿物晶体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4.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25.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26.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7.变质岩:由不同类型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8.火成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岩石圈上部甚至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石, 称为火成岩 29.岩浆: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 30.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部分自身的特点即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自行程度及其 组合关系 31.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由其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或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表形态 32.深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远,晶质结构,粒粗 33.浅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近,晶质结构,粒细 34.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35.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矿山地质学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矿山地质学》试卷(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变质岩-原岩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2.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3.假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平行,时代不连续,其间有沉积间断。 4.倾伏褶曲-枢纽倾伏的褶曲。 5.宏观煤岩组分-肉眼能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丝碳、镜煤、亮煤和暗煤。 6.外力地质作用-由外能引起,主要作用于地表的地质作用。 7.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在铅直方向上错开的距离。 8.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吨煤涌出的瓦斯的数量。 10.岩溶陷落柱-地下可溶性岩矿层因溶蚀作用而塌陷,塌陷体在剖面上呈柱状,称为岩溶陷落柱。 11.勘探程度-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12.岩墙-与围岩层面方向近乎垂直的墙状侵入体。 13.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1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15.复杂结构煤层-含一层以上稳定夹矸的煤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高龄石)。(注各写出两种即可) 2.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3.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地壳的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河流冲蚀和构造挤压)。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裂上升泉)。 5.在褶曲的横剖面上根据轴面特征和两翼岩层产状,将褶曲分为(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论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5分) (3)三大岩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岩浆岩经过外力地质作用转变为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金属矿山地质学要点

矿山地质概念:矿床经过勘探之后,在矿山基建和矿山生产过程中,在已建或拟建矿山范围内,为保证矿山基建与生产工作顺利进行,而对矿床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的总和 按性质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深区、边部隐伏矿体勘查 学科性质:直接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应用地质学科,主要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地质问题及相应的资源经济问题……….. 学科特点:1直接联系矿山采掘生产并为矿山开采活动服务的应用学科,有较强实践性2综合性强:以矿物岩石学,地质历史学等为理论基础,以钻探,勘查地球物理为技术手段,等来解决矿山生产中出现的地质问题3介于地质学与矿冶工程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总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很强,联系面比较广的应用地质学………. 工业指标:划分矿与非矿的标准,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的依据……….. 制定工业指标的原则:1充分考虑国家建设对某种矿的需求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2贯彻矿产资源保护和充分利用方针3保证矿山生产在采选技术上可行和矿上生产与建设有较好的经济效益,4保证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力求形态简单,矿体完整5贯彻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方针6最大限度满足国民经济计划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影响工业指标的因素:1矿化特征和地质条件:如矿化均匀规模大品位低,综合利用半生有益组分多等可以降低工业指标,2矿石性质及加工技术性能:类型简单,选冶加工技术优良可以降低工业指标3矿体埋藏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埋藏浅,形态简单,克以选用成本低效率高的采矿方法克降低工业指标4矿区建设条件: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可以降低5国家需求和市场价格6矿山生产经营效率………………. 边界品味:圈定矿体内的单个样品有用组分的含量的最低标准,是划分矿石与废石界限的品味………………. 最低工业品味:可以划分为单工程的最低工业品位,矿体或开采矿段的最低工业品位 单工程的最低工业品位:圈定矿体,划分表内外储量的依据,是根据现有采选工艺技术水平,矿化特征和经济合理性制定………….. 矿体最低工业品位:针对矿化极不均匀的矿床,考虑矿体分别开采时的经济合理而提出 .制定工业指标的方法:1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的方法: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综合方案法2最小可采厚度确定法:根据矿体规模,产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法等因素制定,常采用经验对比法3夹石剔除厚度的确定方法:根据开采方式,采掘设备以及矿石加工过程中对废石的剔除厚度确定,一般地下开采2m,露采4m,4综合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方法:制定综合工业品位和以主组分工业指标下达,考虑到有用组分适当降低主组分最低工业品位……………… 生产勘探:在矿山生产期间或在前阶段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或继续开拓的需要,提高储量级别或为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的探矿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达到矿产储量升级,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 生产勘探技术手段:探槽,浅井,钻探,地下坑探工程……………… 影响生产勘探手段的因素:1矿体地质因素:如矿体外部形态变化特征2能被矿山生产利用的可能性:地下坑探,必须考虑探采结合3矿床开采方式及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需探槽浅井钻探,潜孔或穿孔机等,,地下开采需坑探和钻探和凿岩机探矿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自然地理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勘查技术手段的选择。 露天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探槽、浅井、穿孔机和岩心钻等是常用的技术手段①探槽②浅井③钻探④潜孔钻或穿孔机。…………….. 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主要是各种地下坑道和坑内钻,在可能情况下也可利用各种凿岩机起辅助探矿作用。①坑道②钻探③凿岩机探矿。………….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 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 --- 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 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7.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简答题 1.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2. 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拉斯韦尔“ 5W模式”:查书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

