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资料-在今天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资料-在今天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资料-在今天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资料-在今天没有过时

东方早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马克思那个烟囱林立,工人阶级苦不堪言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完成了历史任务。

王公龙:马克思生于1818年,1883年去世。恩格斯1820年生,1895年去世。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的确已经超过百年,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也有164年了。在这过去的1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在一次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从原来的个人资本发展到集体资本、垄断资本,甚至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也在调整、改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出现了股份制、参与制、联合制、合同制,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在战后总体上不像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尖锐,等等,但应该看到,一些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本质规定性至今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至今仍是量变,不是质变。比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都没有改变。最根本的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的关键。其实,这些马克思赖以做出理论判断的基本经济事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容易被人们淡忘、忽视,但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又会重新想念马克思。毕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世界历史上尚未出现对资本主义认识如此深刻、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思考如此深邃的思想巨匠。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过去了,但马克思思想产生影响的时代没有过去。谁敢肯定马克思的思想在未来的影响不会比过去更大、更持久呢?

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从来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看成夺取政权、巩固执政地位、获取政治利益的“权宜之计”,尽管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中经历了挫折,走了弯路,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令人尊敬的。就当代世界而言,马克思主义远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因为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美好社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代代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长期艰辛的探索。还应看到,当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处于苏东剧变后的低潮期,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开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方向。作为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中

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今天人们需要马克思主义,未来人们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何来马克思主义过时呢?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东方早报:资本主义的形态变化是否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代的适用性和可信度呢?马克思主义存在这种“时代局限性”么?

王公龙: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坦然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实,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讳言自己的理论有局限性。因为再伟大的思想也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环境,

总有其无法超越时空局限之处。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研究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而在今天的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几乎分布在地球上任何一个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日益多样化;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研究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形势,并针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提出方向性指导,但战后的资本主义无论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都有新的变化。读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他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估计过高,对资本主义延伸、扩展能力估计不足,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估计过快等等。其实,何止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任何一种主义都或多或少地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词句当成不变的绝对真理,要求他人顶礼膜拜。相反, 他们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但是,同样是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其实,像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能够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建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宏大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是屈指可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学说等等,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蕴含了颇有价值的立场、观点、方法。只要没有思想偏见,只要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只要本着理性的态度,他就不会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东方早报: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在“马克思的幽灵”的游荡中提心吊胆着度过的,马克思主义也为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自我革新提供了不少理论资源和变革动力吧。

王公龙:这是一个观察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独特的视角。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首先是理论批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对资本主义批判最为深刻、最为彻底的理论,这种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不仅使得资本主义提心吊胆,极端地仇恨马克思主义,而且也迫使资本主义不得不对自身的弊端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纠偏。比如,既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一切罪恶的根源,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动因源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资本主义要延续自身的生命,就必须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防止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基于这一逻辑,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人民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等口号,并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力图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劳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其次是实践斗争。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众多地区广泛实践的世纪,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和较量的世纪,美国和苏联两个意识形态迥异的超级大国还发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尽管冷战最终以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而告终,但客观而言,这种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运动无疑也对资本主义带来了“倒逼机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自

我改良、自我更新的外部压力。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动力。此外还有经验借鉴。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1929年的大萧条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首次经济危机,也是足以危及资本主义生命的经济危机。戏剧性的是,这场大危机的爆发正值苏联崛起。在西方世界忧虑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时,苏联经济却一枝独秀。当时西方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西方的一些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成了自由派资本主义的救星,在世界经济大恐慌的年代,促使西方社会放弃对传统派自由市场学说的信仰。从苏联计划经济中获得了启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从而帮助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空前的灾难,避免像德国、意大利、日本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即便在今天,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仍在启发资本主义。奥巴马上台以来连续刺激经济的举措,不就是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吗?与“罗斯福新政”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针对西方国家的各种救市举措,英国《卫报》网站在2008年10月12日的刊文认为,“我们现在知道了,在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离开社会主义将无法运行,它们将依赖国家提供的资金。”尽管不能说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和政府调控的必要性,已一再被历史和现实所证实。

