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三个特征,进而从哈氏的公共领域角度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演变过程,包括主体、场域和民主机制。再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的利弊。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

一、公共领域的涵义和特征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通讯、出版、党派、沙龙、书籍、杂志等等。由此定义可见,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

二、网络公共领域——全新的社会状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促使人类加快文明的步伐。然而网络中是否有真正的公共领域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一)网络公共领域——真正意义公共领域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成为信息社会的载体,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广泛性,开放性,多样性,便利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传媒的上级控制下级的传统状态。使人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市民社会;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论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各种形态的国家主义。在西方,打着凯恩斯主义旗号的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大行其道,名学宿儒绞尽脑汁为新兴的国家主义寻找学理上的论证和支撑;东方一些国家则以列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国家覆盖和管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新制度。然而,当国家主义的弊端尽显无遗的时候,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界又开始寻找一度迷失的市民社会理念,试图重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现代性理想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和自主量、如何复兴公共领域的理性的批判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政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文明社会阶段。它主要包括古希腊和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既有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意思,又指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和家庭做出的区分,成为后世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先声。受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的影响,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都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和自然社会二分中界定市民社会的主张。在这些理论家看来,在自然社会里,或者充满争斗,或者无法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状态,所以人们需要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来克服前政治和前国家的自然社会的弊端。(2)经济社会阶段。主要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自组织生活。他们的理论也是对现代社会日益被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解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市民社会的解放充其量不过是有财产的人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需要通过市民社会的自我扬弃来实现。(3)文化社会阶段。主要包括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等从事文化批判和建构的学者与学派。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葛兰西开辟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是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概念,而且建设性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结构转型,为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公共领域的论文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2) 引言 (3) 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4) (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 (4) (二)公共领域道德的特性 (4) 1.继承性延续性 (4) 2.现代文明社会交往的基础 (4) 3.广泛性 (5) 4.简明性 (5) 二、公共领域各方面道德缺失的表现 (5) (一)社会公共生活方面 (5) (二)虚拟网络方面 (5) (三)经济交往方面 (6) 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事例 (7) 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根源 (8) (一)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8) (二)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8) (三)道德观念不深 (8) (四)道德教育不当,缺乏公共意识 (9) (五)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9) 五、怎样治理公共领域道德缺失 (10) (一)教育引导:建立良好的德育体系 (10) (二)社会保障:建立社会赏罚机制 (10) (三)约束机制:加强公共领域道德确实的法律约束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内容摘要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过,当今来看,这些古训早已被不少人抛之脑后,为钱、为名、为利,道德底线一再失守,我们常常埋怨这个社会缺少诚信,又由于制度不完善和规则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才导致了社会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生活中,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状态。其中,作为民主表达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的来源,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社会与国家之间相互衔接的一个良好中介,也是现在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道德缺失现象不断出现,是的道德调节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古训,道德底线失守,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公共领域的概念与早期报刊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都属于私人领域,劳动的特点

