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顽固性皮肤疾病,祖国医学对它的相关论述亦不多见,目前尚无公认而显效的治疗方法。王寅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她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和治疗独具创见,疗效显著。本文将对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及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的经验加以论述。

【关键词】瘢痕疙瘩;火针治疗;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96-02

瘢痕疙瘩是发生在皮肤组织上的一种良性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中医称之为“蟹足肿”、“肉龟疮”、“黄瓜疽”、“锯痕症”、“肉蜈蚣”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云:“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生于胸背两胁间,严如龟形,头尾四足皆具,皮色不红,高起二寸,疼痛难忍”。本病是一种较为顽固的毁容性皮肤病,迄今尚无满意疗法,是皮肤科及整形外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王寅教授采用火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王教授左右,得益匪浅。

1 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

1.1 临证特点:瘢痕疙瘩临床较为少见,中医古籍记载亦不多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称之为“黄瓜痈”,清代《医

中药去瘢痕

中药去瘢痕 ?中药去瘢痕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2、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3、因瘢痕多见于局部,故外治法更为常用。刘氏采用复方艾叶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对减轻瘢痕增生,止痒止痛具有较好疗效。(复方艾叶煎由艾叶15g,老松皮30g,威灵仙15g,红花10g,煎汤3000ml。丁艾油:艾叶30g,丁香50g,红花20g,冰片6g,前两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馏提取挥发油300ml;红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渗滤;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

1∶1∶1混合而成)。4、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 药物组成。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5、应氏以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痒软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绷带或纱 布包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缠绕治疗增生性瘢痕。6、张氏 等选用软坚消瘢散配合器械扩张治疗食道、胃吻合口反复瘢痕狭窄,(药用:乌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蚕10g,共研细末,每次6g,蜂蜜调服4次),其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疗效满意。7、杨氏用五倍子50g、五灵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没药各5g,蜈蚣20条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后加温煎至焦黄,过滤,加入二甲基亚砜(消炎止痛,利尿,镇静)250g制成消痕油),用时外涂创面后加

火针操作规范

火针操作规范 一、概念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灵枢·官针》中指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刺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二、针具 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 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三、操作方法 火针的操作包括:选穴与消毒、烧针、针刺深度和针后护理。 (一)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痛为腧”局部取穴。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卧位,须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影响取穴的准确性。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施术者:施术前医生应用肥皂水洗擦双手,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才可持针操作。施术部位:在施术部位,应用75%酒精棉球从进针的中心点向外扩展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已消毒后的皮肤应避免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污染。

(二)烧针 烧针——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烧针方法:用乙醇灯较方便,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 烧针次序: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烧灼程度: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如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较慢地烙熨。 (三)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祛邪,又不伤皮肉。《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一般深度为:四肢及腰腹部稍深--刺2~5分深;胸背部宜浅--刺1~2分深;颜面部除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四)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针刺4~5分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四、适应范围 痹症,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疖等。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方法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导致自己的身上遭受一些伤害 留下伤口,有的人就算很浅的伤口都会留下疤痕,这就是疤痕体质在作怪,疤痕体质很容易留疤所以护理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瘢痕疙瘩需要选用注射治疗的方法来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的药物非常多,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皮质激素类药物。此外,还有多肽生长因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自由基制剂、维甲酸类、抗组织胺类以及抗肿瘤药物等。应当认识到,药物治疗只是瘢痕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有机的环节,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尤其是对于瘢痕疙瘩的患者来说,更是如 此。 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几类,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等功能,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目前,抗瘢痕增生最为有效的一种糖皮质激素是去炎松-A(triamcinolone

acetonide,其它常见的翻译名称还有曲安舒松、曲安奈德、去炎舒松、康力克通-A等),商品制剂名为康宁克通(Kenacort),是目前最常用的瘢痕内注射的皮质激素类药物。一般认为,去炎松-A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胶原蛋白的降解、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其治疗瘢痕的作用。 曲安奈德(康宁克通A )用曲安奈德1ml(40mg),加2%利多卡因2ml ,患处消毒后,从瘢痕边缘以近乎与周围皮肤表面平行的方向进针,将药物均匀、缓慢注射于皮损内直至肿胀发白,约0.3ml/ cm2 ,如瘢痕面积较大1支药不够注射全部瘢痕则对瘢痕进行分次治疗。最初每2周注射1 次,以后间隔时间适当延长,4次为1 个疗程。治疗满1个疗程后2~4周判定疗效,并随访半年。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糖尿病、溃疡病、结核病及有感染倾向者禁用。 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凡有发热、结核、抵抗力下降的不应注射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除了不要将药液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皮肤科

