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

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

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

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

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他指出~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而是在文化背

景上建构而产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刺激变量 S :指能够引起机体反映的刺激特征~包括: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2、具

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机体变量 O :个体自身特征。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

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反应变量 R :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种类和特征。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

经验—学习—行为和思维的变化

,个体特征与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行为潜能,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他受生物学规律支配。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不仅没有减少而

且有所提高~但流体智力有所降低。

第二节学习与脑

脑电波的分类:

也许能够学会在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情境下把自己置于正确的脑的状态中~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果。

脑功能的定位:

大脑功能单侧化:

1、左半球加工信息的方式—语言的、系列的、数字的、几何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语

文、数学等与语言、数字、逻辑和理论等有关的内容,

2、右半球加工信息的方式—视觉的、平行的、整体的、模拟的。,音乐、美术等与形象、

空间知觉、直觉、想象等有关的内容,

多动症的生理原因:大脑单侧化~已有脑活动为主的学生不适应左半球为主的学习活动—读、写、算。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

2、刺激-反映学习,S-R的学习,

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映的联合。

4、语言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映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连接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按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

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管理其学习过程的能力。 4、态度的学习: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

爱的情感。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助人

5、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布鲁姆

1、认知

1,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3,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6,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2、情感

3、动作技能

三、奥苏贝尔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有意义的学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听导师精心设科学研究计的指导

听讲演或看材料例行的研究或智

慧的产生

学校实验室实

机械学习记乘法表运用公式解题尝试与错误"迷

宫"问题解决

接受学习有指导的发现独立的发现学习

学习

四、国内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学习

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四节学习理论概览

结构主义学派—19世纪冯特—他相信心里是由观念的各种结合组成的结构。如果能发现这种结构~分析思维的要素~就能系统的研究人类的意识。试图把意识分析为许多最小的构成要素。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内省,自我反省,或称自我分析。

机能主义学派—威廉.詹姆斯—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其目的在于是有机体适应其环境。格式塔学派—魏特海默—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唯一可观察到并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是被试的外显行为。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否认任何心理能力和先天因素的存在。

认知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是经验的重组~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过程。

有意识接受学习论—奥苏贝尔—强调把知识按上、下位概念组织成层次结构~然后再按这种层次组织教学的序列~学习者则按照教师的传递顺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意义的接收学习。

发现学习论—布鲁纳—应通过指导发现法~使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1、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在人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直线型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

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这些知识网络包括事实、概念和概念化以及有关的价值、倾向、

过程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等。

2、知识建构的社会性—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激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与其他人讨论过程中帮助学

习者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更清楚的表达表达他们自己已有的概念~并检验那

些与别人相左的观念~加以重新建构。

3、情景性学习与真实性任务—自觉地向学生指出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意义~讨论解决现实

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等等。

4、建立支架并且将管理学习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支架是教师所能提供给学生~帮助

学生从现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的形式。支架的成分有以下几种:

1, 发展学生达到任务所要求的目标的兴趣

2, 演示所要表现的行动

3, 通过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以简化任务~使学生能管理某些成分~并认识到什么情况下这

些任务能成功地完成。

4, 控制解决问题的沮丧和冒险

5, 对学生的作业表现和理想想法之间的差距的特征作出鉴别以提供反馈 6, 激发和指引学生们的活动~使之足以保证他们对目标继续进行追求。人本主义学习论—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不重视人类本身特征,另一方面也指出~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但也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1、柯姆斯认为要理解人类行为~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从行为者的观点看事物是

怎样的。人本主义这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个人知觉~因此~学习情景应该是学生中心和

学生定向的。个人应该决定他们自己的行为,学习因该包括新信息的获得和个人对信息

的个人化。

2、马斯洛则强调个人的动机倾向是指向自我实现的或自我完成~提出需要层级学说。认为

低级需要的满足是发展高级需要的条件。

3、罗杰斯则强调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当他们理解到学习与自身需要的关系时~当学

习是自我启动时~他们特别愿意学习,在无威胁的环境下能更好的学习~他还指出教师

如果真正体恤学生~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信心~在交流中具有同情和理解~那么~教

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就可以大大的提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与快活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第四章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是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第二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三条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映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

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区别:

巴甫洛夫和华生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同时出现进行的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两类条件反射:

1、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

所期望的反应的重要性。

2、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性条件反射,~强调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两个原则:

1、任何反应如果紧跟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映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势。

2、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强化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及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实施行为

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地反映~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

强化~逐渐得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一开始就坚持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的受到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做间隔式的强

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起恳求教师~教师

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

行为的学习:

1、塑造—通过小步骤反馈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2、消退与维持:

1,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2,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3、先前刺激

1, 线索

2, 分化—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3, 概括化—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景已到另一个情景或任务中。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的社会行为~这种观

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2、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

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境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1,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2,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校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4、动机过程

1、替代性强化

2、自我强化

第五节认知行为矫正

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这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到或控制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行为也将随之改变。

