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我国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各先进地区相继开始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青岛市:吸取和承袭德式排水系统科学体系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雨污排放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青岛建置初期,没有排水设施,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水主要依靠天然河流和冲沟流入海中。德国侵占时期,当局制定了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市政建设,1898年开始设置污水管道,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采用雨污分流。德国侵占时期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随着污水管道的逐步修建,当局在青岛地势低洼处设立四个污水泵站。从1898年10月起,德国人在前海一带开始建设明沟和暗渠,前海一线主要设有12个大的暗渠,总长度为5464米。德国人100多年前修建的雨污分流系统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青岛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资料显示,1981~1990年间,青岛在市区新辟山东路、南京路等十多条道路时,道路建设前就首先铺设了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管道。一份截至1990年底的青岛市排水管道统计资料显示,当时青岛市共有排水管道596公里,其中污水管道310公里,雨水管道256公里,雨、污水混合管道30公里。据了解,这一水平至今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前列。根据城市发展需要,2009年、2010年青岛市用于地下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分别为10亿、7亿,2011年还将投入20亿元。高起点实现雨污分流的青岛,雨水排水能力优

势显而易见。

广州市:以河涌截污为重心,中心城区分类实施

自90年代起,广州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以雨污分流制为指导思想,除旧有排水系统外,中心城区新建道路与小区均按照雨污分流制进行建设,构建完善了猎德、大坦沙、西朗、沥滘与大沙地五大污水处理系统。1998年以后,在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主干管道逐步成型的基础上,广州市污水治理逐步转变思路,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河涌截污工程,通过沿河涌建设截流式合流管道收集排往河涌的城市污水,历经近十年的努力,污水收集率显着提高,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珠江水质明显改善。

在基本完成河涌截污工程,初步形成截污式合流制排水体系的前提下,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市政道路上雨污分流管道系统的建设、各个街区雨污分流改造。

1.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除特殊状况外,市政道路上的排水管道基本构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骨架。污水管道覆盖整个污水分区的市政道路,并延伸至各个街区污水排放终端;雨水管道依据地势而建,分散排入城市的河涌水体中。

2.街区内的雨污分流工程

目前广州市街区性质包括:居民区、商务区、工业区及混合区几种类型,面临的排水系统状况有三种:

一是本身具备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并接入临近的市政雨污分流系统;二是本身具备雨污分流排水系统,但周边不具备雨污分流的市政排水系统;三是本身不具备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仅具备一套合流排放系统或根本无系统的排水系统(主要出现在依涌而建的城中村)。

第二种状况雨污分改造工程较容易,确定现状街区内雨污管道的排放口位置后,

待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后依据市政道路预留的雨、污水接入口进行排放口改造即可实现雨污分流。对于第三种情况。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必须在街区内新建一套或两套排水系统。合流街区内的雨污分流改造优先考虑新建一套雨水收集系统,确保新建雨水系统中无污水接入;原有的合流排水系统与截污管道相结合,通过封闭拍门,转变为闭合的污水收集系统。当街区内雨污分流系统完成后,改造街区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衔接口,就基本实现街区雨污分流的改造。

深圳市:加强制度保障和后续管理

国内外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实行彻底的分流制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在国内大城市中成功的范例尚不多见。深圳市是新建城市,在新开发的区域内排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完全采用分流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任然存在着错接乱排的现象,部分雨水管和污水管错接一起,大量污水进入了雨水系统,直接排河造成污染。

为保证排水设施建设的雨污分流,《深圳市排水条例》规定:排水设施建设时,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不得混接;建设项目要实行“三同时”,即主体工程应与排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使用;加强对涉及排水设施建设施工方案的审查,对现有未纳入建设程序的涉及排水设施改造或者扩建工程的排水方案也要加强审查,以杜绝不规范的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线接驳;此外,还将排水设施验收作为专项验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其中,排水设施验收不仅包括市政排水工程验收,还包括建筑工程的室外排水工程和排水接驳工程验收,确保雨污水管道的正确接驳,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深圳市排水条例》对排水户排水行为的监督管理也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首先,要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雨水污水管道须正确接驳;其次,向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应当符合《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三,无论是接入小区管道还是接入市政管道的经营类排水户,都需申领城市排水许可证;第四,明确水务部门和环保部门、排水运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对排水户排水行为各自的职责;第五,加大处罚力度,加强日常排水执法的手段,对于生产、经营性质的排水单位和个人违法排水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供水,并责令停业整顿。

成都市:高标准建设,以严厉的处罚加强管理

由于雨污不分,占成都市日排污总量一半多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由雨水口全部排入河道,造成成都市内30余条河流污染。为改变污染状况,成都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城区雨、污水分流整治工程。

成都市本着“谁污染谁治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排水户在整治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雨、污水分流的改造。对未按要求整治的经营性排水户,市政公用、环保、工商等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拒不执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将由工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内部未实施雨、污水分流的房屋开发商,规划、建设等部门按要求强制其实施雨、污水分流,必要时可对其实行市场准入限制。?

