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姓名:韩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指导教师:谢少军

20050101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分类号学号2003611310063 学校代码10487 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 变换器的研究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 Candidate :Gong Li Major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 Supervisor:Professor Li Xiaof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April, 2006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实验一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 1实验一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 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只 交流毫伏表1只(0~600V) 电路原理实验箱1只 三、实验原理与说明 1.在图1.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 改变时,电路中的 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取电阻电路电流I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维持不变时,在不同信号频率的激励下,测出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0之值,则I=U 0/R 。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I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亦称电流谐振曲线,如图1.2所示。 2. 在 处(X L =X C )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该频率称为 谐振频率,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I 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U i =U R =U 0,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 测定,U C 与U L 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 和电感线圈L 上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 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 再根据 求出Q 值,式中f 0为谐振频率,f 1和f 2是失谐时,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 倍时的上、 下频率点。 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 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四、实验内容 1.按图1.3接线,取C=0.1μF ,R=200Ω,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为V P-P = 2.83V ,有效值约 U i =1V 正弦信号,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本实验的电感L 约30mH) 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 0,其方法是,将交流毫伏表接在R (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 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 0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表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 0,并测量U 0、U C 、U L 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记入表格中。 3. 在谐振点两侧,先测出下限频率f 1和上限频率f 2及相对应的U R 值,然后按频率递增 或递减500H Z 或1KH Z ,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 R ,U L ,U C 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LC f f π21 0==O C O L U U U U Q ==1 2f f f -=?1 2f f f Q o -=

推挽式变换器

推挽式变换器 单端直流变换器都有共同的缺点,就是高频变压器只工作在磁滞回线的一侧,磁芯的的利用率较低,易于饱和。双端型直流变换器可以工作在一三象限,利用率较高。双端式直流变换器有推挽式、全桥式、和半桥式三种。 1.电路拓扑图 其中NP1=NP2=NP,NS1=NS2=NS。N为变比。 2.电路原理及波形图 假设储能电感的电感量远大于临界电感, 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 (1)VT1开通,VT2关断。 NP1下正上负,根据NP2与其同名端位置判定, 也为下正上负。每段电压为Ui,VT2承受两倍 Ui.二次侧VD1正向偏执,VD2截止。由变压 器关系的us=Ui/n,VD2承受2倍反向电压 2Ui/n。电感L储能。

(2)VT1,VT2截止。 截止后变压器两端磁通均保持不变,电压均为零。储能电感L放电,VD1,VD2均正向偏执导通,也起到续流二极管的作用。电感两端电压=-Uo。 (3)VT1关断,VT2关断。 NP2上正下负,根据NP1与其同名端位置判定其也为上正下负。每段电压为Ui,VT1承受两倍Ui.二次侧VD2正向偏执,VD1截止,承受2倍反向电压2Ui/n。电感L 再次储能。 (4)VT1,VT2都截止。 截止后变压器两端磁通均保持不变,电压均为零。储能电感L放电,VD1,VD2均正向偏执导通,也起到续流二极管的作用。电感两端电压=-Uo。 3输出电压Uo 虽然一个周期为T但是由于(2)(4)过程的存在,两个开关的导通时间都小于0.5T。 每个功率开关管的占空比为D,D=ton/T,总占空比Do=2D。 输出电压Uo=2DUi/n。 4 优点:变压器磁芯利用率高,输出功率大,纹波电压小。驱动电路简单 缺点:变压器绕组利用率低,功率开关管都要承受2倍电源电压或者更高,对器件的耐压要求更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推挽式放大器

经常会看到XX功放是采用推挽式结构,或者说XX采用甲类放大器,效果出色什么的描述,但各位可否知道这些类型功放工作代表的意义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1.甲类放大: 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的中分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小功率高保真放大。 甲类放大又称为A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由单一功率输出原件连续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在整个信号周期中,晶体管都工作于它的放大区,电流的导通角为180度,且静态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点。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适用于小信号低频功率放大,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 2.乙类放大: 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放大。 乙类放大又称为B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输出元件分成两组,轮流交替的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乙类功率放大其集电极电流只能在半个周期内导通,导通角为90度。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3.甲乙类放大: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之间,靠近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高保真音频放大,推挽电路通常就是甲乙类放大电路。 甲乙类放大又称AB类放大,它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丙类放大: 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内的放大电路,叫做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射频放大。 丙类放大又称为C类放大,丙类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它只处理正半周信号,也就是脉动直流信号。而音频信号是正负都有的交流信号,使用丙类放大器会产生严重的失真。 5.推挽式: 由两个晶体管,共同完成的,在正半周一个推,另一个挽,在负半周,则两个晶体管互换,原来推的变成挽,原来挽的变成推。这就是推挽电路的简单表述,推挽电路多用于功率放大。 按功放输出级放大元件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端放大器和推挽放大器。 单端放大器的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单端放大机器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推挽放大器的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对负载而言,好像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尽管甲类放大器可以采用推挽式放大,但更常见的是用推挽放大构成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

