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解决方案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解决方案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解决方案

为适应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特点和实际,现编制《**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勘察设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主要明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一、总体要求

1. 设计报告应遵循现行规程规范进行编制,在认真调查、勘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任务、防护范围、保护对象、工程规模、河道特性、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构)筑物等方面进

行分析研究,使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范围明确、措施得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能够切实发挥效益。设计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

2. 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相应资质。

3. 设计报告应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部分章节应补充规划、可研阶段的相关内容:

(1) 分析河流(或河段)防洪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防洪安全的要求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确定水文参数和成果。

(3) 查明与河流治理工程相关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设计要求的岩土物

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 合理确定防护范围,明确工程治理任务。

(5) 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及存在问题,论证堤线、堤距,确定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方案;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堤防、护岸和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应有必要的总体方案和建筑物结构形式比较,通过分析论证支撑相应的结论意见。

(6) 对河道治理可能产生影响的滑坡、跨(拦)河建筑物等应分析说明相互关系,提出处理或改造建议。

(7) 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导流方案等。

(8) 对工程占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恢复或保护措施及方案。

(9) 工程管理明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机构、人员组成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设施和防洪工程非工程措施、设施。

(10)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

(11) 进行项目经济评价。

4. 设计报告应按本《要点》第四条内容编制。

二、工程测绘要求

应收集项目区1:5000或1:10000地形图,作为工程平面布置和测绘任务布置的依据。依据设计、测绘、地勘、建设四方现场查勘情况,研究工程基本任务、可能的工程布置和建筑物要求,

确定测绘的要求和范围。

1基本依据及要求

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或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基准高程。测绘作业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和相关图式标准等规范规程:

2测绘工作量布置

(1)河道平面图的测量

测量范围应满足工程总体论证和工程设计制

图需要。一般情况长度应包括整治河道段的长度,

并向上下游延伸1倍河道宽度。宽度宜包括左右

岸河道,并向左右岸堤线外延伸50—100m;若河

道较宽本次仅治理河道一侧时,带状平面图宽度范围,向堤线外延伸50—100m、向河道内延伸至水面线或深泓处,能够反映河道形态。测图比例应能够清晰表达设计内容,一般为1:1000或1:2000。

(2)河道纵横断面测量

纵断面:左右控导线及初定的堤防中线各测量一条纵断面图,沿河道中泓线测绘一条纵断面图并提出河道沿线深泓高程。

横断面:治理河段范围横断面测量间距一般为50,断面两岸高程控制在高于河岸边3~5m或控制在堤线外50m。遇到建筑物、堤防断面或高度有较大变化处应加测断面。

支流:平面图范围测量长度沿支流河道不小

于干流设计洪水的回水位以外30m,测量宽度向

支流两岸堤线外延伸50m;横断面从汇入口每隔

20m一个断面,断面两岸高程控制在高于河岸边3—5m或两岸堤线外延伸50m。测绘比例同与干流。

要求在断面显著位置埋设标石,并在平面图中标注断面位置、断面编号及标石坐标。

(3)建筑物地形图和横断面测量

建筑物地形图比例1:200或1:500,测量范围及横断面测量应满足设计需要,根据现场查勘确定。

(4)历史洪水调查

对干流、支流断面及特征水文断面,须配合设计调查历史洪水。

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1区域地质

搜集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物理地质现象等。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勘察区的地震动参数。

2新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1)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测绘范围沿堤(岸)进行,重点测绘沿堤(岸)的地质纵剖面,不同的地貌单元应有横断面控制。

2)查明堤基岩性分布特征,基岩埋藏不深的,应查明其覆盖层厚度及下伏岩体的风化厚度。

应根据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堤(岸)按不同的地质单元布置适当的勘探点,间距300~800m。

3)应沿河床不同部位取3组以上的砂卵砾石样做颗粒分析,提供河床砂卵砾石层的颗粒分析成果,为分析确定河道冲刷深度提供依据。

4)对工程规模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建议以收集资料或类比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及取样试验,提供堤基各层岩土层的密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等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5)对地质条件较复杂,前期又无勘察资料的,应进行现场及取样试验,试验组数一般应控制在3组以上。

6)应结合剖面图对堤基进行分段评价,分析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变形、渗透特性和边坡稳

定条件。给出开挖地层的稳定开挖坡比和堤基处理意见。

7)对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应查明地下水位,初步提出施工排水参数及建议的排水方法。

8)报告应根据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评价堤防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3已建及加固堤防工程地质

在新建堤防勘察的基础上,对已建及加固堤防段还应重点查明以下问题:

1)查明已建及加固堤基的地质情况,分析险情隐患成因及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

2)通过调查及勘探,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已建堤防的质量进行评价。

4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

穿堤建筑物的勘察一般可结合堤防勘察一并进行。但重点应查明以下问题:

1)查明穿堤建筑物地基的地层岩性,特殊土层的分布及性状,浅埋基岩的风化厚度及软弱夹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等工程地质条件。

2)应结合工程区的具体地质情况,沿穿堤建筑物地基中心布置纵、横地质剖面,剖面上勘探点间距30~50m,一般深度为建筑物底宽的1.0~1. 5倍。

3)可收集当地建筑物的地质资料,结合必要的勘探试验工作,提出各层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其渗漏、抗滑、变形等稳定性进行评价。

5 天然建筑材料

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查明工程所需的土料、砂砾石料、混凝土骨料、石料等料场的位置、储量、质量及运输开采条件等。以调查为主,结合少量勘探试验工作。

6 应提交的主要勘察成果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河道平面地质图、堤线纵横地质剖面图及建筑物地质剖面图。

3)主要试验指标成果表。

四、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设计报告编制主要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深度要求和的章

节内容进行编制,结合本工程的特性和工作安排,可以按如下章节和要求进行编制。

1.综合说明

(1)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以及上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等。

(2)简述设计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及结论意见。

(3)综合说明最后附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格式见下表:

工程特性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