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目录

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概述 (3)

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描述及特点 (3)

2. 系统的结构 (4)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5)

三、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6)

1.观念上的误区 (6)

2.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7)

3.短期效应问题 (8)

4.资源浪费现象 (8)

5.法律法规滞后 (9)

6.网络安全问题 (11)

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12)

1、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12)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4)

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15)

五、结束语 (17)

摘要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和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透明、高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严重。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把握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也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危害,严重的还将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从分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出发,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把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所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概述

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变革。它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单位内部,也包括其他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一般分为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外网和内部涉密公文流转的电子政务内网两个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也是实现行政透明化、打造阳光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

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描述及特点

1.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描述

信息系统,即信息传递交流系统,一般是指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职能系统。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信息系统的功能、效率,均取决于信息处理、传递技术的先进与否。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活动相比,其优势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有效流动。实质上,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是基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1.2系统的特点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共享、交流、协作为核心,以政务的信息流、工作流相对集成为基本结构的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开放。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以及管理和沟通渠道公开,便于公众获得政府信息,办事和监督。

2)协同。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政府机构的每一个部门,由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打破了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让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流通、共享,使公众享受到无组织边界的政治服务。

3)交互。系统保证任何个人、企业和团体组织,都可以直接通过交互式的技术手段表达和传递信息,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可以直接地交流沟通。

4)服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最突出的功能便是提供信息服务。这种理念使得公众和企业等团体组织成为政府机构的服务的客户,政府要确定服务标准,向客户作出承诺,政府职能由控制型转向为控制——服务型。

5)直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减少中间环节,寻求最佳途径,保证信息交换的“直通”,确保信息畅通。

2. 系统的结构

2.1 系统的构成

所谓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它由政府部门内部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信息子系统,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政务信息子系统,政府部门与社会和公众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政务信息子系统组成,其系统构成包括:1个信息资源中心+3个信息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图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构成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以政府办公业务综合信息资源中心为政务平台,连接政府部门办公业务信息管理模块,各级政府办公业务信息管理模块,面向社会公

众的综合服务信息管理模块。这三个信息管理模块分别于政府办公业务综合信息资源中心相连,又彼此相连,使政务信息通过网络形成三个循环,从而构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总框架。

2.2系统的结构模型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化体系,从表现形态看是由包括终端系统、局域网、广域网、通过广域网组成的专用网、虚拟网、因特网等一系列实体组成,从结构描述的角度看,应包含基础设施、体系结构和基础功能三部分。其结构模型可由图2描述:

图2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结构模型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1.观念上的误区

(1)OA就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而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2)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能仅仅被动地停留在指令的执行层面。上级部门做了网站,我也照猫画虎来上一个;上级部门设计了哪些栏目,我也机械照搬拷贝(COPY)过来。这种执行任务的认识思路和上下对口的设计模式,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可谓认认真真走了过场。

(3)电子政务是一种补充

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心理上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只是政府信息部门的职责,是传统政务管理的一个补充,是非主流业务,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其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

2.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1)“死库”资源开发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信息多,电子载体方式信息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动态反馈的信息少。在国内数以千计的信息库中能保持不断更新和有效利用的只占一成左右,其他一些信息库均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实施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活这部分“死库”,使它们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或市场的作用,逐渐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若能充分利用好这部分巨大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必然会有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2)“信息孤岛”现象

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链路备份困难,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应更多采用横向区域体系为主导的网络建设方针,为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创造有利的条件。

(3)网站信息陈旧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

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3.短期效应问题

(1)急功近利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做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2)忽视整合

目前,在没有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网络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一些机构就开始急着上新的信息化项目,许多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这将使未来的整合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围绕“金”字头所进行的一系列重要信息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内部进行的,所以就为当前的互联互通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对这些已经积累的问题不以为然,那么搞得不好,就可能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陷入新的误区。(3)不重维护

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在做电子政务规划时,重视工程建设投入而忽视系统运营维护。在建设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上有明确规划,但对于系统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则缺乏人、财、物的相关投入和制度保障,特别是在涉及到系统的安全运营与长期维护的问题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隐患。4.资源浪费现象

(1)重复建设

由于存在一些体制上的弊端,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了大量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盲目仿效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这既给各政府垂直机

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违背了区域性网络的“一个大脑和一套神经系统”原则。从而不仅增大了建设地区性统一政府网络的难度,而且在人力、物力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克服体制弊端,整合现有资源,节约投入成本,防止多重建设,避免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2)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为“三网一库”(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网、社会公众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以往的信息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以致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应用。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上的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可能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要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出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状态。(3)不重成本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当数额的资金投入。降低电子政务运营成本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大量针对电子政务的投资产生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就失去了建立电子政务的实际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的资金多来源于政府财政。因此,相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电子政务在资金投入方面所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但是,政府财政不是免费的午餐,它来源于纳税人对国家的贡献,政府机构在实施电子政务时,应以效益为本,“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和网络资源,不要使电子政务成为增加政府预算开支的又一负担。

5.法律法规滞后

从总体上说,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有的甚至与电子政务的发展相抵触。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1)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问题

电子政务是否与有形政务处于同等法律地位?网络行政行为是否与传统行政行为具有同样法律效力?如果是,两者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关

