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教版教材大纲

沪教版教材大纲

沪教版教材大纲
沪教版教材大纲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的排列

加减法(一)

加减法(二)

讲讲算算(三)

加进来、减出去

数墙

四、识别图形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分彩色图形片

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

大家来做加法

大家来做减法

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计算游戏

比一比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个十个的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小练习(一)

认识人名币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小练习(2)

五、几何小实践

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

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六、整理与提高

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练习(三)

二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六、整理与提高

大家来做乘法

乘除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数射线(千)

位置图上的游戏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时、分、秒

小练习(1)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小练习(2)

五、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

三角形与四边形

三角形的分类(1)

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大小比较

解决问题

巧算(2)

数学广场——列表枚举

数学广场——七巧板

数学广场——流程图(1)

三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四、用一位数除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除法的应用

单价、数量、总价

小练习(3)

五、几何小实践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

分米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2)

面积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六、整理与提高

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三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括号先算

树叶的面积

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

二、乘与除

谁跑得快

用两位数乘

用两位数除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四、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算盘

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计算

五、几何小实践

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整理与提高

乘与除

分数

应用

周长与面积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数学广场——搭配

四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

用计算器计算

节约用水

分数

二、数与量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

平方千米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从克到吨

从毫升到升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比一比

分数的加减计算

小研究——“分数墙”

四、整数的四则运算

工作效率

树状算图

三步计算式题

正推

逆推

文字计算题

运算定律

应用

五、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角的度量

角的计算

六、整理与提高

大数与凑整

分数

几何小练习

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四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四则运算

整数的运算性质

看谁算得巧

愉快的寒假

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生活中的小数

小数的意义

你知道吗?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

小练习

综合练习

小数点移动

小数加减法

三、统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几何小实践

垂直

平行

小练习

你知道吗?

五、整理与提高

问题解决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小数与测量

凑整

垂直与平行

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

平行线

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五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符号表示数

小数

二、小数乘除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计算

积、商的凑整

三、统计

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的应用

四、简易方程(一)

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与求值

方程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五、几何小实践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

梯形的面积

六、整理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

问题解决

图形的面积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

数学广场——编码

五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程

面积的估测

自然数

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和负数

数轴

三、简易方程(二)

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总结

四、几何小实践

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练习

体积与容积

五、问题解决

行程

表面积的变化

体积与重量

可能性

可能情况的个数

可能性的大小

六、总复习

数与运算

练习一

方程与代数

练习二

图形与几何

练习三

统计初步

练习四

预初

六年级(一)

第一章数的整除

1、整数和整除

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因数和倍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

2、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法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 比的基本性质

3.3 比例

2、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1、圆的周长和弧长

4.1圆的周长

4.2弧长

2、圆和扇形的面积

4.3圆的面积

4.4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二)

第五章有理数

1、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5.2数轴

5.3绝对值

2、有理数的运算

5.4有理数的加法

5.5有理数的减法

5.6有理数的乘法

5.7有理数的除法

5.8有理数的乘方

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

(组)

1、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

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次方程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

1、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 线段的大小比较

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2、角

7.3 角的概念与表示

7.4 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1、长方体的元素

2、长方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3、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4、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5、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初中

七年级(一)

第九章整式

1、整式的概念

9.1 字母表示数

9.2 代数式

9.3 代数式的值

9.4 整式

2、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

9.6 整式的加减

3、整式的乘法

9.7 同底数幂的乘法

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

4、乘法公式

9.11 平方差公式

9.12 完全平方公式

5、因式分解

9.13 提取公因式法

9.14 公式法

9.15 十字相乘法

9.16 分组分解法

6、整式的除法

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

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十章分式

1、分式

10.1 分式的意义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运算

10.3 分式的乘除

10.4 分式的加减

10.5 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1、图形的平移

11.1 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1.2 旋转

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11.4 中心对称

3、图形的翻转

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

11.6 轴对称

七年级(二)

