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国本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

由于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量削减或弱化,其中一部分是高中数学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知识方法。作为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初高中衔接方面局部比原来的教材要好些,但仍然不尽人意。

我们会经常听到学生或家长提到的一个问题:初中时数学学得很好,每次考试不下90分,到了高中怎么学习数学这么吃力呢?甚至经常徘徊在及格线附近,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现象应该说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数学能力的实际水平,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并引导学生改变数学学习方法,尤其是高一的新生,教师应帮助他们完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以适应高中的大容量、快节奏的学习。因此做到初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针对此类问题,我们认为要了解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何不同从教材内容和要求到学习知识的能力需求分析:初中数学以常量数学教学为主,内容比较平面化,直观,针对某些知识还经常反复训练,机械模仿等。由于新课标强调的是学习的螺旋式上升,教材对知识章节的编排不够连贯,结构比较松散,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配置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同时初中对抽象思维要求较低,况且初中升学门槛降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下降较多,诸如:运算能力差,不会化简代数式,不会解方程组,不会准确画二次函数图像等等,这些对高中教学无疑增加了难度。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丰富,思维要求高,题目难度大,抽象概括性强,灵活性综合性强。教材中概念的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抽象思维增多,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和应用。不仅要求学生运算能力,还要有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比如:高一数学教材上期数学1,数学4涉及集合函数,三角,向量,内容多,符号多,概念多公式多,特别是函数的性质部分,这一连串的内容有许多难点,有些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也还是惧怕函数内容,还有不等式中,对二次项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又如:高中解绝对值不等式方法:绝对值的定义,分类讨论,还有绝

对值的零点分成不等式组等。无论在教学方法上、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为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初中数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努力寻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调整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识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展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内化中的再建构。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没有获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应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同时,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到实践中去尝试去完善,提高我校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所说的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主体上是知识方法的衔接,使数学知识系统不断档,不掉链

----弥补初中删除而高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方法,强化初中弱化而高中仍然需要的知识方法。但核心是提高师生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当然也包括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衔接教学研究的实质是给初三毕业,刚进入高一学生一个缓冲平台,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模式转向高中主动高效学习模式,提升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对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研究编写并完善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充分发挥我校高中数学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研读高初中数学教材、教学大纲和前几届教学实际,团队协作,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编写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草案,大胆尝试于高2013级高2014级,不断尝试,然后完善,最终形成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校本教材,教案集、学案集,打破初高中相对封闭的系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然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

(2)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为主(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为辅)。

然后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校本教材--教案集、学案集。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高初中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比较解读,通过初高中新课标解读,通过我校全体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感受,以及高2012、2013级对高一学生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哪些知识方法脱节需弥补,哪些知识方法需强化,初高中学的方法和教的方法有哪些不同,学生喜爱什么样的老师及教法,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考素材。

(a)初中课改毕业生数学能力特点

1、优点:(1)应用能力较强。(2)空间观念加强。(3)几何变换能力加强。(4)统计观念加强。(5)合情推理能力加强。

2、缺点:(1)运算能力较差。(2)演绎推理能力较差

(b)课改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脱节的内容

1、数与代数方面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见表1表2

(c)学生学习方式具备的某些优点:

(1)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个性较张扬,上课主动思考,提问题较多;(2)自主性较强,理解、应用能力较强;

(3)接受新知识较快,自学能力较强,等等。

(d)学生学习方式具备的某些缺点

(1)知识逻辑性与思维严密性欠佳;(2)解题书写格式不很规范。

(e)建议:在高中课改教学中,应保护并延续学生们上述好的学习方式,克服某些不良学习习惯。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法等都是较好的学习方法。应教会学生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从发展的眼光看,只要对他们适时补授在初中没有学习而高中急需的某些知识内容,保护并延续他们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他们的学习斗志,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知识脱节情况方面见表一表二

(2)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同行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结合本校实际,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3)行动研究法。在比较调查基础上先编写出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草案,再由全体课题组成员结合高一学生问卷调查报告以及衔接教学实践进行完善,编写出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教材。研究时间为两年。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研究。将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教材大胆用于高2013,2014级在高一起始部分的教材,在实践中磨合完善。我们课题组全程跟进,适时调整改进完善。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 2010.1—2010.8 研究组织、启动阶段。组建课题领导小组,重点是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前期准备工作:

1.高一学生数学科现状问卷设计、调查和调查报告。了解高初中所学数学知识方法不衔接的地方,了解高初中数学学法不同地方,了解高中数学教师哪些教法深受学生喜爱,哪些教法与初中教师教法不同,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变化。然后有针对性地写出建议。高一学生数学学法指导(陶峤,王德权)