lc串联谐振变换器

https://www.sodocs.net/doc/218458623.html, lc串联谐振变换器 谐振变换器是依靠改变开关网络的工作频率实现对输出量的控制的,因此它是一种变 频控制的开关调节系统。谐振变换器的开关动作被设定在零电流或零电压时刻发生,大大 减小了开关损耗;正弦谐振波还能降低高频谐波噪声;由于电路是利用LC谐振,电路中 的寄生电感和电容能够得到应用。基于这些优点,谐振变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信号 建模是分析和控制变换器的有力工具。 谐振变换器建模方法有扩展描述函数法、DQ等效法、注入?吸收电流法等。扩展描述函数法也是一种适用于谐振类变换器建模方法,根据描述函数理论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 可看成一个与输入信号同频的正弦函数,只是幅值与相位不同。把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 复数比定义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但是其前提是将输入端开关动作等效成一个统一的 函数。DQ等效法将电路中的矢量,从静止的直角坐标系变换到与电路中矢量相同角速度 旋转的DQ坐标系中。扩展描述函数法和DQ等效法都是以基波等效法为基础所建的模型,适用于电流连续模式,并不适用于电流不连续模式。注入?吸收电流法是一种电流连续模式和电流不连续模式下都可用的建模方法。本文采用注入?吸收电流法对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下的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建模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满足要求的补偿器。 传递函数推导 根据电感电流的连续与否,变换器工作模式分为两种: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当开关频率大于 1 2 的谐振频率时,串联谐振变换器是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当开关频率小于1 2 的谐振频率时,串联谐振变换器是工作在电 流断续模式下的,这样开关工作在零电流(ZCS)条件下,可以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电源 的效率。断续工作模式的半个开关周期包含a,b,c三种工作状态。假设负载电容值远远大于谐振电容的电容,因此在一个谐振周期内,负载电容的电压上升非常小,在分析过程 中将其看成一个恒压源。根据以上分析;a,b工作模式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c表示谐振电流为零时的工作模式(其状态电路图省去)。 仿真实验结果

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

桥式推挽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能得到较大输出功率的功放,它由前置放大电路、BTL功率放大电路、电源电路三部分所构成。前置放大电路采用了集成运放NE5532将小信号电压放大,使其能够驱动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由倒相电路和BTL 电路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为后者转换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激励信号,后者则是在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大电流,从而提高输出功率;电源电路通过降压、整流、滤波、稳压产生±12V直流电压。运用Protel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建库、绘图、制板;再借助Multisim仿真软件对各个单元电路进行了性能与功能仿真,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整体电路也基本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推挽功放;集成运放;前置放大;倒相

The push-pull circu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amplifier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reas. Bridge push-pull amplifier circuit is constituted by three parts of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preamplifier circuit, BT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The preamplifier circuit uses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NE5532 small signal voltage amplification, so that the power amplifier input sensitivity to match. Th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consists of two parts of the inverting circuit and BTL circuit. The form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version for the latter two of equal siz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excitation signal. The latter is the signal undistorted under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enlarge the current, increasing the output power. ± 12V DC voltage power circuit through the buck, rectifier, filter and regulator.With of Multisim simulation software on each unit circuit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simulation.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 through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the design. Then use Protel software for building a database, drawing and board schematic design. Keywords:Push-pull amplifier,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eamplifier , Inverting

LLC串联谐振全桥变换器的研究分析

分 类 号 学 号2003611310063 学码校代 10487 密 级 硕学论士位文 LLC 联谐桥串振全DC/DC 变换研器的究 学请位申人: 宫 力 学专业科: 电电与电传动力子力 导教师指: 晓李帆 教 授 辩答日期: 2006年4月28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 Candidate : Gong Li Major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 Supervisor:Professor Li Xiaof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April, 2006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推挽放大电路