东方早报:在这个全球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还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王公龙:在资本主义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认识当下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有价值的理论工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许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资本论》,请教马克思。虽然《资本论》并未预言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西方将经历金融危机的痛苦,但这次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毫不夸张地说,此次危机再度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在谈到马克思时曾说过:“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得拜读。”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远不止于此。在资本主义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今天,如果我们带着现实问题去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就容易从中获取诸多启示。比如,虽然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经济学创建者理查德·波斯纳在其《资本主义的失败:08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中特别强调: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与经济萧条只是相对于“欧洲式”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的“美国式”资本主义的

某一次尝试的失败。他坚信资本主义制度既然能挺过“大萧条时代”,这一次也能挺过,“因为所有针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都名誉扫地了”。言下之意,资本主义的内在活力是不会消亡的。这种观点恰是包括弗朗西斯·福山在内的众多信徒的共同心愿:资本主义会因此次危机而进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调整,会在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进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尽管他推导结论的依据尚难以令人信服,但资本主义的韧性也是不能低估的。问题在于,既然资本主义在相当时期内不会灭亡,人们就不能不思考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和平竞争、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

比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讲,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思想的当代意义是,任何国家都要适应历史潮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善于吸收和借鉴,始终保持开放性,这是增强自身生命力的唯一路径。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过程。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占据全球化主导地位的现实,如何在全球化大潮和自身经济独立之间保持平衡,如何在政治与文化上保持独立自主,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课题。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东方早报:上世纪90年代的苏东巨变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何种挑战?是否如梅格纳德·德赛所说,苏东巨变可以理解为一种“马克思的复仇”?

黄力之:英国学者梅格纳德·德赛的《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中文版出版于2006年。他用了“马克思的复仇”这样一个说法来解释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失败。这跟相当一些人的理解不一样,无论是左倾还是右倾的人士一般都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或者是挫折,而“马克思的复仇”这一说法的含义是马克思被20世纪的社会主义者曲解了——用大家感兴趣的、马克思自己的一个说法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马克思让这些曲解者失败,以解遭歪曲之恨。这当然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述,没有人能证明马克思会不会这样做。

但是,恰如你所问,在理解1990年代的苏东巨变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何种挑战时,这一说法自有其意义和价值。什么意义呢?就是说,20世纪实际上存在的社会主义是不是马克思的设想。如果是,那么马克思就失败了;如果不是,那么马克思就有权利让假马克思主义者失败,以示报复。

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是”还是“不是”的问题。应该说,20世纪的社会主义既包含或者体现了马克思的设想,也在一些地方违背或者超越了马克思的设想。

梅格纳德·德赛认为,20世纪存在过两种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之外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即苏联体系;二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议会社会主义,但它们在全球化下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在马克思的思想框架中,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而20世纪的历史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简单地说,德赛重复了历史上的一种说法,社会主义发

生在不适时宜的时候,是“早产儿”,“早产儿”的成活率要低一些。

我们可以把问题置于历史之中来讨论。俄国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前后,孟什维克和西欧社会民主党人曾都用俄国生产力与文化的落后性,拼命反对俄国革命,预言布尔什维克革命必然走向失败和破产。

1999年公布的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1918年)中就说,我过去和现在都说:俄国就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人数以及群众的文化程度和自觉程度而言还没有作好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因此列宁设想的社会实验必然要失败。破坏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做不会不受惩罚。

这样,列宁同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争论,实质上是关系着落后国家能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是坐待经济文化条件成熟之后,再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呢,还是在革命条件成熟时不失时机地夺取政权,然后再发展经济和文化呢?列宁对理论教条主义说了“不”,列宁说,我们没有从一切书呆子式的理论规定的那一端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一方面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景,另一方面有了革命的契机,苹果落到了你手上,你能说不要吗?近年来解释中国问题时有“告别革命”之说,也是假设历史,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我的意思是,即使梅格纳德·德赛说得有些道理,也不能说当时不该革命。我认为,德赛说法的全部意义在于,那些在革命中绕过了的马克思的思想,现在必须回过来认真看待。德赛本人似乎对自由市场体制的生命力看得太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当下的欧债危机,还是在证明马克思的预见,形势比人强啊。

东方早报:在哪些方面,马克思被误解了?比如意识形态色彩的过浓?

