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趣的蚂蚁 教案

有趣的蚂蚁 教案

有趣的蚂蚁 教案
有趣的蚂蚁 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蚂蚁”

设计意图

“蚂蚁”是一节中班的科学课。本学期中班组的主题课程为“动物”,本月分主题为“野生动物”。夏天到来,户外活动时幼儿对越来越多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自发对看到的昆虫进行探究。依据课程主题以及幼儿的兴趣,我选择了“蚂蚁”这种常见的、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昆虫作为这节课的内容。这次活动给幼儿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观察蚂蚁的外形,通过外形特征了解相应的作用及习性。此外,希望能够通过幼儿对蚂蚁的观察从而对蚂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对蚂蚁作为一种独立生物有所认知,激发幼儿对于生物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点及功能。

2.观察蚂蚁,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点及功能。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蚂蚁,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外形以及生活习性有一定了解,并且通过之前对其他动物的

活动对观察动物的方法比较熟悉。

2.材料准备:蚂蚁,蚂蚁巢穴模型,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我们班来了一些新的动物,小朋友们都对他们很感兴趣。(蚂蚁)今天我特意把蚂

蚁带过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关于蚂蚁的话题。

二、基本部分

请幼儿观察蚂蚁。

师:蚂蚁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师:蚂蚁的头部都有哪些器官呢?

小结:蚂蚁的头部有眼睛、触角、口器。蚂蚁的眼睛是由很多个单个眼睛构成的复眼,但是它的视力很差。蚂蚁的触角有两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灵敏的嗅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蚂蚁找食物、认路以及和同伴交流,也能维持蚂蚁的身体平衡。蚂蚁的口器就是蚂蚁用来咀嚼食物的器官,有两个嘴唇和上颚和下颚。蚂蚁的上颚特别坚硬,可以把食物磨碎,也是打架时的武器,也可以搬运东西。蚂蚁的下颚像是吸管,可以吸食软的食物。蚂蚁的舌头能够让蚂蚁尝出食物的味道。

师:蚂蚁的胸部都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蚂蚁的胸部长着蚂蚁的脚。蚂蚁一共有六只脚。前足短,呈梳状,用来清理触角。师:蚂蚁的腹部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蚂蚁的腹部有八对气孔,蚂蚁就是依靠这些气孔来呼吸的。蚂蚁的腹部可以分泌不同的东西,用来告诉其他的蚂蚁不同的信息,比如有敌人、有危险或者这里有食物。

师:(出示图片)刚刚小朋友们都对蚂蚁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谁知道这是什么呢?

小结:这是蚂蚁的家。

师:蚂蚁是怎么把这样的家园建造出来的呢?

小结:蚂蚁们一点一点把土挖出来建造成的。(出示模型)这是一个蚂蚁家园的模型,老师会把它放在区域内,小朋友们可以在班里观察蚂蚁是怎么建造自己的家的。

三、结束部分

师:蚂蚁虽然是一种个子非常小的动物,但是它是非常神奇的,也可以做到很多很厉害的事情。所以当我们下次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只蚂蚁,我们小朋友可以观察它在干什么,但是不要打扰它,破坏它。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经常面临一个常态的问题,就是在活动中会产生教师讲授幼儿接受的情况,活动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有所保障,但是幼儿的探索的参与感有一定的限制。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拟采用让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再就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再由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点的形式,希望经由这个模式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充分体会探索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为幼儿的观察方向给出一定的提示;在之后的总结讨论环节也能就自己的观察结果积极发言,与教师和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幼儿进行讨论;因为有了充分的观察,在教师补充的时候,幼儿能够更好的对相对抽象的知识概念进行理解和吸收。通过这次活动,以及活动之后幼儿对于这次活动的反馈,我们认为这样的模式对于可供观察操作的科学类课程是有效的,可以经对不同内容作出相关调整后应用于其他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经历了一段充分的、足够长并且没有被打扰的观察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充分观察自己手中的蚂蚁,经过之后的讨论环节我们发现,幼儿在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中对于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且也找到了自己不理解的可以提出问题的知识点。之前的科学活动我们容易陷入,为幼儿提出观察重点——请幼儿观察——再为幼儿提出进一步的观察点——再请幼儿观察,的反复的、被打扰的一种观察模式,不能使幼儿真正进入一种自主的、有探索意义的观察状态,并且让幼儿只观察教师提出的重点,忽略了培养幼儿思考的能力,让幼儿自行寻找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一段较为长时间的观察中,我们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需要每组幼儿配备一名教师,留意幼儿的观察状态,可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观察等,避免有幼儿出于无意义状态。