用两个电气参数相同,但种类(NPN或PNP,对于MOS管来说,就是N沟通,P沟道)不同的两个晶体管搭成一个乙类放大电路,每个管子的导通角度都是90度,在一个周期中,两个管子分别导通半个周期,最后在两个晶体管的连接处(一般是发射极或者源级)合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信号。 推挽电路可以做到很大的功率,效率高,失真小,整体性能比较均衡,是功率放大电路中经常使用的电路样式 。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图5-61是常用的单管甲类功率放大电路,与小信号变压器祸合放大器相似。图中,TI 是输人变压器;R1、R2和凡可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建立和稳定晶体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q是发射极旁路电容;C是交流通路电容;输入变压器T1次级的交流信号,通过电容器C和Q加到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上;VT是做功率放大的晶体三极管;T2是输出变压器。 在功率放大器中,为了使负载获得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功率放大器与负载之间要求阻抗匹配,通常采用输出变压器作为晶体三极管与负载之间的藕合元件。在如图5-61中所示的功率放大器中,输出变压器还起隔直流的作用,可避免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电流通过扬声器引起声音失真。 在制作单管功率放大器时,为使放大器能够可靠地工作,并获得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必须合理地选择静态工作点。此外,正确地设计输出变压器,是设计单管功率放大器的关键环节。 (2)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图5-62是变压器祸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由两个特性相同的三极管VTI和VT2、一个输人变压器T1和一个输出变压器T2构成。输人变压器把前级的输出信号藕合

到VTl和VT2的基极,输出变压器将VTI和VT2的集电极输出信号祸合到负载RL上。变压器中间抽头的目的是保证电路对称和起信号倒相作用,T2还兼有负载匹配作用。 当有正弦信号u;输人时,通过输人变压器T1将使VTI和VT2的基极得到一个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信号电压u c1和uc2o若在某一瞬间VTI次级上半绕组感应出来的电压使VTl的基极对公共端为正,则VT2的基极对公共端为负(下半绕组的作用)。于是VT1截止,vu导通。输出变压器'I Z的初级下半边绕组有集电极电流电流过,而上半边没有电流(is,二0)。同理,在u、的另一个半周,情况刚好相反。VT1导通,VT2截止,T2的初级上半边绕组有2 d流过,而下半边绕组2,z二0。这样,VTl和VT2轮流导通,£ci和£c2轮流通过孔的初级绕组,而且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因而在T2次级将叠加出一个完整的正弦电流艺L。 在乙类放大器中,由于晶体三极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使得两波形连接处会有非线性失真,特别是当晶体三极管为零偏置时会出现如图5-63所示的交越失真。为了消除交越失真,给晶体三极管加上一定的偏置UBB,如图5-64所示,使z ci十iCZ的波形衔接处没有交越失真。

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报告 祝金华 PB15050984 实验题目: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1. 在图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 i 的频率 f 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 取电阻R 上的电压U O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 O 之值,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U O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 2. 在f =fo = LC 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 i =U R =U O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 o C U U 测定,U c 为谐振时电容器C 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压无法测量,故不考虑Q= o L U U 测定) 。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 =f2-f1,再根据Q U m ax 02 U max 0U 0 102 L C R o i 图 1

= 1 2f f f O -求出Q 值。式中f o 为谐振频率,f 2和f 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 大值的2/1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L=30mH fo =LC π21=1/(2×π6 31001.01030--???)=9188.81Hz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改变频率f,电感L ,电容C 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不会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判断:电容与电感的电压相等时,电路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相位相同时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大小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 测量:理论计算,f=1/(2π√LC ); 仪表测量此时电流频率。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 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 L 和U C ,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输入电压过大,L 、C 器件两端的电压远高于信号源电压;应该选用最大量程 。 4. 要提高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减小R,增大L ,同时等比例缩小C 。 5.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 L 与U C 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U L ,U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在谐振点L,C 的阻抗相等,二者阻抗方向相反。 实验设备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 实验内容 1. 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 、L 、C 串联谐振电路”,按图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 1=0.01μF 。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 i =3V ,并

