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障景法:多出现在园林或独立园境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屏风、竹林等阻障在另一些景物之前,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隔景法:则是利用明墙、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旅游者的想象,造成隐约显现但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框,将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景框的造型也不拘一格,有方型、园型、瓶型等多种。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是对审美对象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使景观美更纯正、更精炼。

借景:借景: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如:佛山倒影:从北极阁上向南看,千佛山的景倒置于大明湖中。

——了解景观特点越多,在旅游活动中获和的体验也越多。

(二)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主要组成部分。欣赏旅游景观,就是到与自身常住的环境不同的地方去学习,它受人的好奇心支配。满足人的好奇心有多种方法,欣赏旅游景观是其中一种。

(三)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以丰富的内心情感寄情于山水,去感受景观之美。

1、综合感受:不仅要通过视觉、还要通过其它感觉去综合感受。如大自然的声音。(松涛)

2、发挥想象: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如: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观赏形如卧佛、仙桃、猴子、八戒望月等造型的地貌景观,只有与想象中的景物一致之时,才能领会到天工造物的奇妙。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欣赏景观的同时,神游于之间,才能真正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气概。由此可知,审美能力实际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方面。

(四)优选欣赏角度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1、距离的远近: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

至高点。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小于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例:如长江三峡,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2、角度:特定的造型地貌,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如黄山“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3、视角:(俯视与仰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水边景色——近距离俯看。

4、动与静:山水组合景观——乘船沿水路观赏

例:船在漓江中漂游和山体随随着船只而位移展示着动态美,筏子碰击水面的和谐节拍声,山歌的回荡声展示着听觉美。只有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韵味。

5、注意附近景物的相互关系。(层次感)

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

(五)把握观赏时机

1、季节:与季节的多样性相联系。如:①黄山的四个季节都可以观赏②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2、特定景观的特定时间:①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②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青海湖鸟岛(5月份)大理蝴蝶泉的蝴蝶会(4月)钱塘潮(八月十八中秋节前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④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山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⑤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无规律的特定现象:更有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佛光、海市蜃楼这些景象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时间、地点、季节都很重要。否则景象全非,又怎能理解文人墨客诗句中内蕴的意境?如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等)。

(六)品味文化内涵:许多旅游资源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身后的文化底蕴,文化内

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在欣赏这些旅游资源景观时,我们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真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洞庭湖的气势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在欣赏这些旅游景观时,我们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其文化内涵。

随堂练习: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1~5题。

1.观赏西湖最佳的位置是( )

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B.较低水面的亭、榭、廊、阁

C.适当的距离仰观D.适当的距离远眺

2.观赏西湖最佳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填A、

B、C、D代号,下同)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__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时间的是________。这个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5)图中的旅游景观,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教后反思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

导学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附答案)

课题: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2)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幸运是一种开始,从挥洒汗水起步,让梦想自信飞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抓住景观特点 难点知识: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使用说明】 1.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28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30________________。4.登山涉水,○31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图3.17“北方的园林建筑”和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上述景观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条件有何联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明白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明白旅行景观观赏之前的预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如何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时期,明白得其内涵。5.明白得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景观观赏要求 峰峦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②____ 瀑布适当距离③____ 2.角度 景观观赏要求 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 之趣 湖沼池塘⑥________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在⑦__________ “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别观赏时机缘故 山水风景北方⑨____季 南方 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 观赏 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________ 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 ?________ 专门景象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景象只在?__________显现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要紧景点及其分 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样分为?________、进展、________、终止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会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差不多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 2、选择观赏的位置 【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 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

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三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展示第二组图片:庐山瀑布,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香山红叶,哈尔滨冰雕,钱塘江大潮,青海湖的鸟岛。(两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介绍每个景点观赏的最佳时机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要欣赏景观,就要了解景观的特色,抓住景观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欣赏,更要抓住其特点,以便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艺术的意境。这里以园林景观为例,介绍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第三组成员活动:(展示园林幻灯片) 导游(一个)结合课本和图片说出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是:主景鲜明突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无主次,则无主题,也就无想象。 层次,即景与景的间空联系。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以有限的空间,造无限风景。“北京大观园”采用障景法,用意是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达到“开门见山”的感觉,给人以悬念和联想,并提醒游客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苏州园林”用长廊将园中景物分隔成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的景观各不相同,显得园内景物丰富,游客流恋忘返。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限制在框内欣赏,游客在欣赏框景时就会感觉每一框景犹如一幅画,仿佛置身画中。 借景: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让学生体味借景的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高二地理编号:DL-选3-006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以情观景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2.角度 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知识点三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 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

旅游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能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旅游欣赏。 3.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 难点:以情观景 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一、选择观赏位置 (一)距离 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图3.7武陵源群峰 通过读图,认识到:选择观赏距离的重要性。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二)角度 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 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 点拨1、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2、观赏瀑布应在适当距离远观,以兼收其形、声、动之美。 说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图3.8洞庭湖与岳阳楼 图3.8告诉我们:观赏洞庭湖这样水域广大,视野开阔的大江大湖,需登高楼方知其胜景。 与图3.8展示的内容类似的还有滇池与大观楼、长江与黄鹤楼、赣江与滕王阁等。 (三)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图3.9漓江 图为风景如画的漓江,乘舟游漓江,可以欣赏到两岸变幻无穷、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色。宛如“人在画中游”。 说明:观赏长江三峡、武夷山等也宜乘船(筏)观赏。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1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 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 一、选择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答案:D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解析:第2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3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2.B 3.C 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 A.农历初一的夜晚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D.农历初一的白天 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B.盛夏 C.隆冬D.初春 解析:第4题,中秋月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补,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第5题,盛夏时节是荷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欣赏的最佳季节。 答案:4.C 5.B 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解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人们通过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答案:B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 解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得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得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就是旅游景观得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得整个教学,就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得重要环节 ;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得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得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得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得兴趣与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得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得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得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得观赏方法。 学法: 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得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得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得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得变化体现在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过程与方法得变化,也就就是获得知识得体验过程。本课得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得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得方法。我得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得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得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得兴趣与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得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旅游资源得分类?旅游资源得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得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得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旅游景观得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 苏东坡得《题西林壁》“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她得诗中体现了旅游景观得欣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选择观赏位置: 针对不同旅游景观,只有选择最佳得位置观赏,才能获得最佳得观赏效果。下面这些景观,您知道 谷、溶洞、一线天景观就要置身其中,才能体验其奥妙;对于瀑布景观得欣赏就要选择适当距离仰视;对于地貌得酷似造型就要选择特定得观赏位置。才能收到最佳得观赏效果。 归纳: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远、近、置身其中),角度(俯视、仰视、平视、特定点)。 过渡:有些自然景观,其自然美会因时不同,这就要求欣赏最佳景观还要选择适当得观赏时机。二、把握观赏时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