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题111任意角(第一课时)

课题111任意角(第一课时)

课题111任意角(第一课时)
课题111任意角(第一课时)

课题:§1.1.1任意角(第一课时)

班级: 高一(37)班时间: 2007.11.13 授课者: 陈艳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主要介绍角的概念的推广,引入正角、负角、零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可以选为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师生抽象并通过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形成,使角更加形象直观.如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明确“规定方向”的角的实际意义,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再配以一定量的例题、习题,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化归转化能力,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3.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美育目标:

从“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事物;通过与数(轴)的类比,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运动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将0°~360°的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

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3.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学思想方法:

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渗透研究性学习.

设疑、讨论:能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中激活思维,自主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的看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合作探究:在多样的合作方式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品味合作的精神和深究的乐趣,学生的集体智慧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得到良好的体现;

3.多媒体的使用:本课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增大容量,提高兴趣.如讲正、负角的概念时,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使课堂的流程更清晰.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职高_基础模块_第三章函数全教案

课题§3.1 函数的概念(1) 【教学目标】1. 培养从图表中获得函数关系的能力,明确自变量、因变量; 2. 理解函数的“集合式”定义及符号表达; 3. 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难点】从集合的观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而每个事物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如: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东升日落,气温也在悄悄变化,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等等。试问:我们如何刻画这些变化着的现象?怎样找到这些现象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列问题: 1. ⑴上午8时的气温约是多少?图中的A点表示了什么信息? ⑵请指出这一天气温相同的两对时间点。 ⑶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分别在几时? ⑷图3-1表示了该城市什么时间段的气温变化情况?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气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经过了多长时间? ⑸这段时间段内气温在上升?哪些时间段内气温在下降? #对任一时刻t ,都有惟一的温度θ与之对应。 2.(书P39)问题解决 上述三个问题中,都反映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惟一确定。

回忆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书P39页脚) 考察上述函数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⑴各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取值的集合分别是什么?其中有空集? ● 每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A ,B 。 ⑵各个函数关系中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按什么规则找到唯一的因变量值与之对应? ● 存在某种对应法则,对于A 中任意元素x ,B 中总有一个元素y 与之对应。 〖单值对应〗 对于A 中的任一个元素x ,B 中有惟一的元素y 与之对应。 或一个输入值对应到惟一的输出值。 【练习1】 1. 问题1中的对应t →θ,是否为单值对应? θ→t 是否为单值对应? 2.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这些对应是单值对应吗? 3. 完成教材第40页例题1,这些对应是单值对应吗? 〖总结1〗单值对应为一对一,多对一,而不能一对多。 〖函数的概念〗 ⑴ 设A 、B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 , 按照某个确定的法则f ,在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元素y 与它对应,那么这种对应关系f 就称为从A 到B 的函数,记为y=f (x ),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函数y=f (x )也可简记为f (x )。函数y=f (x )在x=a 时的函数值记作f (a )。 问题2 问题1

4.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 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元素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案16k打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阅读课本P 59,理解并记忆元素的概念: 问题:(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2).质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 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 延伸思考: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2、组内合作探究: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 组成的, 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思考交流】 根据P 59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

( 构成 构成构成 ))) 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延伸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在组成上必须含有 。 3.阅读:P 60图3-17,表3-3资料。 找出地壳中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居前4位的元素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 、 。 4.【归纳】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或课本P60) 【课堂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还学到了什么? 【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5.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26+828+828+16628+111 ⑴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⑵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⑶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6.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 7.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作业布置】 1.记忆书写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2.以二氧化碳为例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

