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哈佛商业评论 时间管理文章

哈佛商业评论 时间管理文章

哈佛商业评论 时间管理文章
哈佛商业评论 时间管理文章

能量管理,而非时间

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时间,是职场中人最感稀缺的资源。很多经理人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很少正常吃饭,不是随便抓点什么匆匆填进肚子,就是坐在办公桌旁边干边吃;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的应酬,无法与家人共进晚餐;睡眠不足,没有时间运动;心怀愧疚和不快,身心俱疲,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经理人的生活常态。

作者认为,延长工作时间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相比之下,能量则不同。物理学将能量(Energy)定义为工作时可资使用的潜在能力,对于人类来说,能量主要来自4个源泉--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以上每个源泉都能为人类系统地增加并定时补充能量。所谓特定的习惯,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并尽快使它们转变为无意识的、自动自觉的行为。为了有效地给员工补充能量,组织的着眼点必须从"向员工索取更多"转移到"为员工付出更多",这样,他们才会鼓足干劲,才能为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

能量管理计划首先从对体能的关注开始,因为一个好的身体能够产生更多能量。谁都知道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会降低人的基础能量水平,削弱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作者和他的同事帮助经理人制定一些能够增强、恢复和补充体能的习惯,敦促他们规律饮食,按时作息,加强锻炼。很多参与这一计划的管理者都反映,随着体能的增强,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该计划的第二个关注点是情绪。作者认为不管外部压力有多大,人们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提高能量的质量。大多数人都发现,当自己情绪愉快的时候,往往就是绩效最高的时候。为做到这一点,除了注意工间休息,还应养成三个简单而有效的习惯--深呼吸放松自己,向他人表达赞赏,并且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事实证明,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能量的质量水平。

该计划的第三个关注点是思想,思想必须集中。许多高管认为,如果有一大堆任务摆在面前,就必须同时着手处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降低工作效率。作者建议高管们制定一些习惯来减少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情干扰。比如:

只在固定时段接发电子邮件,开会时不接听电话,等等。集中注意力,使高管们的能量不致分散,他们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过去相同的工作量。

该计划的第四个关注点是精神。作者认为,当人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与他们最为珍视的、能够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的东西相一致时,他们的精神能量就会发挥作用。

为此,人们需要理清优先事项,并以此为准在三个方面制定习惯:

做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工作;有意识地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分配时间和精力,认真工作,关心家庭、健康和他人;此外,还要在日常行为中奉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管理时间:

谁得到猴子?

Willam Oncken Jr.和Donald L.

Wass文;Stephen R. Covey评

下属的负担似乎总是最终落在经理的背上。以下是如何摆脱负担的方法。

为什么经理们总是没有时间,而他们的下属却总是没有工作?这里我们将探讨―管理时间‖的内涵,因为它涉及到经理和他们的上司,其他经理以及下属之间的不同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将讨论三种管理时间:

受老板制约的时间——用于完成那些老板要求的工作,而且经理若不完成,将迅速受到直接的处罚。

受公司制约的时间——用于处理来自其它经理的求助。忽略这些要求,也将受到处罚,尽管不那么直接或迅速。

受自己制约的时间——用于处理经理自己想出或同意做的工作。其中一部分时间会被下属占用,称为受下属制约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属于经理自己,被称为―自由支配时间‖。―自己的时间‖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因为无论老板还是公司都不知道经理没有完成自己原本打算完成的工作,也就无法对他进行约束。

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要求,经理需要控制好工作时间和内容。既然老板和制度规定的工作存在受罚风险,所以经理不能忽视。这样自己的时间便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经理应该通过尽量减少―自己的时间‖中受下属制约的时间部分来提高自由支配时间部分。然后利用这些提高的自由支配时间部分来更好地处理老板和公司给他规定的工作。

大部分经理几乎从未意识到: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下属问题上。所以,我们将使用―背上的猴子‖这个比喻来解释―受下属制约的时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经理应怎样做。

William Oncken Jr.直至1988年逝世之前一直担任William Oncken公司的董事长。目前他的三儿子正领导此公司。DonaldL.Wass,在此文首次发表时担任WilliamOncken公司德克萨斯分公司的总裁。

现领导经理人委员会(TEC)Dallas–Fort Worth分会,该委员会是面向总裁和CEO的国际组织。

本文首次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1974年11-12月期上,并荣获该杂志最畅销的两篇重印文之

一。"

为重刊此篇经典文章,《哈佛商业评论》邀请Stephen R. Covey点评。

猴子在哪儿?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经理正走在大厅时,这时他看见一个下属Jones迎面而来。两人碰面时,Jones打招呼道,―早上好。顺便说一下,我们出了个问

题。你看……‖当Jones继续往下说时,经理发现这个问题与所有下属提出的问题具有两个相同之处,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两个相同之处是:

(1)经理知道自己应该参与解决问题

(2)经理知道目前还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于是,经理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我现在很忙。让我考虑一下,再通知你。‖然后他就和Jones各自走开了。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刚才发生的一幕。他们两个人碰面之前―猴子‖在谁的背上?下属的背上。两人走开之后,又在谁的背上?经理的。一旦猴子成功地从下属的背上跳到上司的背上,―受下属制约的时间‖便一直持续到猴子回到真正的主人那儿接受照顾和饲养。在接收这只猴子的同时,他也就自动地站到了他下属的下属位置上。也就是说,当经理做了两件一般应让下属为老板做的事时,他也让Jones将他变成了她的下属。

这两件事就是——经理从下属那儿接过了责任,并承诺汇报工作进展状况。

而下属呢,为了确保经理不会忘记这件事,以后她会将头探进经理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怎么样了?‖(这叫监督)。

或者让我们想象一下经理是如何结束他和另一位下属Johnson的谈话的。他离开时说,―好的。给我一份备忘录。‖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场景。猴子现在在下属的背上,因为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是他,但猴子准备跳跃了。观察这只猴子。Johnson尽职地写好经理要求的备忘,放在发件篮里。然后很快经理从收件篮中收到并读了一遍。现在该谁采取行动?经理。如果他不迅速采取行动,下属就会越生气(因为他会浪费时间),经理也就越内疚(他所背负的―受下属制约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重)。

或者,设想经理在和另一个下属Smith会面时,他同意为他让Smith作的公共关系建议书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结束的时候经理说,―需要帮助尽管告诉我。‖

我们来就此作一分析。同样,猴子本来是在下属背上的。但是又有多久呢?Smith意识到:

直至经理批准她的建议书才能让经理―知道‖。根据经验,她也意识到她的建议书会在经理的公文包里呆上几个礼拜才能得到处理。是谁真正得到了猴子?谁要找谁核实?浪费时间和瓶颈问题又会发生。

第四个下属,Reed,刚从公司的另一部门调任,将发起并管理一项新的业务。经理说过他们马上要碰个头,订出一套新的工作目标,并补充说,―我会草拟一个跟你讨论的大纲。‖

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下属(通过正式委任)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并(通过正式授权)负有全部责任,但是经理要负责下一步的工作。在他作出任何行动之前,他肩负着猴子,而下属也无法开展工作。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因为在各种情形下,经理和下属在最初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他们所考虑的问题是两人共同的问题。每次猴子都是在经理和下属的背上跳来跳去。它所要做的就只是不合时宜地跳,然后,一转眼,下属就机敏地消失了。于是,经理的一大堆事务中又增添了一桩。当然,可以培训猴子合时宜地跳。但在最开始就阻止它们叉腿坐在两个人的背上就更容易些。

谁为谁工作?