1、自我管理

2、自我言语—个体的内在言语影响认知,思维,和引导行为。

西方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在哲学基础上受先天论的影响~继承了德国唯理论的传统~而在心理学上则根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学说~强调整体观。

第五章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和派生的现象~是无需特别关心的。而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律,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心智对眼前的情景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知觉的组织律。

第二节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强化~既由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强化。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人类智慧生长的三个阶段:

1、动作性表征—儿童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儿童通过做和看别人做什么而学习。告诉他

怎么做~只有在儿童也能做出这个动作并看到别人也做出来时才有帮助。

2、映像性表征—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在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 3、符号性表征—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它们的世界。这里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

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复制~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年幼的儿童不能保持对几件事件的注意。而更高级的认知发展的标记就是能在同一时间内主义和考虑到几种不同的事件。

主动和视觉地再现表象~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时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石油大量的科班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才不被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

人类在适应环境时~是"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类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他们是很难被加工的。换言之~人们不大可能知觉全新的刺激输入。

布鲁纳进一步认为~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系统。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人把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连结成赋予他们意义的结构。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1, 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学习更容易

2, 从人类的记忆看~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的好的模型中~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

的资料是靠表达他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学习普遍的或基本的原理的目的~就

在于保证记忆不会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事情重

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

现象的工具。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

忘的知识。

3, 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理解更基本的原理和结构的意

义就在于~把事物作为更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不仅学习特定的事物~还学习是和

理解可能遇见的其他类似事物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迁移的基础~它能进一步激发智慧。 4, 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门课

程在他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的回到这些基本观念~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伴随

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2、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3、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

直觉思维是以熟悉所牵扯到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

4、学习动机

主要是内在动机~要是学习者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它的外部世界。

四、提倡发现学习

1、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随信息进行转换和组

织~使它能超越于这信息。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四节奥苏贝儿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非人为联系—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实质性联系—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

4、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与布鲁纳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2、他向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编码系统进行学习。

3、他主张通过演绎的过程~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布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

认知结构—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教学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他们逐渐加以分化。

2、整体协调原则—

第五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加涅1974年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

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

1、动机阶段

2、了解阶段—注意、选择性的知觉

3、获得阶段—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信息检索

6、概括阶段—对所学东西的检索并不总是在同一学习情境下发生或在所学内容的范围内出现~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死概括阶段所实现的学习的概括化的问题或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组织起来~使他们在作业中表现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学习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第六节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受到改造的物质的东西。

2、强调意识和活动的统一~强调意识不仅在活动中表现~也在活动中形成。

3、维果斯基提出了人类高级心理机能说、文化历史论以及内化说。他看到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不同~认为人的心理是高级的、间接的、社会历史的~就是因为人使用了心理活动的独特工具—语言和词~而人的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人与其周围的人交往过程中掌握人类文化成果的结果。间接的、文化的、高级的心理活动起初是作为外部活动的形式而形成的~后来才转化为内部活动~具有内部活动的形式~这就是内化。内化是以语言作为工具的。心理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1、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3、有声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有外部语言转向内部语言~因为这一内部语言是指向自己的~不必考虑到外部言语的作为交际手段的机能,要完整的表达,~可以大大压缩、简化~而且它的进行基本上是出于自我观察的界限以外的~是自动化的~自己觉察不到

的。

第七节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3、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建构主义—其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揭示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育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对学习的解释: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

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1, 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

的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2, 人脑并不是被动的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他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

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

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它是从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1,对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 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建构一方

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于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3、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事物的意义

并非完全独立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与它不同的观点的基础。教学过程:

1、结构不良领域

1, 初级学习—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

2, 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3, 专家知识学习—学习者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式~而且其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可以灵活的对问题进行表征。

教学的偏差—1,向加性偏向~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到更大的背景中~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2,离散化偏向—江本来连续的过程简单的当成一个个的阶段处理。3,将整体分割为部分~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第六章学习与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但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注意、意志、技艺、知觉、想象、推断、判断等~不同的官能都是一个个的实体~他们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官能可以象训练肌肉一想通过练习增加力量。

但是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 2、相同元素说—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的元素时~一个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技能的习得。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 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 第二章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 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 一、研究的方法★8 二、研究的步骤 (9) 三、研究的有效性 (9) 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 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 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 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 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 一、教师的角色★ P77 (13) 二、教师的特征 (13)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 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 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 第三节师生互动 (14)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 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 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 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 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P101) (16)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 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 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如图所示: 2.学习与教学因素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帮助师生传递信息。

(5)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影响教学过程,后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教学、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投入和学习策略,社会情境因素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家庭影响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和测量 通过对学习与教学行为的描述和测量来界定本领域的概念,是进行学习和教学实证研究的基础。 2.理解和说明 旨在理解观察到的学习和教学行为,并找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 运用测量工具与相关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 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学习与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2.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学习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情境和内容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书目作者出版社版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 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 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 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 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 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 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第4年 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 版 各科目详细解读: 1.心理学学硕统考312只有“全国统考大纲”,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此参考书目是比邻教研组综合全国统考大纲、历年真题以及历届比邻学员成功经验整理而成。 2.科目解读 (1)《普通心理学》这门科目,彭聃龄老师的版本是必读的基础课本;同时要结合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补充相应的知识点,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科目内容。 (2)《发展心理学》采用林崇德老师第3版教材。 第3版教材更新了一些知识点的表述,如“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述”,这些内容也是历年统考312命题考察的重点内容。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