在对于幼儿的环保意识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的培养中,科学课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应该遍及生活活动的每一个部分,让幼儿都有这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和概念。

在这次活动中,除了设计环节,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不够熟练,没有很好的帮助幼儿观察蚂蚁,需要教师提前为幼儿指导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为保证蚂蚁既能被幼儿很好的观察到身体结构,又能安全待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试验,期间造成了一定的死亡,希望以后涉及到生物的课程可以避免相关问题;在让幼儿开始观察之前,应该向幼儿明确规则,慎用否定句。

科学课程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客观性的知识与社会性的课程应当是并驾齐驱的,不应当因为过高的知识性而进行否定,而是应该通过改变方式方法来让幼儿更好的吸收和渗透,并且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

大班故事教案《蚂蚁奶奶搬家》

大班故事教案《蚂蚁奶奶搬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九牛二虎之力”的意义。 2、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3、学习关爱老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活动准备】 蚂蚁奶奶、小蚂蚁、向日葵、太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寻找蚂蚁奶奶的烦恼。 1、活动导入:今天老师邀请了几只蚂蚁来我们大班做客,我们首先来欢迎蚂蚁奶奶。(出示蚂蚁奶奶的图片)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蚂蚁奶奶的表情。猜一猜她的心情怎么样? 幼:不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蚂蚁奶奶不开心啊? 幼:她的嘴巴往下弯。 师:的确,蚂蚁奶奶最近很不开心。小朋友们猜猜看,蚂蚁奶奶为了什么事烦恼呢? 幼:…… 2、欣赏第一段故事。 3、提问,蚂蚁奶奶的烦恼是什么? 师:蚂蚁奶奶为什么整天愁眉苦脸的呀?

幼:因为蚂蚁奶奶住在土丘下,晒不到太阳。 幼:蚂蚁奶奶,不能出去晒太阳。 师:原来呀,蚂蚁奶奶很喜欢晒(jy135幼儿教育)太阳,但是她的家在土丘下面,树叶挡住了太阳光,晒不到太阳,所以蚂蚁奶奶很烦恼。师: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蚂蚁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4、幼儿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 师: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到底小蚂蚁想的办法跟我们想的一样? 二、掌握“九牛二虎之力”。 1、继续欣赏故事 2、提问: 师: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办法? 幼:将房子搬到向日葵上。 师:他们是怎么搬房子的。 幼1:嘿咻嘿咻地搬 幼2:走一步滑一步地搬。 幼3: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师:两只小蚂蚁嘿咻嘿咻,累得满头大汗,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房子搬到了向日葵的花盘上。(配上动作) 师:故事里有一个成语“九牛二虎之力”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 2、认识常见的昆虫类型---昆虫,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3、制作简单昆虫模型。 4、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总结蚂蚁和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认识常见的昆虫。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学生自由回答。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1、交流信息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去观察蚂蚁和查阅相关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上集体交流。 2、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昆虫盒,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 ②观察要仔细。 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昆虫盒和放大镜,如有需要可以到到前面来取。 (出示:昆虫盒、放大镜。)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蚂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发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还有几点请大家注意: 课件出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小蚂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小蚂蚁》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小蚂蚁》教案教学设计 《小蚂蚁》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歌词的记忆。 教具准备 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二.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

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 XX课件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活动目标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捕捉蟋蟀螳螂各-只,分别放于-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记录表记录笔-套。 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教师交代观察要求:-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 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 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

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 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活动延伸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XX课件

什么真有趣作文400字

什么真有趣作文400字 什么真有趣作文400字(一) 《观察蚂蚁真有趣》 今天我决定到小区里仔细地观察一下蚂蚁,因为想知道蚂蚁到底有几只脚? 我带着这个疑问,拿着放大镜,找到了一个蚂蚁窝。看到忙忙碌碌、爬来爬去的蚂蚁们,发现一只比较大的蚂蚁就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蚂蚁的头和屁股大,身体有两截,它原来有六只脚。走路的时候是按顺序走的,前面两只脚先走,再到中间两只,最后是后面两只。蚂蚁还有两只触角,听说蚂蚁们见面的时候都会碰一下触角。可别小看这对触角哦!它不但是感觉器官,还是十分灵敏的嗅觉器官呢!触角上面有很多细微的小孔,蚂蚁的触角一碰,气味和消息就都传递了过去。 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认路的。于是我就拿了那放大镜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了一条线,本来很有次序的蚂蚁们突然乱成一团。原来是因为气味断了,这种气味是靠蚂蚁腹部分泌出的一种物质散发出来的。直到蚂蚁们找到熟悉的气味,它们才又恢复了次序。 蚂蚁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下雨天蚂蚁会搬家、蚂蚁还会打架、它还会“饲养”蚜虫呢!知道吗?蚂蚁虽然很小,但它可是动物世界

