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综述

要点: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相,地裂运动与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由赵亚曾于1929年命名,特指覆盖于四川西南峨眉山区含Neoschwagerina 蜓化石茅口组之上的玄武岩[1-3]。现作为一个岩石单位广泛使用[3],指分布于云、贵、川三省、出露面积约2·5×105km2的晚二叠世大陆溢流玄武岩[4-5],称广义峨眉山玄武岩(本文简称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

一、峨眉山玄武岩系的时空分布

二、

本区二益纪玄武岩系分布十分广泛.已知分布范围在东经97“30‘一108030’,北纬2lO20’一33。,在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F3)以西多零星分布,F,以东多呈面型分布.在l分区内还有两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北地区)隐伏的玄武岩.全区已知的露头面积为37,38平方公里,估计当时的玄武岩覆盖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火山喷发物的体积约28万立方公里.除少数零星外,玄武岩系平均厚度为705米.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如Fl:断裂带两侧33个厚度点平均,为880米,F,断裂带11个厚度点平均130。米.二叠纪玄武岩系的喷发时代,从本区西南绿春、景洪、孟连等地的早二叠世栖霞期向北东方向,时代越来越新.在F,两侧为茅口期,到了古板块内部以晚二叠世龙潭期为主.长兴组的火山岩仅见于景谷东侧通达河的局部地段.

三、峨眉山玄武岩各构造岩石分区的地质特征

I分区即大陆裂谷系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受攀西裂谷系,司的控制,其活动时代从下二叠世晚期到上二叠世晚期,龙潭期是火山活动的高峰期.熔岩覆盖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西厚东薄,平均厚度是村o米.1区是以陆相为主,为间歇性的,裂隙式多中心的喷发型,可属冰岛型.本分区玄武岩系从下而上,分三个大旋迥.下部为碱性玄武岩,以杏仁状和斑状熔岩为主,夹少量同性质的火山碎屑岩.见于东川大坪子,厚325米.上部为流纹英安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见于建水核桃园,厚为242米.应着重指出,在三省交界的数万平方公里宣威组煤层中,已发现多层由流纹质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夹歼.这可表明二委纪晚期确有相当规模的酸性火山活动.中部为典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它可与非洲卡鲁玄武岩、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西伯利亚的暗色岩系和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相对比,不但在规模,而且在岩石组合上.中部旋迥的底部多为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向上为玄武熔岩,而中、上部可见到较多的沉积夹层(沉凝灰岩、湖沼相的粘土岩和砂页岩等),厚度不大,一般为数厘米至数米,在四川境内,中部旋迥的顶部或上部层位还见有铁质粘土岩、赤铁矿层和直接以矿浆形式出现的玄武磁铁岩.本分区普遍缺乏安山岩,而呈现出与华力西晚期发育的攀西裂谷带有成因联系的双模式火山岩特征

II分区即弧后边缘海的双海拉斑玄武岩系【1].它处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地槽褶皱系之间的构造过渡带.典型的蛇绿岩或深海沉积在本区不多见.笔者利用了川地区调队近年在巴塘、理塘、木里等地零星出露的下部古生代地层资料和二叠纪海下喷发的低钾高镁为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发现(据扬朗先,‘1983;刘宝田,1982),认为本区应是早二盈世开裂,晚三盈世或更晚闭合的弧后海盆,推测的扩张脊在马

尼千伐一理扩一木里一线.双海玄武岩系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因海相三叠系地层的掩盖,仅大理、宾川、丽江、宁菠等地厚度较大,平均为2149米(据22个厚度点).本区最厚的宾川上仓剖面为,384米,居川滇黔三省之冠,是国内

外罕见的火山岩剖面,火山岩活动时代始于茅口期终于晚二叠世晚期,比I分区稍早些.在岩系的中、下部多见海相沉积岩夹层,富含艇科和腕足类化石在大理、宾川、宁菠、炉霍(?)和盐源等地可见海下喷发特征的枕状熔岩.它以椭圆体为主,圆球体和不规则形体次之,大小相间、密集重叠、成层产出.单枕长、短轴多分别为120一70厘米和40一20厘米,大者为250xl20厘米,小者20xl0厘米.枕体间多为淡绿色碧玉充填.不同于1区的是,未见碱性玄武岩.上部的流纹岩仅见宾川上仓地区.盐源、丽江以北大部地区多为变质玄武岩,有的已绿岩或绿片岩化.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不但区别于峨眉山玄武岩,而且证实了深海拉斑玄武岩【,]或洋中脊玄武岩的广泛存在.上仓地区仍具双模式特征,这可表明弧后扩张脊向陆缘延伸以及岩浆受陆壳混杂的结果.

III分区即金沙江、澜沧江岛弧火山岩分布区.在绿春、金平等地石炭纪普遍有,00一1800米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早二盈世初期,在金平、墨江一带有2800米的泥质碎屑省和碳酸盐岩沉积,并伴有少量中基性火山岩(,6。米)t5J.茅口期火山活动加剧,范围扩大,可延续到晚二叠世末期.

本区是古生代与中生代一系列拉张与挤压构造事件的重益区.反映在火山岩上,除近F,断裂带发育玄武岩外,广泛出露的是中酸性火山岩.另一特点是火山岩层厚度一般不大,多呈夹层产于海相地层中,少数地区见枕状熔岩.本区火山岩厚度平均950米(据19个厚度点).在德钦地区下二叠世以玄武岩为主,上二益则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绿春、墨江等地则与此相反.在南部(下关一保山一线以南),中部以中酸性为主,两侧则以基性为主,具对称分布.

