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集全解(王社良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集全解(王社良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集全解(王社良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集全解(王社良版)

第一章绪论

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深浅: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 –300km),深源地震(>300km)

1.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是一种弹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p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橫波(s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L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作蛇形运动。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横波>面波

橫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1.3什么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基本烈度: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50年),某地区可能遭遇到的超越某一概率的最大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指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1.4什么是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

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1.5什么是地震、地震作用、震源、震中距、烈度、震级、震中?

地震: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辐射地震波的部位。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确定。地震强度由震级和烈度来反映。

地震烈度: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后引起后果的一种标度。

地震烈度与震级: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

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1.6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遭遇地震破坏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

1.7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注意场地选择和地基基础设计,把握建筑结构的规则性,选择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合理利用结构延性重视非结构延性,确保材料和施工质量。

1.8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是如何实现“三水准”设防要求的?

抗震设防的“三水准”:即“不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抗震设防目标亦为我国《抗震规范》所采纳。三水准设防的设防要求:

第一水准: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基本烈度相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

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它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原则进行

组合,对构件截面进行抗震设计或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再验算在小震作用

下结构的弹性变形。这一阶段设计,用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

段设计:在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对特别

重要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外,还要按第三水准烈

度(大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

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

2.1场地土的分类计划分?

场地土是指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十,其组成和坚硬程度不同,对建筑物震害的

影响也不同。一般地分为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

2.2简述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一般原则。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砌体房屋;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 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3怎样确定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

采用“拟静力法”

规范规定: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p----基础底面平均压力(kPa)

pmax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kPa)

faE---地基土抗震允许承载力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它建筑,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2.4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影响液化的因素有哪些?抗液化措施,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

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或粉土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其土颗粒之间将产生相对

位移,从而使土的颗粒结构有变密的趋势。这时,若孔隙水在短时间内不能排走

而受到挤压,则交将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其结果使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

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如“液体”一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场地土的液化。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土颗粒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将趋于密

实,使空隙水压力急剧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空隙

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颗粒处于悬浮

状态之中。这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称

为液化。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喷砂冒水。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aE

f p 2.1max ≤aE f p ≤

土层的相对密度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抗液化措施:使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大于相应的临界值。选

择合适的地基埋深,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增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管道穿过建筑处采用柔

性接头

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整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型变化处开裂。

2.5液化判别和处理的一般原则:

对存在饱和砂土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对

6度区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

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

判别和处理!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

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

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经初步判别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的场地土,原则上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

初步判别主要是根据以地质年代、粘粒含量、地下水位及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等作为判断条件。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则是根据现场的试验结果来确定,即利用专

门的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并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在现场进行试验。当地面下15m

或20m深度范围内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

别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界值Ncr时,应判别为可液化土,否则即为不液化土。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界值Ncr应按照规定的公式计算。

2.6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2.7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其中ζa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a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8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2.9什么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

1)反映各土层的综合刚度,其值可根据地震波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总时间等于该波通过同一计算深度的单一折算土层所需的时间求得。2)反映各土层的综合刚度3)根据地震波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各土层的总时间等于该波通过同一计算深度的单一折算土层所需的时间求得。

2.10场地的卓越周期?确定卓越周期的意义?

地表震动频度-周期关系曲线上频度最大值对应的周期称为场地的卓越周期。意义: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

自振周期和卓越周期Tg对结构的震害有什么影响?(简答题)

结构的自振周期顾名思义是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质量及刚度有关,具体对单自由度就只有一个周期,而对于多自由度就有同模型中采用的自由度相同的周期个数,周期最大的为基本周期,设计用的主要参考数据!

而卓越周期是,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

第三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1 地震作用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定义: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地震波到达地面后引起地面运动,使地面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烈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作用。(以前称为地震荷载)

特点:

(1)不是直接作用在结构上,属于间接作用;

(2)不仅取决于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等地震特性,还与结构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阻尼等)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

震中距离,震源深度,震级,地震时间,地形,地质,房屋结构,人口密度,天气等等

3.2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定义: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某种反应量的最大值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曲线.

性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为一多峰点曲线。当阻尼比为0时,加速度反方谱的谱值最大,峰点突出。阻尼比越大,反应越小,曲线越平滑。结构周期的规律: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

3.3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Geq?怎样确定?