2.对已使用的《高初中数学衔接教材》草案进行增删(陶峤,王德权)

3.学习解读初中高中数学新课标(课题组全体成员),上交解读材料(周德俊,李万春)

4.学习初中高中数学教材(课题组全体成员)

5.结合前四点,研究衔接教学策略,衔接教案,学案(课题组全体成员)(衔接教学教材草案整理2010年6月10前周德俊,后谭兴祥,陈敏)

通过对高一学生问卷调查研究,(高2012级200分,高2013级100份)(a)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前基本上是上课听,下课做,不会自主学习,学习上基本是被动的,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后学生参与度高一些),加上高,初中数学知识密度的不同,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进一步调研表明,高一结束,分别有50%,30%的学生达不到教学及自己的学习期望值(新课程难度低一些情况要好一些)。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这在教学中引起了我们足够的注意.(b) 高一认为学习高中数学困难或时间不够的学生各有81%,75%。在了解对高中数学感到困难的原因时,一般都说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上得快,一开始就觉得有跃度,不易听懂,如认为代数第一章,集合的语言太抽象了,高中的二次函数往往都有限定条件,比初中的要求高多了的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2%、31%;认为函数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或不会做题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5%。32%。解数学题时,一般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感到难度较大,如证明题,尤其是代数证明题,而对有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觉得比较轻松。 (c) 高一数学课堂,教师很注意激励的最佳时机。教师们计划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阐述清楚,可学生们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均对讲解例题比较感兴趣,自己做练习次之,选取这两项的各占总人数的84%和78%。这表明,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学生都把学数学与解题划上等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d) 读普通高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考取大学是最具诱惑力的行为归因。但考入高中后,这个因素与前几年相比不再那么显眼,因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现在不是还没有就业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初三重负解脱后的“失重”状态,认为高一调整、高二学习、高三冲刺应该可以,学习动机不够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e) 高中老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系统性与网络化,重视单位45分钟效率的提高,对于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但因练习课次数较少,高一学生学习的科目太多,在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索、题量训练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掌握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能,这些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都有不适应之感。(f)部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重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如不能记忆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不会画一元一次二次函

数图象等。(g)结合学生调查和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发现已删除或弱化而高中又必须的知识内容见表1表2

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模块具体衔接内容与要求

常用乘法公式

因式分解方法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简单的分组分解法,高次多项式分解(竖式除法)

分类讨论含字母的绝对值,分段解题与参数讨论,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根式的概念与运用,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代数式运算与

变形分子(母)有理化,多项式的除法(竖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

方程与方程组简单的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含绝对值的方程,含有字母的方程,多(一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巩固换元法

一次分式函数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如:平移和

中心对称)来定性作图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能力

三个“二次”熟练掌握配方法,掌握图象顶点和对称轴公式的记忆和推导,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平行与相似介绍平行的传递性,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逆定理,梯形中位线,合比定理,等比定理,有关简单的相似命题的证明

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的需要衔接设想,供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教师参考.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开展研究第一年。1结合前期准备工作,制定衔接教学策略。(谭兴祥,陈敏)

2.上好两节实验研究课,高2013级学生学法指导(谭兴祥,陈敏)

3.问卷调查衔接适应情况(谭兴祥,陈敏)

4.进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材料整理:谭兴祥,陈敏),

5.进一步完善衔接教案、学案(电子文档)(6月10前谭兴祥,陈敏,后周德俊,黎登峰,张金彪)

第三阶段(2011年9月1日---2012年6月1日)正式研究第二年

1.制定衔接计划,实施衔接教案学案(周德俊,黎登峰,张金彪)

2.上好两节实验研究课(周德俊,张金彪)

3.进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材料整理:周德俊,黎登峰,张金彪)

4.进一步完善衔接教案、学案(电子文档)(周德俊,黎登峰,张金彪),在2011.10—2012.12期间,完善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教案、学案,申请结题。(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学法指导。在经过短时间的高中数学学习后,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从中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包括:课堂学习作笔记的指导;学习新内容的指导;分析问题的指导;作业和课后的复习巩固的指导,错题整理指导等。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七、研究成果:

1、衔接过程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迁移与推广(1)利用旧知识,衔接

新内容。高中教师熟悉了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高中数学新授课尽量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成立。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3)初中已删除高中又必须的进行补充。如韦达定理,立方和差公式,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逆定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比如空中平行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空间中垂直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另外,空间中的角、距离及几何体都分别有一些转化策略。