IV分区—滇西洋盆玄武岩分布区.从石碳至二叠纪普遍存在海底火山活动和海相沉积岩发育,是一典型的沉积一火山岩相区.两者厚度共逾5000米.玄武岩的上、下界地层中,海相化石丰富,门类多.玄武岩本身的枕状构造和球颗结构发育.个别(近F,的大励龙)见少t中酸性火山岩.本分区火山岩平均厚达880米(据8个厚度点).

V分区—F,、Fl。两断裂带夹持的三角地带.玄武岩分布零星,丹巴一带见变质玄武岩,宝兴一带见枕状玄武岩.变质玄武岩厚千余米,岩性与11分区的绿片岩相似,可能是它们的产物.宝兴、茂坟等地的枕状熔岩厚度不大(数十米到2000余米),可能是I分区北延的水下部分.火山岩的时代是晚二叠世早期.

4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探讨

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和状态在地表的表现,认识和探讨峨眉山玄武岩成因对探讨地球壳-幔-核相互作用和地球深部状态,乃至地球的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颇有争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峨眉山玄武岩的裂谷成因占主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地幔柱成因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4·2地幔柱成因

继Wilson提出热点假说[77]和Morgan提出地幔柱假说[78]后, Griffiths和Campbell[79]开始建立动态热柱模型。随后,Lason[80]提出超级地幔柱概念,认为在

白垩纪中期有一次超级地幔柱活动,活动开始的时间与白垩纪超静磁期起始时间相吻合。Chung和Jahn[44]最早提出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成因的观点。何斌等开展了一系列岩相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论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成因而非裂谷成因[1,5,28,49]。主要依据为:

(1)由茅口组灰岩的剥蚀情况推断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呈近圆状展布,而不是沿攀西裂谷呈线状分布。

(2)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面积和体积的研究揭示了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与极其巨大的地球深部过程关联。如果是裂谷成因,则裂谷作用应该影响整个扬子克拉通,形成裂谷的规模应该比攀西裂谷的现今规模大得多。

(3)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在喷出地表之前曾有过大规模抬升(大于1 300 m),且表现为穹窿状隆起,远超过岩石圈引张形成攀西裂谷的规模。另外,已有的古地磁学、地层学和年代学研究也显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持续时间很短[5,37,46,56],这与裂谷成因不一致[24,81]。来自地震测深的资料[30]进一步支持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柱成因。Peate和Bryan[27]的研究也支持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柱成因,只是他们认为峨眉山玄武岩是海底喷发产物,喷出之前没有造成地面的大规模抬升,茅口组灰岩厚度区域不均一是正常的沉积地貌;他们提出岩浆作用和岩浆喷发时重力不稳定造成的地形上的沉降作用会同时发生,最终地表上不会显示出明显的抬升或者下降痕迹更符合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情况。由此看来,对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已逐渐得到一致认识。对地幔柱头部所处的位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He等[50]根据茅口组灰岩的剥蚀情况认为是在云南大理至四川米易一带,而张招崇等[69]通过对高温苦橄岩的研究则认为在云南丽江一带。考虑到一般地幔柱头直径可达400 km,上述两个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并不矛盾。另外,一些学者将超级地幔柱模型与峨眉山玄武岩相联系,如张招崇等[69]提出,峨眉山玄武岩和西伯利亚玄武岩可能来源于同一超级地幔柱;肖龙等[82]联系古特提斯的演化史,推断存在一个从420Ma开始活动的特提斯超级地幔柱,在晚二叠世的活动形成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因此,虽然目前的研究多数肯定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成因,但是关于峨眉山地幔柱模型和峨眉山地幔柱是何种动力学机制触发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一)峨眉地裂运动的提出及涵意

4·1裂谷成因

在20世纪80年代初,骆耀南等人提出攀西裂谷的概念[48],随后众多学者开展了对攀西裂谷的详细研究。当时一些研究者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由攀西裂谷作用形成[74]。Huang等[75]则认为,由于羌塘块体与扬子克拉通在早二叠世的分离造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出。Courtillot等[76]指出,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时代与冈瓦纳大陆北缘和中国板块的裂解具有同时性。Thompson等[51]在对峨眉山玄武岩进行的地层学和地质环境考察后提出,峨眉山玄武岩的裂谷成因能合理解释所见到的地质现象。

在中国南方黄汲清所称的扬子准地台,经过加里东运动后,大部露出水面缺失泥盆纪和石炭纪地层。晚古生代时,在上扬子地台的西南部(包括川、滇、黔、桂、湘等省广大地区),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拉张运动。其构造型式复杂多样,有以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为特色的康滇陆内裂谷区,有以弧后拉张为背景的南盘江一右江弧后盆地,有以大陆边缘拉张分离而形成的松潘一甘孜边缘海,也有以碳酸盐台地破裂为特色的台块一台槽的沉积一构造模式。但这些拉张构造的形迹,

受到后期印支、燕山、喜山等挤压运动的改造,已面口全非,很少被人所重视。经过作者(罗志立,1981)的研究〔2〕,发现这次区域性的拉张运动确实存在,从泥盆纪开始,到晚二叠一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达到高潮,曾将此拉张运动称为“峨眉地裂运动”。这次运动持续时间长、作用强烈、影响范围之大,实属中国南方扬子地台上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在中国南方人们把上下二叠统之间的假整合称为“东吴运动”,经过我们研究,它并非单纯上升形成的造陆运动,而是上升过程中具有不均衡块断运动,属峨眉地裂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强烈引张幕,故我们不用“东吴运动”而创立“峨眉地裂运动”这一名称。

