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

关键词:公共景观开放空间空间活力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 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 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 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范围和预计会使用这些空间的人数,有克制的确定广场和活动空间的尺寸,就能使活动集中起来。

活动丰富的休闲广场,

空间层次变化丰富,尺度亲切的观景活动空间

功能多样的活动空间

2. 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与连续性

由单一功能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往往造成空间活力和使用率的降低。而一个社区或是一个街区往往是由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行业的人组成。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将提高公共空间对人群的吸引力。但不同的使用功能对空间有着不同、甚至彼此矛盾的需求,如凯文

林奇所指出的“一个广场对观光客也许是很与吸引力,而居民却很讨厌它;一个游戏场也许可以为成人提供比赛的场地,却无法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想象力。公共空间与半公共空间是各式各样的人做着各式各样的事……设计一定得有相互重叠的领域,得有可以转换用途以及宽容的规模。”在同一空间,将发生于不同时间的行为活动,进行合理的设置,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通过空间、时间的相互转换和重叠,促进室外公共活动的开展,满足人们多种的空间使用需求。如聊城星光城市广场,既满足了市政集会与会展功能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表演、社区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结合的城市开放空间。并且成为聊城文化的展示窗口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通过行为活动在空间与时间的转换和重叠,将引发更多的行为活动的产生。公共空间功能的丰富多样,与周边环境在功能上的连续是激活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3. 吸引人的逗留场所

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建筑立面的地区和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区,在那里同时可以看到两个空间。城市空间中沿街的柱廊、雨篷和遮阳棚同样使人们既可停留和观察,又不会处于众目睽睽之中,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对居民来说,建筑的凹处、后退的入口、门廊、回廊以及前院的树木都起着同样的作用,既可以提供防护,又有良好的视野。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的许多活动的前提,如小吃、阅读、打盹、编织、下棋、晒太阳、看人、交谈等。社会学家德克·德·琼治在一项“餐厅和咖啡馆中的座位选择”的研究中发现,有靠背或矮墙的餐椅以及能纵观全局的座位比别的座位受欢迎。其中靠窗的座位尤其受欢迎,在那里室内外空间尽收眼底。餐厅中安排座位的人员证实,许多客人,

无论是散客还是团体客人,都明确地表示不喜欢餐厅中间的桌子,希望尽可能得到靠墙的座位。

例如星光城市广场的休闲区域位于中心广场的两侧,而且位置高于广场,即将活动与停留空间分隔开,同时又使停留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视线,增加了人们对停留空间的使用时间,产生更多的行为活动的可能。

4. 历史、文化、习俗的传承

早期仿苏联时期的设计之所以会显得千篇一律是因为没有结合本土特有的文化和历史。盲目的抄袭外来的设计,却因此失掉了自身特有的东西。将自身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保留传承不仅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中华文化鸿博多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人群有着差异巨大的文化和风俗。而文化风俗往往是由当地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形成的,而行为方式的形成生又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感觉中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元素建立起来,理解其非空间的价值和观念。凯文林奇《城市形态》中提到:“感知力取决于空间的形态与品质,但是,观察者的文化、性情、心理状况、经验以及目的也有重要的影响。于是对于一个特定地方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尽管如此,有一些重要而显著地基本感受却能够被大多数人共同认同接受。这些相同的基本感受是来自于我们共同的审美结果和认知能力,以及来自那些习惯使用某一种空间的同类人身上所流露出的共同文化气质。由地方使用者心目中的意象和优先权考虑,把地方和使用者看作一体。”

5. 公共空间的戏剧化场景演绎

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将空间通过戏剧化的场景形式进行创造。面对复杂的功能需求,并不是要创造同样复杂的空间系统,而是将空间进行合理的抽象和简化,通过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和变形、交叉叠加的手法来强调偶然、不确定因素对事件的诱发以及空间与空间中发生事件的联系,诱发和组织事件。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处幽雅、和谐、安静的精神空间,是人们迫切需求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纪念性广场又是城市广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将在无形中为整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注入了雕塑、喷泉、照明等艺术手法,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典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空间组织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文明和气愤的开放空间,是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而纪念性广场将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扮演其独特的角色。 一、纪念性广场的意义 城市广场中的纪念性广场通常是指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区,或是以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为主题,用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广场。在这类广场中,具像雕塑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主要是以为目的。有时也与政治广场、集会

