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2010年第5期(总第364期)

No.5,2010 General,No.

364

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从普及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其中,如何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系统总结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困境,借鉴国际经验和成功措施,对改革和创新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

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难以凝聚的质量共识

明晰的教育质量内涵是实施教育质量评价的前提。从字面上看,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优劣程度。但这种简化的“规定性定义”[1]并不能满足教育评价实践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和目标必然指向学生的高水平发展。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普遍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主体对质量有不同的诉求和希冀。学校教师、校长们眼中的教育质量是课堂教学质量,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产效率,是以成本效益核算的教育投入—

产出比例;而在政策制定者看来,必须根据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来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试图调和不同主体间的教育质量共识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既要重视学科知识也须重视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质量目标。但如何将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质量内容框架。如从发展的水平维度划分,将学生的发展分解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课程目标上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其中包括了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目标即为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但在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中,许多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内容过于宏观,缺少具体的测评目标和观察点。正如布卢姆在对美国全国课程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目标的评论时所说:“富有成效地利用余暇时间”、“发展良好的公民品行”、“培养对数学在我们技术性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马晓强

[摘要]缺乏共识、缺失标准和有失公平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三大困境。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基础、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并以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作用作为评价标准,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教育质量;评价;学业成就;中小学

[作者简介]马晓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100088)

的鉴赏力”这样广义的表述常常受到批评,这些陈述能够为学校体系指出总的方向,但它们过于大而无当,不能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2]一旦试图将这些定义应用于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去,既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不能形成一致的评价标准和规范。

(二)没有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的基础是标准。确定教育质量的标准,也就界定了什么是好的教育质量,什么是不好的教育质量。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是所有评价方案的核心。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代表了对教育的价值及如何增进这些价值的不同理解。以对教育机构评价为例,有八种确定评价标准的依据:教育目标、附加值、顾客满意、良好的教育实践、最优、自身进步、生产力、组织质量。[3]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对评价标准的确立存在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试图从学生发展情况来界定教育质量;二是试图从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出发来评价教育质量。第一种方向是构建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或测评工具,但往往面临操作性的挑战,更进一步的质疑在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外即使再加上“劳动技术”,仍未必全面。[5]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例如1991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导纲要》中,教育质量指标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共七项指标。在1997年的修订中,教育质量指标扩展至17项,包括:思想政治观点(高中),道德判断力,文明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自律能力,操行合格率,有犯罪行为学生的比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科合格率,会考合格率,毕业率,按时毕业率,体育与卫生,学习、动手、创造、审美能力,兴趣爱好,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等。在1997年之后,各省根据此修订稿出台的本地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案中,指标项目有增无减,例如上海市出台的《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中制定了18项办学质量指标[5],《北京市区县政府、教委、普通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2002)》中列出了20项质量指标等[6]。指标项目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教育质量的内容要求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就评价来说,反映出缺乏对教育质量本质特征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第二种评价方向的出发点在于绕开教育质量,重点在于梳理影响教育教学的核心因素,如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替代指标。然而,众多的教育科研结果都表明:办学条件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教育经费的充足与否并不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7]以此外围指标来替代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不科学的。

(三)缺少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公平评价

公平是学校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它是以学校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态度养成等服务为目标的行为表现。但学校教育质量不等同于学生个体的教育质量评价。影响学生个体的教育质量的因素众多,学校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国内外大量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学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往往不是学校,而是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等。

教育质量的水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学校角度看,学生的发展总是一个又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累加的结果。在评价范畴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分两步走:学校内和学校外相关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某一学校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如果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不能将学校外的因素及生源等差距剥离出去,则其评价标准将是不客观的,我们将不能依据事实来判定学生的发展是由谁带来的,以及学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因此,我国现有的从一个单一的教育结果来评价学校质量,例如升学率、满意度、组织质量等都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静止考察,其缺点正在于它不能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学校的影响大小。

二、国外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做法与借鉴

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政策的重点,通过评价引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各国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虽然也存在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尽统一的问题,但却并不停留在理论争论阶段,各国从实际出发,纷

