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老年社会学

关于老年社会学

关于老年社会学
关于老年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老年社会学

概述 (3)

一、老龄化 (3)

(一)老龄化趋势 (3)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3)

(二)老龄化的原因 (4)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5)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5)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5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5)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6)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6)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6)

三、总结 (6)

概述

“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

一、老龄化

(一)老龄化趋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 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

州老年人口的1/2。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大。当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94年41岁延长到70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低收入国家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经济的压力。

3、老龄化分布不均和高龄化十分明显。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我国老龄人口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1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4、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

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0%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理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5、老龄化对其它方面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有相应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脱离最低生活保障一线的困难加大。

(二)老龄化的原因

首先是人均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1957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为57岁,70年代中期上升到65岁左右,1985年为68.9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还会有所提高。

其次是出生率的下降。自70年代以来,因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出生率急剧下降,由1965年的38‰下降到1985年的17.8‰,即由每对夫妻平均生育5-6个孩子下降到生育大约两个。

人口迁移也造成了地区性人口老化。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1997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以上,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目的就是为了迎接下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金支付的危机。基金累积制养老金拥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中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它能让劳动者分享经济改革成功的果实,并且拓

宽和拓深中国的资本市场。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有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

其次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对于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其好处至少有四:一是老有所为,于健康有益,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能有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和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老龄工作机构可帮助把退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界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变隐性就业为显性就业既不新增就业压力,又能客观反映我国从业人员结构及就业状况,实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目标向提高总人口就业率目标的过渡,以促成整体国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四是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原则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发掘新费源,实现保费的潜在收入水平。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市场专家指出,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换句话说,老龄产业现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缺乏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而这些服务产业和岗位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看看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很难买到合适的服装鞋帽,老年食品也很少研究开发,老年药品、老年保健护理用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处于匮乏状态。

三、总结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可是也忽略了很多问题,处理老龄化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处理的好就是积极因数,反之就会成为制约因数。关于老年社会学这门学科,社会发展离不开他,社会和谐也离不开他,它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发展成度的表现,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重视老年社会学及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研究论文: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83791 学科教育论文 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理学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医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生理学所学内容,是对生理学教学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新的思路和技巧逐渐被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而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技巧,也有效的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生理学课题教学技巧进行探讨,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导语设计 导语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3-5分钟里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或安排,即“开场白”。教师应以“导”字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语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导语,应用轻松、有趣、精巧的导语,在短时间内

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在设计导语时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语。 二、联想法设计 由于生理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改变这些状况,导师就应该想办法使教学内容生动、便于理解,而联想法教学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通过运用联想法,将生理学枯燥的内容加以修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即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热情,联想法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三、简易速记法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较多内容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由于生理学内容较抽象,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因此导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们总结增强记忆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一、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试科目招生情况 招生院系:人口研究所 计划招生数29人 拟接收推免人数15人 备注说明本院系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社会学(老年学)(030320) 计划招生数:3人拟接收推免人数: 专业备注: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01.(全日制)老龄经济学 02.(全日制)老龄健康学 03.(全日制)老年社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或677公共卫生学或678社会学理论或679经济学原理 ④912老年学综合考试(人口学概论占50%,老年学概论占50%) 跨专业选题 二、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祥旭考研独家提供书单 1、人口学概论: 《人口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统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老年学概论: 《社会老年学》邬沧萍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老年学的同学务必要将穆光宗老师的所有论文都看过,一个不落,即使是上世纪的论文都不应遗落,毕竟出题者是穆老师,所以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对于最后最大分值的论述题的影响及决定是非常重大的。

三、2017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考研复试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报考专业备注1刘艳女人口学 2刘祖源男政治经济学 3詹双双女社会学(老年学) 4爨玲女人口学 5孟庆洋男社会学(老年学) 6周坤女人口学 7李佳佳男人口学 社会工作硕士 8陈铭女 9胡雅坤女社会工作硕士 10潘一女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1王婧雯女 社会工作硕士 12邵镜儒男 社会工作硕士 13魏天瑶女 社会工作硕士 14闫晶宇女 15李景涛男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6王泽浩男 社会工作硕士 17王润芝女 社会工作硕士 18吴梦甜女 社会工作硕士 19贾娟女 社会工作硕士 20郑艺女

【VIP专享】关于老年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老年社会学 概述 (1) 一、老龄化 (2) (一)老龄化趋势 (2)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2) (二)老龄化的原因 (3)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3)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3)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4)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4)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4)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4) 三、总结 (5)

概述 “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 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 一、老龄化 (一)老龄化趋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 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

