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种养业制约因素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

塔山村三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选取方式为随机抽样。三个村庄之间的差异性较明显,在反映该镇的发展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我们调查到的这三个村的种植、养殖发展状况。

1、天华村种植、养殖情况

天华村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果主要有蜜桔、夏橙,蔬菜主要有黑皮冬瓜、巴林瓜和辣椒。水稻主要是自给,余下部分销售给来村里的收购商。水果以柑橘、夏橙为主,种植面积2500多亩,年产量200多吨。蜜桔原是政府扶贫计划时给农户免费发放桔苗进行推广种植的,种植面积较广,但政府下发的桔苗不如农户自行购买的效果好,特别是受天气影响较大,蜜桔树长势很好但座果率不高。蜜桔主要销给外来收购商,一般收购价在每斤1-2元之间。04、05那两年南丰蜜桔销售极其走俏,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据村民反映近几年大不如从前。例如,有个农户近三年种植的蜜桔面积越来越少,原因在于其亩产不断下降,从08年的亩产700-800斤到09年的200多斤,今年预计的座果率还在下降。蔬菜种植历年给本村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集中在邓村(自然村之一)种植的巴林瓜,3月份种,直到11月份还可收获,每亩地年收入达5000—6000元,遇虫害时有技术员下村指导,但技术员只做表面工作,无实际帮助。集中于南场村(自然村之一)黑皮冬瓜,采取搭架的方式种植,种植规模较小,多为散户种植,冬瓜主要种在地势较高、水较少不易涝的地方。集中在上泽村(自然村之一)的辣椒种植,采用的是韩国引进的品种,该品种品质较好,发芽率高,收获期长,比一般辣椒更辣。但是主要销售给外来销售商,中间销售环节损失0.4-1元/斤。另外,还有部分农户培育桂花树苗,但种植面积较小,所占比例不大,桂花树苗主要在山坡等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

该村的养殖业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天华村以养鸡为主,部分农户养猪、鸭。养鸡户较多,但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则自己散养,数目几只至十几只,而大规模的养殖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投资较大,成本较高,风险也较难控制。天华村村支书就是一养殖户,规模达到4000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该村达到这种规模的不太多。养鸡户主要集中在邓村,这里地势较平坦,易建鸡棚。天华村的养鸡户多以“公司+农户”的方式与温氏集团合作,即温氏以低成本提供鸡苗、疫苗、饲料以及一些技术等相关服务,农户提供鸡棚、人工等。但是温氏所设进入门槛也很高,据村民反映,只有具备8-9万元的启动资金,才可能成为温氏的养殖户,因此很多农户望而却步。但由于温氏的资本较充足、规模较大、基础扎实、风险较低,所以村民总体上对温氏的依赖度和评价度相较于利源而言更高。本村养猪户较少,规模也不大。由于猪棚面积、疫病防控、投资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一般一户养几头,很难形成规模。养猪不仅给农户提供现金收入,还提供了很多的隐形收入,例如在家用油方面为农户提供猪油,该村花生油使用较少;猪粪不仅给田地提供农家肥,还为先前政府资助建成的沼气池提供原料。另外,在上泽村有6个蛋鸭养殖户。他们有些与利源合作,每只鸭苗需要40元的押金,出栏周期是17个月,所以这些养殖户承担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2、朱家村产业概况

朱家新村,位于临桂镇镇政府所在地约1里处,是庙岭村的一个自然村,于2002年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是临桂镇已建成的2个示范村之一,另外还有一个正在建设之中。这个村比较特殊吧,大多数村民都是个体工商户,以杀猪为主;也有部分村民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例如在哇哈哈上班的就不少;还有部分村民自己搞孵化,据说这个收入不菲,有些规模的一户一年能赚几十万。由此可知,本村的种植和养殖并非主要产业,很多农户想把田地承包出去,结果无人愿意接受,村民普遍认为种田不可能使人变富,所以大都去做生意。村里的水田从家庭承包制实行以来从未调整,人均1.8-1.9亩。村里的田地,部分经批成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用地,一部分按6万一亩的价格被征收成为开发用地。现在种田的人完全是为了口粮自给,种田基本成了副业。所以在阐述临桂种养业的范围内,朱家村的状况比较特殊,就不成其为

