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去年在接近期末的一节课上,“小书法家”陈莞灵同学谈起春节前要和家人一起卖对联,他接下来的疑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春节就快到了,为什么家家户户要贴对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他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言,很多同学表示不了解,但同时也显得兴致勃勃。

一.借助兴趣,制定计划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于是“了解对联,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说做就做,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分组,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归类整理,生成了4个小主题,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提供支持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

之前,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老师,请班上其他科任老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三.分组协作,深入调查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4个小组4个小主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

对联常识组: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具体内容: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老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对联搜集组: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具体内容:⑴到家附近的

社区、工厂、机关单位、商店、寺庙、旅游景点等地搜集对联及关于对联的有趣故事;⑵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小册子;⑶在组内交流展示。

对联创制组:目的:尝试创制对联或进行对联新对。

具体内容:

(1) 参与网上论坛;

(2)向相关的老师请教;

(3)从学过的课文里或日常生活情景中尝试创制对联;

(4)展示成果。

对联书写组:

目的:书写对联进行对联展。

具体内容:

(1) 利用有限的时间练好字;

(2)把所写的对联办一次对联展。

(3) 撰写一篇活动感受。四.探究活动的成果发布会在调查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在班上办了一个“探究活动的成果发布会”让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小主持人叶诗敏和叶浩良简短的开场白拉开了本次活动成果交流会的序幕:“一个多月来,同学们分组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联展开了一番学习研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王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然后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带着本小组的探究成果上台进行展示。

佳联搜集组佳联搜集组的同学是带着一本大笔记本上台的,笔记本的封面写着:名联、佳联、故事记录册,里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对联以及对联故事。这一小组的代表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其中一页:名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联故事:《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对联创制组对联创制组的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1、秀山清水青山秀画上荷花和尚画叶落黄山黄落叶

2、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日日夜夜,时时勤勤奋奋

3、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东江边烟雾漫漫……

对联书写组对联书写组的同学所写的对联此前已经在学校里做了一次展示。他们的小组长上台总结的时候说:“我们对联书写组的同学平时都喜欢练字,这次活动正好发挥了我们的特长。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我开展一次对联义展,我们小组还计划在年底到村里的市场现场写对联卖,进行一次更贴近生活的实践。”

五.小结通过自己动手获得了知识,同学们除了有获得知识的快感,更有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由兴趣激起的接受感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效果。下面,让我以几位同学的实践感受来结束本文:

感受一:通过这次“对联·艺术·文化”这一综合实践学习我感觉自己获益匪浅,其实我刚开始做社会搜集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严格来说还挺失败,可我后来总结了几次失败的原因后,再接再厉,最终取得了成功。一次成功的采访不只是有礼貌,而且还包括了很多因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自己,先说时间,最好选在下午或者晚上。因为在这段时间流连的人大多是没上班或者是下班的;因此不会太赶时间。接着是地点,最好选在一些阴凉、安静的地方,因为在阴凉或者安静的地方下比较惬意。至于选取访问人物最好选一些外表看起来比较悠闲的人,因为这些人应该都不赶时间,那就正好能接受我们的访问了。最后的就是自己,为什么说是自己呢?因为如果自己本身不礼貌,就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好的印象,那人们自然就不喜欢接受你的访问了。以上都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我想这些经验将会给我今后人生带来不少的好处。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 一、原始社会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 (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 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人们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有了中国的色彩。 佛塔传到中国后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隋唐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1)城市和宫殿建设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对联》的内容,具体内容: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热门的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 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鸟音。 上联:红日千秋照;下联:神州万载春。 上联:红雨桃千树;下联:绿风柳十围。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沐春雨艳;下联:福依党恩生。 上联:花随春意发;下联:富自政通来。 上联:花香春正好;下联:燕语日初长。 上联:华文春日丽;下联:瑞色紫云高。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化雨千山果;下联:和风万树花。 上联:欢歌遍华夏;下联:春色满神州。

