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幼吾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

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

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贤相吕蒙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解释:用什么来报答恩惠呢?应该是用公平正直来回应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让海水冲走怨恨》。

2、知行合一:关于报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为父母洗脚;教师节感恩;辅导同学功课……

4、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那件事情最让你感动?把大选报答父母恩情的具体做法写下来。

四、总结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4、忠信谦德之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孝行楷模陆陇其》。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左传·文公元年》

解释:忠诚,意味着德行的纯正;诚信,意味着德行的巩固;卑让,意味着德行的基础。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最美义工》。

2、知行合一:关于良好的德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他人……

3、与人交往时,我们应当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去影响他人。我们应该这样做:

①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②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③按照道德准则去爱护、影响他人。

四、总结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第二单元明理学道

5、物虽小勿私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陶母退鱼》。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弟子规》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已有。如果将其私藏,品德就会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一个苹果的教训》。

2、知行合一:关于物虽小,勿私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公共财物不据为己有;喜欢的玩具不随意拿走;捡到东西及时归还……

3、外出旅游时,看到路边的樱桃已经成熟,我们应该这样做:

①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自己不去摘樱桃吃。

②阻止朋友去摘樱桃,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

四、总结

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私自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做是不对的。

6、已不欲勿施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的卢马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释: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湿座位》。

2、知行合一:关于不要把事情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多换位思考;不过分苛求;能相互支持……

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这样做:

换位体验,换位思考。

四、总结

人与人之间时平等的,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7、巧言者鲜矣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魏徽进谏》。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解释:用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伪装自己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百年老店春和楼》。

2、知行合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大胆表达真实想法;不轻信花言巧语;面对错误敢于质疑;多交敢说真话的朋友……

3、数学课上,你觉得老师讲的一道题不对,就在分组讨论时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肯定不会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请选择

①相信同学们的说法。

②直接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在科协何老师探讨这个题目。

四、总结

我们只能相信真实的、值得信任的话语,不能相信花言巧语。

8、远名利重节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众人重利,炼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解释: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抗日英雄赵一曼》。

2、知行合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有远大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为共产主义为奋斗……

3、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

①我的理想。

②确立理想的原因。

③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总结

在名与利面前,品行低的人看重物质利益,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看重气结和名誉。

第三单元静以修身

9、不如人当自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陆羽血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弟子规》

解释: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奋发图像强,努力赶上。如果是自己的衣食不如别人,也千万不要生气忧伤。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小鹏变形记》。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发现身边的优秀典型;比比谁的道德品行更高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总结

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不是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的生活条件好。学着欣赏周围那些品行好的同学,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0、近贤者敬爱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潜心学习的吕公著》。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礼记·曲礼上》

解释:对于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亲近他、尊敬他,敬畏并爱戴他。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学习先进榜样争做美德少年》。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什么呢?

学讲诚信;学会宽容;学帮助他人;学正直做人……

3、寻找班级好榜样,并制定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计划。

四、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1、不修身貌甚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裴度还带》。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如貌甚恶二责妍影于镜也。---《颜氏家训·名实》解释:如今不修养身心,却想要在世上有个好名声,就如同相貌丑陋却要求在镜子里有一副号容貌一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最美的妈妈吴菊萍》。

2、知行合一:关于”修养身心,我们要怎样做?

多阅读,塑情操;练书法,养心性;听音乐,润心灵;做运动,健身心……

3、面对压力,我真正有德行的人可以这样做:

①听一听舒缓的音乐。

②进行一下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

③读一本有趣的课外书。

四、总结

如果以善待人,我们的相貌就会变得越来越和善可亲。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外表也会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

第四单元俭以养德

12、成人美不成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六尺巷》。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释:品行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品行低下的人却恰好相反。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故事《陪练罗海:成就奥运冠军美名的幕后英雄》。

2、知行合一:关于“成人之美”,我们可以怎样做?

竞赛之前我相助;坏事面前我劝阻;他人有难我援手;比人获奖我鼓掌……

3、运动会上我们可以为运动员做些什么?

①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②帮运动员保管衣物。

③给运动员提供饮用水。

四、总结

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尽力去帮助,而不是漠不关心,更不能欺负别人,这是道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13、思不易念维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古人名人节俭故事四则:司马光朱元璋周总理杨善洲。

听了这四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解释:吃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地辛苦付出,知道它来之不易;穿衣时要想想劳作的艰辛,应该好好珍惜,勤俭节约。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学儿歌《勤俭歌》。

2、知行合一:关于“勤俭节约”,我们可以怎样做?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四、总结

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铺张浪费。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很多人辛勤付出,有很多资源的消耗,点点滴滴都来之不易。

14、饭疏食乐其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原宪安贫》。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解释:吃粗粮,喝冷水,睡觉的时候弯着手臂当作枕头,生活的乐趣就在其中啊!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舌尖上的浪费知多少》。

2、知行合一:关于“节约、不浪费”,我们可以怎样做?

不挑食;穿着朴素;不乱要东西;不攀比……

3、你有什么节约高招?

①把自己没有用完的几个作业本重新装订成一本演草本。

②自己制作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箱,把平时的废旧物品存起来加以回收利用。

四、总结

勤俭,往往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态度。俭朴的人最能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欢乐和满足。

15、与其奢不如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故事《“勤”“俭”二字匾》。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解释:奢侈豪华就显得骄傲,俭省朴素就显得寒碜。与其骄傲,宁可寒碜。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毛主席旧衣物。

2、知行合一:关于“俭省朴素”,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习劳动技能;自己动手,不好吃懒做;动手改造物品再利用……

3、做一个家庭节约小卫士。

写一个勤俭节约行为准则贴在家里,自己对照着做,并监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行为。

四、总结

勤俭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这种品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16、入奢易入俭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守俭慎舍的司马光》。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传家集》

解释:原本穷苦节俭的生活变得富裕奢侈,是比较容易适应的,而过惯富裕奢侈的生活要开始穷苦节俭会比较难。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俭朴的李嘉诚》。

2、知行合一:关于节俭,我们可以怎样做?

