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名词解释

网络名词解释

网络名词解释
网络名词解释

网络名词解释和简答

并非标准,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分布的位置以 及电缆如何通过它们 3、网络协议: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相关的同步问题。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5、拥塞: 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的信息量过大,超出了网络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6、冲突窗口: 是指从数据发送开始到网络上最远的两个站之间信号传播时延的两倍止的时间区间。 7、基带传输: 信号以其基带进行的传输,一种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8、全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9、虚拟局域网: 按照某种要求由一些局域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10、虚电路: 在分组交换散列网络上的2个或者多个端点间的链路。 11、广域网: 连接2个以上的局域网,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任务是远距离传输主机发送的数据。 12、自治系统: 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类同的度量以确认分组在该AS内的路由,同时还使用一种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以确定分组在AS之间的路由。 13、路由选择: 决定进去节点的分组应从哪条输出线输出,也就是生成节点的输出线选择表。 按照复杂的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的路由器所得到的关于整个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的改变所选路由。 14、网际互联: 利用网络互连设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协议把2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 15、多协议路由器: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 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的时间是()A.1911年B.1933年 C.1949年D.1951年 2.战国时由于频繁运用上于君主这一特点用途的书,渐成分支文种,称() A.奏B.表 C.上书D.章 3.《奏孝子刘敦儒状》的作者是() A.狄仁杰B.权德舆 C.陆贽D.王守仁 4.“行一事,天下所瞻;出一言,天下所听。动静不可以不慎,进退不可以不思”。语出自 () A.《出师表》B.《请均田疏》 C.《上东宫启》D.《上书正文体》 5.在我国古代,改命为制、令为诏的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6.在我国古代,皇帝派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称为()A.手诏B.亲诏 C.密诏D.诏板 7.唐代,正式规定官文书状的用途是() A.上于皇帝B.上于地方官 C.上于皇太子D.上于近臣 8.我国古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其方向已向限定于平行转化,这一转化时期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明代 9.在我国古代,用刺作审讯笔录的时期是() A.周代B.秦代 C.汉代D.南北朝时期 10.在我国封建社会,由王侯、长官训诲僚属的下行文种是() A.令B.符 C.谕D.教 11.我国古代用于对神明宣誓定盟的文书是() A.宣头B.盟书 C.誓书D.露布 12.清代《胡昆山控张现武藉占祖茔状》所属文种是()

A.状上B.状 C.禀D.禀状 13.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它取代的文种是() A.示B.通电 C.饬D.通告 14.根据上级的布置,专门要求或询问事项所作的报告称为() A.专门报告B.专用报告 C.上复报告D.送审报告 15.与批准性复函的作用大体相同的是() A.指示B.意见 C.批复D.批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文面款式是公文文字的书面位置安排,主要包括()A.行款B.各程式结构部分的先后 C.载体规格D.位置安排 E.行文制度 17.公文格式包括() A.结构程式B.公文特定用语

教育管理原理 名词解释

教育管理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3、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4、教育管理原理: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6、法治职能: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7、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8、法治的方法: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 9、激励的方法: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方法。 10、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1、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12、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而实施的,并且对人们的教育权利和义务起到保护和规范作用。 13、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 14、合法性原则: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15、进行教育行政司法:指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法人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 16、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 17、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 18、学校教育体制:一般理解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 19、理顺执行体制:指学校要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大学的系所一级及中小学的年级组上来。 20、加强咨询体制:指建立并完善咨询委员会,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21、改善监督反馈体制:指变消极监督为积极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和法律监督。 22、教育人事行政: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教育人事管理。 23、因事择人原则:是指根据事业的需要和职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来选用人员。 24、教育财务行政:是国家财务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以教育经费为管理对象的行政活动,具体可以分为教育经费的来源管理,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等。 25、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核定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资金收支计划。 26、教育行政信息:是反映教育行政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指令,资料,数据,图纸等的总称。 27、信息的沟通:指的是信息的交流、联系和传递。 28、教育督导: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督导的原则与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有目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1.网络协议:指通信双方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时遵守的一系列约定或规范。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抽象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功能进行定义) 3.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4.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5.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6.带宽:带宽的本意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兹。而常用的含义是指在信道上能够创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其单位是比特每秒 第二章 7.频分复用:FDM,每个用户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通信时一直占据着自己的频带,即就是每个用户占用的是不同的带宽资源(这里的带宽资源指的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8.时分复用:TDM ,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再将每个帧划分等分给用户使用,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时分复用帧的长度,相比较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9.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10.码分复用: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 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 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11.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 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12.FTTx:宽带光纤接入方式 第三章 13.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能够在链路上 传送。 14.差错控制:接收方可通过校验帧的差错编码,判断接收到的帧是否有差错。 15.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 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16.争用期(碰撞窗口):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延2t 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如果在争用 期内没有发生碰撞,那么以后也不会发生碰撞。若发生了碰撞,就需要进行重发,需要 用退避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17.MAC: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 用的地址 18:LAN: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的一类网络,通常指一个大楼或一个工厂的范围。局域网 有自己的明显一些特征 第四章: 19.无连接服务: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网络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通常又称为TCP/IP协议簇。 2. 异步传输: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每字符附加1起始位1停止位1奇偶效验位。 同步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 3. QAM正交调幅技术:是一种振幅调制和相位调制结合在一起的数字调制。 4. CRC校验:是一种采用多项式的编码方法。 5. 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先听后发边听边发。边发送边监听的功能称为冲突检测。 6.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令牌环网采用双环结构。是一种高速、容错的网络传输协议。 7. 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1)动态 路由:是指按照一定的算法,发现选 择和更新路由的过程,这个算法可以 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 在较短时间内自动更新路由表,有利 于改善网络的性能。 (2)静态路由:静态路由不是表示路 由表一成不变,这里所谓的静态时指 路由器不是通过彼此间动态交换路由 信息,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网络 管理员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手工配 置。 8. 1.8 子网掩码:又叫网络掩码、 地址掩码、子网给遮罩,它是一种用 来推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 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 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 存在,他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 IP地址判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 个部分。(一个32位的二进制序列) 9.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 单的面向数据包的传输协议提供面 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UDP数据报的报头长为8字节)一 个UDP数据报包括一个8字节的报 头和数据域部分。 10.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 组用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输邮件 的规范,通过它控制邮件的中转方式。 11. ADSL:ADSL是一种充分利用现 有的电话铜质双绞线来开发宽带业务 的非对称性的因特网接入技术。 12. 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冲突防止协议。(实现介质资源共享) 13. 扩频技术:即扩展频普通信技 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系统占 用的频带宽度远远大于要传输的原始 信号带宽(或信号比特率),且与原始 信号带宽无关。 14. 3G:3G(third generation)是国 际电联ITU于2000年确定的意为“第 三代移动通信”,正式命名为 IMT-2000。(3G的技术基础是码分多 址)