黄力之:我认为,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确存在马克思被误解,或者说误读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有:对马克思的人性、人道主义思想的忽视,以阶级、阶级斗争来排斥一切共同人性、人的价值。包括你说的“意识形态色彩过浓”。

为什么在苏联会发生对无辜者、普通人的迫害的现象呢?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鲍·斯拉文认为,斯大林误读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斯大林阐释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目标,是可以不惜付出任何牺牲并利用任何暴力手段也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斯大林式的阐释给马克思的社会理想造成了并且在继续造成很大的危害。这种对共产主义的中世纪的阐释,使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失去了其基本的人道主义核心。他还提到一件事,斯大林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人和为了人而掌握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语——批阅道:“这段引文指的是什么?”说明斯大林不知道,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实质的理论根据。

关于“意识形态色彩过浓”的问题,苏联和中国都存在过这样的现象:所谓社会主义文化只能表现社会主义的生活现象,理由是马克思说过“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其实马克思用了“或快或慢”一语,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能简单判断有多少时间的期限。

英国学者S.柏拉威尔在分析马克思的这段话时说,马克思用了一个有重要

意义的暗喻:“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物质“基础”。人们很容易从静止的概念去理解,实际上马克思要表现的却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现象。因而马克思又使用另一个比喻部分地修正了前一个,他用了“变革”一词,德文原义带有“翻转”“滚动”的意思。的确,“翻转”、“滚动”的历史延续性含义就非常明确了。

可见,按照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资本主义文化而言,并非是绝对的和纯粹的,它与历史上的文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存在着交错的现象,就是说,社会主义文化中存在过去时代的文化现象其实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对其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是违背马克思的原意的。

东方早报:有种说法是“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意味着一种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么?

黄力之:自“9·11”以后,“原教旨”这个词被妖魔化了,其实,我认为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原教旨”的含义是中性的,它是指其基本立场与思想的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不用这个词儿,我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原生态”,定义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所谓“回到马克思”,即首先回到这儿。

为什么要“回到马克思”?我的看法是,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尽管马克思主义是法定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对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不以为然的态度,却已经成为一个默认的趋势。

某地方党校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现在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没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和流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基本原理教学安排不够或根本就没有了,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仅仅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对它到底有些什么具体内容并不知道。

培训设计的偏差证实了对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不以为然的态度。在一些人看来,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当今时代已经不适应了,只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就行了。这种做法,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价值不符合,另一方面客观上加剧了对马克思主义不相信的倾向。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令人担忧。从逻辑上说,如果思想的河流有了“流”就可以了,就不必要“源”了,但没有“源”的话,“流”又何以存在呢?

何况,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的忽视,或者说不知道,造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误,此一教训是深刻的。

东方早报: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代的马克思,是《资本论》的作者,是一位面孔严峻、目光锐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在列宁主义时代,马克思则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一位风尘仆仆、激情满怀的革命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则又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一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家”?马克思究竟是谁?

黄力之:你说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构建性问题。按照解释学的理论,任何思想在被他人述说时,总会出现差异。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注意到,马克

思逝世后留下的手稿混乱不堪。有些著作没有完成,而且还自我修改。1930年前后,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出版证实,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几乎可以从马克思的观念重新发现的角度来书写。

我们总是批评教条主义,其实,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教条主义者。任何一种思想,只要“说话者”不在了,就没有人能够字字照办,句句照办,后来者必须进行选择,对字句的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构建。事实上,自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后来者都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工作,因为他们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开了就不叫马克思主义者了),也离不开时代的要求。