推挽放大器工作原理介绍

一、功率放大电流的特点 对功放电路的了解或评价,主要从输出功率、效率和失真这三方面考虑。 1、为得到需要的输出功率,电路须选集电极功耗足够大的三极管,功放管的工作电流和集电极电压也较高。电路设计使用中首先要考虑怎样充分地发挥三极管功能而又不损坏三极管。由于电路中功放管工作状态常接近极限值,所以功放电流调整和使用时要小心,不宜超限使用。 2、从能耗方面考虑,功放输出的功率最终是由电源提供的,例如收音机中功放耗电要占整机的2/3,因此要十分注意提高电路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耗电功率的比值。 3、功放电路的输入信号已经几级放大,有足够强度,这会使功放管工作点大幅度移动,所以要求功放电路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功放管的工作点选择不当,输出会有严重失真。 二、常用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 单只三极管输出的功放电路输出小、效率低,日用电器中已很少见。目前常采用的是推挽电路形式。 图1是用耦合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原理图。它的特点是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接近于零,放大器耗电及少。有信输入时,电路工作电流虽大,但大部分功率都输出到负载上,本身损耗却不大,所以电源利用率较高。这个电路中每只三极管只在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导通工作,为避免失真,所以采用两只三极管协调工作的方式。图中输入变压器B1的次级有一个接地的中心抽头。在音频信号输入时,B1次级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分别送到BG1和BG2的发射结。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时间里,BG1管因加的是反向偏压而截止,只有BG2能将信号放大,从集电极输出;而在信号负半周,BG1得到正高偏压,能将这半个周期的信号放大输出,而BG2却截止。电路中的两只三极管虽然各自放大了信号的半个同期,但它们的输出电流是分先后通过输出变压器B2的,所以在B2的次级得到的感应电流又能全成一个完整的输出信号。 这个功放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匝配和信号相位等问题,输入与输出变压器是不可少的。但是,优质变压器的制作在材料和工艺上都比较困难,它本身总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降低电路的效率,而且变压器的频率特性不好,使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输出很不均匀,会造成失真,所以为了提高功放质量,人们更多地使用无变压器(OTL)功率放大电路。

谐振电路研究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实验指导老师:___王旃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交流电路阻抗的测量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 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 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 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性状态对谐振特性测量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 1.RLC串联谐振:在RLC电路中等效阻抗Z=R+(wL-1/wC)j,因此存在一个谐振频率f0,使Z虚部为0,即wL=1/wC,此时电源为恒压源的电路路端电流最大,这就是谐振状态。 2.品质因数Q:在RLC串联电路中,Q=U C/U R=U L/U R,Q是谐振电路的一个重要参数。 3.选频特性:RLC电路在谐振时电流最大,随着电源频率f的变化,f与谐振频率f0差距越大,路端电流越小,这就是RLC电路的选频特性。 4.通频带:当路端电流I=I0/√2时,存在电源频率f1与f2,此时的2π(f2-f1)区间就被称为通频带,也可以用w /Q表示。 三、主要仪器设备 函数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电工试验台、导线若干。 四、测得数据与绘制曲线 1.100Ω电阻、0.1uF电容、40mH电感串联RLC电 路测量 如图所示接好实验电路,使用函数发生器作为激励, 由于函数发生器的非理想性(有内阻),在调整函数发 生器频率时路端电压U0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在路端 接上一个交流毫伏表,在调整频率的同时调整幅值使 路端电压不变。 由f0=ω 2π 重合时f0 调整函数发生器输出频率获得以下数据: 装订线

推挽型DC变换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电气 1102 学号: 姓名: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零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任务书 (3)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3)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三、仿真软件的使用 (3) 四、时间安排 (4) 五、设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 (5) 第二章:课程设计报告 (6)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6) 二主电路方案确定 (7) 三推挽型DC/DC变换器额定参数 (9) 四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10) 五心得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推挽型DC/DC变换器的设计及研究(PSPICE)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原器件的器件; 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电路参数设计的方法; 4、培养对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分析的能力; 5、培养撰写研究设计报告的能力。 三、仿真软件的使用 在电力电子系统中,需要应用大功率开关器件,因此对工程人员来说对所设计的电路最好能通过计算机分析和仿真,不断修改和完善电路。 PSPICE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电路仿真标准工具之一,是较早出现的EDA 软件之一,1985年就由MICROSIM公司推出。现在使用较多的是PSPICE 6.2,工作于Windows环境,整个软件由原理图编辑、电路仿真、激励编辑、元器件库编辑、波形图等几个部分组成,使用时是一个整体,但各个部分各有各的窗口。新推出的版本为PSPICE 9.2,是功能强大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混合仿真EDA 软件。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电路仿真、激励建立、温度与噪声分析、模拟控制、波形输出、数据输出、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同时显示模拟与数字的仿真结果。无论对哪种器件哪些电路进行仿真,包括IGBT、脉宽调制电路、模/数转换、数/模转换等,都可以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对于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模块,还可以自已编辑。PSPICE可以对电路进行以下一些工作: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的心得体会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的心得体会 篇一:实验九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实验九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量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2.研究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二、原理 1.RLC串联电路在图9-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若取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输出电压,则该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为: U2R ??U1R?j(?L?1) ?C ?L tg?1 R 1 图9-1 图9-2

