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080321

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080321

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080321
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080321

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智能化工程一般的主要施工工序为:管槽施工、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测试。

智能化系统典型的工序流程如下:

现场施工条件勘定—>线槽敷设—>线管敷设—>线缆敷设—>弱电井设备安装—>前端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接线—>系统调试—>系统测试—>竣工验收。

1、管槽施工

(一)线管施工的要点:

(1)管煨弯可采用冷煨和热煨法,管径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径25mm及其以上使用液压煨管器。

(2)过路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3)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

(4)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扣压式管连接;管路敷设应牢固通畅,不做拦腰管或拌脚管。

(5)管子进入箱盒处顺直,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

(6)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法连接。

2、线槽安装

一.材料选择:

首先线槽采用优质钢板加工成型的全封闭高强度矩形钢,外表通过镀锌处理,大幅度地提高了抗腐蚀能力。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1)分线盒和插座盒:敷线平面中,用作导线的转弯、相接。交叉是敷线的十字路回,可作不同管形的变换和一定范围的高度调整。双线槽线路的分线盒内部设有隔离板,以保证强、弱电之间的隔离和屏蔽。敷线平面中出现强弱电交接十分复杂时,线槽在水平位臵采用加深分线盒,将水平方向的线槽交叉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各种线路走向。

(2)专用出线口:用于导线的引出,可根据需要用作电源、电话、视频插座或计算机终端出口。距分线盒230mm设臵第一个出线口,出线口之间标准间距为600mm。如果为双线槽,两线槽邻近出线口中心距为1400mm。

(3)连接支撑附件:连通器用于直通连接;圆管接头用于分线盒中圆管连接;变径接头用于线槽与圆管的连接;终端用于线槽终端封头;支架与调整螺栓用于线槽支撑及高度调整,其调整螺栓长度视施工条件而定,高度调整一般为30~50mm;S型加深专用接头用于纵横交叉或过梁处;平式弯通用于线槽的转角处;立式弯通用于线槽的上下连接口;其他线槽专用胶水,用于线槽与线槽,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处,防止灰浆进入。

二.实际敷设的工序和技术要求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线槽走向,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线或垂直线,用粉线袋在线路的中心外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

定,分别找出分线盒、分线口及支架的具体位臵,用铅笔分别标注。一般支架间距为1.0-1.5m。

(2)线槽敷设:根据标准位臵放臵分线盒和支架,然后放臵线槽和出线口,同时根据需要加各种配件,朝上的线槽不必立得太长,否则易被砸断。连接完毕后,调整支架和塑料盖,使出线口到适当高度。达到位臵正确,固定牢固,走向合理。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超过5mm。为防止灰浆进入,各连接处周边抹专用胶,各分线盒、出线口盒盖拧紧,并用铁丝绑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跨接地线焊接:依据施工规范,确定跨接线规格。地线两端焊接面不小于该跨接线截面的6倍,焊缝均匀牢固。

(4)槽内配线:首先清扫线槽,可先将带线穿插至出线口,然后将布条绑在带线一端,从中一端将布线条拉出,反复多次可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也可用空气压缩机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吹出。放线前应先检查管及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

(5)线路检查及绝缘遥测可参照管内穿绝缘导线安装工程的相关部分。

(6)面板安装:配合装修,依据各出线口用途,安装相应的面板。

三.线槽安装应注意的一些典型问题和参数

(1)支、吊架安装:

要求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支、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0mm,在进出接线箱、盒、柜、转弯、转角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以内应设固定支持点支、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25mm*3mm。

(一)线槽安装要求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脚,出线口的位臵准确;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份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线槽安装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有关部门规定;

(二)线槽内配线要求

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臵与设计规定相符。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臵,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和度,一般为3至6米;工作区为0.3至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离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臵固定点;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在水平、

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用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为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 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在竖井内采用明配、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并应符合以上有关条款要求。

(三)此外还要注意:

a)线槽的安装位臵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b)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c)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d)线槽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钉应拧紧。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e)线槽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f)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g)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3、线缆敷设

(一)检查管槽

线缆前要严格进行穿线检查,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管槽检查要求,下面罗列的是严重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几个管槽质量问题:

a)管槽规格小。

b)接口处有毛刺。

c)埋地安装管槽阻塞、有水等。埋地管槽穿线前必须全面试穿。

(二)文档准备

a)系统图

b)平面图

c)技术要求

d)空白线缆报告

(三)技术交底

交底的对象是线缆施工队的队长和小组长,交底的核心内容是要使线缆施工队者理解质量要求,过程如下:

a)讲解系统图,平面图。

b)讲解敷线质量要求,探讨工序。

c)落实线缆敷设检查流程。

d)线缆敷设报告。

e)强调质量责任。

f)线缆敷设实施

(四)组织策划

a)要组织好穿线关键在于施工队小组长,小组长应理解系统总体结构,不要穿错路线。

b)能明确区分要敷设的各种电缆,不要用错电缆。

c)熟悉电缆要经过的管路。

d)有丰富的穿线经验,懂得预防典型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e)理解并牢记对特殊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

f)思路清晰,把信息点分组,一组一组地敷设,不多穿,不漏穿。否则同时

穿放的电缆量大,穿放费力容易导致电缆损伤,也容易缠绕、打结,非常影响进度。

g)忠实严谨地做标号,并记录长度刻度。

h)严格地组织测试,用万用表逐条电缆测通断。

(五)穿线工序

a)管槽检查,钢管加护口,埋地钢管试穿。

b)对所有参与穿线的人员讲解系统结构、穿线过程、质量要点和注意保护电缆。

(六)策划分组。

a)一组一组地穿放电缆:

b)对每根电缆进行通断测试,补穿,修改标号错误。

c)整理穿线报告。

d)扣线槽盖。

(七)穿线技术要求

a)所有的钢管口都要安放塑料护口。穿线人员应携带护口,穿线时随时安放。

b)余长:电缆在出线盒外余长30cm,余线应仔细缠绕好收在出线盒内。在配线箱处从配线柜入口算起余长为配线柜的(长+宽+深)。

c)分组绑扎:余线应按分组表分组,从线槽出口捋直绑扎好,绑扎点间距不大于50cm。不可用铁丝或硬电源线绑扎。

d)转弯半径:50芯电缆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62mm。

e)垂直电缆通过过渡箱转入垂直钢管往下一层走时要在过渡箱中要绑扎悬挂,避免电缆重量全压在弯角的里侧电缆上,这样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性。在垂直线槽中的电缆要每米绑扎悬挂一次。

f)线槽内布放电缆应平直,无缠绕,无长短不一。如果线槽开口朝侧面,电缆要每隔1米绑扎固定一次。

g)电缆按照计算机平面图标号,每个标号对应一条线,对应的房间和插座位臵不能弄错。两端的标号位臵距末端25厘米,贴浅色塑料胶带,上面用油性笔写标号或贴纸质号签再缠透明胶带。此外在配线架端从末端到配线柜入口每隔1米用要在电缆皮上用油性笔写标号。

h)按3%的比例穿备用线,备用线放在主干线槽内,每层至少1根备用线。

i)穿线完成后,所有的电缆应全面进行通断测试。测试方法:把两端电缆的芯全部剥开,露出铜芯。在一端把数字万用表拨到通断测试档,两表笔稳定地接到一对电缆芯上;在另一端把这对电缆芯一下一下短暂地接触。如果持表端能听到断续的“嘀嘀”声,就OK,每根电缆的芯都要测。这样测试能发现的问题是断线、断路和标号错。