上联:欢歌飘四海;下联:妙舞颂三春。上联:黄金新岁月;下联:锦绣好前程。上联:黄莺鸣翠柳;下联:紫燕剪春风。经典的 上联:鸡鸣万户晓;下联:鹤舞一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日月一时新。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社稷万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天地一家春。上联:江山添秀色;下联:大地发春华。上联:江山无限好;下联:祖国万年春。上联:好景年年好;下联:新春岁岁新。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光生柳叶;下联:春色泛桃花。上联:河清庆有目;下联:海晏乐无垠。上联:江山增润色;下联:祖国普春光。上联:阶前生百福;下联:檐下纳千样。上联:阶前生紫气;下联:帘外度春风。上联:金缕春溢彩;下联:玉雕雪迎祥。上联:锦绣山河美;下联:光辉大地春。上联:锦绣山河壮;下联:缤纷春色娇。上联:九陌连灯影;下联:千门庆月华。

借助春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借助春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以春联为切入口,开展学春联、用春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渠道收集春联,感受祖国文化丰富的文化底蕴 春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粹,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学春联之前,我引导同学们多渠道收集有关春联的知识。有的利用图书馆查阅春联知识,有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有的采访长辈。 通过多渠道的收集,同学们都有了收获。有的同学说:“我了解到春联始于五代,兴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春联最早叫‘桃符’,春联亦称‘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在春节时张贴,所以称为‘春联’”。有的说:“春联语言简练,无论是咏物言志的,还是写景抒情的,都能给人思想启迪,让人感受到艺术美,具有美妙无穷的语言魅力。”有的说:“我采访了长辈,了解到春节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上联应该贴在门户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下次我贴春联就不会贴错了。” 二.多形式欣赏春联,焕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地感悟春联的精妙,感受春联所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我在课堂中引导同学们诵读春联,品味春联,焕发了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活动中,同学们反复吟读玩味“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感悟到上联下联对仗的工整,“雪”对“花”,“里”对“间”,“江山”对“岁月”,“美”对“新”,从而体会到春联的语言美。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去年在接近期末的一节课上,“小书法家”陈莞灵同学谈起春节前要和家人一起卖对联,他接下来的疑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春节就快到了,为什么家家户户要贴对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他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言,很多同学表示不了解,但同时也显得兴致勃勃。 一.借助兴趣,制定计划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于是“了解对联,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说做就做,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分组,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归类整理,生成了4个小主题,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提供支持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

之前,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老师,请班上其他科任老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三.分组协作,深入调查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4个小组4个小主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 对联常识组: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具体内容: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老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对联搜集组: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具体内容:⑴到家附近的

有关对联传统文化

关于对联传统文化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去年在接近期末的一节课上,“小书法家”陈莞灵同学谈起春节前要和家人一起卖对联,他接下来的疑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春节就快到了,为什么家家户户要贴对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他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发言,很多同学表示不了解,但同时也显得兴致勃勃。 一.借助兴趣,制定计划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于是“了解对联,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说做就做,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分组,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归类整理,生成了4个小主题,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提供支持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之前,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 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教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教师,请班里其他科任教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三.分组协作,深入调查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4个小组4个小主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一)对联常识组: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具体内容: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教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二)对联搜集组: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具体内容:⑴到家附近的社区、工厂、机关单位、商店、寺庙、旅游景点等地搜集对联及关于对联的有