2.幅频特性 电路网络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振幅比随ω变化的性质,称为该网络的幅频特性,如图9-2所示。 3.谐振条件二阶带通网络的幅频特性出现尖峰的频率f0称为中心频率或谐振频率。此时,电路的电抗为零,阻抗值最小,等于电路中的电阻,电路成为纯电阻性电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我们把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串联谐振状态。电路达到谐振状态的条件是: 1 ?0L=或 ?0 ?0C4.通频带宽 改变角频率ω时,振幅比随之变化,当振幅比下降到最大值的1/角频率ω1、ω2叫做3分贝角频率,相应的频率两个f1和f2称为3分贝频率。两个角频率之 差称为该网络的通频带宽: R BW??2-?1= L 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可以用品质因数Q来描述: ??L1Q?0?0 BWR?0CR

三、实验仪器和器材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电阻 4.电感5.电容 6.实验电路板 7.短接线 8.导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实验电路 按图9-3所示连接电路。其中,电感L= 33mH,电容C=μF,电阻R分别取620Ω和Ω,图中r为电感线圈本身的电阻。 图9-3 2.测绘谐振曲线 测量结果填入表9-1中。 表9-1 R=620Ω的谐振特性 3.研究电路参数对谐振曲线的影响 将图9-3中电阻改为Ω,重复2中步骤,结果填入表9-2中。 表9-2 R=Ω的谐振特性 4.计算通频带宽BW和品质因数Q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9-3中。 表9-3 通频带宽BW和品质因数Q 五、思考题 1. 实验中怎么样判断电路已经处于谐振状态?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2)实验原理: 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ω的函数:Z=R+j(ωL-1/ωC)当ωL-1/ωC=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谐振角频率ω 0 =1/LC,谐振频率f =1/2πLC。谐振频率仅与原件L、C的数值有关,而与电阻R 和激励电源的角频率ω无关,当ω<ω 0时,电路呈容性,阻抗角φ<0;当ω>ω 时,电路呈感性,阻抗角φ>0。 1、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性。 (1)、回路阻抗Z 0=R,| Z |为最小值,整个回路相当于一个纯电阻电路。 (2)、回路电流I 0的数值最大,I =U S /R。 (3)、电阻上的电压U R 的数值最大,U R =U S 。 (4)、电感上的电压U L 与电容上的电压U C 数值相等,相位相差180°,U L =U C =QU S 。 2、电路的品质因数Q 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Q,即: Q=U L (ω )/ U S = U C (ω )/ U S =ω L/R=1/R* (3)谐振曲线。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频率特性,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频率特性曲线,也称谐振曲线。

在U S 、R、L、C固定的条件下,有 I=U S / U R =RI=RU S / U C =I/ωC=U S /ωC U L =ωLI=ωLU S / 改变电源角频率ω,可得到响应电压随电源角频率ω变化的谐振曲线,回路 电流与电阻电压成正比。从图中可以看到,U R 的最大值在谐振角频率ω 处,此 时,U L =U C =QU S 。U C 的最大值在ω<ω 处,U L 的最大值在ω>ω 处。 图表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不同Q值时的电流频率特性曲线。从图中(Q 11/2时,U C 和U L 曲线才出现最大值,否则U C 将单调下降趋于0,U L 将单调上升趋于U S 。 仿真RLC电路响应的谐振曲线的测量

