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篇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 它 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 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 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 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 奈于上世纪 90 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其意为: 一 个 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文化、教育、 意 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 中 。 国 的“软实力”一说, 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 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 重或者着迷, 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 “一个 国 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 件设 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 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 “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 出了“上 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软实 、 力是通过一个 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 俗的思想和行 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 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 实 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 创 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 海在建设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 国 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 150 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 一次 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 展示和提升中国 的 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在 21 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 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 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 断地扩大, 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 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 也 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 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 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1 / 11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 也 会 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 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 文化 已 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 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 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 斗 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 所以, 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 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 经过新中国 60 多年特别 是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 的 文化软实力, 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 文化、 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 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 市的美好生活, 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 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 还需要保 持 清醒的认识: 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 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 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 除了展示中国, 我国也要面向世界, 虚心学习, 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 文 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三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 重视文化建设, 才能 大 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 能 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 须 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之, 上海世博会的效应不只限于 184 天, 还将长远地发挥。 通过世博会的主办, 努 力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 将对城市形象、 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 综 合性和潜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 建 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 文 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 中华 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 度 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 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 价 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坚 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 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 社 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2 / 11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 展是硬道理,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我们要树立强 烈 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 化 产业快速发展。 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 政 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 益 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要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 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 骨 干作用, 保护好、 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 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 战略,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 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 一个 国 家文化的影响力, 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 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 手 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 凡是传播手段先进、 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 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就能掌握影响世界、 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文化的传播 能 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 富 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 发 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 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提倡不同学术观点、 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 平等讨论, 营造宽松 和 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 创 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 社 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 分 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 明 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 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高 国 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 要充分 发 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 征 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 化 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 我 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篇二: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3 / 11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 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 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奥运会 正文: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 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 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 年, 他分别在 《政治学季刊》 和 《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 等一系列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 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中 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 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 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 更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 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 为软实力。” 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 方面的影响力, 即文化影响力、 意识形态影响力、 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 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 优势,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 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 际影响。 文化软实力现状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 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 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 创新和改造。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 种“软实力”的认识也明显不足。 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 实力没有被发掘。其次,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其他因素,降低了其本身的质量。许多的文化产品 在运行中被大量注入商业的因素,本身的优势资源流失,结果反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最后,文化 市场运行的不规范化。如文化产品盗版严重、低俗不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等,要规范好我们的 文化市场,才能为文化资源向文化竞争力的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 贸易大约是 10:1 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 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 100:1 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 ,2008 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 2007 年相比,减少 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 的次数增加 36.3%。 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 4 / 11

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 , 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 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 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 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 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 中国文化。我国着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 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 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文化经纪人的匮乏已经成为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文化事业 发展的当务之急。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1.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 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中国自 2001 年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把向世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明成果作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之一,以中国传统元素为创作源泉,诞生了一批承载 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灵魂的精品,借助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汉文 化传播到世界。 2.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 李光耀曾指出: “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之时, 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 只有当一种文化在实践中发挥促进国家社会进步的良好效能时,他国才能信服,进而对其心向 往之。如果在本国失去生命力,在国际社会就自然会失去吸引力。这就需要国家拥有强大的文 化凝聚力。文化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聚集、团结和组织全体成员的向心力,是保持国家 统一、内聚稳定的内聚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北京奥运会中,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用友善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的热 情与友好,志愿者们用行动增进了中国文化的凝聚力,有利于使中国人民重新树立起优秀的道 德规范。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说过,“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北京奥运会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地向世界诠释了汉文化的精髓,在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 文化的同时,也唤起了国民的文化凝聚力,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奥林匹克”一直代表着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2008 年,奥运来到千年古都北京,呈 现给人们一次空前的文化大碰撞。开幕式上,古老的汉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为汉文化赋 予了更多的现代气息。世界各国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 互学习与促进,又存在着文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的交融。北京奥运会在展示汉文化魅力的同 时,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成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 国的综合国力。 5 / 11