皮肤科 一、湿疹 【处方】湿疹一号(验方) 【组成】荆芥、苦参、知母、麸炒苍术、羌活、蝉蜕、防风、白鲜皮、土茯苓 【功效】清热利湿。【适应症】治疗湿疹之皮肤对称性红斑、丘疹、水疱,瘙痒。 【处方】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 【组成】地黄、玄参、丹参、当归、茯苓、泽泻、地肤子、蛇床子 【功效】滋阴养血,除湿润燥。 【适应症】治疗慢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反复发作者。 二、银屑病 【处方】银屑汤(周鸣岐验方) 【组成】白鲜皮、金银花(4袋)、连翘、土茯苓(2袋)、地黄(3袋)、白茅根(3袋)苦参、防风(2袋)、地肤子、丹参、鸡血藤(2袋)当归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适应症】治疗银屑病。 三、带状疱疹 【处方】泻肝解毒汤(验方) 【组成】龙胆、当归、赤芍、黄柏、地黄(2袋)、木通、泽泻、酒黄芩、盐车前子、甘草、牡丹皮、焦栀子、紫花地丁 【功效】泻肝解毒,凉血利湿。【适应症】治疗缠腰火丹、丹毒,即现代医学“带状疱疹”,症见腰、胸、胁、腹一带发片状的红色斑丘疹,迅速成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初透明,后渐浑浊,水疱三五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疼痛如火燎。或头面、躯干及四肢等处局部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 四、皮炎 【处方】活血软化汤(李友余验方) 【组成】当归、丹参(3袋)、牡蛎、炮山甲粉(3袋)、乌梅、丁香、火麻仁3袋)、生姜【功效】活血软化,润肤除屑。【适应症】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苔藓化,顽癣、鱼鳞癣、毛发角质症、脂溢性干性皮炎、银屑病、扁平疣、寻常疣等顽固性皮肤病,常服本方对皮肤有柔润作用。 【处方】皮炎汤(朱仁康验方) 【组成】地黄(3袋)牡丹皮、赤芍10g(1袋)、知母、石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甘草(2袋) 【功效】清营凉血,泄热化毒。【适应症】治疗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油彩性皮炎)、日旋光性皮炎。 【处方】首乌饮(验方) 【组成】制何首乌(2袋)、地黄(2袋)玄参、麦冬、牡丹皮、地骨皮、炒蒺藜、白鲜皮、紫草、蝉蜕、炒僵蚕、蛇床子、地肤子、红花、甘草 【功效】清热凉血,养血润燥。【适应症】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脓疱疮、急慢性湿疹、银屑病等。 五、除疣 【处方】寻常疣(外洗方)