设想一下,如果这4个下属都能为他们上司的时间周全地考虑,从而尽量使每天跳到经理背上的猴子不超过3只。在5天的工作周里,经理就会得到60只尖叫的猴子——猴子太多,会令他无法一只地处理好。所以他只能将―受下属制约的时间‖花在搞定―优先事情‖上。

周五下午快下班时,经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时考虑面临的事情,而他的下属们则等在门外希望能抓住周末前的最后机会提醒他―快作抉择‖。想象他们在门外等的时候怎样彼此悄悄议论:

―真是难办。他根本没法作任何决定。真是不知道象他那样一个没能力作决定的人怎么在公司做得这么高。‖

最糟的是,经理无法作出任何―下一步的行动‖是因为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应付上司和公司要求做的事上了。要完成这些事,他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当他忙于应付这些猴子时,也就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经理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但是时间却被浪费了(这是说得轻的)。经理用对讲机告诉秘书,让她转告那几个下属,他只能礼拜一早上见他们了。晚上7点,他离开公司,下定决心要第2天回办公室,利用周末处理事情。第2天清晨,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却透过窗户看见高尔夫球场上看见两对人正在打球。猜到是谁了吧?

这下好了。他现在知道谁是真正为谁工作了。而且,他现在也明白了,如果他这个周末完成了他要完成的任务,他的下属就会士气高涨,从而每个人都会提高跳到他背上的猴子数量。简而言之,当他登高远眺时,现在他明白了他越被纠缠不放,就会越落后。

于是他正象躲避瘟疫似地飞快地离开了办公室。那他的计划呢?多年来他一直没时间做的一件事:

和家人共度周末。(这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众多形式之

一。")

周日晚上他享受一次长久10小时的香恬醇酣,因为他对周一已有了清楚的计划。他要摒弃下属强加给他的时间。而同时,他也得到相同长度的自由支配时间。其中,他还要将一部分自由支配时间花在下属身上,以确保他们学会艰涩难懂却极有意义的管理艺术——―猴子的照料和喂养‖。

经理也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来控制他的―受上司制约的时间‖和―受公司制约的时间‖的时限和内容。这也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和一直以来的情形相比,回报将是异常丰厚的。他的最终目标是管理自己的时间。

摆脱猴子

周一早上,经理尽量晚地回到办公室,他的4个下属已聚集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等着询问他猴子的问题。他把他们逐一叫进办公室。每次面谈的目的是拿出一只猴子放在两人中间的办公桌上,共同思考下属的下一步行动应是什么。

对于有些猴子也许要花更长一些的时间。下属的下一步行动也许很难定夺,那么经理也许可以暂时决定先让猴子在下属背上过夜,然后在第二天早上约定的时间把猴子带回到经理办公室,继续寻求下属的下一步行动方案。(猴子在下属和经理的背上都睡得一样香)。

当经理看见各个下属带着各自的猴子离开办公室,觉得很满足。在后来的24小时里,不再是下属等待经理;相反,是经理在等待下属了。

后来,似乎是为了提醒自己有权利在间歇期间参与一项有建设性的工作,经理踱步走到下属办公室门口,探进头去,欢快地问道,―怎么样?‖(这里的时间,对于经理是自由支配时间;对于下属则是上司施加的)。

当背着猴子的下属在第二天约定的时间与经理会面时,经理这样解释基本规则:

―任何时候当我帮助你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你的问题都不应成为我的问题。你的问题一旦成为我的问题,那你就不再有问题了。我不会帮助一个没有问题的人。

―这次面谈结束后,问题应该由你带出去——正如由你带进来一样。你可以在任何约定的时间向我求助,然后我们可以共同决定下一步谁应采取什么行动。―在偶尔需要我采取行动的情况下,我们俩要共同决定,我不会单独采取任何行动。

经理就这样将他的思路传递给各个下属,一直谈到上午11点。这时他突然明白他不用关门了。他所有的猴子都不见了。当然他们都会回来——但只在约定的时间。他的日程安排将确保这一点。

转移主动性

我们采用这个―背上的猴子‖的比喻的目的是经理能将主动性转给并一直留在他的下属那儿。我们曾试图强调一个浅显易懂的老生常谈,即:

在培养下属主动性之前,经理必须确保他们有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一旦他将主动性收回,他也就失去了它,并要向自由支配时间说―再见‖。一切又将回到受―下属制约的时间‖。

同样,经理也无法与下属同时有效地拥有主动性。一旦有人说―老板,我们这儿有个问题‖时,即暗含着这种双重性;同时,也正如以前提到过的,说明猴子叉腿坐在了两个人的背上,这对于开始职场生涯的一只猴子来说是很糟的。因此,让我们花几分种的时间来探讨我们说的―管理主动性剖析‖。

经理在处理他与上司和公司的关系时可以有5个级别的主动性

1、等着被叫去做(主动性的最低级)

2、问应该做什么

3、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4、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5、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主动性的最高级)

显而易见,经理应该足够职业化,从而在处理与老板或公司的关系上不会采取1级和2级主动性。采取1级主动性的经理无法控制受老板制约的时间和受公司制约的时间的计时和内容,从而失去了对他被要求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进行抱怨的权利。采取2级主动性的经理可以控制计时,却无法控制内容。而采取

3、"

4、5级主动性的经理则可以控制计时和内容,尤以采取5级主动性的经理控制力最大。

在处理和下属的关系上,经理的工作是双重的。首先,取缔1级和2级主动性,这样下属就不得不学习并掌握―完成的员工工作‖。然后,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离开他办公室的问题都有一个认同的主动性级别,和与下属会面的下一次时间及地点。后者应在经理的日历上标明。

猴子的照料与喂养

为了进一步弄清背上的猴子与分配任务和进行控制之间的比喻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参考经理的约会安排。经理的约会安排需要运用指导―猴子的照料与