从哈氏_公共领域_到网络公共空间

1“公共领域”的提出 按照“公共领域”概念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比利时的社会学家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论坛。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意见、经验;②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讨论展开交锋,让公众作出自由的判断和选择;③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共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种公共领域在15、16世纪的西方,主要的场所是咖啡馆和各种沙龙(家庭聚会方式),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近代报纸诞生以后,逐渐被独立出版社或者规模较小的报纸所取代,因为这种小型报纸更为人所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咖啡馆或沙龙里的讨论是口头交流,人们或即兴发言,缺乏深思熟虑,或争论不休,难免感情用事,发言很情绪化。 在报纸上进行书面语言的讨论,在其措辞行文中更理性化。所以,早期报纸很快取代咖啡馆、沙龙,成为最主要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很具约翰·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倡导的"意 见自由市场"的境界。 按照西方学者的认识,“交流是民 主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公共领 域内,公民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平心 静气地讨论问题,多元思想得以充分表 达。这样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社会的象 征;形成和国家政权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的关系;形成了真正代表市民的社会舆 论,成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屏障。正如美 国的一位政治学家迪萨德所说:“正确 的结论是由大众的声音聚合而成的,而 非权威的选择。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 这确实愚蠢,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借以依 靠的东西。”首先,交流的参与者是深思 熟虑的公众话题的制造者,而尽是现代 意义广的咖啡馆里的“大杂烩”;这种话 题不是无聊的小道消息或者绯闻,而是 一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从 而实现哈贝马斯所设想的“让理想的讨 论达到对国家最理想的境界”。其次,大 众传媒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它必 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其最高宗 旨,以专业理念运作媒体,要求客观、公 正、平衡、全面,要求多样、开放、保证文 化质量、保护弱势群体。 2“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 但纵观当今社会和大众传媒,令哈 贝马斯和西方一批学者失望的是,这样 的理想条件在西方各国已荡然无存,而 且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正如哈贝马斯所 说的那样,大众传媒的公共原则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国家权力的扩张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很少能够完全 实现,尤其随着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舆 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在根本上改 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当市场法 则渗透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理性一 批判论争逐渐被消费取代,公众交流的 网络消费为个人行为,不过这种接收方 式却是整齐划一的”。在当前,政府、企 业、编辑为了他们各自利益在大众传媒 上所设置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 受众对政治的认识和他们日常生活中 的话题。大众传媒的集团化使得传媒 “千台一声”、“千报一面”,非主流的意 见一般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即使有不同 声音,也微弱得难以让人听见。铺天盖 地的大众传媒形成了“符号暴力”—— — 拒绝自由交流,使得媒体只能在固有思 维的轨道上运作。不是现代人懒于思 考,而是大众传媒强行要代替公众进行 思考,并且把“结果”批量生产发售。受 众变成媒体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丧失了 对权力的批判作用。由于大众媒介主要 控制在占据了主流并且拥有公共权威 的阶层的手中,这样势必造成公共权威 思想上的暴力侵犯。因此,西方学者所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罗志洋涂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以来,经过哈贝马斯的概念化并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则成为公共领域的载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 的方式,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公共领域”的优势,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03-24 理论视野 149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2011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_以Web2_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

