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审计学笔记

自考审计学笔记

一、 概念
1、 审计(监督活动论):审计是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3、 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
4、 内部审计: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官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5、 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6、 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非故意行为。
7、 舞弊: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8、 违法行为:被审单位有意、无意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行为。
9、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
10、 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1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以账项为基础,完全通过对具体账项的详细检查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12、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借助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与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13、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模式。
14、 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5、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6、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①报表层次、认定层次(账户、报表项目)②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③重大错报风险是一种职业判断④注册会计师通过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风险可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⑤是企业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控制,但可以通过执行风险评估程序评估重大风险
17、 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

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8、 审计风险模型: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范围 审计证据
高 低 大 多
低 高 小 少
19、 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20、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1、 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为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付,计划实施审计工作。
22、 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3、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的现存状况的声明,索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4、 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5、 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①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②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证据和获取的资料③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④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26、 内部控制:被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27、 内部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
28、 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29、 属性抽样:是估计审计总体中某种特征或属性的一种审计抽样法。
30、 变量抽样法: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取的一种抽样方法。
31、 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在保证审计结论正确的前提下,能容忍的总体最大误差。在控制测试下,可容忍误差指误差率;在细节测

试下,指最大错报金额。
32、 业务循环法:将密切相关的交易种类或账户余额划分为同一块,作为一个业务循环来安排审计工作,这种审计工作的组织方法。
33、 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二、 简答类
1、注册会计师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了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2、三个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详细审计阶段
3、1993年通过《注册会计师法》;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48个准则项目
4、审计主体:专职机构人员;审计依据:委托和授权;
5、世界各国政府审计按隶属关系的类型: ①立法型,如美国、加拿大、西班牙 ②政府型,中国、沙特、瑞典、罗马尼亚 ③司法型,法国、意大利、巴西 ④财政型,日本
6、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组成:
①最高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
②根据工作需要设在重点地区、部门、城市的派出机构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的审计机构
7、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①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
②下级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
8、民间审计机构:
①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机构
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机构
9、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
(一)审计业务
①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②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③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④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特殊业务审计)
(二)审阅业务
(三)其他鉴证业务
(四)相关服务
①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②代编财务信息
③税务服务
④管理咨询
⑤会计服务
10、准则内容:
11、被审单位管理层责任
在被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①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②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③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1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

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3、错误、舞弊、违法行为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
不要求注册会计师揭露财务报表中全部的错误和舞弊,但有责任揭露重大的错误和舞弊,以及对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违法行为。
14、区分重大过失与普通过失
①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事项,而未能讲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为重大过失。
②财务报表可能有多出错报,但金额较小,合计起来导致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认定注册会计师有普通过失。
③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而导致重大错报没被查出,注册会计师被认定为重大过失。
④如果内部控制健全,而没有查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没有或只有普通过失。
15、认定的种类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6、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向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向越高。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关系。
(3)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过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正确
过低——浪费审计资源
17、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1)判断基础: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
(2)百分比选择:在确定恰当的基准之后,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参考数值的举例,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利润的0.5%;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
(3)确定原则:如果同一期间歌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最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8、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1)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已识别但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19、对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处理
(1)对评估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2)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控制检查风险讲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0、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1、风险评估程序的具体程序: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22、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约定书) 计划审计工作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进一步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

完成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
23、审计证据的种类118--121
(1)实物证据
(2)书面证据
(3)口头证据
(4)环境证据
24、审计证据的特征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①样本量的大小。样本量越大,说明审计证据越充分。如果样本量过大,会影响审计的效率,加大审计成本,反之样本量过小,则会影响审计的效果。
②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考虑。如果审计风险水平一定,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控制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低,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
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
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①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相关。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②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

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控制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审计证据适当性与充分性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所需要的审计
证据越少,但质量存在缺陷的审计证据,不能靠数量弥补。
25、审计程序
(一)总体程序
①风险评估程序(必须)
②控制测试(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③实质性程序(必须)
控制测试
 ④进一步审计程序 细节测试(金额)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方向、线索)
(二)具体审计程序
①检查记录或文件
②检查有形资产
③观察
④询问
⑤函证
⑥重新计算
⑦重新执行
⑧分析程序
26、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27、审计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被审计单位名称
②审计项目名称
③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④审计过程记录
⑤审计结论
⑥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⑦索引号及编号
⑧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⑨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⑩其他应说明事项
28、审计工作底稿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29、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30、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31、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区别
(1)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例如,