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

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 导语: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中国汉字的对联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下联: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注释:「丝」谐「私」。 「泥」谐「疑」,方言读音。 上联:因荷而得藕 下联:有杏不须梅 注释:荷「何」,藕「偶」。 杏「幸」,梅「媒」。 上联:昨夜敲棋寻子路 下联:今朝对镜见颜回 注释: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上联:孔子生于舟末 下联:光舞起自汉中 注释:舟「周」。 舞「武」。 上联: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下联: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注释:「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注释:「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亮 下联: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注释:诸葛亮字孔明。 李太白字长庚。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释:「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 注释: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释: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释: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上联:细羽家禽砖下死 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注释:检举风坠鹊巢,二三子连柯及地; 雨打猿穴,众诸猴戴露朝天。(.) 此为上联的又一面目,惟以“诸猴”谐“诸侯”与上联反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讲座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文字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容之一。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出现,对对联也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话题。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一、对联的起源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最为完美。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试后有人对这种考试方式提出异议,寅恪先生解释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汉语能力的。“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是汉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艺术大师周汝昌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诸生不识对联趣,纵读诗书也枉然。 二、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春节快到了,家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节了。我也想为家里做些有意义的事,可是能干什么呢?正巧书法兴趣小组的老师在教我们写,那我就为家里写几副吧。 爷爷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冲我笑眯眯地说:“写春联?呵呵,不管有钱没钱,来副春联好过年!’慧慧,咱家今年的春联该由你来写了。”“好啊,”看着爷爷笑眯眯的眼神,我还真有点冲动,“来就来。” 爷爷给我拿来毛边纸,让我先练习,练好了再正式写在红纸上。 “写什么呢?爷爷?我可不会编对子。” “写什么?过年了,写些吉祥的话就行。” “吉祥话?”我挠着后脑勺,大脑飞速地转动。“有了!”我拿起笔,蘸满墨汁,在毛边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写好后,我搁下笔,歪着头问爷爷:“爷爷,这样写,行吗?”爷爷仔细看了看我写的字,不住点头:“嗯,‘健健康康,和和美美。’不错,不错。这‘健’字笔画多,写得细;‘美’字的横画有变化……嗯,写得真不错!”

爷爷又指了指红纸,对我说:“慧慧,咱家门头宽,你这字呢,还小了点。要不,咱在这上下联中再加几个字,‘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怎么样?” “行!爷爷。您老真是出口成章啊!” “哈哈,少拍马屁!那还不是爷爷写得多了,熟能生巧?” 爷爷帮我裁好红纸,折成八份,我捋起袖子,提起笔来,依着折痕在红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副对联——“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 这时,小姨家的小表弟冲了进来,见我在写对联,趴在桌边一阵猛看:“哇!慧慧表姐,你的字写得好棒哦!你也给我写一副对联吧。” 看着表弟那_脸羡慕的样子,我又回头看看爷爷。爷爷也微笑着点点头,我胸脯一挺,大声喊道:“好,就赏你一副吧!来,笔墨伺候!” 我一边折纸,一边想:“写什么呢……有了!”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 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 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因为春联 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 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 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 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 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 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能够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 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 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 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 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了的情况下,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仍然长期地存在,并被周边其他国家所公认。 作为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筑的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自古把建筑看作是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同时也注重从科学上来研究,因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建筑学。从事建筑的人也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学,也没有建筑师。建筑不是作为一门学科,从事建筑的人也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工匠。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管理又特别的严格,尤其是对于与国家相关的建筑的管理。 早在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中就有关于建筑的制度,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延续着礼制的传统。一方面是详细地规定建筑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另一方面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职官管理建筑的问题。遇到国家重要的建筑时,要组织学者、官吏考证历史,研究理论和制度,确定方案再进行建设。所以中国古代与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政府将建筑当作政治观念的表现,如建筑中的等级观念、城市规划中的皇权意识、礼制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等等。 而民间则将建筑看作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如宅第、宗祠、牌坊以及建筑上的装饰等,都表达人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看法。 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工艺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 地域特色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地理气候条件;二,历史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三,特殊的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 地理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工艺技术方面,也在建筑造型方面反映出来。如北方由穴居发展到窑洞,南方由巢居发展来的干栏式住宅;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天井院。 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如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南方建筑的轻巧精致。 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常常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土楼式民居,就是历史上的移民为自我保护而建的;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是因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官文 化——宫廷艺术——宫廷建筑士文化——文人艺术——文人建筑 俗文化一一民间艺术一一民间建筑 官文化的特点是突出政治和权力的意识。大到城市和皇宫的规划,小到建筑甚至服装的 装饰,突出皇权和等级观念。在规制上体现政治意识,在艺术上以庄重、华丽为特点,体现皇家气派。在建筑上主要有宫殿、坛庙、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等。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小学三年级) 2005年春节晚会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可以写八月十五会什么吃月饼,端五节为什么吃粽子,腊月二十八为什么做八宝粥来吃,春节为什么吃汤圆,…… [写作点拨] (一)话题理解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写法提示 传统文化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 南昌市百树小学三年级吴少雯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二、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三、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 出扇,扇动风生。 四、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下联:尺鱼跃水,量量 量九寸十分。 五、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下联:咬开银杏,白衣 里一个大人。 六、上联:门对千根竹;下联:家藏万卷书。 七、上联:门对千根竹短;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八、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九、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十、上联:未老思阁老;下联:无才做秀才。 十一、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 白头。 十二、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十三、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必定有我。 十四、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十五、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梨儿腹内酸。