北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为理念,大力传播汉文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 “中国热潮”。如 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都以说汉语、穿唐装、吃汉菜为时尚,武术、京剧、书法、国画也成 了他们的宠儿。北京奥运会完美地展现了古老又独具魅力的汉文化,将其推广到全球。尽管中 国文化软实力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北京奥运会为国家提供了绝佳的提升 文化软实力的契机,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感召力,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 为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篇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综述 中国文化软实力综述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施加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 容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动力。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 的竞争,我们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几个层面,努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和优化政策,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 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 略 引言 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标志着 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世界正处在 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一、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产业报告(2009)》指出,2008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下行通道,但是文 化产业依旧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多的亮点之一。 据有关部门测算,2007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2.6%, 据此推算,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大约是 6412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18.4%。 2007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比上年提高 0.15 个百分点, 继 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2008 年全国文化产业年报尚未编制发布,根据以往的数据推 算, 2008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近 7600 亿元, 2008 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 支出总量约 6391 亿元。 尽管各项统计数据喜人,但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一是文化产业总量水 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二是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三是市场化水平 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四是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五 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六是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 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各项统计数据相伴的问题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急切心态是否过了头? 在“中国文化产业 30 人论坛”上,中央党校教授谢武军对当前“过热”的、“盲 目”的心态提出了警告:发展文化产业能否以“又大又快”作为改革的目标?新中国成立 60 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不按规律办事,这是要出事的。文化企业发展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切忌 浮躁、“一口吃成个胖子”。 6 / 11

另外,中国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还有科技。一支点到中国地图的哪个地方就能唱哪个 地方民歌的电子笔,不仅保护了原生态的民歌,也提升了自身的销量;一些宣扬本土文化的网 络公司,短短几年迅速成长并纷纷在美国上市??受访专家指出,科技对于提升我们传统文化产 业的作用不可低估,由科技引发的产业发展“不可预料”。 二、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 奈。他在 1999 年的《软实力的挑战》 (TheChallengeof Soft Power)一文中对其作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 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 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 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 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 实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当前,我国还面临着多诸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这些 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近些年,许多省份大打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大省,在各方面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此可见,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的新 闻传播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维护国家 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等诸多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无不以各种方式展示自 己硬实力之强和软实力之魅。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软实力对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或 缺的,而且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国际较量中,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 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 可能不打自败。 苏联解体就是因软实力大厦坍塌而不打自败的典型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维系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 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 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 从根本上看, 软实力所以关乎民族兴衰、 国家强弱、 人民贫富, 主要由其中的文化软实力因素决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进程中,在大力增强中国硬实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此,必须坚持不懈 地深化和拓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为做大做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服务。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 专家认为,科技,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 用,至少在四个方面深深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为文化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先进手段和 表现形式, 使其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吸引力; 二是催生出很多新兴的文化业态, 如电子票务、网络文化、手机文化、4D 电影等;三是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节目传播的出口和通 道,节目播出渠道的垄断逐渐被打破,呈现出更为开放、多元的格局,文化节目 “播出为王”、 电台电视台垄断的时代即将结束,以文化优劣、好坏为评价标准的时代正在到来;四是多种高 速的、大容量的通道已经建好,对文化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 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7 / 11

此外,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从近几年在政策协调和在基层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出发, 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 大整合的时期。目前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 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 在的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 579 家出版 社, 每年的产值都在 600 亿左右徘徊, 而德国贝塔斯曼 2008 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 139 亿欧元。 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 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 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 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 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 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 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 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 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 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 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今后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 和旅游的结合——也就是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 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 值。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 展,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 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订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四、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 2005 年 12 月,约瑟夫· 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 指称中国的软实力崛起与美国相比虽然还有待提升,但是未来发展趋势已威胁到了美国利益, 美国应尽快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尽管国内主流学界及时对这一观点做出了反应, 认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软实力仍是中国软肋。但约瑟夫· 奈这一观点的提出足以证明, 在全球化视域中,国与国之间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对象, 国际学界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软实力”也在逐步提升,而作为“软实力”重要 构成元素之一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国际关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 力”在中国已经成为高频词汇,2007 年更被称为“软实力建设的标志年。”基于目前国内学界的 “软实力”研究热。唐慧云曾在《国内学术界中国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中总结中国“软实力”研 究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四, 其一为纵横比较法, 其二为传统文化路径法, 其三为中国模式路径法, 其四为国际层面分析。 唐慧云对中国软实力研究路径由横到纵、由点到面的归总,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内软实 力研究现状,而国内“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路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和细化。当前,国 8 / 11