公文选读试题1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 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 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 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题目范围: 管理;计划;组织;控制;激励;组织设计;管理的二重性;授权;管理环境;管理幅度。 第一编3个 管理P6: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以下 几方面的含义: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活动,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 行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职能的实施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二重性P7-8:所谓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同时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管理的一般性,它是与生产力相连系 的,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特殊性,它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 化相联系的,主要反映主导地位的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要求。管理二重性的实践意义是: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 方法,有利于结合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环境P40-47: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的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社 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 社会条件与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与文化及心理环境、技术环境、 竞争环境等)。(管理者对环境因素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对组织处环境的现状及未来 的认识和评价上,我们可以用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环境的复杂程度这两个方面来描述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与管理的关系表现在管理者对环境的能动地管理上。 第二编1个 计划P151:就是确定组织任务、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的活动过程。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规划好的行动方案或蓝图,是对 组织不同部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的材料。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 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预先对行动方法、步骤和手段进行安排。(管理职能之一的“计划”,指的就是动词意义上的计划的内涵。) 第三编4个 组织P182:从静态的角度去看,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 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1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C.状D.签呈 13.《众议员罗永庆等对政府质问书》一文中,“剖判玄黄、震裂天地”一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同异B.叠字 C.比喻D.对偶 14.《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中,“同申义愤,相应鼓桴”一语,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同异 C.对偶D.借代 15.《沪分处为调查日推行军用票情形复四联总处代电》一文中,“奉1230渝秘文印合字5392电”中的“1230”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文书制度,它是() A.干支纪年B.干支纪月 C.干支纪日D.电码代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商周以来使用的君命文书“命”、“令”分别改为() 2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 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 协助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 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 动过程。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环境: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却恒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目标: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很具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旧。☆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 争优势的关键。 ☆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 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 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 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 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 别化带来的较高别急利润补 偿因追求差别化而增加的成 本。 ☆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 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 品。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 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 部环境。 ☆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 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 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 后,以已知预计未来。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 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 过程。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 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只有那些偶然发生 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 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 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 度化到呈现出重复合理性的 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 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以至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 进行重复处理。 ☆外推法: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 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按时间将过 去统计得到的书库排列起来, 看它的发展趋势。 ☆组织工作:设计和维持一种有 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 结构的活动过程。 ☆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 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 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 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 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 互关系。 ☆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 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 职位。 ☆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 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 数。 ☆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 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 个特殊的领域。 ☆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 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利。 ☆职责:某项职位应该完成的某 项任务的责任。 ☆直线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 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 命令等的权力。 ☆参谋职权:某项职位或部门所 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 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某职位或某部门所 拥有的原属于直接管理着的 那部门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 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驶 的。 ☆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 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 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 动权。 ☆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 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 的限度内拥有作出决定和采 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 及意愿,同事,他们对自己行 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 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委员会管理:如果组织中的最 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 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 个集体中去,即为 ☆业务再造流程:为了在诸如成 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 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 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 行的根本的再考虑和激进的 再设计。 ☆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 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 核,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 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 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 动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组织 的既定目标。 ☆管理愿望:是指人们希望从事 管理的主观要求 ☆管理能力:是指完成管理活动 的本领 ☆内部提升:是指从组织内部提 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 实组织中的各种空缺职位。 ☆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 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全体能 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 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管理者 根绝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 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 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 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 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换,以 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组 织目标的实现。 ☆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 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 团队。团队成员为了实现一个 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由一个 完善的项目计划指引,并以协 商的方式开始和结束。 ☆工作团队。也称自发型团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