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

五年级组《快乐阅读》课程纲要【需求分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

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很明确,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紧结合起来,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

一、陶冶情操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

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是为社会、人类有卓越贡献或献身的人) ,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事业前赴后继。

二、储备知识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处在学校这种智力不断冲撞的环境中,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书是什么?是历史、自然、人灵魂的记载。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的记忆力强,大量的阅读后,哪怕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也能储备知识。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胃底层,有未来及得消化的丰厚的积存,从而大受裨益。

三、积累和构建文化。

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四、构建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就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

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五、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英国的威·沃克曾说过:“只要读书用心,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要使我们的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从哪儿做起?肯定说就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对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课程目标】

1、喜欢阅读,每天阅读,让阅读称为习惯;

2、每学期读书不少于5本书;

3、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

4、阅读与写作结合,多读书,多练笔;

5、阅读与表达相结合。

【课程实施】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各班制作主题为“读书”的班级文化墙,充实班级图书角;

2.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方法,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取得家长的支持;

3.保证读书时间,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双休日至少两小时;

4.通过家访、飞信、家长会等,请家长督促孩子阅读;本学期主要利用“生态阅读记录本”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督促;

5.提倡亲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收获,培养读书习惯;

6.要求每天都带一本课外读物,做到随时随地有书读;

7.每周做一份“读书小报”或者“阅读摘记”,及时积累优美词句,写读书感悟;

8.读写结合,每周至少完成一篇周记;

9.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0)制定“一书同读一句话读书感悟卡”,随时交流读书感悟;

(11)积极参与“书海互市”活动,激励孩子交换阅读。

(12)激励学生边读边写,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积极向各类办刊投稿。

【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阅读态度。包括有无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否自觉阅读;有无制定长期和近期的阅读计划等。

2、阅读能力。包括有效阅读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条理的把握能力;提问的能力;思考与判断能力等。

3、阅读方法。包括是否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是否掌握不同文体的的阅读要领;有无建立阅读档案、自己的书库等。

(二)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

2、日常观察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评价,除查阅规定的资料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恒心。

3、纸笔测试法。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采取纸笔测试,就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根据学段要求和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级别。

(1)课外阅读能力级别分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

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们可以把课标给每个学段提出的阅读量,平均分成五份,每完成一份,并通过测试的可晋升一级。

(三)调动评价主体,进行多元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空余

地。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

1.落实评价主体,激发评价活力

(1)教师点评

这种评价,教师根据课外阅读的统一标准在阅读课上进行检测,有效的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费时多。

(2)学生自评

根据自我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为学生自主表现和发展,激励自我阅读的兴趣,变被动接受考查,为主动找出阅读的进步与差距。

(3)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检测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4)家长补评

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家长在家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

(5)教师总评

利用阅读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更加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在生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发展。

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教师总评要根据学生四项评价总成绩确定学生本月课外阅读的成绩。设置四个等级:未达标、达标、良、优。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优",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良"。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期成绩。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优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

2.丰富展示活动,评价阅读成果

(1)搭建展示舞台,丰富阅读评价

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比方说: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书面展示,树立榜样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他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

抓好比赛,培养能力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但要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要让他们找一些较短的故事,太长的故事他们有时会记不牢、讲不好,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反面效果。"朗读能手"比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班上还可以开辟古诗词欣赏、名言警句小专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诵。同时,让学生学习办阅读积累小报,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美文美段等摘抄下来,并将小报进行设计、装饰,画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对办得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展览。这样一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于中高年级的

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写出一些好作文,为了调动他们的阅读及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自编作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设计,自己打印,自己装订,孩子们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不仅体验了成功与乐趣,还体验了困难与艰辛,他们会更加深对为他们提供优秀作品的作者、编辑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五年级组《快乐阅读》课程纲要

五年级组

2014年9月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 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

教学实际,仔细斟酌和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2.学生发展目标: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作画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在美术训练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每周美术特色的学习,和组织参加各种、各类美术类的比赛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美术特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美的知识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舞蹈》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名称:《舞蹈》 二、开发者:李楠 三、主讲教师:李楠 四、教材类型:自编活动教材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六、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理念 (1)强化舞蹈审美理念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舞蹈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应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2)激发巩固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是否能从舞蹈动作中获得每的享受和身心愉悦,要根据学生学习舞蹈的认知规律,增强舞蹈动作的贴切性与情绪性,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环境,对学生所表现