主要材料了。

3、塔山村种养业状况概述

塔山村位于临桂县北约5公里处,西南部环山,地势低平;人口约3000人,分布在19个自然村。本队伍随机抽取了道观村和马家埠两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但也向这两个村的村民询问了邻村的部分情况。

本村是该镇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典型村庄,所以我们的调查重点放在了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这点放在下一部分讲。相对而言,塔山村养殖业效益相对而言要优于种植业。原因有三:其一,多水的自然条件为搞水产养殖和家庭养殖提供了条件,而种植就受到限制;其次,正在修建的湘桂高铁从本村穿过,为建设穿山隧道破坏了地下水源,还以23000元/亩征收了20多亩水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种植;另外,还有一个虽不显眼,但不得不提的是外来的福寿螺在本村一带繁殖相当迅猛,对水稻秧苗构成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村民在撒完谷子之后都用稻草把秧苗盖上,避免福寿螺“偷吃”。

由此,养殖业成了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道观村,主要以养鱼、鸭为主,近300口人的一个自然村几乎每家都有8分地的鱼塘,主要养草鱼、鲤鱼、大头鱼等鱼种,养鱼成本不高,以草作饲料,但遇洪水时需提前罩网,所以每家基本都备有几百米的渔网。即使有渔网,但因不能准确预知洪涝时间,所以洪水漫过鱼塘堤坝,会导致部分鱼顺水逃走。也有部分农户养鸭,但不成规模,主要是因为该镇很多村子都在养鸭,供过于求,周边市场基本饱和,与鱼相比,鸭的销售困难得多。不过二者都是卖给进村收购的中间商。在马家埠,人口在180-200之间,地势最低,受洪涝最为严重的一个自然村,洪水来的早、退得晚。该村养猪户比较多,但规模在100头以上的仅有一家,在10头左右的较多,规模大一点的专门建有猪棚,为了避免疫情感染,猪棚多建在偏僻的山脚或是直接建在山里边。近段猪病疫情较为严重,据村里行医20多年的老兽医讲是蓝耳病,病菌来自广东和福建一带,随风传播。该病几乎治不好,很多村民一发现猪患了这个病,知道没希望,马上就廉价甩卖了。所以今年养猪户,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养猪户,亏损相当严重。不过,在正常年份,养猪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种养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近些年在国家惠农政策和基层政府的支持之下,临桂镇各村的种养业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综本次调研结果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的领头村庄来看,本团队调研的几个村庄尤显动力不足、科学不够。根据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究其原因,制约该镇种养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产规模太小,技术指导不足

不管是天华村,还是塔山村,就种植业而言,很少有土地流转的情况。因为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在家的多属所谓的“386199部队”,他们也不指望种田能带来多好的效益,所以只种够自己吃的口粮就行。天华村人均耕地1.3-1.4亩,朱家村人均1.8-1.9亩,塔山村多一点人均也只有2亩左右。耕地如此地细碎化,即使不在天华村那样的丘陵地带,大型农机也很难发挥作用。不仅仅是生产环节,在购销环节也是如此,单户小规模肯定是不经济的。天华上泽村的一位椒农抱怨说道,种辣椒成本太高,一袋复合肥就要180多块,如果想像一下全村的人有组织地去购买化肥、农药,那样是不是要节省很多钱。

归根到底,没人愿意承包太多的田地,主要是因为效益不高。反过来,效益不高,原因还在规模太小。有人就说,这不是死循环了吗?要说技术缺乏、资金不够等等也是影响因素啊。说的没错,要解开这个死结,关键还在人。要有愿意冒风险的、有致富头脑的人敢于先行,把种植规模搞起来,然后引起政府的重视,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这样的话一旦他的冒险产生收益,村里的其他人也就会跟随,其实这就是“规模1—效益—规模2”的模式。规模1的产生肯定会比较艰难,不过规模2的基础要比规模1更为坚实。

