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1)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1)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1)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1)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

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判断&改错)

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11、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一、研究幼儿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①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

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

研究。

②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

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第四章

1、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

口头言语独白言语

外部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

3、语言功能:交际、学习、调节、思维。

4、环境决定论:模仿说、强化说、社会交往说

语言获得的理论先天决定论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5、幼儿末期,儿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的口头语言。

6、前语言阶段:初生-1岁左右

初步掌握语言期:1岁左右-2、3岁

基本掌握口语期:2、3岁-6、7岁

7、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8、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逐渐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语音。

9、幼儿词类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

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②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现了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的趋势。

10、幼儿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3岁前的问题:词义扩张、词义缩小)

11、语法结构的发展:①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②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③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④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整个幼儿期,3-16个词的句子出现率较高)

12、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①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3岁以前儿童言语基本采取对话形式)

②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以前儿童主要是情景性语言)

③语言功能的发展;(交际功能、概括调节功能、内部语言的发生)

13、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这种形式。

14、幼儿期的内部语言刚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幼儿的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问题语言。

15、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①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②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③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④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击鼓传袋、送信)

第五章

1、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2、注意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特点:①物理特性;②兴趣与需要。)

4、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幼儿的注意是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同时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6、3岁前儿童注意基本上都是属于无意注意。

7、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个发展过程。3、4岁时,还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5、6岁时,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8、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①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稳定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干扰。各年龄班的作业时间,应该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安排过长。活动内容也要多样化。

②注意范围不断扩大;

幼儿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幼儿应有明确要求,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目不能太多,并且应该有规律的排列,这样有利于幼儿注意范围的扩大。

③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形成熟练动作,并为幼儿安排一些需要多种感官参加的活动,逐步培养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

④注意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分散不同。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联。

9、幼儿注意的培养:①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②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③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④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串珠珠、听命令)

第六章

1、(名词解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听觉:①纯音听觉;②语音听觉。

3、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

4、幼儿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5、给幼儿看的读物,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6、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

7、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

8、辨色方法的定义与区别:①配对:根据范例选择颜色;

②指认:根据名称选择颜色;

③笼统命名:如称“深黄”为“黄”,“粉红”为“红”等;

④精确命名:明确称为“深黄”、“粉红”等。

9、幼儿掌握8种形状自易到难的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

10、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11、学前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①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②4岁儿童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

③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④6岁虽然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

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尚未发展完

善。

12、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长短和

先后的辨认。

13、学前儿童会出现时空关系的混淆:

皮亚杰认为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区别开来;5-6.5岁开始能把两者分开来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两者区别开来。

14、儿童首先感知一日之内早、中、晚的时序,然后认知一周之内的时序,最后认知一年之内季节的时序。

15、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6、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一种感觉由于对比的缘故,会向着和它先后或同时发生的其他感觉的相反方向去变化。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18、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也会相互影响。

19、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

客观方法:

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为了确保幼儿知觉对象的清晰,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加大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颜色的差别,或形状、大小等的差别;

②对象的活动性:教育活动中应当结合其内容适当地应用一些活动模型、活动玩具、插入教具、幻灯、录像、电影等,这样易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③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在绘制教学用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要注意拉开距离,改变形状或加上不同色彩。教师在讲解时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切忌平铺直叙、毫无停顿。

主观方面:

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0、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21、幼儿观察力的发展:①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②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③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④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

⑤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2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①保护幼儿的感官;

②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③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④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⑤发挥语言的作用;

⑥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变得快、我在吃什么)

第七章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衡量。

3、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还有两个颇引人注意的特点,即幼儿期健忘和记忆恢复现象。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4、幼儿记忆方面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①记忆态度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可观察到。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②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③记忆内容的发展(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幼儿对熟悉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

④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记忆正确性的发展,主要指儿童再现的内容与识记对象相符合的程度,即指记忆的精确率的发展。

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表现:

①幼儿记忆的完整性很差:他们在回忆时常常出现脱节、遗漏和颠倒顺序等现象;

②幼儿常常出现识记的混淆:他们回忆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偶然的、自己感兴趣的个别对象,或彼此毫无联系的情节等,而遗忘了本质的内容;

③幼儿的记忆容易歪曲事实和容易受暗示:当强烈的情绪兴奋妨碍幼儿把真实事物同似是而非的事物,或是同他非常向往的事物加以区分时,这种歪曲现象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④幼儿常常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混为一谈:改变记忆内容,使记忆失实。

5、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①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②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③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

④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⑤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6、Q: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

A: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7、幼儿记忆力的培养:①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

②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③培养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④让幼儿学会运用多种识记方法和策略;