第十二章实数

1、实数的概念

12.1 实数的概念

2、数的开方

12.2 平方根和开方根

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

12.4 几次方根

3、实数的运算

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12.6 实数的运算

4、分数指数幂

12.7 分数指数幂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1、相交线

13.1 邻补角、对顶角

13.2 垂线

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平行线

13.4 平行线的判定

13.5 平行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

2、全等三角形

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等腰三角形

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4.7 等边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

15.2 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点的运动

八年级(一)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的运算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 正比例函数

18.1 函数的概念

18.2 正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

18.3 反比例函数

3 函数的表示法

18.4 函数的表示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1 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9.2 证明举例

2 线段的垂直与角的平分线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9.5角的平分线

19.6 轨迹

3 直角三角形

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9.9 勾股定理

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

八年级(二)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的概念

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

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

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

3 一次函数的应用

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

1 整式方程

21.1 一次整式方程

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2 分式方程

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 无理方程

21.4 无理方程

4 二元二次方程组

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

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5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1 多边形

22.1 多边形

2 平行四边形

22.2 平行四边形

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 梯形

22.4 梯形

22.5 等腰梯形

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4 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22.7平面向量

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

22.9平面向量的减法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

1 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事件的概率

23.3 事件的概率

23.4 概率计算举例

九年级(一)

第24章相似三角形

1 相似形

24.1 放缩与相似形

2 比例线段

24.2 比例线段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3 相似三角形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

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

第25章锐角三角形

1 锐角的三角比

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

2 解直角三角形

25.3 解直角三角形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概念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二次函数的图像

26.2 特别二次函数的图像

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九年级(二)

第27章圆与正多边形

1 圆的基本性质

27.1 圆的确定

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

27.3 垂径定理

2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 正多边形与圆

27.6 正多边形与圆

第28章统计初步

1 统计的意义

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

28.2 统计的意义

2 基本的统计量

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

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8.5 表示一组数据发布的量

28.6 统计实习

高中

高一(一)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

1 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2 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 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 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

3.2 函数关系的建立

3.3 函数的运算

3.4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1 幂函数

4.1 幂函数的性质图像与性质

2 指函数

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3 借助计数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二)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3 对数

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4 反函数

4.5 反函数的概念

5 对数函数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 简单的指数方程

4.8 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三角比

1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2 三角恒等比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

3 解斜三角形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

6.2 正切函数的图像性质

6.3 函数y=Asin(wx+ψ)的图像、性质

2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一)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 数列

7.1 数列

7.1 等差数列

7.3 等比数列

2 数学归纳法

7.4 数学归纳法

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 归纳——猜想——论证

3 数列的极限

7.7 数列的极限

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 向量的数量积

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矩形和行列式初步

1 矩形

9.1 矩形的概念

9.2 矩形的运算

2 行列式

9.3 二阶行列式

9.4 三阶行列式

第十章算法初步

10.1 算法的概念

10.2 程序框图

*10.3 计算机话语和算法程序

高二(二)

第11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1.1 直线的方程

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12章圆锥曲线

12.1曲线和方程

12.2 圆的方程

12.3椭圆的标准方程

12.4 椭圆的性质

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2.6 双曲线的性质

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2.8 抛物线的性质

第13章复数

13.1 复数的概念

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

13.3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13.6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高三(一)

第14章空间直线与平面

14.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4.2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4.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4.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15章

1 多面体

15.1 多面体的概念

15.2 多面体的直观图

2 旋转体

15.3 旋转体的概念

3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

15.4 几何体的表面积

15.5 几何体的体积

15.5 球面的距离

第16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6.1 计数定理1——乘法定理

16.2 排列

16.3 计数定理2——加法定理

16.4 组合

16.5 二项式定理

高三(二)

第17章概率论初步

17.1 古典概率

17.2 频率概率

第18章基本统计方法

18.1 总体和样本

18.2 抽样技术

18.3 统计估计

18.4 实例分析

18.5 概率统计实验

高三(拓展&理科)