喂养‖管理艺术的5人严格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造成自由支配时间的丧失)。

规则1猴子要么被喂养,要么被杀死。否则,他们会饿死,而经理则要将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尸体解剖或试图使他们复活上。

规则2猴子的数量必须被控制在经理有时间喂养的最大数额以下。下属会力所能及地尽量找到时间喂养猴子,但不应比这更多了。饲养一只正常状况的猴子时间不应超过5到15分钟。

规则3猴子只能在约定的时间喂养。经理无须四处寻找饥饿的猴子,抓到一只喂一只。

规则4猴子应面对面或通过电话进行喂养,而不要通过邮件。

(记住:

如果通过邮件的话,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人就是经理)。文档处理可能会增加喂养程序,但不能取代喂养。

规则5应确定每只猴子下次喂养时间和主动性级别。这可以在任何时间由双方修改并达成一致,但不要模糊不清。否则,猴子或者会饿死,或者将最终回到经理的背上。

―控制好工作的时间和内容‖是一条关于管理时间的恰当建议。对于经理而言,商务中首要任务是通过消除―受下属制约的时间‖来增加自已的―自由支配时间‖,其次是利用这部分刚发现的自由支配时间确保各个下属确实具有并运用积极性。最后经理利用另一部分增长的自由支配时间控制―受老板制约的时间‖和―受公司制约的时间‖。所有这些步骤将提高经理的优势并使他花在支配―管理时间‖上的每个小时的价值能无任何理论限制地成倍增长。

为大猩猩创造时间

Stephen R.Covey评

当Bill Oncken于1974年写这篇文章时,经理们正面临困境。他们正苦苦寻求解放自己时间的办法,但又只能面对命令和控制的现实。经理们觉得他们不

应授权下属作决定。那太危险,风险太大了。这就是Oncken的建议即将―猴子归还给正当的主人‖引起了一场极具重大意义的工作风格转变。今天工作的许多经理都应感谢他。

自从Oncken提出胆大建议后就出现了巨大变化,这样的说法实不为过。命令和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早已过时,而―授权‖是当今所有试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取得成功的公司必须掌握的关键。但是,命令和控制却顽固地作为一种常见工作方式而继续存在着。在过去的十年中,管理思想家和经理人都发现自己无法做到简单地将一只猴子还给下属,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的工作。给下属授权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作。

原因是:

当你把问题还给下属让他们解决时,你必须确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而所有管理人员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是一系列新的问题,授权通常意味着你必须培养员工,在最初时这本身就比自己解决问题要更费时。同样重要的是,授权只有在整个公司都接受它即正式的公司制度和非正式的文化都支持它时才能奏效。经理需要因下放决定权和培养员工而受到奖励。否则,在一个公司真正授权的程度就要因不同经理的信仰和工作风格而异了。

在授权中最重要的也许是Oncken所主张的那种有效授权有赖于经理和下属相互信任的关系。Oncken的建议在当时也许是超前了,但仍然是一个独断的解决办法。他只是告诉老板们―把问题还回去‖。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本身就过于专制。要想有效地授权,管理人员需要与下属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和合伙人关系。毕竟,如果下属害怕在老板面前出差错,他们会不断回来要求帮助,而不是真正地主动作决定。

Oncken的文章也没有谈及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颇感兴趣的授权中的另一方面,即许多经理实际上非常急切地想背起下属的猴子。在与我谈过的经理中,几乎所有人认为他们的员工在现在的岗位没有人尽其才。但即使是其中几位非常成功,看上去无比自信的经理人都谈起过要放弃对下属的控制有多难。

我已经将控制他人的渴望归因于这样一种根深蒂固,被广泛认同的观念:

即生活中的回报是贫乏而脆弱的。无论他们是从家庭、学校还是运动中学到这种观念,许多人需要从与他人的比较中确立自己的身份。例如,当看见别人得到了权力、信息、金钱或认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所说的―失落的感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人夺走的感觉。这使得他们难以为别人,即使是自己所爱的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Qncken说经理可以很容易地归还或拒绝猴子,但许多经理也许会下意识地害怕工作积极主动的下属会使他们显得不够能干、比较脆弱。

那么,经理们应如何培养内心的安全感,即―丰富‖的心态来使自己放弃控制并寻求自己周围人的发展和成长呢?我在许多公司所做的工作表明:

一个遵循以一定原则为基础的价值系统的正直经理最有可能维持一种授权式领导。

由于Oncken写文章时所处的时代,难怪他的建议会得到经理们的共鸣。但还要归功于Oncken讲故事能力的推动。我于70年代在演说家的圈子里认识了Oncken,那时候我就对他将自己的想法绘声绘色地细细道来的能力留有深刻印象。正如Dilbert的连环漫画,Oncken可以用一种挖苦的口吻触及最令经理沮丧的核心,让他们想重新控制自己的时间。而且背上的猴子也不仅仅是Oncken的隐喻,也是他个人形象代表。我有几次看见他背着塞得满满的猴子走过机场。

我对他的文章成为《哈佛商业评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两篇文章之一毫不惊讶。无论我们对授权的了解有多少,这篇文章的生动建议在今天比25年前更为重要。的确,Oncken的远见卓识成为我研究时间管理的基础,我在工作中就要求人们根据紧急和重要程度规划自己的活动。我一遍地听经理人说他们有一半或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上。他们陷入了不断为别人解决猴子问题的无止境的循环中,但他们却又不愿帮助下属发挥其主动性。结果是他们经常是太忙了,而无法将时间花在处理公司真正的猩猩上。Oncken的文章对于那些需要有效授权的经理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闹铃。

源地址:

http:

(领导管理技能)哈佛商业评论初为领导

《哈佛商业评论》——初为领导 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艰苦旅程,尽管在此过程中他会有所收获。而第一次当上司,就是这条路上的第一个考验。这一考验看似简单,因此常常被忽视。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这个转型过程涉及的种种考验日后将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高管们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无论是好是坏,也许都会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考虑到转型的困难,这种失败也不足为奇。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新经理,问问他当上司最初几天的情况,或者你可以请任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回忆自己当新经理时的感受。如果他们肯说实话,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当时无所适从,甚至完全不知所措。新角色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对任何人来说,它都大得难以应付。而且,不论新职责是大是小,似乎都和领导力毫不相干。 某证券公司的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这样说道:“你知道当一切都不受你控制时,当老板有多难吗?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考虑到领导力生涯中第一次考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不禁感到惊讶——人们极少关注新经理的体验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描述高效领导者和成功领导者的著作,却很少有书谈及学当领导遇到的挑战,尤其是第一次当经理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研究那些正在向管理岗位进行重大职业转型的人士,尤其关注那些由于个人业绩优异而被提拔为经理的人。我起初是想为新经理提供一个论坛,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学习管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追踪调查了19位新经理在第一年的工作情况,目的是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个人体验:他们觉得最难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学些什么?他们如何着手学习?他们依靠哪些资源来帮助转型、掌控新的任务? 我在1992年出版的第一版《上任第一年》(Becoming a Manager)中,对自己最初的研究进行了描述。从那时起,我一直在研究人们成为上司时所经历的个人转型。我撰写了有关各种职能和行业领域新经理的案例研究,为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设计并指导了新经理领导力培养计划。如今,企业变得越来越精简,越来越具有动态性——不同业务部门携手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产品和服务,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建立一系列战略联盟——新经理说现在的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