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 (3)注重舞蹈的文化品位 舞蹈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舞蹈教育要以舞蹈文化为主干,注重舞蹈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4)重视实践 实践是培养舞蹈能力的基础。舞蹈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5)关注个性发展 舞蹈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是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 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低年级为基础班,主要是基本功练习和律动表演再穿擦学习简单的儿童舞,每学期学跳二个舞蹈作品,对学生而

言,既有所得,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提高。教师尽量的给孩子多些舞蹈素材,对学生今后的编舞大有帮助,使她们成为班级的文艺骨干力量。本课程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能力,又能促进个性发展,兼有拓展性课程与选修课的功能。 课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舞蹈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 (2)在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中,加强合作交流,既表现个体的水平,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3)在舞蹈训练、表演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一些儿童舞、民族舞基本步伐、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之获得感知、表现的基本能力,提高对舞蹈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阶段目标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成果总结) 一,课程简述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气象哨,2010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xxx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当前,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气象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我校气象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我们将教材分为上下册,学习的内容分为气象故事篇,气象常识篇,气象实践篇、气象灾害预防篇四个部分,每部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体现.本课程内容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古今经典气象故事、气象名人"、气象知识"、气象谚语"、气象灾害与预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介绍一些与气象有关的历史故事、气象名人名言、谚语等拓展知识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课程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一至三年级为兴趣培养阶段,以看,听,说画的方为主,适当有一些气象观测,调查;四至六年级除了继续学习气象常识外,以气象观测实践、认识气象灾害与预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环保知识学习及实践调查为学习。各年级既相互并列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体现了不同年级段不同的学习特征,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气象故事篇 课程目的:了解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认识气象名人,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知识奥妙的兴趣。课程内容: 火烧赤壁、雅安天漏、草船借箭、巴山夜雨、竺可桢的故事、涂长望的故事。2、气象常识篇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 2.科目名称:信息技术 3.设计教师:薛原 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5.教学教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 6.适用年级:七年级 7.授课时间:18周 8.日期:2011年8月 二、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5、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6、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课程内容: 3、课程实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时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

扎染心得体会

扎染学习心得报告 近日学校为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传承非文化物质遗产特意邀请了非文化物质传承人来我校指导教学,有幸我接触了一种我以前听过、看过,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一种艺术扎染。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基本情况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扎染的价值,我想扎染独特的工艺表现效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深入探讨扎染的制作技法及经验 《一》制作扎染技法 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圆形扎: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平缝绕扎法:即可形成线性条纹又有圆形扎法的机理,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平针绕扎法五角星 1、缝绞法 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绞扎织物以形成防染,针法不同形成的效果不同。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自由。 平针缝绞法: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也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纯棉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 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将织物对折,如图卷缝。用画笔画圆形,捏起双层卷缝后拉紧。 成品 《二》扎染技法所得经验 1、若染出后视觉冲击力不强 解决办法:需要改进的就是轮廓使用两排紧密的平缝,使得线条变粗,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2、面与面的构成混入了轮廓线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捆绑时没有捆到缝线处,改进方法就是轮廓线用两排或三排紧密的平缝,之后就要细心捆绑。 3、染后形状变形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在造型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没有注意平缝针距大小,改进的方法针距一定要一致 4、上色效果不好,染的色彩不纯 解决办法:这是由于对布料属性不了解造成的,粗麻布不好染色,改进方法就是改用细麻布。 三、扎染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扎染艺术特色鲜明,分布(转载于:扎染心得体会)范围广,历史源远流长,手工扎染的图案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是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在现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

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3、教师对技术教学、动作要规范。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教学相结合。 5、明确考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习。 6、实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练习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7、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篮球练习活动。 8、实行每年一次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为创造校园篮球文化增添色彩。 八、课程评价: 期末测试及评价标准: 1、低年级考核项目:一分钟原地拍球,一分钟双方交替拍球或20米行进间运球往返。 2、中年级考核项目:行进间运球、运球上篮。

校本课程纲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适时适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也是十分有效地对个体的发展发挥作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如此形成的标志性的课程是学校特色之所在。因此,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 (一)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 第一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章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三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学习是生命发展的阶梯

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17 年修订)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空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提升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根据江苏的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制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旨在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2.工具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常