(2)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要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3) 拓宽吸收知识的途经,培养“授人以渔”的自学能力。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但事实上,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很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另外,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教师可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要对比学习。对于

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要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引导。(2)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

(3)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课改中已有优点,发扬了这些优点,对弱点进行了弥补。

4、打破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局面,根据调查研究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教案》、《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学案》。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组的组长李万春老师积极参与,不仅提供了教材新课标,而且从初中与高中衔接的角度与初中数学老师们一起在教学中适当拓展如韦达定理,三角形的四心等,给我们的衔接教学助了一把力。

5、通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案》解决初高数学教学的脱节问题

为了改变初高中数学脱节这种现状,高2013级高2014级在高一新生入校后,我校安排两周的时间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法、学习心理以及知识的辅导。通过对高一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补充、巩固、衔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顺利通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6、通过衔接教材做到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教材?应该衔接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例题难度如何把握?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困惑。通过衔接教材的使用,部分地帮助教师解决了一些问题。

八、对课题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辛苦付出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衔接教材开发与研究的价值,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我校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了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教法适应学法,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双边活动的新课程实践。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方法等,还应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不仅如此,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拓宽知识面,教学中也才能够运用自如,课堂才会生动有趣。更应深刻领悟新课标的意图,联系学生的实际,不断补充相应的内容,勇于创新,或者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更好地“用活教材”,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

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的熟练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程度,作为一线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自己的一些策略。比如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比较多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多进行一些充分的发言、讨论,这样的一些机会多一些,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上增加学生的一些思维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他自主学习这种能力,而且可以逐步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铺垫。总之,我们应衔接知识、衔接方法、衔接思想、衔接已知与目标、衔接师生情感,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有序进行,但存在要下问题:

1.理论水平的制约。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欠缺.

2.传统数学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理念的影响。部分课题组成员任教时间较长,习惯于传统教法,教学观念难于马上转变;对衔接教材的开发认识不足。

3.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影响了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参与教师的涉及面应进一步扩大。

2011-11-8

初高中数学衔接测试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测试题https://www.sodocs.net/doc/3d144930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一《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22a a = 2. 已知 7 54z y x ==,则 =-+++z y x z y x ( ) A 、9 B 、 716 C 、3 8 D 、8 3. 二次函数y =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 结论:①a>0;②c>0;?③b 2-4ac>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 2个 D 、3个 4. 如图,△ABC 中,∠BAC=90°,AD ⊥BC 于D , 若AB=2,BC=3,则CD 的长是( ) A .83 B .23 C .43 D .53 5. 已知3 21 +=a ,则a a a a a a a a 1 121212 22--+---+-化简求值的结果是 ( ) A 、 0 B 、 31- C 、 3 D 、 13-- 6. 若多项式b x x -+1732分解因式的结果中有一个因式为4+x ,则b 的值为( ) A 、20 B 、-20 C 、13 D 、-13 7.当34x =223111 (2)(42)x x x x x -+++的值为( ) A 、16 B 、34、32 D 、40 8. 把多项式1222+--b a a 分解因式,结果是( ) A 、)1)(1(++-+b a b a B 、)1)(1(-+--b a b a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黄石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 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3.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9.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10. 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2019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及习题

数学 亲爱的2019届平冈学子: ?恭喜你进入平冈中学!你们是高中生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吗?其实学好高中数学并不难,你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认真做题,善于总结归纳,持之以恒,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数学试题使用全国I卷,纵观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我们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分度特别大,选拔性很明显,难度相比以前广东自主命题难度大大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让自己变强大才是硬道理。假期发给你们的这本小册子,是为了使你们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上形成较好的连续性,能有效地克服知识和方法上的跳跃,利于激发你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你们一定要利用好暑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里给大家几个学数学的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记录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呼应版块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9.角度问题,三角函数问题。在初中只涉及360°范围内的角,而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初中也只是锐角三角函数,高中是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范围大大不同。同时,度量角也引进了弧度制这个新的度量办法。 10.高中阶段特别注重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关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总结

关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总结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一定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