不攀比物质享受,不爱慕虚荣;不盲目追求高消费;不讲究面子,不大搞排场……

四、总结

“俭”和“奢”是一对反义词。节俭就是要求我们远离奢华,奢华也就意味着没有做到节俭。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 文化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幼吾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 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 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动心忍性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都 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 2.比吃穿……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孔子 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 3. 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 “春秋三传”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个叫陶侃的人,历来人们都传颂他,他身上发 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看看第9页,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陶侃励志》。 讨论: 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陶侃励志”故事的?陶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0 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每天早起跑步太累了,我不跑了…… 2.英语竞赛那么难,我还是不去参加了吧…… 3.山那么高,好累呀,不怕了……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余新元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

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记礼记》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个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 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老师讲解 玉:美玉。琢:雕琢。器:器物。道:道理。

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道理。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本第五页的诗句 六、课外拓展 七、自己该如何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与:美玉 琢:雕琢 器:器物 到:道理

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老师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本第七页小博士的话) 三、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和《菱角的尴尬》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幼吾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学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周晓红 2015年9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 四、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

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 五、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以后我们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三字经》(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1 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归》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 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 己喜欢的 2、敏以求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 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9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八、博学研思。 自读贾思勰的故事《贾思勰养羊》。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九、学以致用。 请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卡片,和大家一起分 享。(课本11 页卡片)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幼学琼林》(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完整版)2019最新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教科书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蒙学养正经验,选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作为教学内容,依据格言、章句蕴含的道德价值主题进行编排。 每册四个主题单元,涵盖好学、习礼、孝亲、尊师、友善、诚信、勤劳等方面的优秀美德和养成善良、谦恭、俭朴、礼让的优秀品格。每单元有四个活动主题组成,主题名称以简练而醒目的“三字两句”语言呈现。 本学期教材设有敏而好学、诚实守信、出则友悌、勤能补拙四个单元。教材选取的古诗文都比较简短,琅琅上口,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每个活动主题均设置有“读典明理”“绘本启智”“知行合一”“拓展阅读”“星星点灯”五大板块。其中各板块的主要内容设置形式为:“读典明理”(选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的格言、章句作为诵读内容,通过“古语今说”理解其中蕴含的到的价值);“绘本启智”(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与主题相契合的古今故事);“知行合一”(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和场景,将主题内容与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拓展阅读”(选取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其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章句是该主题下的经典内容更丰富);“星星点灯”(通过给小电灯泡涂色,完成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的自我评价)。 每一个主题活动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故事和体验为主”的基本设计理念,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牟县卫民路小学三年级/2017、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知礼守规 第一课正衣冠重仪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在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第二课步从容立端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站如松,坐如钟。 (2)平时,走路身体要端正,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三)、读戴晞被免的故事。

山东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传统文化(五年级) 目录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第2课《声律启蒙》(二) 第3课《声律启蒙》(三)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第6课古诗两首 第7课诗词两首 第8课诗词两首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第9课对联 第10 课谜语 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第12课北京 第13课西安 第14课杭州 第15课南京 第16课洛阳与开封 探究课寻访古都 第五单元饮食文化 第17课茶 第18课酒 第19课四大菜系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第20课古诗两首 第21课诗词两首 第22课词曲两首 第23课词两首 第七单元传统戏曲 第24课京剧 第25课昆剧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第八单元历史名臣 第27课魏征 第28课包拯 第29课文天祥 第30课林则徐 第31课康有为

第九单元科学技术 第32课祖冲之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 三、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三字经》(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三字经》(三)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 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二)、学习新知 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爱"既是无私的,也是广大的。我们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种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反目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爰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心胸宽广、心底有爱的人呢?本单元从"仁者之爱"人手,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明白道理,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仁爰之心。 本单元设计的四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爱物、爱人、心怀天下、安于仁道以及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不同角度感受仁者之爱。主题一,"仁民爱物",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悟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主题二,"仁者爱人",让学生通过经典了解仁者之爱就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使学生能够具有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主题三,〃仁者安仁",让学生感受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的处世态皮,开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仁德之心对于自身、他人、社会的积极作用。主题四,"天下归仁",介绍了古人自觉自发地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行为的品格,使学生在诵读经典、阅读故事中反思生活中的自己,进而懂得克制自己言行的重要性。 本单元以"仁爱"为核C',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将对经典的学习落实到学习实践中。 1?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生活接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的载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和学习优秀的典籍,在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学生未来将要参与的社会生活”用传统文化的精神来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在单元活动中,教材围绕主题安排了相关的现代故事,如关于钱学森的《我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的故事,《环保雨伞》《九天揽月》以及〃可降解材料"的资料补充, 都在试图将经典中心怀祖国、福泽他人的仁德之心与我们当代社会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的学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生活。 2?实施多元评价,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

齐鲁书社版_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更能保持较为持久的热情,但在阅读方面眼界不够开阔,知识积累不丰富,对祖国语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共有十单元,分为蒙书诵读、诗词诵读、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等。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前8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记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地教诲。 2、了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记背、品尝、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诵读、记背指导。 2、注重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五、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为政》的原文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练习背诵这两段选文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活动广角 有人认为诚信无关紧要,谁老实谁吃亏,你认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三、检查背诵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认真填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练习背诵这两段选文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背诵 三、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 音乐舞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乐器、乐曲、乐舞、古曲,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