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

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

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

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

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

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20 世纪80 年代

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

方法经历了数统计分析法、微分方程模型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法、计算智能建模方法、复杂网络建模法基于A ge nt 的建模方法。(2)建模的对象从交通道路实体,到混合交通流建模;从个体交通行为决策, 到交通系统预测与规划;从人、道路、车辆的交通行为特性研究到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与研究;从现代智能交通系统建模, 延伸到“不以逼近现实为唯一目的”的人工交通系统建模研究。(3)建模的领域涵盖了交通系统拓扑结构分析、交通系统组织调度和交通系统集成化研究三个领域。

交通系统研究起源于交通信号控制,最初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控制信号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交通系统研究分为传统法和现代法。经理半个多少世纪的系统化研究产生了很多成熟的交通仿真模型和交通仿真软件。

交通系统由于设施众多,各组分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非线性、动态性、随机性,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研究交通拓扑系统结构,将道路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边,将交叉口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研究复杂交通网路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效应”来分析佳通网路的拓扑特性,推演交通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研究了交通网络设计与拓扑优化、交通级联失效控制、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 从宏观层面探究了网络结构特性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李英等叫计算了以停靠站点为节点的上海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复杂性指标, 证明了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证实该网络对随机失效具有很强的抗击能力, 对选择性攻击的抗击能力很弱。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了鲁棒性指标,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鲁棒交通网络设计方法, 并在不同测试网络和预算水平下系统评估了模型的性能, 证实了交通网鲁棒设计的重要性和模型的可用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系统模型, 能够较好的刻画交通系统的宏观性能, 但是对系统内部细节及作用机理的描述能力有待提升。

交通系统演化行为是在人、车和道路等交通系统组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为了探究交通系统拓扑结构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 黄佩蓓等从城市交通网络演化的角度对城市演化的分形本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分形理论在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可应用性, 讨论了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关系。曾明华「川在对区域交通网络层级性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分析了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交通网络性能的演化关系, 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模型, 实现了交通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交通网络层次规划基本框架, 为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交通系统的本体结构去探寻交通演化的规律, 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的思想, 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交通量调查、交通流特性分析、交通流组织、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内容。徐勋倩创等提出一种改进的单路口交通信号多相位实时配时模型, 基于时变加权系数将交叉口控制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函数优化问题, 并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 验证了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实现了交通系统局部性能的优化, 却无法保证整体性能的最优, 日益复杂的交通系统急需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徐建闽等以区域整体输出总流量最大化和各交叉口进口道总延误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子区划分的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B P模型), 通过分析交叉口滞留排队车辆、进口道交通量以及相位相序对区域协调控制的影响, 采用基于遗传一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优化策略对模型进行求解, 提高全局最优解的可靠性和计算效率, 为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出行需求预测是进行交通管控的基础, 经典的“四阶段”法(出行发生、出行分布、方