纷出台了诸多教育质量评价方案和体系。比较和综合其内容、方法与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实施教育质量评价

重视质量和强调学生学业成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在强调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国外的学校评价更多地将教育质量定位于学生的学业成就测评上,并通过改革学业成就测评体系更多地关注能力,通过投射学生的情感、态度来反映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可以说,国外的学校评价,特别是教育质量评价是基于一整套学生学业测评体系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以美国为例,1983年发表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直接引用美国学生在国际学业成就评价中不良表现作为最主要的证据,以此批评学校教育质量的低劣。1989年发表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开篇即讲: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无须要求学校讲授越来越多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应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8]《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第一条款中明确指出:学校的目标必须明确、便于测评,并以基本技能和必要知识为重点。此要求在布什政府制订的新的“蓝带学校”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新的“蓝带学校”评选指标中,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教师的教学过程等都不再是评选中关注的领域,决定性的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9]美国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2002—2007年战略规划》更加明确地指出:任何一项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成绩。[10]在学校督导评估最为完善的英国,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突出地强调学生的学业成就。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提出以来,英国建立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和学生测评体系,在学生4岁、7岁、11岁、16岁时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学业成就测试,此测试也成为英国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英国皇家督学的报告中提出:“英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所有学生成就标准。对学校系统来讲,改革关键不在于结构变化,而在于关注学生成就标准。”[11]

(二)有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如何组织实施和如何使用评估结果,将决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从国外的质量评价体系看,近年来表现出以下特点。

1.专业化的评价机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必须依赖于一支专业化的督学队伍。英国的学校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的典范。英国教育标准局是英国政府实施教育督导的专门机构,对学校工作的督导评估是其重要职责内容。教育标准局组织皇家督学、其他督学人员组成督学团队开展工作。教育标准局需要督学得到合适的培训并且达到特定标准,一旦督学从事他们的督导工作,他们就要求接受专业发展培训以确保他们的督导技能。

2.民主化的评价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建构的民主督导机制已成为现代学校质量评价的重要特征。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必须有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且必须听取学生的意见。

3.评价结果由验收问责向诊断改进转变。从世界范围内学校督导评估的理念来看,发展性评价已成为各国制订学校督导评估方案的普遍选择。发展性督导评价要求在评价学校时遵循自主规划—主动发展—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促进发展的评估模式,进而激发学校发展潜力,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为了判断和鉴定学校现状,而是为了“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与发展性学校评价理论的演变相适应,对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结果的使用也经历了验收问责向诊断改进的转变。

(三)更加关注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作用

如何公平、客观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是世界范围内学校评价研究的重点。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从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分离出来,真正关注学校对学生进步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增值评价指标正成为一个新趋势。学校增值是指在控制学校生源、办学条件和学校背景的条件下,与其他相类似学校相比,学校达到其目标的程度。增值评价将学校对学生进步的作用作为评价的核心,突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功能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可以通过增值评价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班级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从而监控和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英国、美国的学校

评价指标体系中,已正式引入了学校效能增值指标。英国2002年第一次发布中等学校的增值评价指标值,并逐渐在全英格兰和威尔士推行学校增值评价模式,并将增值评价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指标加入到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12]分析比较我国教育质量评价与国外相关做法,可以看出,由于教育传统、管理体制等深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者在教育质量评价中选择了不同的操作模式,其中有以下两点差异尤为突出。

对学生学业成就测评的看法不同。在国外强调以学生学业成就为教育质量评价基础的同时,国内却担心组织实施学生学业成就是强化“应试教育”倾向,而不敢大张旗鼓地提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学识和技能。[13]一般说来,它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结果,也是教育结果分类中智育的直接体现。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强调,反映出其对学校教育目标的重点选择。事实上,国际的教育质量测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成立于1959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学业成就测评体系;二是于2000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体系。两种测评体系中都试图在学生学业成就中融入更多的学习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等元素,以更为科学、全面地反映教育的成果。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英国在强调学生的学业成就标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学校在学生道德修养、个性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英国的学校自评报告书——《我们的学校如何?(2007)》是学校进行教育质量自我评估的依据和学校督导评估的指南。最新的指标体系包括成功与成就、学校工作与生活、视野与领导力等三类范畴共33个指标,要求对学生在健康、安全、满足和成就、积极贡献、经济福利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美国、日本等国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也是在围绕学业成就开展多维度的评价。