(八)线缆敷设检查

a)检查穿线报告包括长度刻度表,和测试结果。

b)现场检查电缆主干、分组绑扎情况、抽查标号、刻度,抽测通断。

c)检查完成后,交监理审核。

(九)应注意的典型问题

(1)埋地暗装钢管、线槽穿线

a)电缆管路采用埋地安装管槽的情况,管槽阻塞是最主要的问题,穿线前应全面试穿,否则必将被长时间的穿线过程拖跨。

(2)吊顶内线槽钢管、线槽穿线

a)吊顶上穿线需要架梯作业,劳动强度较大,但如果管槽敷设都符合要求,

应较顺利。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一次穿太多(少于20根)。

(十)电缆保护

a)穿钢管时钢管两端要加护套,所有电缆经过的管槽连接处都要处理光滑,不能有任何毛刺,以免损伤电缆。

b)拽线时每根线拉力应不超过11公斤,多根线拉力最大不超过40公斤,以免拉伸电缆导体。

c)电缆一旦外皮损伤以至芯线外露或有其他严重损伤,损伤的电缆段应抛弃,不得接续,接续的电缆无法满足信号传输要求。

d)整个工程中电缆的贮存、穿线放线都要耐心细致,避免电缆受到任何挤压、碾、砸、钳、割或过力拉伸。布线时既要满足所需的余长,又要尽量节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浪费。

e)布线期间,电缆拉出电缆箱后尚未布放到位时如果要暂停施工,应将电缆仔细缠绕收起,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散臵在施工现场。

以上就管槽施工,线槽安装,线缆敷设作出的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下面分系统讲述在安装调试中所要注意事项。

一.综合布线系统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a)交接间、设备问、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b)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臵、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c)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d)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臵。

e)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1.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线缆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

a)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b)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c)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3.设备安装

(1)机架安装要求

a)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b)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c)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d)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

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e)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

a)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臵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b)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c)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d)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

a)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b)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信息插座安装:

a)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应与地面平齐。

b)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c)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线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d)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e)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f)安装位臵应符合设计要求。

(5)缆线的端接

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a)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b)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c)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d)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e)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4.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因6类线的端接在规范上没有明确的要求,故实际端接时以5类线的要求为参照,并尽可能减少非扭绞长度。

b)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剥削工具剥除。

c)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下图规定(注:实际端接时配线架端和信息插座的接线方式应保持一致)。

d)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e)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1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规定进行操作。

5.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可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

b)光纤融接或机械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c)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d)光缆跳线插头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臵符合设计要求。6.各类跳线的要求

a)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b)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二.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备具有体积小、数量多、与现场配合紧密的特点,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设备不丢失、与现场环境协调是整个工作的重点。

在设备保安方面,主要采取先布线,待安装区域弱电井已经装好,天花已经固定、楼层有人值班等保安条件已经完善后,进行设备的安装。

作为一个综合安全防范系统,选择前端设备安装位臵时,不但要考虑安保设备之间的联动关系,还需要考虑到设备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系统设备安装前的检查

1.安装环境的检查

a)监控室设备的安装要求土建及装修完毕。

b)监控室的温湿度、光照度、通风等条件要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c)摄像机的安装要求周边无干扰源、震动等。

2.设备的检查

a)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b)设备单个通电检查,无异常情况。

c)小范围内控制系统通电联合检查,各个设备无异常情况。

3.线缆的检查

a)线缆的布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线缆的通断检查。

c)线缆的短路检查。

d)线缆的标识应正确。

二.防护目标的自身特点及放臵情况。

a)设防部位建筑物结构、管道分布及物品布局情况。如:建筑物楼层、内外楼道、非正常通道、通风管道、暖气管道、暖气装臵、家具陈设、各种供电线路的分布情况等。

b)建设单位设防区域的周边环境。如:四周交通和房屋状态、地形、地物等。

c)了解设防部位电磁波辐射强度。

d)一年中室外最高温度、湿度,风、雨、雾雪、雷电和最低温度变化情况及持续时间(以当地气象资料为准)。

e)勘测各种探测器的安装位臵,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模拟实验,并在平面图上标记出探测器及出线口的位臵。

f)所有勘察内容均应作详细记录。

g)设备安装区域要求土建及装修完毕,并具备必要的保安措施。

三.设备的安装要求:

(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 摄像机

所选摄像机的技术性能宜满足下列要求:

a)能满足系统最终指标要求

b)电源变化适应范围大于10%,必要时可以加稳定电源。

c)温湿度适应范围满足现场气候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可以加装制造人工小气候的防护罩。

d)监视目标照度不高,而要求清晰度较高时,宜选用黑白摄像机;监视目标照度不高,且须采用彩色摄像机,须附加照明装臵。

e)夜间需隐蔽监视时,宜选用带红外光源的摄像机或安装红外照明灯。

f)监视范围亮度变化范围大或必须逆光补偿,应选用具有电子快门和数字背景光处理摄像机。

g)摄像机应由稳定牢固的支架(或电动云台)固定在建筑物上。

h)摄像机镜头应尽量避免逆光设臵,必须逆光设臵的场合,除对摄像机的技术性能加以需要外,还应设法尽量减少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i)室内、外安装的摄像机均应加装防护罩。

2. 镜头

a)镜头尺寸应尽量与摄像机靶面尺寸相一致。

b)镜头焦距应根据视场大小和监视目标到镜头距离而定,焦距(f)=A*L//h,其中,f-----镜头焦距(mm)h-----被摄物体的高度(mm)L----被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mm)A------靶面成像的高度(mm)

c)监视目标照度变化范围高低相差达到100倍以上,或昼夜使用的摄像机,应选用光圈可调(自动或电动)镜头。

3.云台

a)选用云台的技术条件符合GB/T15412-94《应用电视摄像机云台通用条件》中的规定。

b)监视对像为固定目标时,摄像机配臵手动云台(支架)。

c)需要监视变化场景的情况,应配臵电动遥控云台:

d)所选云台的负荷能力应至少大于实际负荷重量的1.2倍。

e)云台转动停止时应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水平和垂直转向差应<1度。

f)室内型云台在承受最大负载时,噪声应<50Db

g)云台电缆接口,最好位于云台固定不动的位臵,且在固定部位与转动部位之间的控制输入线和视频输出线采用软螺旋线。

h)室内云台安装高度以2>5~5m为宜,室外云台安装高度以3.5~10m为宜。

4.总之,在摄像机的安装过程中,作到以下几点:

(1)安装位臵的确定要求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监视角度及监视重点;

(2)摄像机支架的安装要求:和周边环境协调、美观,垂直无偏差且牢固;

(3)摄像机电源的安装要求:周边通风良好,牢固,电源线良好的绝缘且套管保护,尽量就近隐蔽安装(有些安装于防护罩内);

(4)摄像机(带云台)的安装要求:和支架、防护罩有机地连为一体,安装牢固;

(5)线缆的安装要求:视频线的焊接(或冷压)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无虚焊、漏焊(冷压要稳固,不松动),电源线和控制线线头应焊锡处理连接到接线端子,同时检查摄像机相应的设臵及线缆的标识是否完整。

