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

(2)名词+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

(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

例如:

(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

例如:

(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

例如:

(6)所+名词

例如:

(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例如:

(8)方位名词作动词

例如:

**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例如: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译为“以……为”

例如:

二、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

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

1、表比喻:像……一样

例如:

2、表状态:

例如:

3、表态度:像对待……一样

例如:

4、表处所:在……

例如:

5、表时间:在……,每……

例如:

6、表工具(方式):用……

例如:

7、表方向(方位名词):向……

例如:

**注意区分名作动与名作状的区别

三、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红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

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

1、动词(介词)+形容词

例如:

2、其+形容词

例如:

3、形容词作主语

例如:

4、数量词+形容词

例如:

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言无不尽无足轻重不远千里恃才傲物正本清源富国强兵

光宗耀祖独善其身兵贵神速不耻下问是古非今。

以夭梅病梅为业求钱也。(《病梅馆记》)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宾

(1)形容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形容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代词

例如:

(3)副词+形容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

例如:

(4)能愿动词+形容词

例如:

2、形容词活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形容词的某种性状。

例如:

3、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某种性状。以……为……

例如:

五、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动词活用”部分的恰当位置。

飞沙走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救死扶伤量入为出道不拾遗

兴风作浪惊天动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介词)+动词:后面的动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

(2)其+动词

例如:

2、动词活用为使动:不及物动词+宾语后多活用为使动词。例如:

词类活用(一)答案

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成语:车水马龙(如流水一样流动,如游龙一样游动)、心猿意马(如猿猴跳跃,如快马奔腾)

(2)名词+代词(宾语)动宾

成语卷:无。

例如: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

成语卷:不毛之地(长草木)

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

(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成语卷:能文能武。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

成语卷:无。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上于盆养之(《促织》)

(6)所+名词

成语卷:无。

例如:所友者以百数。(《廉颇蔺相如列传》)

(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成语卷:不胫而走(长腿)、

不翼而飞(长翅膀)

华而不实(同“花”,开花,结果实)

(8)方位名词作动词

成语卷:无。

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垓下之围》)

**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成语卷:汗牛充栋(使……流汗)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译为“以……为”

成语卷: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资料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 用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 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 第三课时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在《考试说明》中,词类活用属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中的一种。于词类活用涉及到的问题较多,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单独列出来,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力争在复习备考时迅速突破难点。一.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

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②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①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②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胫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天下苦秦久矣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棘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舜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臂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天下苦秦久矣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一、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1、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状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 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 3、跳往助之(跳,跳着) 动词作名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答案

1、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六.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②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 《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十.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① 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 宾语/名、代) ③ 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④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⑤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 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⑥ 三、活用为意动词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 动关系,在文言词法中叫意动用法。 ⑦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一种,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 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 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就是意动,是根据意思加上去的。意动中的" “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⑧ 活用为意动词: ⑨ ⑩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十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 “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21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之 古今异义与通假字 义项 爱(愛)ài ①爱。《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怜惜、同情。《左传?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③吝惜、舍不得。《老子》:“甚爱必大费。” 【提示】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解释,并不是“一一对应”。因此,理解很重要! 阅读文言文,语境非常重要! 阅读文言文,要尝试在句式中寻找关键点! 【主要辞典的义项比较】 【重点】 本义/基本义:爱 引申义一:怜惜、同情 引申义二:吝惜、舍不得 通假字:通“薆”,隐藏

一、【考分裂】用法相似/用法最不相同,逐渐减少 【依据】古文的注解,以“达意”为主,避免有争论的话题 【例】阿房宫的“旁” 二、【命题趋势】以全国卷为例 考点与命题趋势 a. 词类活用 名作动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鞍之战》)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约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形作动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动、形作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名作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箕畚运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步余马于兰皋兮(《离骚》)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精编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 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 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 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 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 (2)名词+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 (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 例如: 1

(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 例如: (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 例如: (6)所+名词 例如: (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例如: (8)方位名词作动词 例如: **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 某种性状。 例如: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 译为“以??为” 例如: 二、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 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 2

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 1、表比喻:像??一样 例如: 2、表状态: 例如: 3、表态度:像对待??一样 例如: 4、表处所:在?? 例如: 5、表时间:在??,每?? 例如: 6、表工具(方式):用?? 例如: 7、表方向(方位名词):向?? 例如: **注意区分名作动与名作状的区别 三、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红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3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词类活用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词类活用新人教版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活用词类的一项是 [ ] A.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答案:C 2、选出划线的字活用的一项 [ ]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二月草已芽 答案:C 4加粗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不耻下问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不蔓不枝 C.又时病其漏 D.互相轩邈 C 5、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互相轩邈 D.恐前后受其敌 A 6、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翼一样) C.朝而往(朝,动词,朝前)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C 7、下列句子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 B.益慕圣贤之道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腰白玉之环 D 8、下列加粗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斗折蛇行 C.伐竹取道 D.其岸势犬牙差互 C 9、下列句中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望峰息心 B.负势竞上 C.急湍甚箭 D.风烟俱净 B 10、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 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诧异 11、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①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______ 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②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12、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作动词,散步 13、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现象。 ①天下之伟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__________________ ③皆披发文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动词活用作名词,景象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高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高中文言知识专题训练----词类活用(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 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具体如下: (一)活用作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 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学习内容】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④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规律: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5、所+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②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即时小练】找出活用的词,判断活用类型并解释。 1.秦伯说,与郑人盟。 2.鸷鸟之不群兮。 3.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4.火尚足以明也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6.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亲贤臣,远小人 8.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德何如则可以王? 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习反思】

2011届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专题整合(知识讲析+高中课内17篇文言文实例总结练习)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17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人皆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师不必贤于师(《师说》)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六国论》)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兰亭已矣(《兰亭集序》)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

2009高考文言文阅读基础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5

2009高考文言文阅读基础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复印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一组存在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示例使用多媒体)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投影)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三、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外,一般句子成分组成是固定的,即: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七年级上册: 《童趣》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山市》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 《智子疑邻》 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木兰诗》 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动词,购买。) 《口技》 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狼》 恐前后收其敌.。(敌:名词用作动词,胁迫、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從柴草堆中打洞。)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穷:名词意动用法,走到……尽头。)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

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灵异。)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核舟记》 居右者椎髻 ..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大道之行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名词用作动词,害人。) 《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观潮》 方.其远出海门。(方:名词用作状语,当……时。) 则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玉城雪岭:名词用作状语,像玉城雪岭一般的。)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着文彩。) 《湖心亭看雪》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五柳先生传》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马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名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粟: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千里:数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送东阳马生序》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 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文言文词类活用

关于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