所谓等效总重力荷载,对于多质点体系来说,就是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乘以等效质量系数0.85。

G G eq ξ=85.0)(1122

1

≈?=∑∑∑===n i i n i i i n

i i i G H G

H G ξ

根据对大量结构采用直接动力法分析结果的统计,c 的大小与结构的基本周期

及场地条件有关。当结构周期小于0.75s 时,此系数可近似取为0.85。显然,对

于单质点体系,此系数取1.在使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结构的基本周期一

般都小于0.75s 。所以《抗震规范》即规定c 取0.85.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确定如:

Gep=0.85∑Gi 3.4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3.5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

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

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6考虑竖向地震力: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结构、长悬臂结构,以及

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

3.7鞭梢效应 :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的部

分,地震作用效应会增大。

第四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4.1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

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

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与计算设计的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的计算设计。

4.2砼框架体系结构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短,从而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增加的幅度可达30%-50%.

改变了结构的抗震剪力分布状况。由于砌体填充墙参与抗震,分担了很大一部他分水平地震剪力,反而使框架所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减小。

由于砌体填充墙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限制了框架的变形,从而减小了整个结构的抗震侧移幅值,

相对于框架而言,砌体填充墙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建筑物遭受地震前几个较大加速度脉冲时,填充墙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并用它自身的变形及墙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消耗输入建筑物的地震能量。所以,砌体填充墙在这里充当了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主力构件,使框架退居为第二道防线。

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5.1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包括哪几个方面?

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计算(竖向、水平向)——内力组合——截面强度计算——变形验算——构造措施等

5.2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对称布置。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件应避免剪切破坏,构件弯曲破坏形成的极限剪力应小于构件斜截面的极限剪力,即强剪弱弯”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件之间应设置成“强柱弱梁

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宜大于梁、柱构件的承载力。即”强节点弱构件”。

5.3结构破坏机制:总体机制、楼层机制

强柱弱梁:原则:框架柱端的抗弯承载力大于框架梁的抗弯承载力,要使梁端

首先屈服形成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而柱在较长时间里基本

处于弹性状态。

调整方法:人为地将同一节点处柱端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设计值

调整为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

强剪弱弯:原则:框架梁和柱的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防止地震时构件

在受弯屈服前发生剪切破坏

调整方法:人为地将同一杆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调整

为略大于按杆端弯矩设计值及梁上荷载反算出的剪力值强节点强锚固原则:使节点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5.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

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 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2. 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3. 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4. 填充墙的震害;

5. 抗震墙的震害。

第六章 多层砌体房屋

6.1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如何选取?地震作用如何确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如何分配?

计算简图的选取:

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满足前面规定的结构布置要求的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形式以层间剪切变形为主。

各楼层的重量集中到楼、屋盖标高处。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各楼层重量包含楼、屋盖自重,活荷载组合值,上、下个半层的墙体、构造柱重量之和。

固定端位置:基础埋置浅时,取基础顶面;埋置深时,取室外地坪下0.5m 处;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的全地下室时,取地下室顶板顶处;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为半地下室时,取为地下室室内地坪处,此时,地下室也算作一层楼面。 地震作用的确定:

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Fek=α1Geq

考虑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纵向或横向承重墙体的数量较多,房屋的侧移刚度很大,因而其纵向和横向基本周期较短,一般均不超过0.25s 。所以《抗震规范》规定: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时,地震影响系数均取其最大值,即max αα=

水平地震作用

EK n k k k

i

i i F G H G H F ∑==1 eq Ek G F max α=

楼层地震剪力

F

V n i j i ∑==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地震作用应乘以地震

增大系数3 。)

层间地震剪力i V 在墙体间的分配:

层间地震剪力是作用在整个房屋某一楼层上的剪力。首先要把它分配到同一楼层的各道墙上去,进而再把每道墙上的地震剪力分配到同一道墙的某一墙段上。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由该验算方向横墙单独承受

·第i 层层间水平地震剪力为Vi 按三种情况分配到该层第m 道横墙上: 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分配