的举重能手呢! 什么真有趣作文400字(二) 《打篮球真有趣》 去年暑假的一天上午,我一个人在家感觉很无聊,就找了十一个小朋友去附近的球场打篮球。 我们先把所有的人分成两组,每组六人。开始打了。球是我这组的。我拍着球左躲右闪,已经冲过了四个对手的防守。突然有两个“敌人”围住了我。我就飞快地把球投给我的队友小方。小方赶快把球投向篮球门。“扑咚”一声,我们得了一分了。我们开心极了。球是他们的了。他们队的一个人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跑过去投篮。但他没有发现到我已经注意到了他。他正要跳起来投的时候,我就先跳起来把球给抢了过来。我脚刚落地就对准篮投了进去。啊,中了!我为我们这组又得了一分。 就这样,我们一直从上午打到了下午,连午饭都忘了吃,直到傍晚才回家。这天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打篮球真有趣。 什么真有趣作文400字(三) 《钓鱼真有趣》 说起各种有趣的活动,莫过于钓鱼有趣。我对钓鱼之所以这么有兴趣,都源于父亲对钓鱼的执着与追求。 钓鱼既可培养兴趣,有可训练耐性,使灵魂得以升华。这些是钓鱼的好处。次要的是,收获的鱼可以作食物。记得我钓鱼钓的最开心

《蚂蚁搬家》教案

《蚂蚁搬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以故事为前提,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探究兴趣,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 树立集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 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活动导入:猜谜语(蚂蚁)。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2、教师揭示谜底:蚂蚁,揭示本课课题。 二、图片欣赏。 1、教师先提问:你们在哪见过蚂蚁?它长什么样子? 2、课件展示蚂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3、教师向学生讲解蚂蚁的外形结构。 三、探索。 1、教师引导:在一个美丽的洞穴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那儿每天都会发生一些 有趣的故事,今天又会发生什么呢? 2、课件展示:下雨了,小蚂蚁们急着回家搬东西。 3、教师请学生发挥想象,化成小蚂蚁,体验小蚂蚁是怎样搬家的。

四、教师示范。 1、课件展示蚂蚁搬家动作范作,老师讲解。 2、教师黑板示范1-2个蚂蚁搬家动作。 五、作业。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帮助小蚂蚁来搬家。除了用手抬,你还能想出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2、学生发挥想象,开始创作。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3、学习建议:希望同学们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团结合作”这个道理。

幼儿园中班探索主题活动:蚂蚁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探索主题活动:蚂蚁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e themed activities: ant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索主题活动:蚂蚁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和无意地接触各种事物,在接触各类事物中对某些事物会产生兴趣,并欲求探究其奥秘。教师通过观察、注意儿童的兴趣所在,针对儿童的兴趣与需求,确立探索的主题。 一、主题的产生: 一天我带着小朋友在草地上进行户外活动,一会儿,只见几个幼儿在草丛里指指点点,还大声叫起来:“蚂蚁,蚂蚁”,原来,小朋友们发现了蚂蚁,我忙走过去,饶有兴趣地说:“唷,真有蚂蚁,蚂蚁在干什么呀?”这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起蚂蚁来了,还把蚂蚁捉进了教室,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索蚂蚁的主题产生了。 二、网络设制 教师通过观察,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形成主题网络。编制主题网络的依据之一,在探索蚂蚁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对蚂蚁很感兴趣,他们对小蚂蚁有一定感性认识,并对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略有所知,并有进一步探索蚂蚁的欲望。另一个依据是,

