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用微课作为一种在线的或者移动学习的新的方式产生了,而且,微课在国内的火热程度意见达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几乎很多大的教育网站都在进行微课制作比赛,那么怎样做出比较理想的初中语文的微课,或者符合微课特征要求的微课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制作微课的心得,来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微课(Mini course)的出现,虽然有着明显的”拿来主义”的借鉴行为。但伴随着微型学习以及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叫做MOOC译为“慕课”)的兴起,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流行于当下社会。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很多省份学校的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去尝试着设计制作具有自己学科特征的微课,而就笔者认为,不管是被称为是中国微课的鼻祖专家黎加厚提出的微课概念,还是其他百度百科以及一些很有权威研究微课的专家们对微课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微课的内容必须有一个核心的载体:包含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还有就是按照某一个标准在对微课分类的里面,比如: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明白、方法的传授,以及教学经验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都必须具有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的特征,否则,知识点繁多,内容庞大了,也就不能称作微课了。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找到初中语文微课制作设计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如果是新授某一篇课文,笔者觉得可以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角度入手。而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想让学生提前自主预学某一篇新文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该去关注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也就是为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打下基础的一步,笔者叫做——知人论世。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的一线教师,我觉得“知人论世”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制作微课设计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去收集相关作者的图片或者故事,以讲故事、图文解说、动画等形式来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得“知人论世”这类微课变得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前自主学习的一个依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内容做下铺垫。

第二:依旧是从新授某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说,就是课文的大致主要内容,也就是课文思路的梳理,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要灌输给学生们的一些课文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拼音,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段落的划分,大意的归纳,以及作者最基本的情感体会,这样的一个小知识点,在初中语文微课的制作设计过程中,其实也就是一篇课文表层内容的梳理,而要把这种表层内容的感知和梳理做成微课,一般不难可采用最常见的方式PPT加直白讲解的录屏方式。当然如果教者能够多角度去思考探索,想出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去呈现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形式,使得课文的表层(基础)内容能用微课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那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有积极作用的。

第三:还是就某篇新授课文的角度来思考制作初中语文微课的突破口来说,既然课文的表层和基础内容这一块知识点被我们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教师要多专研教材了,充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去研读探究了。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教师要扎实的去备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痛苦的,只是一旦你认真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在教师结合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思考出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的要求。比如说,在《月迹》微课中,就探究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文章结尾处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微课中我不仅分析了“月亮”在文中是到底是指什么,而且还进一步探究了:月亮

是属于那些人的?一般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会强调孩子们最后找到了月亮,而忽视了一个最容易被我们遗忘的说这句话的人——奶奶,所以经过笔者的思考,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于是,在笔者的微课《月迹》中,就抓住了这个重难点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使得课文的教学难点:奶奶的形象和作用像一颗颗珍珠一样被串在了一起,最终成为了一件能发光发亮的艺术品,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以上所述,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经验,想要做出比较有深度的初中语文微课,就必须多去研读教材文本,仔细揣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文教学目标的关系,发现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从中提炼出精华,然后结合制作微课的一些小技巧,一般就能制作出比较有档次有品味的初中语文的微课了。

第四:就是针对初中语文中考考试试题,去制作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写作技巧的微课,结合考题中类似的题型,去讲解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在很多微课大赛的平台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初中语文微课,如修改病句的方法,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包括说明方法的作用),揣摩表达的技巧等等,这类语文学习阅读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微课,比较实用,而且不少这样的微课有时候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类初中语文微课实质上有一种“授人以渔,让其钓鱼”“依葫芦画瓢”的意味,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挺容易的,而且还会让学生有一种如获法宝的感觉。但实际上,语文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这类初中语文微课虽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存在的生命力也很顽强的,可是发展的前景却远远不如课文重点问题探究的这类微课,因为技巧和内容,就如任何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的问题一样,内在的需求与提升远远要比外在技巧的运用要重要的多,这也印证了北大MOOC主讲老师汪琼教授翻转课堂中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教师本身”,确实,重要的不是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是内在的创新。

11 春 微课教学设计

11 春 一、导入新课 1、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笔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要学的散文《春》描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3、检查预习情况。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2、课文围绕“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第三部分(8—10)赞春 3、作者笔下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 四、研读第一部分--盼春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急切、喜悦) ②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种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③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用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 小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 五、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2利用早晚读多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颂春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兴趣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仅一播放即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兴趣等。 1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同时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程,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而且课本上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苏州园林》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与视频图画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学生一边听着缓慢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它们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园林景色的实体感受,又经过分析、解说等过程,学生终于体会到苏州园林画意美的特点,领略了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借助微课,点明文章题旨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从头读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为何事,不知如何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这些课文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们内在的逻辑关系,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又从中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利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泉,写作因生活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学生在作文课上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成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空洞且毫无真情实感可言,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了生活,闭