风浪口推荐--《哈佛商业评论》史上25篇最佳文章

《哈佛商业评论》里25篇金光闪闪的佳作 1 《苦行僧的启示》,1997年5/6月,由Bowen McCoy 发表(原发布于1983年) 2 《什么是战略》,作者Michael Porter,发表于1996年11/12月 3 《构建性格的原则》,作者Joseph Badaracco,发表于1998年3/4月 4 《跨边界谈判的潜在挑战》,作者James Sebenius,发表于2002年3月 5 《领导变革:为什么改革的努力会失败》,作者John Kotter,发表于2007年元月(原发布于1995年3/4月) 6 《形成战略的五种竞争性力量》,作者Michael Porter,发表于2008 年元月 7 《领导者是怎么炼成的》,作者Daniel Goleman,发表于2004 年元月(原发布于1998年11/12月) 8 《领导者真正在做什么》,作者John Kotter,发表于2001年12月(原发布于1990年5/6月) 9 《运用劝说的科学》,作者Robert Cialdini,发表于2001年10月 10 《实现目标的领导艺术》,作者Daniel Goleman,发表于2000年3/4月 11 《CEO 在业务模式再造中的作用》,作者Vijay Govindarajan 和Chris Trimble,发表于2011年1/2月

12 《打造共同的信念》,作者Michael Porter 和Mark Kramer,2011年1/2月 13 《自我管理》,作者Peter Drucker,2005年1月(原发布于1999年3/4月) 14 《发现你真正的领导力》,作者Bill George、Peter Sims、Andrew McLean 和Diana Mayer,发表于2007年2月 15 《蓝海战略》,作者W. Chan Kim 和Renee Mauborgne,发表于2004年10月 16 《第五层领导力:化解谦卑和激烈的胜利》,作者by Jim Collins,2005年7月(原发布于2001年元月) 17 《你能说出自己的战略是什么?》,作者David Collis 和Michael Rukstad,2008 年4 月 18 《团队纪律》作者Jon Katzenbach 和Douglas Smith,2005年7/8月(原发布于1993年3/4月) 19 《管好你的老板》,作者John Gabarro 和John Kotter,发表于2005年元月(原发布于1980年元/2月) 20 《建立您的企业愿景》,作者James Collins 和Jerry Porras,发表于1996年9/10月 21 《决策中的隐形陷阱》,作者John Hammond、Ralph Keeney、和Howard Raiffa,发表于2006年元月(原发布于1998年9/10月) 22 《战略与社会:竞争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作者Michael Porter 和Mark Kramer,发表于2006 年12月

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

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 《决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决策理论学派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虽然这个解释过于宽泛,但却可以显示出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各种资源达成某既定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为了更有效的运用有限的资源以更高水平达到目标,必须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可以说,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各种决策的过程。 第一个层次的重点是理解决策。 彼得·f·德鲁克在《有效决策》中指出管理者需要做出的风险决策并不频繁,但却十分关键。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要素和清晰的顺序步骤的系统过程。从问题分类、定义问题、详细说明问题答案、为满足边际条件而做出正确决定到整合决策的实施行动、可行性与有效性的检验,循序渐进地进行这几个步骤以保证决策的质量。一般而言,有能力做出对整个组织及其绩效和结果具有显著和积极作用的决策,是有效决策者的标志。《平等互换:一种理性的取舍方法》由约翰·s·哈蒙德、拉尔夫·l·基尼和霍华德·莱法合著,为了填补理性取舍方法的空白,而介绍了一个被称为平等互换的系统。平等互换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复杂的决策变得容易,而且还要在所设定的价值和取舍之间做出困难的选择,它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取舍机制和用以做取舍的清晰框架。通过简化和整理取舍中的一些机械因素,可以将决策者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决策环节,决定各种行动方案的真正价值。 式涉及两个系列的判断:有关组织目标和政策方面的概括的基本选择,以及以深入检查某些重点事实和选择情况为基础的、小的、尝试性决策。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

性。另外,也可以推迟决策、滞后决策,或分部分决策,或战略储备,时期可以利用不期而至的机会和支付预料之外的成本。 《你能分析问题吗》和《怎样分析问题:管理练习之二》是姊妹篇。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介绍了一种由开普瑞和特拉格开发的一套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系统化方法。读后会惊讶的发现在处理问题和决策上自己的推理方法是不够完善的,用理性思维来取代散漫凌乱的思考是有助于决策者科学有效决策的。 第二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演进和深化,侧重理解决策的障碍,包括人际关系障碍和心理陷阱。 克里斯·阿基里斯在《决策的人际壁垒》中一项对六家公司165名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的大型研究暴露出了所有管理团队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决策通病,即几乎所有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有意无意地妨碍组织应有的公开、信任、创新等。在文中,作者介绍了改变这种状态的可行方法。 在哈蒙德、基尼与莱法合著的《决策中的隐蔽陷阱》中,通过对最有可能影响商业决策的八种心理陷阱指出,有时候错误不在于决策的过程,而在于决策者的想法。大脑思考的方式能够阻碍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心理陷阱的最好办法就是警觉,预先提防就可以预先准备。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其他简单方法来让自己和组织避免各种心理失误,适当采取行动以确保重要的商业决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第三个层次则笔锋一转,提出理性决策固然重要,但并不绝对。 《什么时候相信直觉》。此篇中作者对美国在线和强生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研究了他们的决策方式。许多高层管理人员说他们平时做重大决策时并不依赖任何逻辑分析,而是利用“直觉”、“本能”、“预感”或“内心的声音”,并介绍了顶尖科学家的研究,研究认为人们的情绪和感觉不仅有助于凭借直觉做出好的决策,而且可能实际上是基本的。作者认为,直觉就是一种洞察模式的能力,而自我反省可以增强这种能力。