其实,缺乏技术指导这个问题在这个模式当中已经被化解。因为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无形中在技术员与农户之间设置了很高的交易成本。前面调查的情况中提到天华村的果农、菜农遇到虫害时,技术员下村指导只做表面文章,其实站在技术员的立场上也可以理解。要明白技术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它会向利润高的地方聚集,只要种植产生规模效益,技术就不成问题。例如,有了规模经济,可以派代表去外地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也可以请专门的技术员指导等。

种植业如此,养殖业何尝不是如此。不过在有温氏等养殖公司为农户和市场做中介的村子里,状况要稍微好些,至少有个低成本的原料供应和技术服务。即使有同性质的其他中介,也比没有的要好,至少在购销环节农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2、销售方式单一,农户利益受损

综第二部分所述,不管是天华村的蜜桔、夏橙、辣椒,还是塔山村鱼、鸭、猪,都是销售给进村收购的中间商。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其影响甚是复杂。以天华上泽村的辣椒种植为例,笔者访谈了一位种了一亩辣椒的椒农,他说村里向他这样的种辣椒的农户不少,而且都是同一个品种,都是由收购商上门收购,我问他如果自己直接拉到镇上去卖,能卖什么价格。他说自己拉到镇上去卖可比别人来收购要高0.4—1元钱/斤,但是每户就那么一点,而且收获期那么长(从六月三伏天到霜降之后),每次收获的量又小,所以每次都拉到镇上去很不划算。显而易见,椒农的销售很被动,全是单户销售,这样中间商一级一级的压价,椒农作为被压榨的最底层,作为最辛苦的当然也是最不赚钱的。其实,不仅仅是辣椒,蜜桔、夏橙、鱼、鸭都是如此,种粮的不如贩粮的,养猪的不如卖肉的。由其是对于像天华、塔山这样的村庄,全是以农户为单位,自己干自己的,这貌似陷入了博弈各方都选择不合作的囚徒困境,结果大家都受损,都没有达到本来能达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客观的“第三方”来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大家选择合作,而非不合作的策略,这样对每一方都会产生帕累托改进。其实这个“第三方”,是指在一个村庄内能把村民组织起来一起搞产销的人,即所谓的“农村的能人”、“农民致富精英”。

3、自然条件限制,农户听天由命

提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塔山村是个无可争辩的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村子。

在谈到一年一度的洪涝灾害时,塔山村的村民无可奈何,感觉非人力所能抵御。这里的洪涝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持续2-3天,刚好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节。洪涝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只要还以农为业,只要心病不除,致富就只能是梦。

由于村民对于洪涝水位很有经验,村民住宅地基普遍打得比较高,所以住宅不怕洪水;但田地就没有办法了,种水稻的在水稻刚开始抽穗、灌浆的时候遭遇洪涝,就会减产约40-50%,严重时甚至绝收;鱼塘被洪水淹没,导致鱼被大水冲走;其他农作物由于洪涝均难以成功种植;排灌站由于功率太大,村民无力承担巨额电费。这些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户的致富途径。村民们普遍反映这里的洪涝并非人力所能抵御。由于该村地势低,位于桃花江的上游,由于附近的建于解放初期的金陵水库蓄水能力较差,本村地带成了泄洪区。洪涝不是偶尔一次,也不是近几年的事情,他们四五十岁的人记得从小时候到现在年年都有,村民一直在忍受。但这真的是解决不了的困难吗?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的堰塞湖就能解决,这应该也不算大问题,只要政府愿意支援。

村民们采取的只是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一般农户提前用网把鱼塘圈住,以免鱼被大水冲走,所以每户都有几百米的渔网,但洪涝产生的具体时间难以预料,而且曾经有人被雷电劈死过,有时候下大雨村民不敢去用网圈鱼塘,只能听任洪水肆略;住宅地基打得较高,水不会进屋;村民反映,政府在援灾方面做得很不好,这两年政府的援灾只是给村民发放几盒饼干,至多给洪水淹过的街巷消消毒,没有其他的补贴和行动,村民甚是不满。

