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6章 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6章 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6章 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6章 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六章被动与主动

(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passive habit)。S.Baker在“The Practical Stylist”一书中指出:“Our massed,scientific,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施事的原因。人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用主动句。但当主动句的施事(agent)由于以下的原因而不需要或不可能指明时,英语往往采用被动句:

1.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如:

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

凶手已于昨天被捕,据说他将会被绞死。

2.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如:

She told me that her master had dismissed her.No reason had been assigned; no objection had been made to her conduct. She had been forbidden to appeal to her mistress.她告诉我,她的男主人已解雇了她。男主人没有讲明任何理由,对她的行为没有任何异议,也不许她向女主人申诉。

3.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如:

Her only son was run over by a car.她的独子被汽车轧了。

有时为了隐去含糊的人称主语(vague pronoun subject),也用被动句:

At the tea party they served only tea and cake.

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served.

茶会上只供应茶和饼。

4.由于特殊的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如为了使叙述显得圆通、得体,或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情绪(tact or delicacy of sentiment),例如:

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讲的话。

二、句法的要求。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如: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thin strings,called “fibres”, and these fibres can be made into cloth.

有几种塑料可以压入机器并分离成细长的纤维,这种纤维可以用来织布。

2.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end focus)和末端重量(end weight),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如:

1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他准备给我一份工作,这使我大吃一惊。

三、修辞的考虑。英语修辞学主张不要过分使用被动句,但适当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使用被动式可以减少以填补词“it”、“there”引导的句式,使句子比较干脆、有力。试比较:

There are many ways to vary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rb—object.

有许多方法可以变换英语“主一动一宾”基本句型。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tb—object can be varied in many ways.英语“主一动一宾”基本句型可以用许多方法加以变换。

四、文体的需要。某些文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R.Quirk等人指出:

There is a notable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are used.The active is generally the more common,but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 texts.The passive has been found to be as much as ten times more frequent in one text another.The major stylistic factor determining its frequency seems to be related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formative and imaginative prose rather than to a difference of subject matter o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The passive is generally more commonly used in informative than in imaginative writing,notably in the objective,non-personal style of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news items.

这类信息性的(informative)文体主要指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impersonal activity seen objectively),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因而常常避免提及施事。J.Perlmutter指出,“It’s traditional among technical writers to keep themselves in the background.to exclude personal pronouns and emphasize their work instead.”新闻报道注重口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冷静(calm fact—teller),施事往往难以言明,也不宜言明。公文则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正式。R.Ahick对此曾作如下解释: The passive voice allows one to express ideas without attributing them to a specific individual source.That is why it is so widely used in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in which decisions and opinions are presumed to be those of the bureau or agency as a whole and not of individual officials.But legitimate use can easily turn into abuse.While the convention by which governmental edicts come from an impersonal entity can be defended,the indiscriminate use of the passive as a grammatical camouflage can also be a sign of moral weakness.Anyone who does not wish to assum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his statements finds an “out” by writing “it is directed that” instead of “I direct that,”or “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firm” instead of “I think”.

The weak passive is used in newspaper writing for the same reason for which it is used in governmental correspondence:to achieve the impersonal note,and thus,in many instances。to disclaim direct responsibility for statements that are based on hearsay.

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此。英美语言学者都主张多用主动语态,不要滥用被动语态。许多学者认为被动语态虽有不少用处,但显得罗唆(wordy)、间接(indirect)、无力(weak)、隐晦(oracular),故弄玄虚(mysterious)而深不可测(impenetrable),使交际者之间隔着一层被动的烟幕(passive smoke-screen)。R.Quirk曾引用D.Senior攻击被动语态的话,说它是“half the dilatoriness,the passing of the bucks,the shirking of responsibility,the lazy-mindedness,and the want of initiative…”.从众多语言学者批评滥用被动语态这一事实来看,英语作者出于各种考虑和需要,确实广泛使用着被动语态,尤其常用于上述的科技文章(technical writing)、报刊文章(newspaperese)和官方文章(bureaucratese)。

英语的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远比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多。一般地说,绝大多数的及物动词和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都有被动式。被动式可借助形态变化来表示,因而形式很多:有限定动词多种时态的被动式,也有非限定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被动式;有非人称被动式(impersonal passive),如it is believed等,也有双重被动式(double passive),如The date is expected to be announced soon,等等。这些结构被动式不仅应用范围

很广,而且使用的频率也很高。意义被动式,即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意义,在英语里比较少见:

1)These products sell like hot cakes(= are so1d).