乎电子政务根本性质的定位问题,中国法律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明确规定。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电子政务长远发展。如果网络行政行为不具有传统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相对人也就没有服从的义务;如果法律不明确规定电子政府的法律地位,而电子政府的行为有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相对人将无从寻求法律救助。

(2)网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

行政行为合法是行政行为有效的前提。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有四个,即主体要件、职权要件、内容要件和程序要件。目前,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特别是没有规定网络行政行为不同于传统行政行为的、特殊的程序性要求。这就给认定网络行政行为的效力造成了极大困难。

(3)政务信息公开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前大都只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成为电子政务法制建设中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任务。中国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显然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情报自由法》、《政务公开法》不同,中国在没有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时,早在1988年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于保密范围、泄密责任等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该法特别确立的“凡不宣布公开的事项皆推定为保密”的原则,与电子政务下行政公开的要求无疑有着较大的抵触。因此,应当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使其能够适应电子政务发展以及政府公开行政的要求。

(4)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

电子政务具有强大的数据或者信息的汇聚能力,因此,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政府信息日益公开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电子政务立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政府在管理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公民的隐私权极易被侵犯,这在要求全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今天是不能被允许的。因此在电子政务立法中多角度地规定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应当引起立法者的高度重视。

(5)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政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各社会机构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因此,政务信息比商务信息更为敏感,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更高。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技术措施,例如公钥基础设施(PKI)、内外网的物理隔离等,而且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具体措施以及对于不能达到者的惩戒措施,明确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电子政务安全系统遭到破坏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对于侵入电子政务系统的黑客的刑事制裁措施。

6.网络安全问题

(1)外部防范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第一是黑客的入侵和计算机犯罪;第二是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破坏;第三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由于政府网络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开放性强,技术水平不平衡,管理手段有差别,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从目前情况看,一些系统在防火墙的安装与维护,防病毒软件的及时升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把政务内网中流动的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

(2)内部防范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更为重视如何防范外部的入侵,如建立网关和防火墙,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设计防病毒软件等。但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政务信息更容易从内部窃取。机构内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人员泄密的问题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对政府安全的威胁;二是工作人员违法犯罪,发生故意窃密行为。

根据国家信息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平台一般采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网模式。其中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之所以不惜成本对政务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为了确保网络安全,一般都要布两套线、安装两套网络设备、购买两套服务器。但是根据统计,核心政务网出现的犯罪,75%以上都是内部人员所为。外部难以侵入的时候,就往往会通过内部人员实施犯罪。因此,机构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

也是极其敏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处于网络核心部位的机构和部门,更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安全机制。网络内部的安全隐患,其实主要还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层面的问题。硬件设备的改进固为重要,但更需要受到关注的还是公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确实重要,然而在上马电子政务安全系统时,仍应本着“实用第一、量入为出”的原则,并在实施之前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需求分析,明确本单位的安全需求,再根据本单位的经费预算以确定最适合的安全的软硬件配置方案。

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信息安全是一个广泛和抽象的概念。所谓信息安全就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而不管是否应用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信息安全可以分为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属性包括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电子政务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也是实现行政透明化、打造阳光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关系着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安全和民族信息产业发展全局,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层面的诸多问题。

1、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1)技术层面的问题。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被窃听,造成许多明文传送的数据被他人截获,或者恶意的将特殊的数据包注入网络,流向系统,造成网络瘫痪。同时,局域网络内部也存在着安全问题,例如安全漏洞、信息泄漏、信息篡改、信息抵赖、信息假冒等。因此,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泄密窃密危害加大,核心设备安全漏洞或后门难以防控,病毒泛滥防不胜防,网络攻击从技术炫耀转向利益驱动。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会面临多级别的安全威胁。造成多级别安全威胁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所处理信息“价值”的多级别差异,其直接体现就是信息密

级的多级别,此外信息时效性的差异,也是造成信息价值多级别的原因。信息价值的差异,也就吸引了不同攻击者的兴趣。安全威胁具体主要有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拒绝服务、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特洛伊木马、陷阶门、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人、窃取、业务欺骗。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

因为电子政务要求对国家涉密的、特别是核心办公的信息要放在电子政务内网上,而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必须物理隔离,电子政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逻辑隔离,这样一方面隔离掉了全球的一大批黑客群,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防止内外勾结,杜绝内部犯罪。而内部人员犯罪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规操作,指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另一种是有目的地窃取或故意泄密,尤其随着内外网物理隔离以后,这个问题日益突出。

(2)管理层面的问题。

①各地域缺乏管理协调性。由于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及不同政府部门存在一些相关的利益和冲突,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故障定位不准,追查事故源困难,责任问题牵扯不清,从而造成事件的破坏性后果更为严重。②人员、设备管理不完善。机房重地随意进入或者员工有意无意泄漏他们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造成信息的泄露,而管理上却没有相应制度来约束。

③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

程中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可以抵御所有的外来侵袭,从意识上疏忽了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也只是流于形式。④技术人才素质不高。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是大势所趋,而技术人员是维系网络安全、保障信息资源不被破坏、替换、盗窃和丢失的保障,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安全运行的生力军,政府在对公务员的选拔上,对计算机素质的不重视致使后续电子政务安全建设形同虚设。

(3)法律层面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完善,要发展电子政务,安全技术是基础平台,法律保障和创新