4、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

在天华村我们见到两张牌子,一张挂在村委大院的门口,是老年人协会,一张是水果种植协会,废弃在村委大院里面。经调查,两个协会均已名存实亡。老年人协会没组织过任何正式活动,有的只是一些中老年人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打字牌;水果种植协会早就无人过问了。该村唯一有点合作印迹的是养殖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其他的都是单干。在朱家村、塔山村情况更糟糕,连废弃的合作组织都没有。幸好,这两个村都曾有过农村精英,这些带头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塔山的道观村,其队长的能力还不错,组织村民自筹资金把自然村的路筑成水泥路,正在修建文化活动室,这些是队长靠自己的关系和实力以“一事一议”的形式争取到的;在马家埠,黎克伦这位成功人士捐资修建了一条“克伦渠”,算是对家乡农业基础设施做了一大贡献。朱家村之所以能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也是靠前一任的老支书和队长们在群众的支持下争取来的。尽管三个村的情况都不怎么好,但相比之下,天华村虽有地利之优势,但无人和之能力;塔山村则恰恰相反。所以说,一个村庄是否有能人对该村的发展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村庄范围内缺乏合作基础的表象背后是村里缺乏能人,其直接影响就是全体村民都默默无闻,被外界忽视。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是靠村民自己争取来的。正是政府的投入不足,塔山村和天华村的“村村通”都没修成。所以内生的动力不足,直接导致外界支援的乏力。所以要拯救一个村庄,还是得从培育村庄内部的合力着手,更别说去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几点措施建议

1、挖掘村庄精英,培育中介组织

秦四平等(2009)曾研究过,在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六月洪灾”中,临桂县遭受损失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5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元;沟通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发育缓慢,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缺乏应变能力。不管是应对自然风险,还是应对市场风险,单个的农户总是那么地单薄无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单靠政府的支援也不是长久之计,内因在村庄内部,所以必须把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效抵御风险。可通过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把村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但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成的。这就需要农村那些真正具有致富头脑、有威望、能干、敢干的人起站出来起带头作用。这些中介组织的治理者一头在外可争取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让利,一头在内可以广大群众为后盾,为农民争取利益。

2、政府支农资金使用结构有待调整

很明显,塔山村、天华村的“村村通”公路至今尚未修好,已经落后全国六七年了。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像这样,天华村何时才能摆脱“区级贫困村”的帽子?晴天灰尘盖面,雨天泥泞满地,这样的路始终是种养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一大“瓶颈”。在塔山村,村民反映的金陵水库还是解放初期的成果,至今从未休整,难怪蓄洪能力那么差,难怪洪水年年发。这洪水就真的不可防吗?我想未必。但如果只靠村民自己,那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政府的支农资金,不知道用到何处去了,在村里见不到一丁点的影子。其实这些是在人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的。支农资金,必须结合村庄的实际需要使用,才能凸显其价值。政府应该修整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方面加大力度,才能有效防止无雨即旱、一雨成灾的局面。一方面为了有效地防洪,另一方面也便于更充分地利用天上水、地下水,预防涝后的干旱。

3、坚持走种养业产业化的路子

在天华村,曾经尝试着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但没有坚持下来。前些年,一种以沼气池为核心、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临桂镇农村广泛兴起。到2008年10月,在政府的资助下,临桂镇共建沼气池5800多座,有35个自然村沼气入户率达85%以上。群众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了“猪—沼—鱼”、“猪—沼—菜”、“草—猪(牛)—沼—鱼