广场合并设置为一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现代的纪念性广场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 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具有英雄事迹、是否具有丰功伟绩、是否具有值得纪念和学习的人物与事件,都将在纪念性广场中一一体现出来。 纪念性广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并将在无形中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 1.增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为忙碌的市民提供一处放松精神的空间。它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在设计手法与美学设计思想上运用了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呼应与衬托、节奏与韵律等,使广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景观给人们以美妙的视觉艺术享受。 2.庄严、宏伟、明朗、壮丽、祥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自豪、欢快和向往的情绪,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达到陶情冶性、愉悦身心的目的。 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纪念性广场无论是纪念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当它与城市的大环境、小背景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时,此广场不仅实现了其凭吊、瞻仰、纪念、游览的目的,同事也为本城市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本城市旅游观光。 4.可以带动广场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当然要有好的纪念品来搭配,这就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 二、纪念性广场主题的选择 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主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是整套广场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确此广场纪念的是人还是事。如果是人物,又是哪方面的人物: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是将军、文人、战士还是领袖。如果是事件:是战争事件,还是文化事件等。当这一切都确定以后,我们才能去确定此广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元素的运用、文化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运用等等。 著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广场是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应赋予广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浅谈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休闲意识也逐渐增强,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开放性公园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城市公园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对城市开放性公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充分的展现城市文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文章将从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以及一些设计方法,简单的分析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开放性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住群体而提供的休闲娱乐场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需求的提升,居民对于城市公园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以绿化、美化环境为目的,作为城市开放性的公共空间,除了具有休息娱乐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文化导向功能,集游览、休闲、娱乐、文化、生态等于一体的多元绿色公共空间。 1 城市开放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 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于当地的地形与

地貌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打造突出地方自然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园内植被选择当地乡土树木,园路或者立体景观,选用当地特有的山石,以彰显当地自然景观特征。 1.2 以人为本 城市开放性公园,是为人服务的,在景观设计方面,要充分地体现出人性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在保证基本的需求之后,人们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内涵,有意义的轻松的环境,来满足人们求知、求美、康健的一个环境,在景观设计上,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将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传递以人的审美为导向,以此来实现人们的需求,这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主要包含“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和谐性”“文化导向性”,以使用者为考虑对象,力求使设计满足与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 1.3 经济适用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提供一个安逸美好的休息环境,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配以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合理地进行规划。要意识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多方面的调动社会力量,人为干预资金筹措,尤其是政府单位要淡化城市开放性公园的经济实体功能,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以保证开放性公园的养护与修复。另外,好的景观不一定必须是高档的,要