矿山地质学-术语

矿山地质学 词目:安全矿柱 英文:safety pillar 释文:又称保安矿柱。采矿过程中为维护矿井、运输坑道和地面建筑物安全,而必须留下的永久性或暂时不采的矿体。安全矿柱的大小应据生产要求、采矿方法、坑道种类、矿体厚度和矿石与围岩的物理性质等因素确定。当采区和矿井报废时,留在采区及阶段平巷之间的安全矿柱应尽可能回采其中的一部分,以减少矿石的损失。当地表有铁路、河流、工厂或居民区时,要留相当大的永久性安全矿柱,以保证地面建筑物不受开采的影响。据其位置和性质,可分为房间矿柱、底柱、顶柱、场内矿柱以及保护矿井的井柱等。 词目:崩落采矿法 英文:caving stoping method 释文:一类地下采矿方法。指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崩落矿体上部的覆盖岩石和两盘围岩,来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地压和处理采空区的采矿方法。主要适用于地表允许坍塌的中等厚度以上的矿体。 词目:剥采比 英文:stripping ratio 释文:露天开采时为回采矿石必须首先剥离废石,而且剥离废石的数量往往大于采出的矿石量。剥离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之比,称为剥采比,也称剥离系数。用公式表示:剥采比=剥离废石量/ 采出矿石量剥采比是衡量露天矿开采是否经济合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常用的有:平均剥采比、境界剥采比、生产剥采比和经济剥采比等。 词目:剥离 英文:stripping 释文:在露天采矿时将覆盖在矿体上部及其周围的浮土和围岩剥去,并把废石装运和倾卸到排土场的工作。剥离岩石和浮土的数量,称剥离量(ouerbvrden amount)。“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合理协调剥离与回采的关系,足露大矿…山保持均衡、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原则。词目:剥离物 英文:ouerbvrden material 释文:露天矿开采时需要剥离的浮土与岩石。它包括外剥离物和内剥离物两个部分。外剥离物是矿体的上覆土层与岩层(包括开拓安全角的剥离物);内剥离物是矿体内部需剥离的夹层和矿体与矿体之间的岩层。 词目:采场地质图 英文:geological map of mine stope 释文:反映以采场为基本单元的地质图件。它由平面图和剖面图组成,特点是图件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精度要求高,内容上突出反映矿体形态的细部变化,以满足开采工作的要求。由于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的不同,以及图件编制时间顺序的不同,可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采场地质图。如为反映不同地下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各个部分的矿体地质特点,必须编制各种地下采矿方法和坑采采场地质图;又如由于露天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场结构与地下开采不同,则须编制反映露天采场矿体变化特点的露采采场地质图。此图还是研究回采块段矿体赋存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进行采场设计、确定施工方向、计算矿石开采贫化率及损失率等必备的地质图件。 词目:采掘(剥)总量 英文:sum of mining and tunnelling 释文:矿山采矿和掘进(或剥离)作业的工程总量(计算单位为吨或立方米)。它是核算矿山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1、人类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2、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分别是: (1)拉斯韦尔 (2)拉扎斯菲尔德 (3)卢因 (4)霍夫兰 4、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认为,只要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事物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是信息。 5、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6、人类传播有哪些特点? (1)社会传播是信息在扩散中实现共享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传播双方的互动行为。 (3)社会传播的发生是以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前提的。 (4)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建立着新的社会关系。 (5)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各种类型的传播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7、什么是符号化?什么是符号解读? 符号化(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声音或文字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译码):是受传播者对其接受到的符号进行理解和阐释,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第三章、第四章测试 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传播者(C),受传者(R),讯息(M),媒介(MD),反馈(F) 3、1949年,美国的信息论学者(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4、1967年,美国学者(丹斯)强调了传播过程的动态性质,比如,谈话中双方“认知场”总是在不断扩大。