STEAM校本课程纲要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 2.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 )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 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3.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 )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4.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 )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手段(观察、联想、想象、逆向思维……)。 (2)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 (4)学会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 (2)能尊重事 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校本课程纲要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xx第三中学xx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课程类型: 人文类,选修课 课程资源: 新编(自编)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一学期每周一课时 所在学校: xx第三中学 一、课程背景: 英语是现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学校英语课本的学习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授。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课程,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概况,辅助英语课程教学; 2、发展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课了解英语应用国家及其背景知识1课时 第二课节日系列之一复活节的来历1课时 第三课节日系列之二愚人节1课时 第四课英文歌曲赏析及背景Edelweiss 1课时 第五课多彩文化: 星期五与数字131课时 xx趣味英语故事1课时 第七课英语万花筒: 动物名词及其文化xx1课时 第八课节日系列之三母亲节Mother’s Day 1课时 xx时尚生活: 颜色预告心情Color affect feeling 1课时第十课英语人物故事: xx、xx1课时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2015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 3 - 1.知识与技能... - 3 - 2.过程与方法... -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3 - 第二部分具体安排... - 4 - 一、一年级信息技术初步... - 4 - (一)内容标准... - 4 - (二)教学目标... - 4 - (三)活动建议... - 5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5 - 二、二年级 Windows 操作系统简介... - 5 - (一)内容标准... - 5 - (二)教学目标... - 6 - (三)活动建议... - 6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7 - 三、三年级画图... - 7 - (一)内容标准... - 7 - (二)教学目标... - 8 - (三)活动建议... - 8 - (四)考核建议... - 9 - 四、四年级文字处理... - 9 -

(一)内容标准... - 9 - (二)教学目标... - 10 - (三)活动建议... - 10 - (四)考核建议... - 10 - 五、五年级网络的简单应用... - 11 - (一)内容标准... - 11 - (二)教学目标... - 12 - (三)活动建议... - 12 - (四)考核评估... - 13 - 六、六年级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13 - (一)内容标准... - 13 - (二)教学目标... - 14 - (三)活动建议... - 14 - (四)考核评估... - 15 -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 15 - 第四部分课程评价... - 15 -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 15 -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 16 - 三、评价的全程化... - 16 - 四、评价结果... - 16 - 第五部分资源的开发... - 16 -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 - 16 -

红色故事校本课程纲要和故事

一、八女投江 故事导读 1986年9月7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追忆英雄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 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 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 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 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 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 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 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 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 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

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精神传承 1.讨论:你认为是什么支撑着八名女战士在战斗中坚持到最后一刻? 2.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二、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故事导读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历经平凡的人生,却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成就伟大的精神。时代造就了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精神又丰富着 时代精神。张思德精神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发展性,在不 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它吸纳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 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不断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 ?追忆英雄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 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剪纸艺术教学材料:自编纲要 授课教师:薛志红课程类型:选修课 授课对象:2--5年级授课时间:每周一节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在国家及地方课程指导下,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建设目标,采取民主和开放手段,由学校成员负责自主、独立或与校外相关人员合作,编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坚持趣味性、区域性、适应性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构建“科学与生活”“艺术与素养”“足球与健体”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功地自编了校本教材《科艺苑》。其中包括模型制作、民间工艺、种植园艺三个主要篇章。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编写课程方案,并对授课时间、内容和方法逐一研究,初步形成了该课程的教育纲要。 课程纲要: 上篇:科技制作 一、认识的对象是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界物体的形态、构造、性质。各种自然事物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各种自然事物与人有什么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二、以"探究"的方式认识各种自然秘密 所谓"探究"的方式是指:当面临一个不明白或尚待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探究"是以自己(一个人或一个群

体)研究为主,不是由别人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探究"通常是经过多方寻求、逐步逼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蹴而就,马到成功的。 三、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各种自然秘密。 为什么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呢?首先,科学家是学生景仰的人,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提出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科学家是职业从事探究工作的人,是探究世界秘密的成功者,他们不仅拥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探究经验,只有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学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受到科学的教育。 科学家是怎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的呢?概括地说,科学家总是从不明白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本着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各种自然秘密的。所谓科学态度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正确的、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看法和作法),例如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等。所谓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工作的程序和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所处的时代、研究条件,以及各人的经验习惯不同,科学家在探究各种自然秘密时应用的程序和方法自然会有所不同,但其中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对此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他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自然教学希望学生掌握的正是这些。 根据上述思想,在科学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自己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像科学家那样针对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有时也需要调查和阅读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有关的事实;想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