管理则是必备的后台支撑。虽然我国的电子政务从2000年开始正逐步走向法制化,但相比电子政务本身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技术发展,造成了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无法可依、无法可循,法律意识淡薄,甚至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不清楚随意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或破坏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政府要提高战略意识,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制体系。

电子政务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政务业务流程的统筹化和简约化,保持业务流程的通畅性,提高政府执行力,有利于各行政业务的整体进行梳理、推进官民互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因此,政府应改变固有的意识,从内部入手,进行信息化领导者的培育,除了提高政府官员信息化基础能力和完善互联网外部利用环境外,也要挖掘后备领导者,从而克服数字鸿沟的问题,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性教育体系,组成电脑管理人才的领导班子。经济全球化急速推进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现存的法律制度尚未重视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层面,要想构筑完善的政务安全系统,必须从信息公开、信息保护、身份认证三个角度进行立法,明确政府的目标和立场,建立和健全系统安全操作流程、实施细则,规定公民的义务和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保障电子政务得以顺利实施。信息安全法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硬性规则,更多的在于有效解决案例与法律条文间的冲突。所以,立法前要先明确信息安全法的目的,通过实践调整和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地位。(2)政府要建立整体的可操作性规划,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一般来说,电子政务分为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两个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的行政职能决定了它不能孤立的只发展内网或外网,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从文化教育到税务体育的横向部门,政府都必须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两网的规划与配合,上层中央政府多涉及国家机密,对信息安全度要求很高,在与地区间实现信息共享时就必须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是建立战略性的电子政务系统,从整体上做出总体规划的同时,针对地区和部门进行整合和探索,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形成标准统一、有效的外部约束。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可以先做调研,了解国家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方针和指导思想,选择试点制定项目规划,从而掌握

大量资料和信息,吸取成功经验,制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初步方案,完成规划报告,最后通过专家论证,进入实施。

(3)政府要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网络安全机制。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着两大隐患,一个为计算机硬件的隐患,一个为传输数据的网络隐患。根据电子政务建设“安全、实用、先进、规范、可用、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政务基础软件平台为基础”的技术路线,可以采用将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访问层分开,独立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容性和容错性。针对不同的协议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措施。例如应对物理层带来的威胁因素,可以选择备份数据、无力隔离、防治病毒等;应对网络层带来的威胁因素,可以采用实时监控设置、防火墙、数据库安全保护等。针对应用层,可以采用加密保护、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措施。在采用加密保护和身份认证措施时,都要使用到加密体制,无论是公钥加密还是私钥加密都要使用到密钥,所以密钥的存储和传输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可以根据各地域的实际需求,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中建立密钥分配中心KDC来具体负责密钥的存储和管理。信息安全强调的不仅是技术问题,它还必须建立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顺畅实施的基础上,同信息安全法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观察、决策、执行的过程,强化管理就是强化执行者的观察、决策、执行的意识,从业务培训上,加强计算机使用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对工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计算机管理的有关条例法规,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管理意识。从条例制定上,要严格执行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查毒杀毒,定期升级软件,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到首问责任制。

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英文名为“Fire Wall”,它是目前一种最重要的网络防护设备。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问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问信息的惟一出人口,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有选择地接受外部访问,对内部强化设备监管,控

制对服务器与外部网络的访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问架起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的破坏性侵入。防火墙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 2.有效记载网络上的活动。 3.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当然防火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防范那些通过防火墙的攻击;不能防止传送已被病毒感染的软件或文件;限制或关闭许多有用但存在安全缺陷的网络服务;不能防范内部人员将数据拷贝到软盘上带走等。

(2)加密技术

通常情况下,网络上的信息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都是明码传输的,这就意味着用户在网上传输的口令、密码、信用卡号码等都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加密技术能防止合法者之外的人获取机密信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加密技术有两种基本形式的算法,一种是对称密钥加密算法,也称为私有密钥加密算法;另一种是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也称为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3)数字签名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所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是目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电子签名方法。它采用了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它还能验证出文件的原文在传输过程巾有无变动,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4)数字证书及CA认证中心

1、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网络通信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由权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的格式一般采用X.509国际标准,一个标准的X.509数字证书包含以下内容:证书的版本信息、证书的序列号、证书所使用的签名算法、证书的发行机构名称、证书的有效期、证书所有人的名称、证书所有人的公开密钥、证书发行者对证书的签名。

2、CA认证中心就是一个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也是PKI的核心。在大型应用环境中,认证中心经常采用多层次的分级结构。各级的认证中

心类似于各级行政机关,上级认证中心负责签发和管理下级认证中心的证书,最下一级的认证中心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认证中心负责完成证书的颁发、更新、查询、作废和归档等管理工作。认证中心(CA)的主要功能有:证书发放、证书更新、证书撤销等,CA的核心功能就是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

五、结束语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失去保障,就意味着国家的信息受到威胁。要想落实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就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不仅要建立政府自己的技术队伍,政府内部也有应用开发,或与开发单位沟通,明确需求,并确保应用数据的安全。在管理上,无论是系统管理员、网络员、数据库管理员,包括设备维护人员,他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政务内网系统正常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修。而完善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规范管理者的行为、维持着网络的正常运行,从而规范信息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三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应用(新版)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应用(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3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意 义和应用(新版)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安全生产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安监局承担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职能,随着安全生产业务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工作的迫切性已经不断显现出来,急切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应急指挥体系以及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 一、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意义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拥有广西乃至大西南内河第一大港,全市人口超过500万。最近几年,非煤矿山、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一些重大重大隐患和危险源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和监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管部门的动态监管能力、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就必须尽快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安全监管工作质量、效能和水平。 依据国务院要求的建立起国家、省(自治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和规划,结合安全生产信息化实际情况,围绕“扩展监察视野、增强监管水平、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总目标,开展建设贵港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构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信息支持的三层预防体系。通过