教师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认识,能使儿童获得许多与他们年龄相等的经验,通过观察和判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在。由此编制主题网络,至少能满足部分幼儿活动的需要。 三、活动方案 1,组织幼儿外出寻找蚂蚁 在探索主题确定后,首先组织幼儿去户外草地上、大树下、墙角边寻找、观察蚂蚁,使幼儿了解蚂蚁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它们在干些什么?又是怎样走路的? 2,认识蚂蚁外形特征、身体结构 在幼儿寻找、观察蚂蚁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提供和创设活动情景,把从户外草地上捉到的蚂蚁放入透明的瓶子里和用硬白纸做的纸盒里,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爬行方法等,使幼儿了解了蚂蚁是昆虫,身体小,形长,黑色或褐色,头大,有一对复眼,触角长,身体有三节等。 3,了解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功能 蚂蚁喜欢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蚂蚁王国里有一个从不劳动,专门产卵的蚁后,是整窝妈眼的妈妈。蚂蚁王国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工蚁和兵蚁。兵蚁负责造房子,搬运和储藏食物,打扫卫生,还要照顾刚出身的小宝宝,兵蚁守在洞口门外保卫家园。蚂蚁认路的本领很高,视觉很灵敏,蚂蚁之间靠触角的碰撞来传递信息,报信的蚂蚁会在路上留下事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蚂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蚂蚁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活动过程中能爱护蚂蚁。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16个。 2、PPT: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家、各种各样的蚂蚁。【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3、录像:小蚂蚁大家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蚂蚁的大家庭,弓I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会是谁呢?仔细看一看,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幼儿自由观察。 指导语:刚刚我们看了小蚂蚁的大家庭,下面我们就要来和小蚂蚁做朋友喽。 请你仔细看看你的蚂蚁朋友,它在干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①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②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③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④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3、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出示蚂蚁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图片,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指导语: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反思: 今天上的是一节科学课《幼儿园的蚂蚁》,重在引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是滴的探寻蚂蚁,引发对蚂蚁的探究。也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常识。并且老师事先准备好了饼干碎,每个人小朋友都有,可以尝试喂蚂蚁的活动,引发幼儿对蚂蚁, 对小动物的爱心,也可以亲自观察蚂蚁搬食物的动态的过程。 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进行了分组活动。提前说清楚规则。由组长带头带领组员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去自由找寻蚂蚁。我进行了跟踪观察,拍了照片和视频。发现每一个组都找到了蚂蚁。以下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发现。 悠悠:“我发现了那边有蚂蚁,我捡了树叶,我把饼干放在了树叶上,等着蚂蚁去吃。” 正凡:“我们在那个毯子地底下发现了蚂蚁,我们喂饼干,它们就吃。” 阳阳:“我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一块很大的饼干,然后它搬不动了。” 茵茵:“我和可可在滑滑梯的下面,发现了一个洞穴,有蚂蚁。” 骁骁:“我发现一只黑蚂蚁和一只红蚂蚁在抢饼干,红蚂蚁抢走了。” 涛涛:“我在那里喂东西,我把饼干喂下去,他们就吃了。” 俊涛:“我看到有小蚂蚁和大蚂蚁,还有蚯蚓。” 孩子们用自己的发现,去观察,去创造,去探究。也观看自己在探究时的视频还有说的话,也觉得十分有趣呢!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探究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也引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最后带孩子们回教室观察蚂蚁图片,就有了更直观的看法。 就是上课用时已经超过了

湘教版美术一下《蚂蚁搬家》优秀教案

第16课《蚂蚁搬家》 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蚂蚁搬家》一级教案 实验小学陈晓红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一、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1、听,歌曲唱的是谁? 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吧。 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画蚂蚁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了蚂蚁并做了记录,请说说你观察到蚂蚁是什么模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动画展示蚂蚁的外型特征。 2、老师还鼓励大家尝试着把你观察到蚂蚁画下来,请把你画的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请1—2名学生介绍画蚂蚁的方法。 3、动画展示绘画过程: (1)引导观察:可用什么基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部分? (2)归纳画蚂蚁的基本方法。 4、CAI 课件展示蚂蚁的动态。 (1)“黑豆豆”作自我介绍。 (2)引导观察:学一学“我”(黑豆豆)的样子,说说我在干什么? 5、小结:刚才老师讲了写实和卡通这两种画蚂蚁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 有一对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教 师适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通过小组研讨一一说出,达到学习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 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掌握它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放蚂蚁的瓶子、水、笔和纸、瓶盖。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介绍蚂蚁 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2、老师介绍课外蚂蚁知识。(课件出示) (二)观察蚂蚁

