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

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4.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

2013年3月20日完成小麦去雄套袋,2013年3月23日(上午8-11是)完成小麦授粉杂交,2013年4月2日将纸袋去掉。待麦穗成熟期时,剪下杂交穗,结果: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

五、分析与讨论

1、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其原因可能有:

①在去雄时损伤柱头,使授粉不成功。

②授粉时,采集的父本花粉未成熟,不能完成受精。

③外界因素影响:风力将已成熟的小麦籽粒吹落在地;被农场周围鸟类取食等原因。

2、去雄时,若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时,这朵花应剪去,并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育种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主要农作物有性杂交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农学专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技术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l.以水稻为练习材料,熟悉水稻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2. 通过练习,掌握水稻有性杂交的方法与技术 3. 熟悉水稻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4.了解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有性杂交关键技术 二、实验原理 1.花器构造 水稻(Oryza sativa,L.)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属复总状圆锥花序,由主轴、枝梗、小枝粳组成。在小枝梗上着生小穗,每个小穗由基部的两片退化颖片(通常称为副护颖)、小穗轴和3朵小花构成。3朵小花中,顶端一朵为完全花,其下两朵均退化,仅见两片不孕外稃(通称为护颖)。可育小花有外稃(通称外颖),内稃(通称内颖),2个浆片(通称鳞被)、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雌蕊位于颖花基部的中央,子房一室,内藏一个胚珠;花柱先端分开成羽毛状柱头。雄蕊6枚,花丝从子房的基部生出,花药四室,长形,每个花药内约有1000粒花粉。子房与外颖间有两个小鳞片,鳞片呈圆形、白色、肉质,起着调控颖花开放的作用。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端的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成对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 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小麦(T. aestivum L.)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花生(Arachis hypogaea)属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落花生属(Arachis),落花生( A. hypogaea),自花授粉作物。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实验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㈠小麦的花器构造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 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 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 片;鳞片2 个;雄蕊(花丝、花药)3 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 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㈡开花习性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 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 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 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E,最适相对湿度70-80%, 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 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 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 1.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四、操作方法 1. 普通法(1 )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 朵左右小花 2.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挂号标牌 3.授粉: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 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 天后将纸袋去掉。㈡“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 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 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 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随着基 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 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21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上的应用主要有: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细胞杂 交技术、农作物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等。农作物组 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其次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 速繁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体细胞杂交可以创造出更有经济价值或更广泛适 应性的作物新品种;人工种子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作物进 行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并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防止种性退化;转基因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分子标记辅 助育种技术是利用与目的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的分子标记,鉴定和筛选具有目 的性状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后代,或分析和评价种质资源、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 的一种方法,与传统育种依表现型进行选择相比,该项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 结果准确等特点,特别是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选择更为有效。 现代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已经广泛应用。细胞工程中, 通过胚珠培养、 体细胞培养等技术获得了一些新种质材料;基因工程方面, 随着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轰击法及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的突破, 在棉花抗病虫害和及抗除草剂等 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 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我国棉花生物技术 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他方面尚有差距。 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生物技术手段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 开辟了玉米 育种的新途径。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已经成为自交系选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应用, 转基因玉米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并将很快实 现产业化。而高成本、掌握难、重复性和通用性差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生物技术 在玉米育种中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缩短了育种年限, 同时也为品种改良开辟了新的道路,是现代育种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应加 大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投入与研究力度,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在现阶段,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 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4.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 2013年3月20日完成小麦去雄套袋,2013年3月23日(上午8-11是)完成小麦授粉杂交,2013年4月2日将纸袋去掉。待麦穗成熟期时,剪下杂交穗,结果:小麦杂交结实率为零。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考核实验报告 上饶师范学院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实验探究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级(4)班 专业:园林 姓名:胡青燕 学号:08120409 指导老师:丁峥 2011年06月07日

