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说起日本的画作,脑海里总是联想到浮世绘。但是对于浮世绘更深层次的知识以及当时江户时代的艺术,却鲜有人知。下面学习谷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走进浮世绘的世界,探索一下江户时代的日本艺术。

公元1603年,德川幕府当权执政,成功地使日本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实现了和平与稳定。在德川政权的统治下,江户(现在的东京)和京都的商人变得越来越富有,继而便开始控制文化活动。

宽永时代(公元1624年–1644年)的绘画描绘了京都鸭川河畔娱乐区的

热闹景象和熙熙攘攘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大阪和江户同样有着类似的街区,那里“浮世”(ukiyo)无拘无束的生活气息,并最终被称作“浮世绘”(ukiyo-e)的艺术流派加以渲染和称道。这些“浮世绘”(ukiyo-e)常以描绘花街柳巷和“歌舞伎”(kabuki)为主要特色,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

“浮世绘”(ukiyo-e)最初为绘画的形式,到了18世纪初,“浮世绘”普遍采用版画形式进行制作和生产。在“浮世绘”最初的印刷制品中,其中就有表现男欢女爱内容的“春画”(shunga)。这些书籍和画册描绘了赤裸直白的性爱场面。还有一些带有解说的画册里面含有当时名妓佳媛的肖像,主要表现一些日常起居活动的内容,如洗发等。她们的姿态及“和服”(kimono)的样式是这些场景的焦点。到18世纪后期,“浮世绘”的主要活动已从京都—大阪地区转移到江户,在那里,“歌舞伎”演员成为其标准的绘画主题。日本的广大民众也对描绘美色形象的“浮世绘”倍加喜爱。

到18世纪末,“浮世绘”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鸟居清长作品中的美人,尤其是身材高挑、举止优雅的妇人成为18世纪80年代的绘画主题。1790年后,画家们创造的新的艺术风格层出不穷,他们的名字已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喜

多川歌麻吕、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安藤广重和歌川国芳,可谓不胜枚举。对西方人而言,包括19世纪末欧洲最伟大的画家在内,“浮世绘”不仅仅只

是一种具有异域情调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家,如爱德加?德加、文森特?凡高等,借鉴了“浮世绘”的构图布局形式、透视绘画手法,以及色彩运用方式。

频繁使用来自于自然的主题拓宽了画家选择的范围。法国艺术家和玻璃作品大师埃弥尔?贾列(émile Gallé)在他的花瓶装饰作品中采用葛饰北斋绘鱼的素描

手法。

“狩野派”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图确立自己作为德川幕府绘画学术团

体的地位。“狩野派”受到当时权贵的青睐,通过家族关系、代代相传的方式

将绘画技法传承下来。与其相抗衡的另外一个画派是“琳派”,“琳派”不同

于当时流行的墨守成规的做法,而注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琳派”最著名

的代表画家是活跃在江户时代(1603–1867)中期的尾形光琳。光琳本来师从“狩野派”大师俵屋宗达,俵屋的绘画构图设计极为大胆,光琳继而将自己的

独特的画风发扬光大,反映了时代的新颖感知。众所周知,光琳的作品构图精

细唯美,极具装饰效果,不仅对绘画艺术,而且对工艺造型设计等整个艺术领

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明治时代(公元1868年–1912年)的到来及其

西方化政策的确立,“浮世绘”,这种一直以来与其所描述主题和现实的文化

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很快走向消亡。与此同时,欧洲绘画风格影响了江户时代晚期的日本画家,且人数不断增长。一些主要的艺术家,如圆山应举、松村吴