(果)”、“鸡—沼—果(菜)”等多种综合利用生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天华村村民阳新松在自家承包山上建起了养猪场,种下30亩南方丰水梨、夏橙、大果枇杷等果树,又新建2座大型沼气池,还承包了1个小水库养鱼。通过用荒地套种红薯、猪菜等青饲料,用青饲料养猪,用猪粪制沼气,再用沼渣、沼液养鱼、栽果树,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07年他家获利8万多元。但我们的调研发现,至今仍在利用的沼气池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数已经闲置。这表明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断裂,政府的投入资金成了沉没成本。其实,这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就是种养业结合、走产业化的一条好路子。像天华村这样的村庄,自然条件还不错,蜜桔规模种植条件得天独厚,何不来个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在蜜桔的集约生产上搞点名堂。

五、调研小结

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实地考察及随机访谈等形式,我们完成了本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紧密围绕临桂镇当前种养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制约临桂镇种养业发展的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本调查研究的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首先,本团队从临桂镇下辖的16个行政村中只选取了2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样本不够大,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其次,在于访谈镇政府领导时,我们获取了一些间接资料,由于理论统计具有滞后性,所以部分数据截止到2008年。另外,由于本团队队员的调研和写作水平有限,本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总体来讲,本调研报告立足现实,基本符合临桂镇的发展情况。我们希望,本报告对临桂镇种养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感谢临桂县县委、临桂镇镇委和镇政府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安排。衷心希望临桂镇明天会更好!

调研人员:方首军、张维宏、邓加曦、李苏、封金梅、杜素莹、张小敏、辛炜毅、陈业谋、秦静

调研时间:2010年7月7日——7月11日

调研地点:桂林市临桂镇天华村、朱家村、塔山村等

三农中国https://www.sodocs.net/doc/4610424140.html,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90219

? 1.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九世纪中叶 o B.二十世纪初 o C.二十世纪中叶 o D.二十一世纪初 ? 2.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o B.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o C.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o D.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 3.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o B.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o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o D.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 4.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资源开发智能化 o B.人工成本最低化 o C.劳动强度最小化

o D.环境污染最小化 ? 5.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下列概念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环境生态保护 o B.发展低碳经济 o C.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o D.创造平等的受教育与发展机遇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o B.环境与生态保护 o C.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o D.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7.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一届三中全会 o B.十二届六中全会 o C.十六大 o D.十七大 ?8.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印度 o B.法国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浅论循环经济实施的技术难点(一)

浅论循环经济实施的技术难点(一) 【摘要】科学发展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是最佳模式之一,在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实施循环经济尚存在若干难点和瓶颈问题,而技术难点是关键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循环经济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初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技术难点对策研究 一、对循环经济的基本认识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经济、资源循环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排放、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自然生态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必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循环经济的技术难点 发展循环经济有四大要素,即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这些要素中,首称是技术要有保障,其瞄准的目标是减排、节约、再生、闭环循环,其技术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要解决在分解和合成上,在分子、原子甚至更小微粒层次上形成循环,创新高技术作为强有力支撑。第二,对资源的二次甚至多次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体系。第三,提供实施开发和示范意义的资源节约、减量消耗技术及替代资源技术。第四,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第五,延长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第六,减量排放、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材料替代技术。第七,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第八,绿化生产及绿色管理技术。 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得有以上技术作为保证。同时,上述问题实际上也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难点所在。 三、解决循环经济技术难点的对策 1、建立循环经济的科技运行机制。有效的科技运行机制的建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规划科技活动结构。目前,我国产、学、研相脱节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建立起立足于市场规划之上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对科技创新工作者进行激励,完善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保护和利用在这种结合中取得的效益。(2)优化科技管理组织。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人才危机,要在用人方面大胆探索,建立起有效的用人模式,利用现有人才的潜力,任人唯贤,为他们创造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才华的环境,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3)加强科技决策主体。应树立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机构作为科技决策可行性研究的主体地位,而且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应由他们来承担,而不应当由政府官员负责。在决策之前,决策主体应尽可能的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1)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工作。 (3)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 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 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 ,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 ,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