成都斥资3亿元花了近2年的时间基本改变地下雨、污水合流现状。现在运行的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有两个并列的系统——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系统。而污水排放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排水户将废水从排污管道中排出;第二个阶段是污水的收集与输送阶段,废水渐渐汇集到总管道;第三个阶段,污水经总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雨水的排放就显得简单一些,因为无污染性,经专门的雨水管道直接排向河流。

天津市:加强规划引领,划分片区管理

至2007年底,天津市中心城区排水干管总长达到2688公里,其中污水管道990公里、雨水管道1190公里、合流管道508公里。排水泵站168座,其中污水泵站51座,合流泵站19座,雨水泵站98座,排水总能力为671立方米/秒。污水管网服务面积214.48平方公里,污水管网普及率80.03%,雨水管网服务面积187.78平方公里,雨水管网普及率70.06%。

2008年修编的天津市主城区排水规划中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状合流制排水设施逐步进行改造。保留现状合流排水管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完善排水管网,解决低洼地区雨季积水问题。雨水就近排入河道、

沟渠。在中心城区,海河作为天津市最重要的行洪、排沥河道,除上游承接一级河道汛期来水外,还收集沿河两岸直接排入的雨水及二级河道转输的雨水,规划中将其作为一个主要的雨水系统,其它五条一级河道也分别以泵站服务区界划为雨水系统。外环河围城区而建,连通各个河道,功能独特,故也将其划为一个雨水系统。而陈台子河、北塘排水河出水不排入海河,也各自成为雨水系统。规划将中心城区包含为9个雨水排水系统,同时该市根据污水系统分布情况,在主城区范围内共规划建设12座污水处理厂。

昆明市:从小区入手再与市政对接,构建管网清晰脉络

昆明市市政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工程,是从居民家庭排水管开始,延伸到小区、庭院雨污排水管理清,进而与市政雨污排水管对接,构建起昆明市脉络清晰的雨污管网。

昆明市从制度设计入手,对新建住宅、市民家庭装修雨污分流进行规范。2010年9月20日提交市民听证的《昆明市新建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办法》中就明确:“新建住宅必须实现完全的雨污分流,雨、污水排放纳入城市雨、污水排放系统;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符合相关标准并经验收合格。”这成为交房必需的前置条件之一,而且须经住建部门核实认可。11月21日听证的《昆明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装修禁止侵占公共空间,包括禁止居民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禁止擅自将生活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管道和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公共供水、排水设施。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遏止了居民家中雨污混接的情况。

从2009年12月起,昆明市就对主城二环以内小区、庭院需进行普查,共查明1868余家小区、庭院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庭院雨污分流改造任务由主城四区来抓落实,一个个小区的雨污排水管网被重新改造布设,居民在2010年经历了小区雨污分流施工带来的不便,也得到了雨污改造带来的积水淹水点同时消除的好处。家庭雨污分流了,小区、庭院雨污分流了,最后就是与之对接的市政管网也要实现雨污分流。为此,昆明市将在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雨污管网建设总长度1300公里,总投入达到52亿元的市政雨污管网分流工程。

启示

1.注重整体规划。雨污分流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工程本身的路面开挖施工,还要统筹考虑工程的风险评估和矛盾调处,以及后续管理和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前,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是项必要工作。一是要对现在本地区地下铺设着错综复杂的电缆、光缆、水管等管线铺设情况了解清楚;二是提前做好群众对此项工程反映,注重收集群众的意见,做好风险预估和矛盾调处;三是规划要有前瞻性、开放性、长远性,不仅仅局限于将眼前的工程做好,还需要借鉴国内外城市的过往经验,吸取优秀做法,科学考虑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确保建成后五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雨污分流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来自各方的矛盾协调工作,是项费心费力的工程,因此在前期做好建设资金的测算,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资金测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不仅包括工程本身的投资额,还有建设中矛盾处理成本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费用。此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人口集聚、地势、降雨、污染的特点,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污分流工程。不能片面追求大一统,个别施工难度过于大的地区应考虑雨污合流,经妥善处理后排放,力求找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3.强化制度建设与长效管理。雨污分流管道的建设仅仅是实现雨污分流的物质基础,后期的运行管理才是实现雨污分流的必要保证。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法规与社会监督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排水用户规范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管养的责任落实、监督和考核,完善后续长效管理。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_罗小龙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 发展及其思考 罗小龙 张京祥 江晓峰 提要 苏南模式曾经为苏南地区的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作出了贡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社会、经济背景转换和自身缺陷的作用下面临种种困境,开始了跨世纪的嬗变。本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苏南模式 变迁 小城镇 思考 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农民为谋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创举,是苏南农民集体智慧结晶,并曾一度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它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小城镇的不断涌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之中,苏南模式开始陷入困境,甚至穷途末路。与之相伴而生的小城镇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的剖析透视了苏南小城镇发展,希望在这次历史性的变迁中为小城镇探寻新的出路,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铸苏南辉煌。 1 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面临的问题 1.1 苏南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苏南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的优势有所减弱,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企业也有增无减。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1.1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苏南模式的巨大冲击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买方市场,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乡镇企业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优势因此而丧失殆尽,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萎缩。其次,乡镇企业中技术平平,产品水平一般的乡镇企业不能面对消费者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第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对乡镇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废止,对苏南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1.1.2 经济多元化使苏南模式步履艰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逐步搞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地域劳动分工的作用下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他们与乡镇企业一起在苏南地区开始群雄逐鹿,瓜分市场份额。乡镇企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但乡镇企业“论实力不如国有企业,论效率不如外资企业,论活力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三者的夹缝中步履艰难。 1.1.3 苏南模式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是其陷入困境的内因 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形成的过渡型经济模式,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中国开始在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上昂首阔步,苏南模式的弊端弱点就逐步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极大,成为乡镇政府创办的“小国企”。同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模糊,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够多样化,机制运行举步艰难,不能够真正作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陷入困境。 苏南模式正是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前景黯淡。1995年以后,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到1999年苏州市90%以上的乡镇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产权人格化、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乡镇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切实增强了企业活力,使苏南模式得到改善和发展。 1.2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苏南地区的小城镇经过80年代、90年代初的普遍繁荣之后,在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下,苏南模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小城镇在苏南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1.2.1 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达不到规模效应 苏南模式带来了城镇的普遍发展,但存在着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普遍问题。苏州市建制镇密度大,全市平均每37.4km2就有一个建制镇,但城镇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全市154个建制镇中还有28个建制镇的镇域人口不足两万,镇区人口不足2000人,建成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匮乏。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充分作用,而且也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据1996年苏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办在农村集镇的乡镇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41.3%,集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数的12.7%,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形成,大多数乡镇人气不足、街道冷落。随着苏南模式的终结和社会经济变动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线希望。 1.2.2 苏南模式变迁中城镇人口回流和地区人口负增长使小城镇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逐渐消失,农民的户籍观念也在淡化,许多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回流农村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就业空间狭