实验六引种驯化实验 实验目的:1、在牚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学会简单引种的育种方法[1]、过程及栽植过程中的养护措施。 2、提高上饶师范学院的观赏植物种类,增加学院林下空间的耐荫植物品种。 实验原理:引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植物向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以内的变迁。植物遗传性适应范围即为植物的反应规范,指的是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幅度:植物反应规 范大则引种更容易成功,反之,适应范围小的植物不容易引种,需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或通过其育种技术进行育种。 实验器材:草绳或透气器皿、铁揪、修剪刀、装载交通公具。[2] 实验引种材料:三清山或灵山海拔较高的肾蕨。 进行实验引种的原因:鉴于我们校园内大部分乔木下的空地中,草被生长不良,未能充分利用其绿化空间,可能是地上植物不耐荫也可能因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众多因素导致生长不良,肾蕨属于荫生地被植物,适应性强,喜高温高温环境等特性,可以弥补其他植物的欠缺特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实验引种的方法:直接引种本实验须对三清山或灵山多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原产地肾蕨植株的生态条件、物候现象等。在野外采集引种材料。 适应性观察方法设温室和林下两个观察点,且不定株数,不分种苗大 小,基本固定位置的随机半固定方法直接测定。生物学特性观察记载每 周进行2次,候物期观察记载项目是:营养叶萌发、展叶、孢子叶萌发、 孢子成熟等。耐寒性分为一级,植株不受伤,或仅少数叶片出现冻斑, 无片状枯萎现象;二级,植株50%叶片受害枯萎,10%新芽受害枯萎;三 级,植株90%叶片受害枯萎,50%以上新芽受害枯萎;四级,地上部分枯 萎,但能从根部重新萌发生长;五级,地上部分枯萎,不能重新萌发死 亡的。 实验步骤: 1、引种材料的收集 1)、肾蕨的主要形态特征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 称地伸向两侧。 2)、肾蕨的自然分布广布世界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常见。 3)、肾蕨的生态习性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 和树干上。喜欢温暖潮润和半阴的地方。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

第二节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 的遗传与选育 一、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因此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因为任何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成培育的。因此优良品种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新育成的品种必须要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以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生态条件,争取高产、优质,同时克服不利的生态条件而争取稳产。 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同一生态区域内的很多品种,形成一种生态类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能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品种适应该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和各种自然病虫灾害的能力,因而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发育正常,并对不利条件、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耐性,以及保持产量相对稳定等优良性状,表现出高产、稳产。 生态区域(生态、耕作制度)品种生态类型 要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首先要了解我国小麦的品种种植区划及 与之相适应的品种生态型特点,因为作物品种种植区划是以经济、自然(气候、土壤、生物)、栽培、管理条件和品种生态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的,它是制定育种目标的重要依据。 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和育种目标 小麦品种种植区划的目的,就是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气候、土壤、生物等),耕作栽培水平和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以

便育种、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制定育种目标,还应当研究当地品种生态类型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指导。 可见,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因此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首先必须根据品种种植区划,充分考虑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研究当地品种生态类型的优缺点,据以制订正确具体的育种目标。即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育新品种。 (一)我国小麦品种种植区划 由于我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和生产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比如:l961年出版的《中国小麦栽培学》,根据自然条件(特别是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降水量及其分布)、耕作栽培制度、小麦品种类型、 适宜播种期与成熟期迟早等,将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域划分为3个主区、l0个亚区。 l979年出版的《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针对当时小麦生产发展变化情况,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9个主区(相当于亚区),并在两个主区内设置了5个副区。 l983年出版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参照上述两书的划分依据改分为10个区(相当亚区)、21个副区。 l996年出版的《中国小麦育种学》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3个主区、l0个亚区和29个副区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工业工程 1131 1131509119 许凡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包括基因技术(DNA重组技术)、细胞工程(杂交瘤技术、细胞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发酵工业)4个分支领域。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动物克隆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现代生物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动物克隆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动物育种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21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上的应用主要有: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农作物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等。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其次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速繁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体细胞杂交可以创造出更有经济价值或更广泛适应性的作物新品种;人工种子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作物进行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并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防止种性退化;转基因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利用与目的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的分子标记,鉴定和筛选具有目的性状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后代,或分析和评价种质资源、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与传统育种依表现型进行选择相比,该项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结果准确等特点,特别是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选择更为有效。 现代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已经广泛应用。细胞工程中, 通过胚珠培养、体