内众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层面对“文化软实力”展开了阐释与论述。基本上也表现出四种路 径的选择,即理论寻根探源法、传统文化转换法、横向比较借鉴法、流行文化升华法。 总结: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要因素。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 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促进经济的 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 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 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 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 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科学文化的国家软实 力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既是 社会的文化生产力又是国家软实力。在当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 发展必须要实现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政治、经济、科技 等均属于硬实力发展的范畴这自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则是软实力的发展范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而且在特定意义上说这还是不可 忽视、不可偏废、不可替代的文化哲学和精神基础。 在明确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深刻把握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重大意义。我相信,我国文化软实力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积极参与到这一伟大创 造中来吧!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9 / 11

10 / 11

11 / 11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实际上,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战后美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但是,欧洲文化绝非被动全盘接受文化美国化,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致致力于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国为甚。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在许多地方都有所表现。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国有定式化的“印象”,将其视为比西方要弱小甚至带有女性气质的“第三世界”,因此尽管中国文化不乏其雄强自信的一方面,但西方很少意识到,中国也很少去展示。张艺谋的《英雄》进入美国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公映时间推后了40天。因为审片专家组看了电影以后大惑不解,说过去看中国电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秋菊打官司》中那位又丑又脏奔跑在黄土高坡、说着宝鸡方言的女性,使西方的男性眼光很容易就能俯视这片黄土地上孤独行走的人。同样,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扩张自己的文化实力的,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摘要:现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日本和等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力实施文化扩张战略,文化输出已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然而,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但在全球软实力的排名表中,我国还名列第八,位居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之后,目前还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因此,如何使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发展成为了我国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对策 1、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和传播实力的增长,我国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除此以外,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这些都是我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的很好。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例如,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研究

独立力量。 首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水乳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渗透于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成为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一方面,文化为经济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因。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将其智力、理念等要素渗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不断提高生产产品的效率和质量。在消费环节,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接近于自己精神喜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时候,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智力因素和文化价值理念将成为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鲜明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肯德基、麦当劳在全世界安家落户,韩国电视连续剧风靡全球,日本动漫深受世界青少年喜爱。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成为刺激消费、带动经济效益提高的深层次力量。另一方面,文化为政治实力的提升提供价值支持。文化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一国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西方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中国的和谐、和平理念等等,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对世界人民心灵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制定议程和表达话语的能力。目前,我国正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的挑战,只有加强对中华文化普世价值理念的提炼与倡导,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有力的回击各种负面言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站稳脚跟。 其次,文化软实力成为显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独立力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名片。对一个国家的认识,往往从对文化的直观感知开始。因为文化内涵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能够很好地亲近人们的心灵。文化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被理解和被尊重的程度,也显示了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可以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6]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国家的一种核心竞争力。综观当今世界,但凡综合国力占据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很强的文化竞争力。而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实现强国目标的智慧之举。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内容,从根本上是由作为物质内容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如今,人类社会正步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以其深邃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科技含量渗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力量。首先,文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朝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各种社会问题深刻复杂。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引领,社会将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必须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其次,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增强劳动产品的人文内涵,刺激消费。另外,文化除了意识形态属性外,也有商品属性,它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来获得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经济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其中一个表现便是经济发展过于片面,长期以来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不能和经济很好的融合,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仍然相去甚远。因此,要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必须考虑社会主体的因素,必须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文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大势以及我国文化发展相对弱势的情形下,党中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决策,合乎时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文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N].人民日报,2007-10-2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EB/OL].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3e18014671.html,/gn/2010/07-23/2422727.shtm,2007-7-23. [4]江海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1). [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11-11. [6]王克群,陈晓东,刘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对策[J].宝 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 (责任编辑/宋伯伟)

论文《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现状意义措施奥运世博孔子学院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把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文化的形式在较长时期对本国公民以及其他国家产生的综合力量。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他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东西,而且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下降,很多人才在流失。同时,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脱离状态。西方世俗化的思想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严重,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与市场文化相抗衡,国民的状态现在是物质丰富、精神空虚。 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一定的不足,但却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孙西辉《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文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论述。他指出,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风靡全球的中国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中外外交理念与政策、海外华人圈等等。 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一方面,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作者:杨红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按照我国学者王蒙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