2010年第3期No.3 201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 na l of Sichuan U niv ersit y (So 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168期Sum N o.168 k 文化与公共性研究k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宋石男(1978)),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 )))以Web2.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 宋石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在W eb2.0时代,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平等、多元的话语平台,使公共领域呈现向所有人、所有问题开放的趋势,/受众0转为/公众0,网络也转为/共有媒体0,公共性得到回归。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对传统的/意见领袖0的定义发起挑战。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公共话题、推进公共事务的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已逐步显示出民众通过自有/共有媒体来影响公共政治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领域;W eb2.0;网络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K 244,B2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0)03-0070-05 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媒介的公共性回归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网络意见领袖如何利用Web2.0媒介参与公共领域的建构?又如何在公共领域中展开行动,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传播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期讨论公共领域的一个新焦点。 一、Web2.0时代的公共性回归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公共领域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1]。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代公共领域迎来的最大变革,或是Web2.0时代的公共性回归。 学者胡泳曾将各种基于数字技术、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称作/共有媒体0。这一概念,是基于近年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主题)))Web2.0的兴起 [2]85-86 。简单地说,Web2.0媒介包括以博客、 微博客、SNS (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介,此外,还包括论坛、网上讨论组(如豆瓣小组,QQ 群等)、电子邮件列表、聊天软件系统(如QQ 、M SN 等)、维基百科系统、xm l 联合(如r ss 聚合,是一种关于网络内容订阅的服务)、协同出版(国外如dig g 科技新闻网站,国 内如译言网站)、视频分享(国外如yo utube,国内如优酷、土豆)等。上述Web2.0媒介的内容形式不一,传播方式多样,而核心要质皆在于/用户创造内容,进而创造价值0。 关于Web2.0,其创始者蒂姆#欧内利如此定义:/Web2.0以网络作为平台,横跨所有互联设备;Web2.0应用充分调动这一平台的内在优势:把软件作为不断升级的服务加以提供,使用软件的人越多,软件越好;这些应用从多种来源(包括个人用户)吸取和重混数据,与此同时,允许自己的数据和服务被他人重混。0这个定义过于晦涩,不过欧内利还曾用一句话概括其本质: /我认为Web2.0的本质是利用集体智 能。0[2]86不少IT 人士也对Web2.0有精辟见解。有些人认为,Web2.0即鼓励用户之间的交互性行为,提倡个人价值和个性的充分表达,并从每一个体出发来优化应用效率的互联网信息理念。其典型特征是通过互联网四通八达、廉价高效的信息管道,将用户置于蜂巢状结构之中,实现/泛中心化0,即弱化寡占性的信息源,弱化自上而下的、树状的信息传播结构[3] 。这也可理解为民主化的信息网络重构。每一个体既可以作为平等的信息源进行对外传播,又能够在个性化的服 70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积极 关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他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理论起源于奴隶制时期的广场集会,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对话基础之上。人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角色截然不同。真正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催生的资产阶级内部。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 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后半部分,哈贝马斯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从19世纪末开始,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的财富不均衡导致了对公共领域的不平等控制。参与经济利益分配的国家,逐渐控制了原本为公共服务的媒介,媒介的民主功能不断下降,诸多免费的公共服务机构转为私有开始收费,“社会的对话被管理起来”。(微博的出现) 由此,具有政治功能的媒介集团被意识形态所操纵,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趋向融合,从公私分明转向国家社会一体化。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 1、核心问题:传媒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大众服务性传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电视和报刊的私营化程度日益提高,由此导致媒介越来越多地受市场和国家控制,其原有的政治、文化功能遭受严峻的挑战。 传媒是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公共领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作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传媒对社会的民主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既鼓励和保障大众参与公众生活讨论、表达各自意见的自由权利,又对国家机器和民主进程行使批判和监督功能。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控制,保障和推动公共领域的功能日渐式微。 归根结底就要探讨传媒的管理体制问题。 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保持其自由和独立,才能防止政府对传媒的控制和干涉。 后者批判传媒的市场化,认为市场制造垄断,私人控制传播意味着对自由权利的妨害,传媒的市场化导致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差别消灭。而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可保护传媒不受垄断控制,当垄断产生威胁,甚至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竞争、抑制垄断。 我们对于哈贝马斯是热情大于理解,被动接受大于积极挑战,为此,我们应该研究理论,同时,也不抛弃实践。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以发展论坛为例 史娜 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开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以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例解析网络论坛对拓展公共领域的积极意义,之后又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公共话语构建的局限性,最后表明网络论坛已经接近于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公共话语 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当代的黑格尔”。1961年,他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一书中,他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建筑学的综合思维方式,对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丝毫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本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该书中提到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公众可以快捷、方便的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之中,网络论坛给公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局限,网络论坛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构建公共话语的责任。 一、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解 “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立足于批判的立场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结构、功能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展望。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看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①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有别于私人领域,只限于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哈贝马斯在论述公共领域概念的同时,也对公共舆论的媒介进行了分析,作为载体的媒介使得公共舆论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对话有了交流的空间,对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哈氏的公共领域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总的说来,公共领域就是政治权力之外,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它不仅使等级制度阶梯的下层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而且通过越来越多的横向共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消弱权威,而且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对,其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一