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复印件、审计业务约定书等。①审计项目管理资料②被审单位背景资料③法律事项的资料
(2)当期档案是指那些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①计划阶段的底稿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底稿③审计完成阶段的底稿
32、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
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
10年。
33、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34、了解内部控制
(一)时间: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时
(二)定位:了解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单位所有内部控制
(三)深度: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四)内容:①控制环境。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是否建立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② 风险评估过程:如何识别与报表有关的经营风险,如何评价、管理
③了解与报表相关的信息系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沟通
④了解控制活动以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⑤了解对控制的监督,只要了解与报表有关的监督活动,如何纠正的
35、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
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②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③检查文件和报告;④追踪交易
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36、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况
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单位没有发现
②内部控制薄弱
③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的迹象
37、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控制得到执行的区别
控制得到执行 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使用阶段 风险评估程序时 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强调内容 某项内容存在且被审单位正在使用 控制在各个时点按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样本量 少量交易、检查、观察某几个时点 抽取足够数量交易、检查、观察多个不同时点 方法 询问、观察、检查文件和记录、穿行测试 + + 重新执行
38、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控制测试
①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②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9、控制测试的范围(一般考虑)
①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
试的范围越


②拟信赖期间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③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④当针对其他控制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较高时,测试该控制的范围可适当
缩小
⑤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拟信赖程度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
范围越大
⑥控制的预期偏差数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40、审计抽样的使用范围
①控制测试留下轨迹时
②实施细节测试时
41、抽样风险的种类
①控制测试时: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②细节测试时:误受风险、误拒风险
42、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测试抽样风险种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效果信赖不足风险 效率 实质性测试 误受风险 效果 误拒风险 效率 43、属性抽样的方法: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
44、变量抽样的方法: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
45、业务循环法包括哪几个循环:①销售与收款循环②采购与付款循环③存货与仓储循环
④筹资与投资循环⑤货币资金
46、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一)测试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否真实
三类错误的可能性:①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②销售交易重复入账③
向虚构的顾客发货,并作为销售交易登记入账
(1)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若干笔分录,追查有无发运凭证及其他佐证凭证,借以查明有无事实上没有发货却已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
(2)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检查企业的销售交易记录清单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号、缺号
(3)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主营业务明细中与销售分录相应的销售单,以确定销售是否经过赊销批准手续和发货审批手续
另一有效办法是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贷方发生额的记录。如果应收帐最终得以
收回货款或由于合理原因收到退货,则记录入账的销售交易一开始通常是真实的;
如果贷方发生额是注销坏账或者直到审计时所欠货款仍未收回,就必须详细追查
相应的发运凭证和顾客订货单等
(二)测试已发生的销售交易是否均已登记入账
由于原始凭证追查至明细账与从明细账追查至原始凭证是有区别的:前者用来测
试遗漏的交易(“完整性”目标),后者用来测试不真实的交易(“发生”目标)
(三)测试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计价是否准确
典型的实质性程序包括复算会计记录中的数据。

通常做法是:
①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会计分录为起点,将所选择的交易业务的合计数与
应收账款明细账和销售发票存根进行比较核对
②销售发票存根上所列的单价,通常还要与经过批准的商品价目表进行比较核对,
其金额小计和合计数也要进行复算
③发票中列出的商品的规格、数量和顾客代号等,则应与发运凭证进行比较核对
④往往还要审核顾客订货单和销售单中的同类数据
(四)测试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分类是否恰当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核原始凭证确定具体交易业务的类别是否恰当,并以此与
账簿的实际记录作比较
(五)测试销售交易的记录是否及时
发运凭证的日期、发票的日期、明细账的日期
(六)测试销售交易是否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地汇总
通常都要加总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数,并将加总数和一些具体内容分别追查至主
营业务收入总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或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检查在销售
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错报问题
47、截止测试
3个日期: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
3条审计路线:
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检查
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真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有无多记
收入。
二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
录,确定已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
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
薄记录,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使用这种方法主要也是为了防
止少计收入
48、函证必要性
①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而言是不重要的,或者函证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③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9、不进行函证的替代程序
①检查被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记录和凭证
②检查销售合同、发票、发货记录,以证明交易确实已经发生的证据
③检查被审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函电记录
50、应收账款函证范围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