城市排水中的雨污分流

第19卷第4期2005年7月株洲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19 No.4 Jul. 2005 城市排水中的雨污分流 陈泽平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雨污分流是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减轻城市污水对受纳水体污染,完善城市污水排放 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设计到实施,从决策层到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树立统一的认识,特别在旧城区的改造之中,要自始至终地认真落实。 关键词:雨水;污水;分流中图分类号 :TU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11(2005)04-0122-03 收稿日期:2005-04-15 作者简介:陈泽平(1968-),男,湖南湘乡人,株洲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类的给 排水专业设计工作. 城市排水系统既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种尺度。因此,排水系统要求能安全、及时地收集与排放城市雨污水。城市排水一般分为雨水排水、生活排水、工业排水。雨雪排水、道路冲洗排水、绿化排水、消防排水等排水情况与雨水排水情况相似,基本可归入雨水排水范围。城市排水是影响受纳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雨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情况不一致,其中尤以污水和初期降雨水所含的污染物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最为严重,如果不加以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影响整个受纳水体水质,甚至影响排水城市及相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般,当初期降雨水排水水质较差时,应列入治理范畴,中后期降雨排水污染物含量低,可直接排放。城市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必须加以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雨污水混合一起排放影响环境,如果合并一起处理,往往由于水量大等原因,导致处理过程不经济。所以,实行雨污分流是既经济又安全地解决城市排水治污的途径。 1城市雨污水排放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很大,2000年全国 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640亿吨。由于城市的扩大,人口增加,许多城区的污水排放量猛增,地下排水设施却还是沿用过去的,势必造成排水不畅通。 城市雨水和污水合流排放的排水设施中,土沟、 砖砌水沟、石砌水沟、水泥沟、混凝土排水管等并存。不少城市排水管渠的排水断面,由于受建筑物挤占、垃圾倾倒的挤占,以及沉积物的侵占,出现了过水断面积减少的现象。此外,由于管渠的过水断面没有及时修整,许多沟渠的粗糙度大,导致了过水断面积减小,影响了排水管渠的排水能力。 管道排水方面,由于雨水管多采用平口连接,当地基沉降不均匀或地面荷载影响,造成上下游的雨水管错位时,往往导致过水受阻,从而出现地面排水不畅通,甚至造成积水。污水排水中的杂物较多,如木棍、破布,这些东西被挂在排水管渠周边时,常常导致雨污水冒出,甚至有的检查井盖也被顶托开。 1.1雨水排放 城市降雨除一部分蒸发、一部分渗透为地下水外,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如果不及时将城市降雨(特别是暴雨)排除,就可能造成地面积水、交通受阻等,从而影响城市的生活、生产。 雨水排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Ψ?F?q,式中:Q为雨水设计流量(L/s); Ψ为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为汇水面积(hm2); q为设计暴雨强度(L /(s?hm2))。 对于同一座城市某一场指定进行观测的降雨而言,F、q值可以视为常数,不同的地面,径流系数Ψ值不同,雨水设计流量Q值也不同。从表1可见,要降低城市的径流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是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排水雨污分流的意义