在教育质量的政府职责认识上存在差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化教育质量的政府职责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内容的职责分工中,中外教育管理体系还存在较大差异。在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提出联邦政府的责任是“缩小学业成就的差距”,并通过中央财政拨款激励的手段,将提高教育质量明确纳入中央或联邦政府的责任范围。同样推崇教育分权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强调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教育质量的责任,特别是统一测评、监控国家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基本完成,政府教育职责也应有相应的变更。特别是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各级政府的行政目标后,提高教育质量顺理成章地应成为政府的主要教育责任。但我国在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虽然高度重视和强调提高教育质量,但仍然是将教育质量的管理置于地方政府职责体系之中。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价中,仍然是各地自行负责,而缺少省或中央政府层面的介入,具体表现在中央政府没有明确的教育质量发展监测与评价目标,缺少对省际的教育质量评价问责制度。因此,在继续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如何拓展教育质量管理职责,通过有效评价、积极管理、充分的财政激励等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提高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

三、对改革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将复杂的系统简化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事实上,教育质量内容要求的全面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是评价方案中难以克服的一对矛盾。正如丘伯等人所评论的:没有一个指标能包括教育所要实现的所有目标,没有一个行为标准能对所有学校绝对公平。因而,用一长串标准来评估学校是很不实际的,因为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即使只对一个标准进行正确分析已是一项繁重的工程了。因此,我们必须将一个标准贯彻始终,即学生的学业成就。[14]

具体到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观。必须认识到,确保所有学生学业达到基本的成就水平是中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一个学业失败的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得到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必将对其未来生活质量和生存技能造成障碍。学生的学业成就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该不该测评的问题,而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来建立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德育、体育等领域的评价。

近年来,我国对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研究和介绍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如1992年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主持的“义务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2007年,以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标志,迈出了我国对学生学业成就全国性测评体系建设的新步伐。但由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仍然作为教育系统内的自我监控和评估使用,这可能将对监测工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更好的选择是由全国人大立法授权进行学生学业成就的调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保证其权威性和连续性。

在推进策略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重点建设的NAEP①系统建设经验,以省为单位,分省推进建立国家体系。东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可以省为单位,在省级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参加。在暂时没有条件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采用国家层面的抽样方案选取样本进行测评。此外,还应委托专门的研究机构分工负责试题编制、分析、测评管理等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参与国际学业成就测评体系。

(二)建立目标分层、多级负责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如上所述,教育质量绝不仅仅是学业成就,它包括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就教育质量评价而言,从可操作性和适应教育的分层管理需要出发,应建立目标分层,多级负责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层面是对教育质量的宏观掌控和监管,需要对国家整体和分区域的教育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因此,它所对应的应是以学生学业成就为主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省级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对基础教育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对教育质量的评价重点应是教育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落实情况;县级部门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其对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应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更为长期和深层次的基础性建设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良好的校本管理和学校自评机制。

(三)建立针对学校的国家教育质量奖励制度

设立国家教育质量奖励制度是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重要举措。以美国为例,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自1987年由美国国会通过设立以后,成功运用于工商业组织的评价中,1997年经修订后设立的《绩效优异教育标准》(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正式运用于教育领域,已成为美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美国“蓝带学校”奖励计划也广为人知。针对1983年“全国优质教育委员会”所作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为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学校改革创新,树立榜样示范作用,美国教育部授予获奖学校为“国家蓝带优秀学校”称号,并派代表去华盛顿出席颁奖仪式。在过去的20多年中,已有4000多所学校获得此奖。[15]此外,英国的灯塔学校(Beacon School)、日本优质中小学也具有较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我国也建立了相关的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奖励制度,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重点学校制度,对加快教育发展、引领教育发展方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随着教育发展理念的更新,如何建立面向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奖励制度,应是政府引导学校建设的重要工作手段,特别是中央政府应设立国家级的优秀学校奖励制度,在奖励标准中贯彻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并重的原则,强调学校工作绩效,以此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此外,建立信息透明、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民主