(二)峨眉地裂运动演化特征

峨眉地裂运动演化特征复杂,首先于晚古生代早期在上扬子地台西缘发生拉张破裂,松潘一甘孜地区发育小洋盆,若尔盖等微陆块分裂漂离。继之是上扬子地台东南缘(滇、黔、桂、湘)发育南盘江一右江弧后拉张盆地。早二叠世转问台内拉张破裂,形成黔中和川中地区的台块一台槽相变带。晚二叠世发育大面积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形成陆内裂谷区。拉张运动的规模和强度,从地台边缘向地台内部逐渐减弱的趋势,其特征是从边缘的小洋盆向大陆内部的台块一台槽模式的演化〔6〕。

1地裂运动初期在上扬子地台东南缘表现为裂陷槽和台丘的构造模式。

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的滇、黔、桂、湘地区一于泥盆纪至石炭纪首先拉开,形成南盘江一右江裂陷槽和其间的许多台丘(图1)。表现在中泥盆世出现不同的沉积相带,如沿北西向的紫云一娅都一罗甸断裂两侧出现不同的相带,东北侧为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台地(象州型)浅水相区,西南侧为厚度较小的(南丹型)深水相区;在北东向的弥勒一师宗断裂带的两侧相带也有类似的变化。由这两条断裂组成的“人”字形边缘的南侧为南盘江一右江断陷槽,其间形成许多孤立的碳酸盐岩一台丘,周围环境黑色硅质岩的深水相带,它们是地壳拉张运动强烈时期残留的微型陆块。

2地裂运动中期表现为地台内部发育台块一一台槽的沉积相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裂运动由地台边缘向地台内部迁移,黔中地区早二叠世茅[--J 期可明显地划分出两种不同的沉积相带:

(l)深水台槽相带:为富锰质的硅、泥质岩和含放射虫一菊石生物组合,厚度小,具水平层理,黔中称“白泥塘组”。据陈文一等(1984)和赵锡奎(1988)的研究,认为是海水深达200一300米的水动力微弱滞流还原环境一}(的沉积。

(2)浅水台块相带:以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大,富含壁和藻类生物组合。

夹于上述两相带之间为大量玄武岩和滑塌硅质角砾岩分布,代表由浅水台块向深水台槽过渡相的沉积物。三者属同时异相的产物,明显地受块断作用控制。这种沉积、相变

格局,显示出碳酸盐台地,因块断作用破裂而演化成不同的相带。由此综合出“台块一斜坡

一台槽”的沉积一构造模式(图2)。

在茅口晚期由地裂运动所形成的台块一台槽沉积一构造模式,还见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华鉴山西侧的深井中(图3)。在渠县水l一j场构造上钻的水深1井,钻遇茅[:J晚期的阳三段,为深色泥质灰岩夹页岩,其中含海绵骨针等深水相化石,为台槽相沉积;而在其西南的广安构造钻的广深2井,在同层则相变为浅水滩相的碳酸盐岩,孔洞发育,测试见天然气和水。这个台块一台槽模式与地震资料发现该区的阳新顶有南北向断层,和其邻近华釜山断裂与雷音铺构造钻井深处发现玄武岩,三者表示的构造背景是一致的。

3地裂运动高潮期表现为地台西南缘有大面积玄武岩喷溢。

晚二叠世地裂运动高潮时,上扬子地台西南缘发育陆内裂谷,并伴有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一布于川滇黔诸省,覆盖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主要受断裂控制,在两组断裂交会处的盐源、米易、昭觉、鲁甸、东川和建水等地,其厚度达2000米左右.

(三)峨眉地裂运动形成机制的讨论

峨眉地裂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地台内在条件的差异及其邻区大洋板块构造活动所控制。

1地台内在条件

晋宁一澄江运动后,地台西J勃缘形成了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岛弧,是以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刚性较强的基底;在其东南为川鄂黔弧间盆地,以板溪群组成的软弱的基底〔7〕。由于基底有脆、塑性的差异,玄武岩后期的上逸穿透的难易也就不同,就目前四川盆地钻井揭露地腹的玄武岩,只分布在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弧所在的川西南和川中部分地区,而在川、鄂、黔弧间盆地所在的川南和川东地区,尚未发现玄武岩层。在地台边缘及其内部早古生代以前存在的古断裂,为后期玄武岩喷发形成良好的通道。如地台西缘的北东向金河一蓄河古断裂、龙门山古断裂,南缘北东向的弥勒一师宗古断裂,地台内部北东向的华鉴山断裂和东西向的黔中古断裂;康滇古陆上南北向的小江等古断裂。都有很厚的玄武岩沿古断裂分布。这些都是晚古生代地裂运动形成的内在构造条

件。

2古太平洋板块对地台作用的影响

据郭令智等(1980)研究〔s〕,华南地槽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武夷一云开加里东期的岛弧褶皱时,其挤压力沿岩石圈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传递,在上扬子地台形成一些北东向隆坳相间的加里东期古构造格局,如江南古隆起、湘鄂西古拗陷、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等(见图1).到晚古生代俯冲作用减弱,应力释放而松驰,又会使上扬子地台处于拉张环境,从而导致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张性构造背景。位于武夷一云开岛弧西北侧和上扬子地台东南缘间的滇、黔、桂、湘弧后盆地,早泥盆一世首先张裂、海水由东南向西北侵人;中泥盆一世以后,拉张加剧,逐渐形成深水槽盆相,其间分布许多孤立的碳酸盐台丘,海水北侵至黔中隆起的南缘(见图1)。后期进一步发展成南盘江一右江裂陷槽。到早二叠世晚期地裂运动波及上扬子地台内部,形成黔中和华鉴山断裂西侧的台块一台槽沉积一构造模式、峨眉地裂运动在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发育时间早和强度大;向地台内部到发育!!寸间晚和强度小的变化特征,表明受东南部华南地槽褶皱回返(古太平洋俯冲作用)的影响。