城市排水雨污分流的意义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和雨污处理系统是关系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加快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排水设施,科学利用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本文通过对城市雨、污水排放现状分析,指出目前排水体制的特点以及雨水分流改造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雨污分流;城市;排水体制 1.城市排水体制分析 国内大多数城市由于很多原因在城市发展初期多采用合流制,但合流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致使大量污水流入河道水体,造成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另一方面,在雨天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致使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增大。至今仍有许多城市存在直排式合流制以及排水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雨、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水体及周围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人们对改善城区排涝、提高河道水质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区域的合流制已经不起城市快速发展的考验。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把污染物减排列为进行城市管网改造工程的重要目标。而雨污分流是有效解决目前排水系统存在的雨污合流、污水直排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大中城市在排水系统建设应用的实际经验说明,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向“雨污分流”的方向发展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1.1合流制排水管网现状及危害 所谓合流制排水管网,就是污水和雨水共用同一个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 80、90年代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规划设计与财力上的原因,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比较多。修建当时,国内没有自己的排水管网计算公式,基本沿用前苏联规范,由于两国在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不符合我国实际,设计过水断面普遍偏小,雨季时街面溢水、积水现象严重;在管网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由于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存在众多缺陷,如管材质量差、管道坡度控制不严格、接口不密实、渗水严重等;同时,由于缺少城市统一规划,排水管网的布置杂乱无章,主要通过直排式合流制管网直接将雨水和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水体。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文/黄玺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二、新苏南模式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苏南经济从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起步,新苏南经济则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而新苏南模式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新苏南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三位一体”,仅以2012 年为例,苏南5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1.8%。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发展。江苏在“十二五”时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即将发展到5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规模企业铸就了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配套齐全、关联性强、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仅以2012年为例,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383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仅苏南5市就有24600家,占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6.7%。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苏南5 市在产业集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集聚、

广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知识分享

广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 1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背景 广州市污水治理的指导思想历经了几个阶段的转变。自90年代起,广州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以雨污分流制为指导思想,除旧有排水系统外,中心城区新建道路与小区均按照雨污分流制进行建设,构建完善了猎德、大坦沙、西朗、沥滘与大沙地五大污水处理系统。但是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逐渐步入一个困局,对比逐步提高的污水管网覆盖率,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河涌水体质量持续恶化。两个关键的原因在于:首先,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发达,规划河涌多达231条,纵横联通遍布整个城市中心区,雨污水均具备就近排放的条件,导致旧有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难以与市政道路新建污水管道系统衔接;另一方面,广州市的城市构成具有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市区内城中村数量众多,绝大部分依涌而建,村内人口高度密集,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市政排水管道短期内难以覆盖至城中村,村内雨污水基本就近排入临近河涌,目前排入河涌的大部分污水与绝大部分垃圾均源自城中村。 1998年以后,在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主干管道逐步成型的基础上,广州市污水治理逐步转变思路,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河涌截污工程,通过沿河涌建设截流式合流管道收集排往河涌的城市污水,历经近十年的努力,污水收集率显著提高,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珠江水质明显改善。但是从目前沙河涌、猎德涌、马涌等河涌截污工程实施效果分析,以截流式合流制为依托的河涌截污工程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水污染状况: 1)首先,广州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变化范围在 1620-1680mm之间,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匀,雨量集中在4-9月,约占全 年雨量的80.3%,雨季降雨强度大,由于近年来建设的截流合流制管道 截流倍数取为1,雨季时大量污染物随溢流雨水进入河涌水体; 2)其次,广州市大部分区域地势平坦,珠江两岸大部分区域地面高程在 6.5~9.0之间(广州城建标高,下同),已建排水管道底标高多在4.2~ 6.5之间,由于珠江潮汐水位在4.3~ 7.0之间,尽管理论上拍门可防止 潮水倒灌,但从工程实际来看,截流式合流制污水管道不可避免地导致 河涌水体与污水收集系统连通,高潮水位时河涌水倒灌入污水收集系 统,影响污水收集系统正常运行; 3)第三,截污管道的建设对行洪排涝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降雨多,强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冯鹰 “苏南模式”这一名称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而有了“苏南模式”的提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苏南模式”经历了由诞生、异军突起,到自我改制、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始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成为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苏南模式的诞生 苏南模式诞生于苏南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条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交通方便,运输畅通;商品生产起步早,历史上是商贾云集之地;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有寻找新的就业门路而致富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少,除农副产品加工外,工业性加工必然依靠横向经济联系,“供销两头在外”;集镇星罗密布并紧靠上海,易于城乡沟通和发展工业;多年来的高积累、低分配,使乡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办工业。上述苏南农村的区域性特征,集中地表现为这一地区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的开拓性,所以早在60年代苏南就有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萌芽。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思想指导下,农村搞家庭副业也要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苏南社队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苏南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人文条件所蕴藏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迟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左”的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的现实,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 ①《“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黄福宁,《江苏统计》,2005年第1期。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国内城市雨污分流经验介绍及启示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我国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各先进地区相继开始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青岛市:吸取和承袭德式排水系统科学体系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雨污排放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青岛建置初期,没有排水设施,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水主要依靠天然河流和冲沟流入海中。德国侵占时期,当局制定了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市政建设,1898年开始设置污水管道,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采用雨污分流。德国侵占时期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随着污水管道的逐步修建,当局在青岛地势低洼处设立四个污水泵站。从1898年10月起,德国人在前海一带开始建设明沟和暗渠,前海一线主要设有12个大的暗渠,总长度为5464米。德国人100多年前修建的雨污分流系统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青岛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资料显示,1981~1990年间,青岛在市区新辟山东路、南京路等十多条道路时,道路建设前就首先铺设了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管道。一份截至1990年底的青岛市排水管道统计资料显示,当时青岛市共有排水管道596公里,其中污水管道310公里,雨水管道256公里,雨、污水混合管道30公里。据了解,这一水平至今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前列。根据城市发展需要,2009年、2010年青岛市用于地下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分别为10亿、7亿,2011年还将投入20亿元。高起点实现雨污分流的青岛,雨水排水能力优