课程设计: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应用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应用 微课教学已经在各门学科中越来越普遍,其教学辅助功效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微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突出课程教学的重心,化解难点知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以微课教学作为教学辅助,透过微课程的构建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知识的化解,从而推动学生更快速的吸收知识,从综合层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帮助学生迅速获知文意 合理的设计微课程可以起到很多实用的功效,首先能够发挥的效用就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探究的主题中,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氛围中,形成对文章的基本认识。很多教师在探寻有效的教学导入形式时,会在教学设计阶段精心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富有特色和新意的导入方法。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促进后续文本教学功效发挥的一个良好开端。虽然,有了微课程后,教学导入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得到简化,但是却收获相同或者类似的效果。教师利用微课导入文本,透过微视频或者其他方式的资料呈现来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形成有效的文本教学开端,并且迅速将学生引到文章探讨的主题中。这不仅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能够起到积极效果的教学设计方法,也是微课设计给具体文章教学带来的一种推动效果。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甚至都未曾对于园林景观形成明确的概念,因此文中所描述的精美典雅的景致也就难以感受得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

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苏州园林的色彩、风格和整体景致,进而结合文章当中描写的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一个视频短片,教学开始时给学生播放这段短片,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产生对学习文本的直观认识,还可以给学生学习整篇文章打下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开端构建形式。 二、化解学生文本理解的障碍 如何有效化解文章学习中的障碍,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师探究的主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首先可以分析出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理解或者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文章理解难度较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在对认识文章思维上有偏差,没有真正弄懂文意。找到了具体原因后,教师再来设计难点问题的化解方案时其针对性会更强,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的教学来辅助化解难点。比如,可以结合文章理解中的难点部分设计教学片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与表现文字,让学生理解的难度消除。此外,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一些核心部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思维上给予学生向导,让学生理解文章更加顺畅。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找出相应的比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配上小孩子被冻到通红的手,以及另一幅普通小孩子的手,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地便能深刻地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寒意。由此学生也便能更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育模式也随之而来。教育局也实施分批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市中小学教师也逐步接触、了解了这些新概念。这其中,“微课”因其时间的短小、内容的集中、制作和使用的方便,更受广大教师的注目。微课的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度来安排学习,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进步,有收获。通过不断的观摩、研讨活动,也让我觉得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当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微课教与学的环境 环境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就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信息化办公环境和学生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这就像战士的枪和战场。但是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学校,学校并不能提供给每位教师电脑,只好自己克服,用家里电脑,或者自带笔记本了,这也不算什么问题。但是教室必须要有多媒体设备才行,最好是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若是交互式的白板当然就更好了。 微课的应用并不局限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家里也上网的设备更好了,这样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观看学习,还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软件环境则是指教师运用微课的能力和学生对微课程的接受学习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自身的语文素养会影响到微课的选材是否恰当、制作是否精美,能否吸引住学生,能否解决要解决的问题等等,若是自身素养达不到,可能使用微课教学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对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接受能力也会影响到微课使用效果,传统的教师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反转成学生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初期的转变会依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长远是促进。在学校之外,如果家长能鼓励学生继续使用微课学习,那课堂的教学更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的制作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中英文学校毛明艳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微课教学设计龙源期刊网.cn微课教学设计阅读引领写作作者:刘必香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1期教学目标学习经典课文,发掘写作素材问题导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据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同学们由于自身阅历尚浅,素材本身储备不足,加上缺乏有效的方法,选材往往呈现出空泛、陈旧、虚假等问题课本作为同学学习语文的摹本,本身已包含了选材的一系列方法,值得重视和借鉴引导思考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语文课本中经典名篇的内容,仔细品味、思考后,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会有启示一、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家庭生活朱自清《背影》中那感人至深的父亲买橘时蹒跚的背影,让作者终生难忘;莫怀戚《散步》中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温馨画面,让读者记忆犹新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寻找到类似的画面二、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学校生活《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转变,让我们读出他身上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心声》中李晶晶对朗读的渴望,引发我们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学校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人和事三、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社会生活《老王》中杨绛与老王之间的日常琐事,充分彰显了老王的不幸与善良及杨绛女士对社会底层弱者的关爱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不幸者、善良者,我们也应学会