瘢痕疙瘩的治疗体会

瘢痕疙瘩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8-04-25T14:40:57.9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李卫卫 [导读] 围绕手术切除展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可控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整形科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根治技术。方法:选择40例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进行以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诊12个月—22个月,无复发。其中,5例放疗后2个月出现切口处色素沉着,半年后减轻;4例1个月后出现切口缘瘢痕增生,经早期局部注射及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的干预,4个月后消退。随访期内未发生皮肤萎缩或恶性肿瘤。结论:采用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控制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11-02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2017年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40例。其中,耳部瘢痕疙瘩8例;前胸瘢痕疙瘩15例;肩部瘢痕疙瘩10例;背部瘢痕疙瘩7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病程5~10年。 1.2 治疗方法 术前注射:术前2个月开始进行瘢痕疙瘩内多点注射曲安奈德(40㎎曲安奈德+2%利多卡因2ml,使局部变白为止),每月一次。目的使瘢痕疙瘩缩小、软化,增加组织的可塑性。 手术切除: (1)对于较小的瘢痕疙瘩(宽度小于2㎝,周围皮肤组织比较松弛)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继发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注意事项:①根据瘢痕的形状、皮纹的走向在瘢痕组织外数㎜处设计切口线,以便能将瘢痕组织一次性切除(切除瘢痕后的继发缺损比实际瘢痕面积增大30%)。②缝合前必须将皮下脂肪层从深筋膜上作广泛的潜行分离,以减少缝合后的张力,应分层缝合。先缝合深筋膜减张,再缝合真皮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线头埋入组织深部而不向外凸出,最后缝合皮肤。 (2)较大的瘢痕疙瘩采用瘢痕内切除。将瘢痕核心切除,保留部分瘢痕皮肤,分层次对位缝合。一般分2~3次才能彻底切除,两次手术间隔为6个月。注意事项:①瘢痕四周也须有足够的松弛组织,否则在拉拢缝合时可使邻近组织器官移位,造成畸形。②前几次手术切口应设计于瘢痕范围内,以免在正常皮肤上形成新的瘢痕。③较大的瘢痕行分次切除时,也可先切除一侧瘢痕,这样在缝合时创缘一侧为正常皮肤,愈合好,不致术后发生切口开裂。 术后放疗:术前请放疗科会诊,取得放疗科的认同。术后18~24小时内进行首次放疗,照射部位以缝合切口为中心向外扩大0.5~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放疗的方案:400cGy一日一次,连续4天;500cGy一日一次,连续3天; 800cGy一次。术后处置:观察是否出现皮肤急性反应,伤口有无感染,切口是否延迟愈合;7天后拆线,术后常规局部外用硅酮类抗瘢痕药物,随诊一个月一次。 2.结果 40例患者随诊12个月~22个月,无一复发。 3.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愈合,其侵袭性生长和永生性类似于肿瘤,常以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值和胶原大量合成为特征,表现为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并蔓延至伤口外。发病通常出现在局部损伤后1年左右,诱因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纹身、烧伤、注射、动物咬伤、疫苗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许多患者的原发病史可能被忘记。瘢痕疙瘩的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的皮面、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触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痛症状明显,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的皮肤有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从2~3㎜丘疹到大的片状。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是较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螃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称蟹足肿)。其表面为萎缩的表皮,但耳垂内瘢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肤。大多数病例为单发,少数病例呈多发性。瘢痕疙瘩出现后,可以持续性、连续地、迅速地生长,也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无自性消退、软化现象。瘢痕疙瘩一般不发生挛缩,病变内可因残存的毛囊、腺体而产生炎性坏死,或因中央部出血而导致液化性坏死,恶性变曾有报道,但发生率很低。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会引起明显的瘙痒和疼痛,病程较长多伴随终身,好发于耳垂、前胸、肩峰、上背及面部有胡须处等部位,以妇女胸前部最为常见,少见于眼睑、前额、手掌、外生殖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是正处于皮肤张力强、代谢旺盛、激素分泌活跃的年龄段。瘢痕疙瘩的治疗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有许多共性,然而又有许多不相同的特性,某些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效果却很不理想。临床上曾沿用瘢痕增生的治疗方式来治疗瘢痕疙瘩,如外用抗瘢痕药物、局部加压、注射、激光照射、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等,疗效不太明显;而对于瘢痕增生来说立竿见影的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竟高达50%~100%,且复发病变范围更大、生长更快,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医学界对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有投鼠忌器之感,故不积极主张手术治疗,因此瘢痕疙瘩的治疗成了摆在整形医生眼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科室近几年对40例瘢痕疙瘩患者实施以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并坚持术后随诊观察,采用动态治疗的指导思想,防治结合,经1年至近2年的观察无1例复发。围绕手术切除展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可控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主编.新编瘢痕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15-19、34-37. [2]蔡景龙,主编.瘢痕整形美容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3:432-438、758.

治疗疤痕最好的办法

治疗疤痕最好的办法 说到疤痕很多人都陌生,因为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疤痕,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伤口,而且伤到了真皮层,这样就会导致疤痕的出现,会让我们的身体美观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治疗疤痕的偏方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疤痕如果出现在隐秘的地方的话,那么还不会让我们的形象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出现在非常暴露的地方的话,那么就会让我们的形象受到影响,还会让我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解决,让我们可以早日拥有完整的皮肤。 1、把三七磨成粉末,加上适量的醋,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三七本身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活血化瘀使患处气血畅通,以促使疤痕变平变软,能够消除痛痒、软化瘢痕疙瘩,长期外敷能祛除瘢痕疙瘩。

