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

[隐藏]

扎根理论就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就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就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就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与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与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就是在设计阶段 ,还就是在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与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就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就是特别敏感,也不就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就是比较,在资料与资料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与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可以将从资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论作为下一步资料抽样的标准。这些理论可以指导下一步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如选择资料、设码、建立编码与归档系统。当下呈现的每一个理论都对研究者具有导向作用,都可以限定研究者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怎么走。因此,资料分析不应该只就是停留在机械的语言编码上,而就是应该进行理论编码。研究者应该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与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

灵活运用文献

使用有关的文献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为资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与理论框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论。否则,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缚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理论往自己的资料上套,或者换一句话说,把自己的资料往别人的理论里套,也就就是人们所说的“削足适履”,而不就是“量体裁衣”。

在适当使用前人理论的同时,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的个人解释在建构理论时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资料就是因为研究者带入了自己的经验性知识,从资料中生成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资料与研究者个人解释之间不断互动与整合的结果。原始资料、研究者个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间实际上就是一个三角互动关系,研究者在运用文献时必须结合原始资料与自己个人的判断。研究者本人应该养成询问自己与被询问的习惯,倾听文本中的多重声音,了解自己与原始资料与文献之间的互动关系。

理论性评价

扎根理论对理论的检核与评价有自己的标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四条:1)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 , 理论建立起来以后应该可以随时回到原始资料,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内容作为论证的依据。2 )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密度应该比较大,即理论内部有很多复杂的概念及其意义关系,这些概念坐落在密集的理论性情境之中。与格尔茨(Geertz,1973)所说的的“深描”有所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更加重视概念的密集,而“深描”主要就是在描述层面对研究现象进行密集的描绘。3 )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她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理论就是在概念以及成套概念之间的合理的联系”(Strauss

&Corbin,1994:278), 各个概念之间应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4 )由成套概念联系起来的理论应该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应该适用于比较广阔的范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当事人行为中的微妙之处具有理论敏感性,可以就这些现象提出相关的理论性问题。

扎根理论 -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1)从资料中产生概念, 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2)不断地对资料与概念进行比较, 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3)发展理论性概念, 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4) 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5)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与高度的整合性。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就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与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这就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登录的目的就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与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 ,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与。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原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既什么都相信, 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为了使自己的分析不断深入,研究者在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登录的同时应该经常停下来写分析型备忘录。这就是一种对资料进行分析的有效手段,可以促使研究者对资料中出现的理论性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写作的方式逐步深化自己已经建构起来的初步理论。这一轮登录的主要目的就是开放对资料的探究,所有的解释都就是初步的、未定的。研究者主要关心的不就是手头这个文本里有什么概念,而就是它可以如何使探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陈向明 发表日期:2005年9月29日作者:本页面已被访问 735 次 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领域,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Glaser )和斯特劳斯(Str auss )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1967)。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 开放分类:社会学经济经济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1. 2.1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2. 2.2 首要任务 3. 2.3 对理论保持敏感 4. 2.4 不断比较的方法 5. 2.5 理论抽样的方法 6. 2.6 灵活运用文献 7. 2.7 理论性评价 3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1. 3.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 3.2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3. 3.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4. 3.4 核心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5. 3.5 举例论证 4 一个分析实例 1. 4.1 研究问题 2. 4.2 初步回答 3. 4.3 广泛的抽样 5 研究工具与技巧 1. 5.1 增进理论触觉的技巧 2. 5.2 条件矩阵 6 泛行动系统 1. 6.1 行动系统的几个性质 2. 6.2 使用条件矩阵的益处 扎根理论 - 简介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经典扎根理论》第五章 发现数据