式划分和出行分配) 源自上世纪5 0 年代的美国, 它遵从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思想, 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土地使用预测作为预测的基础, 采取单向的以交通预测为核心的建模技术。由于在生成模型时, 以出行交通成本为阻抗的分析模型过于简单,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了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预测主要研究人们的出行行为特征和选择特征, 它认为出行需求源于活动需求, 同时受到时空、家庭和生活周期等条件约束。O D 矩阵反映了某区域的基本交通需求, 其获取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方法。静态方法包括: 人工调查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大嫡模型法、误差平方和最小法、双层规划模型法等。动态方法包括路段流量反推动态O D 矩阵法, 利用在道路设置的交通检测器可以获得实时的路段交通流量, 由此计算得到动态的O D 矩阵。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 完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体系, 是提升出行体验和吸引乘客的有效手段。日本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 T C S ), 期望通过掌握运行情况以及积累乘客数据实现精确平稳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通过实际应用, 使得东京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降低, 在改进公共汽车服务的同时也再次赢得了乘客。联合交通运输研究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张明智等提出了基于A g en t的联合交通运输模型,分析了主要A g en t的属性、行为和交互, 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目前的交通控制技术仅能满足小范围控制需求, 对于城市级大范围的区域协调控制, 还缺乏高效控制策略; 控制方法的适应性较差, 往往只能满足特定环境约束下指定类型的对象控制; 控制系统实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应急措施准备不足; 需要综合物联网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理论方法, 探索基于多源异构信息的多目标系统协同控制模型。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和结构层次性出发分析交通系统拓扑结构特性, 但复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系统演化规律的关联性模型有待深入研究; 面对具有类似于“小世界”、“无标度”特性的交通网络模型, 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交通行为模式能否找到描述交通行为演化的基本规则进而实现复杂交通系统的解藕控制,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的交通系统研究期望通过精确的模型来再现真实系统中的涌现现象,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上述努力往往事与愿违, 需要深入探索搭建完善的交通系统应急管理决策模型, 应对复杂交通系统级联效应带来的潜在威胁。Moussaid等州基于认知科学理论提出了行动启发式方法模型, 在只利用行人出行速度和方向这两个简单认知行为的前提下, 模型预测结果却与大量的实测数据趋于一致, 为集体社会出行行为建模扫除了障碍, 通过简单个体行为演化出复杂系统宏观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当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面向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情境的独立模型, 模型的标准不一致,致使其适应性和拓展性不强, 这必将限制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保障出行快捷与安全, 需将现有的交通系统控制方法协调组织起来, 借鉴并支持其他研究领域新思想、新方法的融入, 探索实现调度、服务、评估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模型。人工交通系统的提出为交通系统的研究另辟蹊径, 但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特性, 需要综合系统学、社会学、心理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 构建具有与真实社会平行执行的人工交通系统模型, 分析交通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特别的, D u g u n dj i等侧从数据采集、定量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大规模系统仿真和政策应用等归纳了交通系统与社会交互的关系, 提出需要通过增加现有交通出行模型与社会接触、社会资本和社会环境的关联性, 来提高交通行为的丰富性和交通政策灵敏度, 使交通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市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义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系统的定义与属性 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基本的概念。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统一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从经验到哲学的科学;从思辨到定性到定量。 一、系统的定义 对系统要领的一般认识——系统意识 由若干环节组成的链状事物,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的链状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 认识系统的链和环的关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 1、认识对象系统的全部组成环节; 2、认识这些环节联结部分的形成和特点。 系统意识——思考、研究、探索和处理某一事物时,要有意识地把它看成一个系统,明确链-环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二、系统的属性 1、目的性——系统具有明确赋予的、预期的目标。 2、集合性——组成系统的元素是多个,至少有二个。 3、相关性——系统组成的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4、阶层性——系统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成子系统。 5、整体性——任何一个元素离开整体功能就失去意义。 6、环境适应性——适应环境系统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系统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一、系统的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 自然系统——自然界自然生成的一切物质和现象。 人造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应用自然规律构造的系统。 2、按属性分类: 实体系统——概念系统的形态化。 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灵魂”。 3、按运动属性分类: 动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静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4、按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分类: 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5、按反馈属性分类: 开环系统——通过本系统的。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5.系统环境分析的意义 (1)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 (2)问题的来源 (3)环境提供外部约束 (4)系统评价的基础 6.系统结构分析的内容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的关系 (2)系统要素集的分析 (3)系统相关性的分析 (4)系统阶层性的分析 (5)系统整体性的分析 (6)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 7.ISM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 第三章 1.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连续性 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生产时间的连续性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讲义教学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 统讲义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描述 ●第一节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它不仅为地铁电动列车 提供牵引用电,而且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如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等。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牵引供电 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包括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幻灯片26 ●地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用电负荷。按规定应为一级负荷,即应由两路电源 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路应能保证地铁重要负荷的全部用电需要。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而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负荷。地铁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 幻灯片27 第二节变电所的分类 ●地铁供电系统中一般设置三类变电所,即主变电所(分散式供电方式为电 源开闭所)、降压变电所及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主变电所是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接受城市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 电源,经其降压后以中压供给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一种地铁变电所。 ●降压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并降压变成低压交流电。● 幻灯片28 ●牵引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经过降压和整流变成电 动列车牵引所需要的直流电。 ●主变电所:专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能源的枢纽。 ●牵引变电所:为列车提供适应的电源。 ●降压变电所(配电变电所):为车站、隧道动力照明负荷提供电源。 幻灯片29 第四节供电系统主要运行方式 ● 1 10kV系统运行方式 ● 1.1 正常运行方式 ●变电所10kV母联开关和开闭所间联络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每座变电所由 2回电源供电,两段10kV母线分列运行。变电所由开闭所按不同的供电分区供电。 1.2 其它运行方式 1.2.1 故障或检修运行方式 开闭所一回10kV外电源退出时的运行方式时,合上开闭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外电源向该开闭所供电范围内所有变电所供电。