这些产品十分畅销。

2)The clock winds up at the back(=can be wound up).

这个钟在背面上发条。

3)She dresses beautifully (=is dressed).

她穿得很漂亮。

4)The room filled rapidly(=was filled).

房间很快就挤满了。

5)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very well(=can be washed).

这种布很经洗。

6)The book is printing(=is being printed).

这本书正在印刷。

7)The plan is working out(=is being worked out).

这项计划正在制定。

英语有些被动意义可用词汇手段来表达,如:

名词(短语):

examinee(=person examined) 受审查者;受试人;考生

referee(=to whom a question is referred) 受委托者

his astonishment(=he was astonished) 他感到惊讶

the man’s trial(=the man was tried) 那个人受审问

the imprisonment of the murderer(=the murderer was imprisoned) 凶手被监禁

形容词:

eatable(=fit to be eaten) 可吃的

desirable(=to be desired) 想要的

visible(=that can be seen) 可以看见的

respectable(=deserving respect)值得尊敬的

介词短语:

in one’s possession/in the possession of someone(= owned,held,kept or controlled by someone)为某人所有,在某人的控制之下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1)(=drunk;affected by alcohol) 酒醉

尽管英语的被动意义有时可以不用被动式来表达,但总的说来,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

一、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古代汉语的被动式是用“为”字或“为……所”结构来表示的(如《论语》“不为酒困”、杜甫诗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没有“被字式”,被动意义一般借助主动式来表示。到了近代,汉语才有了“被字式”。“被”字是从“遭受”的意义演变而来的(如《后汉书·贾复传》“身被十二创”)。

“被字式”曾被称为“不幸语态”(inflictive voice),主要用以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unpleasant or undesirable),如“被捕”、“被杀”、“被剥削”、“被压迫”等。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被字式”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有时也可以用来表达并非不如意的事,如“被选为工会主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但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被字式”。按照汉语的习惯,如果句中无须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用介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而用意义被动式。试比较:

It was done.这件事已做了。(不说“这件事已被做了”)

It was well done.这件事做得好。(不说“这件事已被做得好”)

It was poorly done.这件事做得不好。/这件事搞坏了。/这件事被弄坏了。/这件事给弄糟了。

英语表达这三种意义都可以用被动式,但汉语却用主动式,只有第三种意义才用被动式。

除了“被”字之外,“让”、“给”、“叫”、“挨”、“受”、“遭”、“蒙”等也可构成被动式,但也大多表达类似“被字式”的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如:

1)庄稼让大水冲跑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

2)这股敌人全给游击队消灭了。

The whole horde of enemy soldiers was wiped out by the guerrillas.

3)叫你猜对了。

You’ve guessed right.

4)这家工厂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

This factory was seriously damag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被动式所表达的意义不受此类限制,它可以表达不如意的事,也可以表达如意的事,还可以表达中性的意义,其应用的范围要比汉语广得多。此外,英语的被动式是由系表结构演变而来的,可以表示动作(动句),也可以表示状态(静旬),而汉语的被动式却不是由系表结构演变而来的,一般只表示动作,而不表示状态。比较:

The glass is broken.(静句)

玻璃杯破了。(不用被动式)

The glass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动句)

玻璃杯被我弟弟打破了。(被动式)

玻璃杯是我弟弟打破的。(被动式的转换式)

The house is surrounded by trees.(静句)

房子周围都是树。(不用被动式)

The enemy was soon surrounded by our troops.(动句)

敌人很快被我军包围了。(被动式)

汉语的被动式除了受到意义的限制之外,还受到形式的限制。王力指出,“中国正常的被动式是必须把主事者说出的。’’吕叔湘、朱德熙也认为,“在形式上,‘被’字底下一般要有宾语,表示主动者。” 这种限制使得许多难以说出施事者的句子不能变成被动式,虽然现代汉语有突破这种限制的倾向。与此相反,英语大多数被动句却不必说出施事者。R.Quirk 等人指出,“Unlike the active subject,the agent phrase is optional.1n fact,approximately four out of five English passive sentences have no expressed (surface) agent.R.Zandvoort也认为,“The passive is especially used in sentences in which it is unnecessary or undesirable to mention the agent,though the agent may be expressed by means of an adjunct with by”. O.Jespersen也