2、该处方由六种药物组成:分别是白附子、辛夷、细辛、鸡屎白。白附子具有解毒散结止痛,辛夷、细辛皆能祛风通窍,鸡屎白能利水泄热,这四味药一起使用可疏散风热,散结消肿有一定的祛除疤痕的效果。 3、还有一种效果比较好的小偏方,它是由鸡屎白、鹰粪白、芍药、白蔹、衣中白鱼、白蜂六味药物组成的。鸡屎白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白蔹能消肿生肌,清热解毒;芍药能活血补血,润肤红颜;鹰粪白能滋养容颜,滑丽皮肤;衣中白鱼能祛风解毒,因此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但是同时提醒广大患者朋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入药的时候应当咨询专家,科学使用偏方,以免造成危害。 针对治疗疤痕最好的办法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治疗疤痕的偏方非常多,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保证给我们的皮肤不受到疤痕的影响。

国家标准《火针》示解与实施指南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示解与实施指南 火针是古代针灸的一种针法,称蟠针、白针、烧针等,是将针烧至通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针刺方法,几经兴衰,传承了几千年,至民国时期已濒于灭绝。火针技术自上世纪中叶在老一代针灸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步进入针灸临床,由于其独特的针刺方法和独到的针刺疗效,在现代针灸治疗中得到了新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火针针具的改良和火针适应症的拓宽,火针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火针刺法能健康发展,发挥其不可取代的治疗效果,在国家中医局和中国针灸学会的领导下,2006年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接受“火针”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任务,成立了以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为核心的编写组。起草过程中充分发挥编写组每位成员的火针临床经验和见解,整理出火针技术从针具的选择到施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按火针操作的基本规律,首先完成了标准草案的初稿。在征询业内专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完成了火针刺法操作技术国家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 火针刺法操作技术标准是火针临床中操作的行为规范,是长期火针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火针针刺的安全保证。为了使本技术标准能在临床中得以正确使用和推广,对火针操作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一、我们开展的工作: 制定火针操作的国家标准,对我们来讲是个新鲜事物。为了能圆满完成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深入挖掘火针的文献资料和全面总结火针临床的经验教训,从根本上解决火针操作的技术要素和条款编写的技术资料;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家技术标准编制的有关知识,从根本上解决编制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1、挖掘医古籍,整理火针历史的源与流。 我们搞火针研究虽有多年,但从火针操作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首先对火针古籍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在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了火针鼎盛时期的明代有关火针操作的文献记载,整理出火针发展的历史源流,为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奠定文献基础。 2、总结火针操作经验,确定操作过程规范要求。 深入总结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火针技术逐步进入临床以来,火针技术在现代针灸中的发展过程,以及编写组成员在各自的针灸临床中运用火针的心得体会。以研讨会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按照火针施术的一般规律,制定出各个操作环节的规范要求,为操作规范的编写准备好条款素材。 3、学习国家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我们在聆听标准编写专家辅导课的

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

找了一些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有需要的朋友进来看看 2009-04-14 上午 10:41 下面是找的药方,用前先咨询一下中医 1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瘢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 2史氏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 3赵氏以内服消瘢汤(丹参30g~60g,陈皮、半夏、炙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各20g,,蔓荆子、苍耳子各6g)加减,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4史氏等对瘢痕的发病机理提出“实证是基本,虚证是其标”的新理论,运用消积排通汤(白芷、甲珠、延胡索、桃仁、红花、荆芥等)内服, 5刘氏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方选《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金银花、川芎、红花、陈皮、赤苓、黄芩、丹皮、三棱、莪术、大黄、桔梗、甘草。 6 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7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8茄子消瘢剂: 颜面或身体受伤青肿,可用老黄茄子极大者,切片如一指厚,新瓦焙研为未。欲卧时温酒调服7.5克。古人称应用此方,“一夜消尽且无痕迹”。出处:《胜金方》 9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疤痕增生吃什么药