感性领导力的核心三要素

感性领导力的核心三要素 过往的市场集中将眼光投注在生产、销售、研发等物化的供需关系建立、维持与发展上。“物”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物质层面的矛盾被逐步解决而弱化后,“人”被放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一切的主题。商业营运越来越关注人??尤其是人的情绪与情感、人的关系及情感链接。 企业运作的最强大资本是情感资本。得人心者得天下。 形势之下,组织必须思考:如何向内外部客户出售其商业愿景?企业如何取得供应商、合作伙伴、市场的情感认同进而发展到品牌忠诚?企业如何与社会建立强大的情感联盟以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种战略层面的思考,当它量化到组织职能或岗位职责时,就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以企业主、董事长、CEO为代表的一批人的工作与任务。领导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领导力??也可以改言之为影响力??的培养、提升,同时也是有志于领导位置、或打算创立自己的事业王国的企业人所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素质。 观望一下国内企业:从张瑞敏、王石,到任正飞、黄光裕,企业正在被他们的最高领导者赋予越来越多的感性因素。翻开《财富》所评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结果显示,企业家多元化的个性如泼墨般绚染着企业,它决定和塑造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并最后对市场的感性认知、情感认同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感性,领导力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

正如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笔者认为:同理心、觉察力、想象力构成了感性领导力最核心的三个要素。 同理心:感性领导力的核心 “同理心”(Empathy)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人)。原指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人的理智运作以语言为媒介,情感则是非语言的。要达到高度的情感共鸣,我们要达到先高度的同理,为他人而临在。在情绪共鸣的过程中,同理能让彼此的情感关系迅速达到更深入的和谐,并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而情绪的共鸣、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正是领导力运行的核心。 1、自我同理心:对自我的体恤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在我们身边,有大量在其他人看来功成名就但自己不快乐的人。很多企业家在拥有了当初所盼望的名利之后,他们会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于是出现了反复地自恨情结:不快乐、不开心、不舒服、拥有越多越觉得空虚。而这些直接反映在身体健康上,就会形成各种病症:如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等。 所以,感性领导力核心能力的同理心,首先是领导者深刻的自我同理:在高度的自信基础上,敢于承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自我体恤、自我悲悯,并在商业运作中保持率真与个性。当年,美国西南航空的CEO赫布?凯莱赫因为他的怪异行为被周围的人视为疯子。但是赫布一直坚持的结果是美国西南航空的快速稳步发展。 小练习:提升自我同理心

新经理上任十大必读哈佛MBA经典文章【无删节个人珍藏版】

阅读要求: 1通读全文,本文至少有一个错别字,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找出来(找出里面的错别字并用红色字体标示,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或者词,明显的错误用红色标示出来,并将正确的填在后面括号里) 2自动生成整篇文章的目录,一级目录,不要忘记了给这篇文章加上标题 3将全文字体改成华文细黑,黑色、小四号字体 4撰写读书笔记 4.1找出来文中提到所有文章中的3篇(根据兴趣自己选),写1篇读书笔记,于10 月19日晚上10:00之前发送到linfuqu@https://www.sodocs.net/doc/3716887201.html, 4.2读书笔记要有目录,自动生成到二级目录,华文细黑,黑色、小四号字体,字数不 限 4.3读书笔记正文也要有目录,每一段要有提炼,切忌洋洋洒洒意识流派 4.4读书笔记文档名字“1110dd某某某读书笔记1.0”(dd标示日期,某某某标示姓 名,1.0标示版本号,如果有修改,1.1,1.2,,,,,依次类推) 5仅仅当做一种学习,快乐学习! 林福渠linfuqu@https://www.sodocs.net/doc/3716887201.html, rtx:测试用户001(战略运营中心→信息流程部→测试用户001)

目录 当别人的领导绝非易事。对于绝大部分新经理而言,获得晋升、初次走上管理岗位的兴奋和新鲜之后,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作为管理者想要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与作为员工个人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截然不同。正如某证券公司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的感言:“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所有的企业高管和领袖也都曾经有过初为经理的日子。他们生命中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过去一个世纪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者一直在研究人何以胜任管理和领导工作,并把自己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这里推荐的是一百年来最值得新经理阅读的十大哈佛文章,其中很多篇文章已经成为管理学、心理学、领导学的经典必读文献,值得每一位有志于管理和领导的商业人士永久珍藏,终身阅读。 1、角色认知篇:《初为领导》 本文作者琳达·希尔是哈佛商学院最资深的教授之一,她是哈佛商学院领导力和组织行为学两个学科领域的首席教授。过去十五年里,希尔教授专注于研究那些正在向管理岗位进行重大职业转形的人士,尤其关注那些由于个人业绩优异而被提拔为经理的人,《初为领导》一文就是她的主要研究成果。文章指出,学习管理比大多数新经理预想得还要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压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经理对管理工作有五大错误认知,包括:误

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解析

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物质与精神,个性化与工业化的完美结合 在过去两年里,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工时长、工作累、报酬低,劳资矛盾突出,经常为人诟病。本篇中国特稿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火锅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一样可以创造出令人羡慕的高昂士气、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和出色的业绩。 1994年,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14年过去,海底捞在全国6个省市开了30多家店,张勇成了6,000多名员工的董事长。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创造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答案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雇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海底捞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 要让员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力。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海底捞知道,要让员工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感觉公平。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还给了他们希望。海底捞的几乎所有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这些大孩子般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几千万营业额。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普通员工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

(KM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KM合作专刊

(KM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KM合作专刊

哈佛商业评论――知识管理专刊内容 主题:知识管理:点亮组织智慧。 内容: 刊首语(哈佛的声音)…………………………………………………………….。。。。。。。。。理念和观点 1、知识创造型企业(野中郁次朗) 2、知识管理是一种处事态度(徐霞) 3、知识管理的体系思维(杨健伟) 4、后ERP时代的EKP应用(夏敬华) 5、解决方案专页 实战和案例 1、像经营媒体一样经营知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管理持续建设(陈利华) 2、知识化协同工作平台推动中的变革智慧(孙榕璟) 3、高管门户支撑企业战略管控知识化(周伟) 4、智慧的项目——K化的项目运营(孙榕璟) 5、创新梦工厂支撑创新2.0落地(刘向华,夏敬华) 6、门户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蓝凌研究院) 研究和方法 K运营(陈利华) 知识型工作评估模型(蓝凌研究院) 知识管理,你准备好了吗?(夏敬华)