1、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前准备工作。 2、把蚂蚁放在一个瓶子里,让同学们观察这种办法可行吗? (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总结) 3、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放一只蚂蚁,问:这样观 察行吗?(小组观察讨论,后汇报总结。) 4、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动 手实验一下? 5、观察蚂蚁,问:蚂蚁身体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头上有什么?还能观察到什么(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6、通过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之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 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图片,汇报总结) 7、我们知道了蚂蚁的共同特征,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的身体结 构和蚂蚁相似?汇报总结昆虫主要特征。 (三)进一步观察蚂蚁,播放视频,后提出问题。 1、在观看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2、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课件出示) 三、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蚂蚁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能不能画一只蚂蚁,并且标上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教案有趣的蚂蚁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教案有趣的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大胆的提问。 2.引导幼儿想办法寻找途径收集信息资料,积累经验。 活动准备: 电脑5台,录音机、图书、记录夹、vcd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回忆昆虫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出活动 1、看图说说:它是谁? 2、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家族的成员? 二、引发幼儿质疑 师:对蚂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幼儿举手质疑,教师记录幼儿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问题予以肯定,激发幼儿提问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提问质量) 三、引导幼儿解决 师:那么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呢?(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始终保持欣赏、接纳、尊重,以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四、自由寻求信息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积累,寻求问题的答案,(电脑课件、录音机、图书查找、询问别人、vcd等) 2、教师随机进行及时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新的信息,解决知识问题。 五:延伸活动: 个别幼儿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1、图书展示介绍。 2、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行重放功能,共同学习。 3、展示记录表,了解介绍搜集情况 4、录音欣赏 六、引发再学习的愿望。 教师:蚂蚁王国的趣事说也说不完,还有好多的答案信息,我们 等一下再作介绍。 说课 活动的价值: 一、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情感。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 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小动物,对儿童有着强 烈地吸引力。小蚂蚁就生活在儿童身边,儿童经常能看到,但到底小 蚂蚁长得是怎么样的,它爬来爬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蚂蚁”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思考、 讨论、观察小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逐步加深 了解。同时,使孩子的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幼 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孩子对蚂蚁观察、了解、亲近的过程,重视 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灌输式地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环节是一个大框框,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教师在参与 孩子共同观察,讨论过程中,积极促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多媒体课件、环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协商、向老师求助)等的相互作用,从而 促进幼儿尽可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接纳儿童的观点,

蚂蚁的故事教案

蚂蚁的故事 一、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用完整的话表述故事图片。 3.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学会欣赏自己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瞧,它来啦。 (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蚂蚁Tina) 2.师:蚂蚁Tina有个小小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蚂蚁Tina的愿望是什么呀?(强调与众不同的意思。)二、 1.师:诶,小蚂蚁Tina想出了什么办法? 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小蚂蚁的做法。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看出哪个是Tina吗?(睁大眼睛的)师:哦,原来其他小蚂蚁也学Tina穿上了黄衣服,他们似乎变得一模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呢? 2.师:Tina想呀想呀,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这次想得是什么办法? 师:谁来说说?(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 师小结:Tina穿上了红衣服,结果其他蚂蚁都学他,也穿上

了红衣服。 3.出示ppt6、7、8、9,请幼儿自己选择一幅编个对话,(Tina 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其他蚂蚁也学他。) 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教师指导。 4.师:好了,我们来请小朋友上来说说?谁来说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 5.师小结:这么多办法都失败了,Tina很着急,小朋友,你来帮Tina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6.师:Tina心想得想出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点子才行,看!! 师:Tina终于想出了与众不同的办法,突然,发什么事啦?你们知道这只蚂蚁是谁吗?(蚁后)(一个国家只能有 一个女王)女王会对缇娜说什么呢,我们来学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顶王冠,谁愿意来做蚁后,谁来做Tina。(请两组小朋友表演) 7.师:Tina受伤了,不得不贴上了创口贴,你们猜猜看其他蚂蚁会不会学他?当当当,啊呀,结果大家又学Tina了。 三、总结 1.师小结:其实啊,老师觉得,缇娜就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她总是有很多新的想法,她是一只很有想法的蚂蚁,这就是她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啊?(请小朋友自己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想法……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不同的地放,这就是你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快快乐乐做自己!