有类似的观点。由于英汉这一表达形式的差异,英语被动式的使用比汉语自由得多了。

王力指出:“中国被动式用途之狭,是西洋被动式所比不上的。本来,西洋语言也是主动式多于被动式,尤其在英法语里}有些及物动词竟不能有被动式,例如英语的have,当其用于本义时,罕有用于被动式的。至于中国语呢,就有大部分的及物动词不能用被动式了。……‘被’字有‘遭受’的意思,因此,被动式所叙述者,对主位而言,必须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西洋的主动句大多数可转成被动句,中国则恰恰相反,主动句大多数是不能转成被动句的。’’例如:

1)He is respected by everybody.

人人都尊敬他。(不能译为“他被人人尊敬”)

2)The ceremony was abbreviated by rain.

因为下雨,仪式举行得很简短。

(不能译为“仪式被雨缩短了“)

3)John actually loved Mary and was loved in return.

约翰真的爱玛丽,而玛丽也爱约翰。(不能译为“约翰真的爱玛丽,也被玛丽爱”)

汉语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英语的被动意义:

1)My holiday afternoons were spent in ramble abou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 (Washington Irving)

每逢假日的下午,我总要漫游周围的乡村。

2)Not only politeness but an attitude of reverence is demanded in church.

在教堂里,人们不仅要有礼貌,而且应该有一种虔诚的态度。

3)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

人的思想形成了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想。

4)Air that is cooled suddenly shrinks as some of the moisture is squeezed out.and clouds age formed.

突然冷却的空气,由于挤出了部分水份,体积收缩,就变成了云。

5)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also visited a Manhattan public school,delighting the pupils and being delighted by them.(“China U.S.Table Tennis)

中国乒乓球队还访问了曼哈顿的一所公立学校。队员们和学生们都为这次见面感到高兴。

6)Better my life should be ended by their hate,than that hated 1ife should be prolonged to live without your love.(“Romeo and Juliet”)

我宁可死在他们的仇恨之下,也不愿意延长这可恨的生命而得不到你的爱。

汉语的被动式既然受到意义和形式的限制,大多数被动意义就必须采用其他形式表达。

二、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根据汉人的思维习惯,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这种不言而喻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因此,受事者便充当了主语。另一方面,表示行为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动词可以表达主动意义,也可以表达被动意义,被动式的使用又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受事+动词”的格式便成了汉人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其被动意义是由交际者的语感而共同认知的。广泛使用受事主语的倾向便导致了大量的“当然被动句”。一般说来,越是地道的汉语,这种句式越多:

1)昨晚我盖了两条被子。(不说“昨晚我被两条被子盖着”)

Last night 1 was covered up with two quilts.

2)这锅饭能吃十个人。(不说“这锅饭能被十个人吃”)

A pot of rice like this can feed 10 people.

3)一匹马骑两个人。(不说“一匹马被两个人骑”)

Two persons rode one horse.

4)困难克服了,工作完成了,问题也解决了。

The difficulties have been overcome,the work has been finished and the problem solved.

英语的被动式也常常译成汉语的主动式,如:

The first clock with weights and wheels is said to have been invented about the year 1000 A.D.,but clocks of that kind could not be carried about from place to place.Another four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passed before the first watch was made in Germany.(“New Horizon English Reader”)

据说第一座装有钟摆和齿轮的钟大约是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发明的。但是这样的钟不便携带。又过了四百五十年,第一块表才在德国制造出来。

三、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英语注重句子结构齐整,句中不能没有主语,只好采用被动式或其他句式,以便于把施事者省略或隐含起来。如:

1)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2)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to me?

3)注意看看信的地址是否写对了。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see that the letter is properly addressed.

4)用机械加工方法,特别是用磨削方法,可以获得最佳表面光洁度。

Best surface finish is provided by machining method, especially by grinding.