·计算方法同横墙,由于纵向墙体的间距较小,水平刚度较大,往往可按纵墙净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墙总净截面面积的比值Aim/Ai 进行分配。

6.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6.2.1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3.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4.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

5.墙体之间的连接

6.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7.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6.2.2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1、芯柱设置部位及数量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应按下表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2.芯柱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

(1)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m×120mm。

(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芯柱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 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m。

(二) 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1)截面与配筋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90×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

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的基础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三)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砌块房屋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

2.配筋不应小于4Φ1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并按下表设置。

(四) 砌块墙体的拉结

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网片可采用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

(五) 设置钢筋混凝土带

6度时7层、7度时超过5层、8度时超过4层,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与60mm,纵筋不小于2Φ20,并应有分布拉结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六) 其它构造措施

与多层砖房相应要求相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王社良版)

第一章绪论 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深浅: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 –300km),深源地震(>300km) 1.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是一种弹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p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s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L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作蛇形运动。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横波>面波 横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1.3什么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基本烈度: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50年),某地区可能遭遇到的超越某一概率的最大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指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1.4什么是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 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1.5什么是地震、地震作用、震源、震中距、烈度、震级、震中? 地震: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辐射地震波的部位。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确定。地震强度由震级和烈度来反映。 地震烈度: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后引起后果的一种标度。 地震烈度与震级: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 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作用δn=0。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0.85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1=0.13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α1G eq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第一层:V1= F1+ F2+ F3 第二层:V2= F2+ F3

第三层:V3= F3

解: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二振型 ∑∑==-=?+-?+-??+-?+-?== =3 12 222 23122428.01 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三振型 ∑∑===?+-?+??+-?+?= =3 1 2 222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i j ji j ji G x F γα=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kN 4.3348.9270667.0363.1139.012=????=F kN 2.3348.9180000.1363.1139.013=????=F 第二振型 kN 9.1208.9270)667.0()428.0(16.021=??-?-?=F kN 7.1208.9270)666.0()428.0(16.022=??-?-?=F kN 8.1208.9180000.1)428.0(16.023-=???-?=F 第三振型 kN 2.1078.9270019.4063.016.031=????=F kN 9.808.9270)035.3(063.016.032-=??-??=F kN 8.178.9180000.1063.016.033=????=F (4)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第一振型 kN 8362.3344.3344.16711=++=V kN 6.6682.3344.33412=+=V kN 2.33413=V 第二振型 kN 8.1208.1207.1209.12021=-+=V kN 1.08.1207.12022-=-=V 8.12023-=V 第三振型 kN 1.448.179.802.10731=+-=V kN 1.638.179.8032-=+-=V kN 8.1733=V (5)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kN 8.8452 312212111=++=V V V V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题分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教学内容: 1、困难是什么; 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 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 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

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 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 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办法很简单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活动,启发学生 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

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我也失败过 一、谈话导入 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三、看图听故事,探讨问题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 4、教师小结。 四、读名人名言,学道理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时,在结构顶部附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加ΔF n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版

精选资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通过追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感受父母、亲人、学校、社会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2、学会通过生活细节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可贵,从而树立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3、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沉迷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4、懂得健康的重要意义,初步培养积极锻炼身体、均衡饮食等良好习惯。 1、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耐挫能力,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和困惑能用正确的方法取决解决。 本单元各课内在联系: 本单元包含“生命多么可贵”“成长日记ABC”“健康生活每一天”三个活动主题。首先,“生命多么可贵”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通过感受人世间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从而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耐挫能力、对未来人生的美好信念。“成长日记ABC”这个活动主题是在前一个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学会沟通,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尊重和悦纳他人,学会男女同学友好相处等。“健康生活每一天”,通过一系列探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侵害,感受体育锻炼,良好生活习惯等对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负责任。所以,这三个活动主题是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生命多么可贵》两课时 《成长日记ABC》两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三课时

六年级品社上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品社上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第一单元 1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2 慕布里奇的研究成果催生了电影。 3 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 4 提出问题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 5 人类梦想能够飞翔发明了飞机。 6 人类从鱼潜水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7 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8 有幻想、做白日梦是创造的开始。 9 幻想有时还会成为科学探索的动力和基础,幻想并不是空想。 10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1 坦莫尼尔发明了缝纫机 12 胡克发明了显微镜13 玛丽安娜发明了纸尿片 14 迪斯尼创造出米老鼠的形象 1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6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7 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了世人没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 18 想到就好,成功的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