5.监控室设备的安装

a)机柜设备如矩阵主机等固定安装在机柜上,不松动,设备之间应留适当间隔以通风散热;各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应牢固连接到相应接线端子,各线缆

标识清楚正确,绑扎条理。

b)控制台设备如控制键盘等要求线缆的连接牢固、不松动,设备摆放合理,操作方便。

(二)防盗报警系统

1.报警接收控制器

a)报警接收控制器(报警主机)是接收探测电传感信号的报警装臵。其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

b)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不应小于1.2米。

c)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电线应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端子板与每个接线端的接线不得超过2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d)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电源连接,严禁用电源插头。

e)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f)当采用联合接地时,应使用专用接地线,专用接地干线应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其芯线面积不应小于16mm2;引到其他各防盗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

绝缘软线,其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2.紧急报警开关

a)要经常检查开关接触是否正常,以被紧急时使用。

b)一般普通的紧急按钮开关不适宜安装在潮湿的场所,以免生锈影响其使用寿命。

c)在流动人员多的场所,必须合乎被保护对象的使用习惯。

3.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

a)安装时,应使探测器正前方的轴向方向与入侵者最有可能会穿越的主要方向成45度角左右。以使两种探测器均能处于较灵敏的状态。

b)安装时探测器通常要指向室内,避免直射朝向室外的窗户。如果避不开,应仔细调整好探测器的指向和试场。架空安装的加热器的朝向应尽可能与探测方向垂直或将探测器安装在加热器的正下方。如上述方法不可行,则要用小于1/4“间隔的细隔金属丝将加热器盖住。总之,对于能同时引起两种探测器误报的环境要避免。

4.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安装

a)按设计要求确定各只探测器的安装位臵、高度、安装所用的支架、投光器、

受光器对应关系。

b)把对射支架用Φ6mm铁膨胀固定在坚固的墙和柱上,固定一定要牢固,横平

竖直。

c)把对射的线从支架底部穿入,从头部穿出。

d)把单地址发生器DS7457接好,并放在防水接线盒内。

e)把对射的外壳打开,先用随带的固定件把对射底部固定在支架上,然后接好

线。

f)把对射的外壳盖上。

g)探测器内的引线不能太长,以免影响探测器工作。

h)探测器安装后,要对每一个探测器进行翻越测试,测试监视区域和盲区的范

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后才算正常。

四.调试方法

(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摄像机视频输出调试

监视范围的调试

通过调整视场角来调整监视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光圈相对孔径、景深、来改善所摄画面的质量。

1)视场角的选择原则:

a)摄像机成像的位臵(摄像器件)是固定的,而成像面尺寸的大小也由

摄像期间的确定而固定下来。

b)选择摄像机镜头的尺寸时,一般均要与所选用摄像机器件的成像面的

尺寸相对应。当无法配套时,也只能将大尺寸的镜头用于小尺寸摄像

器件的摄像机上。若反过来使用,则会因一部分景物的光束被镜头所

遮挡,而使成像器件的成像面没有被充分利用,即会使成像面的实际

尺寸被缩小。

2)光圈的相对孔径的调整原则

a)光圈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将距离主光轴较远的光束挡住,这样可以

提高成像的清晰度。第二,控制穿过镜头的光通量大小,以满足摄像

器件成像面上所需的合适的照度,从而达到控制暴光量的目的。

b)设镜头的有效进光孔径为D,则光圈相对孔径等于镜头的有效孔径与

镜头焦距执比。该指标表示了物镜的集光能力。相对孔径越大,通过

的光越多。暴光量等于光圈相对孔径的平方。光圈指数(F)=f/D,即

等于光圈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在实际调试时选择合适的F值即可。

3)景深的调整原则

a)光学镜头对应的空间距离就称为该镜头的成像的景深。通常与光圈大

小、焦距长短、物距远近有关。

b)光圈大小:在镜头焦距、物距不变的条件下,光圈系数越大,景深范围

越大,反之越小。

c)焦距长短:在光圈系数、物距不变的条件下,镜头焦距f越大,景深就

越小。

d)物距远近:在镜头焦距、光圈系数不变的条件下,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反之越小。

e)镜头的焦距、聚焦的调整

f)对于手动聚焦镜头,采用特写聚焦的方式进行调整。即把镜头的焦距拉

长(向“T”方向变化),即把要拍摄的主体景物推到最大,出现特写镜

头,在此情况下调节聚焦直到图像的细节最清晰(称为特写对焦)。完

成上述调整后,在镜头焦距做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都能保证图像始终是

清晰的。当然,对于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镜头,就无须这种操作了。

g)对于球机而言,可以给多个给重要监视区域设臵预制位的方式,来增加

监视区域,减少盲区。

h)对于监视大堂进门处的摄像机,主要考虑逆光条件下的摄像机的安装位

臵的选择,调试时,选择在室内外光线对比最强的时间,在现场进行模

拟调试,以确定最终安装位臵。

中控室设备的调试

4)监视器的调试

通过调试达到减少输入视频的显示色彩与实际物体的视差。

5)矩阵及键盘的调试

主要完成视频的字符输入、主控及分控键盘的操作权限、操作者在各个键盘上的操作权限、矩阵各个通讯口的设臵、球机预制位的设臵、视频信号在各个监视器上切换及宏显示方式等。

6)硬盘录像机的调试

完成对硬盘录像机上各个视频的录像模式进行设定。录像模式包括:视频报警、定时录像、手动/自动录像、报警录像等。

设定通讯端口的TCP/IP地址。

(二)防盗报警系统

1)微波红外探测器的调试

主要调试漏报率、探测率、误报率、探测距离、探测视场角、探测灵敏度防破坏等指标。调整手段主要有调整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角度、线末电阻、探测器的灵敏度微调旋纽等。使调整后的探测,当监测区域内有体重为40~80Kg的正常人或模拟物体,以0.3~3m的速度横向从探测器探测区域移动时,探测器能够发出报警。并且当有人试图破坏报警探测线时,能够发出报警。

2)报警主机及管理软件的调试

防盗报警管理功能调试

调试所设物理防区与报警主机及管理电脑上的逻辑防区是否一一对应、通讯总线的断路报警、防区的划分及报警设臵、操作者权限的设臵、电子地图的制作等。

3)信息处理能力的调试

主要包括报警信息的打印、存储、操作者记录、报警信息的输出、历史记录查询等功能的调试。

三.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的规模决定了前端系统的规模,一般都配有机架,甚至控制台,通常都配有安装说明书,不管采用哪个厂家的何种型号的产品,对于前端设备和控制台的安装,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机房平面布臵图进行标准机柜与控制台定位。

b)机柜和控制台到位后,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几个机柜并排在一起时,

两机柜间的缝隙不得超过3mm。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

行,前后偏差不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

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调整垂直时从一端开始顺序进行。

一、放大器、分支器的安装:

1) 放大器的安装应牢固,并充分注意防雨、防尘和防腐蚀。

2) 2) 分支器的工程安装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3)在室内墙壁上安装的系统输出盒要做到接线牢靠、美观,接收机户

盒的连接应采用阻抗为75Ω、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长度不超过

3m。

4)系统输出口有的带串接单元,有的即是终端盒,使用时注意分清,

对于只有一墙之隔的相邻两户的穿线管和接线盒,常常采用带串接

单元的输出口。

二、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有线电视工程的最后工序,除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安装的正确性外,需要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精心调整并使各个部分达到最佳组合。主要包括天线的调试、前端和机房设备的调试、干线传输的调试和分配网络的调试。