第五章发现数据 要点: 理解扎根理论对数据的使用 知道如何为一项扎根研究收集数据 理解做扎根理论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反复性 为什么“一切都是数据” 作为扎根理论家,我们有极大的自由来识别和利用在分析中获得的任何相关的、可获得的所有的数据,这样做可以增强我们理论的力量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在选择和发现数据时使用这些数据来解释有争议的行为模式。这种解释能力是很多人被吸引到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原因。其概念性的力量使得扎根理论不仅对理论家来说很有价值,而且由于其聚焦于解释“影响力高的主要问题”(Glaser, 1995, p. 4),所以对实践者和参与者来说,扎根理论也很有意义。扎根理论过程确保了当我们的研究结束时,其结果是“可操作的”(Schon, 1983)。 正如Walsh (2014c)所强调的,在许多方法论书籍中,关于方法和技术的论述很多,而关于数据的论述却很少。然而如果没有数据,方法和技术就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数据是建立理论的必要基础”(Evermann ,Tate, 2011, p. 634),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好的数据来产生好的理论(Lyytinen, 2009)。Creswell(2014)将定性数据描述为文本和图像,定量数据为数字。定量数据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可被计算或被数据化表达的信息,可以被进行数据分析(Monette Sullivan,Delong, 2011),而定性数据则以文字的形式对某种现象进行深度解释、提供信息。然而,研究者可以选择量化质性数据(Sandelowski et al., 2009)或者限定(Creswell,2007)或质性化(Sandelowski,2000)定量数据。 研究人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技术使用二手数据,而不用管使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这些数据。虽然许多扎根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定性数据和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扎根理论可以使用任何所有数据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视听媒体,或来自任何来源的调查(如报告、报纸或问卷)。正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 [隐藏] 扎根理论就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就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就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就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与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与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就是在设计阶段 ,还就是在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与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就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就是特别敏感,也不就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就是比较,在资料与资料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与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经典扎根理论之前言

《经典扎根理论?前言》译稿 前言 《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也译为《发现扎根理论》)(Glaser & Strauss, 1967)发表以来,扎根理论(GT)大受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引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之一。扎根理论研究者来自社会工作、护理、医学、保健连锁、教育、管理和商业等广泛的专业领域,他们是扎根理论的实践者和学者,正力图解释自己学科内的一些行为模式。扎根理论通过使用简洁但对经验性现实颇具解释力的高影响变量,提供了一个“敏感性的认知”(Glaser, 1998,第62页)。对扎根理论的广泛兴趣导致许多期刊发表文章和文本来指导研究人员使用该方法论。人们对研究扎根理论的本质和实践都感兴趣——格拉泽形象地称之为“修辞决斗”(the rhetorical wrestle)(Glaser,1998,第3章),这其中既包括著名学者也有新手研究者(Walsh, Holton, Bailyn, Fernandez, Levina, & Glaser,2015a)。 扎根理论的“吸引力”(Glaser, 1998, p. 62)是有高回报的,但学习扎根理论和使用扎根理论是一个延迟的行动学习过程(Glaser, 1978, p. 6;2001,p.1;2003,p.78)。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习)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方式。正如格拉泽在他的问题诊断研讨会上经常评论的那样,一个扎根理论(基于数据的理论)是渐进的;它非常接近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从未完全捕捉到现实。它的命题性质允许理论使用者用不断补充的数据和不断发展的技能来修正它。在第一次扎根理论研究中所遗漏的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实现和修正。 经典扎根理论的新理论家发现,他们正在自己的体系内(凭借扎根理论)打开新的领域。他们正在努力掌握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而且通常对主管和同事来说也是不熟悉的,或者被误认为是一种解释主义范式的质性研究方法。虽然对许多质性研究者来说,在他们的资料分析中应用一些扎根理论技术(例如,连续比较法或理论抽样)已经司空见惯——打个比喻说说,借鉴“扎根理论的原则”——但是,将这些常见做法与完整使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论的研究区分开来非常重要。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 2013年12月24日14:34 来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4期第439~443页作者:王春芝高强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98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在管理研究领域有所应用。从起源与哲学思想上看,经典扎根理论受到现象学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适用于对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具备微观性与社会互动性的特点,因而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但扎根理论起源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而社会科学研究从学科属性到研究范式均与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管理研究中引入扎根理论方法体系时不能盲目,需从根源上了解并分析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同,在了解扎根理论思想与方法起源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思想形成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研究方法体系,并予以灵活运用,以实现管理学研究的目的。综观国内外现有管理研究领域的扎根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缺乏基于扎根理论起源思想与起源学科研究属性的探讨,更缺少同管理学科研究属性与研究方法体系对比与融合的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管理学科属性及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对扎根理论的方法论体系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对比分析,将扎根理论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进行融合,以寻求更加完善、更为科学和适用的基于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 一、扎根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思想背景 扎根理论产生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经典的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虽然其概念的提出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其形成过程融合了近百年来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厚理论背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芝加哥大学的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对死亡问题研究时基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批判创建了扎根理论的方法体系,并于1967年在他们的专著“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论体系,所谓扎根是指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扎根理论实质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经典扎根理论在哲学思想上起源于芝加哥大学米勒的符号互动论,米勒认为社会是通过个体行为和互动而得以繁衍,社会学研究应注重对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强调意义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所创造的。而在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中主张对符号互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达到对个人行为的理解。除融合了芝加哥大学的定性研究基因外,扎根理论还融合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量化研究的传统。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定量化的实证主义见长,强调规范的统计分析及解释的逻辑性,要求研究者不仅有清晰的概念架构,而且能系统地将研究资料、研究假设予以编码以及发展相应的验证程序。所以扎根理论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属性及范式 在众多学科研究中,学科属性各有不同,人们求知的途径及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别。从学科属性上看,假定科学研究处于纯逻辑一端,思辨研究处于纯直觉一端,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而从研究范式上考查,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到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上亦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定的位置,见图1。

