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之中居第一,近年来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趋势。虽然近年来外科治疗技术及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但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15%。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致2/3的患者不能手术,如心肺功能不佳,年龄太大等等。射频消融是射频电极产生等离子震荡,使局部产生高温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

2.早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或者患者拒绝手术者;

3.肺癌术后复发;

4.肺部肿瘤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

(二)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2.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

3.恶液质;

4.肺部有活动性炎症;

5.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凝血功能严重减退、有出血倾向者;

7.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术前禁食、水4小时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记物;

(三)影像学检查:两项以上影像学检查;

(四)尽量取得病理学诊断;

(五)术前用药:术前可用镇静、止痛;

(六)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操作方法

(一)首先患者仰卧或者侧卧于CT操作台上行CT扫描,确定合适的进针层面,全麻下,用刀片切开至皮下1cm。

(二)将射频电极通过皮肤切口及胸膜腔进入靶组织并行CT扫描,确定电极针位于病症中央。

(三)根据病症的大小,打开电极针的范围,连接好负极板。

(四)打开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当温度达到95℃维持15分钟。

四、术后处理

(一)吸氧,平卧24小时。

(二)充分补液、镇痛、对症治疗。

(三)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五、并发症

(一)气胸、血气胸,胸腔积液或积血。

(二)炎症、咯血或者发热。

(三)周围组织坏死,继发感染。

六、随访要求

建议每月随访1次,进行生活质量(QOL)评估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之中居第一,近年来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趋势。虽然近年来外科治疗技术及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但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15%。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致2/3的患者不能手术,如心肺功能不佳,年龄太大等等。射频消融是射频电极产生等离子震荡,使局部产生高温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 2.早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或者患者拒绝手术者; 3.肺癌术后复发; 4.肺部肿瘤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 (二)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2.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 3.恶液质; 4.肺部有活动性炎症; 5.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凝血功能严重减退、有出血倾向者; 7.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术前禁食、水4小时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记物; (三)影像学检查:两项以上影像学检查; (四)尽量取得病理学诊断; (五)术前用药:术前可用镇静、止痛; (六)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操作方法 (一)首先患者仰卧或者侧卧于CT操作台上行CT扫描,确定合适的进针层面,全麻下,用刀片切开至皮下1cm。 (二)将射频电极通过皮肤切口及胸膜腔进入靶组织并行CT扫描,确定电极针位于病症中央。 (三)根据病症的大小,打开电极针的范围,连接好负极板。 (四)打开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当温度达到95℃维持15分钟。 四、术后处理 (一)吸氧,平卧24小时。 (二)充分补液、镇痛、对症治疗。 (三)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五、并发症 (一)气胸、血气胸,胸腔积液或积血。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 一、射频消融工作原理 RFA是对靶区施以频率460-500KHz的射频电流,使局部组织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生热能。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到39-40℃可导致细胞停止分裂,41-42℃可杀死细胞,45-50℃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脂质层溶解,细胞膜被破坏,组织细胞凝固性坏死,80-90℃时,可快速杀死局部细胞,同时可使靶区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靶区供血。 由于肺部正常组织可通过肺部大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呼气散热,起着绝缘效果,能够使热量充分集中在病变部位,加之肺部肿瘤组织血流量低,散热困难,热量积聚,温度升高快,因此应用RFA治疗肺部肿瘤时对正常肺组织损伤较小,非常适合于肺部肿瘤射的局部治疗。二、适应证 (1)因医学原因不能耐受开胸肺切除手术的早期周围型肺癌 (2)因个人/宗教等原因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3)开胸手术发现丧失手术切除机会,进行减瘤治疗; (4)放化疗后肺部肿瘤局部进展或复发; (5)肺部转移瘤。 三、禁忌证 (1)中心型肺癌临近大血管、大气道; (2)伴有广泛肺外转移的肺癌;