3古特提斯洋打开对地台西缘的影响

据陈炳蔚(1985)研究‘卯,早石炭世的褶皱运动,他念他翁山一带的“嘉玉桥系”固结,冈瓦纳大陆与华夏大陆联成一体。这种认识是与P.Morel和E.lrving(1981),

用古地磁资料恢复的联合古大陆一B是一致的‘’。,。从二叠纪(或稍早)开始,这个联合古大陆一B可能又沿龙木错一玉树一金沙江一昌宁一双江一带破裂并相继打开,进人古特提斯洋发展阶段〔”〕。当古特提斯洋打开时,在川西和藏东发育一系列小洋盆(后期变动成俯冲带或缝合线),由北而南有(图6):

②阿尼玛卿缝合线(P呈一TZ)

③道孚一康定微型扩张脊(PZ一TZ?)

④甘孜一理塘俯冲带(P1一TZ)

⑧哀牢山一藤条河俯冲带(T’3)

③龙木错一玉树一金沙江一昌宁一双江缝合线(P呈一T3)

在它们之间,有一些从扬一子古地台裂开漂离出去的微陆块,由北而南有:

(1)若尔盖隐伏微陆块(扬子型的早二叠肚沉积覆盖在下古生界变质岩上);

(2),金沙江东岸岛弧微陆块和稻城一木里微陆块(发育有扬子型的震旦系和二叠系)

(3)滇东南微陆块

对扬子地台的影响,表现为西缘的盐源一丽江弧后拉张盆地和康滇大陆裂谷区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的喷发,以及地台内部黔中和华鉴山西侧台块一台槽沉积一构造模式的形成。它们之问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1)拉张时问上是同步的。从图7可以看出,无论古特提斯洋打开洋壳的时间,或上

扬子地台地裂运动延续的时间,都在晚一古生代,而且又都集中在二叠纪至中三叠世,充分显示它们在拉张时间上具有同步性。

(2)火山物质喷发上是同源的。许多俯冲带或缝合线中二叠纪海底基性枕状挤岩,均属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上扬子地台边缘及其内部的峨眉山玄武岩,多为大陆(碱性)玄武岩。两者尽管因喷发的构造环境不同而有差别,但可能都是同期地慢热隆起作用下,属同一地幔岩浆岩的产物。

(3)在构造格局的空间组合上,沿上扬子地台西缘,可组成一系列的三结点(图6): 康定三结点:一由龙门山深断裂、道孚一康定扩张脊和攀西裂谷组成。

木里三结点:一由甘孜一里塘缝合线、丽江一安顺场深断裂组成。

祥云三结点:一由哀牢山一藤条河俯冲带和金河一程海断裂带组成。

个}日三结点:一由哀牢山一藤条河和南盘江裂陷槽组成。

上述特征充分说明,上扬子地台发生的峨眉地裂运动,是与古特提斯洋打开息息相关,这不仅从构造发展的时间和格局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且从峨眉山一亥武岩集中在上扬升地台西南缘大量喷发,也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见图6横剖而表达的构造模.式)。

(l)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时间

根据玄武岩与上下岩层关系及其夹层所含化石判断,自早二叠世晚期(茅口期)开始喷发,至晚二叠世早期达到高潮,局部延续到晚二叠世中期,大致可分为三期喷发(见图4)

①早二叠世一玄武岩(P声)一分布在地台西南部的东西两端,东端沿东西向的黔中断裂(图4中的(21)),零星出露,西端沿北西的甘孜一理塘断裂(图4中的(3))成带状分布。黔中一带的玄武岩与茅口晚期的“台块一台槽”沉积相的模式一致。

②早晚二叠世玄武岩(P卜2川一广泛分布于地台的西南部,是峨眉地裂运动高潮的产物,由于地慢热胀隆活动加剧,大量物质上涌,沿着断裂通道形成大规模的陆内裂谷玄武岩流,在断层交切处形成厚度大的堆集中心。

③晚二叠世玄武岩(PZ用一分布于小江断裂(图4中(12))以东和寻甸一威信(图4 中(18))、黔中断裂以北的地台内部,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川西南、滇东北、黔西等地,华鉴山一达县地区地表有零星出露和井下多次钻遇,是地台上时间晚、分布广的一期玄武岩喷发,以厚度小、旋回少为特征。玄武岩由西南向东北时代变新、喷发强度变弱的趋势,与峨眉地裂运动先从地台西南缘拉开后朝东北方向地台内部)发展模式一致的。

2峨眉山玄武岩岩相

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为一长轴近南北向的菱形(图1),覆盖面积30×104km2,露头面积37538km2,平均厚度705m,具南西厚、北东薄的特点。其喷发形式以多中心裂隙式溢流为主,南北向深大断裂带是玄武岩浆喷发的主要通道。其喷发时代及喷出相,自西而东,从早至晚,由海相转为陆相。其中西区喷发始于早二叠世,延续到晚二叠世,以海相喷发为主;攀西及以东广大地区属晚二叠世早期陆相喷溢。