⑤促进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游戏。(谁不见了、不说这个字)

第八章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由于思维所凭借的工具不同,幼儿思维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①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作用:直觉行动思维使儿童能对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概括,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这种思维的发展,就主体来讲,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就客体来讲,使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起来,便于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作为将来揭示事物之间复杂关系(如因果关系等)的起点。

②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

③抽象逻辑思维(6、7岁):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在抽象思维中,人们不是用外部世界的感性映象来活动,而是用词的映象,即概念来活动。

“为什么”,反映了幼儿正在努力探索事物内在的奥秘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

3、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初生到2岁);

前期,儿童处于极端的自我中心,后期,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约2-7岁);

自我中心思维时期,只能进行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有了守恒概念。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4、幼儿思维形式的发展:

●幼儿概念的发展;

●幼儿判断、推理的发展。①判断的形式从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②判断推理的内容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例如:3条腿椅子倒了,3-4岁幼儿认为是风吹的;球大,

浮在水上,钉子小尖,把水刺破了,所以沉下去了)

③判断、推理的根据,从自我中心逻辑开始向客观逻辑发展。

5、幼儿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比较,他们的比较,呈现了以下的发展趋势:

①比较的面由窄到宽。

幼儿作比较时,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才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②比较的过程从不对称到对称;

③比较的条件从泛化到集中化。

6、儿童分类的情况大致可归为5类:

①不能分类;②依感知特点分类;③依生活情境分类;④依功用分类;⑤概念分类。

7、幼儿理解的发展:

①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概念来理解;

③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对于寓言、比喻词、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幼儿还往往不能理解成人的“反话”。)

④理解的情感性质从强烈的主观化向较为客观化发展;

⑤对于事物相对关系的理解逐步加深。

8、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①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思维)

②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儿童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和典型特点)

③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材、教法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幼儿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9、具有创造性的幼儿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②有惊人的坚持性;

③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④富有钻研精神;

⑤富于想象。

10、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②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九章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2、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

3、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包括组织功能和破坏功能;

①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的作用;

②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的、瓦解的作用。

4、只有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有兴趣,并保持着适中的轻松愉快情绪时才能确保其认知效果最佳。

5、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大约5岁以后,幼儿情绪逐渐系统化和稳定。

6、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情绪剥夺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7、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①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表现:一、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二、情绪从外露到内稳;三、某些相对稳定的社

会性情绪的出现。

③情绪不断社会化。

表现:一、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二、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

三、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理智感的发展:5岁左右,儿童的理智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地表现在幼儿的好问。?美感的发展:4岁前的幼儿仍然主要喜爱鲜艳的物体。

8、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①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

②兴趣比较肤浅而且易变化;

③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9、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肯定情绪。快乐对儿童生活有重大意义。

①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

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是一种动机力量;

③快乐使儿童感到轻松自如,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形成儿童乐观、开朗的性格;

④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项活动,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10、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普遍引起痛苦的原因。(非唯一原因)

11、成人切不可以吓唬幼儿,还要避免把自己的胆怯感染给幼儿。

12、幼儿受到侮辱、挫折或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都可能引起愤怒,长时期持续的痛苦也会激起愤怒。

13、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①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②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③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④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幼儿情绪发展不良)

第十章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①1岁前的婴儿认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②自我评价开始发生年龄期为3-4岁;

③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

④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之间。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②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①临床法;(观察、谈话、实物操作)

②问卷法;

③调查法。

4、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5、在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6、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气质的9个维度和儿童气质的三种类型(平易型、行为缓慢型、难对付型)。

7、促进气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气质类型虽无好坏之分,但对幼儿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削弱和改造气质类型的消极方面。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

10、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好奇心强;(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提出问题两个方面)

②独立性不断发展;

③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④自制力不断发展。

11、幼儿性格特征的结构与类型: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12、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被看作是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

13、韩进之等人运用诱物观察法研究了幼儿自制力的发展。

14、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5、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6、社会环境:①家庭;②幼儿园;③幼儿的实践活动。

●家庭:

A.父母的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大家庭和破裂家庭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

C.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幼儿园:

A.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

B.集体意志与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C.集体生活环境也有利于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性格特征;

D.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老师、伙伴对幼儿的态度,都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

17、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①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

②组织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

③发展幼儿道德意识。

1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19、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确实是不等速的,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

20、儿童智力分布基本上呈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21、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缺陷协会(AAMD)把低常儿童分为4级:

①一级智力残废(极重度),智商在20或25以下;

②二级智力残废(重度),智商在20-35或25-40之间;

③三级智力残废(中度),智商在35-50或40-55之间;

④四级智力残废(轻度),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75%)