十六、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十七、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玉燕迎春春常到; 下联:金雀报喜喜迎门。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花开从桂月常圆。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佳节号长春。 上联:万里阳和春有脚; 下联:一年光景月当头。 上联:万里河山铺锦绣; 下联: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传统文化的对联 1.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 2.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3.束身圭璧,凛节冰霜。 4.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 5.海景山船荡,宽怀任马驰。 6.性天期活泼,心地尚光明。 7.天有日方明,人无信不立。 8.宽以济猛,俭能养廉。 9.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0.长笑对新柳;贞心比古松。 11.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2.心宽忘地窄,野旷觉大低。 13.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14.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16.欢欣常在悠闲外;幸福永存奋斗中。 17.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18.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1.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到明朝。 2.利人时出平静语,修己常存改过心。

3.虚心效竹节,人品如兰馨。 4.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5.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6.奋进千程少;闲聊半句多。 7.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8.一襟和气,万斛宽胸。 9.气淸更觉山川近,意远方知宇宙宽。 10.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11.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12.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3.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4.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15.大器量大空海阔;真聪明岳峙渊深。 16.职业无髙下,品流有尊卑。 17.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淡智慧开。 18.助人是美德,克己为髙风。 1.威不屈豪忐,富难淫正心。 2.养心莫如寡欲;温故乃能知新。 3.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4.有容德乃大,无私心自安。 5.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6.以身作则;与德为临。 7.宁静而致远,澹泊以清心。

新年传统文化作文10篇

新年传统文化作文10篇 导读:新年传统文化作文1 晚上,我和妈妈去贴春联。我们先在后门贴了画有一盆金桔的年画,上面写着“大吉”两个字,贴完后我们准备在客厅贴两个小兔子,一只是粉红色的,一只是蓝色的。粉红色的那只头上戴着蝴蝶结,蝴蝶结中嵌有一块翡翠,蓝色的那只头上戴着帽子,帽子的上面是一颗颗的珍珠。他们都各自抱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康乃馨,玫瑰花,牡丹花,一个花瓶上写着“福”字,另一个写着“招财进宝”。然后我们又在前门贴了一个写着大大的“福”字的年画,上面有各种颜色的假宝石。 我们又拿来了春联,叫爸爸给我们贴,爸爸扛来了梯子,又拿来了胶带纸和剪刀,开始贴起了春联,不一会就贴好了,我们又检查了一遍,把贴不牢的地方再次将它贴牢,确定没有了问题。看着贴了年画和春联的家,觉得一下子喜气洋洋了,然后我们便洗了澡,躺在床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新年传统文化作文2 春节期间,让我难忘的事有许多,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一次包饺子。除夕的那天晚上,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馅儿,准备包饺子。看完电视联欢晚会,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了。看着他们包的那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我觉得挺好玩,不由得也拿起一张皮儿,准备包一个。我用左手托着皮,右手夹上满满一筷子馅儿,放在皮儿中央,把饺子皮的两端往中间一合,使劲一捏,不料,馅儿像小虫一样从饺子皮侧面

钻了出去。我一看,赶紧把馅儿堵住,可皮儿仍旧“张着大嘴”。弄了半天,皮儿就是合不拢“嘴”,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摸透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天娇,是不是泄气了?”我点了点头。“来,我教你!”说完,妈妈便给我做了示范,做完了,我明白多了,也有了信心,便振作起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皮儿托在手心上,轻轻地夹起一小筷馅儿,把皮的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劲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包好了。我按照这个方法连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说:“开始煮饺子啦!”说完,妈妈就把饺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饺子熟了,妈妈给我盛了一碗,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新年传统文化作文3 今天是小年夜了,妈妈对爸爸说:“咱们去街上买两条龙吧。”爸爸听了,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上街买了两条龙,分别是龙子和龙女。它们都很漂亮。龙子头上戴着一顶金色的帽子,帽子边上镶着许多珍珠。龙女头上戴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边上也有数不清的珍珠。 回到家,我们开始贴春联了。这春联非常特别。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是我自己写的。我们贴好双面胶,把春联贴到门上。爸爸刚贴好一张,我就得意地对他说:“爸爸,你把下联贴到上联的地方去了。”爸爸这才发现自己贴错了,连忙重新贴好。贴好春联,我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龙放在哪里呢?我们绞尽脑汁,一会儿放在上面,可是龙