“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发挥电厂的优势,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沼气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实现转化,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化”形成大循环圈。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终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相统一,努力在市域打造大的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投足量资金,相继建成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分期分批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搬迁和关闭工业企业污染源,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积极倡导节能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近年来全市关闭了一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答案 单选题 1、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C) A 十二届六中全会 B 十六大 C 十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思想理念中,与循环经济的思想相符的是(C) A 人类是地球生命整体中迅速畸形滋生的那部分 B 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中心,人定胜天 C 地球上没有人类,生态系统更和谐完美 D 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社会与自然协调,并且和谐发展 3、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A) A 中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印度 4、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C) A 二十世纪初 B 二十一世纪初 C 二十世纪中叶 D 十九世纪中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A)。 A 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B 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C 环境与生态保护 D 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6、关于循环经济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 循环经济涉及科技、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 B 早期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C 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 D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需要政府的参与 7、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B)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A 资源开发智能化 B 环境污染最小化 C 人工成本最低化 D 劳动强度最小化 8、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D) A 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B 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C 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D 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9、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能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C 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D 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内涵、原则的诠释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践当中的应用问题。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内容、规划布局、规划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园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n which th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ractice. the planning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the layout,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the cycle of economic theory; eco-industrial par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循环经济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弊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

循环经济院士行活动方案(建议版).(优选)

附件一: “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今年1月1日起,《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目的是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更好地总结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探究发展模式,树立榜样,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推广力度。特别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解决试点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方案,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二、组织形式 (一)主办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 (二)工作方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牵头协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负责“专家行”的

具体组织工作。 (三)人员组成:由院士、专家、新闻记者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组成。其中:院士3名以上,每个调研单位循环经济方面的院士1名以上,专业方面的院士1-2名,从中推选1名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5-6名,从中指定专家组组长助理1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各指定1名专门负责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挖掘典型经验;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帮助试点单位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完成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提高试点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宏观决策咨询,与试点单位决策层面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组织新闻媒体随行报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介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循环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预期成果 (一)循环经济专家行总结报告,包括现状调研、典型案例诊断、媒体宣传总结等方面内容;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五、具体调研安排 (一)调研对象:原则上是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循环