旅游文化的整合_创新及其启示_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文化的整合、创新及其启示———以无锡市为例 郭 胜 内容提要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合,两者是交融的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整合创新 启示 郭 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214153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每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要与周边区域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既保留了原来优秀的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无锡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散布在城乡各地,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无锡城市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全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经过不断的整合和创新,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文化发展成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一、旅游文化的整合 整合是文化的重要机制,旅游文化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吸收外部优秀的文化成果,淘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完成文化的整合,促进文化的创新。[1]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继承本地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2]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且能感受到整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脉络,造成一种心灵的激荡,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

雨污分流和海绵城市分析

雨污分流 优点 将雨水排除到污水管网之外直接通过河流排出,可以加快污水收集率,避免雨量过大导致污水溢流对河流、地下水造成污染;为系统终端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置提供理想条件,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要比合流制的低。其次,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水体的原因是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雨水重新排入内河是河道原始功能的回归,对恢复内河水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城市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降低人工向河道中补充景观用水的成本,同时起到净化河道的作用,为城市内河建立起水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 缺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前期进行分流改造需要耗费巨资,应当考虑资投资成本,在老城区进行分流制改造工程复杂耗时长、影响范围广,社会效益差。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严重性,上世纪90年的EPA就把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美国湖泊与河流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因此,分流制中的雨水排水管道不设置雨水处理设施的做法值得商榷。 改造后的分流制系统复杂,提高了管网运行的管理成本。并且至今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出台与雨污分流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使得分流系统日后有可能被单位或个人出于眼前利益将污水系统随意混接,导致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染依旧。 海绵城市 渗:由于我们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透水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 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防止城市在短时间强降雨时,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导致内涝 净: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 用:尽可能利用天上给我们降下来的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 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 启示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2007-12-15 23:30: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2)学习借鉴“长三角”经验推进“十大体系”建设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月==日—==日,由市政府办公厅率团,组织县(市、区)十大体系办主任,赴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参观考察了宁波、苏州、昆山三市。考察团全体成员,边听边思考,边看边讨论,通过看现场、听介绍,大家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之谜有所破解,对赣州实

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和市委、更多请登录市政府作出建立完善“十大体系”战略决策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一、宁波、苏州、昆山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宁波是全国==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之一,====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宁波在国家经济图地位举足轻重,以全国=.=%的土地面积和=.=%的人口,贡献了=.==%的生产总值和=%的进出口,比全国提前近==年实现小康。====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分别居全国第=位、第=位。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一路超先,====年、====年、====年、====年、====年的=次评比排名分别为第==名、==名、==名、==名、=名。苏州====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苏州是经济发

城市排水系统在水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城市排水系统在水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一、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城市中的污水和雨水通畅地排泄出去,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污水进行相关处理,改善水体环境,从而创造更好的人文居住环境。城市排水主要包括降水的排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绿化、道路冲洗排水等。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排水系统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雨水管道系统、污水管道系统、合流管道系统和防洪排涝系统。 二、国内外情况 2.1 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初,中欧还有70%的地区采用合流制,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分流制。德国柏林的城市排水系统发展的最为完整,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排水设备都堪称世界一流,目前已经修建了9300km的排水管道,保证了城市排水的顺利进行。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城市雨水径流和合流制溢流进行研究,并且对600多个城市进行排水系统改造,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法国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现已经发展成为总长度达2400km的城市管网,地下管网四通八达,为巴黎的排水和防洪起到了很大作用。 2.2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的排水体系最早使用的是合流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分流制。一些老旧城区在建设排水系统时,一般采用合流制,而新建城市和发达城市分流制建设相对较多,一些城市排水系统还出现了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的现象。如北京、上海、济南、武汉、厦门和杭州等城市的老城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保留了原有合流管道,而在后续的城市管网系统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分流制。深圳市其排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则完全采用分流制,并将之改造成截流系统。目前城市排水还是朝着分流制的方向发展。 三、雨污分流 3.1 存在问题 目前城市雨污排水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是雨季淹水和污水处理。雨水淹没问题更为重要,其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一些老旧城市由于其排水管道老旧、排水系统规划不科学,容易导致雨季大范围积水,影响人们外出出行,严重时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污水处理在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方面显得比较突出,因为雨水落下时会冲刷空气中的飘尘,同时一些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溶于水,同时雨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会携带地上泥沙,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3.2 改造措施 从排水系统的设计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顶层设计,优先设计好雨水和污水分流管道,针对已经存在的合流制管道进行改造,对于管网破损、管网堵塞、管网布置不合理及雨污混接现象的区域应废除原有系统,重新兴建雨污分流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对于有独立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的区域,确保出水口接入市政排水管道,没有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同时设置有一定截流倍数的污水截流设施,将大部分初期雨水截流至城市污水厂处理,提高受纳水体的水质。 从排水系统的管理方面来说,企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后期管理,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排水管网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排水管道能够正常使用,不出现渗漏和溢流情况。同时,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不定期对一些企业进行检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借用雨水管道偷排污水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在排水过程中没有雨污混排。 从城市长远规划来说,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道路铺设采用易透水的渗水瓷砖,