22、幼儿能力的培养:①提供丰富多采的环境刺激;

②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

③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最新幼儿心理学试题

幼儿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__ 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1、人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视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社会 C、心理 D、生理 3、“视崖实验”可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4、看小说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5、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现象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性 6、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 A、他人 B、同伴 C、自身 D、父母 7、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和()。 A、涵括性 B、组织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8、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冲动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9、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新异的刺激 B、运动的刺激物 C、有对比的刺激物 D、情绪状态10、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明确的提示,有助于幼儿利用线索,这是幼儿在运用()记忆策略。 A、特征定位策略 B、组织性策略 C、提取策略 D、视觉复述策略 11、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客体永久性 C、回忆 D、习惯化 1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想象 B、表象 C、感知 D、记忆 13、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自我中心性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14、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5、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 这种认识属于()。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6、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B思维C动作D语言 17、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中职幼儿心理学期末试卷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过 此 线 …………………………………装……………………………订…………………………………线……………………………院系: 专业: 级 班 姓 名: 学 号: 座位号: …………………………………装……………………………订…………………………………线……………………………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人文艺术系18级音美班 《 幼儿心理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读《红楼梦》脑中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属于 (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记忆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 A .保持 B 、识记 C .再现 D .强化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在学习后( )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20分钟 D.1天 4、中班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10分钟左右 C.15-20分钟 D.20分钟以上 5、幼儿最初不能辨认的颜色是( ) A.绿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6、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 .意识 B .心理 C .动机 D .意志 7、看同一部电影,人们的感受和看法却不一样,这说明( ) A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 .心理是历史性的 C .心理是脑的机能 D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 .自私自利 B .心胸狭窄 C .宽容大度 D .相貌出众 9、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 .爱 B .怒 C .哭 D .怕 10、测的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婴儿刚出生就有生理需要。 ( )2、心理现象是人类和一些高级动物所独有的。 ( ) 3、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感知觉是他们心理的主导活动。 ( ) 4、幼儿不适用意义记忆。 ( )5、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 ( )6、动物也有情感。 ( ) 7、爬行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 ) 8、3岁左右的幼儿认识特点是先想再做。 ( ) 9、幼儿画画时,突然又玩起了手中的彩笔这是幼儿注意的转移。 ( ) 10、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包含遗传因素。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A.30cm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 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 作 5、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6、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7、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8、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9、传统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活泼型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10、学前儿童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 A. 1岁半—2岁—5岁—6岁—4岁 11、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的特点不包括()。 A.观察的系统性较差 B.观察持续时间较长 C.观察的目的性不强 D.概括性较低 13、()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遗传 B.遗传素质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儿童发展心理学2017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许昌学院 2017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7年春季-初等教育(高起专)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高起 专) 1. ( 单选题) 下列特征中,( )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本题4.0分) A、思维不可逆性 B、思维缺乏同一性 C、思维缺乏互补性 D、思维的可逆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4 2. ( 单选题) ()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本题4.0分) A、霍尔 B、格塞尔 C、卢梭 D、洛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3. ( 单选题) 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 )中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本题 4.0分)

A、道德判断 B、道德体验 C、法律观念 D、道德行为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4. ( 单选题) 在_(1)_,儿童的再现记忆开始发展起来(本题4.0分)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前幼儿期 D、幼儿期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在产前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_(1)_。(本题4.0分) A、合子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胎阶段 D、围产期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6. ( 单选题) 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7. ( 单选题)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的潜伏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 )。(本题4.0分) A、1-3岁 B、6-12岁 C、3-6岁 D、2-12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8. ( 单选题) 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无意注意 3.观察 4.机械记忆 5.直观行动思维 二、填空题(每格为1分,共10分) 6.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9.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 10.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的长短指的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11.( )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12.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13.在掌握概念上,幼儿总是( )。 A.先掌握空间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B.先掌握数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C.先掌握实物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D.先掌握科学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相关推荐: 14.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孩子( )发展的表现。A.美感 B.理智感 C.内疚感 D.道德感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1)

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使什么?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4)幼儿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感知觉的影响。 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吼道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4..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较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6.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7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8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一般的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学前教育心理学 期末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以及效果律?(C) A.巴普洛夫 B.苛勒 C.桑代克 D.斯金纳 4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机关时停止电击,那么电击属于(B)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正强化 D.负强化 5“学生看到别人成功的行为得到肯定,就加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上述情况属于(B) A.直接强化 B.代替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惩罚 6()学派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 A.格式塔学派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 7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A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8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9幼小的生物如小鸡、小鸭子等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对它所遇到的第一种刺激物(可以是母鸡、母鸭,也可以是人等)偏好或追随,这一现象是(C) A.期望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0(B)个月是孩子与父母和照看者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一)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白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幼儿心理学》期末考试B试卷