浅论循环经济的新三原则

浅论循环经济的新三原则 循环经济理论是美国哲学家鲍尔丁由人造卫星能源枯竭而联想到人类地球也资源有限,须得永续利用而提出来的。该理论基于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度,为从源头上和运行环节中其采取限量、节约和充分利用的行为而提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R原则”。该理论的提出是人类为社会延续和正确运行而探索出的较为基本和核心的理论成果。循环经济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最大的理论体系中物质方面基本框架和内容。“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发展”,这种理念的推断和形成是以地球资源为依托的,故而这种达到理想状态的经济循环模式即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已日趋完善。国外“深生态学”*1理论与我国“大生态”理论和“大生态战略”*2 .,皆是以生物圈为对象探讨人类正确思维和行为关系,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最前沿的理论。而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则是将可持续发展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提到了人们行为的议事日程。目前世界各国都对该理论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吸纳、探索和实践。基于我们生态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遭到严重破坏,为寻求正确的发展模式,我国也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发展模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循环经济原则的定义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此种定义中第三原则的使用应该比鲍尔丁的“再循环”的定义合理和明晰的多。因为其所谓的“再循环”必竟是将废物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再利用的启动和运行。故而使用“资源化”这种表达方式是更合理、更形象化的。而我认为若以“生物化”代替再“再循环”形成“减量化、再利用、生物化”的新三原则,应该说是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这个观点将另有专论)。虽然循环经济理论是正确的思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必行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要想将这一理论和发展模式付诸实施并使之正常地运行,尚待我们的努力、探讨和实践。 1.循环经济理论的概念在现实中的理解状态 循环经济其实就应该理解为生态经济。因为任何一种生态都应该是循环的,每一个循环系统也同样构成一种和谐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以致“再循环”的三个原则来说,其实质就是为了在使用资源后的生态环境符合于持续发展状态的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这一原则是宣称地球资源是我们与后代人所共有,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贪婪,忽略后代人的平等权利而随意的支出和使用资源,而同时也强调了我们的责任。所以提出的原则是极少动用末开发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极尽可能地充分使用已开发的资源和生产出的产品。再就是梯级使用资源或将废物作为新的资源再度使用,达到废物的零排放或者最小量排放。这种思绪凡是有正确思维方式的人们,尤其是执政、决策者们都应具备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农业时代,该问题不是突出的问题,而是随着近代开发技术的进步与使用,人们为了个人或者小区域、小集团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不顾自然界资源的有限,不顾资源应该公有的原则,采取占有、变相的抢占和掠夺。在发达了的国家深知资源的宝贵,更珍惜并重视自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对于贫困落后的地域的人们来说,是本应该遵循正确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的,但因为受发达了的人们优越生活水平和丰裕物质上享乐、奢侈的诱惑,往往顾不得自己的客观情况以及和后人总体资源的比例,也得自己先填饱了肚皮,拚命风采和享受一回。在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长阶段里,就有“为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的鼓动,就是这样的思绪使我们发展导入歧途,走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资源匮乏贫困地区更有“在资源枯竭之前也要富起来”的意识和行为。这是在县域经济状态下的领导者们,为争夺资源,拼抢经济实力追求政绩所表现的盲乱状态和行为。 在发展与污染的问题上,贫困落后地域先是已经受了西方发达国家污染之苦后而再度忍受自己向发达迈进中的无度开采、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这是有几重原因的:一是经济落后奋起直追的思欲;二是不甘再忍受生产贫困生活方式相对的困扼;三是生产工业技术条件的落后必然造成的破坏;四是发达地区危机和设备的转让;五是这样的地域不能坚持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应有的计划原则和运行秩序。这里有一种大范围内人格意识低下的表现,有我们在地球整体范围内达求和谐要克服和消除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也是落后不发达国度里最危险、也是一种最难复归的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追求和达到的应是地域范围里整体经济良性运行,或者说与自己以外的更大环境相和谐的运行状态。因此,这里首先要区别和警觉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关系与区别。二是循环经济的整体运行状态与单个项目或者小区域循环状态的关系。三是地域范围内循环经济运行的总体意识思维与整体运行的调控功能系统完整程度的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导致混乱无序的因素同样也是阻碍循环经济高度和谐运行的制约和羁绊。而我们现实生活和探寻其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就有很多认识上的朦胧和误区:一、有将项目代替整体经济循环的意识,忽略或否认整体意识的回归与树立。二、重视不可再生资源范围内的回归再循环利用,忽略生物化可再生资源领域的开发和优化。三、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认真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法律,改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作用,加快煤炭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在实现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编制原则 2.2.1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他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情节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2.2.2有主有次,逐步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决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属于循环经济起步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大规模建设形成生态基地体系阶段;第三阶段属于生态基地体系完善健全阶段。其每个阶段,都不能跨越。 在生态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完成能源化工,农牧业和服务业三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从而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基地运行体系。在能源化工循环体系建设中,要贯彻优先内部循环的原则,同时要与农牧业和社会生活循环体系密切联系。只有三大循环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通过三大循环体系的交叉组合构建形成全管理区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基地体系。 2.2.3“三赢”原则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循环经济真正发展成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三赢”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种养业制约因素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完整版)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第一篇: 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为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四节一利用和3911工程,xx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编制《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xxx 规划》,督促各循环经济试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试点单位要落实主管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循环经济推动工作,完善试点循环经济单位通讯员网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体系,督促试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制止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按照《湖州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艺、设备和产品;出台取缔和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争取尽快分步实施;拆除机立窑12座,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力争散装量达到800万吨,散装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建造一批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实心粘土砖工作。