有趣的蚂蚁 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蚂蚁” 设计意图 “蚂蚁”是一节中班的科学课。本学期中班组的主题课程为“动物”,本月分主题为“野生动物”。夏天到来,户外活动时幼儿对越来越多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自发对看到的昆虫进行探究。依据课程主题以及幼儿的兴趣,我选择了“蚂蚁”这种常见的、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昆虫作为这节课的内容。这次活动给幼儿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观察蚂蚁的外形,通过外形特征了解相应的作用及习性。此外,希望能够通过幼儿对蚂蚁的观察从而对蚂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对蚂蚁作为一种独立生物有所认知,激发幼儿对于生物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点及功能。 2.观察蚂蚁,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点及功能。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蚂蚁,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外形以及生活习性有一定了解,并且通过之前对其他动物的 活动对观察动物的方法比较熟悉。 2.材料准备:蚂蚁,蚂蚁巢穴模型,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我们班来了一些新的动物,小朋友们都对他们很感兴趣。(蚂蚁)今天我特意把蚂

蚁带过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关于蚂蚁的话题。 二、基本部分 请幼儿观察蚂蚁。 师:蚂蚁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师:蚂蚁的头部都有哪些器官呢? 小结:蚂蚁的头部有眼睛、触角、口器。蚂蚁的眼睛是由很多个单个眼睛构成的复眼,但是它的视力很差。蚂蚁的触角有两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灵敏的嗅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蚂蚁找食物、认路以及和同伴交流,也能维持蚂蚁的身体平衡。蚂蚁的口器就是蚂蚁用来咀嚼食物的器官,有两个嘴唇和上颚和下颚。蚂蚁的上颚特别坚硬,可以把食物磨碎,也是打架时的武器,也可以搬运东西。蚂蚁的下颚像是吸管,可以吸食软的食物。蚂蚁的舌头能够让蚂蚁尝出食物的味道。 师:蚂蚁的胸部都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蚂蚁的胸部长着蚂蚁的脚。蚂蚁一共有六只脚。前足短,呈梳状,用来清理触角。师:蚂蚁的腹部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蚂蚁的腹部有八对气孔,蚂蚁就是依靠这些气孔来呼吸的。蚂蚁的腹部可以分泌不同的东西,用来告诉其他的蚂蚁不同的信息,比如有敌人、有危险或者这里有食物。 师:(出示图片)刚刚小朋友们都对蚂蚁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谁知道这是什么呢? 小结:这是蚂蚁的家。 师:蚂蚁是怎么把这样的家园建造出来的呢? 小结:蚂蚁们一点一点把土挖出来建造成的。(出示模型)这是一个蚂蚁家园的模型,老师会把它放在区域内,小朋友们可以在班里观察蚂蚁是怎么建造自己的家的。 三、结束部分

看图写话小蚂蚁

蚂蚁搬食 我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去玩,看到很多很多蚂蚁在那忙碌着,便激起了观察蚂蚁的兴趣。便拿了一个放大镜,仔细地看着。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还有两个圆圆的东西,那是蚂蚁的眼睛吧!蚂蚁一共有六只脚,第只肢都是由粗到细。前四只肢长在它的胸两边,后两只长在胸和腹之间。 我很想看看蚂蚁们是怎样把食物搬回家的,所以,我扔了几块饼干屑在它们家门口,等待着它们出现。 这时,一些蚂蚁爬过来了,动着触角,好像在说:“快来看!我们有东西吃了!”它们有的把饼干屑咬成圆形,给它滚回家;有的力气大,一下子背了两块饼干屑;还有的却在一旁偷懒;得意地看着别人。 我又扔了一块较大的饼干,它们一个搬不动,两个也搬不动。最后,反有的蚂蚁一起出动,终于搬回了那块饼干。我明白了,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战胜。 观察蚂蚁真有趣。

聪明的小蚂蚁 前两天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观察蚂蚁的日记,今天正好有空,我就做个实验来观察一下吧! 我找来三块糖,把第一块糖和第二块糖放到了我家院子的角落里,第二块糖我还故意涂了水彩笔,好让糖失去一些甜味,第三块糖我放在了院子中间,我很好奇,小蚂蚁们会如何选择呢? 不到一会儿,一只贪吃的小蚂蚁从角落的洞口缩头缩脑的钻出来了,看来它是嗅到了糖的气味,只见它快速的爬到第一块糖上面,并用它头上的一对触角碰了碰糖,似乎在证实这糖果是真是假,然后就急急忙忙地往洞里赶,它要做什么呢?原来小蚂蚁是通风报信去了。果然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一大群蚂蚁就出来了,它们也都纷纷涌向了第一块糖。在分岔路口,我还看见有一些蚂蚁它们并没有往有糖的方向去,而是沿着墙角匆匆忙忙的赶来赶去,它们又是做什么呢?原来它们是去邀请其它地方的同伴一起来分享美食啊!每邀请到一位同伴,它们就会碰碰触角,好像在说:“那里有我们最爱吃的糖果,你们快去品尝品尝吧!” 看来蚂蚁真是个又大方,又友好的动物,它们非常的团结,还非常的聪明。它们都选择角落里的糖块,而院子中间的糖块它们根本就无动于衷,我猜它们肯定是觉得院子中间太危险了,随时有被人类踩在脚下的危险,再说了,那里离洞口太远,搬运起来也不适宜。 多聪明的小家伙啊!