刊首语知识管理,点亮组织智慧 凡是不同行业、不同地域能持续成长和长盛不衰的组织,能够经历时间和竞争的洗礼傲然屹立,总有一种非常坚韧的DNA(组织智慧)存在, 这种由组织根据前人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经长期的实践而提炼出规律性的精华,在组织内部经过固化、共享和传承后,成为组织长盛不衰的核心基因, 它如同组织的导航塔,指引着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不断挑战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引领组织穿越时空隧道,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赏,但中国企业也面临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这个转变客观上要求更多的中国企业转型为知识化组织,把如同大自然稀世珍品钻石一样蕴藏在组织中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让组织智慧在此大时代背景下呈现钻石般的价值。 作为中国知识管理高端解决方案引领者的蓝凌,深刻认识到这一行为对中国企业的价值,联合哈佛《商业评论》和IBM,旨在中国掀起一轮点亮组织智慧的行动。 《知识管理-点亮组织智慧》专刊的出版也是此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正如您打开这本精美的专刊所看到的,蓝凌人和蓝凌伙伴们正尽力挖掘和呈现智慧化之旅中的观点、故事,期望通过哈佛《商业评论》这个高端平台抛砖引玉,把多年来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最新思考和鲜活实践,呈现给高质量的读者。若本专刊的某些观点、某个案例对您有一丝触动或者借鉴作用,并能应用于自己组织而产生价值,也不枉他们的苦心。 如何借助知识管理点亮组织智慧?总结成功者的经验,发现他们通常会坚守三个方面:一是在战略上重视组织智慧的积累和传承,这通常关乎企业领袖的视野和洞察力;二是建立独具魅力的知识型文化和制度保障体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的文化和背景、期冀和抱负呈现多态化是个客观趋势,因此企业文化和制度方式赖以立足的价值观,必须能够凝聚、传承、感召和留住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型员工;三是离不开一个强大的知识化支撑平台,它就像一本空白的书,让组织在上面不断书写辉煌,形成组织自身的“四库全书”和“资治通鉴”。 组织智慧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可以从“知识化向智慧化组织演变”。组织智慧也许开始的光芒会弱小,但只要坚持从战略、文化和平台这三个方向持续实践、评估和优化,假以时日,组织智慧必会如钻石般溢放光芒。 让我们共同迈向智慧之旅!让我们用心中的激情和理想一起点亮组织智慧! 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霞(2009-4-23) 知识创造型企业 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内容摘要:

领导力教学大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领导力(LEADERSHIP)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领导力 学分:2 授课教师:于永达教授 Email:yuyongda@https://www.sodocs.net/doc/3716887201.html, Tel: 62788612 office:公管学院203 授课次数:16次 领导力(leadership)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其有效运用的综合性学科。 课程目标 领导力对在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习的MBA、MPA研究生和已经承担管理职责的企业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可以帮助现有的领导者和将来会走向领导岗位的在校研究生树立领导意识、学习领导艺术和借鉴成功管理者的领导经验,以面对变化的世界提出的挑战。本课程的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熟悉领导力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2. 掌握基本领导技巧,提高领导能力 3. 培养领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同成功领导者交流领导经验 授课方法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 3、嘉宾座谈 4、实际模拟 课程特色: 课程每学期都会结合相关主题邀请10余名来自政府和知名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者现身说法,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 考核办法 1、出勤和课堂表现15% 2、平时作业25% 3、领导力研讨会(小组)30% 4、期末报告——应用分析报告30%

参考书目 1、组织领导学(第7版).尤克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 2、领导学(第3版). 邱霈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于永达,战伟萍. 清华大学出版社 4、《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突破领导力》、《领导》、《什么造就了领导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变革的力量. 约翰.科特. 华夏出版社 6、Leadship Lessons from West Point. Major Doug Crandall. John Wiley & Sons. Inc. 7、Bass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ition). Bernard M. Bas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8、Leadership: Enhancing 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5th edition). Hughes, R. L., Ginnett, R. C., &Curphy, G. J. McGraw Hill. 课程安排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领导科学的理论演变 第三讲、领导特质和领导风格理论 第四讲、情境领导力 第五讲、沟通领导力 第六讲、绩效领导力 第七讲、变革领导力 第八讲、国际领导力 第九讲、地方领导力 第十讲、文化领导力 第十一讲、组织团队领导力 第十二讲、集聚优势与领导力

为什么多元化如此难以实现(哈佛商业评论译文)

为什么多元化如此难以实现? 如果你的公司同我熟知的每个公司几乎一样,多年来致力于增加领导阶层的多元化。为什么付出的努力没有更多的表现?对经理真诚希望重塑人才渠道,我并不怀疑。我接触的无数多元化的行动表明,你正在四个方面经受挫折。 practically['pr?kt?k(?)l?] adv. 实际地;几乎;事实上exposure[?k'sp????; ek-] n. 暴露;曝光;揭露;陈列countless['ka?ntl?s] adj. 无数的;数不尽的initiatives n. 积极性;主动权(initiative的复数);创始;首创行动。 1.为不断增加多元化而分配职责 标准是:你可能有一个校园招聘团队,一个推动横向招聘的独立小组,以及一个涉及保留和网罗人才的多元化部门。招聘团队关注的是招聘的目标,却不对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两年后有多少人留下来负责。跟踪新招录员工工作表现的多元化部门(而且,不像招聘团队那样,能够承担项目资金超出当前预算周期)脱离了招聘战略。 concerned with关心;涉及;忙于;与…有关retention[r?'ten?(?)n] n. 保留;扣留,滞留;记忆力;闭尿inclusiveness n. 包容;包容性,包容性,包容,吸纳和网罗人才。recruitment[r?'kr?tm?nt] n. 补充;征募新兵,招聘招聘信息人才招聘。accountable for负责,对…应付责任 如果没有一个人或小组负责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高层管理渠道,就难以建立一个整体的、游戏规则可转换的策略。而且在专家之外,面临着股东的多个截然不同的议程,甚至不能与你开展一个策略讨论,更不用说采取全面的方法取得双赢啦。因此,在你商业活动的其他方面,不能像在创新性供应链生态系统中获得“捕鼠利器”解决方案。 senior['si?n??; 'si?nj?] n. 上司;较年长者;毕业班学生;adj. 高级的;年长的;地位较高的;年资较深的,资格较老的。integrated['?nt?ɡret?d] adj. 综合的;完整的;互相协调的v. 整合;使…成整体(integrate的过去分词)game-changing 竞赛重整distinct[d?'st??(k)t] adj. 明显的;独特的;清楚的;有区别的。buy-in['bai,in] n.(证券或商品交易中的)空头购入vt. (证券或商品市场上在交割日期前以空头)买进;入股vi. (证券或商品市场上在交割日期前以空头)买进;入股;补仓双赢,认同。let alone更不必说;听任;不打扰。A better mousetrap 更好的捕鼠利器。Innovation supplier ecological system创新生态系统供应商 2.注重管理活动,而不是管理结果 你的多元化行动可能集中在“投入”上,比如辅导项目、活动赞助商和简历收集的数量等,你把这些当作显示高级管理致力于改变取得的成功。相反,你应该对绩效与核心运营业务一样进行战略思考,十分明确5年后将取得什么样的成功。确立指标来跟踪进程朝着愿景推进。优先考虑竞争战术,促进不断增加的投资带来产出。在进程中使用反馈使其优化。sponsorships n. 赞助;赞助商;赞助广告demonstrate['dem?nstre?t] vt. 证明;展示;论证vi. 示威commitment to恪守承诺。metrics['metr?ks] n. 度量;作诗法;韵律学韵律学度量指标。prioritize[pr a?'?r?ta?z] vt. 把…区分优先次序vi. 把事情按优先顺序排好。refinements n. 风雅(refinement的复数)风雅该色系既优雅又清新 3.关注修复企业文化