系统工程88 大作业

系统工程作业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09工商3班王浩0914******** 09工商1班周世超0914******** 09工商2班李坤坤0914******** 09工商2班王亚楠0914******** 09工商2班邹鼎恒0914******** 09工商2班申庆山0914******** 2012/5/10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的暑期快到了,大学生购置电脑热潮的时候随之也快了,联想到我们当初第一次买电脑时的迷茫,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考虑,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只是听从他人的个人意见,但是那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们提出这个课题,通过对身边已经熟悉电脑使用的同学的调查,分析得到一般同学的最佳购置电脑方案。 众所周知现在常见的PC机一般有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三种形式。台式机具有笔记本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对于同价位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台式机的配置一定比笔记本的要高。液晶显示器比较大,看起来较舒服。台式机的机箱具有空间大、通风条件好的因素而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台式机的机箱方便用户硬件升级,如光驱、硬盘。笔记本电脑除了追求配置更高、速度更快、性能更好、也力求使自身更轻、更小、更方便,更方便,来适应时代发速发展的需要,因为在信息高速并大量传播的今天,人们需要快速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平板电脑(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 二:研究方法: 利用用层次分析法把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既权重,根据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并用模糊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 三:研究结果: 我们将购置电脑应该考虑的因素列举为:价格、外观、配置、售后服务、性价比、使用寿命、便于携带,并对其进行层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价格位于最上层,是电脑选购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性价比和便于携带位于第二层,也是关键因素;配置、寿命、售后服务、外观位于最底层。对三种选购方案评价表明:对于一般需求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购买笔记本较为合理。 四:结论: 对于购置电脑应考虑的因素,各人的偏重点不一样,本次课题研究针对于普遍要求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就有一般性,笔记本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间长,用处广泛,适合与一般大学生,购买笔记本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配置与价格! 关键词:电脑;选择;模型;方案;影响因素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姓名:崔敏饶培培廖广旺 陈思路谢超李钦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2 工业 1 班 指导老师:肖华秀老师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具体分析了武汉市道路交通现状以及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统计软件minitab,STELLA等对武汉市车辆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具体情况,给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事故,交通拥挤,解决方案 一.背景资料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中城市并向周边辐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统计资料显示: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3个增加到2011年的42个,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此种状态在带动城市交通需求高速增长,机动车辆增加的同时,也促进城市道路负荷加重,交通事故、交通堵塞日益加剧。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大、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其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例如,武汉市城市主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50%以上,市区38个交叉口中,严重阻塞的达到40%;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武汉市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但交通拥堵问题并没用得到明显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 二.改进方案的生成 (一)交通事故分析及改进方案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系统工程大作业-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与控制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项目研究,实现清晰辨识客舱安全危险源的诱因及促成要素,建立客舱安全危险源数据库,理清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危险源与危险后果之间的关系及演变过程模型。 二、研究内容 1.客舱安全危险源表现形式