课题3:元素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识别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列出元素的简单分类。 2.会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学习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定标导学】(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59~62后填空) 1.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 3.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4.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字母来区别。 【合作探究1】 1.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为。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3.元素分类的方法。 A.铁、锌、钠 B.钙、铝、铜 C.铝、银、镁 D.碳、钙、氯 ⑵写出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元素的符号:(Ⅰ组)A B C M N ;(Ⅱ组)a u e l g 。 5.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既可以表示,也可以表示。 ⑴H表示,还表示。 ⑵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4H2 B.4H C.2H2 D.H4 【合作探究2】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 (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过氧化氢→水+ 氧气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 (SO2) (H2O2) (H2O) (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一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1、正确理解元素概念 元素是对原子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 ..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C.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例题3、物质NH4NO3由几种元素组成(C) A.1 B.2 C.3 D.4 练习题1、A、B、C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x个,但中子数都不相等,则A、B、C属于( A ) A、同一种元素 B、同一种原子 C、不同种元素 D、不同种原子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C) A.3 B.5 C.4 D.6 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或“养闺女帖盖头”;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四、元素与物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理解辨析 1、经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是物质还是原子?还是元素? 是元素 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六、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了,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题1、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是利用聚焦太阳光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 A.氧元素B.氧分子C.水D.高锰酸钾 例题2、常用补钙剂中的“钙”指代的是(D) A.钙分子B.钙原子C.含钙物质D.钙元素 例题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D) A.铝B.硅C.铁D.氧 练习题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A.铝 B.硅 C.氧 D.铁 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D)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回民中学马维龙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一节,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等微观知识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十分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元素的概念 2.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了解了原子的概念,但是要从定义出发,理解元素,并利用元素的定义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概念仍然是一个难点。而且学生对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概念还没有完成,本节课通过对地壳等物质中元素的含量的学习可使他们更加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元素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无数优美的乐章是由1234567组成的;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是由26个英语字母组成的,那么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图片中的铁、钙、锌等是指什么呢?什么是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12.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 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元素【阅读】课本P59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内容学习注解(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 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4.元素的分布【阅读】课本P6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 四、回顾小结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 种类决定于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学案列表比较的记录在笔记上)。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 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聪明的选择(10分×7=70分)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 的碘铁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CaO B. Al2O3 C. SiO2 D. Fe3O4 5.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 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7.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二)想一想,答一答(30分)见学习注解栏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8.下列说 法有没有错 误?将错误的 说法加以改正 ①二氧化 碳(CO2)是由 一个碳元素和 两个氧元素组 成的。 ②二氧化 碳是由碳元素 和氧元素构成 的。 9.蜡烛燃烧 后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由此可 以推测出蜡烛 肯定含有哪些 化学元素?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基础知识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基础知识 一、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 石墨和C 60 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2、Na 2CO 3 与NaHCO 3 物理性质比较 Na 2CO 3 __ _色___ _体,俗称___ __水溶液显性 NaHCO 3 __ _色__ __体,俗称___ __水溶液显性 3、碳酸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OH溶液与NaHCO 3 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鉴别Na 2CO 3 与NaHCO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8.高炉炼铁原料: 8.高炉炼铁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CO 2 通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NaHCO 3 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6.水垢形成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 17.溶洞、钟乳石形成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约占其体积的78% 。 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 2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 第一课时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弓I入课题 动画播放一段“补钙、补铁、补锌”的电视广告,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铁、锌指的是什么呢? 二、元素的概念 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则资料 A1、A2、A3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1、B2、B3三种原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提问:请你们分析一下,上面的6个原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3、小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学生阅读P59页一、元素下面的第二自然段:了解碳、氢、氧元素的质子数。 5、设问:有三个兄弟来找我,问它们是属于哪类元素家族?请各位同学一起帮我判断一下 【课件】氢的同位素的三个原子图 ? a ■ A Cf 三、元素的特点 1、提问:搞清楚元素的定义。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没有一个蔬菜、一个水果的说法。 3、小结: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投影]: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来换

《课题3元素》说课稿 (第一课时) 本节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又是初中化学得核心概念。本课题包括元素,原子、分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也学习了原子的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了起来。本节内容是《离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础上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2)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3)通过合作学习,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四、说学生 元素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学到涉及元素的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困难,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就行了。 五、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采取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与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了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概念教学毕竟要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教学结构采取基本训练引入新课,新课学习采取尝试探索及诊断练习相结合,总结提高阶段采取深化练习。 六、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指导阅读法,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黄金搭档广告视频,紧接着提问:花一样钱补五样,补的是哪五样?,追问:分别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玩中引入新知识---------元素,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元素