玄武岩系具多个韵律旋回,显示多期次的喷发活动,完整的喷发旋回,底部为厚度变化很大的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中部为韵律式变化的厚大熔岩流,顶部见较多的凝灰岩或正常沉积岩夹层,大体经历了强烈的中心爆发→宁静的裂隙式溢流→间歇性喷溢的活动程序。每个旋回按致密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玄武岩的岩石序列细分若干喷发韵律。根据喷出相、岩石组合系列、主要造岩矿物组成等的规律性时空变异,将其分为3个区(图1)。东岩区(I):小江断裂带以东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溢流相玄武岩。厚度一般为700~1000m,向东减薄至200~500m。岩石类型以玄武质熔岩占绝对优势,见少量安山岩,局部地区底部发育玄武质火山碎屑岩,顶部有时出现富硅质石泡流纹岩。岩石组合以拉斑玄武岩系的安山玄武岩-安粗玄武岩-安粗岩-安粗安山岩-安山岩为主。中岩区(Ⅱ):即攀西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套分布区。属陆相喷发,厚100m以上,分布零星。可分三大喷发旋回,早期为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间夹碱玄武质熔岩及沉凝灰岩,属中心式喷发相;中期为多中心裂隙式喷溢相,岩石类型有辉(橄)斑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无斑玄武岩及杏仁、气孔状玄武岩,局部地区出现橄斑玄武岩;晚期以菱长斑岩和熔岩、熔结凝灰岩组成的碱酸性火山颈相为特征,岩石发育柱状节理,具假流动和珍珠构造。西岩区(Ⅲ):处于扬子板块陆缘与巴颜喀拉弧后边缘海的构造过渡带,即界于箐河断裂与小金河断裂带之间,属陆缘海域水下喷溢的玄武质熔岩流,具有中心式爆发→裂隙式溢流→间歇性喷溢的完整喷发旋回。一般厚2000~3000m,最厚5384m。玄武质熔岩主要有橄榄玄武岩、辉斑玄武岩、斜斑玄武岩及无斑玄武岩,属橄榄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组合包括苦橄质玄武岩-橄榄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中长玄武岩(安山岩)-橄榄粗安岩

5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峨嵋山玄武岩喷发前,上扬子区的岩相古地理为南北分带,自南到北依次为滇黔开阔台地、川鄂局限台地和南秦岭盆地(图4)。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栖霞组、茅口组等厚图也明显反映出南北分带的特点(冯增昭等,1994)。玄武岩喷发以后,岩相古地理发生突变。首先在剖面上上扬子区西缘由典型的碳酸盐台地转变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次在平面上岩相古地理由南北分带变为东西分带,上扬子区自西南

到东北依次为剥蚀区(川滇古陆)、冲积平原、碎屑岩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图4)(冯增昭等,1994;王立亭等,1994)。贵州省茅口组研究较为细致,茅口灰岩分为三段,上段顶部常为灰黑色含碳泥质灰岩间用,形成砾石扇,然后很快发生玄武质火山喷发,将茅口组灰岩的砾石胶结。先期形成的砾石扇没有胶结有二个原因:一是晚二叠

世赤道附近灰岩地区主要为化学溶蚀作用,缺乏细碎屑;二是地表差异抬升到玄武岩喷发间隔的时间很短,砾石扇还没有发生成岩作用。由于灰岩质砾岩之下常见一层玄武岩,砾岩中见有玄武岩砾石,这些均表明砾石扇形成前已有玄武岩的喷发。

(3)峨眉山地幔柱的上升对晚古生代上扬子构造产生重大影响。

中二叠世末期东吴运动主要是由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茅口晚期上扬子的快速海退和吴家坪阶的海侵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表快速抬升和玄武岩喷发后的地表沉降有关。川滇古陆的形成机制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地壳抬升、峨眉山玄武岩的堆积和岩浆底侵,其形成时间为中二叠世晚期,并一直保持到晚三叠世。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 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 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 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 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 调研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研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 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 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 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 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 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 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研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 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 仅占17.65%和 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葛肖虹老师主讲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课件

不同专业人士不懂《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何物?为此需要做一些科普,分以下三部分介绍,以求扩大视野,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的作用,不知能否凑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研究我国境内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它是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和全国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不仅因涉及到矿产资源和灾害地质分布与预测的战略性决策,是国土资源调查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在全球构造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多源区的复合陆块群、中国大陆长期处在蒙古-鄂霍茨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等全球三个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新生代崛起的青藏高原以及世界最高和最年青的喜马拉雅山脉、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等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形迹,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全球固体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统一到为探寻地球演化趋向所必须的宽阔基础领域中,对于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与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一门集各类基础地质学科大成的宏观、综合性学科,是为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的前身《中国地质学》始见于1920-1926年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

1934-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伦敦各大学的讲学。作为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国地质学》1955-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由王鸿祯、张文佑、边兆祥、马杏垣教授开始讲授;长春地质学院由喻德渊教授讲授。1960年始北京地质学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区域地质教研室为全院地质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区域地质》课程,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区域地质》教材。按照地质矿产部教材编审委员会1982年审定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1985年出版了杨森楠、杨巍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1992年出版了马文璞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理论和中国板块构造》,本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在综合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地球科学是人类在利用矿产资源、避让自然灾害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知道用陶土焙烧器皿。以后经青铜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再到工业化时代,所用资源也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扩大到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人类繁衍,人口密度增大并扩散到全球各地,使对地震、洪泛、火山喷发及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成为现实课题。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化的普及和加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废弃物排放和污染急遽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界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第三方 面的任务。