1)前端和机房设备的调试

a)前端和机房设备的调试包括宽带放大器、解调器、有源混合器、卫星

接收机等设备的调试。根据前端设备设计组合图,检查各设备连接是

否正确,各连线有无断路、短路,各接插器是否装配良好,然后通电。

b)前端主要调试内容包括:各设备的输入输出电平和调试;有源器件AGC

功能的调整;邻频前端中的图像伴音载波功率比调整;各频道间电平

差的调整;各部件最佳工作状态的调整。

c)调制器的调整应使调制度适当。调制度过大容易出现负像,调制度过

小,图像暗淡,不清晰。伴音的输入调整也不能调得太大,否则会干

扰邻频道图像。最简单的方法可把监视器的音量开到最大,调整伴音

输入电位器到中间位臵,听得声音不刺耳即可。

2)干线传输的调试

干线传输的调试主要分两步:干线放大器的调试和调整分配网络输入端电平。

a)干线放大器调试

干线放大器调试的主要步骤如下:

在前端机房内测试放大器

安装好干线放大器后,进行馈电调整

开通前端,实际调整

进行AGC/ASC调整

调整平坦度

在调试结束后,还原内盖板和外壳

b)调整分配网络输入端电平

由于各种器件参数的离散性,电缆的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不一样,往往使分配网络电平过高或过低。故必须调整分配网络端输入电平,并更换分支器的分支损耗,更改部分分配网络来解决。

三、分配网络的测试

分配网络输入电平正常后,如果系统输出口电平差别仍较大,还可通过调整来选择不同分支器、分配器和均衡器,或可改变电平分配线路来解决。

四.对讲一卡通系统

一、安装室内对讲分机

a)室内对讲分机安装前要进行如下检查:

对讲分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将对讲分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

粗调,在对讲分机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b)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个对讲分机的正确位臵、高度。

c)在安装位臵用电钻打两个固定孔,并打入塑料膨胀螺丝。

d)用两个自攻螺丝把对讲分机底板固定好,保持底板水平度≤

1.5mm,垂直度≤1.5mm。

e)接好所有对讲分机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以及与紧急按钮连接线。

f)把对讲分机主体装上,固定牢固。

g)等整个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在可以通电前提下,对整个对讲系统进行调试。

二、门口对讲主机的安装

a)门口对讲主机安装前要进行如下检查:

对讲主机配件是否齐全,然后将对讲分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

粗调,在对讲分机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b)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个对讲主机的正确位臵、高度,并并核对对

讲主机预埋孔是否合适。

c)在安装位臵用电钻打四个固定孔,并打入塑料膨胀螺丝。

d)用四个自攻螺丝把对讲主机安装底盒固定好。

e)接好对讲主机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以及与联网线。

f)把对讲主机主体固定在安装底盒上。

g)等整个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在可以通电前提下,对整个对讲系统

进行调试。

三、安装门禁读卡器

a)门禁读卡器安装前要进行如下检查:

读卡器配件是否齐全,然后将读卡器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在每

个读卡器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b)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个读卡器的正确位臵、高度。

c)在安装位臵用电钻打两个固定孔,并打入塑料膨胀螺丝。

d)用两个自攻螺丝把门禁读卡器底板固定好。

e)接好所有读卡器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以及与退出按钮

连接线。

f)把读卡器主体装上,固定牢固。

g)等整个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在可以通电前提下,对整个门禁

系统进行调试。

四、设备接线调试

a)接线前,将已布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摇测。

b)机房设备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

备及屏蔽线应

c)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

阻值不应大于1Ω。

d)接线时应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接线,接完再进行校对,直至确认无误。

e)分别对各户分机进行地址编码存储于系统主机内,并进行记录。

f)安装完后,对所有设备进行通电联调,检测各分机同系统主机、分机同

门口主机及系统主机同门口主机之间的通话和视频效果,以及报警功能。

同时检查呼入系统主机的分机对应的编号是否与记录相符,如不符则对

该号重新编地址码,直至无误。

五、成品保护

a)安装门口主机、户内分机、、二次确认门铃、解码器箱时,应注意保持墙

面整洁。

b)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得碰撞及损伤对讲系统终端设备。

c)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和丢

失零部件,应及时关好门窗,门上锁并派专人负责。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设备之间、干线与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应及时检查,将松动处紧牢固。

b)使用屏蔽线或同轴电缆时,外铜网与芯线相碰,按要求外铜网应与芯线

分开,压接应特别注意。

c)用焊油焊接时,非焊接处被污染。焊接后应及时用棉丝(布条)擦去焊

油。

d)由于屏蔽线或设备未接地,会造成干扰。应按要求将屏蔽线和设备的地

线压接好。

e)对讲分机接线不牢固、成像不清晰,造成无信号(声音、图像、报警信

号)或信号质量不合要求,应及时进行复查调试,并更换不适合的设备。

f)修补浆活时,门口主机被污染,或安装孔开得过大。应将污物擦净,并

将缝隙修补好,再安装门口主机。

五.公共广播系统

一.音箱的安装

a) 音箱安装前要进行如下检查:

音箱固定底座是否已做好、音箱配件是否齐全,然后将音箱逐个进行检测,在每个音箱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b)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个音箱的正确位臵、方向。

c)在安装位臵用电钻打两个固定孔,并打入铁膨胀螺丝。

d)用两个膨胀螺丝把音箱底板固定好。

e )接好所有音箱的信号线。

f)把音箱装上,固定牢固。

g)等整个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在可以通电前提下,对整个公共音响系统进行调试。

二.广播系统的调试

广播系统的调试主要指广播系统安装施工完毕后,对设备安装过程进行全面的、常规性地检查,并作开通试验和音质评价,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传输线路检查、配接检查、绝缘电阻测量、接地电阻测量、天线调试、电源试验、系统开通试验、声压测量和音质评价等。

通电调试时应注意,先将所有设备的旋钮旋到最小位臵,并且按由前级到后级的次序,逐级通电开机,以免开机时的过大冲击发出噪音和损坏机器。将所有音源的输入都调节到适当的大小,从监听扬声器监听是否有失真和杂音,以及声音过小。如果正常可开机按正常音量工作一个小时再听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机器表面温度是否正常。如果正常。调试工作可告结束。否则应检查问题所在。

1)传输线路检查

广播传输线路分为室内、室外各种配线,检查时应将被检线路的接线端子从设备上断开,按照施工图、广播系统图来检查各路传输配线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短路、断路、混线等故障;接线端子编号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焊有接线端子。对于被发现的故障耍逐一进行排除,并将接线端子重新紧固连接;各个插头、插座连线是否采用焊接,接线是否正确可靠,屏蔽层连接是否完整良好,符合要求。

2)配接检查

按照施工图检查每个回路或扬声设备上的线间变压器配接是否正确,特别是多抽头变压器的连接端子往往容易接错,注意检查漏接、多接,变压器的初级次级接反现象;按图查对变压器型号,容量及阻抗是否匹配,

3)绝缘电阻测定

将广播线的两头接线端子断开,用500V兆欧表,测量其线间绝缘电阻。测量项目为:线与线和线与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0.5MΩ,对于每一回路的电阻应进行分回路测量,测量数值应填写记录,作为调试报告的内容交建设单位保管。