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实验十二育种场圃观摩与杂交程序 一、实验目的 参观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主要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了解作物杂交育种程序及各试验阶段的设计及其主要工作内容,学会相关的育种操作技术。 二、内容说明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将作物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根据作物自然异交率的高低,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等类型。为改进作物的多种性状而采取的育种方法和程序,与繁殖方式紧密相关。自交作物现今的育种方法中仍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一种育种方法;异交作物则普遍利用杂种优势。常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均适用于有性繁殖作物。 育种的过程是很复杂而又非常细致运用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工作。尽管不同作物在各试验阶段所需的材料数目,所作的田间试验设计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其育种程序,一般来说是相同的。自交作物杂交育种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原种繁殖圃;异交作物杂交种培育基本工作环节是原始材料圃~杂交圃~自交系选育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圃~生产试验圃~自交系繁殖圃。 本实验通过在作物的主要生育期,由指导教师带领,选择参观一种自交或异交作物的杂交育种试验,并按育种程序观察各试验阶段的田间设计、种植方式、各世代性状遗传变异趋向及特点,并对指导教师讲解认真记录。既要印证新学的育种理论和技术,而且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我们在实际观摩中还应着重了解各试验场圃的作用,材料特点和来源,田间设计方法及对土壤肥力均匀性的要求等。 三、材料用具 自交作物和异交作物各试验阶段的育种材料、育种试验地、田间试验计划书、田间种植图、铅笔、笔记本等。 四、方法步骤 〔一) 自交作物杂交育种试验场圃(以水稻或小麦为代表) 1.原始材料种植从国内外收集的有育种价值的品种资源材料,一般按材料性状归类种植,如抗逆类、优质类、早熟类等。试验设计采用顺序排列,每份材料种一个小区(2~5行),逢零设对照,不设重复。主要工作是观察和研究材料特征特性,每年选出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实验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㈡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

1.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四、操作方法 1.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挂号标牌 ⒊授粉: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㈡“小麦捻调穗”杂交法

作物育种实验报告册

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报告 实验Ⅰ作物杂交育种程序参观 时间:2015.9.7 温度:30/22℃地点:农大试验田 ⑴目的: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及育种中各圃的种植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 ⑵过程:由老师带队参观并介绍了试验田各品系稻的特征 、花器构造以及相关知识 ⑶收获:①籼稻和粳稻的区别 ?籼稻-粒型长而窄粳稻-粒型短而圆 ?粳稻含支链淀粉多于籼稻,所以口感更软更糯 ?粳稻有着长而密集的颖毛 ②香稻的特征:谷粒的外观为细长偏籼型。剥开外稃用嘴嚼碎,有一股清新的香味。外观:香米米色晶莹剔透,胚芽没有白点。 (图1:香稻) ③Y两优900的特征:籼粳亚种间杂交种

1、株叶形态好:株形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微凹,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光能利用率高。 2、高度耐肥抗倒:植株较矮,重心较低;茎秆粗壮、坚韧,后期茎叶功能强,高度耐肥抗倒。 3、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中等,生长旺盛,特大穗型,灌浆动力充足,后期枝梗活力强,结实率高。易脱粒、不落粒。 4、抗逆性强:耐高温和耐低温能力都比较强,田间表现有较强的抗病性,后期落色好,结实率高而稳定。 (图2:Y两优900) ④越光稻特征:是一种日本大米的商标及同种水稻的品种。越光米在日本广为栽培、家喻户晓,是高级大米的代表之一。价格较其他大米高出许多,而其中又以新泻县鱼沼市出产的越光米最负盛名,其稻穗饱满,但易倒伏,对稻瘟病的抵抗性较弱。 ⑤其他水稻品系及特征: ?黑米:叶片V字形,凹,叶片厚,高产 ?优质稻:叶偏高,杂交稻,腹白小甚至没有腹白,角质率度高,米色清亮,有些带有特殊香味 ?‘9311’:偏籼,若干杂交水稻的父本,着粒密 实验Ⅱ水稻有性杂交技术

