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的研究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的研究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的研究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的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工程实践中心实验总结报告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方式:线上

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网络基本

定理的研究

指导教师赵丽娜成绩

姓名代震班级数媒181 学号2018062078

四、实验电路与数据记录

4.1 实验电路运行结果图:

4.2 实验数据记录

4.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研究

电流测量:

4.2.2 叠加原理的研究

表1.1 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数据记录表

U R1/V U R2/V U RL/V

U S1、U S2共同作用-3.63 -0.64 2.44 U S1单独作用-4.86 1.21 1.21

U S2单独作用 1.23 -1.85 1.23

U S1、U S2共同作用I1= -0.60 mA I2= -0.21 mA I L= 0.81 mA

4.2.3 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①开路电压U OC= 4.07 V,短路电流I SC= 2.04 mA。

②等效电阻R o = 1.9951 KΩ。

4.2.4 测定原网络的外特性

表1.2 原网络外特性数据记录表

R L/Ω∞3K 2K 1K 原网络U/V 4.07 2.44 2.04 1.36 戴维南等效电路U/V 4.07 2.44 2.04 1.36

对于电路中的左侧网孔,按照标出的绕行方向,根据表格中各元件的吸收或放出的电压,

-3.63 -0.64

得出关系:Us1-Ur1+Ur2+Us2

= -6-(-3.63)+(-0.64)+3

= -0.01

这个误差在误差范围之内,可以用来验证KVL定律: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u=0

5.2 叠加原理的验证:

(提示:从表1.1中共同作用数据与单独作用数据关系来看,如何验证叠加原理?)

由表中数据可知:

-3.63 = -4.86+1.23

-0.64 = 1.21+(-1.85)

故:Us1、Us2共同作用导致的电压Ur1和Ur2等于仅有Us1作用时以及仅有Us2作用时的各对应电压值的代数和,验证了叠加原理。

5.3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提示:根据表1.2每一列两个数据的关系,说明戴维南定理是成立的。)

由表1.2可知,每一列测量的两个数据全都相等,表示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支路来

代替的电路效果与原电路等效,从而验证了戴维南定理。

5.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验证:

(提示:计算出表1.3第三行各功率值,并通过计算出的功率说明最大传输定理是成立的。)

六、思考题

6.1 如何使用万用表对市电(220V AC)、碱性AA(5号)电池电压、电阻值、电容值等进行测量?

市电(220V AC):

按图中方式连接电路,

点击运行后,按AC按钮,和启动power按钮,即可在屏幕显示电压。注意不能把人体皮肤电

阻并联在电路中。

碱性AA(5号)电池的电压测量:

点击运行后,按DC按钮,和启动power按钮,即可在屏幕显示电压。注意不能把人体皮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

6.2 在实验中进行电压测量时,电压表红黑表笔与参考方向正负极的关系是什么?记录的测量值是否需要保留正负号,为什么?

答:

1.对于直流电压的测量要注意区分正负极,

如果红表笔接参考方向的正极,黑表笔接参考方向的负极,那么测量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对于交流电压的测量,不区分红黑表笔和极性。

2.记录的测量值需要保留正负号。

因为在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时候,电路往往很复杂,很难通过电路知道电压或电流的真实方向,

难以事先判断电流的真实方向。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我们引用“参考方向”这一概念,所以我们需要对记录的测量值保留正负号

6.3 进行叠加定理实验时,不作用的电压源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不作用的电压源应以短路线代替。

因为应用叠加定理时,不作用的电源需要“置零”。电压置零之后,两端的电势差就为0(就是等电势),任何电势相等的两点都可以用一根导线相连。

6.4 如网络中含有受控源,戴维南定理是否成立? 如网络中含有非线性元件呢?