社会学复习讲义(完整).doc2

社 会 学 复 习 讲 义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社会学从结构入手)。构成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关键要素在于,能以局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只用个人的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进一步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个能赋权于个人的工具,让我们可以超越对人类行为的有限认识,通过一个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人类。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 人口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研究对象:整体的社会现实的结构与运行的过程,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这种社会结构关系和运动变化过程。 2、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 整体性和综合性: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研究(整体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综合性)。 2、 广泛性和开放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和研究领域的开放性。 3、 现实性和实证性:面向现实社会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3、 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①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②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 2、 实践功能:①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②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讨论的社会知识。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1、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1、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2、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 3、 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与参与社会的统一。

生理学论文

动作电位 谢薇 201403010358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 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补充: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关键词:动作电位阈电位钠通道钠钾泵浓度梯度峰电位 动作电位概念及特性 1.动作电位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2.动作电位的特性:①“全或无”: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 ②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③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

最新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低龄老人 70一79岁中龄老人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1、范围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到2000年,全球总人口约60亿,而老年人口已达6亿,约占总人口的10%,宣告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2025年全球所有国家或地区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球老年人口系数由1950年的3.0上升到2025年的14.3,发达国家老年人由11.4上升到23.6,发展中国家由6.4上升到12.4。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预测2025年升至20.0%,2050年达25.0%。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经济、文化、人体素质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政府及医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便应运而生。 二、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基本概念

1.老年学(gerontology)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衰老的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卫生保健和其他诸多领域,主要包括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目前已成为一门重要而独立的科学体系。 2.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 老年医学既是老年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医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流行病学、老年预防医学与老年保健及老年社会医学。 (1)老年基础医学主要研究老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生化免疫等的增龄变化,探索衰老的特征、过程、原因、机制及延缓衰老(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 (2)老年临床医学主要研究老年病尤其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诊疗和防治方法。其中也包括老年护理医学和老年康复医学,重点研究老年病

老年社会学

关于老年社会学

————————————————————————————————作者:————————————————————————————————日期: ?

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院: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老年社会学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老龄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老龄化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老龄化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 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 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比方说,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必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 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1、社会损害理论是反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一位因丧偶心情痛苦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出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

社会学学科分类

840 社会学 840.11 社会学史 840.1110 中国社会学史 840.1120 外国社会学史 840.1199 社会学史其他学科840.14 社会学理论 840.1410 社会学原理 840.1420 社会思想史 840.1499 社会学理论其他学科840.17 社会学方法 840.1710 社会调查方法 840.1799 社会学方法其他学科840.21 实验社会学 840.24 数理社会学 840.27 应用社会学 840.2711 职业社会学 840.2714 工业社会学 840.2717 医学社会学 840.2727 城市社会学 840.2731 农村社会学 840.2734 环境社会学 840.2737 家庭社会学 840.2741 青年社会学 840.2744 老年社会学 840.2747 犯罪社会学 840.2751 越轨社会学 840.2754 妇女问题研究 840.2757 种族问题研究 840.2761 社会问题研究 840.2764 社会群体及分层问题研究840.2767 社区研究 840.2771 社会保障研究 840.2774 社会工作 840.2799 应用社会学其他学科840.31 比较社会学 840.34 社会地理学 840.37 文化社会学 840.3710 艺术社会学 840.3720 知识社会学 840.3730 道德社会学 840.3799 文化社会学其他学科840.41 历史社会学 840.44 经济社会学 840.47 军事社会学

840.51 社会心理学 840.5110 社会心理学史 840.5120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840.5130 实验社会心理学 840.5199 社会心理学其他学科 840.54 公共关系学 840.57 社会人类学 840.61 组织社会学 840.64 发展社会学 840.67 福利社会学 840.71 人口学 840.7110 人口学原理 840.7115 人口经济学 840.7120 人口社会学(包括老年人口学、妇女人口学、发展人口学等) 840.7125 人口学说史 840.7130 人口史 840.7135 人口地理学 840.7140 人口生态学 840.7145 区域人口学 840.7150 人口系统工程 840.7155 人口预测学 840.7160 人口规划学 840.7165 人口政策学 840.7170 计划生育学 840.7199 人口学其他学科 840.99 社会学其他学科 850 民族学 850.10 民族问题理论 850.1010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850.1020 民族关系 850.1030 民族经济 850.1040 民族教育 850.1050 民族法制 850.1060 民族心理学 850.1070 少数民族政治制度 850.1099 民族问题理论其他学科 850.20 民族史学 850.2010 民族史 850.2020 民族关系史 850.2099 民族史学其他学科 850.30 蒙古学 850.40 藏学 850.50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免费下载】关于老年社会学

论文题目: 关于老年社会学 学 院: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老年社会学 连接 管半径标,为敷设技用金属,线缆继电 保资料试案;关运行,作为料试卷情况与料试卷要避 高中资要求电术是资料试

