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反射波成像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地震反射波成像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地震反射波成像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地震反射波成像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反射层的地质解释主要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征明显的标准反射波,然后结合研究区底层层位关系确定反射波代表的地质层位。这种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通常称为发射标准层,反射标准层选取的正确与否直觉影响到剖面对比工作和最终解释成果。 正文 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在地震剖面中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中都应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地质意义。因此,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之间、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反射波形态与地下构造,反射层与底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区别。 由于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有差异的物性界面,地质上可构成误差的界面是层面、不整合面、剥蚀面、断层面、侵入体接触面、流体分界面以及任何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均可构成地震反射面。对于此种情况,反射面与地质分界面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又差异的,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如相邻地层由于颜色和颗粒大小变化具有层面,但没有形成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不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另外,同一岩性的地层,既无层面也无岩性界面,但由于岩层中所含流体成分的不同(例如水层与油层的分界面、水层与气层的分界面、油层与气层的分界面),而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该地震反射面不一定代表地质界面。 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明显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层面是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具有明确的年代地层意义,因而相应地也赋予了地震反射面明确的地层年代含义。确定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年代是地震解释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由地震垂向分辨率分析可知,在薄互层地区,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并不是由单一界面产生的单波,而是几十米间隔内许多反射波叠加的结果。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不能严格的与某一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对应,而是一组薄互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别是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砂泥互层结构,垂向和横向变化大,非均一性十分明显,地震反射趋向于以一种微妙的波形变化“追踪”岩性-地层界面,随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反射的物性界面特征越来越明显,“地震反射同向轴实质上是追踪着反射系数而不是追踪砂岩”(李庆忠,1993):在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薄互层的地震反射界面往往是穿时的。 在有些地区,尽管地质界面的物性差异较大,构造形态明显,但由于界面过短或界

反射波法

三、地震反射波法 1、阐明有效波、干扰波的概念及其相对意义。 在数据采集中,埋置于地面的检波器可接收到来自于地下多种波的扰动,其中只有可用于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才称为有效波,所有妨碍有效波识别和追踪的其他波称为干扰波。由此可见,在反射纵波法勘探中,一般只有反射纵波是有效波,其他波属于干扰范畴,而在瑞雷面波法勘探中,除瑞雷面波外,均为干扰波。 2、画图表示怎样用综合平面图表示观测系统。 它是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观测系统图示方法。它从分布在测线上的各激发点出发,向两侧作与测线成45角的直线坐标网,将测线上对应的接收排列投影到该45角的斜线上,并用颜色或加粗线标出对应线段。该线段在地面的投影对应覆盖的反射段。 用综合平面图表示观测系统 5、什么叫最佳接收地段?反射波的最佳接收地段应怎样选取? 在反射波法勘探中,为了有效地避开面波、声波、直达波、和折射波对有效反射波的干扰,可把接收地段选择在尽可能不受或少受各种干扰波影响的地段,这种最佳接收地段又称为最佳时窗。在反射波法勘探中,根据各种波在时空剖面上的视速度及到达时间差异选择尽可能避开面波、声波、直达波和折射波,而最大限度突出有效反射波的地段。 8、什么叫滤波?数字滤波处理的目的? 一个原始信号通过某一“装置”后变为一个新信号的过程称为滤波。目的是消除干扰波。 10、请画图说明理想滤波器在频率域的特点及其分类? 理想滤波器是有效波在其频率范围内完全无畸变地通过,干扰完全被压制掉。因此,要求其频率响应为: ???==01)()(f H f H 其它有效波频带内 这意味着其相位响应特性为零,故理想滤波器一定是零相位滤波器,一定是非物理可实现的。当然,它也隐含着在有效波频带内不要有干扰,否则无法滤掉。 理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图形是一个矩形,像门一样,所以也称之为门式滤波器。 A 、理想低通滤波器 其频率响应如图(a)所示,其数学模型为: ? ??=01)(f H L c c f f f f >< 图24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与脉冲响应 其中b 图横坐标应为t ,纵坐标应为)(t h L B 、理想带通滤波器 一般情况下,记录中既有高频干扰,又有低频干扰,则需要设计带通滤波器,其数学表达式为:

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9-18T17:23:49.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9期作者:聂建微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工程的施工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地震反射波发在实际应用中越加广泛,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特点及效果也是更加明显。 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工程的施工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地震反射波发在实际应用中越加广泛,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特点及效果也是更加明显。下面主要探讨地震反射波法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震反射波法;工程勘查;应用 一、前言 地震反射波具有简便、客观、迅速的特点,在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文就对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地质的勘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二、地震反射波法的运用原理 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建立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所触及到的不同类型的媒介岩土层的时候,将反射局部能量的特点。通常来讲,地震波在地下传播中,若是碰到地层分界及断层等出现波阻抗变更的界面情况下,都会出现反射波,经过地面接收设备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经过详细的研究之后,核算出地震时间的剖面。并且将其与之前工程地质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反射波场的特点,以明确地表下岩土层的分层结构及相关内容,进而实现勘察地质的目的。 三、地震反射波法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分析 1、案例分析 本文就以M大桥为实例工程进行分析,其大桥主要位于在小凌河口潮间带浅滩上,南边靠近渤海辽东湾,北边连接凌水湾,大桥主要由主桥以及引桥构成,全长为640 m,主桥是2×180 m 的独塔叠合梁式斜拉桥。该大桥工程区域空间非常广阔,没有一些可见的障碍物,因为其天然水深很浅,同时受潮位变动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无法科学的进行较大面积的工程地质钻探。于是使用地震反射波法勘察工程区域内的风化岩面分布情况,预判出该区域内有没有出现断层以及溶洞等相关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按照之前的对大桥周边的地质勘察信息表明,该地区的地层分布主要分为海相沉积层,陆相沉积层以及基岩等相关的岩层分布情况。 2、在工程地质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该大桥工程地震反射波法检测系统所使用的12道接收,单边引爆6次覆盖,通常在引爆一各炮点之后,后面的炮点及接收区域是根据横排及纵列以此向前移动1个道间的距离,从该大桥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具体的偏移距为20 m,纵向测线上的炮点间距以及道间距都是5 m。采样的时间每次都间隔为0.3 m/s,采样的距离为4 098。 四、勘察资料的研究分析 1、勘察资料的处理程序 该大桥工程采取的地震反射波法勘察的资料使用专业的陆上地震发射波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研究,其主要的程序涵盖了预处理,剖面处理以及其他方面相关的处理程序。所谓的预处理主要工作就是完成记录数据的归纳,以及频谱研究,选取共偏移道集以及共中心点道集等相关方面的任务;而剖面处理主要是对共偏移道集的自动校正,速度研究,小波道间相关去噪等有关方面的工作;最后是解释处理,这其实就是对不同记录数据的频谱进行详细的比较和研究,比较纵和横剖面交点道进行校正,从钻探信息中找出对监测剖面的相关解释内容。 2、地质解释以及资料处理 原始地震记录数据在通过相关的技术处理之后,能够获取地震波反射时间的剖面图,按照时间剖面图的详细情况可以从中反应出反射波组特点,利用地区地质的相关情况以及钻孔资料可以明确不同的地质结构,以及构造的特点,其中通常都涵盖了研究地震反射波组的特点,制作地质解释剖面图以及相关的内容。具体来看, (1)、时间剖面的波组特点,在该大桥的位置覆盖层,中等风化岩层的分界区域,都可以构成非常强的反射波组,发射波组的同组轴都是相互平行,同时保持连续性的状态。通过对时间剖面的波组特点可以清晰的反应出,在基岩面以下部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反射波组和相轴合并,波组间隔变化较快,反射错乱等等相关的变化,这就充分的表明基岩内部的具体结构。 (2)、制作地质解释剖面,按照地震反射波的时间剖面图能够明确反射界面的区域,然后同之前的钻孔信息进行详细的比较,进而明确反射波双程过程中的有效波速,明确大桥测线上反射界面的深度。大桥某测线地震反射波探测的地质解释剖面见下图。 (3)、数据信息处理,一般这都是通过计算机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影响,以及获取地震相关的指标参数,提升信噪比为主要目标的整个处理过程和方法。其大体涵盖了数字滤波速度研究以及校正叠加等等一些相关的内容。利用不同功能的地震处理,充分的显示出其是表明岩性和地下结构等的参数据处理和地震剖面为目标的,提升分辨率,科学反射信息以及加强信噪比,以此来更好的限制不同方面的影 响,进而取得对地质解释的水平叠加偏移的时间剖面,以及可以折射出地下地质状况信息。 3、勘察结果的分析 从本次地质反射波勘察结构及之前地质钻探信息的探测成果全面的研究,其中一般涵盖了明确岩土分层及裂隙构造等相关内容。根据地震反射的勘察结果,大桥周边地质钻孔信息资料,可按照波阻等物理的指标参数将该大桥区域内岩土层分为4层,从上至下以此划分为表面覆盖层,以中等风化岩层等相关内容。该次地震反射波探测中一共发掘了4 个小断层,以及裂隙等。利用同周边的地质钻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反映出,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变更一般都是由花岗岩不均匀风化,及中等风化岩层中含有强风化岩夹层而导致的。