答:

网络中含有受控源,戴维南定百理仍然成立。但网络中含有非线性元件则不成立。

七、心得体会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查找原因,怎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什么知识、能力、思维或思想方面的收获。)

在实验过程中,在各电路重新连接完成后,点击按钮运行,然后由于心急,快速地按了

停止按钮,却发现万用表还未发生变化,导致数据出错。

因为一开始就感觉这里会出现问题,所以特别留意了下,所以最终未造成大碍。

在本次实验中,在能力上,学会了用Multisim软件创建实验文件,并将其放入了好认的路径,知道了怎么在工作区内放入元器件,熟悉了电压源,电阻,万用表的名称和放入方法,并学会了连接导线,按Delete删除导线,按Ctrl+R旋转元器件,按alt+x翻转元器件等操作,同时知道接地点和电路节点的重要性。

在知识上,对于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他们的记忆。在思维上,对于不懂的定理,多查阅资料,查阅术语,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对定理更加了解了。在思想上,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知识也需要实践才更容易学习掌握,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 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 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图1-1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多线程Web服务器 1实验目的: 用JA V A语言开发一个多线程的WEB服务器,它能并行服务于多个请求。发送网页文件,让网页文件能够通过在URL中制定端口号来被浏览器使用。 2实验代码及截图 class ConnectionThread extends Thread { Socket client; int counter; public ConnectionThread(Socket cl,int c) { client = cl; counter = c;

} public void run() // 线程体 { try { String destIP=client.getInetAddress().toString(); // 客户机IP地址 int destport=client.getPort(); // 客户机端口号 System.out.println("Connection "+counter+":connected to "+destIP+" on port "+destport+"."); PrintStream outstream=new PrintStream(client.getOut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instream=new DataInputStream(client.getInputStream()); String inline=instream.readLine(); // 读取Web浏览器提交的请求信息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inline); if (getrequest(inline)) { // 如果是GET请求 String filename=getfilename(inline); File file=new File(filename); if (file.exists()) { // 若文件存在,则将文件送给Web 浏览器 System.out.println(filename+" requested."); outstream.println("HTTP/1.0 200 OK"); outstream.println("MIME_version:1.0");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Type:text/html"); int len=(int)file.length();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Length:"+len); outstream.println(""); sendfile(outstream,file); // 发送文件 outstream.flush(); } else { // 文件不存在时 String notfound="Not Found

Error 404-file not found

"; outstream.println("HTTP/1.0 404 no found");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很清楚

5.4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inehart和 McCl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 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 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 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 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 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 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如图5.2所示)。 5.4.1 BP神经元 图5.3给出了第j个基本BP神经元(节点),它只模仿了生物神经元所具有的三个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加权、求和与转移。其中x 1、x 2 …x i …x n 分别代表来自神经元1、2…i…n 的输入;w j1、w j2 …w ji …w jn 则分别表示神经元1、2…i…n与第j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权 值;b j 为阈值;f(·)为传递函数;y j 为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第j个神经元的净输入值为: (5.12) 其中: 若视,,即令及包括及,则

于是节点j的净输入可表示为: (5.13)净输入通过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f (·)后,便得到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 : (5.14) 式中f(·)是单调上升函数,而且必须是有界函数,因为细胞传递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加,必有一最大值。 5.4.2 BP网络 BP算法由数据流的前向计算(正向传播)和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构成。正向传播时,传播方向为输入层→隐层→输出层,每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若在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向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流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在权向量空间执行误差函数梯度下降策略,动态迭代搜索一组权向量,使网络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值,从而完成信息提取和记忆过程。 5.4.2.1 正向传播 设 BP网络的输入层有n个节点,隐层有q个节点,输出层有m个节点,输入层与隐层之间的权值为,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为,如图5.4所示。隐层的传递函数为f (·), 1 (·),则隐层节点的输出为(将阈值写入求和项中): 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f 2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编程模拟GBN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师: 1.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PS:这里使用的是JAVA语言 2.实验意义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背景 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 (a) (b) 图为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b)接受端 4.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5.实验环境 (1)实验语言:JAVA (2)实验平台:Eclipse (3)引用库函数:.net库、随机(Random)库、计时库(Timer)6.类概览与描述 (1)Send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发送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发送数 据包 B.Sender()——构造函数,分配并初始化窗口值 C.Public void getack(in tack)——ACK接收函数,接 收接收方返回的ACK并进行验证是否为期待的 ACK值(若不是,则重发) D.Public void time()——定时器函数,初始化定时, 计时并记录超时与否的状态 (2)Receiv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接收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等待并 接收数据包 B.Void Receive(int data,Sender s)——数据包接收函 数,功能强大!主要包括:接收数据包,验证 数据包,判断与丢弃数据包等