密 封 线 内不要 答 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 考试 《 幼儿心理学 》__B__试卷 适用班级:16级学前教育班 时间:2018 年 1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5分) 1.按照想象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思维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____间接的_______________的反映。 3.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是一种_____________现象,言语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维的两个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幼 儿情感主要指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____________。 11.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 13.情绪出现较早,多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联系。 14.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 16.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5分) 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表象 2.幼儿的游戏情节往往是复制成人的生活,这反映出他们的想象以( ) 的特点。 A.创造想象为主 B.无意想象为主 C.再造想象为主 D.有意想象为主 3.幼儿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如画的大象的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是幼儿( )影响的结果。 A.愿望性想象 B.拟人化想象 C.情境性想象 D.夸张性想象 4.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集中思维 5.幼儿更容易掌握下列的( )概念。 A.数概念 B.空间概念 C.时间概念 D.实物概念 6.儿童口吃的常见期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7.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是否是直接描述具体情景 B.是否使听者能直接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 C.是否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D.是否存在手势或面部表情等辅助动作

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全真模拟题三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 )。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 )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 )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C.自我中心性 D.不可逆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级幼师专业幼儿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无意注意的是 A.看见偏僻山村出现了一位西装革履的生人 B.教室墙上新贴的漫画能牵动大家的视线 C.一闪一闪的霓虹灯 D.考试之前的辅导课,学生听的最专心2.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作家创作新小说 B.艺术家扮演新角色 C.发明家改革新文艺的活动 D.读了《西游记》后,头脑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 3.下列不属于创造想象的是 A.读了《西游记》后,头脑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 B.作家创作新小说 C.艺术家扮演新角色 D.发明家改革新工艺的活动 4.幼儿有时把“儿子”只局限于男孩,而把成年的男子排除在外,这说明 A.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B.概括的特征是外部的C.概括的内涵不精确D.概括的是非本质的特征5.当让幼儿看一幅图画后,只能指出个别人物或人物的个别动作,这说明 A.幼儿孤立地理解具体事物,不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出发B.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 C.对事物的理解表面化、简单化 D.能理解事物深刻的内在含义6.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的是()。 A.插图有助于幼儿对文艺作品的理解 B.幼儿听科学故事需要有图画或实物的帮助才能理解 C.年龄越小,对直观形象的依赖性越大 D.大班儿童看图画时已能基本把握整个画面的内容 7.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简单化.表面化”特点的是( ). A.老师说气话,幼儿当真话 B.在幼儿面前出示两团等量而形状不同的球形胶泥,幼儿认为不相等 C.给幼儿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孩子们认为孔融太小,吃不完大梨D.教师讽刺某幼儿坐姿不好,其他小朋友模仿被讽刺小朋友的坐姿8.对幼儿的理解水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3年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3年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模拟 试题及答案2 2013年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2.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3.“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4.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一长方形—八边形一五边形 C.五边形一八边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D.圆形一半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 5.心理是人脑对()。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6.儿童语言最初是()。 A.对话式的 B.独自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7.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属于心理现象

B.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C.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D.个性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8.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抵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一定是抵制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 9.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 B.患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10.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 B.传递功能 C.信号作用 D.感染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幼一《幼儿心理学》期末试题

幼一《幼儿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思维具有————、————、—————的特点。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的遗忘表现出——————————的规律。 3、儿童焦虑集中表现为—————和——————。 4、依恋的类型有三种:—————、—————、————。 5、幼儿交往的策略有————、————、————、支配及逆反五种策略。 6、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模仿性、————的特点。 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8、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

————、—————、教师的影响。 二、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岁。 A、0—3 B、3—6 C、0—6 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1828 B、1882 C、1288 3、————,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3个月与8个月 B、2个月与9个月 C、4个月与6 个月 4、凡是幼儿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我们称为————。 A、消极词汇 B、积极词汇 5、“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鲍尔毕 C、科尔伯格

6、下列不属于同伴关系的作用的是————。 A、发展社会认知 B、练习社交技能 C、满足情感需要 D、培养积极个性 7、下列不属于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的是————。 A、适应性调控 B、功能性调控 C、监督性调控 D、特征性调控 8、下列不属于人类的表情的是————。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信息交流 D、言语表情 9、下列不属于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趋势的表现是————。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表面化 D、自我调节化 10、下列不属于高级情感的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荣誉感 D、美感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八套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八套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 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 分钟 B.10 分钟 C.15 分钟 D.20 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