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空间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标签:居住区环境空间景观 1 对我国目前居住区模式的思考 纵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大多是按照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也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思维模式。居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塑造人的生活。 2 模糊性空间的含义 模糊性引发的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传统民居中的很多运用模糊性空间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叉,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 2.1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 2.2 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公共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 2.3 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地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8-10-31T16:50:23.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姚远熊媛[导读] 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以武汉城市英雄广场为例 姚远熊媛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了户外活动场地,美化了城市空间环境,既体现了城市风貌,更赋予了城市生活崭新的生命力,在城市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者们对于城市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功能的划分,而是划出大块的空地,给城市曾经的过往留下驻足的空间——纪念性城市广场。它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形象以及城市所包含的内在修养,用自身的形象述说城市的历史,其设计理念及要求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其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更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与根基。在满足人类纪念精神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公众,为人们营造一个开敞舒适、寄托心灵、与历史对话的纪念性场所。 1纪念性广场概述 纪念性广场是属于城市广场中的一类,是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纪念性广场用相应的象征、标志、碑纪等施教的手段,教育人、感染人,以便强化所纪念的对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景观设计一般突出以下几个原则: 1)烘托纪念主题。纪念性广场的主题大都是某些名人或历史事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渲染这一主题。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运用简洁而规则的绿化形式,来满足纪念氛围的营造,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2)分区布置合理。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组织交通,做到分区清晰、流线畅通、人车分流。 3)植物配置适宜。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的绿化风格应简洁,烘托主题。如陵园、陵墓类的广场的绿化多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植物,体现庄严肃穆;入口轴线两侧多采用树阵,营造简洁大气之感。 2武汉市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 2.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汉江口北岸,东南滨临汉江口,与南岸嘴隔江相望,西北紧接新的沿河大道堤防,背靠汉正街商圈。 基地是一块典型的带状滨水用地,长约460米,宽约40米,占地面积1.97万㎡。 2.2 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 1)严格按长江委批复滩地范围及高程进行改造,并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防洪需求,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小对防洪的影响,兼顾景观的连续性,精心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2)运用园林景观结合生态环保理念,以独特的路径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形成连续的游览系统及景观通廊,串联不同的空间。 3)布置多种反映英雄精神的雕塑,使得空间更具游赏价值,也为人们纪念英雄、歌颂英雄精神提供场所。 2设计目标 通过对场地现状的理解与尊重、对周边用地性质的解读,及对场地历史文化、武汉英雄精神的挖掘,运用雕塑、植物、铺装等设计元素,将城市英雄广场打造成为一处“歌颂平民英雄”、“发扬武汉城市精神”的特定场所。 2.3总体布局 城市英雄广场设计上主要以树林、草地及树阵为主,雕塑、纪念墙点缀其中,利用园路、植物分隔空间,形成大气简洁的构图,英雄观赏轴线将广场不同活动片区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广场、道路形成广场的骨架。 空间上则是利用道路与铺装、草地与树林的变化与融合,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多变的感受。功能上在广场合适区域设置有数量合理林荫入口、服务建筑、休闲场地等。景观节点上采用跌级花坛、英雄墙、观赏廊道、廊架设计元素,使得场地空间丰富的同时,又增强了竖向变化及生态功能,细节上则大量采用了景观雕塑、树池坐凳来完善场地的景观效果。整块场地构图规整、简洁,但又不失空间及细节上的变化,营造一处简约大气的滨水休闲空间。 2.4景观结构 城市英雄广场的景观结构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场地形态设置为“一心、两轴、三片”。 “一心”:即中央纪念活动点,位于场地的中心,为汉正街城市轴线的延伸,为主要的纪念活动空间; “两轴”:即城市景观轴与英雄观赏轴,纵观城市格局,英雄广场是两江四岸景区的中央片区,城市景观轴的中心,广场内部,英雄观赏轴将整个片区的不同景点、场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片”:根据场地现状,设计将广场分为三个片区,即两侧游赏活动区及滨水沙滩休闲区,各片区根据道路、绿地的不同分割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并结合雕塑、植物、铺装等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活动休闲片区。

景观设计的开放性 可塑性与关联性

景观设计的开放性 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不是线型的,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整个项目,来把握整个项目。只有通过改变设计过程才有可能改变设计的结果。 Freshkills是纽约人使用了50年的一座约900hm2的垃圾填埋场,其面积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庞大的环境修复工程。要在30年这样漫长的时间内将如此巨大的垃圾场改造成公园,不仅工程上任务艰巨而复杂,而且还要应对来自政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变数。设计师以场地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设计一个可操作的模式,而后再根据实施过程中生态体系的回馈,制定出不同阶段的管理措施从而逐步创造出多样的生境体系,最终开启自然生态的自组织和自设计过程,由此达到完善景观生态体系、降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护坡和改善环境等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更新的目的,并为为今后娱乐项目的设立做准备。James Corner 的“生命景观”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以自然演替为基础,让自然做功的过程的开放式的动态设计;