春和伊藤若冲将日本、中国和西方的各种绘画风格融合加以运用。

上面就是浮世绘,以及江户时代的日本艺术的基本介绍啦。

数字媒体时代创意特点分析

数字媒体时代创意特点分析 摘要: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它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是一个相当新的学术、政策和和产业论述范畴。 数字化这一概念逐步闯入我们的生活领域,在其影响下现代媒体也日趋数字化,并产生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兴行业,它源于传统的媒体行业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数字化特点。Abstract: Digital media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gital media theory based on modern art, as the guid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culture and art educa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art fusion of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it includes the images and video audio text various forms, and communication form and content of using digit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of access to digital process. Creative industry is a kind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backgrou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ndividual creativity, emphasize the cultural art to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thoughts and ideas, and the new economic practice. Creative industry is a quite new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a digital gradually into our lif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media also increasingly digital, and modern digital media art this emerging industry, it comes from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dustry,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化互动性创意产业数字环境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digitization interactivity creative industry digital environment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表现形式称为媒体。用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比特-----“0”或“1”。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存储和传播时都可分解为一系列“0”或“1”的排列组合。我们称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为数字媒体: 比特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开或关、真或假、高或低、黑或白,总之简记为0或1。比特易于复制,可以快速传播和重复使用,不同媒体之间可以相互混合。比特可以用来表现文字、图像、动画、影视、语音及音乐等信息,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动画等的融合被称为多媒体。 过去我们熟悉的媒体几乎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而数字媒体却是以比特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交互性能的实现,在模拟域中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数字域中却容易得多。因此,具有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是数字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字媒体的特点还包括 1更加贴近人类观念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系统能够处理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浮世绘版画在日本的兴起 浮世绘是十七世纪初期,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它的渊源虽然来自原有的“大和绘”,但是它与"大和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著名画家菱川师宣所作的《吉原夜宴之料理》生动的生活场面体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兴起,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 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浮世绘绘画 由于著名的菱川师宣(1618—1694)的影响,出版业中心遂转移到江户,而且本来附属于原文的插图,也获得了艺术上的独立地位。师宣在一生事业里所出版的许多带有插图的