蚂蚁搬家故事教学教案

蚂蚁搬家故事教学教案 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蚂蚁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2、在游戏中学习欢快、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准备: 1、挂图第17号、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 2、幼儿在活动前已经了解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 3、教师收集了关于兵蚁与工蚁的资料。 4、大报纸若干。 过程: 一、讲述大馅饼的故事,了解蚂蚁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1、出示图片,导入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 大家看到过蚂蚁搬食物吗? 你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 蚂蚁们在搬什么东西?一片香肠在蚂蚁眼里像什么? 你们知道蚂蚁搬大馅饼时会是怎样分工的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 2、出示挂图,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

故事里讲到了哪些蚂蚁?它们都是谁呢? 它们在搬运馅饼时都分别干了些什么事? 3、再次欣赏故事录音,幼儿看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 提问: 蚂蚁们在搬大馅饼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呢? 蚂蚁们为什么要吆喝着把大馅饼运回洞? 搬到了洞里,它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总结:蚂蚁们真了不起,齐心协力的把大馅饼运回了蚂蚁洞。 二、学习欢快、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提问: 1、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做小蚂蚁好吗? 2、教师扮演蚂蚁女王,幼儿扮演蚂蚁,幼儿并与同伴互相说说自己扮演的蚂蚁是干什么的 3、教师带幼儿一起念《大馅饼》的儿歌,重点引导幼儿学学蚂蚁们整齐有力而欢快的“嘿吆嘿吆”声。 三、延伸活动,游戏《运馅饼》。 1、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用报纸当作大馅饼进行游戏。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合作将一张大报纸当做大馅饼举过头顶,边念儿歌《运馅饼》,边向前“搬动”。

《蚂蚁》教案

《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 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珍爱生命;培养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蚂蚁,认识蚂蚁的特征。 难点:比较蚂蚁与其他昆虫的共同点,归纳昆虫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蚂蚁、昆虫盒、放大镜、橡皮泥、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瞧!就是它。(蚂蚁)(板书课题:蚂蚁) (二)学习新知: 1、认识蚂蚁的特征。 师:蚂蚁我们都不陌生,根据你以往的经验,谁来说一说蚂蚁的身体结构?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要想知道答案,怎么办?(观察)。对!要进行实际的观察。下面我把蚂蚁发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放大镜仔

细观察蚂蚁的结构特点,观察有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部分,并记录下来,记录时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图画画下来。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伤害蚂蚁…… 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蚂蚁观察记录表 汇报交流:(师强调对称) 板书:头一对触角 胸三对足 腹 (学生上台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 认识其它种类蚂蚁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只观察了一种蚂蚁的特征,那其它蚂蚁的结构是这样吗?我们来观察一下。 (课件播放其它蚂蚁图片) 学生汇报:其它蚂蚁的结构也是这样。

2、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动物的图片,虽然它们的外形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哪些与蚂蚁的身体结构相同,说出理由。 (课件播放): 学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身体结构相同的蚂蚁、瓢虫、蝗虫这样的动物归为一类,叫做昆虫。(板书:昆虫) (课件出示:昆虫概念) (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昆虫类? 学生举例。(师适时板书昆虫名称,并板书{和……) 师: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昆虫吗?(不知道)我们来看一个资料卡。出示资料卡(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去领略它们的风采?(播放各种昆虫图片) 提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三)课后延伸: 1、师:你们想不想把这多姿多彩的昆虫制作出来?下面咱们比一比谁的手巧,课下请你利用橡皮泥制作你喜欢的昆虫的模型。