最新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小麦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 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实验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㈡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 1. 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四、操作方法 1. 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育种试验设计

异花授粉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异花授粉亦有两种含义,对于有性繁殖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条件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对于营养繁殖的果树等作物,是指不同品种(基因型)间的相互授粉,又叫异交植物。异花授粉植物的群体是来源不同、遗传性不同的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异质结合子所繁衍的后代。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限于雌雄同花类型,而且限于被子植物少数几个科、属的草本植物。异花授粉则普遍发生于高等植物所有的科。多数异花授粉作物不耐自交,自交会导致生活力显著衰退。但是雌雄异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类型主要靠其性别分化保证其异花授粉,未发现有特殊的自交不亲和机制。 异花授粉作物在花器结构方面有着复杂的多样性,以多种方式适应异花授粉的需要。如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风媒花产生大量小、轻而易于飞扬的花粉,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虫媒花具有对昆虫等传粉动物吸引力很强的色泽艳丽、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密腺;自交不亲和机制以及上述两个或更多特性的联合机制等。 因不同科属的异花授粉植物具有不同的花器结构,所以应在进行去雄授粉之前必须了解这些不同之处,十字花科蔬菜是目前品种最多,栽培面积最为广泛的蔬菜,并为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因此本实验以甘蓝为主来说明异花授粉植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甘蓝开花习性:花序为总状,主茎先抽薹,然后抽出一次枝,一次枝上又抽出二次枝......。花的开花次序是先主茎、后一次侧枝、二次侧枝......,整株的花是由上而下,而每一花序的花则是由下而上开放。早期开放的花会因温度低、授粉不良而结实率低,高次分枝(二次以后的各分枝)顶端的一部分花因营养不良而结实率低,且结的种子也不饱满,这些部位的花蕾均不宜选作杂交用。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苹果、梨等果树植物、十字花科蔬菜、葫芦科蔬菜、百合科蔬菜、菠菜、玉米等异花花授粉作物的有性杂交技术;了解异花授粉植物不同的花器结构和开花动态;根据结果探讨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获得目的性杂交种子以丰富育种的原始材料。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供杂交用的亲本材料。可根据实验要求准备试材,如:苹果、梨、玉米、大白菜、甘蓝、黄瓜、西瓜、韭菜、大葱、菠菜等。 2.用具:镊子、授粉器、放大镜、指形管(或小玻璃瓶)、干燥器、培养皿、花粉筛、剪刀、75%酒精棉球、纸袋、纸牌、铅笔等。 二、方法步骤 (一)亲本的株选 由于十字花科蔬菜为异花授粉作物,品种内株间的差异较大,所以在选择亲本时一定要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选定后要统一编号,父母本要套袋隔离。 (二)花序选择及整枝疏花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要点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要点(1) 2009-07-28 信息来源:农村远程信息呼叫系统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独创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是小麦育种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飞跃,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一套高效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云南省农科院自1993年开始进行此项研究,经13年努力,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结合这一技术体系的应用,自1997年以来,已审定杂交小麦品种3个,累计制种8000余亩;制种纯度稳定在96百分之以上;累计示范应用30万余亩;平均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百分之15以上。2004年以来,大面积制种平均产量突破每亩250千克,有10百分之的面积达到每亩300千克;农户制种效益一般在700至1000元每亩。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应用进入了规模化阶段,研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要点(2) 2009-07-28 信息来源:农村远程信息呼叫系统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杂交小麦制种工作的具体目标是:提高种子产量、保证种子纯度和降低投入。客观上来说制种的纯度与产量取决于亲本双方的特征特性,如:父本花粉量大、散粉性好、花期长,而母本不育期长、育性稳定、异交结实性好,就有利于提高制种纯度和产量。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就是根据亲本双方的特性,人为创造一个适宜环境来挖掘亲本双方的生产潜力,尽可能为提高杂交籽纯度和产量创造条件。 经多年实践和总结,提出杂交小麦高产制种应注意和把握好以下环节: 1、根据制种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宜制种区 制种区的选择注意以下两点:①所选区域的气候与生态条件,能满足母本(不育系)育性表达要求。由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的母本属于环境敏感型不育系(主要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易造成母本自交结实;因此,要选择母本育性转换敏感期(2—3月份初,一般温度较低、且变温波动较小)制种。针对云南现生产主要应用的两个不育系而言,保山、昆明、丽江、曲靖等大部分地区,均能满足制种要求。②制种地隔离条件要好,要有良好排灌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区周围3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父本(恢复系)以外的其它小麦品种;可借助自然屏障隔离或通过种植其它作物来实现生物隔离;制种地的肥力条件和排灌条件要好,这是制种高产的基本保障 2、确定最佳父母本行比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课程实验指导书 园林专业 杨泉女邓日烈刘晓辉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 2008年5月 目录 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 (2) 实验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3) 实验三、花粉生活力的鉴定 (5) 实验四、园林植物开花习性的观察与授粉技术 (7) 实验五、人工诱发植物多倍体 (9) 实验六、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1) 实验七、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 (13)