四、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如“人”、“有人”、“人们”、“大家”、“人家”、“别人”、“某人”等)作主语,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英语也有不定代词(如one,some,any,every,all,somebody,anybody,everybody等),但其用途与汉语的通称不尽相同。英语在许多情况下宁可采用被动式也不用这类代词作主语,如大量的非人称被动式(impersonal passive)用“it”作形式主语:

It is said that… 有人说,据说,据云

It is well known that… 大家知道,众所周知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人们普遍认为

当汉语不便于采用被动式时,常常采用通称作主语,如:

1)He has often, not always justly,been accused of indecisiveness.

人们常常指责他优柔寡断,虽然这种指责并不总是公正的。

2)V oices were heard calling for help.

有人听见呼救的声音。

3)Electrons are known to be minute negative charges of electricity.

大家知道,电子是极为微小的负电荷。

汉语用通称作主语的句式,也常常译成英语的被动式:

1)众所周知,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compass was invented in China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2)有人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呼吸困难。”

When asked how she felt,she said:“I’m having trouble breathing.’’

3)人们必须联系世界环境去认识和研究人口控制问题。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control has to be recognized and approached in a world environmental context.

五、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如: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表示施事对受事的处置或支配行为。王力认为,“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形式虽不同(一是被动句,一是主动句),而其所叙行为的性质却大致相同。譬如一件事,在主事者一方面看来是一种处置,在受事者一方面看来往往就是一种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他把你打了一顿’,在‘他’看来是一种处置,在‘你’看来就是一种损害了。因此,多数被动式是可以改为处置式的。被动句若要转成主动句,也是变为处置式较为适宜。”试比较:

树被风刮倒了。The tree was blown down by the wind.

风把树刮倒了。The wind blew down the tree.

她被人杀害了。She was killed.

有人把她杀害了。someone killed her.

敌人的阴谋被揭穿了。The enemy’s plot was exposed.

我们把敌人的阴谋揭穿了。We exposed the enemy’s plot.

英语的被动式译成汉语时,若不便采用“被字式”,常常采用“处置式”:

1)These question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不要把这些问题混在一起。

2)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

利用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再变成电能。

3)Whenever work is being done,energy is being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凡是做功,都是把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4)Metals are deliberately mixed to produce hundreds of new substances with desirable qualities not otherwise avail able.

故意把各种金属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数百种新物质。这些物质的特性合乎人们的需要,也是一般金属所没有的。

5)Kissinger was alarmed by China’s first atomic blast in October,1964.

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把基辛格吓了一跳。

2.“为……所”式,是较古的被动式,与现代的被动式结合,即为“被……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

The thatched house was destroyed by the autumn storm.

她被花言巧语所陶醉。

She is intoxicated with sweet words.

3.“是……的”式,即表示状态的静句,通常可以与表示动作的动句互相转换,如:这些产品是我国制造的。(我国制造这些产品)

These products are made in our country.

风速是用秒米表示的。(用秒米表示风速)

The speed of wind is expressed in metres by second.

4.“……的是”式,一般可以与“是(由)……的”式互相转换,

推荐我的是一位教授。(我是由一位教授推荐的)

I was recommended by a professor.

接见他的是一位秘书。(他是由一位秘书接见的)

He was received by a secretary.

5.“……加以/予以”式,组成倒置的动宾结构,如:

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章加以讨论。

This ques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next chapter.

这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处理。

It must be dealt with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除了上述的形式以外,汉语还可以通过各种变通的手段,用与英语不同的句型和词性来表达英语的被动意义,如:

1)They are paid for this.

他们拿钱就是干这个的。

2)The culture of antiquity was rediscovered.

古代文化重见天日。

3)He has been pursued, day by day, and year by year,by a most phenomenal and astonishing luckiness.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始终吉星高照,令人惊异不己。

4)He was guided in his everyday life by an unshakable conviction that moral values are absolute.