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化是医院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医院的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医院经营管理的过程。信息化的实施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与医院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以作为医院主体的业务人员直接受益及其使用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 医院信息系统属于世界上现存的企业及信息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这是医院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它应用于医院的医疗管理、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牵涉的信息种类十分庞杂;它融合了医院的管理思想和各部门的业务经验,是医院当前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医院当前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他实施的技术手段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如电子日历、电子支付等)又受到社会大环境信息化程度的影响,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影响。 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内容的多变性;医院信息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止的软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软件系统。

需求分析 调查用户需求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医院,我们根据从医院方面取得的图表资料、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细节方面的信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我们所做的其他询问和调查,得出用户的下列实际要求: 1、医院的组织机构情况 一所医院的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门诊部门,二是住院部门,医院的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大部门进行的。 门诊部门和住院部门各下设若干科室,如门诊部门下设口腔科、内科、外科、皮肤科等,住院部门下设内科、外科、骨科等,二者下设的部分科室是交叉的,各科室都有相应的医生、护士,完成所承担的医疗工作,医生又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普通医师或教授、副教授、其他之分。 为了支持这两大部门的工作,医院还设置了药库、中心药房、门诊药房、制剂室、设备科、财务科、后勤仓库、门诊收费处、门诊挂号处、问讯处、住院处、检验科室、检查科室、血库、病案室、手术室,以及为医院的日常管理而设置的行政部门等。 其中,药库负责药品的贮存、发放和采购;中心药房负责住院病人的药品管理,包括根据处方及医嘱生成领药单,向药库领药,配药并把药品发给相应的病区,以及药房的库存管理和病区余药回收;门诊药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标准

某某石油治理局企业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某某石油治理局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 2规范解释权 本规定适用于某某油田治理局信息安全治理中心和下属各 单位中心机房。 3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组织机构建设规范概述 治理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实际上许多网络安全问题是因治理不当造成的,建立一个系统安全治理组织必不可少。 安全治理组织的职责是, 宏观决策治理局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宏观决策治理局信息安全重大基础设施, 公布 治理局信息安全政策, 批准治理局信息安全规划, 协调各 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治理局面临的重大信息安全紧急事件作

出决断等;研究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进展趋势; 为治理局信息安全规划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性支持; 参与审批重大信息化工程的信息安全技术路线和措施; 参与制定信息安全的标准和规范; 参与制定信息安全产品的评测标准和规范等等。 4某某油田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组织机构规划图:

5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组织员组织原则 1)治理局以及下级单位应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 2)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或者兼管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3)按从上到下的垂直治理原则,上一级机关的信息系统治理 机构指导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工作。 4)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同意并执行上一级 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安全策略。 5)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不隶属于同级信息系统治 理和业务机构。 6)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治理机构由系统治理、系统分析、软 件硬件、安全保卫、系统稽核、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的 人员组成。 7)信息系统人员治理机构应常设一办事机构,负责信息安全 日常事务工作。 6信息系统安全治理机构的职能 1)治理局信息安全指导委员会: ?成员应为各主管部领导人,其负责人应为治理局要紧领导人。 ?该委员会下设技术专家委员会, 由治理局信息领域的