疤痕增生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疤痕增生吃什么药*二、疤痕增生的典籍偏方*三、疤痕增生的护理知识 疤痕增生吃什么药药物一:曲尼司特胶囊 【功效主治】本品为抗变态反应药,可用于治疗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 【主要成分】N-(3,4-二甲氧基肉桂酰)邻氨基苯甲酸【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1粒(0.1g);儿童每日5mg/kg,分3次服用。 【不良反应】 1、肝脏:偶尔出现肝功能异常,需注意观察,可采取减量、停药等适当措施。 2、胃肠:有时发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胃部不适,偶有胃部不消化感。 3、血液:可有红细胞数和血色素量下降。 4、精神神经系统:头痛、嗜睡、偶尔头重、失眠、头昏、全身疲倦感等症状。 5、过敏反应:皮疹,偶见全身痒等过敏症状,此时应停药。 6、泌尿系统:偶见膀胱刺激症状,应停止用药。 7、其它:偶见心悸、浮肿、面部红晕、鼻出血、口腔炎等症状。 【禁忌】

1、本品能阻断过敏反应发生的环节,在哮喘好发季节前半月起服用,能起到预防作用。 2、本品不同于支气管舒张剂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已经发作的哮喘症状,不能迅速起效。 3、本品可与其它平喘药并用,以本品作为基础处方药,有规则地服用。 4、激素依赖性患者使用本品时,激素用量应慢慢减少,不可突然停用。 药物二:疤痕止痒软化膏 【成份】五倍子、威灵仙、牡丹皮、泽兰、冰片、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 【性状】本品为淡灰褐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活血柔皮,除湿止痒。用于灼伤或手术后的增殖性疤痕等。 【规格】7*10cm 【用法用量】按疤痕大小剪取本品,贴在疤痕表面,每二~三日换药 1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如疤痕表面有破溃或起泡者,应暂停使用,孕妇慎用。 药物三:除疤膏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二、临床作用 火针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将火针的这些功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癥散结,生肌排脓,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针具 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材料:钨锰合金 四、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拇指掐“+”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

染。 2、烧针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 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4、执针方法 ⑴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所用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 ⑵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 ⑶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瘢痕疙瘩偏方大全

瘢痕疙瘩偏方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的间叶性肿瘤,是常见的损容性疾病。本病中医学称为“蟹足肿”、“锯痕症”等。多因先天素质不足,或因外伤、热毒入侵肌肤,导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滞经络而成。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内服方剂治疗瘢痕疙瘩 1.大黄虫丸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蒸)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杏仁、虻虫、蛴螬各l00克,芍药120克,干地黄300克,干漆30克,水蛭100枚,?虫50克。 【制法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5丸,温酒送下,每日3次。 【功效】活血祛瘀。 2.五灵脂丸 【资料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五灵脂1500克。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3克。每次0.5~1.5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活血化瘀。 3.化瘢方 【资料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药物组成】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制法用法】先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人余药,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 4.软皮丸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川芎、炮姜、桂枝、丹参、桃仁、木香、当归各等份。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每服l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活血通络。 5.活血逐瘀汤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丹参15克,乌药6克,白僵蚕、三棱、莪术、自芥子、厚朴、橘红、土贝母各9克,沉香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 6.桃红四物汤加减 【资料来源】《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青皮、归尾各6克,赤芍、党参各l0克,三棱、莪术各4.5克。黄芪、皂刺、茯苓各12克,甲珠、枳壳、广木香各4.5克,土鳖虫9克。 【辩证加减】瘢痕初起,色泽鲜红,病浅加茜草、鬼箭羽、忍冬藤、石楠藤,瘢痕色泽暗红,病甚加水蛭、全蝎、猪牙皂角、土贝母、煅牡蛎。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软坚。 【疗效参考】治疗大面积烧伤愈合后早期瘢痕瘙痒《中国临床康复》(2004,32:7214)治疗

火针(操作规范)

火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念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灵枢·官针》中指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刺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二、针具 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 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三、操作方法 火针的操作包括:选穴与消毒、烧针、针刺深度和针后护理。 (一)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痛为腧”局部取穴。 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卧位,须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施术者:施术前医生应用肥皂水洗擦双手,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才可持针操作。施术部位:在施术部位,应用75%酒精棉球从进针的中心点向外扩展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已消毒后的皮肤应避免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污染。

(二)烧针 烧针——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烧针方法:用乙醇灯较方便,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 烧针次序: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烧灼程度: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如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较慢地烙熨。 (三)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祛邪,又不伤皮肉。《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一般深度为: 四肢及腰腹部稍深--刺2~5分深; 胸背部宜浅--刺1~2分深; 颜面部除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四)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 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转自王氏中医 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 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