城市雨污分流工作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城市雨污分流工作计划

城市雨污分流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卫工作再推进动员大会精神,有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根据“发展提速年”、“环境提升年”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城区雨污管网建设等实际情况,特制定《市城区雨污分流行动计划》。 一、城区雨污分流现状 至XX年底,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1.8平方公里,范围为南至城南大道、西至广顺路、北至由拳路、东至碧云路,其中经济开发区部分延伸至环城东路,涉及海洲街道、硖石街道、海昌街道。自1998年成立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以来,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日趋完善。XX年,市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市规划建设局会同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对治河排水口进行了一次详细排摸,前期已完成87个直排口改造截流。XX年7月起,已对新规划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审查。但是,目前我市还存在老城区排水系统管网均为雨污合流,新建居住小区和居民自建房小区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收集管网存在一定盲区三大主要突出问题。因此,改善城市水环境,全面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迫在眉睫。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城在水中、城水和谐”的持续发展理念,树立全面实现城区雨污分流、污水“全收 第 2 页共 9 页

集、全处理”的工作目标,控新治旧,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和分流改造进程,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生态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XX年实施城市增建污水管网6747米以及10个住宅小区(涉及房屋296幢)户外雨污分流改造。到XX年,城市道路污水管网改造、住宅小区户外雨污分流改造、阳台水排污改造、街道新村点户外雨污分流改造、机关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住宿餐饮雨污分流以及工业企业雨污分流六大改造全覆盖,市区建成区(除拆迁改造区域外)生活污水收集率从85%提高到100%。 三、主要任务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级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雨污分流行动计划任务。 (一)新建项目雨污审核关口前移 结合XX年8月1日实施的《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所有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条件书、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将雨污分流作为重点审查的内容之一,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排水许可证制度,在现场核查排水设施过程中注重四大核查,即核查项目雨污管网与市政雨污管网接口是否规范、核查项目基地内雨污管网有无盲区、核查生活、生产污废水是否均已介入污水管网以及核查污水预处理设施是否同时建成,并将雨污分流作为竣工验收必备条件之一。 第 3 页共 9 页

苏州精神之启示

苏州精神之启示 文/明月居士 历时十三天的苏州培训匆匆结束了。从课堂讲授到实地参观考察,从走街串巷、搭车坐船到出入园林景点、企业园区,从一座立交桥,到一个垃圾筒,通过对苏州这个既古老又充满新时代气息的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脉络的全面感受、透视和认识,尤其是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苏州取得的具有典型引领意义的发展成果的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苏州之路之所以是一条成功之路,苏州经济之所以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奇迹,其决定性的原因,是苏州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也是苏州人民亲手缔造出了——以苏州文化为底蕴,以两个率先为根本指向,以“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为主要路标的具有恒久传承意义的“苏州精神”。 如果说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的“大中华精神”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那么,“苏州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精神要领,则是苏州人民成功之道的魂魄。 ——苏州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一、两个率先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思想。党中央强调,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苏州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江苏省的要求,迅速提出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苏州,正是以一种壮士扼腕、知难而上、永不停顿、有进无退的拼搏精神,走向了时代的前列。 “两个率先”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模式”中的乡镇工业大发展和后来的开放型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其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两个率先”似乎只涉及到经济增长,但是,苏州提出的“两个率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奋斗目标,追求的是苏州的整体文明进步。为了打赢这一仗,他们首先将解放思想作为一场重要的观念革命,发动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排查思想上的“骄气”、“懒气”、“暮气”,确立参与“两个率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思想的率先,换来了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成为苏州全民共识的实践哲学和行动准则,从而极大地推动着“两个率先”实践的发展。“两个率先”重在“率先”,实际上,就是充当发展的先头部队,是一项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新路的带有探索性和试验性的创举,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也可能是高收益的实践活动。伟大的创业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创业精神。而伟大的创业精神又必然能动地指导和推动伟大的创业实践。 二、三大法宝