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这些先进的技术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医疗业务对行业信息和数据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网络系统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对应用系统中数据的保护,不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等方面探讨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 医疗业务对行业信息和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网络系统安全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网络安全建设内容 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网络安全体系是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柱,能否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保护信息化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是关系到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 ①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要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和内部的恶意破坏。 ②运用网络的安全策略,实行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③医院计算机网络提供统一的证书管理、证书查询验证服务及网络环境的安全。 ④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授权服务体系,实现灵活有效的授权管理,解决复杂的权限访问控制问题。 ⑤通过日志系统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 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从多个层次完整地、全方位地对医院的信息网络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所制定的安全机制基本包括了对各种安全隐患的考虑,从而保护关键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控制内网用户接入,避免患者电子信息以及医院重要数据的泄密。如图1。 2.1 物理设备安全需求 即使应用了功能最强大的安全软件,如果没有注意物理安全,会大大地破坏系统安全的整体性,攻击者会通过物理接触系统来达到破坏的目的,因此,物理安全是安全策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①设备和操作系统都提供了通过物理接触绕过现有密码的功能。 ②机房内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均放置在上锁的机柜中,钥匙专人负责保管,同时要在中心机房安装视频监视设备进行监控。 ③网络整体要部署防雷系统,机房要有防静电地板,配线间注意散热且定期进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范例1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1-------------------------------------------------------------------概述1.1----------------------------------------------------------------背景1.2-------------------------------------------------------------系统目标1.2.1------------------------------------------------------应完成的任务1.2.2------------------------------------------------------不完成的任务1.3------------------------------------------------------------业务模式1.4-------------------------------------------------------------业务状况2---------------------------------------------------------------用户需求2.1-------------------------------------------------------------业务需求2.1.1---------------------------------------------------------使用范围2.1.2----------------------------------------------------------功能要求2.1.3----------------------------------------------------------权限管理2.2-------------------------------------------------------------性能需求3---------------------------------------------------------------业务流程3.1-----------------------------------------------------与其他系统的关系3.2----------------------------------------------------------业务流程图4---------------------------------------------------------------业务逻辑4.1-------------------------------------------------------------业务分解4.2------------------------------------------------------------业务描述5---------------------------------------------------------------数据分析5.1------------------------------------------------------------数据单据5.2------------------------------------------------------------数据分析5.2.1---------------------------------------------------------数据分类5.2.2---------------------------------------------------------数据描述6-------------------------------------------------------------------附件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案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案 摘要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规划设计、技术体系以及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系统建设 1 建设目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本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公司运行及业务的开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网络,公司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建设任务更加紧迫。 由于本公司的业务特殊性,我们必须设计并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安全高效、可靠可控的信息安全系统,在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 设计要点 主要考虑两个要点:一是尽可能满足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要求,二是切合本公司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内涵及特点。 国家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强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风险管理。针对本公司的涉密系统集成资质要求和软件开发、软件外包业务的开展,这个方面的硬性规定会越来越重要。目前正在与有关主管单位咨询。 信息系统等级划分需按照国家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划分指南,结合本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信息系统定级,实行分级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现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组织和管理等方面。依据等级保护的思想和适度安全的原则,平衡成本与效益,合理部署和利用信息安全的信任体系、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确定合适的安全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成效。 3 建设内容 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包括三方面:一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二是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三是运行保障安全体系建设。其中,技术安全体系设计和建设是关键和重点。 按照信息系统的层次划分,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以及用户终端安全等内容。 3.1 物理层安全 物理层的安全设计应从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屏蔽,电源接地,布线隐蔽,传输加密。对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国家都有相关标准和实施要求,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具体开展建设。 3.2 网络安全 对于网络层安全,不论是安全域划分还是访问控制,都与网络架构设计紧密相关。网络

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公司

版本信息 当前版本: 最新更新日期: 最新更新作者: 作者: 创建日期: 审批人: 审批日期: 修订历史 版本号更新日期修订作者主要修订摘要

Table of Contents(目录) 1. 公司信息安全要求 (5) 1.1信息安全方针 (5) 1.2信息安全工作准则 (5) 1.3职责 (6) 1.4信息资产的分类规定 (6) 1.5信息资产的分级(保密级别)规定 (7) 1.6现行保密级别与原有保密级别对照表 (7) 1.7信息标识与处置中的角色与职责 (8) 1.8信息资产标注管理规定 (9) 1.9允许的信息交换方式 (9) 1.10信息资产处理和保护要求对应表 (9) 1.11口令使用策略 (11) 1.12桌面、屏幕清空策略 (11) 1.13远程工作安全策略 (12) 1.14移动办公策略 (12) 1.15介质的申请、使用、挂失、报废要求 (13) 1.16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 (14) 1.17电子邮件安全使用规范 (16) 1.18设备报废信息安全要求 (17) 1.19用户注册与权限管理策略 (17) 1.20用户口令管理 (18) 1.21终端网络接入准则 (18) 1.22终端使用安全准则 (18) 1.23出口防火墙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4局域网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5集线器、交换机、无线AP的日常管理规定 (19) 1.26网络专线的日常管理规定 (20) 1.27信息安全惩戒 (20) 2. 信息安全知识 (21) 2.1什么是信息? (21) 2.2什么是信息安全? (21)

如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分析

如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分析 摘要:本文是在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实践和学习中的一些经验总结,有些是自己的体会,有些来自专家的书本或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一、软件需求的定义 IEEE软件工程标准词汇表(1997年)中定义的需求为: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 (2)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 (3)一种反映上述条件和能力的文档说明。 二、需求分析的几个方面 需求分析可分为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制需求分析文档、需求评审等四个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软件所期望的用户类;获取每个用户的需求;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分析员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分分配给软件组件;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讨论得出实施优先级;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需求规格说明和模型;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与用户达成共识。 软件需求的各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

三、需求文档规范 A、三种编写方法 1、用好的结构化和自然语言编写文本型文档; 2、建立图形化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描绘转换过程、系统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变化、数据关系、逻辑流或对象类和他们的关系; 3、编写形式化规格说明,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学上精确的形式化逻辑语言来定义需求。 多种编写方法可在同一个文档使用,根据需要选择,或互为补充,以能够把需求说明白为目的。 B、应有成果 1、各业务手工办理流程文字说明; 2、各业务手工办理流程图; 3、各业务手工办理各环节输入输出表单、数据来源; 4、目标软件系统功能划分(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5、目标软件系统中各业务办理流程文字说明;

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V1.1

项目编号: 版本号: V1.1 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报告 北京清大燕园智慧消防技术研究院

目录 目录 (1) 1任务概述 (2) 1.1目标 (2) 1.2系统特点 (2) 1.3用户特点 (3) 2需求规定 (3) 2.1功能结构 (3) 2.2业务流程 (4) 2.3对性能的规定 (5) 2.4输入输出要求 (5) 2.5系统设计原则 (5) 2.6系统网络安全性 (7)