从语用视角看网络新闻评论语言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新闻逐渐成为一种新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而网络新闻的交互性特点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发展成对广大社会群体产生极大影响的信息传播源。本文重点从语用视角来对网络新闻评论的语言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用学;网络新闻评论;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56-01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网络新闻评论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新闻语言,它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存在。网络新闻评论是区别于传播新闻传播渠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专门提供给网络新闻阅读者的一块发表自己主观意见和看法的区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新闻作者与评论者之间的会话区域。而互联网的公开性特点,让几乎所有的网络新闻评论都是公开的,一旦网络新闻评论形成集群意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比较大。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语用主体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语用主体主要是指具体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作者以及评论者。从双方的属性来分析,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特点,新闻作者与评论者互为表达与接受主体。网络新闻评论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信息单项传播的模式,读者也有了发言权和表达权,二者的语用主体身份也是互为表达主体与接收主体相互转化的。例如新文化网2015年11月23日发布的网络新闻――《合肥万人吃火锅宴京剧比基尼模特陪吃场面香艳》,新闻一发出,就引来广大网络读者的评论: 水色cici:“中国式营销的悲哀,能不能尊重下国粹艺术!” 诗人龙飞凤:“京剧是什么?国粹。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在糟蹋国粹,艺术可以创新,但用比基尼这样的着装来唱京剧,除了炒作除了庸俗,我看不到任何与艺术与国粹有关的东西,实在是有伤大雅。” 小熊画饼:“你们凭什么糟蹋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谁给你们这个权利!” 虽然网友的评论语气有轻有重,但是这件事的社会舆论走向是较为一致的,即人们都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是在糟蹋国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网络新闻评论给予了作为接收主体的网友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转化身份,成为表达主体。这是一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交互性的表现,同时也表明网络新闻的语用主体是相互转化、互为依托的。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语境分析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语境分析,其关键点在“语境”这一词,通俗地说,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环境。目前,语境的划分种类非常多,从网络新闻传播方面来说,其语境主要从社会性和文化性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即社会文化语境。 网络新闻传播的语言使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社会文化特性决定了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网络新闻评论。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开化,国家给予人们更多的的言论自由。人们能够参与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而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影响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关于过去大家都不敢涉及讨论的话题,广大网友们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讨论。例如新浪网于2013年1月23日发表的《部分单位公款吃喝转内部餐厅标准堪比五星饭店》文章,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迈乐个腾:“原来听说‘五星级酒店都靠公款吃喝养活的’,我还不信,现在我信了,最近五星级酒店的上座率不到20%。大家说说五星级酒店的以后是不是活不下去了?” 奈奈宝:“我觉得在习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越来越重视贪污腐败给党的形象造成的危害,必须严惩!” 草原骏马:“呵呵,中央的八项规定好啊!光盘行动好!你说老百姓哪个有能力去酒店吃饭啊?过年过节可能有几个小康家庭。” 这则新闻是关于政府腐败问题的,很多网友都或内敛或直白地表明了自己对此问题的不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探讨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探讨 随着网络在社会中的普及,网络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结合愈发紧密,人们可以轻易在网络中获取信息,教育也可以从网络方式中得到全面拓展。基于这种发展现状下,人们的思想极易被社交网络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社交网络的影响力之大是不可小觑的。为了使社交网络得到更好地应用,相关部门应从心理学视角下,对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加以约束。 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社交网络用户中,18至35岁群体占据了64.4%的比重,高中到本科这个阶段的社交网络用户群体则占据了84%的比重,这个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的社交网络用户中,年轻群体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在这里面,更多的是在校学生,这里包括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年轻人对网络的喜爱与广泛运用,注定了学校的教育与网络无法分割,学校教育已经迈入了网络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时代。网络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固定单一,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易的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不仅在量上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在质上同样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满足,信息来源的丰富与多样化,促使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举个例子:近年来,我国的微博平台发展十分迅速,新浪微博、腾讯微

博等主流微博平台用户已经上亿。微博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便捷的传播方式,微博舆论经常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曝光社会不良行为、关怀弱势群体、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关注生态环境等,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另外,微博舆论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可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解决困难。有关部门在进行救援计划时,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计划实施起来也会更加效率。基于这种社交网络下,人们很容易被其舆论影响,从而产生个体行为的变化。 (一)网络形势下个体行为规范的控制难点 通过正确的舆论宣扬与行为指导,学生可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不良影片与言论在网络上大量充斥,且没有完全有效的肃清措施,年轻人很容易就能够接触到许多的负面信息。年轻人冲动、热血,富有模仿意识,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其思想观念很容易被牵引、被误导,枯燥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对外界社会充满向往,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煽动,人们很容易便产生暴力等相关行为,进而给社会带来损失,给自身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在网络时代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对网络健康环境的营造,有效规范年轻人的行为习惯,最终让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走上正轨。当然,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还并不成熟,故而我们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在思想政治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 J?哈贝马斯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 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 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性、工具性行动和交往性行动的 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现译载于此,希望有裨益于读者。 问(1):你在60年代初提出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概念,90年代初又对“公共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解释。但对这一概念,人们的理解仍有不少歧异。应该怎样概括和理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答: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它尽管与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中的前身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最先是在17、18世纪的英格兰和法国出现的,随后与现代民族国家一起传遍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术协会、阅读小组(Lesegesellschaften)、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的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茶室、沙龙等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这些早期的公共领域逐渐沿着社会的维度延伸,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无所不包:聚焦点由艺术和文艺转到了政治。 这种联系和交往网络最终成了处在市场经济和行政国家“之间”或“之外”、但与两者“相关”的某种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一方面,在这些系统中,每一种都满足特定而且有互补性的生产和分配功能,同时在另一方面对决策进行集体性约束。对我们来说有趣的是其政治功能,即自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来,这种新型的市民社会在宪政国家框架之内可以承担的功能。市民社会提供了在政治问题上多多少少是“自由的”舆论能够产生的土壤———一种通过民主参与的法律渠道转变为公民的交往权力的公共影响。 问(2):在运用“公共领域”概念分析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方面,中国社会历来公私界限不够分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也不同于西方;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个人的自主性正在增强。那么,“公共领域”(市民社会)是可用于分析和批判中国社会的概念,还是也可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模式? 答:我对今日中国的形势不熟悉。由于你们国家中经济和国家的关系不同,我完全能想象将西方模式直接“应用”到中国的任何一种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过我确实认为,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民主化,将最终促进而且也需要民主形式的舆论必须植根于其中的、我们称之为政治公共领域和联系网络的某种等价物。任何一种以更广泛、更知情和更主动的参与(我们在西方仍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为目标的改革,均依赖于某种健全的公共交往,它 53