城市雨污分流报告

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城市雨污分流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二O一四年一月四日

目录 1 绪论 0 2 城市雨污水概况 0 2.1 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 0 2.2 城市雨水利用发展概况 (1) 2.3 城市雨污水排放现状 (1) 2.4 城市雨污分流的前景 (1) 3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现状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问题 (2) 3.1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现状 (2) 3.2 我国城市合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问题 (2) 4 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对策和措施 (3) 4.1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前提条件 (3) 4.2 实现雨污分流的基本过程 (3) 4.3 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路线 (4) 4.3.1 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4) 4.3.2 街区内的雨污分流工程 (4) 5 总结与展望 (5) 5.1 全文总结 (5) 5.2 展望 (5) 参考文献 (5)

城市雨污分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近年来,城市雨水利用备受关注,虽然雨水利用方式和效果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将雨水单独收集后进行利用。通过对雨水利用工程与城市排水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提倡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雨污水分流制度,促进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基于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分析了老城区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弊端,并参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排放方面的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污分流;合流管网 1绪论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扩大,人口激增,同时带来了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往忽视的一些可利用资源又逐步受到重视。这时,雨水利用开始受到关注。 近10年来,国内许多发展较早的城市,对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为雨水利用工程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而一些发展较晚的城市,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城市和北方干旱城市,由于缺水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也在逐步开展雨水利用项目的研究,这些城市希望在住宅小区、学校、公园、各种场馆乃至市政工程建设中收集和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灌溉或补充景观用水,以及考虑利用雨水补充城市用水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雨水利用项目在研究阶段一般能够得到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城市和小区的雨水管道没有健全,有的还是雨污水合流排水,需要改造后才能利用,改造原有合流管道分流雨水的投入往往大于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费用,这给项目决策者带来了一些负担和顾虑,也给雨水利用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要推进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力度,做好城市雨污水分流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在小区开发建设阶段就同时实施雨污水分流管道,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重视雨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将给今后的雨水利用带来便利。 2城市雨污水概况 2.1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 城市雨水利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指对城市汇水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常见学校、广场、建筑物屋面、小区、道路等一定区域内对雨水进行收集、

苏南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

苏南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在这三十三年的政策实行中,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苏南模式兴起到自我终结,再到新苏南模式的重新崛起.产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创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人作为来自苏南农村的一名天大学生,刚好有这个契机,来谈谈我对苏南地区改革开放历程的浅陋见解。 关键词:改革开放,苏南模式,产权不明,新苏南模式,教训和经验 一、苏南地区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江苏省辖区的长江两岸在元代以前大多分属不同的政区。明代一同划归南直隶后,江南属于应天巡抚(江北江浦,六合二县属京师金陵应天府),江北属于凤庐巡抚。清代江苏建省后,曾有数次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江南属于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管辖,江北和南京属于驻扎南京的江宁布政使管辖。清末一度在江北清江浦(淮安)设立江淮巡抚,与驻扎苏州的江苏巡抚并立。1949年到1952年,中共在华东大区下分别设立苏南行署区(驻无锡)和苏北行署区(驻扬州)。1952年九月,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新江苏省,南京被降为省辖市;1958年苏南划9县苏中—苏南崇明县共10县划归上海,江苏省由此得来。2000年,为了更好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江苏省把南京、镇江也划入苏南范围,苏南正式变成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5个地区。 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可以说,在改革开放战略在全国实施之前,苏南人民在经济发展上,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改革开放前期——苏南模式的兴起 苏南模式是对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范围的苏南农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以T 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而促成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运行过程的特征和全貌的概括。乡镇企业初始阶段称做“社队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就悄悄地发展起来,到改革开放后,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放开计划外“市场调节”一块的机遇下。与当时我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立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强劲生命力,出现了以总量统计的农村工业赶超城市工业的奇迹。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苏南工业的“半壁江山”,其后又迅速扩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发展之快,被赞称为惊人的“苏南速度”.由此引发了人们关注和探研,促成了苏南模式的诞生。 苏南模式和乡镇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转型与演变。推进这个进程,不只需要安排好乡镇企业自身投入与产出以及外向开拓供销渠道等关系,而且涉及T业为主导与农业为基础的关系,工业一马当先与各业兴旺的关系.更要协调好T农利益矛盾以调动务丁队伍创业积极性并稳定务农人心.处理好先富、后富、共同富的问题。实践还表明:苏南模式的成功,突出地表现为苏南农村在长期保持综合发展好势头基础上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1992年江苏涌现9个乡镇丁业产值超百亿元县(市).即无锡县、江阴市、武进县、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县、昆山市、吴江市和吴县,全部集巾在苏锡常地区。根据1992年资料评出的1993年度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排名榜巾,这些县(市)大部位列前十名;以后几届全国百强县排名前十位内,苏南始终能保持五、六个县(市)之多。苏南就是以加速农村工业化带动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并通过正确