岩石大地构造复习资料分析

岩石大地构造学(PETROTECTONICS) 教师:张开均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地质学学科础课,是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和矿物学等基础学科的有机融合和发展。岩石是认识固体地球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岩石或岩石组合。通过认识和研究这些岩石及岩石组合来理解地球特别是岩石圈板块构造的演变,恢复和确定特定区域、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构造环境,是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岩石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前缘及其进展,能够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物岩石学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的甄别,确定特征岩石和典型岩石组合,并进而合理地探讨岩石及岩石组合与岩石圈大地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板块构造与地幔柱理论 1.板块构造基本原理(Mid一ocean Ridges,Intracontinental Rifts,Island Arcs,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Back-arc Basins,Ocean Island,Continent):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慢最上部的橄榄岩层],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由不同的板块边界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刚性板块。彼此间在软流圈之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 相邻岩石圈间水平运动有三种类型:在洋中脊裂谷带,两板块作背向运动(离散),产生新洋壳和海底扩张;在海沟一岛弧带位置上,两板块相向运动(汇聚),伴随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在转换断层处,相邻板块间发生走向滑动,洋壳既无新生,也无消减。在全球范围内,板块沿分离边界的扩张增生与沿汇聚边界的收敛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从而使地球半径和体积保持不变。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和热对流。 2.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离开,其应力状态是拉张。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软流圈物质从这里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故分离型边界也是板块的增生边界或称建设型板块边界。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典型:北大西洋洋脊,大洋中脊被东西向转换断层错开。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 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l.颜色 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强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 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如中粒辉长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 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 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 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描述时应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接着描述基质中矿物的特征,如矿物粒度呈细粒时,其描述顺序与要求同前述。当基质粒度小于细粒时,只要求指明主、次要矿物.不要求作详细描述。

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性格成熟起来,敢于直面人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普遍的今天,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仅靠在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喜爱阅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新中国以来,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阅读量和阅读效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 我市市民具体的阅读情况怎样呢?为了解徐州市市民的阅读情况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本人对书籍阅读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徐州市市民关于书籍阅读的情况,了解徐州市市民在阅读发面存在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徐州市市民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6至80岁之间,其中以大概以4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有阅读能力。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市内随机选择的各街道、居民区随机选择市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市各证券营业点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并填写完整、答案清晰的192份,回收率达96%;四、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8月9日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市民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的数量及内容等。问卷共向市民提出了15个问题。如下: (1—15为单选题16题为多答题) 性别男女喜欢阅读吗 很喜欢较喜欢一般较不喜欢很不喜欢你最喜欢哪类书 籍 人物传记科普书籍散文诗歌中国古典文学中外名著教 辅书籍或作文选网络小说250页的书你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15元20元25元35元50你平均一天的阅读时间是多 长 0.5小时以下0.5—1小时1—1.5小时1.5—2小时2小

中国各大地构造理论学派

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二、地质力学 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四、断块构造学说 五、地洼说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质科学家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 学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张伯声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国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拟在3年内连续招生2000名专修科大学生,张伯声教授急国家所急,决然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正是这2000多名专修科大学生后来成了我国石油工业和矿产地质的生力军。但由于编写新教材过度劳累,而得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张伯声教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在抗美援朝期间,他送子参军,并捐献出全部积蓄购买飞机大炮,对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十分上节约俭朴,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学生却关心备至,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一些生活十分困难的学生。他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他认真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思想,而又不被这些思想所束缚,总是教育学生要结合中国国情,自力更生,走自己发展的道路。他师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研究生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大地构造学讲解

吉林大学 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理论及关系 2016年 6 月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或Geotectonics)是研究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和变位)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一般说来,大地构造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整个地球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学科,但是受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局限,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经过很漫长的道路,目前正在努力之中。目前,大地构造学是以地质学方法为主来进行研究的,因此还不能真正研究整个岩石圈,更不用说整个地球,实际上重点研究的是大陆地壳表层几千米之内区域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历史演化。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的引入,大地构造学正在逐渐扩展其研究的深度、广度与时间尺度。 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大地构造学分支统称为地球动力学(Geodynamics),由于地球动力学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因而成为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地球动力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五大系统:重力、膨胀收缩与脉动、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与星际作用等,它们又可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学派或假说,而且新的学说仍在不断涌现。 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同学者观察分析手段的不同,分析问题方法的不同,先后提出了以不同地球动力作为自己立论基础的大地构造假说,如地槽地台学、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学、地幔柱构造学等,其中在地学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槽地台假说(槽台说)和板块构造假说。槽台说是在长期的大陆地质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地学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被称为经典大地构造理论,深刻影响了地质学的各个领域;板块构造学是在海洋地质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说,它把地幔对流作为动力来源,主要研究板块间的分裂、漂移、俯冲、碰撞等过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大地构造学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地幔柱构造学是针对板块构造说在大陆构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创导者认为地幔柱构造学是不同于板块构造学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它既能解决大陆构造的问题也能解决大洋构造的问题。 就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而言,国内外常见的有四种类型,分别以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模式、构造解析方法和构造演化历史为主线(万天丰,2004): ⑴以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主线,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基础,大地构造学的确也是在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年的大地构造学几乎都附属在区域大地构造学之中,例如,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教研室(1963)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和杨森楠、杨巍然(1985)编写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科书实际上都是以区域大地构造学为基础来讨论大地构造学的;程裕淇院士(1994)主编的《中国区域地质概论》更是在系统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资料的基础上,阐明对于中国大地构造的认识;最近,车自成等(2002)编著的《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也是以地块的区划研究作为主线的。以区域大地构造为主线的体系,对于了解各地区的特征比较有利,但是对于中国大陆宏观的总体特征,就可能稍嫌薄弱。 ⑵以构造模式为主线,李四光先生创导的地质力学,在讨论中国大地构造时,就是以构造模式为主线,他称之为“构造体系”,即按构造线的组合特征和地质体所受作用力的类型不同,来建立构造模式,如山字型、多字型、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入字型构造等。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1926、1947、1962)就提出了上述构造体系,是世界上第一批从构造变

大地构造学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学读书报告 题目: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综述 目录 引言 (3) 地质背景 (4)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机制........... .6超高压变质作用力学模型. (7)