发现、捕捉、关注《云南歌会》细腻地描绘歌会的三个场景,展现云南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我们也应当学会发现、捕捉本地独特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四、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作用2、掌握作文开头点题的几种方法教学重难点:作文开头如何做到点题教学过程:1、2、3、4、讲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讲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作用讲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三种方法根据例子了解开头如何点题秦都区健康花城小学魏婷课题名称:没有工具书,如何正确理解词语时间安排:7分钟左右知识点来源:版本:各种教材版本均可学科:语文年级:小学三、四年级知识点描述: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几种正确理解词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尝试不用工具书,做几道理解词语的题目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适用对象:小学中段学生设计思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平时的阅读,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学会理解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可是在考试或作业中,工具书不能随时带在身边,因此,教师必须交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方法小学中段年级是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关键学段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学生常见的几个例句质疑导入微课堂,在微课中通过多个例句,教会学生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词语;最后通

关于语文微课

关于语文微课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语文“微课”教学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我认为要2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用微课作为一种在线的或者移动学习的新的方式产生了,而且,微课在国内的火热程度意见达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几乎很多大的教育网站都在进行微课制作比赛,那么怎样做出比较理想的初中语文的微课,或者符合微课特征要求的微课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制作微课的心得,来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微课(Mini course)的出现,虽然有着明显的”拿来主义”的借鉴行为。但伴随着微型学习以及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叫做MOOC译为“慕课”)的兴起,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流行于当下社会。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很多省份学校的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去尝试着设计制作具有自己学科特征的微课,而就笔者认为,不管是被称为是中国微课的鼻祖专家黎加厚提出的微课概念,还是其他百度百科以及一些很有权威研究微课的专家们对微课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微课的内容必须有一个核心的载体:包含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还有就是按照某一个标准在对微课分类的里面,比如: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明白、方法的传授,以及教学经验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都必须具有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的特征,否则,知识点繁多,内容庞大了,也就不能称作微课了。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找到初中语文微课制作设计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如果是新授某一篇课文,笔者觉得可以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角度入手。而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想让学生提前自主预学某一篇新文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该去关注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也就是为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打下基础的一步,笔者叫做——知人论世。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的一线教师,我觉得“知人论世”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制作微课设计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去收集相关作者的图片或者故事,以讲故事、图文解说、动画等形式来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得“知人论世”这类微课变得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前自主学习的一个依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内容做下铺垫。 第二:依旧是从新授某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说,就是课文的大致主要内容,也就是课文思路的梳理,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要灌输给学生们的一些课文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拼音,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段落的划分,大意的归纳,以及作者最基本的情感体会,这样的一个小知识点,在初中语文微课的制作设计过程中,其实也就是一篇课文表层内容的梳理,而要把这种表层内容的感知和梳理做成微课,一般不难可采用最常见的方式PPT加直白讲解的录屏方式。当然如果教者能够多角度去思考探索,想出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去呈现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形式,使得课文的表层(基础)内容能用微课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那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有积极作用的。 第三:还是就某篇新授课文的角度来思考制作初中语文微课的突破口来说,既然课文的表层和基础内容这一块知识点被我们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教师要多专研教材了,充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去研读探究了。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教师要扎实的去备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痛苦的,只是一旦你认真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在教师结合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思考出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的要求。比如说,在《月迹》微课中,就探究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文章结尾处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微课中我不仅分析了“月亮”在文中是到底是指什么,而且还进一步探究了:月亮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完整)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运用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使用 微课教学已经在各门学科中越来越普遍,其教学辅助功效也体现 得十分明显。微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进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 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突出课程教学的重心,化解难点知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灵活 地以微课教学作为教学辅助,透过微课程的构建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知识的化解,从而推动学生更快速的汲取知识, 从综合层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协助学生迅速获知文意 合理的设计微课程能够起到很多有用的功效,首先能够发挥的效 用就是协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探究的主题中,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氛 围中,形成对文章的基本理解。很多教师在探寻有效的教学导入形式时,会在教学设计阶段精心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富有特色 和新意的导入方法。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促动后续文 本教学功效发挥的一个良好开端。虽然,有了微课程后,教学导入的 设计能够很大水准得到简化,但是却收获相同或者类似的效果。教师 利用微课导入文本,透过微视频或者其他方式的资料表现来营造良好 的整体教学氛围,形成有效的文本教学开端,并且迅速将学生引到文 章探讨的主题中。这不但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能够起到积极效果的 教学设计方法,也是微课设计给具体文章教学带来的一种推动效果。 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学生因为没有去过苏州园林,