北师大网络教育《网络实验》在线作业

1. 关于IP地址10.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它是一个E类地址 B. 它是一个公网地址 C. 它是一个私网地址 D. 它是一个B类地址 2. ARP –d命令的作用是( A )。 A.删除缓存中的所有映射项目。 B.查看缓存中的所有映射项目。 C.删除某IP映射的项目。 D.向缓存输入一个静态项目。 3. 下面是某三层交换机的部分配置( B ) SW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0.254 SW1(config)#router ospf 100 SW1(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则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的意义是____ 。 A.在SW1上产生默认路由 B.将Sw1上配置的默认路由转递到ospf域中 C.重置ospf的初始信息 D.这个命令可以去掉,对配置不产生影响 4. 100Base-T以太网的最大网段距离是(D)。 A.185米 B.500米 C.200米 D.100米 5. SMTP通过TCP/IP协议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C)

连接。 A.UDP B.ARP C.TCP D.RARP 6. 网络中PC机与集线器相联所使用的网线接头类型为(A) A.RJ-45 B.RJ-11 C.RJ48 D.RJ12 7. TCP滑动窗口的作用是(A)。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错控制。 8. FTP Client发起对FTP Server的连接建立的第一阶段建立 (D)。 A.传输连接 B.数据连接 C.文件名 D.控制连接 9. 1000BaseT中T指的是(C) A.细缆 B.粗缆 C.双绞线 D.光缆 10. UDP协议报头长度是(A) A 8字节 B20字节 C60字节 D64字节 11. OSI参考模型包含了(D)层。 A4 B5 C6 D7 12. 基带系统使用(C)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调制信号 C.数字信号 D.载波信号 13. 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C)。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刘易学号: 20101150040 成绩指导老师: 1.实验目的: 用C或JA V 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基于TCP或UDP的网络通信数据传输服务,熟悉基于TCP或UDP的Socket编程原理。 2.实验环境: 建立在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各计算机除了安装TCP/IP 软件外,还安装了TCP/IP 开发系统。计算机具备Windows环境中套接字socket 的编程接口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的进程通信功能。 3.实验指导: 参见套接字编程实验指导 4.实验步骤 (1)运行指导书中给出的参考程序,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1)-(3) (2)根据给定参考程序修改代码,完善修改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并回答问题(4)-(5) 5.实验结果分析 (1)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要包含winsock2.h文件? (2)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加入#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语句,如果不加会出现什么问题? (3)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使用WSAStartup函数,如果不用,程序会有什么问题? (4)修改后的程序完成实现了什么功能,附上修改后的源代码。(修改或填加的代码用波浪线标注,并填加注释),并附上实验截图

客户端改变的代码: { for(;;) { memset(buf, 0, 1024); printf("Please input a line to server:"); scanf("%s",&buf); rval = send(fd, buf, strlen(buf) + 1,0); if(rval < 0) printf("Write error!"); if((rval=recv(fd,buf,sizeof(buf),0)<0)) perror("reading stream message"); if(rval==0) printf("server said :%s\n",buf); } 服务器端修改的代码: for(;;) { memset(buf, 0, sizeof(buf)); if ( (rval = recv(msgsock, buf, sizeof(buf),0) < 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sodocs.net/doc/2415008560.html, II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的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工程实践中心实验总结报告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方式:线上 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网络基本 定理的研究 指导教师赵丽娜成绩 姓名代震班级数媒181 学号2018062078 四、实验电路与数据记录 4.1 实验电路运行结果图: 4.2 实验数据记录 4.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研究 电流测量:

4.2.2 叠加原理的研究 表1.1 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数据记录表 U R1/V U R2/V U RL/V U S1、U S2共同作用-3.63 -0.64 2.44 U S1单独作用-4.86 1.21 1.21 U S2单独作用 1.23 -1.85 1.23 U S1、U S2共同作用I1= -0.60 mA I2= -0.21 mA I L= 0.81 mA 4.2.3 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①开路电压U OC= 4.07 V,短路电流I SC= 2.04 mA。 ②等效电阻R o = 1.9951 KΩ。 4.2.4 测定原网络的外特性 表1.2 原网络外特性数据记录表 R L/Ω∞3K 2K 1K 原网络U/V 4.07 2.44 2.04 1.36 戴维南等效电路U/V 4.07 2.44 2.04 1.36

对于电路中的左侧网孔,按照标出的绕行方向,根据表格中各元件的吸收或放出的电压, -3.63 -0.64 得出关系:Us1-Ur1+Ur2+Us2 = -6-(-3.63)+(-0.64)+3 = -0.01 这个误差在误差范围之内,可以用来验证KVL定律: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u=0 5.2 叠加原理的验证: (提示:从表1.1中共同作用数据与单独作用数据关系来看,如何验证叠加原理?) 由表中数据可知: -3.63 = -4.86+1.23 -0.64 = 1.21+(-1.85) 故:Us1、Us2共同作用导致的电压Ur1和Ur2等于仅有Us1作用时以及仅有Us2作用时的各对应电压值的代数和,验证了叠加原理。 5.3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提示:根据表1.2每一列两个数据的关系,说明戴维南定理是成立的。) 由表1.2可知,每一列测量的两个数据全都相等,表示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支路来

2014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之一

实验一 网卡测试配置、常用网络命令 实验学时: 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2、会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防止IP地址盗用。 3.会测试和配置网卡参数。 实验环境:局域网及若干带有网卡的微机 实验主要内容: 1.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用Ping命令对网络故障加以诊断。 2.用ipconfig命令查看TCP/IP相关配置情况 3. 用汉化winipcfg工具查看:主机、IP协议、路由、接口、总体分析报告。 4.练习tracert命令判定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的路由状况。 5.练习NETSTAT命令显示当前网络连接状况。 6、用arp命令查看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情况,绑定某个主机的网卡MAC地址和IP地址。 7.查看并配置网卡的相关协议、服务、属性,工作速度,通过改变上述配置参数观察主机的变化并加以分析。 实验步骤 一、网卡测试 1、查看网卡的相关协议服务、硬件属性: ①鼠标点击:开始→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属性→常规,可以看到如 图1-1与网卡相连系的若干协议或服务。勾选“连接后在通知区域显示图标”,确定后右下角出现相连的小显示器图标。 1-7与网卡相连系的若干协议或服务 1-1与网卡相连系的若干协议或服务图1-2 网卡的硬件信息 ②单击:配置→常规,出现如图1-2。请查看网卡的硬件信息(网卡名称、类型、插槽位置、总线号)。 ③查看设备状态框,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④查看设备用法框,设备是否启用,再单击右边的:▽,选择不要使用这个设备(停用),单击确定。 此时,由于网卡停止使用,网络已经断开了。 ⑤再次单击:▽,选择使用这个设备(启用),单击确定,网络又恢复正常。 ⑥单击:高级,出现图1-3,在属性框中选择连接速度和双工模式,将其值设置为:100M全双工,会出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 B N编程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编写实现一个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GBN的发送和接收代码,模拟可靠数据传输 2、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二、实验原理: 在GBN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三、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中采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编写 代码注释: (一)S ender类 import java.util.Timer; public class Sender extends Thread{ public int windowsize=3; //发送方窗口长度设为3 public String[] data={"data1","data2","data3", "data4","data5","data6","data7"}; //模拟七个数据包public int sign[]={0,1,2,3,4,5,6}; //为7个数据包标号 public int localack=-1; //保存最近收到的ACK public Timers litime=null; //定时器(这里定为2秒) public int switches=0; //超时标志,1为超时 public int windowsign[]; //当前窗口内待发的数据分组的序号 public int acksign=0;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网 络 实 验 报 告 学校:中原工学院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网络092 学生:李东杰 学号:200900824217 日期:2010年12月25日