他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条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道德标准是绝对的。

英语使用被动式,常常是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口气,以迎合某些表达的需要。汉语要表达同样的口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用上述的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以及其他句式。总之,英语常用被动式,汉语常用主动式。英汉互译时,句式的转换便成了一种常用的技巧。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被动语态用主动表达

被动语态用主动表达 被动语态是指在不知谁是动作执行者或没必要指出谁是动作执行者,或需要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使用,其基本形式是“系动词+过去分词”。但在现实语言运用中,会出现一些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的情况,现将英语中用主动语态表达被动含义的几种情况归纳如下:1. 表“需要”含义的动词,如need, want, require等作谓语时,其主语若是物时,这些动词后面可接动名词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如: The garden doesn't need watering, it rained last night. 这个园子不需要浇水,昨晚刚下过雨。The carpet really requires cleaning. 这块地毯确实需要清理了。 注:这种情况下,也可接不定式的被动语态表达同种含义。如: This sentence needs explaining once more.=This sentence needs to be explained once more. 这个句子需要再解释一遍。 2. 有一类动词既是及物的,又是不及物的,但如果表示主语内在的特征、性质或所处的状态而不是强调动作本身,就要用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这样用起来简洁,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常见的动词有:sell, wash, write, wear, open, shut, lock, close, start, begin, read, tear, boil, burn, grow, break, change, weigh, measure等。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体会划线部分的不同: His books sell well, so they are sold out soon. 他的书很畅销,所以很快就被卖光了。 The door won't open, so we'll ask the repairman to open it. 这门就是打不开,所以,我们将请修理工打开它。 We measured the bridge and it measures 20 metres long! 我们量了量这座桥,它(量起来)有20米长! 3. 一些表示感觉、感官的系动词,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动作,如sound, feel, smell, taste, look等。如: I tasted the wine and it tasted wonderful! 我尝了尝这酒,味道棒极了。 4. be worth doing结构中,用动名词主动形式表示某事值得被做。如: This dictionary is expensive, but it is worth buying. 这本词典很贵,但很值得买。 5. 在be to blame, be to let, be to seek等结构中,也用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如: Nobody is to blame for the accident. 没有人会因这个事故而受责怪。 6. 有些动词的进行时可表示被动含义(这种情况也可用被动)。如: Te new edition of Longman dictionary is printing. 朗文词典的新版本正在被印刷。 7. 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 动词不定式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较复杂,一般分下面3种情况: (1)be+形容词(或有这种形容词修饰的名词)+to do,这时的形容词都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特征。如:heavy, light, big, strong, nice, beautiful, easy, hard, difficult, fit, comfortable, dangerous 等。如: She is a nice person to work with. 她是一个很好共事的人。 注:①此种结构中,因为主语充当着不定式的逻辑宾语,所以不定式一定用及物动词或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②too+形容词+to do及形容词+enough+to do结构也适合这一类。如:

英语语言研究参考书目

1. 英语语言研究参考书目 语言学 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Linguistics H.G. Widdows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d Ellis Language and Culture Claire Kramsch Psychololinguistics Thomas Scovel Sociolinguistics Bernard Spolsky Pragmatics George Yule 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程雨民《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桂诗春、宁春岩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语篇分析概要》,黄国文,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语言学入门》,刘润清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样本

毕业论文(设计) 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课题类型:理论研究课题来源: 自选 系别:外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姓名:学号: , 1)学生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教师制定计划任务书2009.6.28——2009.7.4 2)学生搜集、阅读、整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2009.7.5——2009.9.30 3)撰写论文一稿并上交老师2009.10.1——2009.11. 30 4)指导教师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二稿2009.12.1——2010.3.1 5)反馈二稿,完成三稿,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10.3.1——2010.3.30 6)论文修改,按规定格式定稿上交,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2010.4.1——2010.4.10

7)指导老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评语,工作小组审定2010.4.10——2010.4.27 8)论文答辩,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总结并上报2010.4.28——2010.4.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老师指导并审核,由学生抄写,要求书写工整) ,讨论和 3.2.1.3 The numbers in the street signs 3.2.2 The other public signs 3.2.2.1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3.2.2.2 The analysis of classical examples 4 The styles and principles 4.1 The styles 4.1.1 The use of abbreviated words 4.1.2 Characters and drawing signs are frequently used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语中动词主动表被动用法归纳