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及作用

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及作用 发表时间:2019-11-18T09:45:50.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孙博慧[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哈尔滨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 150026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污水排放等问题的加剧,做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可以有效改善排水设施落后、城市水环境污染、雨污合流等问题,有利于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作用,对促进城市发展和建设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探索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和功能,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 引言 雨污分流改造后的城市排水功能和效用可以完全解决城市排水系统在污水溢流和直接排水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排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应用效果。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了解雨水排水系统建设的水文地理状况和排水污染状况的位置和范围,应用有专业知识和改造工程的相关经验的人员,在客观分析和掌握该地区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建设和改造方案,以达到排水系统的最佳效果。雨水和污水分流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混合污水对河流的影响,有效地防止对环境的危害,使环境免受破坏,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1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作用 城市排水系统关系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对城市水环境、城市防洪排涝等都有影响,应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环境需求选择排水体制。新建城区基本都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已建城区尤其是建设年代较久的区域由于当时建设水平的限制多采用雨污合流制。合流体制管网简单,但降雨量较大时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同时部分污水排入河道,污染地表水环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旧城的改造,雨污分流也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水并联式系统,用于收集污水管网中的污水,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冲向附近的一条河水中。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附着于建筑水景中,以完成初期雨水的处理,效果更为理想。雨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城市附近的水域,也可以防止水污染。雨水和污水分流应用,使雨水不再与污水混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混合污水对河流的影响。它可以有效防止对环境的危害,维护居民生活水,使环境免受破坏,从而创造良好环境效益。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十分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为了应对区域排水系统发展不平衡,降雨量在36 ~45mm/h,却达不到排水能力。 2雨污分流改进措施 2.1加强基础调研工作,采用新技术进行管网监测 雨污分流改造前应充分调查现状排水系统,明确雨污合流区的分布情况、管道的管径大小、新旧程度、通畅性等。充分收集管道原有施工资料和后期运行资料,结合地上标志和井盖确定管道位置及走向。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管道可利用管道潜望镜、管道声纳监测和管道CCTV 监测等技术进行探测。管网潜望镜是一种便携式管道快速监测设备,适用于窨井和靠近窨井的管道;管道声纳监测采用声波反射技术对管道内侧进行声纳扫描,可用于探测管道破损情况,也可与其它传感器结合进行全面检查;管道CCTV 即管道闭路电视检测技术由操作人员在地面远程控制爬行器,在管道内录像拍摄,该方法操作方便,可避免人员进入管道引发的事故,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排水支管连接部位,接入点繁多,部分接入检查井甚至是暗井,探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手段,并结合城市远期规划对排水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估,有效设计雨污分流系统。 雨污合流管道一般管径较大,能够满足排水要求,排水管网改造时,应优先考虑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管道,查找破损管道并更换,对堵塞管道开展清淤,恢复管道畅通性;根据新的排水标准新增设雨水管和污水管;合理利用原有管位,减少新管位的占用,可以大大节省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雨污分流多为改造工程,会涉及拆除和重建的问题,设计和施工中应避免重复建设,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新增管道敷设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减少道路破坏;新建管位难以布置时,也可考虑在道路边修建雨水边沟收集地面雨水,边沟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或其它自然水体。 2.2合理安排管位,高效组织施工 2.2.1改造建筑雨污合流立管 从城市排水建筑物的情况来看,城市都配备了垂直排水管道,部分只是因雨水排水管道的施工占用了生活阳台,这样就容易产生污水进入洗衣机排气管冒水的问题。从城市排水建筑物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城市都安装了垂直排水管道,但在部分建设时间内,雨水排水通过垂直生活阳台进行排水。雨水污水引水工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管道的质量,而且可以改善与周围居民的管道生活,减少污染,避免排水系统不完善,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2改造或废除原有合流制管道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安装,原有的管线被改造或取消,许多排水系统的效果存在着严重的混水现象,因此大部分雨水在管道附近直接进入水体,没有采取相应的沉淀和净化措施,就会有一部分污水随管道进入附近的水体,造成水污染。检查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管道损坏或老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造或修改,以保证雨水污水排水系统的正常稳定。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安装过程中,对原有管线进行优化,改善排水系统混水现象,避免大部分雨水在管道附近直接进入水体,应用相应的降水和净化措施,防止一部分污水用管道进入附近的水体,造成附近的水污染。考虑到避免和防止水质的污染,市政建设单位可用于雨水污水分流的现象,有效地缓解了检查维护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若发现管道损坏或老化,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改,实现雨水污水排水系统的可靠运行,并可为原有管道改造提供辅助,使改造过程更好,在提升管道的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进一步节约资金,更好地完成管道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 2.2.3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管道 市政排水系统施工安装时间长、转换时间间隔长,城市公交管道施工安装的技术标准远不满足雨水和污水排放的设计实际。在新的建设时期应根据实际情况,强化排水设施的建设,坚持分阶段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有效利用现有管网,减少投资。设计人员应完全利用原有管道,可将原有管道改为下水道,继续使用污水管道,并增设专用雨水管道系统。同时,需要对原管道的收敛情况规范的检查,防止原管道的长期使用形成堵塞和,对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设施完善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