1任务概述 1.1目标 为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单位监督抽查工作,努力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广泛开展社会消防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特运用互联网手段,贯彻执行中央通知,设计开发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坚持依法监管。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有序进行,推进随机抽查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公开透明。实施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1.2系统特点 系统分为移动端和PC端,移动端主要用于抽查情况填报、信息反馈、审核查看、结果公示。PC端主要是系统管理,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抽查情况填报,审核查看等功能。

1.3用户特点 通过分析,有以下类别的用户要使用该系统:系统管理员、消防管理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各级主管部门、受检单位; ●系统管理员:该类用户属于对计算机系统比较了解,负责维护 系统的运行,维护各类用户帐号。 ●消防管理部门: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 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审核抽查情况、反馈信息以及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第三方检测机构:完善自身信息,检测范围,通过手机app或 PC端,将抽查情况上报。 ●行政主管部门:完善自身信息,自行根据管理要求,建立管理层 级,最终落实到具体下属法人单位及单位下属机构。查看下属单位抽检情况以及反馈信息。 ●受检单位:完善自身信息,抽查情况查询、结果反馈以及事后整 改措施。 2需求规定 2.1功能结构 系统功能结构图如下所示:

(完整版)信息系统安全规划方案

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规 划建议书

目录 1.总论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目标 (3) 1.3. 依据及原则 (4) 1.3.1. 原则 (4) 1.3.2. 依据 (5) 1.4. 项目范围 (7) 2.总体需求 (7) 3.项目建议 (8) 3.1. 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现状评估与分析 (8) 3.1.1. 评估目的 (8) 3.1.2. 评估内容及方法 (9) 3.1.3. 实施过程 (14) 3.2. 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23) 3.2.1. 设计目标 (23) 3.2.2. 主要工作 (24) 3.2.3. 所需资源 (27) 3.2.4. 阶段成果 (27) 4.附录 (27) 4.1. 项目实施内容列表及报价清单 (27)

1.总论 1.1.项目背景 ******************(以下简称“********”)隶属***********,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的授权,负责………………;负责…………………………等工作。 ********作为*********部门,在印前,需要对………………………………。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起了关键的作用。 1.2.项目目标 以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文件及ISO27001/GBT22080为指导,结合********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体系化、标准化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积极采取各种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提高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从技术与管理上提高********网络与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护水平,防止信息网络瘫痪,防止应用系统破坏,防止业务数据丢失,防止企业信息泄密,防止终端病毒感染,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防止恶意渗透攻击,确保信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业务数据安全。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模板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1.序言 (3) 2.项目简介 (3) 2.1.系统标识 (3) 2.2.系统功能 (3) 2.3.用户选择 (3) 2.4.系统功能 (3) 2.4.1 (4) 2.4.2 (4) 2.4.3. (4) 2.4.4. (4) 2.4.5 (4) 2.4.6 (4) 2.4.7 (4) 2.4.8 (4) 3.模块划分 (4) 3.1.登入模块 (4) 3.2.学生信息管理 (4) 3.3.课程管理 (4) 3.4.成绩管理 (4) 3.5.管理员管理 (5) 3.6.退出 (5) 4.模块图 (5) 5.流程图 (8) 6.性能要求 (8)

1.序言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过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科学性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了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项目简介 2.1.系统标识 系统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2.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学校学生的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以及使用该系统的用户管理。 2.3.用户选择 本系统面向的用户有:学校的系统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所以对计算机的人性化和易用性比较高,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了学生选课,做到看界面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以及提升了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4.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学生学籍管理、信息查询、教务信息维护和学生选课、学生奖惩安排几部分,又因为用户的不同,例如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不

客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目录 软件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第二章项目概述 (2) 2.1 产品简述 (2) 2.2 产品功能 (2) 2.3 一般约束 (2) 第三章系统流程图 (3) 3.1 系统流程图 (3) 3.2 系统E-R图 (3) 4.1 系统运行环境: (4) 4.2 系统安全问题: (4) 系统说明 (5) 概述 (5) 用户与角色 (5)

第一章引言 客户管理系统包括客户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客户信息得浏览包括:按“客户编码”查询客户信息,按“客户姓名”或“录入时间”查询客户信息等。客户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为了更好的发掘老客户的价值,并开发更多新客户,管理公司的日常交往。对一个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1.1 编写目的 对一个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客户管理系统包括客户信息维护系统和客户信息查询系统。有客户系统管理系统权限的业务员可登录进入客户信息维护系统,进入客户信息维护子系统之后,业务员通过计算机来管理各类客户实现对客户信息录入、客户信息修改、客户信息删除操作,但是没有将客户信息移动复制的权利,只有超级管理员可以进行该项操作。没有管理权限的一般客户可以登录进入客户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对客户的按编号查询、按姓名查询、按所客户信息录入时间等查询操作。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存储企业客户信息资源,便于与客户及时沟通交流,来增强与客户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分析和统计现有客户资源,以便快速、全面、准确的了解现有企业客户情况,从而制定长期客户沟通和访问计划,制定营销战略,促进企业长期、良性经营发展。客户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客户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和发展。 1.2项目背景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存储企业客户信息资源,便于与客户及时沟通交流,来增强与客户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分析和统计现有客户资源,以便快速、全面、准确的了解现有企业客户情况,从而制定长期客户沟通和访问计划,制定营销战略,促进企业长期、良性经营发展。