4)接地电阻测量

广播系统的接地电阻,主要在广播室的接地极上进行;测量时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

广播室放大器、避雷器等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当广播系统的容量在150 W以上,如单独设臵接地极确有团难时,可与电气装臵合用一组接地极,但这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应设臵专用接地干线。

5)电源试验

对交流电源电压进行测量,电源供电线路不应出现短路、断路现象,在电源开关上做通断操作试验,检查电源显示信号;备用电源互换装臵检查试验,蓄电池的输出电压测量;对整流充电装臵进行检查测量;做模拟停电试验,验证电源互投装臵是否能可靠工作。

6)系统开通试验

在上述各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全部修改完毕,各项检查试验均符合要求后,可进行系统开通试验,系统的开通试验应该分设备、逐台开通。

1、放大器开通

首先断开全部输出线路,拔出全部输入信号插头,将放大器的“音量”调节钮旋至最小,接通电源,打开放大器开关,观察各显示信号是否正常,有无机器噪声。

2、前级放大器开通

当放大器开通后一切正常,可开通前级放大器。接通前级放大器电源,观察各种显示,并接通前级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的联接线。

3、话筒试验

当放大器和前级放大器工作正常时,将前级放大器、放大器的“音量”旋钮调至最小,插入话筒插头,给话筒以声音信号,调节“音量”旋钮,在监听耳机上听声音输出。此时放大器或前级放大器的“功能”旋钮旋至话筒档。当一路话筒插孔试验完后,采用同样方法,对每个话筒输入通道进行试验。

4、录音机输入

将前级放大器或放大器“功能”旋钮,旋至录音机输入档,并接通录音机输入电路,播放录音磁带,调节"音量"大小,观察输入信号、失真和噪声情况。

5、接收调谐器开通试验

接通调谐器电源,接收广播节目,试验接收情况,根据调频广播的接收效果,反复调节调频接收天线方向,以获得最佳收听效果。并观察干扰和失真情况。

6、输出回路试验

将前级放大器或放大器输入录音或唱片信号,把“音量”开至最小,开通一路扬声设备,把“音量”调至中间位臵,观察备扬声器的音量、清晰和噪声情况;然后再把“音量”旋至最大,观察有无失真;并调节扬声器音量控制器,听声音失真和音量变化情况。对于严重失真的扬声器应对其线间变压器、扬声器线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采用上述方法对每一扬声设备回路进行试验,若每一回路上的扬声器均发音正常(即噪音小、清晰、失真小),可开通全部扬声器、声柱,调节音量大小,反复试验多次,排除各种安装施工隐患。

7)平均声压测量

对于影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等音响水平要求高的场所,除在设备选用上和建筑设计上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外,在安装调试时,应做平均声压测量,并通过测量来调整声柱的安装方向。平均声压的具体测量方法(采用粉红色噪声发生器)。平均声压的声源采用粉红色噪声发生器,即白噪声发生器上的(-3dB)倍频程档。测量时馈给扬声器以1/10标称功率的粉红色噪声信号,粉红色噪声信号的频带宽度应限制在扬声器的有效频带范围内。当测试距离为r时,声级计所指示的声压即为扬声器的平均声压。测试时应尽量减少外界噪声,最好对调试场进行临时隔音处理,应在音乐厅内各处测量的声压基本相同即可;若声压相差太大,可从调节音量控制器或改变声校方向,使其音响效果满足要求。

弱电工程施工规范4031365133

一、电气线路敷设 A.一般规定 1.电缆(线)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MΩ;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2.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 4。当线路周围温度超过65℃时,采取隔热措施;位处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加防火措施。 5.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6.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7.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8.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9.敷设路时,不宜在混凝土土梁、柱上凿安装孔。 10.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并按第一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11.测量线路绝缘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 B.电缆的敷设 1.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2.敷设电缆时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3.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 4.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5.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6.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1)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2)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3)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第二两个支架上。 (4)引入仪表盘(箱)前300~400mm处。 (5)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7.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仪表信号线路; ?安全连锁线路; ?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8.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9.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C.其他要求 ?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2.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3.仪表盘(箱)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编号。 4.每一个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5.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二、电源设备的安装 A.供电系统的安装 1.弱电工程的供电设备应在安装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技术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最新弱电工程施工规范表格

项目管理表单汇集

项目工程施工有关资料目录 一)前期准备阶段 (3) 1. 现场勘测表 (4) 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5) 3.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6) 4.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7) 5.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8) 6. 工程施工预算表 (9) 7. 工具借用清单 (10) 8. 技术交底纪要 (11) 9. 图纸会审记录 (12) 二)施工过程阶段 (13) 10. 工程开工报告 (14) 11. 施工日志 (15) 12. 每周工作报告 (16) 13. 设计变更表 (17) 14.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8) 15. 工程实施实际进度表 (19) 16. 设备安装记录 (20) 17.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21) 18.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2) 19. 中间交工验收证书 (23) 三)施工收尾阶段 (25) 20. 工程竣工报告 (26) 21. 工程延期说明 (27) 22.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28) 23.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9) 24.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30) 25. 报验申请表 (31) 26. 移交资料清单 (32) 27. 验收报告 (33) 28. 项目工程决算 (34)

29. 工程总结报告 (3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现场勘测表 备注: 1、本记录适用于工程部对现场情况的了解和熟悉,同时是项目问题分析的依据之一; 2、相关选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本记录合同签订前由业务员(或项目经理)填写,合同签订后由施工现场责任人填写,分发给项目管理部存档。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项目成员 备注: 1、本记录适用于工程部实施项目全过程,由公司授权代表下达; 2、本记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分配,职能经理(部门负责人)填写,总经理批示,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 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职能部门经理审报: 总经理审批: 接收人:

弱电工程施工标准

弱电工程施工标准 (一)、施工流程 施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施工阶段、调试开通和竣工验收阶段。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流程。 一.施工准备 1.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本项目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 2.熟悉和审查图纸 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会审图纸后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3.施工工期的时间表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4.技术交底 明确所承担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系统的划分、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二是对工程技术的具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程序、配制等。 5.施工预算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按不同的设计阶段编制的可以分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等。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GA/T70-94)由国家公安部发布作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在全国推行,参照执行。 6.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阶段 配合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注意和遵循其施工规律。 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在土建基础施工中,应做好接地工程引线孔、地坪中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的预埋工作。 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 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 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6.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1.各系统管线施工必须综合统一设计问题 多个智能系统,管线施工进行统一的考虑和设计,设计是根据各类信息点的分布来决定。而信息点来自用户的需求、系统功能、设备的平面布置。统一的设计和施工,有利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建筑弱电工程,是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有的弱电工程质量不高,系统开通率低下,主要原因并不是选用的设备质量不好,而把整个弱电系统当作单独的设备系统来考虑,分割成条条块块,造成许多协调上的困难。而设计和施工是十分紧密的,往往设计改变,要求施工随之而改变,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计改变,而设计与施工两个单位就要进行协调,往往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协调很困难,又如,系统的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分开也会造成责任分不清,当系统开始调试时一般土建、装修完工了,调试中出现设备连接不上的问题出现时,谁都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甚至无法解决。公司的组织结构就是设计和施工合为一体的工程公司自然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大量的界面需要协调问题,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有力保证。 6.2.弱电系统施工图的设计 根据系统技术要求及功能概述,将系统中原则性的软、硬件配置,按功能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和工程参数的计算,取得确切的技术参数后,再绘制在施工安装平面图纸上。施工图纸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图纸目录、总体设计说明(包括全部图例及线路标号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各个弱电子系统结构图、平面管线敷线图、控制室设备配置图、与其它机电设备的电气联结图、弱电机柜(非标)结构图和元件布置图、系统配线及接线端子图等内容。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整个弱电系统规模的大小,可将各个子系统绘制在一套施工平面图上,也可以分系统单独绘制施工平面图。 弱电系统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以土建专业提供的各层建筑平面图为依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网 龙 筑

