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

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

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

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参考书】 《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 《资治通鉴》(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辽宗夏金篇参考书】 《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 《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 《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参考书】 《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参考书】 《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专题参考书】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秦汉法律与社会》,于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春秋公羊传注疏孟子正义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谷梁传新学伪经考白虎通五经异义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史记汉书明史(要分辨秽史)三国志 断代: 先秦:先秦史(吕思勉)先秦史(翦伯赞)先秦上古史研究(顾颉刚)战国史(杨宽)以及刘起于关于尚书的研究还有先秦思想史十讲(忘了谁写的) 秦汉: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钱穆)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李开元)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始皇传汉高帝传光武帝传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单传诸葛亮大传 二十等爵制(西岛定生)察举制度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阎步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严耕望)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若)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北魏政治史(张金龙)魏晋南北哦朝史讲演录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严耕望) 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宋辽西夏:宋代经济史(漆侠)王安石传(梁启超)邓广明的一些书祖宗之法(邓小南) 元明清: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南明史(司徒林)(顾城)南明痛史 民国:民国史(李新)民国十年(唐德刚)袁世凯传(唐德刚)我只读了这些,或许还有一些忘记了,可以问我。我只注重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事。中华民国史(张宪文)子部:荀子集释论语集释 集部:杜工部集 理学: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大传 1、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2、米新夏主编:《史记选》,中华书局1990年。 3、冉德昭、陈直主编:《汉书选》,中华书局1962年。 4、王仲荦编注:《资治通鉴选》,中华书局1965年。 5、余嘉锡:《士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高校50强及王牌专业排名剖析

中国高校50强及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即第一批“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主要有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采用省部共建的方式进行重点建设。1999年,教育部先后与有关省市和部门签订了共建协议。这九所大学的资助额: 1.清华大学(18亿) 2.北京大学(18亿) 3.浙江大学(14亿) 4.上海交通大学(12亿) 5.复旦大学(12亿) 6.南京大学(12亿) 7.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 8.西安交通大学(9亿) 9.中国科技大学(9亿)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电子,核能,协和医科 研究1型、工学第1名、管理学第1名、医学第2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与北京大学同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两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理科类,研究1型。清华大学在9个学科门招收本科生,其中工学、管理学、医学为A++级,理学、法学、文学为A+级,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为A级。在51个本科专业中,理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微电子学专业,工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Y、车辆工程W、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W、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法学的国际政治专业,文学的英语、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专业,管理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是A++级。清华大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实力超群,是造就工学、管理学、医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理学、法学、文学实力雄厚,是培养理学、法学、文学一流人才的优秀大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实力上乘,是培养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优秀人才的高等学府。 2、北京大学: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 研究1型、理学第1名、医学第1名、哲学第1名、经济学第1名、文学第1名、历史学第1名、法学第2名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始名京师大学堂,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与清华大学同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两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综合类,研究1型。北京大学在9个学科门招收本科生,其中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为A++级,工学为A级。在87个本科专业中,理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质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环境科学、统计学专业,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哲学的哲学、逻辑学专业,经济学的经济学、金融学、保险W专业,法学的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专业,文学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缅甸语、蒙古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专业,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专业,管理学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历史讲座讲义(一)

中國歷史講座講義(一) 主講:李軍(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近代現代史知識講座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9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五次全國代大會止,共150多年的歷史。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部分:共和國成立以前為中國近代史,共和國成立後為中國現代史(又或稱當代史)。如果我們再細分的話,可以分為: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四個時期。我們這次講座基本上是按這四個時期,分四段進行。同時要說明的是我們講座的內容是來自內地現行中學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的《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 一、清朝後期的近代中國(1840-1912年) 歷史發展的概要: 從17世紀中期開始,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19世紀前期,主要的方國家相繼進入或完成工業革命,先後成為強國。相對方社會的發展,中國雖然在清前期出現過繁榮程度遠愈於西方的「康亁盛世」,其後的社會經濟也有不小的發展,但在亁隆晚期起,清朝開始從頂盛轉向衰落。嘉慶、道光年間,清朝的衰落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道光帝統治時期,清王朝實際上進入了後期。當時,英國已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西方頭號強國。為了擴大