RLC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误差的分析及改进

RLC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误差的分析及改进 一、摘要: 从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方程分析出发,推导了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输入阻抗,并且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创建RLC 串联谐振电路,利用其虚拟仪表和仿真分析,分别用测量及仿真分析的方法验证它的理论根据。其结果表明了仿真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为仿真分析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RLC;串联;谐振电路; 三、引言 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通常,谐振电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按照其原件的连接形式可分为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和耦合谐振电路等。 由于谐振电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通信与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串联谐振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大于激励电压的现象,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获得了有效的应用,例如当无线电广播或电视接收机调谐在某个频率或频带上时,就可使该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特别增强,而把其他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滤去,这种性能即称为谐振电路的选择性。所以研究串联谐振有重要的意义。 在含有电感L 、电容C 和电阻R 的串联谐振电路中,需要研究在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下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即频率特性。Multisim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原理图的捕获、电路分析、电路仿真、仿真仪器测试等方面的应用,其数量众多的元件数据库、标准化仿真仪器、直观界面、简洁明了的操作、强大的分析测试、可信的测试结果都为众多的电子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研发时间。 四、正文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 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自激推挽式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自激推挽式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引言 在数模混合电路系统中,需要多个电源供电,为了减小外界供电电源的数量,实现系统供电电路的小型化。本文基于电流反馈型自激推挽电路设计出了+10V,200mA和-10V,100mA输出的电源,+10V除了给电路系统的模拟芯片供电外还要给单片及供电的电压调节芯片供电,-10V给模拟芯片供电,实现了供电系统的小型化和低成本。 1.自激推挽式直流变换器的基本原理: 自激推挽式直流变换器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参照图1,当接通输入直流电源Ui后,就会在分压电阻R2上产生一个电压,该电压通过功率开关变压器的Nb1和Nb2两个绕组分别加到两个功率开关V1和V1的基极上。由于电路的不完全对称性使其中的一个功率开关首先导通。假设是功率开关Np1首先导通,那么功率开关Nb2集电极的电流流过功率开关变压器初级绕组的二分之一V2,使功率开关变压器的磁芯磁化,同时使其他的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在基极绕组Nb2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使功率开关V2的基极处于负电位的反向偏置而维持截至状态。在另一个基极绕组Nb1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使功率开关V1的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加,这是正反馈的过程。其最后的结果使功率开关V1很快就达到饱和导通状态,此时几乎全部的电源电压Ui都加到了功率开关变压器初级绕组的二分之一Np1上。绕组Np1中的电流以及由此引起的磁通也会线性的增加。当功率开关变压器磁芯的磁通量接近或达到磁饱和值+φS时,集电极的电流就会急剧地增加,形成一个尖峰,而磁通量的变化率接近于零,因此功率开关变压器的所有绕组上的感应电动势也接近于零。由于绕组Nb1两端的感应电动势接近于零,于是功率开关V1的基极电流减小,集电极电流开始下降,从而使所有绕组上的感应电动势反向。紧接着磁芯的磁通脱离饱和状态,促使功率开关V1很快进入截至状态,功率开关V2很快进入饱和导通状态。这时几乎全部的输入直流电压Ui又被加到功率开关变压器的另一半绕组Np2上,使功率开关变压器磁芯的磁通直线下降,很快就达到了反向的磁饱和值-φS。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就会在两个功率开关V1和V2的集电极形成方波电压。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选择题 ( )1.决定功率放大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 A.电路的输入功率 B.电路的工作状态 C.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D.功放管的消耗功率 ( )2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设置适当的静态工作点,其目的是___________ 。 A.消除饱和失真 B.增大放大倍数 C.消除交越失真 D.改善频率特性 ( )3. 一个理想乙类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W,当输入信号为零时,每个功放管的管耗约为___________ 。 A.10W C.2W D.0W ( )4.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失真一般是___________ 。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C.交越失真 D.线性失真 ( )5.甲乙类功放提供一定的偏置电流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 A.消除饱和失真 B.增大放大倍数 C.消除交越失真 D.改善频率特性 ( )6.变压器耦合推挽功放中的输出变压器,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A,耦合作用 B.合成波形的作用 C.分解波形的作用 D.A和B两者兼有 ( )7.一个乙类功放的理性输出功率为4W,当输入信号为0时,则功放管的管耗为_________ 。 A.4W B.2W C.088W D.0W ( )8.低频功放之所以工作在甲乙类,除了提高效率为,还为了__________ A.克服交越失真 B.克服截止失真 C.克服饱和失真 D.克服频率失真 二.判断题 ( )1.乙类功放的效率比甲类功放的效率高。 ( )2.乙类功放的管耗会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 )3.在甲乙类推挽功放电路中,当负载由固定负载减小时,输出功率增大。

