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丽江古城简介

丽江古城简介

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丽江古城

区位
地理位置: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人口:110多万
气候条件: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6],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自然环境:
 丽江这个地方山高谷深,大研镇的海拔为2400米。整个丽江境内最高的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 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由于这里是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所以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县有种子植物约3000种,用材林400多 种,是云南的主要林区之一。有各种杉类、松类等高产优质的用材林;有可制作高档家具的青皮、山揪等杂术林,漆树、花椒、木瓜、竹等经济林木也较丰富。山林中盛产松茸、鸡纵、香菌、木耳、竹笋等。有贝母、天麻、麝香、虫草等600余种药用植物,所以丽江又被称为“药材之乡”。丽江的杜鹊花资源特别丰富,已查明的有57种,植物学家蔡希陶称玉龙山区是世界杜鹊的中心。山茶、绿绒富等云南八大名花在丽江应有尽有。丽江境内的自然环境很少污染,空气清新,到处青山碧水,终年鲜花盛开,令人赏心悦目。
新华网10月22日最新报道:
自然环境方面:丽江市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

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即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中英合作复建项目--丽江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已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3%。丽江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面积,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经济方面:
 “十一五”全市生产总值从 2005 年的 61.9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43.6 亿元,年均增长 13.6%,增幅创实施五年计划 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总收入从 6.9 亿元增加到 26 亿元,年均增长 30.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 4.1 亿元增加到 16.46 亿元,年均增长 32.3%,是财政收入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55.3 亿元增加到 202.1 亿元,年均增长 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15.8 亿元增加到 45.5 亿元,年均增长 23.5%。三次产业比例由 23.2:28.1:48.7 调整为 18.1:38.3:43.6。

全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 24.1 亿元,年均增长 20.5%。农业总产值 从 22.9 亿元增加到 44.9 亿元,年均增长 7.8%。农业增加值从 13.4 亿元增加到 26 亿元,年均增长 6.4%。实施了 321 个社 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了木底箐水库、团山水库加固扩容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除险加固小(一)型病险水库 22 座,蓄水库容达到 3.5 亿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地 32.5 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4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19.4 万亩。

工业总产

值从 25.7 亿元增加到 88.8 亿元,年均增长 20.9%。 工业增加值从 10.1 亿元增加到 33.1 亿元,年均增长 19.5%。境内金沙江中游 6 级水电站先后筹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 突破性进展。认真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积极延长水电产业链,实施了电力、建材、生物、冶金、旅游商品开发等一批重点工 业项目。积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 11 家。工业园区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主 要平台,玉龙、永胜和华坪 3 个工业园区建设投资 25.2 亿元,65 户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 21 亿元。认真落 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 29.2 亿元增加到 69.7 亿元,年均增长 13.9%,成为区域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
历史文化方面: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配图一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言简意赅的三句话,其中水的评述,乃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勾勒出古城曾经的辉煌和至今保持曼妙绰约的厚重与贡献。(配图一张)
古城的水发源于玉龙雪山,汇入玉河,在城中把玉河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构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在祥和宁静的石板路古巷中,缠绕着鲜活、灵动的水,俨然一幅浸透着历史与自然哲思的古朴画卷。(配图一张)
丽江人悠闲是出了名的。人们在树荫下品茶聊天,任清风吹着,听小溪在脚边哗哗地流着。澹泊宁静,与世无争,从容豁达,全然不管人世间的滚滚红尘;他们与人为善又心如止水,心平气和地享受着没有压力的生活,不追赶什么,也不去排斥,生活得非常安逸、宁静和祥和。
(配图一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