若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函证范围应相应大一些。
②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数量。明细账户越多,应选取的样本也就越多。
③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若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反之,则应相应扩大函证范围。
④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若以前期间函证中发现过重大差异,或欠款纠纷较多,则函证范围应相应扩大一些。
⑤检查风险对函证样本量的影响。如检查风险较小,则应选取较多的样本进行函证。
⑥函证方式的选择。若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若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则要相应增加函证量。
51、函证方式P275-P277
52、函证对象的确定
①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②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③关联方项目;④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客户)项目;⑤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⑥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项目
53、函证时间的选择
①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
②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54、对函证的控制P279-P280
55、对不符事项的处理P281
56、对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P281
57、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
(1)管理层声明是指被审单位管理层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各项陈述。管理层声明具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明确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二是提供审计证据。
(2)管理层声明书标明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一致。管理层声明书通常由管理层中对被审单位及其财务负主要责任的人员签署。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向管理层中的其他人员获取管理层声明书。
(3)如果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声明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58、获取律师声明书
期后事项:负债表日——审计报告日,审计报告日——报表报出日
或有事项:结果不受现在而是受未来某事项影响
律师声明书:被审单位律师对注册会计师函证问题的答复和说明
若律师声明书表明或暗示律师拒绝提供信息或隐瞒信息,或对被审单位叙述的情况应予修正而不加修正,注册会计师应视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59、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0、审计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标注的日期为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一般指管理层签署财务报表日期或第二天。
61、审计报告类型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P221-P222
①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②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限制。
③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P225
①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
②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
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情况:①连续出现巨额亏损②公司无力支付到期债务③失去主要顾客,出现未保险财产损失的灾害④新生肖的法律法规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重大不确定事项情况:①所得税或诉讼案的或有事项②大中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③所需融资款项能否继续使用变得不确定
(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P228
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
①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P229-P230
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会误导使用者,以至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P231
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典型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有:①未能对存货进行监盘;②未能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③未能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财

务报表;④内部控制极度混乱,会计记录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等。

三、习题
1、请用下列资料计算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就净利润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
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
0.5%和5%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计算确定XYZ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该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资产总额90 000万元,净资产44 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20 000万元,净利润12 060万元。
2、采购付款:请购→采购→验收→付款
部门:生产、供应、验收、付款
控制点:订货控制 验收控制
合同控制 凭证控制
3、面临下列情形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况有(BC)
A、在了解康宏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发现康上年度内部控制并未有效实施,但本期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轮换
B、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注意到康的内部控制已连续三年有效实施,没有迹象表明本期内部控制有变化
C、康的销售业务采用电子交易方式,交易笔数达2000万次,且不存在适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供注册会计师采用
D、康2007年后半年新增10笔长期投资业务,金额均在2000—3000万元之间
4、下列各项职员中,属于不相容职责的有(ABD)
A、银行出纳与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B、接受订单与批准赊销
C、现金出纳与登记现金日记账
D、现金出纳与编制记账凭证

四、计算
1、确定样本量
①公式法
样本量=风险系数/可容忍偏差数
例:信赖过度风险10%,可容忍偏差率7%,预计至多发现一个偏差,查表风险系数为3.9
N=3.9/0.07=56
②查表法
2、评价审计结果
①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数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数,则总体可以接受
②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数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数,则总体不能接受。
注册会计师应当修正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并增加实质性程序的数量。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对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的其他控制进行测试,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③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数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数,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证实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总体偏差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
例:对56个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为发现偏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10%,风险系

数查表2.3
总体偏差上限=2.3/56=4.1%
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数不超过4.1%。由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数为7%,总体的实际偏差数超过可容忍偏差数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也就是说,样本结果证实注册会计师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估计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适当的


如果56个样本中有2个偏差
总体偏差上限=5.3/56=9.5%
总体的实际偏差数超过可容忍偏差数的风险很大,因而不恩那个接受总体。也就是说,样本结果不支持注册会计师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估计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控制测试范围,以证实初步评估的结果②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并增加实质性程序的数量③对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的其他控制进行测试,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习题:
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需要对每张发票与相关的安装验收报告进行核对,预期总体误差率为1%,可容忍误差率4%,可信赖程度95%,预期抽样查出的误差数为1或3的时候,分别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