大陆地壳俯冲过程..................... 8... 大陆地壳的快速折返过程 (12) 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15) 参考文献............................... .1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世界上22条变质带中的柯石英、金刚石和其他超高压变质矿物和矿物组合相继被发现,证明密度相对较小的大陆地壳曾俯冲到至少80 km深的地幔内部,然后折返回地表。这些发现在全球引发了超高压变质和大陆深俯冲研究的热潮。 在我国东部的大别山造山带榴辉岩矿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以来,国内外科学家针对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证明 大别-苏鲁造山带由华南陆块俯冲进入华北陆块之下所形成的大陆碰撞型造山带(图1),出露有世界上规模最大(30000 km2)、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

深度 /km (据郑永飞等[1]) 地质背景 大别造山带(图2)位于扬子克拉通与中-朝克拉通之间,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其中,大别地块主要由大别杂岩、红安(宿松)群、随县群及耀岭河群等不同的构造岩石单位组成,它们分别经历过区域麻粒岩相 -高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根据已有同位素年龄资料,原岩时代分别属于新太古-古元古、中-新元古及新元古代。大别地块南缘被扬子克拉通型上震旦系 -古生界沉积盖层覆盖, 北缘以晓天-磨子潭断裂与北淮阳构造带为界.超高压(UHP)变质岩石主要分布在大另U杂岩内,高压(HP)变质岩石分布于红安(宿松)群内,含青铝闪石、镁钠闪石、红帘石等矿物

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

附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 一、超基性侵入岩(P.39) 二、基性侵入岩(P.40) 三、中性侵入岩(P.40) 四、酸性侵入岩(P.41) 照片说明及图版(P.43~P.47)

附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为便于与火山岩相比较,这里特将各类侵入岩代表性岩类的主要结构特征介绍如下:侵入岩属显晶质结构,根据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5-2mm(或5-1mm);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或<1mm)。 颗粒更细小,<0.2mm(或<0.1mm)者称微粒结构;而颗粒很大,粒径>1cm者则称巨晶或伟晶。 实际上,岩石中矿物颗粒都一样大小者比较少见,这里指的粒径是指岩石中最主要矿物的一般大小。 一、超基性侵入岩 超基性岩以SiO2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 超基性侵入岩具代表性的岩石为橄榄岩和辉石岩等。 1、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橄榄石为镁橄榄石(FO 100-90)和贵橄榄石(FO 90-70);辉石为富镁斜方辉石(顽火辉石、古铜辉石及紫辉石)和富钙单斜辉石(透辉石、普通辉石、异剥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 副矿物:尖晶石类、铬铁矿、钛铁矿、磷灰石和磁铁矿。 2、主要结构 (1)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其他的晶面发育不好而呈不规则形态。若岩石主要由这些半自形晶构成,则称半自形粒状结构(照片1)。 (2)粒状镶嵌结构是超基性岩中常见的结构,粒状矿物近等轴形,被此呈直线镶嵌接触(照片2、3)。 (3)网状结构这是橄榄石遭受蛇纹石化的次生结构。特征在于开始是蛇纹石呈网格状贯穿整个切面,网眼中仍保留有未蚀变的橄榄石,这就是网状结构(或网状构造)(见照片2、3)。变化剧烈时,整个橄榄石切面会被蛇纹石和磁铁矿混合物所取代,但橄榄石原有的轮廓仍可察见。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今天给大家了关于读书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

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①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壳与岩石圈构造变形特征及圈层相互作用,如:大洋-大陆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圈层相互作用、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过程等;②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③地壳与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④地球表面海-陆的形成与演变方式及过程;⑤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地质学其他学科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大地构造学研究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二、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固体构造几何学与构造运动学的研究。 固体地球的构造几何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方法有:①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层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岩石矿物及元素的物化行为、温压条件、地热增温率、有关元素及矿物成分的聚散规律;②研究火山喷发携带到地表的深源包裹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③人工超深钻探直接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④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探测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特征。 固体地球构造运动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与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可以利用古地理学(岩相、生物、构造)、古气候分区、地球物理学与古地磁学进行研究;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可以利用空间对地的观测与分析技术。 三、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实际应用意义:①大型成矿集中区(矿集区)等成矿构造背景、资源规划;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产生于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与稳定性评价;③绝大对数大型、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板块边缘带(区)上,或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次级活动构造单元边界区域。 第二章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一、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面积占%;海水覆盖面积%; 高程分布特征:陆地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以上数百米高程范围,大洋的主体分布在海平面以下5km的高程上;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转眼间,数学分析又接近尾声,我不禁问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对数学有没有更高一层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次的总结能对以后学习数学乃至将来运用数学提供帮助。 我对数学分析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引子 大体上讲,数学分析就是研究实数范围内微分和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在极限理论基础上,以定义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为讨论对象的一门数学专业基础课。追溯历史,早在17世纪,Newton和Lebniz 就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当时是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不过,那时的理论很不完善,诸如“无穷小”之类的概念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由此引发出许多问题和矛盾。 后来,Cauchy和Weierstrass等人引入严格的分析语言,为分析学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他们的工作已经成为经典,成为数学系本科生的入门知识。 二、对书中部分章节的宏观理解 1.实数集与函数 书中以无限小数来引出实数的概念,便于初学者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有限小数也表示成无限小数的形式,由此,实数与无限小数之间构成一种对应。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