实验1 WIN32网络配置命令使用 一、实验内容: 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网络配置查看程序—IPCONFIG.EXE 网络链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 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 地址解析工具—APR.EXE 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 二、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功能的命令。熟悉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命令输出项的含义 三、实验步骤 1、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作用: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原理: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过程如下: (1)(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中原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系统网络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二、实验内容 1、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 2、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 3、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的使用 4、网络路由表操作命令ROUTE的使用 5、地址解析命令ARP的使用 6、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 (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1、工作原理 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 (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2、用法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参数一览表:

西安交大网络原理实验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内实验 姓名:陈世阳 班级:计算机01 学号:10055008 日期:5月28日

基于Boson Netsim软件的路由器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Boson Netsim软件; 2、学会利用Boson Netsim进行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RIP/OSPF配置; 3、掌握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构建一个网络拓扑,要求包括3个以上路由器,用于连接两个以太网,每个以太网至少包括1台主机;完成路由器、主机等设备的配置;使用RIP或OSPF来维护路由器的路由表。 三、实验步骤 1.首先,使用Boson NetDesigner绘制网络拓扑图。如图3-1. 图3-1网络拓扑图 3个Cisco2514路由器分别为Router1,Router2和Router3,两台PC分别是PC1和PC2。Router1的Ethernet0接口连接PC1,Router1的Serial0接口连接Router2的Serial0接口,用HDLC格式封装;Router2的Serial0接口提供时钟频率,Router2的Serial1接口连接Router3的Serial0接口,用PPP格式封装,

Router2的Serial1接口提供时钟频率;Router3的Ethernet0接口连接PC2。5个设备分别处于4个不同的网段。各个设备的接口都有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保存拓扑图,命名为cc1.top. 2.打开BosonNetSim载入拓扑图,配置各路由器和pc的接口。以配置Router1为例。 1)配置路由器Router1 Press Enter to Start Router>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one per line.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 Router1(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 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 %LINK-3-UPDOWN:Interface Ethernet0,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1(config-if)#interface serial0 Router1(config-if)#encapsulation hdlc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192.168.2.1255.255.255.0 Router1(config-if)#no shutdown %LINK-3-UPDOWN:Interface Ethernet0,changed state to up %LINK-3-UPDOWN:Interface Ethernet0,changed state to down %LINEPROTO-5-UPDOWN: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changed state to down Router1(config-if)# 同理配置路由器Router2、Router3。 2)配置2台PC 用winipcfg命令配置PC1和PC2,如图3-2所示。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实验报告 班级:电子信息专业级班学号: 姓名: 实验项目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验证性)实验所属课程: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中心):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 2016 年 6 月 29

实验1 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 实验目的: 掌握和使用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ipconfig,ping,tracert,arp,dhcp,nslookup,netstat。 实验环境: Windows7,使用命令提示符 实验步骤: ipconfig 使用ipconfig/all查看自己计算机的网络配置,尽可能明白每行的意思。 分析:你和旁边的计算机是否处于同一子网,为什么? Ping 练习ping命令,掌握反馈的意思。 通过ping/?了解ping命令的各种选项并实际使用。 Tracert/pathping 使用tracert或pathping进行路由追踪。 思考为何能进行路由追踪?请实际验证。 Arp 以arp –a命令,查看当前arp缓存,并通过网络获得查看缓存的变化。 以arp –s命令将网关设置为静态arp。 Dhcp 使用ipconfig/release释放自动获取的网络配置,并用ipconfig/renew重新获取,了解DHCP。 如果你不能释放,请思考如何处理。 常用端口号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文件,了解常用的端口号分配。 Netstat 练习netstat命令,查看当前的网络连接状况。 Nslookup 练习nslookup命令,进行命令行的DNS解析。 Hosts文件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思考如何屏蔽浏览网页和观看视频时的广告? 实验内容: ipconfig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tcp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2. 主机A启动TCP工具连接主机C。 (1)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地址本工具”。点击[主机扫描]按钮获取组内主机信息,选中主机C点击[端口扫描]按钮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 (2)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TCP工具”。选中“客户端”单选框,在“地址”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在“端口”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3.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报文1:

报文2: 报文3:

表7-3 实验结果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1460 1460 加大网络利用率 4. 主机A断开与主机C的TCP连接。 5.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报文4:

报文5: 报文6:

报文7: 表7-4 实验结果

●结合步骤3、5所填的表,理解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握手的释放连接过程,理解序号、确认号等字段在TCP可靠连接中所起的作用。 序号的作用:每一个字节都需要按顺序编号,整个要传送的字节流的起始号必须要在连接时设置 确认号的作用: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保证了可靠传输。 实验二

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

第四章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 第一节叠加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2 .掌握运用叠加定理解题方法 重点:1 .叠加的概念 2 .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3 .运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难点:运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一、叠加定理的含义: ?定义:在具有几个电源的线性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适用范围:线性电路。 ?电源单独作用:不作用的电源除源处理,即理想电压源短路处理,理想电流源开路处理。 ?仅能叠加电流、电压,是不能叠加功率的。 ?代数和:若分电流与总电流方向一致时,分电流取“ + ”,反之取“-”。 二、证明:如下图所示电路或以两电源作用的单回路为例。

用节点电压法得: = , 当 U S1 作用时:

当 U S2 作用时, 能看出,。 例 4-1 :如下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与 U 32 ,已知 U S =10V , I S = 2A , R 1 =5 Ω, R 2 =3 Ω, R 3 =3 Ω, R 4 =2 Ω。 解:原图可分解为:

图:当 U S 作用时,, ,,, , ;; 第三节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的概念 2 .掌握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来求解出某条支路的电流。 重点: 1 .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的概念

2 .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3 .用戴维宁和诺顿定理来求解除某条支路的电流。 难点: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一、无源线性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分类: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 等效:无源二端网络都可等效为一个电阻;有源二端网络可等效为一个实际电压 源,即与串联组合。如图4-1所示: 图4-1 二、戴维宁定理: ( 等效发电机原理 ) ?内容: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电阻性二端网络,可以用与串联的电路模型来替代, 且( 开路端电压 ) ;= 除源后的等效电阻。 ?等效图为:如上图所示。 ?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 ?应用较广的为求某条支路上的电压电流。 ?证明: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六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任课教师:刘春花,刘宇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 实验六、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 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 (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 报文序号27 28 29 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无 1 1 ACK 0 1 1 SYN 1 1 0 (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 答: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时,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字段。 (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 答:TCP Header中有一些options字段,最常用的是MSS字段,通常是SYN报文中携带这个字段,表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 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3 交换机CLI基本配置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交换机的工模式 2. 练习思科模拟器交换机CLI基本配置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命令切换交换机的工作模式 2. 查看交换机基本信息。 3. 完成练习思科交换机基本配置,并进行测试。 三、实验步骤 1. 通过命令在以下模式间切换 用户命令模式 特权命令模式 enable 进入特权命令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端口配置命令模式 Interface vlan 1 2. 查看交换机Firmware版本信息、查看flash信息、查看端口状态、在特权模式下查看交换机可用命令。 查看交换机Firmware版本信息show version 查看flash信息show flash 查看端口状态show interface 在特权模式下查看交换机可用命令? 3. 通过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并设置交换机密码。 通过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的名称hostname roelin 设置交换机密码 enable password hello line console 0;password helloworld;login

line vty 0 4;password world;login 4. 根据以下拓扑图,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网络通信,并将配置信息保存到flash。 5. 查看配置信息。 show vlan 四、收获感想:记录实验感受、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实验一 线性网络基本定理地研究