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 植物表型变异类型的观察植物表型变异的研究是进行表型选择的工作基础,经过表型选择出来的类型r一般就直接称为优良类型,这些优良类型一方面可直接供生产之需,另一方面可作为该植物种进一步改良的原始材料。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植物表型变异类型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用具 手持放大镜、铅笔、绘图纸、枝剪、小刀、米尺。 三、实验材料 各种树木和花卉品种。 四、实验内容 (一)树木形态特征变异的观察 (1)叶子形态特征的变化。许多乔灌木树种叶子的结构和色泽存在一定的变化, 并在绿化事业上广泛应用着,如园柏的针叶有刺叶和鳞叶之分;槭树和黄卢的红叶中,存在深红、淡红和黄色三种类型;李子树中还发生了保持全年树叶紫红的变异,这就是红叶李;各种杨树、柳树的叶形和叶片大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果实(球果)形态特征的变异。果实(球果)是树木重要的繁殖器官,也是划分种、品种和类型的重要的性状特征。核桃果实按形状可划分为:尖顶、卵果、长果、圆果、方果等五种类型:按种壳光滑程度可分为光、中等光滑和有皱沟三种类型:接种壳厚度及其内壁构造(内壁褶、内壁膜、种壳)可划分为

育种程序参观小麦

育种程序参观实习报告(小麦) 一、目的: 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㈠小麦的花器构造 小麦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㈡开花习性 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10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1.用品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75%的酒精、透明纸袋、纸牌回形针、小杯。 ㈠操作方法 1.普通法 (1)选穗整穗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 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用镊子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 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 ⒉去雄套袋 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挂号标牌 ⒊授粉: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三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四基因分离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树木、花卉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和特征,掌握根尖压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主要方式,常见于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细胞经有丝分裂正确地把染色体分配给子细胞,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内容一致的子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 发芽的杉木种子根尖;洋葱的幼根。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刀片、镊子、吸水纸、小烧杯、大培养皿、冰箱、恒温水浴锅、量筒、天平。 醋酸、铁矾、苏木精、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二甲苯、盐酸、叔丁醇、无水乙醇、95%乙醇。 五、实验步骤 1.取材 ⑴杉木种子根尖将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24h,然后置培养皿中,在25℃下发芽,5~7天后胚根长达10~15㎜时将发芽种子取出。 ⑵洋葱根尖培养将洋葱的鳞茎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内,在室温(20~25℃)下培养使其发根,待根长约10~15㎜时将根取出备用。 2.预处理为了阻止纺缍体的活动,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相对缩短,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可对根尖进行预处理。