最新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捉到了蚂蚁,能谈一谈你捉蚂蚁的经过吗?你是在哪里捉到蚂蚁的?是怎样捉到的?在捉蚂蚁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通过让学生交流,一是了解蚂蚁生活的环境,二是用科学地方法捕捉蚂蚁,三是意识到要保护小动物。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对于蚂蚁,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 师:对于蚂蚁,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1:蚂蚁是怎样生活的? 生2:蚂蚁为什么愿意吃甜食? 生3: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生:…………… 师:同学们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但是,这么多的问题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蚂蚁的外部形态和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 2、观察蚂蚁的外部形态。

(1)讨论观察蚂蚁的方法 师:对于蚂蚁的外部形态,你打算怎样观察?观察时应注意什么呢?小组商量一下。 (2)交流观察的方法 生1:我们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生2:我们还用到了鸡毛。 师:为什么用鸡毛呢? 生2:因为蚂蚁比较小,如果用手捏,会把它弄死的,而鸡毛很轻,毛又软,不会对蚂蚁形成危险。 师:你考虑的真周到,那你肯定是个非常爱惜动物的孩子。还有吗? 生:…….. 在学生交流时,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3)分组观察蚂蚁的形态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随时指点遇到的问题。 (4)汇报交流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幅蚂蚁图片, 提出要求:谁能看着图片把你的观察说一说? 生1:蚂蚁有头,还有个大肚子。学生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师:这个大肚子我们叫它腹部。 生2:它的头上还有两根胡子。 生3:那不叫胡子,叫触角。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观察发现蟋蟀、 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 见了拼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 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 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 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 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蚂蚁搬家教案1

《蚂蚁搬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 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想象,刻画蚂蚁搬家的动态。 教学准备: 课件、“蚂蚁”头饰、“搬家”的道具、画纸、粉笔、水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儿歌导入。 1、教师播放《小蚂蚁》这首儿歌,带着学生一起唱。 2、听完儿歌后,现在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像小蚂蚁一样乖巧、懂礼貌,快速做整齐啦! 3、教师板书,揭示本课课题:《蚂蚁搬家》。 二、认识蚂蚁。 1、教师展示小蚂蚁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下蚂蚁的身体组成部分。 三、教师示范。 1、教师指着蚂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蚂蚁的外形结构。 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示范蚂蚁的创作步骤。 四、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教师提问:大家除了对蚂蚁外形特点的了解你们还了解哪些 2、课件展示:看我们的小蚂蚁出场了,大家一起看看,是怎样搬东西的 五、观察蚂蚁的搬家动态。

1、课件展示:下雨了,仔细观察小蚂蚁们是如何储存快要淹掉的食物的。 2、教师提问:请各小组选一到两个小蚂蚁上台,形象的把他们喜欢的食物用不同的方式搬回家啦! 六、分组创作。 1、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蚂蚁的画法。 2、请学生分组创作,画出蚂蚁搬家的场景。 七、展示评议。 1、调动学生互相欣赏创作成果,以小组为单位互动评价。 2、奖励画得有创意的小组。 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当向小蚂蚁学习。学生体验敢于创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蚂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大胆的提问。 2.引导幼儿想办法寻找途径收集信息资料,积累经验。 活动准备: 电脑5台,录音机、图书、记录夹、vcd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回忆昆虫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出活动 1、看图说说:它是谁? 2、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家族的成员? 二、引发幼儿质疑 师:对蚂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幼儿举手质疑,教师记录幼儿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问题予以肯定,激发幼儿提问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提问质量) 三、引导幼儿解决 师:那么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呢?(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始终保持欣赏、接纳、尊重,以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四、自由寻求信息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积累,寻求问题的答案,(电脑课件、录音机、图书查找、询问别人、vcd等) 2、教师随机进行及时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新的信息,解决知识问题。 五:延伸活动: 个别幼儿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1、图书展示介绍。 2、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行重放功能,共同学习。 3、展示记录表,了解介绍搜集情况 4、录音欣赏 六、引发再学习的愿望。 教师:蚂蚁王国的趣事说也说不完,还有好多的答案信息,我们等一下再作介绍。 说课 活动的价值: 一、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情感。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小动物,对儿童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小蚂蚁就生活在儿童身边,儿童经常能看到,但到底小蚂蚁长得是怎么样的,它爬来爬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蚂蚁”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思考、讨论、观察小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逐步加深了解。同时,使孩子的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孩子对蚂蚁观察、了解、亲近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灌输式地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环节是一个大框框,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教师在参与孩子共同观察,讨论过程中,积极促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多媒体课件、环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协商、向老师求助)等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尽可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接纳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