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藉口林則徐銷煙,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結果清朝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後在美國、法國脅迫下又簽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中國社會開始淪為政治上失去獨立的半殖民地和經濟上半封建的社會,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的戰敗,一方面警醒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面向世界;另方面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洪秀全發動了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太平天國不自覺地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外來侵略的雙重任務。太平對外國列強開展了慘烈的鬥爭,打破了西方列強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正在清朝面臨嚴重統治危機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清朝再次戰敗,簽訂四國《天津條約》和三國《北京條約》,同時俄國也乘機鯨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也隨著列強侵略中國的步伐加速解體。這樣,中國政治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西方列強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並正在過渡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西方世界的經濟繼續高漲。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時,咸豐帝病死,同治帝繼位,慈禧開始掌握清政府實權。清政為借用列強先進的軍事力量維謢其統治,而列強又意識到只有依靠清政府,才能維持在華的利益,促成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此後,雙方為著各自的利益,出現暫時「和好」的局面。就在此時,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號召,從60-90年代相繼創辦了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习题 [转帖 2007.05.08 12:30:17] 字号:大中小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1、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 2、简要回答 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 1、名词解释 人殉人牲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工商食官 国人暴动殷墟 2、简要回答 (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3、论述题 (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 1、名词解释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都江堰郑国渠《诗经》《吕氏春秋》 2、简要回答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 (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 1、名词解释: 万里长城驰道直道焚书坑儒 2、论述题: (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 (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 第五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名词解释 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崇儒更化五铢钱张骞丝绸之路 金缕玉衣素纱褝衣七国之乱昭君出塞 2、简要回答 (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 3、论述题 (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班超党锢之祸五斗米道蔡伦张衡《汉书》 2、论述题: (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3)、黄巾起义有何特点? 3、思考题: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是什么? 第七章魏、蜀、吴“三国鼎立” 1、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九品中正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4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

第14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14.1 复习笔记 一、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1.明初的政治 (1)中书省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形成 ①明承元制 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和左、右丞,总管一省军、政、司法。 ②废除行省 1376年,废除行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司法、军政,合称“三司”。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 ③废除丞相制度 a.1377年,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 b.1378年,朱元璋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c.1380年,朱元璋借丞相胡惟庸专权谋反事件,废中书省及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④建立内阁

a.明太祖仿宋制设立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明成祖挑选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设立内阁。 c.宣宗时,阁臣有票拟权,英宗时,内阁票拟成为定制。 ⑤票拟与批红 奏章先送到内阁,由阁臣提出处理意见,用墨笔书写在小票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称为票拟。皇帝看后,撕去小票,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称为批红。内阁票拟只有经皇帝批红之后才能生效,然后作为正式谕旨下发。 (2)监察制度的建立 ①都察院 朱元璋设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后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②六科给事中 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分六科,六科给事中负责稽察六部事务。 (3)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的创立 ①五军都督府 a.明初,由大都督府掌管全国军队。为分散军权,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管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 b.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奉旨调兵遣将,但不治军。五军都督府则治军,而无调兵遣将之权。 ②卫所制度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1、名词解释 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大运河瓦岗军 2、简要回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 (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 第十一章唐朝的强盛与衰落 1、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两税法元和中兴甘露之变会昌灭佛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八史刘知几 2、简要回答 (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论述题 (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的演变 1、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沙陀三王朝长乐老 2、简要回答 (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第十三章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 1、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通判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靖康之难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第十四章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名词解释 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行省制度达鲁花赤驱口色目人《授时历》 2、简要回答 (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 (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第十五章明朝的专制统治

历史阅读推荐书目

历史阅读推荐书目 一、史学理论与方法 .《葛剑雄文集(全册)》葛剑雄 .《史家与史学》王家范 .《治史三书》严耕望 .《为历史学辩护》[法]马克·布洛赫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杨宁一 二、中国史 .《国史概要》樊树志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全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通史》吕思勉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中国史稿地图集》郭沫若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精神》《中国文化十二 讲》钱穆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叫魂——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 .《找寻真正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杨天石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金冲及 .《中国近代史》徐中约 .《西行漫记——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美)埃德加·斯诺 .《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苏生文赵爽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 .《跌荡一百年》(上、下)(全二册)》吴晓波 .《"大跃进"运动纪实》阳雨 .《“文化大革命”简史》席宣金春明 .《历史三调 :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美]柯文杜继东.《北洋军阀史》来新夏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加拿大] 卜正民 .《中华文明史(共册)》袁行霈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苏同炳 .《剑桥中国史(全十册)》[美] 费正清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黎东方讲史(全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步平荣维木 .《胡适口述自传》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 .《毛泽东传》[美] 罗斯·特里尔 .《革命年代》高华 .《中华文化史(上下)》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岂之 .《孙中山传》尚明轩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李剑农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谭其骧 .《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萧冬连 .《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 .《世纪映象:衣食住行百年图史》严昌洪 .《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 .《中国艺术史》[英] 迈克尔·苏立文 .《图说中国绘画史》[美] 高居翰 三、世界史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人类文明的演进(上、下)》齐世荣主编 .《英国通史》钱乘旦 .《德国史纲》孙炳辉、郑寅达 .《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世纪末》[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著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大国的兴衰——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美] 保罗·肯尼迪 .《光荣与梦想——美国社会实录》[美] 威廉·曼彻斯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六卷)》[英] 丘吉尔.《战争改变历史——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美] 马克斯·布特 .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沈志华 .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共三册) : 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沈志华主编 .《巨人的陨落 : 世纪三部曲》[英] 肯·福莱特于大卫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世界:一部历史》(美)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西方那一块土 : 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钱乘旦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赵林 .《克伦威尔传》[英]查尔斯·弗思 .《拿破仑》[德] 艾密尔·鲁特维克 .《法国史演义》刘宗绪 .《牛顿传》[美] 詹姆斯·格雷克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 (一)、历史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北京大学2南开大学 (二)、历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吉林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 历史地理学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 1、开皇九年正月,隋攻入建康,灭掉了陈朝。 2、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 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以关陇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南北士族地主阶级。 4、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 始于隋。 5、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 6、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7、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 始。 8、杨坚集团在夺取政权后,首先是确保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隋代的均田令,扩大了品官授田数量,实质上 就是利用法令强行扩大贵族官僚的地产。 9、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后立即颁布均田令。隋初曾实行均田,但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此即所谓“方 蒙爵土”;而民田问题尚未全面推开,故出现“民田不赡”的现象。 10、“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1、大业元年,营建东都,于宫城东建含嘉仓,据考古发掘,含嘉仓已探出粮窖259个,大窖可储粮一万数千石, 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隋代仓储之丰实是前所未有的,它为后代封建史家所艳称。 12、隋代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提炼或控制胎料和釉料中铁的成分的方法,因此烧造出色调比较稳定的 白瓷。 13、造桥技术:河北省宁晋县著名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 14、隋炀帝时,日本开始采用汉人的衣冠制度。 15、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役赋繁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他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 开凿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16、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即位后,凭借着国家的富强,威胁高丽王高元来朝,高元不理, 炀帝即以此为借口,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17、隋炀帝为了张扬国威而连年出巡,他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 18、大业七年十月,山东(首先爆发)邹平王薄起义于长白山,王薄起义具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的性质。 19、隋末农民起义的各地义军逐渐汇合,在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为窦 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袥领导的江淮义军。 20、正当农民起义勃兴之时,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时起兵。首先是礼部尚书杨玄感于大业九年起兵黎阳,进围东都。 21、隋朝自开皇元年(581年)建立,到大业十四年(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 22、唐朝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 23、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与武德七年(624年)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时对《武德 律》加以修订,修成《贞观律》,至此,《唐律》基本形成。高宗时,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后又对《永徽律》作出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后《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1]