麦奎尔将其观点概括为“螺旋形模式”。 5、在对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研究中,(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是由普遍联系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则看到了大众传播各个环节都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传播者和受众具有重大的影响。 6、人内传播的一些理论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看来,人的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则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7、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模理论的个体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8、“镜中我”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依赖于同他人之间的互动。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个体依此调整自身行为。 9、图示:拉斯韦尔五W模式。 10、图示: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矿山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 1. 矿山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答:(1)针对性(2)继承性(3)生产性 ● 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评述包含哪些方面的 内容?** ●答:(1)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评述;(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述;(3)矿石 选矿试验情况评述 ● 3. 对地质勘探报告的审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文字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审查;(2)地质研究程度的审查;(3)勘 探工作和勘探程度的审查;(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审查 ● 4. 基建勘探的地质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在基建勘探过程中,所揭露地质情况如与设计有较大出入,应及时 修改设计;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的,要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提出处理方案和意见。 ●对基建勘探工程和其他基建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应进行经常的地质 观察,及时进行地质编录,编制、编绘综合地质图件,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富集规律,不断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基建勘探,补充、修改原地质勘探已获得的成果和编制新的地质报告。 ● 5. 确定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类比法(2)验证法(3)统计计算法 ● 6. 矿山探采资料验证对比的作用有哪些?** ●答:(1)验证工业指标的确定以及采样和矿石技术加工的合理性;(2)验 证矿床勘探类型划分与勘探网度确定、勘探手段选择的合理性;(3)检验不同勘探阶段中的矿床合理的控制程度,为矿山开采设计和各生产准备阶段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4)可供研究成矿控制条件和成矿规律,以指导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和矿山开采工作等。 ●7. 矿石质量预计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定性预计法--又称直观法或调查法,实质是经验法或类比法,是根 据已有经验判断未知矿石质量的发展变化②定量预计法—是根据已有历史数据或矿石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矿石质量的因果关系,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推测未来矿石质量的发展变化。 ●8. 矿石质量均衡的方法有哪些?** ●答:矿石质量均衡的方法主要是指配矿,但矿石初步分选亦属于矿石质量 均衡的范畴。配矿工作贯穿于从开采设计到商品矿石输出过程的各个环节,可通过一次或多次矿仓搭配达到矿石质量均衡标准。 ●(1)配矿的方法与步骤 ●①在编制开采设计和采掘计划时编制配矿计划.②爆破时配矿③出矿时 配矿④入仓或栈桥翻板时配矿⑤商品原矿或精矿石装车、装船时配矿。 ●(2)矿石初步分选-当矿石质量波动很大时,往往需要人工或仪器设备把 不同类型、品级矿省和废石分拣开来,按不同路线运输、不同方式加工。 最简单的是块度分选法、肉眼法分选,较复杂的是地球物理法分选。 ●9. 什么是开拓矿量?备采矿量?** ●答:开拓储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 121b、122b)中,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工程范围内及其所开采的邻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 第九章