(3)有严重合并症、ECOG PS > 2; (4)急性感染期; (5)心脏起搏器植入者、金属物植入者; (6)凝血机制差、血小板减少。 四、临床应用 RFA有几种引导途径,包括开胸手术、胸腔镜下和CT引导下。 开胸术中RFA是术中发现肿物不能切除的情况下直视下实施; 胸腔镜用于合并胸腔积液,同期进行肺肿瘤RFA和胸膜粘连。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是最微创的肺肿瘤RFA治疗方法,也是定位最准确,最能直观观察RFA治疗效果的方法。 局麻下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精细调整射频电极在肿瘤内的位置,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治疗后重复CT扫描及时发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并能初步评估疗效。 五、并发症 CT引导经皮穿刺RFA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55.6%,包括气胸、胸腔积液、发热、胸痛、咳嗽、咯血等。绝大多数较轻微,仅个别需特殊处理,死亡率0%-5.6%。 1、气胸: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肺气肿者更易发生。大宗统计的气胸发生率为4.5%-61.1%,大部分可以吸收,11%左右需要胸腔穿刺处理。 2、胸腔积液:与胸膜受刺激有关,多数患者有少量胸腔积液,多可自行吸收,10%左右需要行胸腔引流。

一文读懂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

一文读懂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 引言: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最高,早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因缺乏 明显症状,导致患病前期不能及时发现与防治,随着病情的加重使患者自身的各 项条件无法满足手术治疗标准,直接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医疗研发力度的加强,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热消融技术,也是目 前肺癌治疗中效果佳、安全性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肺癌治疗中常用的热消融技术 肺癌治疗的根本意义是破坏细胞组织结构,根据癌症类别、特点、发展规律 等针对性治疗,在热消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受热效应影响,使细胞在高温条件 下细胞凝固性坏死,临床治疗中较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 冻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均有较强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着肺癌临 床治疗效果,也是当前大众重点关注的医疗内容,引起医疗研发部门的重视,能 从技术手段方面入手全面创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地保护大众生命安全。 (一)射频消融 从临床治疗角度分析,射频消融主要原理是在肺癌组织内施加一定频率的射 频电流,形成高频率电磁波,在高度震荡下使肺癌组织的分子相互摩擦,热能转 化的过程中局部温度高达120℃,因肺癌组织不耐高温,最终细胞凝固性坏死,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防止癌细胞转移,经炎性反应分析,进一步导 致肺癌坏死,增强患者身体机能免疫力,抑制肺癌生长。 射频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高,属于一种微创手段,能对肺癌局部进行 重复治疗,适合应用的患病群体较广,并为后续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提供有 利条件。 (二)微波消融