可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物有生物碱、苷类、酚类及其他物质,常用药物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如下: (1)秋水仙碱:浓度为0. 04%~0.2%,处理2~5 h; (2)a-溴代萘:饱和水溶液处理0.5~4 h; (3)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2~4 h; (4)8-羟基喹啉:浓度为0. 002M,处理2~4 h; 上述各处理在室温下进行,若低温处理则用蒸馏水在1~4℃下处理24 h。 3.固定经过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干净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24 h,目的是将细胞迅速杀死,使染色体保持固定的形态。经固定的材料若不立即使用,可换到70%酒精中置于4℃下保存。 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冰醋酸:纯酒精=1:3(体积比)。 4.水解固定好的材料换入蒸馏水中洗净,然后放入1N盐酸溶液中,在60℃下解离5~20min,以便胞间层的果胶类物质解体,使细胞易于分散,便于压片,同时还可使染色体获得一个较为透明的背景。材料经解离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将材料中的酸洗净,以便染色。 1N盐酸溶液的配制:取8.25ml浓盐酸(比重1:19),加蒸馏水至1000ml摇匀即可。 5.染色(铁矾—苏木精法) 苏木精是从墨西哥的一种木本豆科植物洋苏木的心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染料,是一种核染色剂,其本身对组织和细胞的亲和力不强,不能直接染色,而必须依靠硫酸铁铵和硫酸铝铵等盐类作媒染剂才能对细胞染色。由于苏木精适用范围广,染色效果好,且颜色的保存性也较好,故在植物制片技术中被广泛采用。 媒染剂的配制:将铁矾(硫酸铁铵)配成2~4%的水溶液,该溶液较易氧化变质,最好是现配现用;置冰箱中可延缓其氧化,能保存2个月。 染色剂的配制:一般用0.5%的苏木精水溶液,配制时先将苏木精结晶体溶于少量的95%酒精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不加瓶塞,而用纱布包扎瓶口,使瓶内外空气能流通。将其静置一处使其缓慢氧化,室温下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成熟”,过滤后使

细胞工程基础实验技术(细胞育种)教案

实验1 细胞工程基础实验技术 实验准备: MS培养基母液配制 按配方表配制MS培养基母液:大量元素配20×,微量元素和其它成分配制成200×,母液贮存于2~4℃的冰箱中。 植物激素配制 BA和NAA配制成浓度为0.5mg/ml的溶液,贮存在2~4℃下备用。

1.1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培养的配制及灭菌方法,为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准备培养基。 1.2 实验用品及溶液 实验按每4个学生一组,每组分发培养基母液及激素母液一套,50ml量筒、1000ml 有刻度烧杯、吸球、电炉各1 个,5ml移液管9支,50ml三角瓶20个。 公用设备:pH计,高压灭菌锅。 1.3 操作方法 实验按500ml容量一组配制培养基,保证下一次实验每一学生有5瓶培养基供接种用。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BA 2mgl-1+NAA mgl-1+ Sucrose 20g-1+ Agar 7g-1 A.向容量瓶中顺序加入培养基母液: 大量元素25ml 微量元素2.5ml 铁盐 2.5ml 其它成分各2.5ml BA和NAA 各2.0ml B.加入实际配制培养基体积约2/3-3/4的蒸馏水,加入10g蔗糖后搅拌使其溶化,用0.5N的NaOH和0.5N的HCl调整pH至5.8-6.0。 C.加入3.5g琼脂,将烧杯置于电炉上,搅拌加热使琼脂完全溶化,然后用蒸馏水定容至终体积500ml,继续加热几分钟使之混合均匀后分装于三角瓶中。用记号笔写上学号或姓名。 D. 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灭菌条件为温度121℃,压力 1.1kg/cm2,灭菌时间20min.左右。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于无菌室保存备用。 1.4 记载内容 培养基配制过程。 灭菌方法 介绍不同类型灭菌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对配置的培养基进行灭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