书籍,都是图优于文,而且画者也自豪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像过去所有作插绘者那样一贯用匿名的方法。这些“绘本” 的插图大部分都是在吉原的花街柳巷中所扮演的爱情场面; 因此他同时代的画家都称此种艺术为“浮世绘”《屏风之后》。值得玩味的是师宣自己在画上署名时,总在他名字前加以“大和绘师”几个字,由此明确地表示出他渴望创造一种反映当时人民生活及精神实质的纯日本型的绘画,并且摆脱受到中国传统感染的各因袭画派。这一理想终于在西川佑信的一篇关于绘画的论文上得到发挥,这可以说就是浮世绘的美学基础。伊东深水作品 师宣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风格上所具有的魅力。他利用了最新技术上的改进,使他的印刷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于绘画本身。那美妙而正确的线条,体现出他所作女性形象的一切典雅风姿,并且由于非常巧妙地交互应用着黑白两种色调,他获得了简单但鲜明而动人的效果。他的艺术为版画的独树一帜开辟了道路;这乃是插图画得到自由发展后的合理 结果。师宣所成套生产的插图版画,很快的就代替了所谓真正绘画的地位。这种新艺术的风格及其技术,在日本印刷界最初繁荣期间迅速获得进展。例如鸟居清信和他的儿子清倍及清信二代等都发展了师宣的艺术风格,而且特别强调其线条和类型化作风,尤其当他们描绘歌舞伎演员像时更是如此。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从画家菩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马竞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舍肥230039) 摘要:喜多川歌麻吕生活于18世纪来的日本江户.是位关注美女绘画的“浮世绘”画师,绘制了蔓女形态和神态,折射出江户时期的风土人情。“浮世绘”制作工艺复杂。在绘画技法、色彩运用和印刷技术上不断突破,在原有版刻技术上推陈创新。“浮世绘”以其新颖的特点,成为当时西方美术界注目的焦点。预示着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引发了西方传统绘画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现今的“浮世绘”艺术资料更为学者专家提供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线描;大首绘;浮世绘;印象派 日本文化的发展既保持了本土特色,又融合了外来文明。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过:“日本民族是个充满矛盾,令人谜惑的民族”。“浮世绘”开始主要是绘制江户、吉原的青楼风俗画和歌舞伎俳优的人物画,表现了对当时庶民生活的关心,其后期也有描绘花、鸟自然风景等绘画内容的出现。本文就同时期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的个案为切入点,论述“浮世绘”艺术的相关问题。 一、喜多川歌麻吕和他的美女“大首绘” 18世纪末期H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在江户生活着一位。浮世绘”画师喜多川歌麻吕(1753—1806年),他学习“狩野派”,后又受到鸟居清长、北尾重政的影响。喜多川歌麻吕曾师从于擅画人物闻名的鸟山关根,鸟山关根对喜多川歌麻吕画的《爬虫集》衷心赞誉:“喜多川歌麻吕懂得用心体会生活。他擅用超凡脱俗的技法,对其风格的理解也很深入。在这本书中收集了大量自然界中的爬虫,以及一些用心灵去创作的作品。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喜多川歌麻吕就能很好地感知周围的世界,他把蟋蟀和蚱蜢放在手掌上全神贯注地观察,而他捕捉它们的样子则非常有趣”。1 他专注观察美女相貌,扑捉其神态.描绘形体、衣裳之美以及美女的情怀,创造出美入“大首绘”的绘画形式。近距离描画半身像,突出人物表情和手势,展示描绘对象的个性,被誉为“歌麻吕之美”。2如《忍恋》‘川岸女郎》,描写女人头像和特写人物面部表情,反映高贵典雅的气质。但他晚年的美人画,一改往日绘画对象,画美人纤细的形体美、曲线美,使感性支配整个画面,如《蚊帐内外》。喜多川歌麻吕的“大首绘”是古典式“浮世绘”美人画风格,对版画“浮世绘”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二、“浮世绘”的概述 “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指瞬息即逝的尘世,日本语言中的“浮世”一直就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浮世绘”就是反映町人大众生活和风俗为主题的日本式版画,以美人画、歌舞伎俳优画和风俗画居多。 当时“浮世绘”画派非常显赫,而被此画派所驱逐、排斥的画师很多都转向“浮世绘”的发展。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出现不少著名画师:菱JII师宣是创始人,揭开黄金时代序幕的是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磨,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项峰的歌川广重等名师,他们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基础的技术是雕版印刷,它是通过佛教和小说传入日本的。最早的版画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分黑白两色,而有色彩的是再用手绘上去的,又称“肉笔绘”。最早的小说插图就是这样。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的“红绘”,以胶和黑色染料形成的“漆绘”。到18世纪40年代初期,红刷绘在开始还有红色和绿色搭配,在后来的20年里,色彩逐渐增加,发明了真正的锦绘,在日本绘画史上揭开“浮世绘”五彩斑斓的新面貌。 “浮世绘”是版画的~种,由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原画师将原图完成后,由雕版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形,再由刷版师在版上上色,将图案转印到纸上。详细来说,“浮世绘”的制作过程分为五个步骤:1.绘制原图;2.雕刻墨板;3.选定色彩;4.雕刻色板;5.刷版。总之,制作“浮世绘”的工匠们在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发展出相当复杂的印刷技术,正是经过这些繁琐的技术,才让我们看到色彩绚烂、工艺精细的“浮世绘”版画。 三、浮世绘的对后世的影响 19世纪初,荷兰的一位商人从低廉的产品包装纸上首次注意到“浮世绘”的图案,这些色彩丰富,造型洋溢着东方风情的图案越来越受到西方的关注,经过收藏、寻找,“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人们对线条勾勒、色彩平涂的“浮世绘”作品大为称赞,“浮世绘”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世界美术史中,“浮世绘”版画是对当时欧洲画坛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影响。1812年,即喜多川歌麻吕死去仅第6年,他的作品就出现在巴黎。19世纪后半期,“浮世绘”被大量传入西方,呈现在眼前的是流畅优雅的线条、明快鲜艳的色彩和二维的空间构成。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都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当时西方的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博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把握。同时“浮世绘”的出现也是恰逢时机,自摄影技术出现以来,人们在短时间里拍出的照片远远比著名画家的写实主义绘画作品更加写实,强调写实的西方传统绘画似乎也面临着命运的转折甚至消亡,不可否认“浮世绘”的出现给西方绘画的发展方向带来更深一层的思考。 因为对日本艺术的崇拜,西欧产生了日本主义热潮,它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并且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梵高所绘的图1《唐基老爹》中 有许多“浮世绘”画作(1887年)。 印象派大师如德加等也受到“浮世绘” 的感染,他模仿当时日本的出口商品的包装 的风格创作了不少绘画。近现代西方人体绘 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 这是积极的方面,同时具备艺术审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梵高可能是众画家中受 “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 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梵高临摹过 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 入他之后的作品中,如图2名作《星夜》中 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 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的产 物,对历史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通过它, 我们应该竭力展现历史最真实的一面,“浮 世绘”艺术的各类题材和灵动的想象都来源于德川幕府统治的年代,随着“浮世绘”的一步步发展和蜕变,其背后潜在着庶民社会力量的发展和新阶级矛盾的激烈争斗。“浮世绘”是应商人市民等大众需要而出现的绘画形式,因此它的兴起和流行并不引人注意,但在其风行的背后,与当时幕府封建政权相对立的新兴阶层也在逐渐成长,“浮世绘”反映出大众与众不同的需求方向和品味层次,待新阶级成熟后,将掀起一场新的社会政治变革。 11 5 万方数据