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中对肺癌疾病的治疗应用微波消融技术,是以915MHz、2450MHz频率为主,受微波电磁场作用影响,使肺癌组织中的极性分子高速振动,使其相互摩擦、碰撞,提高温度,引发细胞凝固性坏死。 与其他消融技术相比较,微波消融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温度 达到150℃,效果直接,消融范围大,灭活病灶原位的过程中保证气肺组织不受 影响,修复能力较强。 (三)冷冻消融 我国目前最成熟的冷冻治疗技术是氩氦冷冻消融,工作原理是高压氩气冷却,氦气温度能在原基础上上升20-40℃,温度呈梯度形式变化,影响肺癌靶组织蛋 白质变性,通过对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处理,引发“结冰”效应后胞裂解。临床治 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CT、MRI进一步观察,区分处理肺癌边界、消融区域,安全 性较高,所形成的“冰球”边界清晰,易于术中观察与分析,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四)激光消融 激光消融的工作原理是Nd:YAG激光,波长为1064nm,肺癌细胞吸收光能量后,持续加热、蒸发,最终引发凝固性坏死。主要特点是高分散、低渗透吸收, 光能力的分散区域广,全面渗透的过程中保证肺癌治疗效果。现阶段部分医院对 激光消融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高强度聚焦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利用超声传播,汇聚性较强,并在肺癌组织中形成高 强度的声场,引起生物效应,导致肺癌细胞坏死、组织结构受破坏,最终凋亡、 溶解,也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技术。 二、热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后的护理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肺癌临床治疗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 丰富,主要强调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疾病的治疗成效,现阶段应用热消融技术,利 用消融的热效应原理把消融针插入肺癌组织中,受热量影响破坏肺癌细胞组织结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指征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指征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简称LPRFA)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或异常 组织的先进介入性技术。它通过将低温等离子射频能量传递到病变部位,快速加热并破坏异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LPRFA手术指征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应用范围和指导意义。 首先,LPRFA广泛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可用于肺癌、肝癌、肾癌和骨科恶性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 统手术相比,LPRFA具有微创性、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合并疾病的患者。对于早期肺癌或小肝癌患者,LP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 存率。 其次,LPRFA也适用于良性疾病的治疗。例如,肝脏良性肿瘤、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骨科良性肿瘤等。对于患有肝脏良性肿瘤的患者,LPRFA可以减轻疼痛、减小肿瘤大小,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尤其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或担心手术风险的患者,LPRFA可作为良性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 此外,LPRFA还可用于治疗部分肾切除术后的复发性肾癌。相对于再次手术切除,LPRFA可在尽量保留肾功能的同时,彻底清除复发病变,有效避免手术的创伤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最后,LPRFA还适用于消除特定部位的异常组织。例如,肺部结节、腺瘤样增生、纤维结节、甲状腺肿瘤等。LPRFA便携灵活,可通过多个角度和入路进行操作,适用于各种部位的异常组织消融。辅以实时影 像引导,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消融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广泛适用于肿瘤和异常组织的治疗。通过在肿瘤或异常组织部位传递 低温等离子射频能量,LPRFA能够迅速破坏异常组织,达到治疗效果。其优势包括微创性、恢复快、出血少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 生活质量。对于选择LPRFA的患者,医生应根据具体疾病特点和患者 情况,综合考虑手术指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需 在操作中严格掌握消融技术,确保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

肺癌射频消融术实施方案

肺癌射频消融术实施方案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而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在肺癌治疗中也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肺癌射频消融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患者选择 在进行肺癌射频消融术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患者 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肿瘤直径小于5cm;②肿瘤距离大血管、气管 等重要结构的距离足够安全;③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心肺等 基础疾病;④肿瘤为周围型生长;⑤患者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正常。 二、手术准备 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术后,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 术前评估、患者术前准备、器械准备、团队配备等方面。术前评估 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因素,制定详细的 手术方案。患者术前准备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辅 助检查(如CT、MRI等)、术前禁食禁水等。器械准备要确保射频 消融仪器完好,无损坏及污染。团队配备要确保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放射技师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手术操作 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首先是局部麻醉,然后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将射频探头精确地插入肿瘤组织内。在确认探头位置正确后,开始进行射频能量的传导,将肿瘤组织进 行高温灼烧,达到消融的目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手 术操作要轻柔细致,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四、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同样重要,包括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处理术后并发症、 指导患者的术后护理等。术后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疼痛情况、体温等指标,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同时,要对患者进 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活动、注意事项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五、随访管理 肺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随访要密切,包括 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 转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介入科是一种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为了确保放射介入科的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工作时间 1.遵守医院的工作时间安排,认真执行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 2.在工作时间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二、巡查检查设备 1.每天开始工作前,放射介入科工作人员应进行设备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设备。 三、防护措施 1.在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操作前,必须确保所有防护措施的落实,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帽等)。 2.操作中应严格遵守防护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四、病历管理 1.每个患者在接受放射介入治疗之前,必须建立完整的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病史、影像检查结果等。