5 纸的制作过程:做纸浆——煮沸、搅匀——抄纸——吸干、晾干 6 棉花的百变之谜:棉花——棉线——棉布——花布——裙子、棉袄、床单、被套 7 逐渐淘汰的用具:架子车 8 逐渐消失的行业:打铁、补锅、舂米 9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了工农业生产中。 10 传统的工业、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 11 有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12 被称为“水上放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 13 机械化挤奶省时又省力。 1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5 为什么说“种瓜得乐”呢? 答:一年又一年,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播下种子的同时,也播下了希望,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16 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答:(1)饭桌上香喷喷的鸡腿来自农民精心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 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 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 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完整版 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

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 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 (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

教改项目及论文选编

教改项目及论文选编 目录 一、教改项目统计表 (1) 二、教改论文统计表 (3)

一、教改项目统计表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1 郝际平 国家精品课程《钢结构》 教育部 2007 2 梁兴文 国家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教育部 2006 3 郝际平 影响博士研究生创新潜能发挥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教育部 2006 4 郝际平 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 2006 5 白国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 2007 6 李慧民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材建设 建设部标准司 2006 7 姚继涛 陕西省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教学团队建设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8 史庆轩 陕西省精品课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9 郝际平 陕西省精品课程《钢结构》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10 胡卫兵 陕西省精品课程《结构力学》 陕西省教育厅 2007 11 熊仲明 陕西省精品课程《砌体结构》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

12 韩晓雷 陕西省精品课程《土力学地基基础》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3 王社良 陕西省精品课程《抗震结构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4 胡长明 陕西省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施工》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5 梁兴文 陕西省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陕西省教育厅 2004 16 王社良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 改革与实践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17 李慧民 中国冶金建设协冶金建设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8 李峰 教学效果与激励机制关系之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6 19 武乾 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5 20 王社良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 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陕西省教育厅 2003 21 史庆轩 校级重点项目—21世纪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研 究、制定及执行管理办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22 梁兴文 校级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3 赵平 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24 白国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5 王宗让 影响研究生创新潜能发挥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2)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6)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 (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 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 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12)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 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 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 (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 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 (24)鞭梢效应; (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 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的85%; (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 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 二、简答题 1.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能的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

工程结构抗震3

1.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为抗震设防目标。 两个水准 三个水准 两阶段 三阶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三个水准 2.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与楼盖刚度无关 与楼盖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与楼盖刚度有关 3.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00m/s 300m/s 400m/s 500m/s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500m/s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0.85(GK+QK) 0.75(GK+0.5QK) 0.85(GK+0.5QK)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0.75(GK+0.5QK) 5. 一级抗震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外,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 1.2 1.4 1.6 .1.8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1.2 6.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 三 四 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四 7. 强柱弱梁是指()。

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8.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9. 修正刚度法适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的单跨或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2m 15m 18m 21m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5m 10. 框架房屋破坏的主要部位是()。

四年级下册教科版品社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 2、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慌”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3、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体会诚实是令人轻松坦荡的事 4、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都要做到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活动准备: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都比较强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未形成,有时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和惩罚;为了获得旁人的表扬讨人欢心;贪小便宜或者为了获取某些利益;不明是非,以错当对;逃避现实不想承担责任;为了取得好成绩,想方设法地作弊等等便会说谎。因此要对孩子留心观察,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 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vcd《狼来了》的故事片、课件录相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搜集到有关诚信的故事,如列宁小时侯的故事、讲砍倒樱桃树小男孩的故事 (三)活动时间:两课时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我不能说谎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成语、警句、诗歌,在黑板上的一角留一块空白,让学生每天更新这些成语、警句、诗歌,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动画故事导入,明确活动主题: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片《狼来了》。 老师可以和学生交流:故事中的小孩为什么会被狼吃掉?然后板书活动主题:我不能说谎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诚实行为我知道 ①小组讨论交流诚实的行为有哪些,揭示诚实含义 ②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两幅图,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二:夸夸我自己的诚实表现。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里、在学校的诚实表现。 活动三:讲讲身边诚实的人和事。 身边有很多诚实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夸夸这些人,讲讲这些事。 活动四设置生活情境,辨析明理导行 情境一:课件展示教材的日记 1、议一议:怎样帮帮苦恼的王明宇? 2、说一说:你有过小男孩这种心情吗? 3、想一想:你以后遇到这种事怎么做? 情境二:课件展示教材中“乐乐该怎么做”的图片文字。