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 述

国外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将目光集中在国际政治领域,他们把软实力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得到普遍认同,如何从文化建设着手提升软实力始终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目标。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实力上,没有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因此也没有针对“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软实力时,将文化视为软实力的主要产生源泉,因此对文化研究成为研究软实力的重要领域。文化和软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1.2.2.1 “软实力”诞生的理论背景 文化软实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突出代表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福山认为西方的消费主义必将成为全世界普及的思想观,西方文明必将取代其它文明,引领世界。“文明冲突论”坚持冷战结束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西方国家要联合起来应对其它文明的挑战。“历史终结论”和 “文明冲突论”为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对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 “软实力”理论的诞生于约瑟夫·奈的一系列文章即1989年发表的《美国定能影响世界吗?》、1990年发表的《软实力》、《世界力量的变革》和2008年发表《领导的力量》。他分别对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和理论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的“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要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必须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单靠软实力是无法完成领导力实现的。1[21] 1.2.2.2软实力内涵的研究

约瑟夫·奈在提出软实力理论之后,得到了很多国外学者的认同。一些学者也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英国学者路易斯·克莱瑞文斯在文章《关于提升希腊软实力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一文中提出软实力具有三个特性,即规范性、实践性和权威性。规范性的基础在于其价值观念,实践性的基础在于其行为标准和思想的推广,权威性则在于软实力的重要意义。2[22]学者亚历山大·布哈斯认为单纯将权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很难去理清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同时认为软实力应该再分为统治权和支配权,并且重点研究软实力如何遍布整个别国社会为本国战略服务。3[23] 国外学者对于软实力产生的资源的研究也比较多,其中针对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大致可归为三个类别。第一种侧重教育产生软实力。优质的教育资源,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吸引大量国外精英,进而在各国培养本国文化的追随者,本国价值观的践行者,本国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教育在世界上提升国际形象和国家影响力,进而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持此观点的有日本学者田丈志及其专著《软实力与威胁:美国对战后初期日本及其永久依附的文化政策》,美国学者托马斯·莫洛伊及其文章《通过英语语言教育凸显软实力》4[24],等。 第二种侧重研究在国际社会中,因优势的文化资源而产生的软实力。在全球具有优势的大众文化资源,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本国价值观、生活方式,增强外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加拿大学者弗雷泽(Matthew Mraser)在《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一书中指出美国的电影、快餐、电视和流行音乐在美国对外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潜移默化地向全世界渗透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525持此观点的还有约翰·耶马(John Yema)及其文章《世界的美国化》;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基恩及其论文《来自美国的致意:公共外交的战略修辞》;新加坡学者彭三林及其论文《日本的“软实力”追求:吸引与局限》,等。 第三种侧重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这类研究主要集中

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河南工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院系班级:土木建筑学院工管1102 姓名:马体奔 学号: 201114020220 完成日期: 2012-04-28

如何看待综合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现如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国家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的总值。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中国的、最优秀的、最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么是全球市场;知道谁在消费中国,谁在了解中国,否则很可能将导致文化生产过剩或者错位。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显着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与我合作的愿望日趋强烈,这为我们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1200)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呢?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当前,就国内来看,思想文化多元、多变,良莠并存,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文化认同、干部形象、民族和谐等尚有缺憾,歪曲事实、扰乱思想、涣散人心、毒害心灵、污染社会的文化垃圾时见于网络媒体。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对内就不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利于弘扬正气、振奋精神,不利于团结和谐、增强合力;对外则不利于传播中国声音,不利于树立中国形象,不利于中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最终必然制约中国硬实力的发展。从国际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也使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国家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甚至是必由之路。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在当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我们不能仅靠既存的传统,而必须要靠传统的新生,否则,只会引来世人以窥奇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呢?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基于辉煌传统的新的文化创造,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优秀文化成果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形象,在崭新的现实境遇中彰显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四、加大对外文化传播力度 近年来,除了开设孔子学院以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外开展“中国年”活动、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过多语种传播信息等,这些成绩对逐步建立和完善向世界正面展示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们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我们没有进入国际化,我们自说自话的时候很多,这种反差越来越突出。只有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来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与智慧,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较为全面客观的声音,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软实力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