地震波反射法实施细则

地震波反射法(简称TSP)实施细则 1 检测原理 地震波反射法(TS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通常2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在一定间隔距离内连续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施工地质调查,可以得到隧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参数等。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施工地质工作,总结预报经验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 检测仪器简介 采用地震波反射法(TSP)技术进行预报中,使用的仪器为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TGP206(Tunnel geology Prediction )由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研制,已经经过国内著名隧道专家组评审,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配件和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下图为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物照片。

图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3 探测方法 采用黄油耦合,定向安置孔中三分量检波器;记录接收器孔、距离接收器最近的炮孔和隧道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以及各炮孔间的距离,以上数据填写在《TGP 现场数据记录表》中;爆破孔药量一般控制在50~70克,采用计时线炸断的触发方式,在孔中灌满水的条件下激发,按序依次起爆和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对测线布置段至隧道掌子面间的隧道围岩进行地质描述,以利于资料解释。 4 测线布置 在隧道左或右壁的同一水平线上从里向外布置24个炮孔,炮孔间距2.0m,炮孔高度1.1m;与接收孔的最近距离一般为20m。下图为工作布置示意图和钻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反射波地震勘探

简答: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2.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 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3.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有何缺陷? 1地震资料采集2进行室内的解编,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3道编辑,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4观测系统的定义5切除处理6静校正,消除地形等的影响7滤波8振幅校正9反褶积,提高分辨率10速度分析和动校正11水平叠加,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 其缺点是:当界面倾斜时,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其实并不是真的共反射点叠加,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倾斜时与情况不符. 4.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5.在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异常波识别标志有那些? 常见的异常波有三种即岩性突变点,有关的绕射波,断面处出现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产生的回转波.绕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水平叠加后为曲线.而反射波经动校正后为一条直线,断面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断开,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同相轴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和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回转波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蝴蝶结状同相轴交逆叉. 6.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地震反射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他不能完全反映岩性存在差异的界面,但是能反映一些岩性突变点,如不整合面,断续,以及凹界面等,从而帮助查明地下构造. 7.简述费马原理与惠更斯原理?并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8.检波器组合能压制那类干扰波?为什么? 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2.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及数据处理-刘云祯

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 刘云祯 [提要] 本文根据“浅层地震反射方法与数据处理研究”总报告撰写而成。 文中总结了该项目由研究浅层地震反射的多次覆盖技术开始,到该项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复杂地基勘察,并取得成效的过程。共列举了工程实例11个。 研究内容涉及现场工作方法、震源、地震数据的采集格式、地震数据的数字磁盘采集及地震数据的微机现场处理研究等方面。 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可为提高勘测成果质量、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费用发挥明显的作用,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序言 “地震浅层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坝坝基勘测新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系统编号为:17—3—l—(3)。 (一) 项目立题时的国内外状况 地震浅层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项目包括两部分内容:①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②数据采集与处理。 国外在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的研究方面,80年代初开始有较大进展。如加拿大、美国等采用窗口法,进行了等偏移距方法的采集研究与应用;但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利用苹果II型微机,处理功能是只能对等偏移3E采集的地震资料作些简单处理。 国内地矿部、铁道部和煤炭部对深层和中浅层野外地震反射方法的研究采用CDP水平这加方法,由于其勘探深度大,因而地震设备规模大: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采集用磁带机,处理要在有关计算站(或计算中心)处理。80年代中期,地矿部对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处理软件开展研究,进行了由68000微机向长城0520微机移植浅层反射软件的工作,野外采集用磁带机,处理时由磁带再转成软盘,处理时所用微机需要有硬盘支持。 国内水电系统,1984年在龙羊峡和1985年在东北镇西坝址等工地用窗口法做了论证性的现场试验;资料处理是用手工绘图的办法。 综上所述可能看出:在确立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项目的同期,国内外对该项目的研究也处在起步研究的阶段。 (二) 项目攻关的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②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 1.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方面 根据高坝坝基勘探深度的需要(几米至一百米左右)攻关研究野外工作方法和震源。目标是:提出适合水电工程勘探的,能形成生产力的野外工作方法和使用的震源。 2.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方面 考核目标是研究出地震记录的软磁盘采集系统,并用于80年代以来国内引进的ES—1210地震仪的改造,使之达到地震数据的数字软磁盘采集。针对在野外现场还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现状,攻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地震数据处理的微机化,考核目标是处理功能达到CDP迭加的水平。 (三) 攻关实现的目标 1.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方面 (1) 在窗口法的基础上,应用研究了等偏移距方法、CDP水平迭加方法,以及CDP水平