2.操作过程中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治疗方案、操作过程、影像结果等,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交接班制度 1.每个班次结束时,应进行交接班,包括对工作任务的交接、患者情 况的交接等。 2.交接班时要详细记录交班内容,确保后续工作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 六、紧急情况处理 1.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行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同时要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确保有关人员及时介入处理。 七、科室卫生 1.科室要保持清洁整齐,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室内设备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无菌、无尘。 八、持续学习 1.放射介入科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放射介入技术和相关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 以上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和完善。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安全和高效工作的 重要保障,希望以上建议对医院放射介入科的工作制度制定和改进有所帮助。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 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 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有综合介入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获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急诊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由取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

肿瘤射频消融

一、目前肿瘤的治疗现状 1,目前肿瘤的发病情况.随着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已成为一种慢性病。 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现患病例3000万。 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 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提高、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的逐步认识、以及靶向药物和治疗技术不断创新,癌症目前已经成为了可被控制的慢性病.癌症不但可防,而且可治。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诊而治愈;1/3的癌症患者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癌症不等于死亡,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治愈率不断提高.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癌症5年治愈率已达65%,我国大中城市也已达到40%左右。 2,当前肿瘤手段,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微创治疗所占的地位。 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术、化疗、放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但也都有其局限性与缺陷。 手术对于早期肿瘤可取得根治性效果,但中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目前许多肿瘤患者,70%以上确诊时已届晚期), 而且传统手术创伤较大; 放疗在许多肿瘤治疗中作用明显,如头颈部肿瘤,直肠癌、乳腺癌、脑瘤等,但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反而降低了临床受益率; 化疗是把双刃剑—-—既杀伤了肿瘤细胞,又对人的正常组织和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对晚期患者来说局部肿瘤负荷大以及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疗效并不理想。 所以, 人们一直盼望能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又能尽量保护正常组织的治疗肿瘤的方法。近年来,肿瘤的微创疗法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现在,影像导引的微创治疗在国际上已被并列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手段,成为非常有前景的领域。 二、微创治疗的概况 1,肿瘤微创治疗的概念 肿瘤微创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理性化、个体化的治疗模式. 它是一种集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以及药物、生物和基因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肿瘤治疗方法。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在CT 、B 超、DSA 或内镜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用穿刺针对肿瘤进行穿刺,然后再采用放射、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杀灭实体肿瘤。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 管理规范 Company 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不包括微波、激光、超声、高频电灼、冷冻等其他消融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1.此项技术限定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并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2.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开展胃肠外科手术、肝胆外科手术、胸外科普胸手术、 CT 或者 B 超等医学影像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等技术的能力。 (二)设备基本要求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 Cool-tipRFSystem (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

疗系统)、 RitaSystem (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 (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 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 CT 或者 MRI 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象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照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4.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在消融过程中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开展开放手术中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手术中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 6.开展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腹腔镜检查及治疗设备,具备医学影像图文管理系统;具备存放腹腔镜及配件的专用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7.具备开展肿瘤手术所需手术室条件,如麻醉监护系统、其他相应的仪器及设备等。

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要点

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2021年版)要点 —、前言 (-)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流行病学 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为220万,因肺癌死亡180万例。在我国肺癌发病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中国新发肺癌82万例,因肺癌死亡高达71万例,分别占全球的37.0%和39.8%。原发性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CLC ),分别占85%-90%和10%~ 15%。对于早期NSCLC外科切除是治愈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1/4 ~ 1/3的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早期NSCLC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SBRT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影像引导下热消融(ilGTA )治疗等。IGTA已经应用于早期NSCLC的治疗,而且每年治疗NSCLC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肺部转移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肺部是肿瘤转移的第2位常见器官,几乎1/3癌症死亡患者都存在肺部转移,肺转移肿瘤中上皮来源的肿瘤、肉瘤、生殖系统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和其他肿瘤分别占到43%、42%、7%、6%及2%,目前已证实IGTA是治疗肺部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或增大,且伴CT扫描对比剂有强化征象和/或PET/CT肿瘤有代谢活性; 活检发现肿瘤细胞; (3)局部进展(有以下任一类型):病灶增大10mm ,CT上不规则或内部强化范围增大,PET/CT±FDG摄取明显增大;局部出现新的病灶, CT上新出现强化征象和/或PET/CT上新出现FDG摄取明显增高【2B类证据,级推荐】;活检发现肿瘤细胞。 3. PET/CT :是目前判断§肖融后疗效最准确的手段之一[2B类证据,级推荐],对于发现肿瘤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十分有益。 4. 临床疗效评估:在判断局部疗效的基础上,定期随访。技术成功和安全性评价至少随访6个月;初步临床疗效评价至少随访1年;中期临床疗效评价至少随访3年;长期临床疗效评价至少随访5年[2B类证据,级推荐】O 八、并发症及处理 (—)不良反应 1. 疼痛: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