扎根理论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 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位类属。例如,“管理者的工作类型”、“优秀餐饮管理着的条件”等归纳为“餐饮管理者”,这个“餐饮管理者”就是类属。将编码“协商”、“监督”、“注视”归类为评估和维持工作流程而进行的“工作类型”,这个“工作类型”就是下位类属,它是由多个意义相近的编码组成的。

《经典扎根理论》第八章 经典扎根理论的写作

第八章经典扎根理论的写作 要点: ?理解写作本身为何以及如何成为经典GT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挑选和书写备忘录做好鉴别和认识的准备 ?了解可能阻碍写作的障碍并了解一些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 在前一章中,我们看到了数据分析的迭代性质,这是一种基础理论的出现。在GT中写作是这个迭代过程的一部分,从收集的第一个数据开始,当你开始写备忘录时来帮助分析和概念化。备忘录在第六章中有介绍。在这一章中,我们关注的是写出你们新兴理论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在进行GT 时,写作和思考是相互嵌入和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是思维的实际表达…写作是一种基本的探究行为,它与生成或收集、阅读和编码数据一样有价值,甚至更重要”(Birks ,Mills,2012,p.126)。Charmaz(2014)将编写和重写GT描述为发现过程的一部分: 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会获得更多的洞察力,并对你的数据产生更多的想法。你会看到更清晰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得到启示。因此,写作和重写成为分析过程的关键阶段。写作不仅仅需要报道。通过撰写和重写草稿,你可以提出隐含论点,提供它们的语境,与现存文献建立链接,批判性地检查类别,提出你的分析,并提供支持你的分析论点的数据。每一个连续的草案都变得更加理论化和全面(p.289) ●准备写作的过程 一些研究者认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方法(理查森,2000)。这种观点特别适合GT方法,因为编写是经典GT的一部分。写作不是在研究完成后才做的事情。”写作是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时机是循序渐进的,它不是可