初高中数学衔接考试卷

数学初高中衔接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 (每题4分,共32分) 1.若b a b a b a +<<>则且,,0,0一定是 ( ) 非正数非负数负数正数... .D C B A 2.若669,32 --+-?=? 8.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两条对角线交与O 点,且OA 、OB 的长分别是关于x 的 方程()03122 2 =++-+m x m x 的根,则m 等于 ( ) 3 5.35.5.3.或或---D C B A 二、 填空 (每题4分,共20分) 1. 若 2 2442 --+=-x b x a x x ,则b a += . 2. 已知最简根式b a b a a -+72与是同类根式,则满足条件的b a 、的值 . 3. 若方程03)1(22=+++-k x k x 的两根之差为1,则k 的值是 . 4. 如果方程0)()()(2=-+-+-b a x a c x c b 的两根相等,则c b a 、、之间的 大小关系是 . 5. 已知方程23)1(-=+k x k 的解大于1,求k 的取值范围 . 三、解答 (共48分) 1. 解方程:(8分) (1)02232222 =++--x x x ;(2)49 491=+++ x x x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韩雨濛 摘要: 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

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从研究的视角来审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主体。反思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充分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衔接内容调测卷第1页共4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3大题,其中选择题8题,填空题4题,解答题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严禁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73|2|=-++-y x y x 已知, 则x y y x --2 )(的值为( ) 1.-A 2 1 .B 0.C 1.D 2 .化简: ( ) A B C . D.3.若02522 <+-x x ,则221442 -++-x x x 等于( ) .A 54-x .B 3- .C 3 .D x 45-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 . A . B 3 . C 6 . D 9 5.已知关于x 不等式2x 2+bx -c >0的解集为{}31|>-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全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 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 ==??--x 解法一:由01=-x ,得1=x ; ①若1--x ,即41>-x ,得3--x , 即5>x 又1≥x ∴ 5>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3-x 。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 所以4|1|>-x 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4. 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3)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5)的右侧. ∴ 3-x 。 2、解不等式:3|2|<+x 3、│a -2│+│b -3│+│c -4│=0,则a+2b+3c 的值为多少 4. 已知│x+y+3│=0, 求│x+y │的值。 1 A -3 C x P |x -1| D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讲课稿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初高中数学衔接必备教材(全)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目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3.1 相似形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相似形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3.2 点的轨迹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试题(最新整理)

- a a =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训练试题(1) 一、填空: (1)若 x = 5 ,则 x = ;若 x = - 4 ,则 x = . (2)若 = (x - 3)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3) (2 + 3)18 (2 - 3)19 = ; (4)若 x 2 + ax + b = (x + 2)(x - 4)则 a = , b = 。 (5)计算992 + 99 = 二、 选择题: (1)若 x 2 + 1 mx +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2 (A ) m 2 (B ) 1 m 2 4 (C ) 1 m 2 3 (D ) 1 m 2 16 (2)不论a , b 为何实数, a 2 + b 2 - 2a - 4b + 8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 等式 x x 成立的条件是 ( ) x - 2 (A ) x ≠ 2 2x - y 2 x - 2 (B ) x > 0 x (C ) x > 2 (D ) 0 < x < 2 (4) 若 x + y = ,则 = ( ) 3 y 5 4 6 (A )1 (B ) (C ) (D ) 4 5 5 (5) 计算 a 等于 ( ) (A ) (B ) (C ) - (6) 多项式2x 2 - xy -15 y 2 的一个因式为 ( ) (D ) - (A ) 2x - 5 y 三、解答题 (B ) x - 3y (C ) x + 3y (D ) x - 5 y 1. 正数 x , y 满足 x 2 + y 2 = 2xy ,求 x - y 的值. x + y 2. 分解因式: (1)x 5y 2-x 2y 5 (2)x 2+5x-24 (3)a 2-2a-15 (5 - x )(x - 3)2 5 - x - 1 a -a a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 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节中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节中要补充.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 一、乘法公式 【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 2 2 2 +++++=++ 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 222222a ab b ac bc c =+++++ ∴等式成立 【例1】计算:22 )312(+- x x 解:原式=22 ]3 1)2([+-+x x 9 1 3223822) 2(3 1 2312)2(2)31()2()(234222222+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 【例2】计算:))((22b ab a b a ++- 解:原式=3 3 3 3 2 2 )(])()()][([b a b a b b a a b a -=-+=-+---+ 我们得到: 【公式3】3 3 2 2 ))((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 请同学观察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公式1、2、3均称为乘法公式. 【例3】计算:

初高中数学几何衔接

初高中衔接教材编排 第一部分相交线 1角的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表示方法符号:∠ 两条相交线出现四个角 2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且这两个角有公共顶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如图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1与∠3为一对对顶角,∠2与∠4为一对对顶角。 图1 注意: 1.对顶角一定相等,但是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2.对顶角必须有共同顶点。 3.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在证明过程中使用对顶角的性质时,以图1为例, ∴∠1=∠3,∠2=∠4(对顶角相等)。 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我们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 互为同位角的有:∠1与∠5,∠2与∠6,∠4与∠8,∠3与∠7;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 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互为内错角的有:∠3与∠5,∠2与∠8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之间,并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称为同旁内角. 互为同旁内角的有:∠3与∠8,∠2与∠5 例题【基础题】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例题、【基础题】如图,O是直线AB一点,∠BOD=∠COE=90o, 则(1)如果∠1=30o,那么∠2=,∠3= 。 (2)和∠1互为余角的有。 和∠1相等的角有。 例题【基础】32o的余角为,137o的补角是。 第二部分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特征在同一平面内【必须满足,这是一个难点】不相交 说明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因为高中的时候会出现一条线和一个面,那么这个时候存在着线和这个面内的有些直线不平行的问题,这个有点难理解。 3.表示方法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比如直线AB//CD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相交的情况包括垂直.两条直线的夹角为90度,就称这两条直线垂直 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5.平行线的画法 工具:直尺,三角板 4 32 1 O E D C B A A B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含答案

1.已知 | 2x - y | + x + 3 y - 7 = 0 , 则 ( x - y ) 的值为( ) ........ 5.已知关于 x 不等式 2x 2+bx -c >0 的解集为 x | x < -1或x > 3}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A . ? x | x ≤ -2或x ≥ } B . ?x | x ≤ - 或x ≥ 2} ≤ x ≤ 2} D . ?x | -2 ≤ x ≤ } C . {m | -1 ≤ m ≤ 且m ≠ 0} D . ?m | m ≤ -1或m ≥ } 号 证 考 准 题 答 要 不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调测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 3 大题,其中选择题 8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3 题;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60 分钟.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严禁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y - x 1 A . - 1 B . C .0 D .1 2 2.化简: a - 1 等于 ( ) a A . -a B . a C . - -a D. - a 3.若 2 x 2 - 5 x + 2 < 0 ,则 4x 2 - 4x + 1 + 2 x - 2 等于( ) 名 姓 A . 4 x - 5 B . - 3 C . 3 D . 5 - 4 x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 2x 2-8x +7=0 的两根,则这个直角 内 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 A . 3 B . 3 C . 6 D . 9 { 线 封 bx 2 + cx + 4 ≥ 0 的解集为 ( ) ? 1 ? 1 ? 2 ? 2 C . {x | - 1 2 ? 1 ? 2 校 学 密 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x 2+(m -1)x+m=0 有实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1 1 A . {m | -1 < m < } B . {m | -1 ≤ m ≤ } 3 3 1 ? 1 3 ? 3 衔接内容调测卷第 1 页共 4 页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最全经典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 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5-9页 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 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

“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初高中衔接数学试题(含答案)

初高中衔接数学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列四个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 ) A . B . C . D . 2.斑叶兰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它的一粒种子重约0.0000005克.将0.0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510? B .7510-? C .60.510-? D .6510-? 3.如图,点A 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 .1 3- 4.某校排球队10名队员的身高(厘米)如下: 195,,182,188,182,,188,,188.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8 B .188,187 C .187,188 D .188, 5.计算()3 2335a a a -?的结果是( ) A .565a a - B .695a a - C .64a - D .64a 6.不等式组??? ??≥->+-+2 312 2 3312x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为-2,3,a <0,那么ax 2+bx +c >0的解集为( ) A .{x |x >3或x <-2} B .{x |x >2或x <-3}

C .{x |-2<x <3} D .{x |-3< x <2} 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90AB AC BAC =∠=?,点E 为AB 中点.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现交于点F .已知3 2 EF =,则BC 的长是( ) A . 32 B .32 C .3 D .33 9.如图,将线段AB 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 B ''、,,则点 A '的坐标是( ) A .()1,3- B .()4,0 C .()3,3- D .()5,1- 10.已知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正比例函x c b y )(+=与反比例函数x c b a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 A B C D . 11.甲、乙两人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3个扇形)做游戏.游戏规则: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所在 区域的数字之和为偶数时甲获胜;数字之和为奇数时乙获胜.若指针落在分界线上,则需要重新转动转盘.甲获胜的

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7-31T16:13:43.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李如成 [导读]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李如成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55-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初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方式、思维层次的变化,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我那个学生顺利地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在一起,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2.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3.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3.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