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同时数字技术促进文字主流媒体的内容向图像、影像以及互动的方向发展和转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人类社会的数字信息媒体的主要变现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模式,转变为跨媒体的囊括各类艺术表现形式和语境想象空间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所取代,而且这种艺术设计还在不断地加深对不同区域艺术文化精神的传承、表达以及呈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界限日趋模糊,艺术设计同质化、类型化现象逐渐明显。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国元素在各类数字媒体之中的渗透,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如何与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巧妙结合,并且以莫高窟的唐代藻井图案元素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实例来分析传统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结合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中国元素;应用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igital industry,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has formed th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to the image, video and interactive. The main ways of human social digital information medi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cross media and replaced by the unique art form and the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cultural bounda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blurr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homogenization of art design is gradually obviou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 elements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of digital media art, from the digital media art and moder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point of view,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Mogao Grottoes frescoes of the Tang Dynasty caisson pattern elements,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digital media era.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art; Chinese elements; Application Research

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思维

数字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媒体和新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思维
Digital Media Arts & Creative Mind

一、数字媒体基本概念和理论回顾
Review of digital media concept and related theory exploration
2

数字媒体艺术:概念和构成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化的、并借助数字 媒体设备展示并通过数字媒体传播的艺 术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跨学科的交叉领域。 和当代艺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着最紧 密的联系。
3

1.1 媒体的概念和构成
媒体:信息的载体和人类信息 传播与交流的媒介。 数字媒体: 是指传播的各种媒 介的数字化形态,它代表了数 字化环境中产生的信息与传播 的所有形式……
Media Aesthetics
媒体的美学:视觉 传达、界面设计、 动画…
媒体的技术学:数 字集成、多媒体数 据库、压缩技术、 交互控制、VR…
Media Sociology
数字化印刷媒体 数字化广播电视媒体 数字电影/动画 因特网 宽带网 手机无线网 数字多媒体光盘DVD 便携式数字娱乐设备 ……
Media Technology
Media
Digital Media
媒体的社会学:广播 、电视、因特网宽带 网、无线…
Media Marketing
媒体的市场学:媒体资 本、媒体运营、新媒体 、用户调查…
4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浮世绘和江户时代的艺术 说起日本的画作,脑海里总是联想到浮世绘。但是对于浮世绘更深层次的知识以及当时江户时代的艺术,却鲜有人知。下面学习谷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走进浮世绘的世界,探索一下江户时代的日本艺术。 公元1603年,德川幕府当权执政,成功地使日本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实现了和平与稳定。在德川政权的统治下,江户(现在的东京)和京都的商人变得越来越富有,继而便开始控制文化活动。 宽永时代(公元1624年–1644年)的绘画描绘了京都鸭川河畔娱乐区的 热闹景象和熙熙攘攘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大阪和江户同样有着类似的街区,那里“浮世”(ukiyo)无拘无束的生活气息,并最终被称作“浮世绘”(ukiyo-e)的艺术流派加以渲染和称道。这些“浮世绘”(ukiyo-e)常以描绘花街柳巷和“歌舞伎”(kabuki)为主要特色,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 “浮世绘”(ukiyo-e)最初为绘画的形式,到了18世纪初,“浮世绘”普遍采用版画形式进行制作和生产。在“浮世绘”最初的印刷制品中,其中就有表现男欢女爱内容的“春画”(shunga)。这些书籍和画册描绘了赤裸直白的性爱场面。还有一些带有解说的画册里面含有当时名妓佳媛的肖像,主要表现一些日常起居活动的内容,如洗发等。她们的姿态及“和服”(kimono)的样式是这些场景的焦点。到18世纪后期,“浮世绘”的主要活动已从京都—大阪地区转移到江户,在那里,“歌舞伎”演员成为其标准的绘画主题。日本的广大民众也对描绘美色形象的“浮世绘”倍加喜爱。