第三单元课题2 元素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二、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三、复习反馈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四、合作探究 (一)元素 【自主学习】 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几种原子的构成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同桌交流)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1、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3、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思考交流】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 Ⅰ:A B C M N Ⅱ:a u e l g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 做一个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 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阅读小故事“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交流学习】 完成课本76页“活动与探究”中的内容。 【交流研讨】

课题3元素1

班级姓名氧气

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中的电子数不同 D.原子中的中子数不同 2.某药品说明书上表明:本品每克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这里 所标明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具有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无论原子核内中子数是否相同,只要是___________相同,它们就属于同种元素。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7.隔绝空气加热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CaO)。由此推断组成碳酸钙的元素有。 8.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填“√”,在错误的后面填“×”) (1)混合物一定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2)某原子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外一种原子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同()(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4)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二、迁移应用: 9.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放射出一些固定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 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10.每个水分子里含有() A.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 B.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 C. 氢元素和氧元素 D.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蜡烛中() A.一定含有C、H、O三元素 B.只含有C元素 C.含有C、H元素 D.只含有O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 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 一、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 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 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 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 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 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

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 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内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展示要求: (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 (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 (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评价要求: (1)点评同学对展示的内容从板书规范、内容正确性及方法归纳的合理性上做点评,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给展示小组打分 (最高分10分); (2)老师给评价学生打分,从声音大小,语言完整度,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礼貌等方面打分。(最高分10分) 2、教师精讲。 本节知识抽象,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做必要的精讲和补充。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投影] 介绍几种原子 碳质子数6,中子数6 氧质子数8,中子数8 原质子数6,中子数7 原质子数8,中子数9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课题3 元素 5分钟训练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

职高 基础模块 第三章函数全教案

课题§函数的概念(1) 【教学目标】1. 培养从图表中获得函数关系的能力,明确自变量、因变量; 2. 理解函数的“集合式”定义及符号表达; 3. 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难点】从集合的观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而每个事物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如: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东升日落,气温也在悄悄变化,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等等。试问:我们如何刻画这些变化着的现象?怎样找到这些现象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列问题: 1. ⑴上午8时的气温约是多少?图中的A点表示了什么信息? ⑵请指出这一天气温相同的两对时间点。 ⑶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分别在几时? ⑷图3-1表示了该城市什么时间段的气温变化情况?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气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经过了多长时间? ⑸这段时间段内气温在上升?哪些时间段内气温在下降? #对任一时刻t ,都有惟一的温度θ与之对应。 2.(书P39)问题解决 上述三个问题中,都反映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随之惟一确定。

回忆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书P39页脚) 考察上述函数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⑴各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取值的集合分别是什么?其中有空集? 每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A ,B 。 ⑵各个函数关系中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按什么规则找到唯一的因变量值与之对 应? 存在某种对应法则,对于A 中任意元素x ,B 中总有一个元素y 与之对应。 〖单值对应〗 对于A 中的任一个元素x ,B 中有惟一的元素y 与之对应。 或一个输入值对应到惟一的输出值。 【练习1】 1. 问题1中的对应t →θ,是否为单值对应? θ→t 是否为单值对应? 2.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这些对应是单值对应吗? 3. 完成教材第40页例题1,这些对应是单值对应吗? 〖总结1〗单值对应为一对一,多对一,而不能一对多。 〖函数的概念〗 ⑴ 设A 、B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 , 按照某个确定的法则f ,在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元素y 与它对应,那么这种对应关系f 就称为从A 到B 的函数,记为y=f (x ),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函数y=f (x )也可简记为f (x )。函数y=f (x )在x=a 时的函数值记作f (a )。 A B 问题1 {t|0≤t ≤24} {θ|-2≤θ≤10} 问题2 {1,2,3,…} {5,10,15,20,…} 问题3 {x|≤x ≤18} {y|<y ≤175} 问题4 (0,10) (0,25] 1 2 3 4 ┇ 5 10 15 20 ┇ y x 问题2 θ 0 6 7 15 ┇ -2 -1 0 10 ┇ t 问题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