专题一三角恒等变换

1.1 半角公式的应用

1.2 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专题二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

1 参数方程

2.1 曲线的参数方程

2.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2 极坐标方程

2.3 极坐标系

专题三空间向量及其与

3.1 空间向量

3.2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3.3 空间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

3.4 空间向量在度量问题中的应用

专题四概率论初步(续)

4.1 事件和概率

4.2 独立事件积的概率

4.3 随机变量和数学期望

4.4 正态分布

*5.3 数学与文学*专题五线性回归

5.1 直接观察法

5.2 最小二乘法

高三(拓展&文科、技艺)

专题一线性规划

1.1线性规划问题

1.2线性规划的可行域

1.3线性规划的解

专题二优选与统筹

1 实验设计的若干方法

2.1 二分法

2.2 0.618法

2 统筹规划

2.3 统筹规划

专题三投影与画图

3.1 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3.2 轴测图

3.3 三视图

专题四统计案例

4.1 抽样调查案例

4.2 假设检查案例

*4.3 列联表独立性检查案例

专题五数学与文化艺术

5.1 数学与音乐

5.2 数学与美术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 3.3函数的运算 3.4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下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 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四反函数 4.5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简单的指数方程

4.8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 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 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上 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 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 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 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 沪教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高一第一学期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第二学期 4、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6、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唐·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2、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高二第一学期

各个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大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生活中的数 2. 观察与测量 3. 加与减(一) 4. 有趣的图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一)》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 法》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 表》 第十二单元《加法》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认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 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位置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5. 整理与复习(一) 6. 加与减(二) 7. 购物 8. 加与减(三) 9. 统计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1. 数一数与乘法 2. 乘法口诀(一) 3. 观察物体 4. 节日广场 5. 分一分与除法 6. 整理与复习(一) 7. 方向与位置 8. 时、分、秒 9. 月球旅行 10. 乘法口诀(二) 11. 整理与复习(二) 12. 除法 13. 统计与猜测 14. 趣味运动会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第五单元《认 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 (二)》第七单元《统 计》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 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 (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 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 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7 认识时间 8 找规律 9 统计 10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二)我长高了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看一看摆一摆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一)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 2 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 3 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 4 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 5 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 6 章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6.2 实数 第 7 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8 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 9 章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 第 10 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 第 11 章数据的集中趋势 11.1 平均数11.2 中位数与众数11.3 从部分看总体 八年级上册 第 12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的点坐标12.2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 第 13 章一次函数 13.1 函数13.2 一次函数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 14 章三角形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 命题与证明

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 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在考查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专业能力,突出灵活运用数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学专业知识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⑴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⑵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⑶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⑴思维能力:能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⑵运算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⑶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沪教版教材大纲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的排列 加减法(一) 加减法(二) 讲讲算算(三) 加进来、减出去 数墙 四、识别图形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分彩色图形片 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 大家来做加法 大家来做减法 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计算游戏 比一比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个十个的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小练习(一) 认识人名币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小练习(2) 五、几何小实践 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 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六、整理与提高 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练习(三) 二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六、整理与提高 大家来做乘法 乘除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数射线(千) 位置图上的游戏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时、分、秒 小练习(1)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小练习(2) 五、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 角 三角形与四边形 三角形的分类(1) 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大小比较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6731????更新时间:9/23/2005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 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 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 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 童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 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 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 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 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大纲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数 二、识数,认识阿拉伯数字 三、写阿拉伯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一、介绍等号,大于符号,小于符号,以及其表示的意义 二、比较数的大小 三、从数的大小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的比较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介绍加法符号,以及十以内的无进位的加法。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 二、介绍减法符号,减法的意义,十以内数字的减法 三、加法与减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分类 一、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类,根据归类进行分类。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前后顺序,位置的前后给事物排序 二、大小顺序,数的大小排序 三、上下顺序 四、左右顺序

