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专题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梳理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

(1)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③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①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

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

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4.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1)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3)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对于这些法律文献,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内容,而且一方面要理解其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理论旗帜,有的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其对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的构建作用,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5.资本主义的发展:

(1)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启示(见下表)

时期表现(特点) 主要原因启示20世纪五

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①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开拓市场,赚取

高额利润;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③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管理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八十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

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

20世纪

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

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

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

(2)西欧经济的发展与欧盟的建立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美国的大力援助;③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②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欧盟建立的原因:①促进经济发展;②保证各国自身安全;③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欧盟建立的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的发展,提高了欧盟各成员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3)日本的崛起

原因: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在日本采购大量军用物资;③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①50年代末,日本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水平,并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②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③80年代中期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值得借鉴的经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知识拓展】

1.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评价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的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3)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为以后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6)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1)华盛顿:主要活动:1775年,为大陆军的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在约克镇战役中,迫使英军投降。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是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其民主精神被后世推为楷模;其功绩与影响在美国人民的心中享有崇高的位置,被称之为“美国国父”。

(2)林肯: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3)拿破仑

①主要活动: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是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其对外战争不仅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同时极大地冲击了欧洲其他地区的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向前发展,但其对外战争后来发展为侵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具有非正义性。

,专题预测本专题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题型多,分值大。材料题和综合问答探究题出现的可能性很大。主要注意的内容有:英、法、美、俄、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如美国新经济、欧盟、日本经济发展等等。注意将资本主义的产生、巩固、发展贯串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查,注意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联系。

,专题训练

1.(2011怀化中考第40题)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日本在古代、近代、现代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最终在20世纪晚期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古代历史上,促进日本封建化的改革被称为什么?

答:大化改新。

(2)近代史上哪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明治维新。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二战后促进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高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你认为最有远见的措施是什么?

答:措施:重视科技和教育。

2.(2012怀化中考第40题)被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诞生至今只有230多年的历史,然而美国的兴起

与发展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60年代前美国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后遇到过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重阻碍,这些障碍各是什么?

答:英国的殖民统治;奴隶制度。

(2)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为渡过难关而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答:实行罗斯福新政。

(3)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写出第三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答: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4)美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及时调整政策,重视经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2016眉山中考)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法制起源】

(1)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法典,这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说出这部法典的名称。

答:《汉谟拉比法典》。

【西方法制建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怎样的立法原则?并由此奠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答: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

(3)美国独立战争后,1787年颁布了联邦宪法。请说出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答: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4)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颁布了《法典》。该法典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中有何地位?

答: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中国法制进步】

(5)辛亥革命期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明确中华民国自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请说出该法律文件的名称。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浅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取决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例如世界大战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程度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等。这一社会发展形态是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多重的,本文着重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字国家垄断垄断组织发展趋势历史地位 一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从工场手工业开始,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逐渐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早期的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才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渐成气候,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此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l)由于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获胜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它们发展为垄断组织,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更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垄断组织资金雄厚,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从而取得新成果并运

用于生产中。(3)从主观的动机来看,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攫取高额利润。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恩格斯说:“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调实行事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1,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这实质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2,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把企业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进行转换和重新整合,为更大范围的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5)企业规模扩大,其经营风险也明显加大,迫使经营者更加注重信息,研究市场,改善企业管理,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同时垄断并不排除竞争(特别是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竞争仍然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动力。由于存在诸多社会因素,因此垄断组织引起了某些停滞和腐朽的趋向,但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没有放慢,整个说来,发展比以前还要快得多。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手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列宁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本质、内容和形式等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5、442页。 2同上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鉴于本书写的比较高深,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读本书时略感艰难,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关于本书的一些读后感,其中会包含比较多作者所提到过的东西。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并且说明了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拱了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提出的基本轮廓,让我们相信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做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问题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在剖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后,先为我们论述了交易成本的性质,然后在研究合同示意图中交代了哪些方式能替代经济组织起作用,即垄断式合同,还有效率式合同,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之后作者又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合同的那些方式的关系,概括的介绍了合同入门知识,考察了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简略地说明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即对市场的纵向限制、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放松管制,然后进行总结。 其中,关于价格歧视,我想发表下看法。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它可以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有效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无剩余生产力。二级价格歧视可以看成是一种数量歧视,它主要是强调达到一定数量后的歧视,这在商场超市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接近消费者生活的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一种需求弹性的歧视,它强调由于细分市场的各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我们在分析价格歧视可能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歧视的优势,价格歧视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也是一些企业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但是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影响服务质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当我们发现价格歧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时,政府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强制性的法律来打压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来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只要企业采取价格歧视不削弱竞争,不损害社会福利,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法律就应允许其存在。 在本书的剩余部分中,作者大幅的论述了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的优劣的基础上,得出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交易由大数目条件向小数目条件转变而产生的双边依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从而获得内部组织的如下优势:改善激励、增强控制手段以及保证信息流程的畅通。在这篇论文里,威廉姆森着重从市场失效因素入手,分别结合谈判环境和企业的结构优势,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首先,他考察了静态市场,为全文以后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静态市场条件下,当存在双边垄断或双边寡头垄断的情况时,为避免在交易的价格条件方面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实现纵向一体化使这种交易内部化,二是订立永久性的契约。此时,可以发生纵向一体化,但是并非必然出现的结果。 接着他一步步放松其假设,进行越来越合乎现实的推演。第一,由于存在契约的不完备性,对交易关系的不同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1)订立永久契约会陷入两难困境:在所订立的契约不够详尽的情况下,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为了对自己有利,会对有关条款采取机会主义的解释方式;巨细无遗地订约即使并非不可能,成本也是高昂的。这两方面都将使适应性、连续性的决策过程受到扭曲。(2)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所需的最优投资方式是订立长期契约,而这