智慧社区公共区域WiFi网络建设方案

小区/居民社区公共WiFi网络建设方案 信锐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归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并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文档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其著作权或其它相关权利均属于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条款 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内容如有更改或撤回,恕不另行通知。 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已尽最大努力确保本文档内容准确可靠,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均不对(包括但不限于)最终用户或任何第三方因使用本文档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损害负责。 信息反馈 如果您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反馈: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1栋6楼 邮编:518055 您也可以访问信锐技术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510760602.html,,获得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目 录 一、概述 (5) 1.1项目概述 (5) 1.2项目需求 (5) 二、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7) 2.1整体设计内容 (7) 2.2方案构架 (8) 2.3智慧社区WLAN覆盖方案设计 (8) 2.3.1小区公共区域覆盖方案 (9) 2.3.2地下停车场覆盖方案 (10) 2.4安全的无线网络设计 (11) 2.4.1无线接入前的安全认证 (11) 2.4.2使用无线时的安全合规 (12) 2.4.3安全合规的上网安全审计 (13) 2.4.4客观环境下的安全防护 (14) 2.5社区极致运维管理方案 (15) 2.5.1图形化管理后台,可视化操作 (15) 2.5.2高可靠性、扁平化设计,减少运维工作 (16) 2.5.3移动APP,随时随地进行网络管理 (17) 2.6大数据收集与增值服务 (18) 2.6.1大数据收集与分析 (18) 2.6.2智慧消息推送 (22) 2.6.3小区无线增值服务 (23) 三、信锐小区解决方案优势 (25) 3.1完善的解决方案 (25)