到18世纪末,“浮世绘”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鸟居清长作品中的美人,尤其是身材高挑、举止优雅的妇人成为18世纪80年代的绘画主题。1790年后,画家们创造的新的艺术风格层出不穷,他们的名字已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喜 多川歌麻吕、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安藤广重和歌川国芳,可谓不胜枚举。对西方人而言,包括19世纪末欧洲最伟大的画家在内,“浮世绘”不仅仅只 是一种具有异域情调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家,如爱德加?德加、文森特?凡高等,借鉴了“浮世绘”的构图布局形式、透视绘画手法,以及色彩运用方式。 频繁使用来自于自然的主题拓宽了画家选择的范围。法国艺术家和玻璃作品大师埃弥尔?贾列(émile Gallé)在他的花瓶装饰作品中采用葛饰北斋绘鱼的素描 手法。 “狩野派”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图确立自己作为德川幕府绘画学术团 体的地位。“狩野派”受到当时权贵的青睐,通过家族关系、代代相传的方式 将绘画技法传承下来。与其相抗衡的另外一个画派是“琳派”,“琳派”不同 于当时流行的墨守成规的做法,而注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琳派”最著名 的代表画家是活跃在江户时代(1603–1867)中期的尾形光琳。光琳本来师从“狩野派”大师俵屋宗达,俵屋的绘画构图设计极为大胆,光琳继而将自己的 独特的画风发扬光大,反映了时代的新颖感知。众所周知,光琳的作品构图精 细唯美,极具装饰效果,不仅对绘画艺术,而且对工艺造型设计等整个艺术领 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明治时代(公元1868年–1912年)的到来及其 西方化政策的确立,“浮世绘”,这种一直以来与其所描述主题和现实的文化 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很快走向消亡。与此同时,欧洲绘画风格影响了江户时代晚期的日本画家,且人数不断增长。一些主要的艺术家,如圆山应举、松村吴 春和伊藤若冲将日本、中国和西方的各种绘画风格融合加以运用。 上面就是浮世绘,以及江户时代的日本艺术的基本介绍啦。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2012年春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月修订62012年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的基本理论、教学法的理解和实际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及答题时限:开卷、笔试、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刘宣编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008年4月第1版)教材。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的基本理论、教学法的理解和实际分析能力。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12%);名词解释题(16%);简答题(48%);论述题(24%)。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绪论 熟练掌握/一、重点掌握.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 2.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点价值与定位 二、一般掌握 1.美术的概念 2. 美术教育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4.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一般掌握 1.中国各个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2.外国各个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简介 一、一般掌握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2.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3.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4.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5.艾修勒和哈德维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数字时代插画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时代插画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本文对数字插画艺术的概述和插画艺术在计算机技术下形成的新的绘画手段和传媒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新形势下插画艺术与传统插画进行了分析比较,就数字时代插画艺术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字时代;插画;机遇;挑战 艺术各个门类都要与时代相适应,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时代如何变迁,艺术始终是围绕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意识而进行的一项活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它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在不断地并且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艺术也不例外,它也受到数字媒体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艺术进行了技术性革命。插画艺术也随之产生巨大的变革。曾经插画艺术用于的电影海报、书籍封面等各个方面都是依靠设计师用传统绘画的方式来完成表现,而现在计算机数码技术给插画艺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新的环境里,插画艺术有了新的概念、新的表现手法和应用领域。特别是插画的创作意图、插画的作品创作方式和传统的插画创作有着巨大的不同。在这个时代它面临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如何把握机遇也将是21世纪插画艺术家所肩负的课题,这也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1]。 1数字技术给插画艺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数字技术为插画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创意空间 插画家克里斯蒂安·拉塞尔认为: “我发现了一个明净的世界,真正美的澄澈。我能在转瞬之间重新着色,重构画面。总之,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确定大小、剪裁图像。我对这种全方位构建式的绘画、剪裁和粘贴等要素几乎纯粹数字化的制作越来越感兴趣[2]。”这应该是大部分插画家的心声。数码软件和设备的诞生和普及,让插画创作者从繁杂的构图、上色、元素拼接等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意思维中去。在数码软件诞生之初,有着五花八门的设计商和业绩标准,让使用者往往无所适从,他们往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各式各样软件纷繁复杂的操作。随着业界巨头ADOBE、MAC 的逐步发展壮大,数码软件也逐步被兼并、淘汰,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统一阵营。插画从业者往往能一法通万法通,软件上手效率大幅提高,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动,让插画家的创意与灵感最大程度的得到自由发挥。 数字插画的创作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制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也因为从业者的美术素质和对数字艺术工具的软硬件掌控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作品品质的良莠不齐;显现出快餐文化的特性;甚至出现了单调肤浅的文化垃圾;甚至有人利用数字技术的便利,抄袭各种图片,用快餐的效率轻易完成插画的创作,数字插画的艺术性因此大打折扣[3]。但总的来说,数字插画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存在,是视觉语言多元化的体现,是时代进步的写照。它将绘画、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相对于严肃艺术的架上绘画来说,使插画更加平民化,更具有时效性,它所创造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绘画形态和虚拟现实,填补了绘画艺术的空白[4]。 1.2 先进的复制技术使插画的传播品质得到了保证 插画与其他绘画艺术的最大区别是所绘制的原作并不是最终的作品,而印刷品或复制品才是插画的成品。因此,复制技术亦或称印制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手绘插画创作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5]。从插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插画是使用手绘的方式完成的:后来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的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的简介】【浮世绘的历史】【浮世绘的发展】【题材与种类】【制作方法】【浮世绘的影响】【代表画师】 浮世绘(假名:うきよえ罗马字Ukiyo-e )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我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和“一枚绘”。所谓“绘本”,即是插图画本。它在江户初期是以古典小说的插图为开端,后来陆续出现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木刻绘本更加迅速发展。民间画师菱川师宣便是这种“绘本”的创始人。 “一枚绘”,即单幅的创作木刻,它给单独欣赏一幅画开创了条件,画工也更精细一些。尺寸大小不等,总计有二十束种,均按刻制方法、套色多寡不同而分为“墨绘”、“丹绘”、“漆绘”、“浮绘”、“锦绘”、“蓝绘”等品种。 浮世绘木刻技法不追求木刻的刀味,却注意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对于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往往需要画、刻、印三者共同合作来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 的境地。他们创造的木纹法、光泽法、云母粉法、无色印刷法等等都是在力求线条与