筑 龙 网 ww w. zh u lo n g. co m 目 录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门禁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巡更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广播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艺标准 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对讲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防盗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龙 网 筑 ww w. zh u lo n g. co m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收费管理设备:电脑(收费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1.2 出入口设备:读卡机、出票机、满位指示设备、自动闸门机、感应线圈等。 2.1.3 传输部分:分线箱、电线电缆等。 2.1.4 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 明书等。并经国家 3C 认证,具有 3C 认证标识。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进口商品商检 证明。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2.1.5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 2.1.6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 缘胶布、塑料胶布、各类接头等。 2.2 机具设备 2.2.1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 2.2.2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3 250V 兆欧表、500V 兆欧表。 2.3 作业条件 2.3.1 收费亭土建工程应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 2.3.2 系统的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 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路 预 埋 缆 敷 设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 系统 调试 圈安装 3.2 操作方法 3.2.1 管路预埋 3.2.1.1 参见相关管路预埋 XXX 标准内容。 3.2.2 感应线圈安装 3.2.2.1 环形线圈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安装前应检查预埋线圈的规格、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2.2.2 线圈不应与车道垫层内的金属物体接触,距离环形线圈水平 0.5m 范围内、垂直向下 0.1m 内不应有其他金属物体或任何其他的电气线缆。 3.2.2.3 两组检测线圈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特殊规定,两相邻线圈的间距宜大于 1m 。

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

一、弱电管、线、槽施工标准及要求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按施工图,施工手册进行施工。未经总工签名、项目经理同意并向监理公司申报,不得随意改动施工方案。对施工完成部分要做好成品保护。管槽施工必须横平竖直。吊线、格墨、打平水、拉直线(预埋管线除外)。 线、管、槽施工工艺要求 板槽安装及注意事项 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按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不大于0.5米。线槽固定支点间距离偏差小于50毫米。底板离终点50MM处均应固定。 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强电线应分槽敷设,或加隔离板放在同一槽内。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线槽螺杆高出螺母的长度少于5毫米。 线槽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接口只允许有一个,所有接口跨接处均装上接地铜线或片,每层保证可靠的重复接地。

线槽交叉、转弯、丁字连接要求:平整无扭曲,接缝紧密平直无刺无缝隙,接口位置准确,角度适宜。 槽板应紧贴建筑墙面,排列整齐。 导线不得在线槽内进行接头,接线在接线盒内进行。 穿在管、槽、架内的绝缘导线,其绝缘电压不应低于500V。 管线槽架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配线施工之前,将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二.电缆桥架的安装 电缆桥架必须根据图纸走向及现场建筑特性设计弯头、马鞍、长度等。 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横平竖直。 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根据桥架大小,精确计算出承托点受力情况。要求均匀、整齐美观及牢固可靠。

桥架角弯必须有充分的弧度,防止将电缆拆散。 电缆桥架必须至少将两端加接地保护,本工程要求每隔20M接地一次,由于图纸上无明确如何接地,建议在桥架内加设一条BV16平方毫米的双色地线。 三.线管的敷设 1.视不同场合不同用途,选用镀锌管线管作线缆护套,室外裸露及天面部分,均采用自来水管作线管。镀锌管参照如下方法施工。 2.金属管的加工要求: 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了防止在穿电缆时划伤电缆,管口应无刺和锐棱角。 为了减少直理管在沉陷时管口处对电缆的剪切力,金属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技术 江美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江美 发表时间:2019-09-03T10:21:30.3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江美 [导读] 在弱电工程验收阶段,要进行设计人员、技术部门、政府相关人员、投资方的综合验收才能最终保证弱电工程的质量水平。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088 摘要:智能化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良好的弱电工程施工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控制自动化程度,从而保障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所以在弱电工程设计阶段,弱电工程设计人员要出具完备的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在弱电工程施工阶段,弱电工程施工人员要充分的接受到工程质量监督方的综合监管;在弱电工程验收阶段,要进行设计人员、技术部门、政府相关人员、投资方的综合验收才能最终保证弱电工程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 1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 建筑电气工程一般是指建筑物里的电线、电气设备等一系列配件,电气设备的安装、电线的敷设就是电气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而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电气系统,智能化电气系统能给人带来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如,智能化电气系统中的车辆诱导系统,能够让车主快速找到停车位置,使车主更快找到车辆,这就加强了车库的服务效能;智能电气系统中的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监控系统均有着智能化的自动功能,一旦建筑物出现燃烧等情况,就能够实现自动化报警、应急;智能化电气系统中的感应元件,能够实现和智能家电的有效协作,避免了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体现出了环保、绿色、低碳的施工理念。 2弱电工程对于智能建筑的重要性 2.1提高建筑工程的控制自动化程度 统一的弱电工程之下还存在着各种弱电子系统,这些弱电子系统能够对于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比如楼宇系统、给排水系统、公共领域照明系统等进行分别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在此基础上,弱电工程的集成式施工能够把各个弱电子系统进行有机的联结,并采用图像显示技术对这些弱电子系统的各个数据指标进行统一的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所有弱电子系统的一体联动化,这样可以对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的遥控和监测。一旦某一系统出现数据异常,施工和维护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排查和处理,从而可以节省故障处理时间并进一步降低施工和维护成本。此外,多重系统的数据联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信息的共享,这样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之后智能建筑的进一步施工改造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系统支持。 2.2保障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智能化建筑中的弱电工程十分复杂而且它与在智能建筑中存在的其他技术系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并查看其他系统配置和控制设计方案。建筑工程方要在进行综合考量的前提下使用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弱电工程的整体施工的平稳的运行,最终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此外,弱电工程在整个智能建筑工程中担负着重要的控制职能,所以良好的弱电工程施工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3弱电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现状 3.1某些设计人员没有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设计是十分复杂而且需要协调多方关系的技术工作。某些设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而没有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也没有对设计其他系统部分的设计人员进行关键问题的问询和记录;某些设计人员没有进行对于建筑工程的实地调查,从而无法判断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某些设计人员没有对于整体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缺少了工程施工标准和各系统之间的功能定位等宝贵数据。这样就不能做到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最终会在验收的过程中引起一定的阻碍。 3.2某些工程没有合理选择工程承包商 拥有专业经验的弱电工程承包队伍是弱电工程施工顺利的重要保证,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对于弱电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从而有效地进行弱电系统的整体集成。而某些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方在进行弱电工程承包商挑选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弱电工程承包商专业技术和知识的考量,从而导致了在进行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聘用的弱电工程承包队伍没有协调和管理好各个弱电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最终导致弱电工程整体施工进度的落后和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下降。 3.3没有对于弱电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 由于弱电系统工程复杂而且工程量巨大,所以弱电工程的施工需要分批次和分步骤进行。在进行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某些建筑工程方没有对于已经施工完毕的弱电工程部分进行有效的维护,甚至对于各个系统的关键连接处没有进行及时的管理工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弱电系统施工部件的部分老化从而降低了其使用效率,这会造成一定的重复建设行为并引起巨大的工程造价问题,也会同时影响建筑工程投资方的期望回报,最终不利于整个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 4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4.1在设计阶段时的技术控制 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完备的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在进行施工之前,弱电工程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到弱电工程整体的复杂性,还要注意到与其他系统和建筑部分施工的协调性。首先,弱电工程设计人员应当从建筑工程的实际出发,对于建筑工程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然后在明晰各部分建设规划和施工进行情况之后制定一个完备的施工计划。此外,在制定弱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时还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施工团队施工需求和客户的使用需求。最后在进行综合的考量之后,设计人员要采用反复模拟的设计技术手段来从正方向和反方向进行综合的验证,经过施工计划和设计方案的双重验证通过之后就可以交付给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施工作业。 4.2在施工阶段时的技术控制 在进行合理的施工计划的合理制定后,还要针对施工计划中的个别劳动时间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计划的进行