2.关系及演变过程 2.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应分为三类,即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内存在的,处于某种状态的、能够提供导致事故的最小能量的物质。是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事故严重度的因素,是各种能量意外释放的主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满足能够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意外释放和使意外释放的能量演变为事故所需的必要条件的一切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能够影响或导致第一二类危险源产生的因素。包括人的失误和各种环境因素。第三类危险源虽然不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能对第一、二类危险源的产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在第三类危险源的影响与作用下,第一、二类危险源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三类危险

源是第一、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促使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出现与作用;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使第一类危险源有可能失去控制而释放危险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三类危险源决定第一、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对第三类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必要条件。 2.2 重大危险源相互作用 里将风险定义为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乘积,其中事故的可能性为危险源事故情景发生的概率,事故的后果考虑对人员的影响,以个体死亡率表示。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于飞机客舱内存在的多个危险源,其对区域内某一空间地理坐标为(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由下公式计算: R(x,y) = ∑f s V S (x,y) (1) 式中:R(x,y)为危险源在位置(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f s为第S 个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V S (x,y) 为由第S个危险源发生事故在位置(x,y)处引起个体死亡的概率。 式(1)所求的个人风险值是一系列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和相应的死亡率乘积的简单叠加,并未考虑到多个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了清除的说明危险源之间的影响,如图所示:

系统工程学论文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姓名 专业 学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摘要:研发投入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研发投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如何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研发投入以荻取持续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研发管理的重点。应该说,研发投入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本文首先对研发投资预算的方法进行了回顾,继而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编制研发投资预算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模型,该模型将研发系统分为研发流程、研发团队和现金流等三个子模块并描述了研发投资预算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最后,以电子产品为例运用该模型模拟了四种不同研发投资预算方案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发投资;研发强度;研发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研发支出是企业为了获取长期的竞争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该项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本身的特征上。研发行为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研发投资的50%以上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薪酬支出。而企业的研发形成的知识积累也蕴含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上,因此,研发人员的流动就带来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损耗(Hall,2002)。其二,研发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外部性。一个企业研发的产品无法完全排斥其他企业使用该项技术(Arrow,1962)。其三,研发投资存在一种加速陷阱的现象,即随着研发投资的加大,研发投资带给企业的盈利却是不断减少的(Brown,1999)。基于研发投资的以上特征,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投资不是投的越多越好,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金额。这样如何将有限的研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特别是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以及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配置,将是企业研发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同时,研发系统与其他商业系统一样,具有复杂的结构以及动态的特征,尤其是存在延迟效应、非线性以及多重反馈等,符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系统动力学是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强调系统结构与系统行为动态特性的关系,运用系统t程思想方法,