实验七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七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谐振现象,了解谐振电路特性,加深其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通过实验取得0f 、Q 、f ?及谐振曲线的方法。 二、必备知识 1.由电感和电容元件串联组成的一端口网络如图7.1所示。该网络的等效阻抗 )1(C L j R Z ωω-+= . 是电源频率的函数。当该网络发生谐振时,其端口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即 01=-C L ω, 得到谐振角频率 LC 10=ω . 定义谐振时的感抗ωL 或容抗1/ωC 为特性 阻抗ρ,特性阻抗ρ与电阻R 的比值为品质因数Q ,即 R C L R L R Q ///0===ωρ 2.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当端口电 压U 一定时,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图7.2),该值的大小仅与电阻的阻值有关,与电感和电容的值无关;谐振时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反。电抗电压为零,电阻电压等于总电压,电感或电容电压是总电压的Q 倍,即 S C L S R QU U U U U === 3.RLC 串联电路的电流是电源频率的函数,即

2 0020 2 002 2 2)(1) (1/)/1()()(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 ++==Q I Q R U C L R U j Z U I . 在电路的L 、C 和信号源电压U S 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R 值得到不同的Q 值。对应不同Q 值的电流幅频特性曲线如图7.3(a )所示。为了研究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通常采用通用谐振曲线。对上式两边同除以I 0作归一化处理,得到通用频率特性 20020) (11 ωωωω-+= Q I I . 与此对应的曲线称为通用谐振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只与Q 值有关。Q 值相同的任何R 、L 、C 串联谐振电路只有一条曲线与之对应。图7.3.(b )绘出了对应不同 图7.3 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曲线 通用谐振曲线的形状越尖锐,表明电路的选频性能越好。定义通用谐振曲线幅值下降至峰值的0.707倍时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f C 。幅值大于峰值的0.707倍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通带宽。理论推导可得: f f f f c c 012=-=? 由上式可知,通带宽与品质因数成反比。 三、实验仪器

有源钳位推挽变换器原理

有源钳位推挽变换器原理 导读:本文从原理出发分析了在推挽逆变器中两开关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是可行的,相比于传统推挽逆变器,极大地提升了了性能,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 一推挽逆变器的原理分析 主电路如图1所示: Q1,Q2理想的栅极(UG1,UG2)漏极(UD1,UD2)波形如图2所示: 实际输出的漏极波形:

从实际波形中可以看出,漏极波形和理想波形存在不同:在Q1,Q2两管同时截止的死区处都长了一个长长的尖峰,这个尖峰对逆变器/UPS性能的影响和开关管Q1,Q2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成因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主电路功率元件是开关管Q1,Q2和变压器T1。Q1,Q2的漏极引脚到TI初级两边走线存在分布电感,T1初级存在漏感,当然T1存在漏感是主要的。考虑到漏感这个因素我们画出推挽电路主电路等效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L1,L2就等效于变压器初级两边的漏感,我们来分析一下Q1导通时的情形:当Q1的栅极加上足够的驱动电压后饱和导通,电池电压加到漏感L1和变压器T1初级上半部分,当然绝大部分是加到T1初级上半部分,因为L1比T1初级上半部分电感小得多。此时Q2是截止的,主电路电流方向为从电池正极到T1初级上半部分到L1到Q1的DS再回到电池的负极;L1上电压的极性为左负右正,T1初级上半部分电压的极性为上负下正,如图5所示: 当Q1栅极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此时Q2也还截止,即死区处Q1,Q2都不导通,T1初级上半部分由于和次级耦合的原因,能量仅在Q1导通时向次级传递能量,到Q1截止时T1初级上半部分上端的电位已恢复到电池电压,而L1可以看做是是一个独立的电感,它储存的能量耦合不到变压器T1的次级。但是,随着Q1由导通转向截止,L1上的电流迅速减小,大家知道电感两端的电流是不能突变的,根据自感的原理L1必然要产生很高的反向感生电动势来阻碍它电流的减小,所以此时电感电压的极性和图5相反,T1初级上半部分的电压为0,两端点的电压都等于电池电压,此时Q1漏极的电压就等于L1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电压之和,这就是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如图6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