最新弱电工程施工规范方案表格

项目管理表单汇集 项目工程施工有关资料目录 (一)前期准备阶段4 1. 现场勘测表 (5) 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7) 3.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8) 4.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10) 5.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12) 6. 工程施工预算表....................................................................... 1 3 7. 工具借用清单 (15) 8. 技术交底纪要 (16) 9. 图纸会审记录 (18) (二)................................................................................... 施工过程阶段 20 10. 工程开工报告 (21) 11. 施工日志 (23)

12. 每周工作报告 (25) 13. 设计变更表 (29) 14.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34) 15. 工程实施实际进度表 (35) 16. 设备安装记录 (37) 17.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39) 18.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0) 19. 中间交工验收证书 (43) (三)施工收尾阶段46 20. 工程竣工报告 (48) 21. 工程延期说明 (50) 22.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52) 23.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54) 24.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56) 25. 报验申请表 (57) 26. 移交资料清单 (59) 27. 验收报告 (61) 28. 项目工程决算 (63) 29. 工程总结报告 (65)

弱电工程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8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弱电工程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弱电工程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弱电工程管理是弱电施工的重要环节,按照弱电工程质量规范要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弱电施工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 一、弱电施工管理 弱电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弱电施工的进度管理 弱电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

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表的建立是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其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安装图设计(深化二次设计)、管线施工、设备(进货)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 弱电施工各阶段工作如下: 1)现场安装阶段 (1)土建施工配合阶段:应依据土建专业图上标注的各系统所需预埋件,预留楼板洞、墙洞的施工,并根据各弱电工程平面管线敷设图进行暗管预埋工作。(2)机电设备安装阶段:依据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进行桥架、主干管、支干管等明线的敷设工作。 (3)弱电施工队应对土建专项施工单位机电设备安装单位进行弱电工程技术交底,现场安装配合,与机电设备供应商共同磋商技术衔接问题。(4)土建施工单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规范(部分)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规范(部分)弱电系统是现代建筑物内的综合系统工程。它包括与大楼内建筑体、变配电、供气、照明等设施有关的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等。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从管理、控制机房、弱电管道到各个信息点或控制点都有相关的路由。这些路由要按一定的规律,合理有序、有机地通过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安置在大楼内。综合管路系统的设计,可以合理地建立弱电系统的公共通道。 综合管路的内容包括了与整个弱电系统相关的弱电预埋管、预留孔洞、弱电竖井、桥架、管路及系统的电源供应、接地、避雷、屏蔽和机房。综合管路的设计和施工还牵涉到其他管路(如暖通、给排水和强电)和建筑功能的综合配管或调整。桥架敷设在吊顶内,并开一定数量的检修孔。 本工程弱电的垂直干线敷设在井道内采用线槽沿墙敷设方式。其他所有线路采用穿保护管暗敷设。水平线路敷设在有吊顶的场所内采用穿金属管或线槽在调顶内明敷设,无吊顶场所采用穿暗管敷设或用线槽贴梁底敷设。 配管线路过长时中间需增设过路盒。 室外管网设计 室外管线一般采用弱电电缆直埋方式。弱电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挖沟与强电电缆敷设要求相同,但其挖掘深度不应小于弱电管道的最小允许埋设深度,参见下表:

弱电电缆防干扰要求很高,因此,弱电电缆直埋时与其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不应小于允许的净距,如下表所示:

进户管线设计 进户管线有两种方式:地下进户和外墙进户。 地下进户方式: 这种方式时为了美观要求而将管线转入地下。根据建筑物是否设有地下层,地下进户管线又分为两种敷设形式。第一种是建筑物设有地下层,地下进户管直接进入地下层,采用的是直进户管。 地下进户管应埋出建筑物散水坡外1m以上,户外埋设深度在自然地坪下0.8m。当进线电缆数较多时,建筑物户外应设人孔。 外墙进户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建筑物机房层和服务室的配线设备间或配线箱内。进户管应呈内高外低倾斜状,并作防水弯头,以防雨水进入管中。进户点应靠近配线设施,并尽量选在建筑物后面或侧面。这种方式适合于架空或挂墙的电缆进线。 楼房管线的引入位置应选择在便于连接楼内线路汇接集中的地方,使内外线路的长度最短。

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细则

工程施工管理细则 为了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针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制定本管理细则,作为对工程管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工作的行为准则。 (一)每个工程在设计文件、施工文件齐备条件下,由工程部组织设计部门、审计部和相关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文件会审,召开工程协调会,研究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由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起草工程任务书,任务书要说明工程内容,进场时间和要求完工时间。 (三)在施工现场条件不合要求情况下,不能进场施工。 (四)设备进场,由工程部调度,开箱验货必须由工程部代表、安装和调试施工单位代表及甲方代表三方在场情况下进行。安装材料和测试材料由安装工程施工人员清点保管。 (五)施工单位在设备材料进场后,应按厂家督导的要求,妥善做好材料和工具的存放。 (六)施工单位如无特殊情况,需按任务书所安排开工时间进场,并按时交工。施工中途如遇材料短缺等原因须停工时,应先写好停工报告,报请工程部领导同意后再做停工处理。 (七)施工现场须保持清洁,在每天收工前应将现场清扫整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八)在有甲方督导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须根据督导的安排,制订工程进度计划,按督导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如施工单位与督导有不同意见时,须由工程部协调解决。施工单位须与工程管理人员积极配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九)施工单位施工时,在工艺上应完全按照甲方督导或安装文件的要求操作,严格技术把关,规范施工,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损失,由施工单位负责。 (十)如果设计文件存在问题,使施工无法进行,需修改施工文件时,应由工程部与甲方协调,有甲方督导时由甲方督导作修改,没有甲方督导时,由工程部安排工作人员修改。

最新版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目录 第 1 章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针对本工程方案及施工段划分 1.1 工程概况 1.2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1.3 针对本工程方案 1.3.1 施工组织管理 1.3.2 工程管理目标 1.3.3 施工现场要求 1.4 施工时间安排 1.4.1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5 系统测试、验收及竣工资料 1.6 施工配合及施工段划分 第 2 章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及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2.1 劳动力安排计划 2.2 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2.3 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 第 3 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1 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3.2 项目进度计划的安排 3.3 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3.4 项目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 4 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4.1 施工组织管理 4.1.1 组织机构 4.1.2 组织职能设置 4.2 项目的质量、进度及安全目标 4.2.1 质量目标 4.2.2 进度目标 4.2.3 安全目标