运输系统工程复习题

运输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些子系统构成的。 2.系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适应性。 3.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认为系统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构成的立体 空间结构。 4.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5.根据系统形成的原因为标准,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6.系统科学体系可以表达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哲学四个层次。 7.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包括: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综合评 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 9.系统工程的发展经过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成熟发展时期三个时期。 11.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的特点是强调明确目标,其核心内容是系统分析与系统优化。 12.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有霍尔的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特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等。 13.系统分析的对象可以分为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和对新开发系统的分 14.在进行系统目的的重审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原则 15.结构分析法是利用图论中的___________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的。 16.根据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起的作用不同,系统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关系。 17.进行运输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___________。 18.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交换引起的。 19.运输系统工程的目的是实现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 20.__________矩阵只能反映系统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不能反映系统要素间的间接关系。为了反映出 系统要素间的间接关系,就必须对直接关系矩阵进行计算,求出系统的__________。 21.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预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2.运输系统的运量,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运量组成。 23.人类对预测的方法已经研究了几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预测方法已达上千种,但归结起来,可 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三种类型的预测方法。 24.评价预测模型的准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5.时间序列预测法可以反映经济变量的三种实际变化规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26.回归分析预测法的预测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预测值置信度 检验。 27.网络图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网络。 28.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法。这三种算法都 可以计算出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并找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29.工作时间参数的计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最迟开始时间、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30.估计作业时间有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1.缩短工程进度。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 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 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 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 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 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20 世纪80 年代 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讲义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描述 ●第一节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它不仅为地铁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用电,而且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如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等。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包括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幻灯片26 地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用电负荷。按规定应为一级负荷,即应由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路应能保证地铁重要负荷的全部用电需要。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而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负荷。地铁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 幻灯片27 第二节变电所的分类 地铁供电系统中一般设置三类变电所,即主变电所(分散式供电方式为电源开闭所)、降压变电所及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主变电所是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接受城市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源,经其降压后以中压供给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一种地铁变电所。 降压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并降压变成低压交流电。 ● 幻灯片28 牵引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经过降压和整流变成电动列车牵引所需要的直流电。 主变电所:专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能源的枢纽。 牵引变电所:为列车提供适应的电源。 降压变电所(配电变电所):为车站、隧道动力照明负荷提供电源。 幻灯片29 第四节供电系统主要运行方式 1 10kV系统运行方式 正常运行方式 变电所10kV母联开关和开闭所间联络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每座变电所由2回电源供电,两段10kV母线分列运行。变电所由开闭所按不同的供电分区供电。 其它运行方式 故障或检修运行方式 开闭所一回10kV外电源退出时的运行方式时,合上开闭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外电源向该开闭所供电范围内所有变电所供电。 非开闭所一回10kV进线电源退出运行时,合上该变电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进线电源向该变电所供电。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班级:工程 1301 天伦 0123 姓名:

基于ISM/AHP 方法的大学生 就业难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 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 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及时、充分地将 其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 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生的人数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 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0万增加到410万, 是扩招前的四倍,而2009年更是达到了610 万的新高度,然而用 人岗位增加比例却远远小于此数目。不仅在数量上,这种差距在结构和质量上也越来越明显,专业扎堆现象严重,热门专业人才过剩。2007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历史性地超过了495 万人,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 激增,一提到大学生就业难,人们很容易把责怪的矛头对准近几年 的高校扩招,然而,笔者认为,高校扩招并不是大学大学生就业难的 根本原因。从高校扩招的目的来看扩招在于让更多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扩招将会制造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将为中

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但远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只是一个相对性暂时的难题。 二解析递阶模型(ISM)的建立 ①相关因素的确定 A 外部原因。 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 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 学校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社会和家人的观念。 B 外部原因 1)就业认知有偏差。 2)就业价值取向失衡。 3)就业能力不足。 ISM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① 解释结构模型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课程大作业 课题名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教师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小组成员余璇(2014202097)司小菲(2014202093) 张雪艳(2014202098)黄利福(2014262050) 武晓帅(2014262043)刘静文(2014202095) 2015年1 月8日

1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开展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价,对高等教育适应形势、面向社会、加快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高等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某些弊端,譬如教学评价制度不公平、不合理,并不能真正评价出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本文首先介绍了介绍了教学评价的相关问题和目前高等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目前高等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把因子分析法应用到高等教学评价中的观点。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优劣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或多或少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等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特点,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于高等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计算教师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高等教学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有关的数据分析。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中有很重要的应用,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对于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其它方面的应用只进行了理论性的论述,但对于以后深入研究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中其它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因子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广泛应用于顾客满意度定量测评中,一般情况下,可由最小二乘法求得模型参数的最优无偏估计。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影响因素的本质特征很难做到完全独立,它们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上近似于线性关系的内在联系,即多重共线性。当共线性趋势非常明显时,如果还强行实施最小二乘回归,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而不同类之间的相关性则很小,这样将原来的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解决了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近年来,因子分析在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单选题和多选题 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 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 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 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 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 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 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 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 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 7 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 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 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 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 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 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 12 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哪些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4 凭借价值判断 13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的6个属性就体现出系统结构的一般形式,把目的性作为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适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是作为系统结构的主体骨架的内涵特征。整体性是系统内部综合协调的表征,环境适应性是系统本身的一方,环境作为另一方的内外部协调的表征。因此系统6大属性的形态化,就构成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期中作业