学前儿童美术测试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A 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 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江户时代武士有谁_江户时代武士简介

江户时代武士有谁_江户时代武士简介 江户时代的武士是统治阶级,同时也是知识阶级。日本的传统数学和算在江户时代取得众多成果、获得繁荣发展,与武士对和算的贡献密不可分。今天本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江户时代武士,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江户时代武士一:最上义光 最上义光(もがみよしあき,1546-1614),最上氏第十一代家督。羽州大名最上义守的长子,幼名白寿。最上氏是足利一族斯波氏的分支奥州探题斯波家兼次子兼赖的后裔,世代承继羽州探题的职位。永禄三年十五岁时白寿元服,受将军足利义辉赠其名讳中的“义”字,通称源五郎义光。 天文15年(1546年)1月1日,最上氏第10代家督最上义守与妻子小野少将生下了一名男婴,此男婴生下后随即被取名为白寿。 永禄3年(1560年),白寿进行了元服礼(一说为永禄元年(1558年)),并与父亲义守一同上洛拜见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将军足利义辉赐予白寿自己的偏讳「义」字,从此白寿便改名为源五郎义光。而义光的母亲为了祝福父子俩人上洛期间的一路平安与武运昌隆所做的绣有「文殊菩萨骑狮像」七个字的刺绣,也在近年被发现。同时由于伊达氏已经渐渐从天文之乱的内耗中逐渐恢复了实力,因此父亲义守时代的最上家独立到接下来持续的领国扩张也大约于同时受到了顿挫。 依据“羽阳军记”的记载就在义光元服翌年与父亲义守一起去温泉旅行时,半夜有山贼闯入住所,听见异声的义