选择的”(Glaser,2012,p.12),因为它有助于概念化:“写作和思维在构建 一个有根据的理论中密不可分”(Birks&Mills,2012,p.130)。 在收集并不断分析数据、产生概念、撰写备忘录之后,扎根理论的理论家往往会达到概念过载的状态。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经常面对一大堆备忘录,表明他们已经准备好对备忘录进行分类。如第7章所述,手分类备忘录的物理行为有助于研究者预先处理这一过载,从而指导新兴理论的组织和整合。 一旦你的基础理论的核心范畴出现,随着理论抽样的进展,备忘录写作会加速,以消除核心和相关概念,并在理论上对紧急模式(理论编码)的备忘录进行排序。当理论上的完整性似乎得到实现时,备忘录再次被排序,导致一个“准备写作”(Glaser,2012,p.4)的时刻,这将促使研究人员撰写理论的初稿。准备写时刻是建立在经典的扎根理论,不应该绕过;如果它被绕过,它可能会最终失去。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让研究人员和她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演变(格拉泽,1978)。 Glaser(2012)非常详细地将备忘录排序描述为经典GT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为了对备忘录进行分类,研究人员应该拿起任何备忘录,放在一张桌子上、地板上,或者放在足够容纳大量小纸片的地方(图8.1和8.2)。然后,他们拿起另一份备忘录并将其与第一份进行比较;他们要么将其放在第一份备忘录上,要么放在第一份备忘录的旁边,要么将其放在一个新的堆中,同时就这份备忘录与第一份备忘录的关系写另一份简短的备忘录。 这个新的备忘录被放在这两堆文件之间(可能暗示了一个潜在的理论代码)。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初始备忘录被分类成不同的堆,新的备忘录连接所有堆。然后,研究者写下了他从桌上的数据中看到的理论。如果有任何差距或需要澄清的地方,研究人员会回到这个领域,从理论上取样。排序完成后,备忘录将被合并整合成可读的文本,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当你作为经典GT过程的一部分写作时,没有预先设定的大纲。 图8.3总结了编写时刻准备就绪的过程。 在整理备忘录时,研究员不会把备忘录随便记下来。如果它不适合某个地方,它会被放在一个“遗漏”的堆中,作为不适合或不相关;通常这堆是小的。如果一份备忘录可以放在几个地方,它应该放在最适合的地方,以帮助撰写紧急理论。分类有助于产生理论并将其写下来。在整理备忘录时,Glaser(1998,2005a)主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_贾旭东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 贾旭东 谭新辉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目前的管理学研究过于重视定量研究,忽视定性研究,更缺乏规范的定性研究方法论指导,这一缺陷制约着研究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状况,在较系统地介绍经典扎根理论的历史、发展及操作程序的基础上,以著名的霍桑实验为例剖析了经典扎根理论的精髓——“扎根精神”,以期推动该方法论在中国管理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情境;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定性研究;经典扎根理论;扎根精神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0)05-0656-10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C lassical Grounded Theory and Its Spirit to China Management Research JIA Xudong T AN Xinhui (Lanzhou U niv ersity ,Lanzhou,China) Abstract :T he current management research in China fo cuses too m uch on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ignore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especially lacks of the guide o f no rmative qualitative metho dolo gies,and this deficiency restricts the pro motion of research level.Based o n this,the article intro duce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Classical Grounded T heo ry sy stematically ,and takes the famous Haw tho rne Exper im ent as an ex ample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the Classical Grounded Theory ,which is the Gro unded Spir it ,in or der to improv 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olog y to the manag ement r 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 :contex t of China;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 y;qualitative r esearch;classical gr ounded theor y ;gro unded spirit 收稿日期:2009-10-16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09L ZU JBWZY 012) 如何构建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发展管理学的中国学派,为管理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已经成为海内外管理学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2008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第1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管理学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以科学的精神运用国际主流学界认同的方法论来提出和研究管理问题,展开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研究是创建中国管理学最重要的前提。 扎根理论是一种越来越为国际主流学界认同和关注,有助于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方法论,但由于历史沿革及其自身传播的原因,国内学界对扎根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且误解颇多,尤其对其原始版本——经典扎根理论了解不多,严重影响了这一定性研究方法论在管理学研究 中的应用和普及。鉴于此,本文拟较系统地介绍该方法论及其思想,以期引起我国管理学界的充分重视,推动该方法论在构建中国管理理论中的运用。 1 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大挑战及方法论 缺陷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管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目前,国内管理学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但中国管理理论的构建尚面临着方法论的巨大挑战。1.1 建构基于中国情境管理理论的共识与挑战 管理研究的理论问题应来自于具体的管理情境,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方法进行理论研 ? 656? 第7卷第5期2010年5月 管 理 学 报Chinese Jo ur nal o f M anag ement Vo l.7N o.5 M ay 2010

扎根理论研究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 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 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位类属。例如,“管理者的工作类型”、“优秀餐饮管理着的条件”等归纳为“餐饮管理者”,这个“餐饮管理者”就是类属。将编码“协商”、“监督”、“注视”归类为评估和维持工作流程而进行的“工作类型”,这个“工作类型”就是下位类属,它是由多个意义相近的编码组成的。)发展类属(3发展类属是指挖掘类属的特性和维度。类属的特性是指与某一概念或现象相