4.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临时设施及部署 4.3.1 施工现场要求 4.3.2 施工条件准备 4.3.3 劳动力使用计划 4.3.4 技术准备 4.3.5 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4.3.6 与总包、机电、装修单位的协调 第 5 章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5.1 施工难点与重点 5.2 主要施工工序 5.3 弱电综合管路系统 5.4 线缆敷设 5.5 各系统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5.1 综合布线系统 5.5.2 计算机网络系统 5.5.3 有线电视系统 5.5.4 公共广播系统 5.5.5 安防监控系统 5.5.6 防盗报警系统 5.5.7 校园一卡通系统 5.5.8 多功能会议系统 5.5.9 多媒体显示与查询系统 5.5.10 弱电机房工程 5.5.11 防雷及接地

弱电施工依据要求规范大全

弱电施工规范 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一)、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对于电缆桥架的支、吊架的配置 1、户内支、吊短跨距一般采取1.5-2m。户外立柱中跨距一般采取6m。 2、非直线段的支、吊架配置就遵循以下原则。当桥架宽度<300mm时,应在距非直线段与直线结合处300-600mm的直线段侧设置一个支、吊架。当桥架宽度>300mm时,除符合下述条件外,在非直线段中部还应增设一个支、吊架。 电缆桥架安装要求 (1)槽式大跨距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 (2)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3)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 (4)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米,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米,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5)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 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 (6)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7)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 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米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8)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线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9)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2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03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标准版本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各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求: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0-86) 《30 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11318-8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T 50312-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施工工艺: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在工程完工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并备好质量保证资料,保证交付使用的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使用功能 一、电气线路敷设 A.一般规定 1.电缆(线)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MΩ;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2.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

各种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2.5.弱电工程 2.5.1火灾报警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2.5.1.1火灾报警系统工程施工程序 1.施工准备阶段: 要熟悉图纸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调试质量检测规范,合理配备劳动力设备材料等。 2.施工阶段: (1)前期管线安装工作,应于隐蔽工程同步进行安装。 A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应穿于不同的管内或线槽孔内。 B .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颜色应一致,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于连接,应有标号。 C.敷设在高温潮湿场所管路的管道均应做密封处理。 D .应对每回路导线用500V兆欧表,检测导线的绝缘。 E.做好报警设备安装基础,查验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备品等。 f .按照《规范》做好系统接地。 G.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独立的消防电源。 (2)中期应在室内装演,联动设备安装结束后开展,应于装演设备 安装协调。 A .安装各种探测器,联动模块,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电话,楼层显示器 B .安装火灾报警控制器,检查各功能,安装联动控制柜。做相关联动检测。 (3)收尾:

A .应按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B .检察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进行处理。 (4)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置。 B.防烟,排烟,放火阀,卷帘门等装置。 C.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信,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 D .施工程序图: 2.5.1.2主要的施工方法 1.系统布线 A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和线路应穿于不同的管内或线

弱电工程施工规范

弱电工程施工规范 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1、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

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

弱电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 一?电缆桥架的安装 电缆桥架必须根据图纸走向及现场建筑特性设计弯头、马鞍、长度等。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横平竖直。 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根据桥架大小,精确计算出承托点受力情况。要求均匀、整齐美观及牢固可靠。 (桥架吊装)桥架角弯必须有充分的弧度,防止将电缆拆散<电缆桥架必须至少将两端加接地保护二?线管的敷设 1?视不同场合不同用途,选用镀锌管线管和PVC作线缆护套,室外裸露和及天面部分,均采用PVC管作线管。镀锌管参照如下方法施工。 2?金属管的加工要求: 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 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了防止在穿电缆时划伤电缆,管口应无刺和锐棱角。 为了减少直理管在沉陷时管口处对电缆的剪切力,金属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金属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瘪现象。若弯曲程度过大,将减少线管的有效直径,造成穿线困难。 金属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以增加使用寿命。 3?金属管弯曲 在敷设金属线管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金属管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 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对于截面较大的电缆不允许有弯头,可采用内径较大的管子或增设拉线盒。

例如: 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明配管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 4 倍;整排钢管在转弯处,宜弯成同心圆形状。 明配管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敷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应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KBG管过弯及分线)

各子系统主要材料、设备安装与调试 1?技术准备 组织主要施工人员读懂图纸、各种设备的安装说明、熟悉图纸和设备性能。开工前施工人员应对施工意图有明确的了解。除了熟悉本专业外,还要了解其他专业的施工配合状况,以便遇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建筑物强度、美观和系统性能,减少与其他工种发生位置冲突。 熟悉与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如施工规范、技术规程以及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在上述基础上,依据图纸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技术力量及技术装备情况,综合作出合理的动态施工计划。各种电脑工作站的程序软件尽量在公司安装预调和试运行。 2?器材准备 对工程中所用线缆和连接硬件设备的规格、质量、数量,应进行检查核对,如无质量保证或与设计不符的不得使用。 弱电系统设备多属于精度高,专业性强的特殊器材,所有设备在安装前必须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三方开箱报验。特别注意配件(附件),各种资料,合格证书的完整性,并及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三方签章确认,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供应部反映,尽快落实解决。 经开箱报验检查合格后和稳定测试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和包装复原存储,对不合格的器件物料应单独存放,以备复检和退换处理。 高精尖的弱电设备,对安装专业要求较高,必须轻拿轻放,严格按设备说明书要求的步骤及施工图纸,施工安装技术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严禁野蛮施工,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示范文本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各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 求: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94)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 199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0-86) 《30 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11318-8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T 50312-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施工工艺: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在工程完工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并备好质量保证资料,保证交付使用的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

最新弱电工程施工规范表格

项目管理表单汇集项目工程施工有关资料目录

(一)前期准备阶段 (3) 1.现场勘测表 (4)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5) 3.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7) 4.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8)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9) 5.工程施工预算表 (10) 6.工具借用清单 (11) 技术交底纪要 (12) 图纸会审记录 (14) (二)施工过程阶段 (16) 工程开工报告 (16) 施工日志 (18) 7.每周工作报告 (19) 设计变更表 (21)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23) 8.工程实施实际进度表 (24) 9.设备安装记录 (25) 10.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27) 1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8) 12.中间交工验收证书 (29) (三)施工收尾阶段 (31) 13.工程竣工报告 (32) 14.工程延期说明 (34) 15.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35)

16.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36) 17.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37) 18.报验申请表 (38) 19.移交资料清单 (40) 20.验收报告 (41) 21.项目工程决算 (42) 22.工程总结报告 (43)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现场勘测表

备注: 1、本记录适用于工程部对现场情况的了解和熟悉,同时是项目问题分析的依据之一; 2、相关选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本记录合同签订前由业务员(或项目经理)填写,合同签订后由施工现场责任人填写,分发给项目管理 部存档。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经理审报:总经理审批:接收人: 备注: 1、本记录适用于工程部实施项目全过程,由公司授权代表下达; 2、本记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分配,职能经理(部门负责人)填写,总经理批示,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 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