英语中动词主动表被动用法归纳 1、Need,want,require(要求,需要),deserve(应得,值得),be worth值得),not bear(经不住)后面接doing主动表被动。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这本书值得一读。 The old building requires repairing. 这座古建筑需要修了。 These young seedlings will require/need looking after (=need to be looked after)carefully.这些幼苗将需要小心的照管。 Your hair wants/needs cutting (needs to be cut)。你的头发该剪了。 2、不定式作定语,放在被修饰词后面,与前面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有动宾关系,又在句子中与另一名词或代词有主谓关系,不定式要用主动表被动含义。 I have much work to do. 我有许多要做的事情。(与work有动宾关系,与I有主谓关系) Tom is looking for a room to live in. Tom在找一间住的房间。(与room有动宾关系,与Tom 有主谓关系) He has a family to support.他要维持一个家庭。(与family有动宾关系,与he有主谓关系) 3、不定式修饰作表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形容词时,结构:主语+系动词+形容词+ 不定式;动词+宾语+形容词+不定式。如果形容词是表示难易、利弊等含义,如difficult,easy,comfortable(舒适的),convenient(便利的,方便的),hard,cheap,expensive,等,不定式用主动表被动。 The question is difficult to answer.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The work is easy to do. 这项工作很好做。 I found the car comfortable to ride in. 我觉得这种车很好坐。 That makes poetry difficult to write. 那就使得诗很难写。 4、在be to结构中的一些不定式:这种结构中的不定式通常应用主动表被动。下列动词用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Who is to blame for starting the fire?

2020年英语专业考研参考攻略——参考书目

2020年英语专业考研参考攻略——参考书目 2020年考研的同学们应该已经把参考书目大致浏览了一遍。有的同学已经购买了大量的参考复习资料,大部分学校已经不给参考书目,只列出了考试科目或者大纲。这么多参考书目,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一本,哪本书对我们的考试最有帮助,下面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我们先看看“英语专业考研”的概念。它是针对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而进行的考试,具体考核科目为:政治(100分)、二外(100分)、基础英语(150分)以及综合英语(150分)。部分学校的两门专业课名称会有出入,但基本上都考察学生对英语各个方面的掌握,包括最基本的语法、写作、阅读以及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英美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包括理论)等。 我们首先盘点有哪些复习用书: 一、基础英语复习用书 1.张汉熙的《高级英语》1、2册(最热门的英专考研用书,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将其列入。大部分学校都把张汉熙先生的书作为大三大四的授课教材) 2.邹申《写作教程》(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3.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第5~8册 4.蒋显璟《英美散文选读》1、2册(第二版)(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考研特色书籍,值得推荐) 二、英语语言学的复习用书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最热门、最经典的英专语言学考研用书,高校英语系授课经典用书)最好配上一套《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2.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 4.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也有一本《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高校英语系授课经典用书,备考经典书目) 5.蓝纯《语言导论》 6.杨信彰《语言学概论》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语主动表被动用法归纳.

英语主动表被动用法归纳 一、谓语动词用主动表被动的五种情形 (1)某些连系动词(如look, sound, smell, feel, taste, prove等)要用主动表被动,因为连系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它们没有被动语态形式: That dog looks dangerous. 那只狗看起来很危险。 Your idea sounds a good one. 你的想法听起来很好。 My advice proved to be wrong. 我的意见证实是错的。 (2)当open, close, shut, lock, move等用作不及物动词且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时,通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The door won’t shut. 这门关不上。 The supermarket doors shut automatically. 超市的门是自动关的。 【注】该用法的不及物动词通常与can’t, won’t 等连用,注意它与用被动语态含义不同:The window won’t shut. 这窗户关不上。(说明主语的属性——窗户有问题了) The window won’t be shut. 这窗户将不用关上。(窗户本身没问题,只是不用关) 有时可能用主动和被动形式均可,只是强调重点稍有不同: Suddenly the door opened. 突然门开了。(不强调动作执行者) The door was suddenly opened. 门突然被打开了。(强调动作执行者) (3)当read, wash, clean, cook, cut, wear, carry等用作不及物动词且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时,通常要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The cloth washes well. 这种布料好洗。 The book sells quickly. 这书销售得快。 This cheese doesn’t cut easily. It’s too soft. 这乳酪不容易切,太软了。 This shirt will wear very long. 这衬衫可以穿很久。 【注】该用法通常与well, easily, slowly, quickly等副词连用,并且在用于以上意思时通常不宜直接使用被动语态形式。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被动语态,只是含义稍有不同(用主动形式表示主语的属性,用被动形式表示动作执行者所执行的动作):The sentences read clearly. 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清楚。(即这句子没有歧义) The sentences are read clearly. 这些句子被读得很清楚。(指读的人读得好) 另外,以上用法有时也可能用于进行时态: The vegetables are cooking. 蔬菜正在煮着。 Is the book selling well? 这书销售情况如何?