第九章受传者研究 学习指导:本章是五个W中间仅次于效果研究的部分,也是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的部分。需要对各种理论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受众的选择性因素、使用与满足理论应该重点加以掌 握。 第一节受传者和受众 概念:受传者和受众的相同之处和区别 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传播学中的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 名称。 问答: 1.受众在大众传播中有何重要作用? ①受众不但是大众传播信息到达的目的地,而且也是媒介信息的积极主动的“寻觅者”。 ②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是否接触某一媒介传递的信息,得凭受众自愿,传播者无法也无 权强迫受众接受媒介传递的信息。 2.大众传播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广泛性。大众传播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传播活动。 ②混杂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是混杂的,由特点各异的受众成员组成。 ③分散性。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与传播者没有直接的接触,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 分隔开的,无法展开当场的对话交流。 3.受众接受信息的动机有哪些?(联系“使用与满足”) ①消遣娱乐。广大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动机之一。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消遣、 娱乐的工具。 ②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市场、商品、文化等信息。 ③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空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中专等,极大的延伸了学校的 课堂。 ④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它们把受众成员同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关于受众的理论 概念: 1.枪弹论(魔弹论、子弹理论、皮下注射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传播媒介射出的“子弹”——信息——所击倒。但后来的实证研究发现,有时,受众受众似乎是“中弹”了,而却“拒不倒下”。

矿山地质学考试题及答案 (1)

山东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矿山地质学》试卷(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变质岩-原岩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2.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3.假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平行,时代不连续,其间有沉积间断。 4.倾伏褶曲-枢纽倾伏的褶曲。 5.宏观煤岩组分-肉眼能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丝碳、镜煤、亮煤和暗煤。 6.外力地质作用-由外能引起,主要作用于地表的地质作用。 7.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在铅直方向上错开的距离。 8.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吨煤涌出的瓦斯的数量。 10.岩溶陷落柱-地下可溶性岩矿层因溶蚀作用而塌陷,塌陷体在剖面上呈柱状,称为岩溶陷落柱。 11.勘探程度-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12.岩墙-与围岩层面方向近乎垂直的墙状侵入体。 13.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1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15.复杂结构煤层-含一层以上稳定夹矸的煤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高龄石)。(注各写出两种即可) 2.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3.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地壳的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河流冲蚀和构造挤压)。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裂上升泉)。 5.在褶曲的横剖面上根据轴面特征和两翼岩层产状,将褶曲分为(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论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 2 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矿山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 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的概念?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表形态发生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2. 矿物的种类共有多少?岩石的种类共有多少?煤、砂岩页岩等属 于哪类岩石、花岗岩、大理岩中各属于哪类岩石?各有哪些矿物 组成? 答:矿物共有五大类,分别为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 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煤、砂岩页岩属于 沉积岩,主要是石英,其次是长石、岩屑和白云母等。花岗岩属于火成 岩、主要由正长岩、石英、黑云母等组成。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主要由 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 。 3、用肉眼鉴定矿物有哪几种方法? a观其行、b查其光、c摔一摔、d泡一泡烤一烤。 4、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概念是什么? 沉积岩:暴露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和剥蚀,被破碎或分解成碎屑物质 和可溶物质等,又经过搬运,在适当条件下逐渐沉积下来,再经过成岩 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浆岩: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 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变质岩:不同原有岩石在变质作用下,经历物理和化学的改造而重新形 成的一类岩石。 5.陆源碎屑岩按碎屑颗粒的粗细可分成那几类?每类岩石的基本特征? A砾岩和角砾岩—砾石(粒径大于2mm)含量超过50%以上。 B砂岩—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组成岩石的碎屑颗粒50%以上在 2-0.05。 C粉粒岩—粉粒岩为细碎屑岩,其碎屑粒度在0.05-0.005mm之间的占50% 以上。 6.什么是化石和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 石。 7.什么是地层划分和对比?地层划分和对比有哪几种方法?标志层的概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题型:单项选择:10个,20分 判断题:5个,10分 名词解释:5个,20分 简答题:6个,30分 论述题:1个,20分 考试内容: ☆1.传播学形成的时期,国家(单选,判断): 答:传播学形成于20C初-40N的美国。 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1)传播事业最发达——社会条件 (2)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1)主观——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基础。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的全面把握和科学认识, 终于成为可能。 (2)客观——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凸显,特别是传播活动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唤 起了全社会对传播现象的高度重视。 ☆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一个集大成者及其贡献(单选、判断、简答): 答:四大奠基人:

(1)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 a.主要内容: 传者→ 讯息→ 媒介→ 受者→ 效果 ↓ ↓ ↓ ↓ ↓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 b.贡献: ①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 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 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②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③提出了社会传播的三个功能:监测环境的功能、协调社会的功 能、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 (2)卢因——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 贡献: ①首创了“场论”与“群体动物论”(个人受群体影响) ②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 (3)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人,社会学家: a.1940年“伊里调查”假说(与卡兹一起进行,《人民的选择》): ①政治既有倾向与选择性接触机制(既定的政治自由倾向决定选 择性接触媒体) ②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 响(“二级传播”)

矿山地质学

一判断题 1、接近地球中心的物质密度比较小。() 2、地温梯度小于2℃/100m,在400m以内矿井一般无热害。() 3、从地质发展和地球演变的总过程来看,外力地质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4、地壳运动是外力地质作用引起的。() 5、矿物的颜色是由其含有的杂质的颜色所决定的。() 6、轴面是褶曲两翼的对称面。() 7、核部地层老,两翼地层新为背斜。() 8、正常层序中风化剥蚀的砾岩层,应该和下部的岩层划分为同一地质时代。() 9、因为煤的形成需要具备生长植物的沼泽环境条件,所以只有陆地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开始有煤形成。() 10、岩浆热变质作用可以使煤变成天然焦而丧失工业价值,也可使低变质煤变成有较高工业价值的烟煤。() 11、煤的氧化带是煤性质发生改变的地带,所以这部分煤没有工业价值。() 12、甲烷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因而容易在巷道上部积聚。() 13、矿井瓦斯中有一部分来自采空区。() 14、饮用水要求PH值在6-9之间。() 15、沉积岩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直方向上渐变或相互更替所形成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16、地球内部的压力随着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大。() 17、地球上的重力值,向两极方向逐渐增大。() 18、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都是独立进行的。() 19、矿物的颜色是由其含有的杂质的颜色所决定的。() 20、岩石地层单位的群、组、段、层,属于地方性地层单位。() 22、只要断层面上有擦痕,根据擦痕就可以确定对盘煤层断失方向和地层断距。二选择题 1、地球是()中的一颗行星。 A银河 B星团 C河外星 D 流星 2、倾斜的岩层代表()。 A原始水平岩层经受地壳水平运动后变形而导致产状发生了改变 B沉积物堆积时沿古地形坡向堆积的结果 C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3、褶曲的核部和翼部二者之间()明确的界限。 A 有 B没有 C 有时有,有时没有 4、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依靠在断层面上找到的擦痕、阶步等其中一种标志确定。 A不能单独 B可以单独 C 一般可以单独 5、确定地层相对新老关系,在同一沉积盆地划分对比地层,应用广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 生物地层学法 B岩石地层学法 C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法 D 地质事件法 6、国际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代 B 世 C纪 D宙 7、煤层中瓦斯有()两种状态。 A 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 B 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C 游离状态和吸收

矿山地质学课程标准

《矿山地质学》课程标准 1 前言 1.1课程定位 《矿山地质学》是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矿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习掌握矿山地质的准备、实施、管理等地质工作操作技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及实践工作过程的动手操作,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矿山地质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技术、有能力的社会所需人才。 《矿山地质学》前修课程主要有《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矿床学》、《固体矿产勘查》等。主要为后续的强化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做准备。 1.2 设计思路 根据矿山地质实际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思路,通过与十几家地矿单位的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认真分析,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与企业专家共同确立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发中与十几家矿山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开发课程。在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按照矿山生产过程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顺序,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定课程结构,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质量监控与考核方式。 2 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能够认识矿山地质工作的技能要求及岗位应有的能力; 2)准确的掌握矿山基建阶段的地质工作及责任; 3)掌握矿山生产勘探的方法及手段,并且能独立收集、整理矿山地质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