传统文化课:亲近对联

传统文化课:亲近对联 赶到会场,下午第一节已经开始。贺国卿老师正在讲《亲近对联》。开课环节没有听到,课堂主要环节有三个: 一、初对对联。老师出上句:爆竹声声脆。学生随口对下句。欢笑声声传,新衣年年穿,礼花处处开……学生参与比较积极,对出的下句多有不通。老师出示对联的四项基本原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辅相成(正对、反对、流水),平仄相对(仄起平收)。让学生根据这些原则审视下句是否得当。没有展开评讲。 二、再对对联。老师出上联---菊生篱下。五六个学生对下联:梅长枝头,荷游水中,梅绽雪中,莲出水中,竹挺风中。老师告诉学生,除了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还要注意文化内涵。然后拉长上联:陶渊明赏菊菊生篱下。学生对下联:郑板桥画竹竹立石中,毛泽东咏梅梅傲枝头,周敦颐赞莲莲绽池中,周敦颐爱莲莲开塘中,齐白石画虾虾游画中。师生根据基本原则和文化内涵的标准评价,排除。老师提出,好联特别注重动词的选用。改联:周敦颐爱莲莲绽池中,换动词,使之更生动有内涵。学生换为:游,立,挺,舞,涌,傲,笑,倚。教师明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即莲花。用“出”字,既对应了“生”,又语出有典。陶渊明赏菊菊生篱下,周敦颐爱莲莲出池中。 三、赏析中华传统名联。出示了不同类型的名联:叠音对,回文对,谐音对,偏旁对。最后以一幅长联结课:新桃旧符微言大义揽中华文化,长吟短歌厚积薄发探民族精髓。 回味这节课,层次分明,张弛有度。三个环节拾级而上,逐层提高要求,加大训练。学生刚开始对的下联很一般,慢慢的,对的越来

越好。这与老师的引领密不可分。老师充分发挥了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推动者的作用。 课后,贺老师的讲座妙语连珠,佳句迭现。教育警句以喷涌之势滔滔而来。相对而言,讲座比课更出彩。贺老师提倡“四有”语文课:有人,有料,有趣,有味。这趣是智趣、情趣、雅趣。最让人感佩的是,讲座中的贺老师激情勃发,语速极快,那些精彩语句成串成串的冒出,仿佛它们就在唇间齿缝。教师丰厚的阅读积累可见一斑。说到关键处,随口唱起来,声音高昂动听,肯定是唱歌的好手。自嗨、自燃的讲师怎会不让人喜欢?语文老师都当如此啊! 一节好课,一场精彩讲座,点亮了今天。明天,值得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对联文化 摘要: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一、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 岳庙” 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一,建筑文化及建筑历史 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 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 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 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了的情况下,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仍然长期地存在,并被周边其他国家所公认。 作为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筑的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很大

的区别。 西方自古把建筑看作是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同时也注重从科学上来研究,因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建筑学。从事建筑的人也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学,也没有建筑师。建筑不是作为一门学科,从事建筑的人也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工匠。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管理又特别的严格,尤其是对于及国家相关的建筑的管理。 早在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中就有关于建筑的制度,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延续着礼制的传统。一方面是详细地规定建筑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另一方面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职官管理建筑的问题。遇到国家重要的建筑时,要组织学者、官吏考证历史,研究理论和制度,确定方案再进行建设。所以中国古代及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政府将建筑当作政治观念的表现,如建筑中的等级观念、城市规划中的皇权意识、礼制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等等。 而民间则将建筑看作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如宅第、宗祠、牌坊以及建筑上的装饰等,都表达人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看法。 3,地域文化及地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表现在建筑的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