我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间的关系是:“适者用之,不适者暂时搁置。”邓小平作为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指出: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回答“马克思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既取决于马克思的文本,也取决于我们时代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原生态,但也要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当下问题实现对接。显然,毛泽东、邓小平开启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都是循此原则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构建性过程是不会凝固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正在繁荣发展。 一、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 马克思从创立学说的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条化,因而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某些论断过时的可能性,也从不讳言自己的预测可能失误。人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条件往往就是认识的界限。因此,马克思某些论断的过时或预测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但是承认马克思个别论断的过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论断和个别结论,而是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因而是荒谬的。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都会或迟或快“寿终正寝”。而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学说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随着群众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断为这个理论肌体注入着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马克思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样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产物,而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对马克思主义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过时了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差距的关键。当前,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旗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偏差。马克思主义不是预言,也不是单纯的什么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和扩展,但无法否定它。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人能系统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往往人们否定的,只是人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这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而只是教条地背几句马克思主义中的谋些话。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常常被一些人为自身的目的而编成的解释,就更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了。也有一些人,为了自身的谋种目的,而找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经过断章取义后进行批判,以提高自身的名利。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本质地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也只有科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只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才可能认识它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问题并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今天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会过时 1应该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样,他们终生从事艰苦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认识条件,可能会给马克思恩格斯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论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想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服从与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在今天和平年代,马克思理论体系早已过时,经过这一学期的系统学习,我觉得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但是,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不等于说它是“过时”了,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知道我们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并且强调人在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系统的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人们最为崇高的共同理想。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剥削与压迫, 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武器。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只有伟大的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是我们肩负解放全人类的保证。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不对创新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解决我们在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最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 经过一段时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地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地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地基础角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服从与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地理论体系.在今天和平年代,马克思理论体系早已过时,经过这一学期地系统学习,我觉得虽然马克思主义地历史局限性是客观存在地,是当时地历史条件所决定地.但是,指出马克思主义地历史局限性,不等于说它是“过时”了,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地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知道我们不断前进与发展地强大思想武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世界地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并且强调人在充分认识规律地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系统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地形成及其本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地必然性,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人们最为崇高地共同理想.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剥削与压迫,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地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地继承与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地强大武器.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党中央国务院地领导下取得了骄人地业绩,只有伟大地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取得地成绩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地理论创新,在他地指引下我们才能够始终坚持正确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社会主义地特色,是我们肩负解放全人类地保证.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不对创新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地先进性,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解决我们在前进道路中遇到地各种困难,才能最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地伟大胜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地真理性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坚持以“物质”为主导,告诉我们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地科学真理.世界地本质是物质,任何改造世界地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已是第二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世界地活动,我们都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遵守自然客观性.在事实面前我们取得了教训:如果我们不能遵守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地惩罚,我们就不能取得科学技术地进步,我们就不能取得社会主义地全面繁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地能力.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进步地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地真正主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当今中国实行“以人为本”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群众地利益为重”,切实解决“三农”“就业”“医疗”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地问题,免除农业税,统筹城乡区域和谐发展,坚持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大众.促进了社会地和谐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地提高,保障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地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地进步,也有利于生产力水平地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四、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地资料.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地发展规律,阐明了当今两大阵营尖锐地矛盾,并说出人类社会最终会实现社会主义地胜利..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各种变化,但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所揭示地资本主义地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并没有根本改变,也没有最后消失,资本主义逃避不了其最后必然灭亡地历史命运.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地科学分析和所得出地基本结论也不会过时.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地不同程度地失误、挫折甚至暂时地倒退,除了某些复杂地历史原因外,根本地就在于偏离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说地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指地是它地基本原理不会过时,而不是指它地某些具体地结论不会因条件地变化而做某些修正和改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 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 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

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 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体性意识膨胀。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等已成为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主体价值的膨胀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当主观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无法统一到就业的实践中时,主体性需求的异化就会使得本已压力重重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更深一层。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修订稿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 时论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正在繁荣发展。 一、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 马克思从创立学说的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条化,因而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某些论断过时的可能性,也从不讳言自己的预测可能失误。人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条件往往就是认识的界限。因此,马克思某些论断的过时或预测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但是承认马克思个别论断的过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论断和个别结论,而是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因而是荒谬的。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都会或迟或快“寿终正寝”。而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学说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随着群众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断为这个理论肌体注入着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马克思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样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马克思个人的产物,而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对马克思主义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过时了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差距的关键。当前,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旗帜。