五、将各种顺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一、从实际出发认识几何物体 二、从直观上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一、十以上的数的认识,数位的初步的认识 二、加数有十以上,和为二十以下无进位的加法 三、二十以内无借位的减法 四、二十以内有进位的加法 五、二十以内有借位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其代表的意义 二、从时针,分针分布的位置大致的判断时间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 一、整十数的加减 二、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无进、借位 三、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列竖式计算,无进、借位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认识正面侧面的区别 二、测量工具的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之间

的单位互换 三、米,厘米所表示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一百以内的数 二、数位的认识,个位,十位,及其代表的意义 三、十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一、初步认识各类平面图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 二、组合图形中,各类单一图形的辨别 第五单元加减法(二) 一、进位介绍,进位的意义,进位的方法 二、两位数与一位数的有进位的加法 三、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四、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减法,有借位 五、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 一、一百以内三个数的的连加 二、一百以内的三个数的连减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二、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二章分数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二学期 第五章有理数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九章整式 第十章分式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第二学期 第十二章实数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第十四章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第二学期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第二学期 第二十七章圆和正多变形 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数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讲课讲稿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1、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学常识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3、2、 2、中心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3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文学常识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2、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3、艺术特色:平淡而有味 首先,这篇散文由一封读者来信谈及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如实记下作者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其次,作者对生命的况味、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发现和领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字真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

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数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教室 2.掷双色片 3.听着数、摸着数 4.数射线 5.两个5是10、零 6.美丽的星座 7.小于、等于、大于 8.课间大休息、玩积木 9.买冰淇淋、运动会 10.对应与比较 第二单元 1.小胖过生日 2.加与减

3.10的游戏 4.合在一起 5.绿地 6.小胖下车 7.还缺几个 8.秋游 9.小胖上车 10.加减混合 11.数楼 12.在书中射线上做加、减法 13.连加、连减 第三单元 1.20以内数的排列 2.海底世界 3.数点块 4.它们与10的关系、它是几与几

5.乘火车 6.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7.相像的题 8.加进来、减出去 9.加倍与一半 10.数砖墙 11.退位减法 12.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状 第五单元 1.大家来做加法表 2.兄弟姐妹 3.比较 4.相邻的题 5.巧算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1.游数城 2.玩数图 3.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1.左与右 2.在街上 3.上、中、下、左、中、右 4.路(前后,左右) 第三单元100以内的数及其减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百数图 3.数的表示 4.数射线上的数 5.百数表

6.数龙——百的数列 7.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8.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 9.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 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2.笔算加法(进位) 1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4.笔算减法(退位) 15.郊外活动 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第四单元应用 1.长度比较 2.度量 3.线段 4.长度计算

沪教版——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简表

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整理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 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 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 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 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 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 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 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 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 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 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 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 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 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共60篇 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 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 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 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14个虚词:之,何,以,于,与,因,也,乎,则,焉,而,其,矣,哉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一年级(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有理数的大小 1.4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 第2章整式加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代数式 2.3整式加减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3.3消元解方程组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4章直线与角 4.1多彩的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4角的表示与度量 4.5角的大小比较 4.6作线段与角 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整理 5.3统计图的选择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6章实数 6.1平方根、立方根 6.2实数 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 8.2 整式乘法 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9章分式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9.2分式的运算 9.3 分式方程 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 10.2平行线的判定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4 平移

第11章频数分布 11.1频数与频率 11.2频数分布 八年级上册 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平面上点的坐标 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3章一次函数 13.1函数 13.2一次函数 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2命题与证明 第15章全等三角形

高中语文 5.15《蒹葭》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蒹葭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说明: “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 和蒹葭的画面 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 诗句。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 绘秋景的诗句。 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 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 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 铺垫。 课文研习之 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 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3、概括诗歌主题。 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 蒹葭、白露、伊人的关 键词。如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 已 (形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 诗歌主题。 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 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 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 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 本诗思想内容——。一 说,爱情诗;一说,明 志诗;一说,人生哲理 诗。各有其理,古人有 言“诗无达诂”,我们 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 是“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