肺癌经皮射频消融操作规范 一、治疗原则 射频消融治疗目标是可见肿瘤(gross tumor volume, GTV)和GTV周围的亚临床病灶(clinicaltarget volume, CTV)。中心型肺癌距肺门部较大血管的距离应至少为5mm。受局部治疗的局限,病灶> 5cm不推荐对单纯消融治疗。对多个病灶或更大的肿瘤,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引流区域淋巴结辅助常规放疗或化疗配合放化疗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的射频治疗。 二、适应证 经病理学证实的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包括原发性肺癌如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或者转移性肺癌。根据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和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选择射频消融。早期局限性周围型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可获得根治效果,可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首选手段。当肿瘤较大超过5cm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射频消融作为姑息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肿瘤负荷,并应考虑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放化疗相结合治疗。 根治性消融治疗:早期局限性孤立性周围型肺癌,不能手术的患者,以控制局部肿瘤为目的。当子电极覆盖肿瘤靶区,治疗温度达到95°C,对于肿瘤靶区≤3cm的维持10分钟;靶区≤5cm 的维持20分钟,周围正常肺组织发生毛玻璃样改变超过0.5cm,可以达到根治性效果。 姑息性消融治疗:作为缓解病变的措施,以减轻症状和延缓肿瘤生长为目的。化疗前减少肿瘤的负荷;缓解由于肿瘤浸润生长造成的局部症状,如胸痛,胸壁疼痛或呼吸困难;缓解骨转移的疼痛;肿瘤复发不适合再次放疗或手术。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

和治疗目的,以消融不波及周围重要器官如血管、神经、壁层胸膜、膈肌和纵膈内结构为宜。 三、禁忌证 肿瘤位于肺门部,侵犯肺叶以上支气管或肿瘤呈浸润状;肿瘤过大,需消融范围达1/3肺脏体积者;弥漫性肺癌;主要脏器严重的功能衰竭;活动性感染;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及血象严重异常的血液病;肺功能较差,大量胸水、意识障碍或晚期恶液质,预计生存小于3个月。 四、操作方法 1、基本要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射频消融需要在CT引导下进行,确保治疗区域(CTV)的边缘距重要器官或组织结构1cm。为获得“安全边缘”,彻底杀灭肿瘤,消融范围力求达到癌旁组织(CTV)0.5cm。对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浸润型癌或转移癌,在邻近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下,建议扩大瘤周安全范围超过1cm。消融后 1个月进行疗效的评估,以强化CT判定病灶完全无增强为完全消融 (CR)。若消融不完全,可补充治疗。若经 3次消融仍不能获得 CR,应放弃消融疗法。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复查,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和新病灶。 2、靶区确定:术前CT(平扫+强化+三维重建),PET/CT用于确定适应症:包括肿瘤大小,形状,数量,血管分布,以及重要器官结构,正确评估疗效与风险。依靠高质量增强CT、PET/CT的图像确定靶区,充分考虑肿瘤的大小、边缘情况、穿刺通路和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等因素。治疗计划包括勾画肿瘤轮廓和靶区, 初步决定穿刺点和穿刺通路,在靶区内布置靶点和计算治疗功率、温度和时间, 显示三维温度分布。在靶区确定时在可见肿瘤(GTV)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完整版)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因此愈发引起关注。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刘宝东起草,支修益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反复征求参审专家的意见,达成了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专家共识现已公布,旨在规范操作技术、进行疗效评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1概述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出版的GLOBOCAN 2012估计: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80万,死亡病例160万。在中国,1988年~2005年10个肿瘤登记处18年发病死亡数据分析,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63%,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2.34%(P<0.05)。与30年前相比,我国肺癌病死率上升了465%,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但是临床上只有20%~30%的肺癌患者适合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肺癌的比例逐年增加,