——————————

①NAEP(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也被称之为“国家报告卡”,被认为是美国国内唯一

的对学生在众多学科领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全国性的和持续性的评价。从1969年开始,已经对阅读、数学、科学、写作、美国历史、公民、地理和艺术进行了周期性的评价。

监督问责制度也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重要内容。

————————

参考文献:

[1][4]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

[2]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1.

[3]沈玉顺,卢建萍.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若干方法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2).

[5]上海市中小学“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EB/OL]. https://www.sodocs.net/doc/48631286.html,/xxpj/200511/104.html.

[6]北京市区县政府、教委、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EB/OL].https://www.sodocs.net/doc/48631286.html,/bjsjwcs/ 652178620550217728/20080516/61812.shtml.

[7]James S.Coleman,et al.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M].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

[8]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王修娥.美国“蓝带学校”计划修订始末[J].上海教育,2002,(9).

[10]周满生,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七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11]Frame Work for the Inspection of Schools:Paper for Consultation[R].Issued by Majesty's Chief Inspector of Schools in England,1995.

[12]马晓强,等.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对河北省保定市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6,(10).

[13]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J].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82.

[14]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5.

[15]乐毅.美国优秀学校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On Educat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Refor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Ma Xiaoqiang

Abstract:Being short of consensus,being absent of standard and lacking equity are the three predicaments that educat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is fac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academic performance,objective delamination, multi-evaluation and multi-participation,and take the role of value-added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are the direction to further reform and perfect educat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Key words:educational quality,evaluation,academic performance,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uthor:Ma Xiaoqiang,post-doctoral researcher of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Deputy Director and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Center for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Beijing100088)

[责任编辑:刘洁]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评比方案

XX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措施 xx小学

XX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无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

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教导主任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管理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学管理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好

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化、科学化。现对我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位于xxxx号,xx省道经过门前,交通方便。学校创办于xx 年,原名xxxx,由于行政管辖的变迁,80年代更名为xxxx,2007年更名为xxxx。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三幢,教学宿舍楼一幢,学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学校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文化长廊等设施,三区分配合理,井然有序,环境优雅,是莘莘学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教学设备齐全,现有16个教学班级,体育室、音舞室、多媒体功能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等共有12个功能室。学校拥有多媒体校园网,各个教学班级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办公手提电脑40台,“三通两平台”工程逐步完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轻松活跃。学校现有学生一千多人,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100%。教师4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的有16人,大专学历24人。近年来,学校在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锐意进取,乐于奉献。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为100% 。 2、学校共有16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数1004人。平均班级人数62人。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近五年均参加过继续教育,合格率为100%。 (2)本学年专任教师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部、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信息技术、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校舍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现学校有三幢教学楼和一幢教师宿舍楼,构成了校园主建筑群。体育活动用地达平方米,有足够的师生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标准篮球场一个,2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教学楼和校门、运动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棘针寨乡 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东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全县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 (2)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不得随意调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增减。(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没有举办奥数班。(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3.师资队伍(20分)