第二节中重点介绍了三角形不等式。需要强调的是,这一不等式贯穿整个数学分析课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在高年级课程中,我们会学习《泛函分析》。正如三角形不等式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Minkowski不等式是泛函分析中一系列讨论的出发点。 此版本的《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是建立在确界原理之上的。 所谓确界原理是说:任一非空有界数集若有上界,则必有上确界。对于下确界有类似的结论。 注:它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2.数列极限 定理2.8是判定数列发散的有力工具。 Cauchy收敛准则给出了数列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它的优点在于:无需借助数列以外的数,只要根据数列自身的特性就可以鉴别其敛散性。注:它也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3.关于第三章中的“等价无穷小” 在计算函数极限时,采用“等价无穷小”替换往往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不可滥用。可归纳为“乘除可用,加减慎用”。 4.关于函数的连续性与一致连续性 后者是比前者更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一致连续性中的N只与那个任给的小正数有关,与自变量x的位置无关。 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所谓的一致连续性定理给出,不再赘述。 5.关于微分中值定理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上下载,更少的是与同学之间交流;对设立优秀图书推荐榜感兴趣和一般持平;大多数喜欢读书讲座,主题读书。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的喜爱,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她对这件事做的好坏程度。我班同学对读书活动大多都是兴趣缺缺,每次活动都要再三提醒,但还是有人不配合,提倡读课外书,看一些可增长见识的读物,但大家的目光仅仅在课本上,对此类活动兴趣不大,这有时候让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大家认为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享受,但在日常生活中,又总是被琐事,游戏,逛街,作业等事情所诱惑,做不到每天翻翻课外书。读书没有合理的读书计划或有读书计划但不能坚持。有些同学觉得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有些同学觉得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大部分的同学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娱乐。读书功利性,多数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考试而读书。对于读书的目的,虽然大家选的是享受,但这仅限于课外读物。这就造成了大家忘了读书的初衷: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但现在却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认为只要能让你开心,长见识,明事理的读书就都是真正的读书。 所以,现在想要继续把活动办下去,就应该首先让大家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考试类和小说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比较有意思,“学以致用”这本没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

不应该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其次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并不是读过就算了,这样对我们没多大作用。在阅读时尽量做笔记,在书上批注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写一遍,效果会更好。而且这会增加你对它的兴趣。前提条件有了,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广泛,随意。比如:全班组织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写100——200字的感想,要求内容在精不在多;每周抽出一个晚上集体讨论半小时,不限题材,目的主要是了解到知识,掌握到技巧即可;班委联系有口才,有见识的老师讲讲所见所闻,办个读书讲座等等。 半年的读书活动的举办,让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受益了。但举办时,活动进展的不是很好,活动办的形式有些单一,有些人不配合,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准备,配合班委的工作。我班的活动大多数是交流想法,推荐书;目的是锻炼口才,资源共享,同时监督同学们是否看书了。开展活动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经过努力都解决了,如同学不配合,冷场了,班委上去起带头作用,活络气氛。注重同学们的自主读书意愿,增强同学们对各类图书的了解;可以是问答比赛,辩论赛或是网上交流的形式,以自己的读书故事或者主人公的故事作为主线来交流;可以是座谈会,任意的交流;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 (引自金性春,1984) 1.离散边界; 2.转换断层; 3.俯冲边界; 4.碰撞边界 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 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典型岩石的构造形态(35种)

典型岩石的构造形态(35种) 沉积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石构造。也有人认为岩石的构造应是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充填方式,即这些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的几何学的特征。以下是附图分析。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 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

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十一、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十二、不对称褶皱:指两翼不等长褶皱的中面与轴面互相不垂直,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对于一系列连续发育的不对称褶皱,如果顺褶皱枢纽的倾伏方向观察,可将其褶皱面形态从长翼到短翼的变化描述为S型或Z型,它们反映了褶皱的倒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范文3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报告范文3篇 1.关于孔子 孔子还是思想家.他那流淌了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奠定了我们的道德基础,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辉,不但影响着我们,还影响着世 界.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的例行聚餐中,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之后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孔子思想.今天,我们的道德落差比任何时代都要大,正需要孔子的这种思想来拯救我们. 2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 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主张及教育原 则等. <<论语>>--孝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经常不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的愿望呢,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 但是这个时候老师还没有说话,学生们就感到奇怪,于是子路就问老师说:"希望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说出自己对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这段对话里面就透露出了孔子关于孝道德重视,百善孝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为我们操劳一生,当子女生病时甚至愿以身代.比如当代社会的割肝救子,割肾救子等等.这些都凸显了父母的伟大.孔子也感受到父母的伟大,就对学生提出了"孝"的要求.但是孝是不是就是好好做事,养着父母,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先吃,有什么劳顿自己先担当,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吗?答案,不是.孔子所提出的是"孝敬","孝"和"敬"的结合,孝为行,敬为心,我们有多少人能把对父母的敬放在心里.孔子的思想不得不让人敬佩.那么如何孝顺呢?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论语>>--诚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修身不可缺失诚信,治国更需要.孔子说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第一就是"敬事而信".治理者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对待政务信实无欺,这是最基本的.子夏也说过:"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翻译过来就是,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后再去任用他们;没有取得信任就去任用他们,老百姓就会认为是虐待他们。(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去进谏;没有取得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认为是诽谤自己。” 作为君王,一个国家的代表,君王无诚信之道,那么这个国家早晚会衰败,君王作为一个国家的表率,更要为全国人民树立榜样.孔子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诚信,主持国家政务的人要讲信誉,真要讲信誉,不仅仅对国家好,对发布政令的人也有好处. 一个人要想在人生路上走好,走的远,不能靠一些投机取巧的假把试,要做到诚信待人,当面临抉择时,不要让自己的道德沦丧,要做到无愧于心,有道德,讲诚信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丢失或得不到而感到沮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的真诚出发,以诚待人,定能建立起来和谐社会. <<论语>>--仁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