电子政务考试简答论述题2

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1.传统的政务处理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 心的 2.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答:1) 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内容包括:内部网(Intranet)的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目标:内部网络化,办公无纸化。 2) 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建成一个界面友好、设计美观、功能齐全、信息丰富并且更新及时的政府网站,并与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库连接,实现信息的网上发布与在线查询等功能。(详细要求参见第五章) 3) 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管理系统使政府管理部门的业务和范围逐步从政府内部拓展到政府外部,实现政府内网、外网和互联网的有机整合。打破政府不同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构筑起集成化的电子政务处理系统。 4)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构筑起网络化、集成化的电子政务系统3.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组成 答:(1)内容建设指标组成;(2)网站功能指标组成;(3)网站建设指标组成;(4)网站运营指标组成。 4.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指的是怎样一个过程?依次分哪几个层次? 答: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价值的过程。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个层次:(1)基础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2)基本单位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3)重点业务系统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4)全方位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5.影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 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 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5)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6.电子政务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有:(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7.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优劣评价有哪些指标? 答: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完备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整合度;电子化公共服务可使用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度。 8.实施电子税务有何现实意义? 答:(1)显著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2)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3)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电子税务有利于税收知识的普及和税收环境的改善。 9.政府信息资源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2)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3)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 10.电子政务实施应处理好那些关系。 答:正确处理统一领导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规划和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新建项目和原有资源整合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1.政府电子化采购的意义(与传统的政府采购相比,政府电子化采购有哪些独有的价值?)。 答:(1)降低政府采购成本;(2)提高政府采购效率;(3)优化政府采购管理;(4)促进政府廉政建设;(5)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2.电子政务实施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3一把手重视和群众参与相结合;4分步实施,以点带面;5实用为主,适度超前; 13.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回答要点:(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即: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作出快速的回应;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13 3.1需求信息收集 客户关系管理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一个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通过组织细分 场,培养客户满意行为,将从公司到客户的系列处理过程联系在一块,使得利润 收益、客户满意程度最大化。 所以客户管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因此需求分析也分别从客户和公司 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种关系来自于客户方面,作为客户,希望公司真正了解他们 需要,也希望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还希望公司尊重个人隐私等;第二 关系来自于公司方面,对一个公司来说,它希望它的客户对自己忠诚。 开发组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客户进行调查,了解用户对公司的要求和希望。 在公司内部,开发组首先让一组营销人员来明确公司的业务需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包含哪些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能帮营销人员去做什么。然后由开发人员去现相应的运作条件。在具体的开发实施中,这组营销人员和开发人员共同协作, 相支持,使客户关系管理开发顺利进行。所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能够回答有关现有顾客或准顾客 特征和行为的特定问题(或查询);能够管理当前用户的所有资料;能够在特定标准 营销事件或姓名评分模型的基础上挑选将来促销的对象ID;能够跟踪促销结果并 反馈者和非反馈者进行顾客轮廓分析。 3.2客服系统的需求描述 通过对客户、销售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系统管理员的访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 结如下: 一.客户关系管理作为顾客资源管理系统,把企业的销售、市场和服务等部门整合起来 有效地把各个渠道传来的客户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里。公司各个部门 间共享这同一个客户数据库,发生在这个客户上的各种接触,无论是他 时注册免费邮箱,是否曾经购买过付费邮箱都记录在案,每个与这一顾 打交道的部门经手人可以很轻易地查询到这些数据,让这个顾客得到整 的关怀。 二.数据库营销的实际应用:数据库营销,是在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 量的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第三章需求分析 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达到说服消费者 购买产品的目的。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各个部门都对顾客的资料 详细全面的了解,可以给予顾客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和营销设计,使“ 对一的顾客关系管理”成为可能。数据库营销为每一位目标顾客提供了 时做出反馈的机会,并且这种反馈是可测定和可度量的。 三.市场预测和实时反应:基于顾客年龄、性别、人口统计数据和其它类似 素,对顾客购买某一具体货物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能够根据数据库中顾 信息特征有针对性的判定营销策略,促销手段,提高营销效率,帮助公 决定制造适销的产品以及使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 四.分析每位顾客的赢利率(针对企业用户):事实上,对于公司来说,真正 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顾客只占所有顾客中的20%,他们是企业的最佳顾客 赢利率是最高的,对这些顾客,企业应该提供特别的服务、折扣或奖励 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竞争对手也是瞄准这些顾客发动竞争攻击的 利用企业数据库中的详细资料我们能够深入到信息的微观程度,加强顾 区分的统计技术,计算每位顾客的赢利率,然后去抢夺竞争者的最佳顾客