4-6题 方法:excel 第一步: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把数据转化成散点图形式: 第三步:初始值的计算,如下图E2所示,插入函数AVERACE,选择数据C3:C13,得到下图数据,F2,G2数值与E2相等,一次填入表格。 第四步:计算平滑系数,使用计算器和平滑系数的公式α=2/(11+1)=0.17,填入表格中。第五步:计算一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E3,输入函数f x=D3*C3+(1-D3)*E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E4:E13,选择仅填充格式。

第六步:计算二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F3,输入函数f x=D3*E3+(1-D3)*F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F4:F13,选择仅填充格式。 第七步:计算三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G3,输入函数f x =D3*F3+(1-D3)*G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G4:G13,选择仅填充格式。 整体表格数据如下图所示: 将平滑数据和原始的粮食总产量数据转化成折线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第八步:计算非线性方程系数。 1、a的计算:函数公式f x=D13*D13*(E13-2*F13+G13)/(2*(1-D13)*(1-D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2、b的计算:函数公式 f x=D13*((6-5*D13)*E13-2*(5-4*D13)*F13+(4-3*D13)*G13)/(2*(1-D13)*(1-D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3、c的计算:函数公式f x =3*E13-3*F13+G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可得出非线性方程为:y11=0.00935T2+0.308097T+11.51887 第九步,预测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函数公式 f x=D14*(B17-B13)*(B17-B13)+D15*(B17-B13)+D16,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建模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建模

————————————————————————————————作者:————————————————————————————————日期:

一、建模 问题1:假设 Critical step: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做出假设,可以说是建模的关键一步. Real problem is too complicated to describe by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一个实际问题不经过简化假设就很难翻译成数学问题,即使可能,也很难求解; Deferent assumption means other models: 不同的简化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 –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份简单,会导致模型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修改和补充假设;–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使你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Base of the assumption: 假设的依据,一是出于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二是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也可以是二者的综合. 问题2:有关模型的两个验证 ?Checking Result: 结果的误差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Testing Model: 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 问题3:建模的完整性 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设定-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数据检验和模型合理性、适用性,若检验不过,则跳回问题分析,若通过,则进行模型应用)-模型应用(对未来情况进行的)-模型评价 二、体系 问题1:四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 管理系统、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空管系统、机场系统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ICAO、国家民航组织、国际行业协会以及国际行业联盟,同时它也是一个监管系统,其包括了国际航空法系统、国家航空法系统以及国家行业航空规则与条例;第三,它对国家航空管理负责,对航空安全运行进行监管并规范运行的经济性,其主要有6项职责:颁照、管理机场安全运行、工程和适航、航空承运人管理、航空导航服务、财务战略规划。 航空公司和货运航空公司:基于机场系统,利用其航线网络,采用适当的机队,完成旅客、货物以及邮件的运输等。 机场系统:是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停驻、维护、补充给养及组织飞行保障活动的场所,也是旅客和货物的起点、终点或转折点。机场是由供飞机使用的部分(包括飞机用于起飞降落的起飞区和用于地面服务的航战区)和供旅客接用货物使用的部分(包括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航站楼地面交通设施及各种附属设施)组成。 空管系统:指挥协调所有正在航路上飞行,或者正在起飞、着陆、滑行的飞机,是为了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及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利用效率而设置的各种助航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助航设备分仪表助航设备和目视助航设备。仪表助航设备是指用于航路、进近、机场的管制飞行,包括通信、导航、监视(雷达)的等装置。目视助航设备是指用于引导飞机降落、滑行的装置,包括灯光、信号、标志等。空中交通管制机构通常按区域、进近、塔台设置。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包括飞行高度层配备,垂直间隔、水平间隔(侧向、纵向)的控制等。管制方式分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关系: 在整个航空运输系统服务链中,服务的需求者:旅客、货物、飞机等,提供服务的有机场、ATC、航空公司等子系统,管理系统为整个行业制定规则,对航空运输活动进行监管,机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