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指有才德的人。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之:的,助词。养德:培养品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宁:宁静,安定。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字词: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字词: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字词:.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能:能够。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字词:.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原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字词:遂:最终,终于。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承接。世,社会。

译文: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原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守:困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译文: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加拼音及译文版

jièzǐshū 《诫子书》 zhūgěliàng 诸葛亮 fūjūn zǐzhīxíng jìng yǐxiūshēn jiǎn yǐyǎng d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fēi dàn bówúyǐmíng zhìfēi níng jìng wúyǐzhìyuǎn fūxu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xūjìng yěcái xūxuéyěfēi xuéwúyǐguǎng cái fēi zhì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wúyǐchéng xuéyín màn zébùnéng lìjīng xiǎn zào zébùn éng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zhìxìng nián yǔshíchíyìyǔrìqùsuìchéng kūluò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duōbùjiēshìbēi shǒu qióng lújiāng fùhéjí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 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诫子书》,告诫儿子的

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2、总结交流: 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

古诗周公诫子翻译赏析

古诗周公诫子翻译赏析 文言文《周公诫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贵:地位显要。畏:同“威”,威严。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b/19670,并凭借行为

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诫子书翻译赏析

古诗诫子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诫子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9)广才:增长才干。(10)成:达成,成就。(11)淫慢:沉湎、怠惰。(12)励精:尽心;专心。(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15)与:跟随。(16)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17)日:时间。(18)去:消逝,逝去。(19)遂:于是,就。(20)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21)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22)穷庐:破房子。(2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名利

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b/20147,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 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 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 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 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教案 常营镇第一中学李秋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韩婴及其《韩诗外传》的文学常识;并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并能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文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情感价值观:从课文内容中受到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分析: 《周公诫子》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周公诫子》这篇课文中以“握发吐哺”来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中“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并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方法。学法上,我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准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交流法。 媒体选择与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周公的视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教学设计>文章的写法。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周公诫子 ――韩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周公的视频导入对周公的介绍,引出课题。 周公”何许人也? 师归纳: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解题:诫:告诫,警告劝诫。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 三、了解韩婴,伯禽。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 伯禽:姬姓,字伯禽。周公长子,周代鲁国的始祖。 四、温故知新:(1)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概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 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鉴赏提示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Ⅰ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字词与全文翻译

15 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字词: 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 5.之:的,助词。 6.养德:培养品德。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 8.宁:宁静,安定。 9.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0.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11.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13.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 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 14.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15.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17.能:能够。 18.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19.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0.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 21.遂:最终,终于。 22.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承接。世,社会。 25.守:困守。 26.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7.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周公诫子》精讲精练

《周公诫子》 【通假字】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畏”通“威”,威严) 【古今异义】 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聪明: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 宽裕: 今义:宽绰富裕 【一词多义】 名词: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成王封伯禽于鲁) 1、封: 动词:封闭,封合。(节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动词: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亡:动词:灭亡(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动词:走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介词:给,把(成王封伯禽于鲁) 3、于: 介词:对(吾于天下亦轻矣) 连词:因为(子无以鲁国骄士) 4、以: 连词:并且(守之以恭者) 形容词:强大(人众兵强) 5、强: 形容词:强,好(博闻强记) 形容词:聪明,智慧(聪明睿智) 6、智: 名词:有学问(守之以浅者,智) 【作者简介】 韩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背景探秘】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因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管叔、蔡叔等起而反对,散布流言蜚语,纣子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和东夷部族联合叛周。他亲率大军再次东征,讨平叛乱。又派召公营建东部维邑(今河南不洛阳),驻兵八师,对殷顽民加强监督,称成周。旋全面实行封邦建国方针,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包括同姓五十五人(其中武王兄弟十五人),异姓十六人,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在封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井田制,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指有才德的人。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之:的,助词。养德:培养品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宁:宁静,安定。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字词: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字词: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字词:.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能:能够。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字词:.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原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字词:遂:最终,终于。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承接。世,社会。 译文: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原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守:困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译文: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诫子书”》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及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完整版)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周公诫子》练习题

《xx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xx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恭俭卑畏愚浅 4.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xx()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xx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xx。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xx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xx,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xx、纣是谁?(3分)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通用)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附翻译赏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附翻译 赏析) 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俭卑畏愚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 诸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乔的。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

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 《诫子书》是诸亮写给其子诸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

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 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创作背景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诫子书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 “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 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诸葛亮《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书》《周公诫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答案】 5.(1)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6.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诫子书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诫子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