2016-2017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在未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之前,我也曾愚昧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我深入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所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完美的,也并不能适应所有人的想法。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其又落后的一部分,但是先进的思想占大部分。虽然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等于其就是“过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与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特殊国情具体结合,即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是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狭隘的马克思主义,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即是空想的理想社会模式的错误认识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清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当时处于迷茫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直至今日,中国的领导人仍旧在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共产党宣言》,另外一本便是争议最大的《资本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一味的放大《资本论》里面的一些错误,将《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在当时的批判拿到今天的环境下来讲。他们却忘却了《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名群众共命运,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而非马克思主义者错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核心在于“过时”这两个字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绝不可以说其是过时的。我们应从其本质上来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中,所谓“过时”,即是陈旧不合时宜,过了流行的时间;所谓“局限性”,即是受限制的或受约束的性质。从字典上的简易解释上,我们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角度讲,“过时”是指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又或者是原来是正确的,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得不正确了、甚至是错误了。而“局限性”则是指其客观存在的不足,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从当今的社会现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答案】B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江西师范大学2015级行政管理班徐少鹏 第一次听说《共产党宣言》还是在初二的时候,学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而已。那时并未有什么很深的印象,以为只是类似于美国《独立宣言》之类的,宣告共产党成立的宣言性的文件而已,但是在真正的品读了这本无产阶级的旗帜之后,我才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这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全盛时期对时代发出的属于自己的怒吼!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会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是有如何的勇气与魄力?在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正在上升时期,工业革命刚刚在日不落帝国的铆钉与蒸汽声中落下帷幕。此时资本主义的致命伤——经济危机才刚刚显露出来,并且未成为其膏肓之症。二十年之内,资本主义将席卷整个世界并且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与法国里昂工人的愤怒与不甘声中,年方而立的马克思与好友恩格斯为世界指出了一条明路——无产阶级革命。 1848年2月21日,由刚刚加入正义者同盟一年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标志着人类诞生以来,第一个站在大多数人——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就在这两个年轻人的手上,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共产主义。 今天,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67个年头了,在经历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到达巅峰以及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之后,社会主义新中国,仍然骄傲的屹立于世界东方。 从《共产党宣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今天的中国梦,浓缩了167年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更是无处不在彰显着我党94年的辉煌历程。《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开篇就指出:“至今一切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非常清楚和明确的:“我们也可说,资本出现世上,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和污物。”(摘自马克思著《资本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和平的进程,从圈地运动到三角贸易,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每一丝一毫财富都充满着赤裸裸的掠夺与无情。工业革命的完成,让世界的阶级对立开始简单化,世界开始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大的阵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以金钱作为尺度,社会开始失去人情味儿,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思想到今天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思潮。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被许多政治家奉为圭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报告名称: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秦衣阳 学号:2013064031 指导老师:曾繁跃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 秦衣阳 2013064031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演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也随着时代的推移也更加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经过前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要做好万全准备,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组合。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式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它也使各国成为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更为便捷的通讯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全球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

马克思主义资料-在今天没有过时

东方早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马克思那个烟囱林立,工人阶级苦不堪言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也完成了历史任务。 王公龙:马克思生于1818年,1883年去世。恩格斯1820年生,1895年去世。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的确已经超过百年,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也有164年了。在这过去的1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在一次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从原来的个人资本发展到集体资本、垄断资本,甚至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也在调整、改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出现了股份制、参与制、联合制、合同制,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在战后总体上不像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尖锐,等等,但应该看到,一些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本质规定性至今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至今仍是量变,不是质变。比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都没有改变。最根本的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的关键。其实,这些马克思赖以做出理论判断的基本经济事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容易被人们淡忘、忽视,但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又会重新想念马克思。毕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世界历史上尚未出现对资本主义认识如此深刻、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思考如此深邃的思想巨匠。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过去了,但马克思思想产生影响的时代没有过去。谁敢肯定马克思的思想在未来的影响不会比过去更大、更持久呢? 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从来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看成夺取政权、巩固执政地位、获取政治利益的“权宜之计”,尽管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中经历了挫折,走了弯路,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令人尊敬的。就当代世界而言,马克思主义远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因为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美好社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代代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长期艰辛的探索。还应看到,当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处于苏东剧变后的低潮期,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开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方向。作为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中 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今天人们需要马克思主义,未来人们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何来马克思主义过时呢?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东方早报:资本主义的形态变化是否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代的适用性和可信度呢?马克思主义存在这种“时代局限性”么? 王公龙: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坦然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实,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讳言自己的理论有局限性。因为再伟大的思想也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