领导力的基本难题

领导力的基本难题 在组织管理领域,着名学者詹姆斯马奇被誉为“大师的大师”。他对领导力的看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他认为,领导力的基本难题和人生的基本难题,没有什么不同。成为领导者、作为领导者、面对领导者、评价领导者所涉及的种种复杂情形,是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人生的重要难题的回响。 马奇列举了大约十个领导力的基本难题。我先讲三对矛盾:私人生活和公共责任,机智与纯真,天才与疯癫。领导力之所以是难题,首先在于要在这些矛盾中求得统一。 难题之一是私人生活和公共责任之间的界限。领导者往往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活更有价值,但是他们需要私人生活来获得情感的平衡,并得到一个凡人所需要的支持。然而,发挥领导力会危及私人生活。 比如,领导者的地位会让人际关系变得虚假。领导者的自我与职位难以区分,因此对领导者的爱戴与憎恨都同样可疑:他们爱恨的是你这个人,还是你这个职位比如,领导者的角色会带来好奇心和流言蜚语,私人隐私难以得到保护。追随者宣称有权力了解领导者的私人生活,因为这有助于评估领导者的人品,也有助于建立和睦的关系。比如,领导者的责任会因为私人生活而受到影响。私人动机和私人关系会影响领导者的行动。私人的嫉妒和忠诚会影响领导者的判断力,而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私人信任关系有时让组织受益,有时让组织受损。 因此,领导力面临这样的难题:作为一个组织领导者,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私人生活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将个人情感与组织责任调和一致作为音乐

爱好者的索尼公司前CEO大贺典雄,让索尼公司赞助音乐会是为了公司利益,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可以借机指挥世界知名乐团的私人欲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之间的交往细节,是否有必要大白于天下难题之二是机智和纯真之间的比例。一方面,领导者常常是机智的化身,因为其过人的知识和精明能干而受到赞颂。另一方面,我们又景仰所谓的“大智若愚”的领导者,他们保有基本的纯真,能够直达事物的本质。 因此,领导力面临这样的难题:机智和纯真,智力和无知,在领导力到底各占多少比例或者,什么时候运用机智和智力,什么时候运用纯真和无知另一名“大师的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个“大师的大师”榜单,德鲁克排第一,马奇排第二)这样谈论自己怎样为各种各样的公司做咨询:“我根本不用我的知识和经验。我带着我的无知去看问题。无知是帮助他人解决任何行业的任何问题的最重要的要素。” 难题之三是天才和疯癫之间的区分。伟大的领导者常常被形容为天才,看得比别人更远、更准,因此也敢冒风险。他们通过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和意志力来转变组织。然而,如果这样看领导者,那么领导者同时也是异端,因为他们需要突破正统的看法,需要挑战组织的现状。而组织为了正常运转,同时要求领导者的行为需要安全、可靠。这样的要求合乎情理,因为大多数的所谓新想法都是胡说八道,需要被抛弃掉;大多数的所谓新想法更可能摧毁组织,而非提升组织。因此,尽管伟大的领导者具有挑战正统的异端的特征,大多数的异端如果当上领导者只会带来灾难。 因此,领导力面临这样的难题:我们怎样从异端当中识别出领导者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一个胡说八道的疯子,还是一个远见卓识的先知天才和疯子,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来检验,还是我们可以先于历史而识别他们为

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彼得·德鲁克生平(1)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哈佛商业评论(变法难乎)

变法难乎?易乎? -------“机械师的叛乱“案例浅析 俞江谢云庆吴冬许刚 一、案例背景: 特雷尔制造公司总裁兼第四代掌门人麦克·特雷尔在和公司的总工程师马可·邓肯推进公司运营模式变革的中途,遇到了由最有声望的机械师领导的一个工作单位的反对。在和公司核心领导层成员商量对策时,麦克不仅没有得到一致的有力的支持,反而听到了CFO对变革计划财务收益大小的疑虑及和机械师妥协的建议。 麦克·特雷尔该如何面对这个局面? 二、问题界定和分析 1.第一个决策问题:坚持变革还是妥协? 麦克是应该坚持推进变革计划还是改变原来的变革目标和计划,保留部分的螺丝车床呢? 1.1环境分析 战略取决于公司面临的环境。下图概括了特雷尔制造公司目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特雷尔制造公司原先的制造模式是依靠普通的螺丝车床生产材料装卸部件等产品,主要的盈利是通过批量生产实现规模效益和努力降低成本实现的。面对当前传统市场萎缩和剧烈的同质化竞争,公司的能够依赖老化的机器和运营模式来赢得竞争吗?显然,麦克和马克的答案是不能。 1.2两种解决方案的比较 麦克和马可给出了下面的战略方案。 即通过引进八个计算机化的现代制造中心取代所有的螺丝车床,并围绕技术的革新实现组织构(围绕机械制造中心建立的团队组织),生产方式(柔性生产,二十四小时三班制),成员知识结构(以机械知识和经验为主转到以计算机知识为主)的变革将公司从目前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柔性生产,从而重新定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与众不同的制造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来开拓新的市场并获取溢价。 从案例所描述的情况看来,这是一种适合目前环境的全新竞争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并且重要的是财务上有着很好的保障。 反对者没有提出完全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他们只是要求对麦克和马可的方案进行改动,保留部分的螺丝车床。理由是: ü机械师们认为新机器已经足够用于制造小批量产品,老的螺丝车床还可以使用,能够用来制造大批量产品。

锻炼你的真诚领导力Discovering Your A uthentic Leadership (Mandarin)

哈佛商业评论 锻炼你的 真诚领导力 ? 比尔·乔治 (Bill George ) ? 彼得·希姆斯(Peter Sims ) ? 安德鲁·麦克莱恩(Andrew N. McLean ) ? 戴安娜·迈耶(Diana Mayer ) 我们都具有激励他人并使他人具有领导力的能力。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先致力于对自身作为领导者的成长与发展。