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编制人:姜艳审定人:历史备课组学案编号:6#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情况与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3.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整顿银行业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②以工代赈③发放救济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6.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命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最主要特点是 A、自由放任生产 B、实行计划经济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减少政府开支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10.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不包括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努力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D.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选择题 1.(2019·南菁中学月考)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正确。] 2.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A、B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关,排除。材料中“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反映了局部的干预,故C正确。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指导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是() A.使国家具备了经济管理的职能 B.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材料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家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故C正确。]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评价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评价 目录 1.徐熙泽《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界定及其发展历程》《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吴涛《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观察与思考》2006.11 3.李克勤、齐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4.李其庆《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经济学家》2004.5 5.齐兰《垄断资本全球化问题理论探讨》《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8期 6.倪先敏《试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与趋势》《求实》2004.3 7.罗文东《论经济全球化与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国际论坛》2006.3 8.伍静《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齐鲁学刊》2004年第3期 9.梅学霞、吴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由之路》《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2 10.韦定广《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全球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11.吴友军《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论资本主义的反市场本质》《理论探索》2006年第4期 12.顾海良《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问题》《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13.沈东华《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再认识》《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0月 14.罗文东《超垄断国家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5.朱婷《“中纺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企业的特征、作用及影响》《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16.王陈军、慈悦《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学术交流》2001年9月第5期 17.刘宁扬、赵宗博《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6期 18.【美】约翰·B.福斯特著云南师范大学马可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译《垄断资本的新发展:垄断金融资本》《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19.宁光杰《垄断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0年第19期 20.费利群《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论析》《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21.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经济根源》《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22.叶卫平《世纪之交看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论断》《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6月23.庞仁芝《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4期 24.刘明松《浅析全球垄断资本的形成过程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25.刘力永《普兰查斯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哲学研究》2007年第2期26.【美】迈克尔·赫德森著查林林贤剑摘译《美国金融霸权与新自由主义》《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7期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 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同进也迫使私人垄断资本运动依赖于国家政权,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起来,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具体说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专题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梳理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 (1)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③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①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 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 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4.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1)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3)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对于这些法律文献,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内容,而且一方面要理解其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理论旗帜,有的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其对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的构建作用,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5.资本主义的发展: (1)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启示(见下表) 时期表现(特点) 主要原因启示20世纪五 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①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开拓市场,赚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案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两个大的阶段,而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又由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中居支配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有哪些形式和运作,其本质又是什么,这是我们认识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和学习政治经济学必须了解掌握的。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通过这种结合,国家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本,形成了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同时,国家垄断资本又通过金融、生产、商业、和财政等渠道,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运行。其意义在于利用国家政权,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以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估计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个实质贯穿在它的发展过程、产生存在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实际作用之中。本次课最后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很多经济形式和机制同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相同或类似,为什么说它并没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这种相同或类似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产生与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战前:萌芽时期 一战至二战结束:初期 二战后到现在,高度发展的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生发展的一个很长过程中是一种自由经济,只有“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国家不作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生产分配消费实行国家监管和调节,把人力、物力、财力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这个观点。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4.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综上所述: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

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时期结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政治上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社会矛盾: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的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 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4.财政政策 5.货币政策 6.产业政策 7.收入政策 三、综合选择 1.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8.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