最新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1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2 3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4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5 作用δn=0。 6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7 G eq =0.85 8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 1=0.139 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 1 G eq 10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11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2 13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14 第一层:V 1= F 1 + F 2 + F 3 15

第二层:V 2= F 2+ F 3 16 第三层:V 3= F 3 17 18 解: 19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20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21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2 23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24 第一振型 25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26 第二振型 27 ∑∑==-=?+-?+-??+-?+-?== =3 1 2 222 23 1 22428.01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28 第三振型 29 ∑∑===?+-?+??+-?+?= =3 1 2 222 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0 31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i j ji j ji G x F γα= 33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3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题(卷)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 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教科版五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二、教材剖析 (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材内容:本册书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爱美丽生命、规矩与方圆、不能忘记的历史、科技创造新生活和商品带你看世界”,涵盖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哲理性强,通俗易懂,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发展规律。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 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 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 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二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取第一水准地震动参数,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弹性地震作用和弹性变形,保证必要强度、控制侧向变形,满足第一水准“不坏”和第二水准“可修”的要求;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摘要:地震具有突发性,且可预见性低,因此应以贯彻预防为主要方针,而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抗震设防和提高现代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两方面进行概述。 地震是自然灾害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之一,它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和可预见性低,所以为了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有效提高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有效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一、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是一种难以把握的随机振动,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准确预测房屋遭遇的参数和特性无非是现代建筑科技的挑战。抗震在结构分析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未充分考虑非弹性性质,空间结构作用和阻尼变化,材料实效等诸多因素,因此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得到的结果。长期抗震经验总结的抗震工程基本概念和抗震工程的基本理论应是抗震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同时也是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因素。 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中经常出现的“轻灾区有重灾,重灾区有轻灾的现象,就是由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不只是在结构上还有对房屋周围场地条件的破坏。例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粉土沙土液化,地表的错动

与地裂。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和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是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的最好选择。 (2)避开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例如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河岸和边坡边缘、采矿区、软弱场地土、非岩质陡坡、在平面分布上岩性状态成因明显不均匀的场地土。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设计出完美的方案,还应该做好建筑物的补救措施。因此,通常建筑师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对结构的布置与材料使用进行探讨,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合情合理,不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1、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建筑结构体系应该尽量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作建筑构件破坏而造成整个结构失去抗震能力,甚至失去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赘余度以及内力的重分配能力,即使由于地震而使得建筑结构的部分构件丧失,其他的构件依然可以承担其建筑载荷的能力,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2013教科版品社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教科版六年级品社下册总复习试题 一、填空 1、在学习上,合作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合作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合作让我们更(开心) . 2、体育比赛需要(运动员)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需要(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联合国“维和”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做好。 3、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做事,这就叫做(合作)。 4、合作的最大好处是使合作双方或多方能够(双赢)(共享)。 5、真诚合作要以大局为重,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体谅别人的(困难),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要学会(负责),要经得起(委屈)和(误解),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作才会成功。 6、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享用共同创造的资源,这就是(共享);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中获得益处,共同成长,这就是(双赢)。 7、竞争,可以促进(合作);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8、(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9、我国已连续几年粮食产量达到(5000)亿千克左右,依靠自己的力量使13亿人民丰衣足食,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这是新中国创造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10、我国的(谷物)(化肥)(彩电),钢铁等许多产品居世界第一位。 11、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12、2001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1.8)岁,进入了长寿国家。、 13、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的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是(海南)、(珠海)、(深圳)、(厦门)、(汕头)。 14、“(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四大工程激活了我国东西南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牵动了亿万人的心。 15、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祖国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从(三峡工程)到(西电东送),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点工程,勾勒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蓝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