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17T11:29:34.7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刘鼓龙[导读] 在修隧道的过程中施工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减少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研究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26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大好发展的需要,交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对交通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综合考虑,我国大多地区是山区,道路崎岖,因此需要修隧道,在修隧道的过程中施工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减少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研究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震反射波法技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 1.前言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行业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那么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例如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在应用在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或者基于隧道的特殊地形施工存在诸多困难等。那么对于施工的质量控制来说,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改进和提高,以此提高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2.制约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问题 结合目前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施工应用和公路建设的施工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了几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约了质量控制的开展和隧道安全性能的提升: 2.1具体地域情况复杂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地形地势的情况都存在,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对于隧道的施工建设也随之变得复杂,设计师就要严格去进行实地考察这个环节,经过细致的分析之后,开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对于隧道施工工程中应用到的材料就要求更高、更细致了,但是目前这部分应用的材料以及进行建设的技术十分传统,也就导致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众所周知的是,要想富先修路,隧道也是一种特殊隧道,由于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上的这些问题,降低了一些基层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制约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2.2技术应用中缺乏合理规划和重复性实验 因为隧道建设是市政工程中一个很复杂的建设项目,对于一些技术的关键部分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对获取的有关参数进行数据上的多维度分析,并将相关数据保留至下一次建设以作参考。但是我国的许多基层地区,只注重相关的施工进度和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基础安全的保障。但是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隧道最终投入使用,不仅关乎到国家的经济收入,更多的与行车人的安全息息相关。需要工作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2.3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 虽然说市政工程相关行业是比较传统的行业,但是其中具体的管理环节,仍旧是需要一些相关知识的,或者是一些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中,市政工程行业相关人员的工作,往往是一些低学历的,成绩过差,因此没办法继续上学的人从事的,所以他们本身是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或者是相关操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经验就直接工作。而以上这几种现象都是在我国大面积存在的。此外,也正是由于市政工程相关行业仍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基层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这就导致了这些人员的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源头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进行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在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基层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分析,一一对应的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 3.1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要与实际结合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占地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可能都不尽相同这个前提条件存在的情况下,那么在进行实际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及应用设计时,就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多去实地考察。设计师在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这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部分的设计都要做好调整,形成设计和安全评估同时进行的局面。由于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的原材料的特殊性,它的应用和维护技术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中,所以进行实地考察这个环节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3.2培养设计人员的大局观 由于隧道要结合它周边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建设,这样才能把这种特殊材料的效能体现到最大,所以整体性的存在是十分关键的,所以要进行培养,而且这种培养是要从设计人员的上岗工作初期就开始进行的。这种思维的培养目前在国内来说比较不完善,而国外可能相对来说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所以可以派遣一定的人员出国进行一定的学习。还有就是,在隧道被正式交付使用之前,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多次重复的检查工作,检查实际使用情况。此外,由于目前的应用的技术较为传统,所以这部分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可以在具体的技术设备或者是原材料的设计上作为切入口。 3.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基本素质 为了促进行业的合理化发展,那么对具体进行这部分管理工作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技能或知识竞赛,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提升对于利用地震反射波法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隧道施工的意识。或者是,从源头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相关招聘工作时,对员工的学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硬性要求,或者是在上岗前进行一定的测试,测试对市政工程的建设和具体施工知识的了解和对操作设备的实践熟悉程度。此外,针对相关人员存在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意识程度不高的情况,就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了。 4.结束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