北大英语公开课程

北大英语公开课程—大学英语 <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从1987年至今,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分课型教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北京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基础课分为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综合、阅读和听说三种课型授课。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按成绩分别编入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未达到北京大学大学英语入学要求的学生,编入预备级。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每学期2学分,每周2学时。第二部分为选修课,选修课每周2学时,每学期2学分。选修课分为专题课和通选课。专题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通选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题课包括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听力技巧,美国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词汇学,英汉对译理论与技巧、英汉对比研究、社科英语文献选读、大学英语口语,英语名著与电影,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英语听说,职场英语,文艺复兴艺术作品与圣经故事,英语传统诗歌精华,美国短篇小说与电影等,通选课包括西方学术精华概况,中西文化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等。每位学生必须至少修满大学英语8学分方可毕业。

教学方法及特点 我们的教学特点是,建立多媒体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以教师面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配设教师答疑与辅导。为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坚持集体备课,互相切磋,共同探讨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方便教学,我们自己开发建设了“北京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面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信息量增大,趣味性、多样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依托“北京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光盘课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和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建设多媒体英语教学体系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面对面授课仍在整体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英语语言好,而且能通过英语学习,广泛涉猎西方文化及人文思想,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我们坚持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同时培训的做法,克服了应试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点,忽略英语语言的整体性的缺点,使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并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英语主动表被动用法总结

英语主动表被动用法总结 一、谓语动词用主动表被动的五种情形 (1) 某些连系动词(如look, sound, smell, feel, taste, prove等)要用主动表被动,因为连系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它们没有被动语态形式: That dog looks dangerous. 那只狗看起来很危险。 Your idea sounds a good one. 你的想法听起来很好。 My advice proved to be wrong. 我的意见证实是错的。 (2) 当open, close, shut, lock, move等用作不及物动词且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时,通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The door won’t shut. 这门关不上。 The supermarket doors shut automatically. 超市的门是自动关的。 【注】该用法的不及物动词通常与can’t, won’t 等连用,注意它与用被动语态含义不同: The window won’t shut. 这窗户关不上。(说明主语的属性——窗户有问题了) The window won’t be shu t. 这窗户将不用关上。(窗户本身没问题,只是不用关) 有时可能用主动和被动形式均可,只是强调重点稍有不同: Suddenly the door opened. 突然门开了。(不强调动作执行者) The door was suddenly opened. 门突然被打开了。(强调动作执行者) (3) 当read, wash, clean, cook, cut, wear, carry等用作不及物动词且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时,通常要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The cloth washes well. 这种布料好洗。 The book sells quickly. 这书销售得快。 This cheese doesn’t cut easily. It’s too soft. 这乳酪不容易切,太软了。 This shirt will wear very long. 这衬衫可以穿很久。 【注】该用法通常与well, easily, slowly, quickly等副词连用,并且在用于以上意思时通常

2015年青岛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参考书,考研报录比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5年青岛大学考研 青岛大 学1:3 1-《(英语版)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ark Shuttleworth&Moira Cowie》2004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中文版)《翻译研究词典》谭载喜 主译,200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3-《高级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 南,第二版,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 社; 4-《名作精译—<中国翻译>英译汉— 汉译英选萃》(各一册),杨平,2006 年,青岛出版社; 5-《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汉英), 汪福祥、伏力,(修订版)2008年, 外文出版社; 6-《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 李国正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7-《应用文写作》,夏晓鸣,第二版, 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口译8人,笔译12人。同等 学力加试: 1、基础口译 2、英汉互译。 加试用书: 《实用文本汉译英》方梦之, 2004年,青岛出版社;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 199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近两年的《中国翻译》期刊。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