语文视角看网络热词

语文视角看网络热词 这年头,这世界变化太快;这网络,这信息让人目不暇接。 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层出无穷的网络热词,有时让我们这些教语文的老师都目瞪口呆莫能名其妙! 年末之时,各网站和某些钟情人士又在统计什么“十大网络热词”了。据说2012年这些热词上榜: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中国好声音、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吊(屌)丝、逆袭、舌尖上的中国、最炫民族风、给跪了等等,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以上语词还是受到普遍认可的。 再回看2011年的网络热词,主要有:坑爹、闹太套、擦、我了个去、你懂的、肿么了、伤不起、妹纸、震精、鸭梨、亲,扶不扶、hold住、有木有、凹凸曼、悲催、稀饭、酱紫、表拍砖、尼玛、你懂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盐慌子孙等等。 2010年度流行词语:给力、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凡客体、鸭梨我勒个去、羡慕嫉妒恨、非常艰难的决定、伪娘、蚁族、犀利哥、官二代、围脖、橡皮人、团奴、十全十美婚、“蒜你狠”系列(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上溯到本世纪初,网络热词开始被人关注、仿效、运用,到如今一发不可收拾,以致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成为正式场合标新立异的用语。 作文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必然会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它的存在理由和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以及对我们语文教学可能产生的冲击等,因为这种现象有可能伴随我们整个世纪! 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它之所以蓬勃兴起的背景,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探寻它之所以广受关注的理由,还可以从网络学角度来分析它之所以应时而生的原因,相信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示。然而语文教师必须考虑这种现象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影响,从语文视角去研究该如何应对这一日益凸显的语言热点问题。 首先我认为,这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尤其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看到我们的语言不断推陈出新,看到我们的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再造能力,只能说是非常幸运的事!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的关注背景:个体化、代议制(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向往) 公民社会:国家——社会二元制 公共领域的理论综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历史渊源:一体——分化——融合(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发展现实:多主体、多中心治理(公民社会的高潮)(舆论领域——行动领域) 新媒介的发展——微博、论坛——既是机遇,也存在困境。 边界问题:不可能截然分开。存在着虚拟世界的自由进出,二者融合。但是理应存在二者边界,否则造成公共问题私化,或者私人问题公共化。(虚幻的繁荣(网络)、泛政治化) 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是参与式民主对抗精英式民主的一把利剑? 其次,关于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在深受“大政府主义“以及”集权主义“影响的中国是否能够孕育出自己的公共领域?中国的公民理性到底是何种程度? 最后,国家——社会两者的关系是否真如大家所说是一种对立和抗衡的状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探讨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讨,较早涉及的是汉娜.阿伦特。尽管《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革命论》构成了阿伦特共和主义传统的完整理论链条,但是公共领域思想确实贯通这一理论大厦的主线。在她所描绘的古希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反差极大地历史长卷中,透露着她对已逝去的雅典公共政治生活的眷恋。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与工商精神盛行于这个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个体自由不断增加,民族国家、阶级、族群及传统所锻造的社会秩序不断衰微,个体自我实现的理想在社会中处于有利位置,人们选择和决定塑造其自身,个体成为自身的原作者,而将磋商公共问题视为浪费时间。托克维尔指出,个体是公民的头号敌人,因为无论个体聚集起来做什么公共事务,都会限制他们自由地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现代社会的个体往往对“公共利益”、“美好社会”、“公正社会”疑虑重重,除了对满足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情之外,个体对“公共利益”是漠不关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中的“公域”正被“私域”侵占了。 在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实与社会特征,阿伦特特别关注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是行动的场所,是行动者通过言行自我彰显、取得意义的空间,公共领域的遮蔽意味着主体的存在意义无处寻找。阿伦特认为,在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古希腊城邦中,经济活动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公民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政治事务。这不仅易于形成共同观点,达成社会共识,而且也使个人在行动中获得了自由,从而使社会得以进步。但近代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衰落,个人的独特性无法展现,政治蜕变成经济,代议制取代了公众协商。这不仅使相互孤立隔绝的个人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只能接受同一化的观点和规则,从而变成了“无思”“无能”的“单一化”的人,而且也使社会的共识因个人对政治的冷漠和被“代表”而无法通过协商得以形成,这是现代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而解决现代宪政危机并且铲除极权主义的根源,除了通过“革命行动”,复兴公共领域之外别无他途。 阿伦特根据人类活动的不朽性程度把人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劳动”(Labou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人类活动的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劳动)、社会领域(工作)和公共领域(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活动,它为生命过程供给生活必需品;“工作”是相应于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天赋、非自然的个人创造性活动,它营造的是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公共区域WiFi建设模式成功案例

公共区域Wi-Fi建设模式成功案例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无线网络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上,小到家庭上网,大到智能城市的打造,随处可见无线网络的身影,日前,上海电信联合信锐技术共同打造上海长泰广场新一代商场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及其应用。 上海长泰广场是一个很特别的超级商业综合体,主打“黄昏时的散步”概念,是上海浦东最大的散步道式的一站购物中心,西班牙小镇般探索型购物空间,让人可以享受真正的“慢生活”,备受各大知名品牌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催生的O2O狂潮席卷各行业,许多企业在O2O业务创新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超级商业综合体的长泰广场也希望在业务创新中实现O2O的成功过渡。上海电信与信锐技术联手为长泰广场打造的无线Wi-Fi 解决方案,在满足顾客无线上网需求的同时,将智能无线营销网络和商业广场实体服务有机结合,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购物环境,堪称当下商业综合体网络转型的成功典范。 Wi-Fi认证系统与商场会员系统无缝对接 亲身来到长泰广场我们才会体验到这套全新的Wi-Fi系统的价值所在。顾客拿出手机连接中文SSID名称为“长泰广场免费wifi”的无线网络,采用常见的短信认证方式即可完成上网认证。但背后的技术实现其实并不简单:如果顾客是长泰广场会员,认证通过后直接跳转至当季优惠信息页面,并可享受不限时上网服务,