(完整版)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分析 泄密事件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包括内网非法外联、木马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木马感染主机、泄密、发现泄密事件等阶段。要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就要阻断木马传播、主动预防、检测和清除木马,形成一个纵深的防御体系。 1、对边界防护的需求 木马都是由外部网络传入内部网络的,必须在边界处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恶意行为的发生,实现拒敌于国门之外。针对边界防护,需要考虑加强防护的方面有: 1)内网和外网间的边界防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保密内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从而将攻击者、攻击途径彻底隔断。即使在部分单位,内网、外网有交换数据的需求,也必须部署安全隔离和信息交换系统,从而实现单向信息交换,即只允许外网数据传输到内网,禁止内网信息流出到外网。 2)对核心内部服务器的边界防护 内网中常包括核心服务器群、内网终端两大部分,核心服务器保存着大部分保密信息。为避免内网终端非法外联、窃密者非法获取核心服务器上的保密数据,就要实现核心服务器与内网终端间的边界防护。感染木马时,核心服务器的边界安全网关能够阻止终端的越权访问,并检查是否含有木马,然后进行清除。 但在实现网关的封堵、查杀木马的同时,要防止对系统带宽资源的严重损耗。 3)防止不安全的在线非法外联 内网与外网的连接点必须做到可管、可控,必须有效监控内网是否存在违规拨号行为、无线上网行为、搭线上网行为,避免内用户采取私自拨号等方式的访问互联网而造成的安全风险。 4)防止离线非法外联或不安全的接入行为 要限制终端设备,如PC机、笔记本,直接接入并访问内网区域,对于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设备(比如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操作系统没有及时升级补丁,没有获得合法分配的IP地址或离线外联过),则必须禁止进入。 2、对主机安全的需求 内网终端非法外联后木马入侵的目的都是最终的主机。主机的防护必须全面、及时。 1)木马病毒的查杀和检测能力的需求 由于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数量很多,要确保网络中所有计算机都安装防木马软件,并实施实施统一的防木马策略。防木马软件至少应能扫描内存、驱动器、目录、文件和Lotus Notes 数据库和邮件系统;具备良好的检测和清除能力;支持网络远程自动安装功能和自动升级功能。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步伐,规范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对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同时更要有全面动态的安全策略和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 1)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项目规划安全管理: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规划提出安全管理要求,确定各个环节的安全需求、目标和建设方案; 3)方案论证和审批安全管理: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行内外专家对项目建设安全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安全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标明参加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及责任,并按规定安全内容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4)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安全管理:包括确定项目实施的阶段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实施办法,并完成项目安全专用产品的确定、非安全产品安全性的确定等; 5)项目投产与验收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测评与验收方法、项目投产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相关依据。 第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271.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引用GB/T 5271.8-2001中的术语和定义,还采用了以下术语和定义: 1)信息安全infosec 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注释:机密性定义为确保信息仅仅被那些被授权了的人员访问。 完整性定义为保护信息和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可用性定义为保证被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够访问到信息和相关资产。 2)计算机系统安全工程ISSE(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计算机系统安全工程(ISSE)是发掘用户信息安全保护需求,然后以经济、精确和简明的方法来设计和建造计算机系统的一门技巧和科学,ISSE识别出安全风险,并使这些风险减至最少或使之受到遏制。 3)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影响以及计算机系统脆弱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 4)安全目标security objective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目录 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概述 (3) 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描述及特点 (3) 2. 系统的结构 (4)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5) 三、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6) 1.观念上的误区 (6) 2.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7) 3.短期效应问题 (8) 4.资源浪费现象 (8) 5.法律法规滞后 (9) 6.网络安全问题 (11) 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12) 1、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12)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4) 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15) 五、结束语 (17)

摘要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和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透明、高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严重。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把握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也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危害,严重的还将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从分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出发,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把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所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信息安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名称}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版本历史文档信息 分发控制 版本控制

目录 1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定义 (5) 1.4 参考资料 (5) 1.4.1标准依据 (5) 2整体说明 (5) 2.1 产品前景 (6) 2.2 功能概要 (6) 2.3 用户特点 (6) 2.4 运行环境 (6) 2.5 假定和依赖关系 (6) 2.6 约束 (6) 3外部接口需求 (7) 3.1 用户界面 (7) 3.2 硬件接口 (7) 3.3 软件接口 (7) 3.4 通信接口 (7) 4系统功能特性 (8) 4.1 功能规定 (8) 4.1.1Feature M (8) 4.1.2Feature M+1 (9) 5其他非功能性需求 (9) 5.1 性能规定 (9) 5.2 安全设施需求 (10) 5.3 安全性需求 (10) 5.4 软件质量属性 (10) 5.5 灵活性 (10) 5.6 输人输出总体要求 (11) 5.7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11) 5.8 故障处理要求 (11) 5.9 可支持性 (11) 5.10 兼容性 (11) 5.11 设计约束 (11) 5.12 购买的构件 (11) 5.13 联机用户文档和帮助系统需求 (12)

5.14 可测试性 (12) 5.15 其他要求 (12) 6部署和运行要求 (12) 6.1 运行环境 (12) 6.2 系统部署 (12) 7许可需求 (12) 8法律、版权及其他声明 (12)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软件需求说明书是对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的完整 软件需求。本文档用于以传统的自然语言风格表达需求。 应详细地说明所确定的应用程序或子系统的外部行为。它还要说明非功能性需求、设计 约束以及提供完整、综合的软件需求说明所需的其他因素。 指出预期的读者。至少包括:设计人员、测试人员、技术评审人员。 1.2 范围 [简要说明此文档适用的软件应用程序、特性或其他子系统分组、与其相关的用例模型,以及受到此文档影响的任何其他事物。]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1.4.1标准依据 本文件中各处参考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资料 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整体说明 该部分内容主要依据《产品(软件)立项建议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