信息工程大学 工程实践中心实验总结报告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方式:线上 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网络基本 定理的研究 指导教师丽娜成绩 姓名代震班级数媒181 学号2018062078 四、实验电路与数据记录 4.1 实验电路运行结果图: 4.2 实验数据记录 4.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研究 电流测量:

4.2.2 叠加原理的研究 表1.1 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数据记录表 U R1/V U R2/V U RL/V U S1、U S2共同作用-3.63 -0.64 2.44 U S1单独作用-4.86 1.21 1.21 U S2单独作用 1.23 -1.85 1.23 U S1、U S2共同作用I1= -0.60 mA I2= -0.21 mA I L= 0.81 mA 4.2.3 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①开路电压U OC= 4.07 V,短路电流I SC= 2.04 mA。 ②等效电阻R o = 1.9951 KΩ。 4.2.4 测定原网络的外特性 表1.2 原网络外特性数据记录表 R L/Ω∞3K 2K 1K 原网络U/V 4.07 2.44 2.04 1.36 戴维南等效电路U/V 4.07 2.44 2.04 1.36 2.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表1.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数据记录表 R L/Ω∞3K 2K 1K 电压U/V 功率P/W 五、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5.1 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的验证: (提示:①KCL验证:如何从I1、I2、I L三者电流关系角度验证KCL?②KVL验证:选取某一回路,根据该回路上各支路电压关系验证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验证: 选取节点a,由4.2.1中的图中数据得: I1= -0.60 mA I2= -0.21 mA I L= 0.81 mA -0.60+(-0.21)+0.81=0 所以:I1+I2+IL=0 符合KCL定律: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零。∑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 对于电路中的左侧网孔,按照标出的绕行方向,根据表格中各元件的吸收或放出的电压,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 实验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TCP/IP协议的理解。 2.明确IP地址、域名的实质。 3.熟练配置DNS、HT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和流媒体服务。 二、实验预习内容 1.写出非路由地址范围。 非路由IP地址是那些在Internet上不被分配的 IP 地址,因为它们 在 Internet 上从来不被路由。最常使用的非路由 IP 地址包括: (1)10.x.x.x 网段,这是一个 A 类网址,从 10.0.0.0 到 10.255.255.255,共 16777214 个可用 IP 地址; (2)172.x.x.x 网段,这是一个 B 类网址,从 172.16.0.0 到 172.31.255.255; (3)192.168.x.x 网段,这是一个 C 类网址,从 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 2.写出Internet 常用协议和端口号。 http协议,端口号80; ftp协议,端口号 21; Telnet协议,端口号 23; 电子邮件协议,端口号 25。 三、实验原理 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它为Internet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https://www.sodocs.net/doc/2415008560.html,”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 2.168.0.1”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它主要包括

HTTP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它还包含活动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s,ASP)、服务器端的包含文件(Server Side Include)等组件。Windows 2003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6.0。 3.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它是Internet上支持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用于将文件从网络中的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服务。 4.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POP3(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二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邮件服务器。SMTP用来传输电子邮件,POP3用来管理用户的邮件。使用邮件服务的计算机必须具有客户端邮件服务程序,例如OUTLOOK程序,通过SMTP来发送邮件,通过POP3接收邮件。 5.MMS(Microsoft Media Server):所谓MMS协议是用来访问并流式接收Windows Media服务器中ASF文件的一种流式协议,它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专门用来访问Windows Media发布点上内容的协议。使用MMS协议连接流媒体可以利用协议翻转技术获得最佳连接。协议翻转可以当Windows Media服务器使用特定的协议进行连接失败时,从一种协议切换到另外一种协议。 四、实验环境 交换机1台,计算机4台,网线4根。 五、实验内容 1.网络属性设置 下面为网卡绑定静态IP地址,步骤如下: 1)打开网络属性设置窗口:选“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 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图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