并且当会员再次光临时,无需重复认证可直接上网;如果顾客不是会员,那么终端在认证过后会提示仅获得30分钟有限的上网时长,并自动跳转至会员注册页面。 会员初次连接认证过程 非会员初次连接认证过程 看似技术上小小的改变却蕴含着大大的商业哲学。如此的上网认证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会员顾客被优待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激发非会员的上网诉求,开拓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的发展会员通路。数据显示,长泰广场无线解决方案上线以来,通过Wi-Fi系统实现的会员申请数日均超过500个。 Wi-Fi系统中隐藏的广告营销大师 对于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建设单位除了为用户提供高速的上网体验外,当然也希望能为自身带来营销宣传效果。上海电信与信锐技术联合推出的针对公共区域的Wi-Fi方案正是解决无线建设单位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以长泰广场为例,在其无线控制器后台,管理员以及营销部门能够清晰掌握网络使用情况,顾客搜

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的网络教育-最新文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的网络教育 我们自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对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倍加推崇,使网络教育显示出无穷的活力。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普及在当今社会中的学习和交流之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以往传统呆板的教育方式,运用和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而教育心理学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教育心理学把教育中的心理活动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此,笔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着重浅析关于网络教育的可行性、不足之处等方面的问题,谨以此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从教育心理学看网络教育的可行性 教育心理学自出现以来,在教育方式的优化,教育成果的提高等方面都做出 了突出贡献,我们可以站在教育心理学的视角上看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此分析网络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在当代社会教育者的教育实践中,伴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符合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怎样教导学生使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才能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 育心理学研究者一直追求的问题,当前的网络教育可行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对学生来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种教育方式是否科学有效首先应该考虑到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和利用。网络教育由于其生动性的灵

活性受到学生的喜爱。基于计算机技术进行课堂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呆板的教学方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教育再也没有了年龄、身份的限制,学生可以不用死死地钉在教室里,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把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2对教师来说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更加灵活有效地方式开展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能够展示给学生更加结构化的知识,强调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并通过网络上的链接逐步完善和扩充,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教育不论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对教师教育方式的改进都有着重要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迎合时代需要的产物,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日新月异

公共领域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read)

作者简介:罗贵榕(1971-),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24期, 2007. 3 ACADEMICS IN CHINA No. 3May. 2007 公共领域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 ○罗贵榕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摘要〕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历史形态及功能进行考察,确定公共领域的基本构成 要素是:参与者、公共空间与自由交往,并进一步明确了公共领域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三 个相应条件:公众的出现;具备充分的交往空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目前公共领域在中 国已然发生并处于成长与扩张之中,并在较长时间内被置于国家引导之下。 〔关键词〕公共领域;基本要素;构成条件;存在基础;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哈贝马斯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中国学 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公共领域”这个概念逐渐被汉语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众 多学者围绕着政治公共领域在中国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培育、再构建问题进行了 探讨,但对于公共领域本身的结构及成长条件的研究并不充分。 一、重析公共领域的构成条件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原指“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对它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他是这样描述的:“公共领域首 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 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 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1〕因此,公共领域可以理解为:介于国家与社会 之间的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空间,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公开的讨论与批判而形 成公众舆论,从而强化国家活动必须面对公众的民主色彩。因此,也可将公共领 —271—域视为批判的空间。 讨论公共领域的发育或建构,必然要从它的存在基础与构成条件入手。关 于公共领域的存在基础毋须作过多的论证,因为哈贝马斯已将公共领域存在的 两个前提归结为国家与社会的严格分离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严格分离。 公共领域的目的是形成公众舆论,以实现对普遍利益的甄别与维护。如果国家 等同于社会,公共领域等同于私人领域,也就无所谓“公”、“私”之别,无所谓个 别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冲突与整合。因此,只有当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与社 会的相对分离,并出现“公”的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时,才可能催生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基本要素与构成条件却需要详细分析。有学者认为:“如果我 们把公共领域放到整个人类的历时空间和共时空间中考察,还是有可能把握其 普遍因素的”,并进一步提出,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公共领域都同时具备以下 三个要素:参与者、媒介、共识。〔2〕笔者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公共的交往空 间,“参与者”毫无疑问是首要因素,但是,“媒介”与“共识”是否为必备要素值 得商榷。首先,“媒介”只是成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 领域的历时形态考察,古希腊的“城邦型”公共领域的公共交往与讨论是在广场 上进行的;封建时代的“代表型公共领域”存在于国王的宫廷中、贵族的议会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