景观设计的可塑性 作为景观都市主义早期的代表作品,巴黎的拉.维莱特 (Parc de la Villette) 公园设计竞赛,库哈斯与屈米的设计手法极为相似:都不是传统意义上完整(既成)的公园设计,而是一个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变化,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社会变化的可能性的“城市化的景观”。在总体策略框架的指导下.通过城市、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对场地造成的影响. 来逐渐形成公园景观的内容.从而让公园景观可以随时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而发展.随功能要求的变而改变。因为公园不仅要满足当今城市的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未来都市发展的要求。设计的成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人的使用及未来新旧项目的交替。正如库哈斯所言:“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在公园的一生中,计划将经受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计划的不确定性是根本的原则,不管将来人们对公园的使用及活动项目有什么新的要求,(公园的框架)必须允许任何形式的转换、修正、置换或是替代的发生,而不损害最初的前提(其结构性框架不需改变)”。所谓量变(项目)无需质变(框架)。这确保了将来的公园场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有助于协调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而产生的结果与愿望之间的冲突,能更好地应对公园场地和周边城市生活的转变 景观设计的关联性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The Design Space in Landscape Design ■ 史红岩 ■Shi Hongyan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逐渐成熟。而作为集艺术、工程、生态、人文、社会为一体的学科,景观设计也越来越纷繁复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空间设计,空间带给人不同的感知与体验。不同场所的空间特性,也传达给人们不同的情感。景观的活动功能在被使用中形成了空间的流动性,形成了视觉变化中的愉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好空间设计。 [关键词] 景观 空间设计 场地定位 感知 功能 植物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 dscape design process is gradually mature. While as a combin- ation of art, engineering, ec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discip- leine,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space desi- gn because space brings people a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exp- erienc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laces convey to people different emotions. [Keywords] landscape, space design, venue positioning, perc- eption, function, plant design 一、 契合场地定位 场地定位是对场地的性质、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等特质的综合。设计中对场地定位的契合决定了景观要表达的思想和展现的风格,这就是景观空间的性格。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的实质景观环境与所承载表达的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透彻地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场地的性质可分为公共的和私密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庄严的和休闲的、商业的和非商业的等类型,而场地的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又是和场地的性质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场地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景观空间性格,而不同的空间性格更是由各种景观元素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搭配方式等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呈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只有先契合场地定位,才能为后续设计确立一个适合的方向,并在提供合理的功能、适宜的服务、承载和表达区域文化以及融入周边环境方面,能够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 空间带给人的感知与体验 景观带给人的感知和体验是多方位的,有壮美、有细腻;有浅显、有深邃;有庄严、有亲和;有沉静、有活跃等。不同的场地定义了不同的性格,我们的景观空间设计则更应该带给人和场地性格相适宜的感知与体验。 1. 视觉感知 通过构图、色彩、层次、竖向等设计手法的营 造,使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知。如图1所 示,这是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它通过水平的湖面与壁立的悬崖带给人视觉的震 撼。镜湖的宁静、水润,与斑驳的崖壁、裸露粗犷 的矿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条木栈道打破了湖面形 成构图的均衡。设计师通过这一系列设计手法,以 东方式的山水文化令这个废弃的采石场得到了重 生。 图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2. 人文感知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合理空间,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 动舞台,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 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与思考空间。如2所示的美国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设计师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所。 远处方尖碑直冲天际,蓝天白云、现实中人们的面 孔和代表着逝去生命的名字一同倒映在这面如同镜 子一样的墙上。它模糊了时空的界限,承载了每个 人对越战的追忆、思考、悼念与哀痛,完成了从一 个景观场所到一个人文空间的升华。 图2 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 3. 环境氛围感知 植物造景、地形处理是现在绿地景观设计中运 用最多的手法。北京植物园北园,就通过地形塑造 带给了人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如月季园,建成后 宛如地中海风格的台地式庄园。不同色相、不同高 度的月季植株,分层植于台阶状的条形环状地带上。 中间的旱喷泉音乐广场、周边的花架和高大的乔木 与围合的半封闭空间,营造出了一片和谐安宁的气 氛,给人以安全、舒适、亲切的愉悦感。 4. 活动体验感知 活动体验感知是景观与使用者最为密切的互 动,也最容易增加人们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如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以风、水、植物等多种景观元 素诠释了结构主义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设计 师同时又在生态与自然中植入了丰富且新颖的活动 体验。景观因为人的参与而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活 动体验感知带来的魅力。 三、 满足使用功能 景观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态功能、观赏功能、 活动功能等。(1)生态功能主要是靠植物与水体完 成的。当水、风、沙、尘、热等自然能量流穿越景 观时,景观设计可以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通过 空间设计选择性地发挥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今天, 人为造成的空气、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挽救地 球生态系统迫在眉睫,景观设计未来在这一领域将 会发挥巨大作用。(2)观赏功能是指景观带给人美 的享受。美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设计师应该通过不 同的空间设计反馈给人们不同美的感受。(3)活动 功能指人们与景观产生的有益互动,继而得到全身 心的放松,并从中受益。当设计者在满足游戏、娱 乐、体育锻炼等功能的同时,景观空间也随之呈现 出丰富的形态。 四、 通过植物设计营造空间 植物像其它建筑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 间、引导空间变化的作用。由于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和本身形态特征的影响,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 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时序性和生命力。 1. 植物空间形态的设计 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要素有:基面、垂直面、 顶面。正是这三种要素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形式 多样的植物空间。 (1)基面 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 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植物空间 中,常常用草坪、模纹花坛、花坛、低矮的地被植 物等作为植物空间的基面。 (2)垂直面 垂直面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中最重要要素,形 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地空间围合感,在植物 空间形成中作用明显强于基面。它主要包括绿篱和 绿墙、树墙、树群、丛林、格栅和棚架等多种形式。 (3)顶面 天空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基本的顶面构图因 素。另外,由单独的树木林冠、成片的树木、攀援 植物结合的棚架等也能形成植物空间的顶面。顶面 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 相关,并且存在着空间感受的变化。夏季枝叶繁茂, 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 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下转第219页) 210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浅谈生态性景观设计方法