光保持镇静,然后仔细观察后即拔出大刀砍杀了贼首,失去头领的贼众立时一哄而散。然而父亲虽然认同义光机智勇敢的做法,但却始终偏爱次子义时,疏远义光,认为他傲慢不逊非是良才,故要将家督一职让给其弟义时。 然而更深一层的原因该是在最上氏上代家督最上义定于永正十八年的长谷堂之战败给伊达植宗,最上家羽州探题的权威便日益动摇,本来在其支配下的各家豪族纷纷兴起自立之心,义定之子又早在永正十七年逝世,故由分家中野义清的二男,也就是最上义光的父亲,当时年仅两岁的义守继位。宗家的弱化使各个分家、豪族更进一步往独立迈进,形成弱干强枝的现象。最上义光是宗家中强势的集权派,早有一合南羽州之意,所以希望维持现况避免和各分家冒险交战的义守才会舍义光而选义时。 江户时代武士二:保科正之 保科正之(1611年6月17日-1673年2月4日),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子,母亲为侧室阿静(净光院),幼名幸松。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是善妒的女人,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怕太太的男人,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武田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 保科正之(1611年6月17日-1673年2月4日),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子,母亲为侧室阿静(净光院),幼名幸松。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是善妒的女人,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怕太太的男人,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武田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后来见性院将幸松养育到七岁时,又将正之交给和武田家有关系的保科正光做养子。 保科正光没有儿子,虽另有养子,不过在收幸松做养

江户时期日本教育

江户时期的教育 日本社会经过长期分裂和战乱之后,于17世纪初得到统一。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是德川家康,1603年,他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此后直至明治维新的260多年间,成为江户时期(德川时期)。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教育又呈现复兴之势 德川幕府建立后,德川家康及其后世恢复和加强了幕府集权统治。他们把全国分为260多个藩,藩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又分别拥有众多直属家臣和下级武士,各级武士之间形成严密的等级制度。这就是以幕府为核心、以诸藩为支柱的幕藩体制。为实现长治久安,他们还一方面制定各种法规,实行依法治国;另一方面重视教化,实行思想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受到历代幕府的赏识和推崇,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的官学,并极大地影响了江户时期教育的发展。这是江户时期文教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对该时期日本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日本的国学和西方的洋学。国学是江户时期兴起的一种学术派别,以研究日本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为依据,阐明日本固有的精神。洋学指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于18世纪在日本流传。因幕府怕欧洲殖民势力入侵,采取了锁国政策,禁止与除中国、荷兰以外的其他国家通商,日本只能通过荷兰人了解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因此洋学当时被称为兰学。上述三种学说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文化思想和教育的发展,多种教育机构也逐渐发展起来。 江户时期的教育机构主要有幕府直辖学校、藩校、寺子屋、乡校和私塾。教学内容涉及儒学、国学、洋学、军事学、医学、武艺等多种学问。 幕府直辖学校:是为幕陈子弟设置、培养辅佐幕政的官吏和务实人才的教育机构,带有强制性。江户时期先后设置21所。如昌平学门所等。 藩校:是以昌平坂学问所为样板、由各藩设立并经营的学校,以教授儒学、汉诗、汉文、兵学及经济为主,江户时期先后设置219所。著名者有会津藩日新馆、米泽藩兴让馆、熊本藩时习馆及水户藩弘道馆。 寺子屋:是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关,提供类似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童年龄大都是六至十多岁,以训练读、写及算盘为主,江户时期共有2万多所;乡校:是乡村用公费设立的初等教育机构,以教育士庶子弟为主,乡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读、写、算知识。学生的入学年龄大体上是七八岁的儿童。乡校的特点是重视道德教育,各藩的办学者企图通过乡校来“淳化社会风尚”,“革除平民中间的恶习弊风”。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关。总之,乡校介于藩校和寺子屋之间,兼备二者的特点。但,因为乡校是用公费来办的,又是平民的教育机关,所以在维新以前开设数不多。所设数量远少于寺子屋。 私塾:是一些学者在私宅设立的高等专门教育设施,入学者多是慕名而来,据《日本书记》记载,当时约有1500所 江户时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机构,虽然对提高当时日本人民的文化水平和进行思想教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终究未能实现幕府统治长治久安的梦想。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级武士和劳苦大众奋起反抗,加之西方殖民势力的频频入侵,德川幕府终于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