讲》进行复习,补充312考纲中明确列出但是在林老师的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等,这也是历年考试中着重考察过的内容。 (3)《当代教育心理学》采用陈琦老师的第3版。 2019年统考312简答题“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外部动机内化的观点”,在第3版教材中有详细讲解;2020年的统考312中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考点,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采用第3版《当代教育心理学》也更有利于准确快速地选出答案。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补充相关知识点,如“迁移的理论”在陈琦老师的书中介绍的较少,但是往年考题中多次涉及。 (4)《实验心理学》需要结合郭秀艳老师和朱滢老师的版本相互补充。 郭老师书对基础知识讲解得更为通俗易懂,并且对于常见的实验范式介绍得也更详细,如“注意研究的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等,在历年考研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如2020年统考312实验心理学就考察了“注意的过滤范式”。朱滢老师的版本在实验设计部分,如“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等,讲解得更为透彻,帮助同学们理解。如果觉得同时复习两本书难度较大,可以参考《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中关于实验心理学部分的梳理和讲解。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 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主编为陈琦和刘儒德。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自从1997年第一版问世之后,于2007年再版,此次修订对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该书属于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时隔一年之后再看此书,其主要知识点依然历历在目,深感此书体系之科学、逻辑之严谨,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翔实。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

当代教育心理学资料

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每章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自行翻阅。) P25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 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 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P75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点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P104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 世纪 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成熟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 世纪 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 探索教育规律。 (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 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年 第二章 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感知运动阶段( 岁) 前运算阶段( 岁) 具体运算阶段( 岁) 形式运算阶段( 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 )成熟 ( )练习和经验 ( )社会性经验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 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分为八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往年苏州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苏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苏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

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社会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医学部: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材化部: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考试重难点(复习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七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 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 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 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一)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且,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有效性。 (三)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学艺术论者认为:教师需要天赋、灵感和创造性,是不可教的。 教学科学论者认为:教学建立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学要掌握教学规律,是可教的。 现在认为,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医生诊断同样需要直觉。有效教学离不开教育心理学。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北师大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342814660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 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 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 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

2021华师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全析重难点笔记含真题答案与详解

2021华师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 案,共10册) 《2021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十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 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21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21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 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适用院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学位)、学前教育(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科教学(英语) 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科教学(物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化学与环境学院:学科教学(化学) 地理科学学院:学科教学(地理) 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生物) 旅游管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国际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当代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占总分300分的100分), 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11年之前的考纲上这一部分就叫做“普通心理学”,从11年的考纲开始,在之前普通心理学的后面加入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由此统称为“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90分) 我将心理学导论中除社会心理学之外的内容还是称作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其实《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重叠的,可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细节。我曾经分析历年的心理学统考真题,我把真题上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找到它们在教材上的出处,我发现11年之前的真题中,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的选择题几乎全部能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上找到出处,而11年和12年大变卦,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而是来源于《心理学导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在11年之前个别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心理学导论》。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命题的趋势是将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普通心理学》转移到《心理学导论》,我知道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是被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这本书也的确编得比《心理学导论》要好,可是按现在的趋势看,仅仅复习《普通心理学》这一本书真的不够。据传梁宁建是心理学统考命题组组长。《心理学导论》这本书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视。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17道单选,3道左右的多选,2 道简答,1道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可谓是统考中的绝对大头。真题对这一部分的考察很全面,所以上面提到的两本书, 只要是考纲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看,反复看。看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注意细节,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不然记忆会很困难。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到不用刻意去背,就凭看的变数都能将要点记下来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0分) 这一部分是从11年开始新增的,它在考纲上仅占心理学导论的一章的内容,可是却涵盖了几乎整个社会心理学教材整本书。我比较了几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发现只有金盛华编的那一本与考纲的内容交叉得最多,由于这一部分分值不大,而且内容太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去看更多的书了,就只看这一本吧! 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2道单选,1道左右的多选,目前两年没有出现简答和综合题,不过12年真题比11年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的考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不排除以后也有会出大题的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多,分值小,所以建议大家以浏览的形式来复习,每一个考点只需要翻一翻,有时间的话就多翻翻,而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很有趣的一个分支,相信大家也会很有兴趣看的。 实验心理学(占60分) 这是心理学统考中权重第二的一科,而事实上60分的分值只是一个底线,真题中这一部分考察的具体分值经常会远远超过60分。而这一科却又是最难复习的一科,因为没有 一本教材能涵盖这一科40%的考点,如果想全面的复习考纲上的考点,至少要用到以下四本教材,按照这四本教材在真题中的重要程度排列: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