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专项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加大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环经济专家服务库,培育循环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业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重点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照明节电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小型高背压汽轮机替代电动机节电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5项,节电2亿千瓦时。完成2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任务,加大能源监测和检查处罚力度,会同技术监督部门抽查能效标识制度执行情况;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每季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6.继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组织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保3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培育3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市级绿色企业,2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印染、造纸、化工行业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印染、化工行业推进水循环回用试点,在造纸行业中积极推行白水回用,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推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重点督促热电企业安装脱硫装置。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必然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四个方面谈一下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必要性 正文: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必然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四个方面谈一下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是制约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一份预测报告中,曾向人们发出这样的警告:现在如果用简单方法计算,即把资源的埋藏量用每年的消耗量去除的话,估计还可用500年,如果按复利法计算,假定每年消耗量以平均2.5%的速度递增,那就只能维持90多年了。最近,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报告对我国国情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是: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森林资源已经处在其顶点的状态;淡水资源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矿物燃料和矿石的储量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燃料等)已经几近耗尽,或者说由于发展速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布的越来越不均衡。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质量正在逐渐恶化,我们需要钻更深的井才能获得石油,需要使用更多可用可不用的土地,需要采用低品质的矿石,等等。自然资源的稀缺,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节约与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层次,从深层次来开发新资源,从而以小的代价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价值转化。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自然资源为目标的。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吁求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大规模地呈现出来,而且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由区域性发展到全球性。土地酸化和有害化学物质的聚集;同温层臭氧层正受到破坏;大气中温室气体使气候变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海平面在升高;部分南极冰层在断裂;热带森林的退化在加速,沙漠化在蔓延。自然资源被大量利用,不仅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而且产生了大量污染,已经超出了环境的吸纳能力。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的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是必须的,但传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 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工作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前言:**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林业建设开发、制浆造纸、港口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为**造纸厂。公司有资产总值187亿元,年浆纸总生产能力已超190万吨,拥有可控林地面积500万亩、芦苇基地10万亩。 多年来,泰格林纸集团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大力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有了明显改善,成功突破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纤维资源、环保两大瓶颈,并将制约因素转化为优势,初步构建了“林、浆、纸”闭路循环的良性发展产业链。xx年,公司继续狠抓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产量比上年增加14%,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6%,水耗及污染物排放下降7%左右,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显著上升,基本实现了树皮、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和部分污泥的资源循环利用。 一、与本案例相关的国内外背景情况 1994年, ___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与粮农组织在曼谷组织召开亚太地区研究会,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院(IIED),提出了“造纸圈”这个概念,意指从森林种植、开采、利用以及非木材纤维原料的利用,制浆造纸过程的污染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置,纸的使用与消费,废纸回收利用,能源的消

耗等形成的系列循环子圈,并共同组成以原料、产物为核心的大循环,以期找出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这是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最早雏形。 现代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较之造纸圈的概念更加完善,是一种具有实施循环经济良好客观条件, 并已取得较多经验的产业,其主要经济特点有:主要原料木材纤维和非木材纤维都属于可以再生的植物, 最主要的木材资源, 只要培育、采伐更新的管理得法即不虞原料枯竭; 绝大部分纸和纸制品用后废弃形成的大量废纸, 均能经过回收处理, 作为造纸纤维原料重复利用, 既能大量节约天然植物原料,又能大量减少社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 制浆造纸业用电、用汽量虽大但较均衡,适合自建热电站, 实现热电联产,降低一次能源消费的节能实效; 通过日益完善的制浆碱回收系统,实现高效回收碱这一主要化学品及生产自用能源,可达到节能、降耗治污的多层目的;制浆造纸业虽然用水量大,但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可达到生产用水的高度循环回用,大幅度降低**用量。能源回收是提高浆纸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一些现代化的商品浆厂都有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统,可使其所需达到自给有余。一些连浆带纸的综合工厂也能达到能源自给57%。 美国在近20年间, 凭借其制浆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下降了20% , 自产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提高16 个百分点,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浅论循环经济研究发展

浅论循环经济研究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国内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有关循环经济的一些概念、特征、发展模式等问题,并通过介绍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优秀案例,结合本国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