这些患者往往存在着合并症,不适合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切除,于是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如肿瘤微创消融等(表1)。肿瘤微创消融是指在局麻下,以肿瘤为靶心最大限度地灭活靶区的肿瘤细胞及周围0.5~1 cm的正常组织,又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肺组织;具有微创、安全、适形、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效果可靠、可以重复进行等优点,现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肿瘤第四大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肺部肿瘤微创消融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微波消融等,但是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指引列入的只有RFA。 RFA的原理是应用频率<30 MHz(通常在460~480 kHz之间)的交变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离子发生高速震荡,互相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局部温度达到60~100 ℃时,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2000年Dupuy等报道3例经皮RFA治疗肺部肿瘤患者,拉开了RFA 应用于肺癌临床的序幕。RFA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局部射频消融产生的热量传导与循环血液及细胞外液间的热对流。 但是由于肺部肿瘤具有:1)血运丰富;2)含气器官;3)呼吸运动等特点,因此在射频消融时可能由于热沉降(heat sinking)和高阻抗(阻抗

介入科工作流程

一、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 (一)、**区人民医院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 根据卫生部2012年《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1、严格遵守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2、综合介入诊疗由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本院综合介入诊疗医师担任;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副2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担任。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3、实施综合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建立健全的综合介入诊疗后的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和记录。 5、在完成每例次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的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6、每年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应当低于5%,死亡率

应当低于1%,无与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每年完成的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病例原则上不少于300例。 7、具有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三级以上综合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30例。 8、将我院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9、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10、建立综合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在综合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11、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12、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二)、**区人民医院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 根据卫生部2012年《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1、严格遵守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2、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由本院外周血管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本院外周血管介入医师担任。 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外周血管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外周血管介入医师担任。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常规

科室管理理制度 一、介入科工作制度(总则) 1、实行行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本科室工作由医、技、护三个专业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2、科主任负责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进行行政治思想教育、医疗法规教育、医德教育,对全科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行考勤、考核,并对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进行行审查把关。 3、各级医务人员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行动准则,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力。对病人关心、体贴、服务热情,及时接诊,及时处理理,尽快手术,不不得贻误。 4、各级医务人员(包括医、技、护)必须履履行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从科室领导和分配,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律,坚守岗位。 5、对每例例进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必须作好术前有关检查和围手术期准备,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做好过敏试验和术前谈话签字。开展新的业务技术项目或进行行高风险手术病人须报请医院审批。 6、严格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执行行差错事故登记汇报制度,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必须及时慎重处理理,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事后认真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7、介入科24 小时开展诊疗活动,值班者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不得离人。 8、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9、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DSA 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 业知识,熟练掌握DSA 机、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10.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量,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凡进入介入 科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科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人员的指导,不不得到处走动。非值班人员不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不得带入工作区。 11、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物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 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12、介入工作室随时保持整洁,遵守层流手术间管理理规定及院感要求。 13、做好医、患X 线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机房上台工作时须穿好铅衣,戴好铅围脖,认真贯彻执行行保健条例例,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 线剂量量,定期体检,同时做好患者的X 线防护。 14、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一切违反无菌消毒原则的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不得将就马虎。 15、手术时严格认真,不不得闲谈,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行查对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