英汉对比研究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直觉性与逻辑性 摘要:在中国与外国文学领域中,英汉诗歌的音律节奏以及篇章结构截然不同,因此译界对英译中国古诗的可能性一直争论不休。东西民族的思维模式存在直觉性与逻辑性、形象性与抽象性、模糊性与精确性三大主要差异,以上差异皆会造成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甚至是不可译现象。 关键词: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差异;古典诗歌;可译性限度 正文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凝炼的文学体裁,其意境丰富,形式工整,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和内涵。由于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二者在音律节奏、篇章结构以及意象构造方面各有特点,使得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困难重重,也引发了对中国古诗可译性的争论。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正如包惠南所指出的,“翻译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思维规律的共同性,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因此,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是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视角,对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乔纳森·卡勒曾指出,“诗歌居于文学经验的中心,诗的特殊性使之与一般的言语相区别,诗的文字记录虽属语言交流的范畴,然而,诗的特殊性已经改变了这一语言交流的范畴。诗的形式规则,诸如诗行断句、节奏、韵律等程式使之与普通话语有别。”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讲,诗歌也一度被认为是可译性最小的一种文学形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LFrost)明确提出,“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iswhatis lostintranslation)”。雪莱(PercyByssheShelley)在其论文《诗辩》中指出,“译诗是白费力气”。切斯特顿(GilbertKeithChesterton)则认为,“要求诗的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准确的等同物,就这样的意义来说,诗歌的翻译实在是不可能的。”在国内,持诗歌不可译论者也大有人在。王以铸先生认为,诗歌不能翻译,因为“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穆诗雄在对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与散体之争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阐释了中国古诗形式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外型上呈长短句式,无法再现中国古诗呈方阵的外型;而且英汉两种诗歌的句法差别太大,使古诗的音韵、节奏都难以再现。另外,由于中国古诗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因此“表达特殊的诗句,不要说再现,有时要解释清楚都难”。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从语言艺术层面来看,诗歌等文学语言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潜能,尤其是在语言的审美形式方面,它有着不同于实用语言的特殊要求”。因此,诗歌在其语言形式以及意境传达方面皆存在着一定的可译性限度。 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诗歌翻译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深受思维支配,汉英思维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语言的存在。承认汉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可为翻译之可能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寻求差异才能找到翻译的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英汉民族生长的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都截然不同,因此在其思维形式、方法及程序上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直接会导

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格式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及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和格式要求 一、论文内容与文本格式 论文文本按照封面(Front cover)、扉页(Title page)、致谢(Acknowledgements)、中英文摘要(Abstract)以及关键词(Key words)、目录(Contents)、正文(Body)、注释(Notes)、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pendix)的顺序排列。正文部分的长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得少于70页;同等学历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班学生不得少于60页,学科教育(英语)硕士学位班学生用中文撰写的不得少于50页。上述“正文”指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在内的论文主体部分。 论文文本按照A4开本,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参数为:页面大小为A4,即210×297mm;上下页边距2.54cm,左右页边距为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英文部分基本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汉语部分基本字体为宋体。要求字号:正文小4,成段引文、注释、参考书目为5号。行距设置为1.5倍窄式行距。 封面和扉页的内容和格式按学校及学院要求的规格制作。最后正式提交的论文定稿必须经导师审查合格签字后方可提交。 二、论文选题与目录结构 鉴于英语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和学术传统,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不宜过大,应注意兼顾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注意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提倡小题大做,反对抄袭模仿、大而无当的论文选题。 论文的结构应符合论证的逻辑性。论证某一个论题时,应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结构最好以假设、论证和总结的模式。 论文的章节根据内容来设定,一般分为5-7章,包括导论(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理论推演(Theorization)或案例分析(Empirical Study)和结语(Conclusion)。理论推演或案例分析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分为1-3章。 目录设置一般不超过三级标题。论文各章节按以下格式标示:

英汉对比 论文

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摘要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相反,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做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本文通过对奥巴马就职演讲中英文版本的全面分析来说明这一结论。 关键词人称;物称;奥巴马就职演讲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personal and Personal in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Abstract In English, people usually use impersonal expressions, that’s to say, they don't use personal to express themselves, on the contrary, they used to state their opinions objectively. While in Chines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thought, which is lead by “All things under heaven are being prepared for me.”Usually, the Chinese tend to narrate the object things from their own or tend to describe person and his behavior or state, therefore, people often use personal in Chinese. In Chinese, people stress on personal, while in English people stress on impersona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prove this point through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Key words: personal; impersonal;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