2010年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 (如何查看:按住ctrl键,同时点下面的任何一行链接就可以打开看了)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超级完整版: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1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01-2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201-3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301-4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401-5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501-600) 2010年中国大学分学科排名:2010大学工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工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法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法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教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经济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文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文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社会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历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农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农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医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医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自然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管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管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

户调式 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户纳绢3匹、棉3斤。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魏、北周时期)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 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输籍定样 开皇五年,隋文帝实行该法,又称“输籍法”。规定每年五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三党五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赢缴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学必读书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他的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即使有些文章的立论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钟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学术思想,几乎总是能够站在民俗学的前沿位置上,不断引领学术走向。但我认为,钟先生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是《文集》中的民间文艺学卷,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从论文的当下价值上来说。 3,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刘先生著述不多,惜墨如金,自然,惟一的著作的份量也就重了。刘先生以思辨见长,是他这一辈人中极少数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我认为他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是解放后难得一见的严格的学术论文,可惜没有来得及收入此书。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版本。看看孔氏的写作方式,如果我们拿到这个选题,我们会怎么做?肯定是这样的:1,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涉案地理范围。2,事件的性质、作为“巫术”的历史流变,以及事件的文化意义。3,事件的起因。4,事态的发展。5,产生的结果。6,事件的社会意义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中间一定会夹杂许多面目可憎的,可能大家都看不懂的所谓“理论分析(套用)”。(哈哈,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结构,并不表示正在读贴的你就是这样。) 5,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先生这本小书,许多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大家手笔,了了数语,论证虽不必尽详,却能给人许多启示。4,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世纪”。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 ……体现了中国民俗学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本人就是看了此书才立志投身民俗学的。 7,特纳编:《庆典》,方永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此书教人如何理解民俗文化事象的意义。 8,基思·托马斯:《巫术的兴衰》,芮传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此书教人如何分析民俗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9,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此书教人从社会制度入手理解民俗和宗教现象。 10,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了解当代宗教人类学很好的入门书。 11,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使民俗学具有了思想的力量和历史的穿透力 12,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建议自己买一本) 不用解释了吧? 13,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建议借别人的来看) 弗洛伊德著,常宏、徐伟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经典之一,对口头传播的研究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对民俗学来说,其作用更胜于《图腾与禁忌》之类。 14,《话说民间文化》,钟敬文,人民日报出版社,很薄的一小本,内容精要,值得研究者、爱好者一读。 15,《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钟敬文,中华书局。钟老的民俗学思想体系在这里有充分的展示与表述。

中国古代史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doc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1, 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 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O 3, 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 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

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 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El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 旗者皆可以为兵。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 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 U!时捺钵: U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 U!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捺钵亦称纳巴、刺钵等,指辽朝皇帝贵族们所从事的与契丹民族游牧习俗相关的行在、营地迁徙和游牧、渔猎等活动, 是在辽朝初期因俗而治”的二元政治体制下的客观延续。 6,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 “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O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宗室勋贵和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招致了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相继被迫离职,“新政”被一一废除,改革失败。但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7, 渣渊之盟: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渣州。北宋朝野震惊,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真宗登上渣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宋、辽双方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