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 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转自xx中医 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1.生肌化瘀方: 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 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 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xx丸: 组成: xx1500xx。功效:

火针治疗扁平疣技术

火针疗法基础 概念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方法,属于针灸学范畴。最早直接提出火针疗法的医籍《黄帝内经》,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不但将火针用于治疗痹证,而其多用于外科疮疡痈疽、出血,同时也用于外科黄疸,癫狂等症。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深经》中以医案的形式记载了火针疗法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圣济总录》中不仅明确提出痈疽成脓期是火针治疗的最好时机,而且从机理上进行探讨,认为“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 作用原理 借火助阳】通过加热针体,经腧穴将火直接导入人体,这种被导入的火热,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开门祛邪。通过灼络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门,为贼邪以出路,即火针借助火力,灼络腧穴,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加之较粗的针具,加大针孔,痈脓,淤血,痰浊,水湿均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使顽疾得以治疗 以热引热 借助火力强开其门,使壅结的火毒直接外泄,同时火针温通经脉,助血气运行,血气行,则火毒随之消散。 局部刺激。《灵枢.经筋篇》指出“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火针治疗造成局部气血运行加速,从而改善了微循环,降低了神经系统兴奋性,使瘀结得消,寒湿得散,疼痛得除。因此,临床上采用火针局部取穴治疗各种痹症,疮痈,带状疱疹等疾病,效果既快又好。 经络传导。火针疗法采用中医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行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治疗急性病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整体调节。火针疗法能对人体的大脑皮层,人体的各系统都能产生调节作用,并通过增强机体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促进有利代谢与细胞修复,这种积极的治疗作用有益于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稳定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因此火针疗法可以治疗临床许多疑难病症以及各种虚证。 火针疗法的临床治疗范围、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有“外疖痈疽,针惟令热。”宋代王执中在《资生经》中写道“……腰痛,出入甚难,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腧”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中有,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明代陈时功《外科正宗》”治瘰疬…宜用此法针之“清代吴仪洛《草本从新》”凡肝虚目昏多泪,或风赤及生翳膜,顽厚生病,后生白膜,失明,或五脏虚劳,风热上冲与目生翳,病亦熨烙之法。益气血得温则宜通,得寒则凝涩故也。“火针治疗扩大到外科急症,腰扭伤,疖肿,痈疽、淋巴结核、五官科疾病和内科虚证。说明火针不仅能治疗寒证,还可以治疗热证和虚证。 火针疗法的功效。温阳(脾阳、肾阳;激发经气、卫气等)s生肌敛疮、散寒(外寒,内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除腐排脓、散结消肿、缓急止痛除麻木、泻火解毒等功效。 火针疗法与针灸的区别 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比较古老的传统疗法之一,火针的针具特殊,必须是特制的钢针,针身较一般毫针粗,针尖圆钝;针身必须经过加热烧红或烧至发白,然后才能施治,疾入疾出,刺入后不用提插、捻转和留针。一般来说,针刺法多偏于清泻,灸灼法多偏于温补。火针疗法。综合了针刺疗法和灸法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上更显其优势

去疤中药方

1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瘢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 2史氏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 3赵氏以内服消瘢汤(丹参30g~60g,陈皮、半夏、炙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各20g,蔓荆子、苍耳子各6g)加减,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4史氏等对瘢痕的发病机理提出“实证是基本,虚证是其标”的新理论,运用消积排通汤(白芷、甲珠、延胡索、桃仁、红花、荆芥等)内服, 5刘氏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方选《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金银花、川芎、红花、陈皮、赤苓、黄芩、丹皮、三棱、莪术、大黄、桔梗、甘草。 6 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7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8茄子消瘢剂: 颜面或身体受伤青肿,可用老黄茄子极大者,切片如一指厚,新瓦焙研为未。欲卧时温酒调服7.5克。古人称应用此方,“一夜消尽且无痕迹”。出处:《胜金方》 9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10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 舅舅是皮肤科的老中医,因为一个同学长疤痕疙瘩,求治多方无效。想到了用中医方法祛疤,于是我找到舅舅,想了解一下中医方法怎么治。舅舅给我们分析得很详细。他说,中医强调治病必须审证求因,认为瘢痕疙瘩病变虽在体表,但根在体内,强调通过内服中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中医治病不仅强调治本,也重视治标, 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