在过去的50年里,为了确定卓越领 导者的管理风格、特征和性格特点,研究人员已做了1000多项研究。然而,这 些研究依旧无法对一个理想的领导者进行清晰地描述。不过,也幸亏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否则管理者就会永无止境地争相模仿,给自己戴上假面具,不但失去了自我,也很容易被别人一眼看穿。 模仿他人只会使得自己变得不真实。你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取经验,但完全地模仿绝非成功之道。人们信任你是因为你率直、真诚,而不是因为你是另一个人的翻版。安进公司(Amgen)的CEO 兼总裁凯文·沙拉尔(Kevin Sharer)曾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杰克·威尔奇(Jack Welch)的助理,他因此获得了 非常宝贵的经验,同时他也发现了在GE 内部由个人崇拜造成的不良影响。“每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杰克(Jack),”他 解释说。“领导理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你应该坚持自我,而不是一味的仿效他人。” 在过去的5年里,人们对领导者越发 缺乏信任。很明显,在21世纪,我们需 要新型的商业领袖。2003年,本文作者 之一比尔·乔治(Bill George)在《真诚 领导力:再探创造持久价值的奥秘》(Authentic Leadership: Rediscovering the Secrets to Creating Lasting Value)一书中,号 召新一代领导者进行“真诚领导”。真诚的领导者会热切追求他们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价值,在实际管理中他们用心感受,同时也用大脑思考。他们懂得与人建立长远,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目标。他们对自己始终有着清醒地认识。 《真诚领导力》一书的读者,其中不乏许多CEO都表示他们迫切希望自己成 为真诚的领导者并想了解该如何去做。为此,我们的研究小组就“如何获得并保持真诚的领导力”这一问题作了研究。我们采访了125位企业领导研究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在领导力发展研究领域中,我们的研究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深度研究项目之一。我们的采访对象坦率地与我们讨论了发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也诚恳地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个人的奋斗历程,以及过去的成功和失败。 从年龄上看,我们的采访对象介于 23至93岁之间,以10年为一年龄段,每一年龄段不少于15人。我们的主要选取 标准是看领导者在真诚方面的美誉、其领导效率和我们对他们个人的了解。同时我们也邀请其他领导者以及学者推荐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最终选出的采访对象包括来自不同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背景和国家的不同性别的领导者。其中一半是CEO,另一半是来自营利性或非营利性 机构的其他领导者,他们中有的是事业稳定的资深领导者,有的是职场刚刚起步的年轻领导者。 采访阶段结束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过去进行了1000多项研究都无法将 一个理想的领导者描绘出来。在分析了超过3000页的记录后,我们的研究小组吃 惊地发现在这些人身上找不到他们赖以成功的共通的个性、特征、技能或者风格。相反,他们的领导力来自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来考验自己,并通过人生体验来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的目的所在,并明白了坚持真诚如一是改进领导效率的良方之一。 这些发现非常鼓舞人心,他们说明了:想要成为一名领导者,你无需天生具备某种特征或特质,你也并不一定要等到别人把机会送到你手中,你也不一定要等到成为企业的最高领导人。相反,现在你就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正如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扬雅广告公司(Young

战略之战略(哈佛商业评论)

战略之战略 石油行业很少会冒出令战略家们感到措手不及的状况。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其实石油行业也充满变化,甚至戏剧性的变化,但基本都是可预计的。战略设计师们知道,随着地缘政治力量的变化以及新资源的发现及开采,全球能源供给会上下波动。他们还知道,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天气状况等因素也会引起能源需求波动。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受石油公司及其竞争对手的控制,而且石油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之高,因此没有人能真正改变游戏规则。在这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一家公司会谨慎地整合其独有的能力和资源,确立并捍卫自己的竞争地位。 在石油业战略师的眼中,互联网软件行业简直就是个恶梦。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创新活动和新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公司占领(或失去)市场份额的速度令人眩晕。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或者Facebook这类大公司,会冷不丁推出一些新平台或者新标准,彻底改变市场竞争的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在竞争对手之前解读市场信号并迅速作出反应、适应变化,或者借助领先的技术影响市场需求和竞争方式。 显然,在石油业如鱼得水的战略在互联网软件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后者可预见性很低且不断变化。此外,在石油和软件行业,战略家制定战略的技巧也截然不同—因为他们所处的时间期不同,所用的工具不同,并且与一线计划执行者的关系也不同。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公司在战略规划、发展和部署方面似乎应该有显著区别才对,但我们的研究显示,很多时候公司所定的战略并没太大差别。 管理层并非无动于衷。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针对全球10大行业120家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管理层很清楚,战略制定过程应该与竞争环境的具体需求相匹配。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公司身处的环境波动性很高且复杂多变,但是其制定的战略却更适合可预见性强、稳定性高的竞争环境。 是什么因素妨碍了这些高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战略呢?我们认为,他们缺乏制定战略的系统性方法,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制定战略的战略。在下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根据公司所处环境的可预见性及可塑性,将战略规划分成四种风格。利用这一框架,公司高管们能够让其战略风格与行业的特殊性、业务特点或者地理位置相匹配。 制定战略的方式会限制战略风格。如果能清晰了解目前可以使用的战略风格及其适用情况,将会有更多公司效仿那些成功公司的做法,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更好地抓住契机。

哈佛商业评论 时间管理文章

能量管理,而非时间 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时间,是职场中人最感稀缺的资源。很多经理人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很少正常吃饭,不是随便抓点什么匆匆填进肚子,就是坐在办公桌旁边干边吃;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的应酬,无法与家人共进晚餐;睡眠不足,没有时间运动;心怀愧疚和不快,身心俱疲,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经理人的生活常态。 作者认为,延长工作时间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相比之下,能量则不同。物理学将能量(Energy)定义为工作时可资使用的潜在能力,对于人类来说,能量主要来自4个源泉--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以上每个源泉都能为人类系统地增加并定时补充能量。所谓特定的习惯,就是有意识地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并尽快使它们转变为无意识的、自动自觉的行为。为了有效地给员工补充能量,组织的着眼点必须从"向员工索取更多"转移到"为员工付出更多",这样,他们才会鼓足干劲,才能为每天的工作投入更多。 能量管理计划首先从对体能的关注开始,因为一个好的身体能够产生更多能量。谁都知道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会降低人的基础能量水平,削弱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和专注力。作者和他的同事帮助经理人制定一些能够增强、恢复和补充体能的习惯,敦促他们规律饮食,按时作息,加强锻炼。很多参与这一计划的管理者都反映,随着体能的增强,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该计划的第二个关注点是情绪。作者认为不管外部压力有多大,人们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提高能量的质量。大多数人都发现,当自己情绪愉快的时候,往往就是绩效最高的时候。为做到这一点,除了注意工间休息,还应养成三个简单而有效的习惯--深呼吸放松自己,向他人表达赞赏,并且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事实证明,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能量的质量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