扎根理论的实例研究

扎根理论的实例研究 ----------基于对大学生失业的扎根研究 摘要:从招聘现场、求职者、招聘者、招聘广告、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人事经理、高校BBS论坛以及追踪的个案八个方面收集关于失业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使用扎根研究的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发展出相应的理论。关于失业大学生生存状况发展出两个理论。其一为失业大学生的“窘迫经济”理论;其二是失业大学生的八因素情绪反应理论。被淘汰特征金字塔理论认为被淘汰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列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编码中还发现了大学生八种类型的求职策略。这些扎根理论对认识失业大学生这一新的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扎根研究;失业;大学生 一、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1年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在连续每年以30%左右的比例递增的同时,却面临着初次就业率约为70%的严峻现实。“毕业即失业族业”不再是危言耸听。国内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作过研究分析。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教育质量等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有的研究进一步从高校学科设置中文科与理科比例失调、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比例失调、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比例失调三个方面分析,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于当今时代,所以就业遇到困难。有的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两极分化,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有人认为高校扩招影响了大学生就业[5)有人则认为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按目前8%左右的经济发展速度计算,难以吸纳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就业。网另外,求职观念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矛盾现象的原因之一。刚失业大学生已经构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能否对这一新的社会群体做些更深人的调查、访谈、观察,以求对这一新的社会群体获得更为清晰、透彻、客观的认识?为此,我们选择扎根研究方法,走进这一新的社会群体。 二、扎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我们从招聘现场、求职者、招聘者、招聘广告、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人事经理、高校BBS论坛以及个案追踪八个方面记录失业大学生的访谈等资料,并使用扎根研究的方法,通过编码,进而发展出相应理论。 1.人才招聘现场招聘单位与求职者对话记录。15位研究者深人人才市场,详细记录了260多场招聘会,重点关注那些就业难的大学生的招聘过程。 2.人才市场求职者访谈。在人才市场,对300多个求职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即时采访,了解其求职的心情与感悟。 3.人才市场招聘单位访谈。对300多个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即时采访。 4.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访谈。对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进行即时采访。 5.公司人事经理访谈。对一些人事经理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用人单位的想法。 6.对几十所高校BBS论坛上关于就业问题的讨论进行分析。 7.追踪访谈。对20位失业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与追踪研究,看看他们如何生活与生存着。 8.对全国招聘现场及媒体上几千个招聘广告进行内容分析。 扎根研究又称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斯特劳斯在1987年定义为直接在质化资料上