甚至都未曾对于园林景观形成明确的概念,所以文中所描述的精美典 雅的景致也就难以感受得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向 学生直观地展示苏州园林的色彩、风格和整体景致,进而结合文章当 中描写的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 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教师能够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一个视频短片,教学开 始时给学生播放这段短片,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教学 主题中。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产生对学习文本的直观理解,还能 够给学生学习整篇文章打下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开端构建形式。 二、化解学生文本理解的障碍 如何有效化解文章学习中的障碍,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师 探究的主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首先能够分 析出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理解或者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文章理解难 度较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在对理解文章思维上有偏差,没 有真正弄懂文意。找到了具体原因后,教师再来设计难点问题的化解 方案时其针对性会更强,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教师 能够借助微视频的教学来辅助化解难点。比如,能够结合文章理解中 的难点部分设计教学片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表现与表现文字,让学 生理解的难度消除。此外,也能够结合文章中的一些核心部分组织学 生实行交流讨论,在思维上给予学生向导,让学生理解文章更加顺畅。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 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找出相对应的比 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通过多

初中语文微课设计技巧例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c18398861.html, 初中语文微课设计技巧例析 作者:张武安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1期 微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单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传递知识,而是更多地靠吸引力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启发,不断获得新知。微课的运用就符合这个特点,教师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来解答,让学生在直观下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而设计者想要自己的微课更有吸引力,就必须讲究设计的技巧和策略。 一、短小精“撼” 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撼”。篇幅“短”是微课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基本要求之一,一般在10分钟之内。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作品最能吸引人呢?据研究统计,6—9分钟长的视频最适合,时间越接近这个数字,吸引力越强。这样的时间要求也是符合初中学生注意力的认知特点的。“小”指的是微课的选题角度要小,一般要求一个微课作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一(微)课一得。这就要求微课作品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深入浅出讲明白讲透彻,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精”指的是微课讲授的内容要聚焦于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把最精华、最核心的东西筛选出来,讲深讲透。“撼”即震撼。微课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比如,笔者设计的七年级语文微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写景技巧赏析》,主要抓住写景技巧这一切入点,用时4分钟,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这一段按照春夏秋(冬)季节顺序,调动了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系统来写景的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写景的方法,增加写作知识储备。而对其中隐含的“空间顺序”与“动静结合”的两方面写法,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多纠缠。本人觉得,这一处理方式既符合刚进初中的学生的学习实际,又尽显微课之“微”。 二、幽默搞笑 动画、动物木偶等形式饱含幽默成分,充满童趣,很容易吸引学生。微课设计者不妨在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的情况下,充分运用动画、动物木偶等形式,给微课图文等多增加一些幽默搞笑元素。微课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在讲述作者韩愈的生平时,就仿照打地鼠游戏形式,通过用榔头打不时将头伸出洞口的地鼠的游戏,比拟韩愈科举考试三次不中、内部选拔三次落选、三次自荐没有回音等仕途不顺却又不甘心等人生遭遇,形象直观又形式新颖,很能吸引学生。在该微课后半段的诗意描述环节中,又使用动画人物滑倒来表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滋润”特点,还借用动画人物一起跳骑马舞的场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让人觉得故事情节有深意而充满幽默诙谐之感,寓教于乐。也许有些设计者觉得动画难度太大,那不妨试试动物木偶的形式。微课作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中,借助手偶来进行表演和提问,推动微课教学进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充满童心童趣,可操作性也很强。

《论语》十二章微课教学设计

10.〈论语〉十二则 一、导入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内容提要 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的,二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二)问题设计 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2.《论语》篇名的由来 提示:《论语》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这种形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选取每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头两三个字来命名的,如《学而》、《为政》等,都是篇名。《论语》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 提示: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4.孔子关于读书的论述对我们有何启发 提示:关于读书,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独到见解,并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来进行论证。这些对于我们科学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学习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出镜”率最高,约一百多次。孔子认为君子除了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与人和睦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他应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义”。 (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和警句等。 成语: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论语》 《论语》是一部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有趣的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句? 2.了解拟人句的运用方式。 3.能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请看这些图片: (出示灯片): (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2)春姑娘来了,小草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对,你一定更喜欢第2句话。谁都知道小草是没有脑袋的,更不会像人一样去打量世界。第2句话不仅说小草探出了脑袋,还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多么顽皮可爱的小草啊! 2.定义: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像这样用拟人手法写出来的句子就叫拟人句。

二、正文讲解: 1、常见的拟人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动多了吧?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获奖版)

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而《中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近年的中考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很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那么从中考的角度出发,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炼字的妙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巧抓炼字赏古诗。 1、教学过程 1、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活动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得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2、炼字的大致范围,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字手法往往体现 在以下几类词中: 动词。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 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数量词。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虚词。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一:微课教学设计 篇二: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设计方案 篇三:《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中英文学校毛明艳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着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