关于老年社会学 概述 (1) 一、老龄化 (2) (一)老龄化趋势 (2)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2) (二)老龄化的原因 (3) 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 (3) (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3) (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4) (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4) (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4) (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4) 三、总结 (5)

概述 “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 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 一、老龄化 (一)老龄化趋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 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 (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4*5'=20' 二、简答题:5*10'=50' 三、案例分析:3*10'=30' 复习要点: 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生活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低压力、引发个人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过程。 性质: 区别于一般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社工专业价值理念、方法、技巧) 老年人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 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的福利为目标,“助人自助” 改变社会与家庭对老年人的片面看法(组织、宣传) 介入内容: ①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 ②帮助老年案主重新整合过去生活的意义,从而使老年人产生人生完美的积极的、正面的感受; ③改善老人与家人的关系和相处问题; ④支持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⑤为老年人组织争取权益以及寻找各种社会资源; ⑥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丧偶、重病、空巢家庭,等等) ⑦辅导老年人正确认识死亡及接受死亡的来临,而减少愤怒及恐惧的消极情绪。 基本技巧: 1、会谈技巧 双方交换观念、表达态度、分享情感、交流经验,老年案主向工作者袒露心声,工作者向老年案主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并籍此收集有用资料,同时向案主传递一种新的观念、希望、支持、信心,以提升老年案主的能力。 ①专注(案主的语言、情绪、心理)。 肢体:面向案主,面部表情要松弛,手势要自然,眼神亲切,身体适当向前倾向案主。 心理:倾听案主的说话,观察案主的手势、神态、身体动作及语气语调,揣摩案主的心理以及体会案主话语的“言外之意”。 ②真诚。真诚地表示愿意协助的态度,拒绝专业脸谱和权势吓人,降低案主的自我防御。 ③同理心。 浅:只是进入了案主的浅层内心世界,并把对案主的感觉与理解作了一定的表达。 深:运用专业力量影响案主,引导案主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够明察出潜在的、隐含的或透露不足的部分并对此进行有效的沟通。 2、辅导技巧 ◆人——环境:缅怀往事、人生回顾

--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 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 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 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 ?60一69岁低龄老人 ?70一79岁中龄老人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1、范围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2、领域(根据胡汝泉的观点)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及其社会保障(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能力)。

2019老年社会学复习题

2019年老年社会学复习题 一、概念 1,老年——通常是指个体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一段时间,也就是人生历程最后的一个年龄段。在含义上包括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划分时常用到时序年龄、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和事业年龄等。 2,社会老龄化——也称人口老龄化,既反映一种过程,也反映一种程度,过程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而程度则指60岁以上人口达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以上。 3-1.撤离理论——这是一种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认为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和能力的下降,而愿意从工作中摆脱出来,不必再承担任务和责任,重点转向养老和休闲。这种从社会中的撤离不是被逼出来的单方面的行动,老年人和社会大众都认为有好处,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这种理论后来受到很多批评。 3-2.活动理论——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之一,是针对撤离理论而提出的,认为老年阶段如果要生活得满意,需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去,这不仅能跟上社会进步,不被社会所抛弃,而且能够使生活内容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充实。 3-3.连续理论——连续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对生活适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如果希望老年生活令人满意,最好不要苛求自己,可以按照自己中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既不要消极的脱离社会,也不要刻意保持很高的活动状态,保持个性就可以生活得满意。 3-4.年龄分层理论——认为社会总是把人分成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年龄往往也是对人们进行分类分等的因素。一般而言,不同年龄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角色、权势、义务等等。该理论一般关心:个人在年龄层位置和态度行为的关系;人与人在年龄层内层间的互动;老化是一种社会流动;年龄层的状态受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影响。 3-5.同期群——赖利把老年群体中,一些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时期,经历过相同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相同或相近的感受,有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方式的人群,称为同期群。不同的同期群有不同的特征,其动态过程犹如自动扶梯上的一群群人,个体和群体是由相互影响的。 3-6.老年亚文化理论——老年社会学理论观点之一,认为老年人在人口特征上、社会组织上、地理分布上皆有相似之处,因此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模式或者规范,往往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不太相同,这就是老年亚文化。正如青年人有青年亚文化一样,是一种特征所在。老年亚文化的正功能是产生一种团体意识,其负功能则是使别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感觉。 3-7,社会环境理论——是一种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老人活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于团体内成员的空间上是否接近和环境内年龄是否和谐。该理论认为养老院、安老中心或老年国民住宅的老年人比较容易熟悉朋友。 4,ERG理论——由奥德弗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础上提出的更接近实际经验的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E,相互关系需要R,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尤其是认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在起作用,如果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低层次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也即出现“挫折——回归”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