浅谈生态性景观设计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环境利用与改造的强度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带来对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灾害等频频发生,自然、人为灾害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持续下降,给环境及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探索科学的发展观。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采取相应的生态策略削减生态赤字,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基本的生态安全。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生态设计一词来源于如何对自然的物质与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循环并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社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需要。生态设计的概念产生之前,一般的表述为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等。 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建筑师对房屋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的重新认识与控制利用途径;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以及农业生产者对于种植养殖对象的合理空间、时间结构的设计利用等,都属于生态设计的范畴。由于生态设计的多样性及方法同环境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国际上生态设计和国内关于生态设计及生态规划的相关原理,都结合了环境学、生态学及工程学的一些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演化。目前就有关的生态设计实践中及设计系统所应用的实例,阐述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一、尊重自然、整体优先的设计原则 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

纪念性建筑植物配置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21 13:55:00 ] 作者:芦建国孟国忠编辑: studa0714 摘要: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文化、空间、种植形式等方面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雨花台烈士陵园 Abstract: As a memorial landscape, a martyr memorial park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in commemora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in Nanj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position of plan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morial landscape; disposition of plant;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新版居住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样本

居住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 建筑学 年级: 建筑122 学号: 学生姓名: 10月7 日

目录 一、前言 二、案例分析 ( 一) 保利溪湖居住区案例分析( 二) 荷塘月色居住区案例分析( 三) 梦溪笔谈居住区案例分析三、总结

一、前言 为了更好的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以及对花溪区的住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我选取了位于花溪区的三个楼盘进行了踏勘, 它们分别是保利溪湖、荷塘月色、梦溪笔谈。经过实地的观察研究以及资料的查找, 我们既收获了感性认识, 也得出了理性认识, 以下是我们对各小区作出的总结与分析。另外, 我们对本次设计的基地也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对其区位、交通系统、周边配套、地形情况、中心绿地、组团绿地与宅旁环境、植物、广场与铺装等进行了分析。

二、案例分析 (一)保利溪湖案例分析 1.概况 保利溪湖位于贵阳市花溪区, 毗邻花溪区政务中心。项目环抱洛平水库, 自然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保利溪湖以洋房、高层、商业为一体的大型社区。 容积率: 2.3 绿化率: 35% 建筑面积: 360000平方米 占地面积: 305486平方米 总户数: 2587 2.道路系统及周边配套

学校: 贵州大学城, 花溪小区, 花溪中学 医院: 花溪人民医院 公园: 花溪湿地公园 银行: 花溪信合 交通状况: 乘坐207路公交车到洛平村站下车, 步行1.5公里 保利溪湖207公交3.小区规划定位----滨水型居住区

高 洋 别 小 项目环抱洛平水库, 自然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项目以别墅、洋房、高层、商业为一体的大型社区。项目以尊重自然再造自然、融入城市空间环境这一观念为核心, 总体布局以人为本, 经过一系列与环境相融的人性化设计, 创造出尊贵、自然、优雅的人居社区, 使住宅居民真正感受到亲和、随意、自由的生活方式。 4.建筑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