《经典扎根理论》第六章 分析数据

第六章分析数据 要点: ?理解描述性分析和概念分析之间的区别 ?阐明如何使用连续比较分析方法 ?区分扎根理论中使用的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编码 ?理解分析型备忘录在扎根理论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阐明如何识别核心类属 ?理解扎根理论中数据分析的迭代性质 ?评估应用软件对扎根理论分析的影响 本章,我们将聚焦经典扎根理论中采用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编码和备忘录的方法将数据概念化是扎根理论分析的基础,其目标是发现社会行为的潜在模式,从而解释研究兴趣领域内的主要问题或关注点。这种潜在模式分析方法说明了在社会环境中揭示激发可预测行为的主要关注点的复杂性。这样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微妙且根深蒂固的,需要仔细关注数据中所揭示的内容。扎根理论关注一个问题——个主要的关注点——并专注于那个解释该关注点如何被永久处理、管理或解决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核心类属——随着数据的开放编码和概念化而出现。一旦这种模式出现,分析人员就会转移注意力,专注于理论抽样和有选择地对进一步的数据进行编码,以详细阐述这一核心类属和任何似乎与该核心类属相关的概念,并最终使他们饱和。核心类属,作为一种模式,通过理论编码将其建模,以组织和整合该核心类属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编码不是被选择的,而是通过对分析型备忘录大量地手工整理而产生的,借助分析人员通过对分析想法的前意识处理所产生的创造性见解。这些分析想法已经渗透到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分析数据之外了,被格拉泽(1998)称为“无药之旅”。 事件可以被描述为数据中所观察或表述的现象或经验的指标。使用连续比较分析方法对这些事件进行标记和分析,生成最初的实质性代码和后来的理论代码。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4期作者:王春芝高强Heiko 2013年12月16日10:08 来源: Gebauer 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31 作者简介:王春芝,副教授,博士后,瑞士圣加仑大学技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服务管理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高强,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Heiko Gebauer,瑞士联邦水质科技研究所-Eawag, Dübendorf, Switzerland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在管理研究领域有所应用。从起源与哲学思想上看,经典扎根理论受到现象学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适用于对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具备微观性与社会互动性的特点,因而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但扎根理论起源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而社会科学研究从学科属性到研究范式均与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管理研究中引入扎根理论方法体系时不能盲目,需从根源上了解并分析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同,在了解扎根理论思想与方法起源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思想形成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研究方法体系,并予以灵活运用,以实现管理学研究的目的。综观国内外现有管理研究领域的扎根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缺乏基于扎根理论起源思想与起源学科研究属性的探讨,更缺少同管理学科研究属性与研究方法体系对比与融合的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管理学科属性及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对扎根理论的方法论体系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对比分析,将扎根理论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进行融合,以寻求更加完善、更为科学和适用的基于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 一、扎根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思想背景 扎根理论产生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经典的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虽然其概念的提出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其形成过程融合了近百年来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厚理论背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芝加哥大学的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对死亡问题研究时基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批判创建了扎根理论的方法体系,并于1967年在他们的专著“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论体系,所谓扎根是指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扎根理论实质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经典扎根理论在哲学思想上起源于芝加哥大学米勒的符号互动论,米勒认为社会是通过个体行为和互动而得以繁衍,社会学研究应注重对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强调意义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所创造的。而在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中主张对符号互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达到对个人行为的理解。除融合了芝加哥大学的定性研究基因外,扎根理论还融合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量化研究的传统。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定量化的实证主义见长,强调规范的统计分析及解释的逻辑性,要求研究者不仅有清晰的概念架构,而且能系统地将研究资料、研究假设予以编码以及发展相应的验证程序。所以扎根理论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属性及范式 在众多学科研究中,学科属性各有不同,人们求知的途径及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别。从学科属性上看,假定科学研究处于纯逻辑一端,思辨研究处于纯直觉一端,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

《经典扎根理论》第十章 评价经典扎根理论

第十章评价经典扎根理论 要点: ?了解评价经典扎根理论的标准 ?通过应用这些标准认识到扎根理论的质量 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不同的标准来评价研究结果的质量,建立这样的标准是研究范式转变的一个有争议的方面。 ●范式战争的后果 巴顿(2002)指的是传统的二分法的研究方法作为竞争的宝贵范例:“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来生成和测试假设演绎推广和使用质性和自然的方法归纳和全面理解人类经验和在特定于上下文的设置中的构造含义”(p.69)。他承认了一系列的质性研究方法和替代标准,并得出结论。质性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与三个方面有关:严谨的方法、研究者的可信度和对质性研究价值的哲学信仰。(p.584)Venkatesh,Brown,和Bala(2013)提出来混合方法推断质量的混合框架,并提供了定量和质性研究中有效性的几个例子。对于定量研究,他们建议检查设计效度(即内部和外部效度)、测量效度(即信度和结构效度),和推理效度(即统计结论效度);对于质性研究,他们建议检查设计效度(即描述效度、可转让性和可信度),分析效度(即理论效度、可靠性、一致性和似然性)和推理效度(即解释的有效性和可证实性)。然而,他们的工作似乎仍然有一些偏见的范式战争,这个范式战争我们在第二章中描述到的;同样,它也不能被“照原样”应用于评价经典的扎根理论。比如,外部效度,即“因果关系是否适用于人、环境的变化”(p.13),并不适用于经典的扎根理论。外部有效性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哲学立场,以及研究的理论是否是一个简单的实体理论,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延伸到一个实质性领域的一般实质性理论,或者概念形式化的理论,延伸到不同的实质性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