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实践宗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重抓思想教育,常抓科技宣传,实抓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夯实任务,强化督导,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明显成效。 一、扎实抓好了思想教育,树立了服务三农意识 农村教育离不开“三农”,为了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志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我校坚持以“三热爱一献身”教育为主线,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教育。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方位教育形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互补,家庭社会并进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效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1、利用报告会、讲座会的形式,多次请地方政府领导、小康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上课,进行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及致富经教育。 2、带领学生参观镇所在地个体户、小康示范户、镇办企业等,让学生体会在家乡发展经济大有干头。 3、利用劳动技术课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有科学、务农有出息。 4、坚持开展“热爱家乡月”、“支农服务周”、“建设家乡日”等活动,加之系列化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 5、通过开展“家乡美”等主题班队会和地方校本课程各科文化课增加的乡土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6、浏览横河网页,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通过“三热爱一献身”的教育,极大的转变了学生鄙薄农村、轻视体力劳动等认识,促进了学生爱农、务农、建设家乡思想意识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了科技宣传,让科技信息走进农家。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我们感到让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显然是个弱点,那么让学生通过博览群书,网络下载,收集农、林、牧、副等科技知识实为亮点。我们利用这个亮点,开展了包好百户科技实验户,带动全镇各行各业科技大发展的宣传实际活动。全年共发放科技致富简讯四期,将政策导向、农业科技、产业结构、种植饲养、修配维修、经商营销、开发旅游以及农村生产

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案(试行)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现对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制定以下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分别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科抽测等。 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1、明确单元达标内容,同一年级统一检测进度。 学期初以级部学科组为单位,统一制定一学期的学科单元达标进度表,并上交学校。质量检测中心将按进度表定期检查教师的达标检测情况,计入教师个人量化分,同时也做为评选优秀级部的衡量标准之一。 2、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检测的学科为汉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地方课等。 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各年级学科进行检测,检测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根据反馈的成绩,进行质量分析。

七年级、八年级按单、全科及格率的完成指标情况给分。单科及格率达到80%的给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个百分点则加1分或扣1分;全科及格率达到70%的给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个百分点则加1分或扣1分。 九年级除按七年级、八年级评估办法评价外,还要对优秀率进行评价,优秀率按参评人数的30%切线,达平均数的给100分,每增加或减少1个百分点则加1分或扣1分。 本项满分为100分。 以上学科的检测,只是阶段性评价的形式之一,不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还必须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如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语文、数学、汉语以外的学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查。在检测过程中有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特别是有意制造机会、条件让学生弄虚作假的一律以倒数第一处理,同时还要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 3、学科课堂教学管理 查各学科教师课堂达标落实情况,进行“四清管理”。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反反复复,清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吃夹生的,步调统一,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校教育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 摘要:学校特色是丰富多采的,它的形成过程也是纷繁复杂、艰难曲折的。人并不为需要来到人世间,但来到了人世间就会有需要。要生存、要发展,这是人来到人世间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出发点。科学研究考察证明,在动物的行为中,本能因素虽然起着主导作用,但也包含着经验及经验的传递。教育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而生存本身便是生物的本能规定,所以学校的产生是必然的,是一种历史需要。 关键词:学校起源;产生条件;早期学校机构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如果从幼儿园开始算的话,我已经在学校呆了16个年头了,到目前为止,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直到选了学校教育发展这门课,我才发现我虽然在学校里长大,却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想过“什么是学校”这个问题。 学校一词的英文义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而在我国,清代末年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当时称为“学堂”。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改称“学校”。以上只是辞书上的文字概念,细细追寻起来,“学校”一词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在拉丁文中原意是“闲暇”。正所谓“闲暇出智慧”,我想原先“学校”就是师生共度一段优雅、悠闲时光的地方。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一直以为学校是在孔子那个年代产生的,或者就认为是孔子创办的,这其实都是我们没有去好好了解过历史而造成的误区。真实情况是,学校早已存在,而且就世界范围来说,学校究竟最初产生在何年何处,至今尚无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其一是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青年之家”,是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曾依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菲得利岛上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男孩住在单独的房舍里;一些部落的少年达到一定年龄(通常为7-9岁)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人们称此机构为“青年之家”。随着原始社会末期分裂为对立的阶级,“青年之家”也分化为两种:一种是为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者设立的。后者成为学校的萌芽,发展为阶级社会的学校。 其二是说公元前3500年两河域马里城的学校遗址是人类最早的学校。根据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推断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的幼发拉底河流域,距巴比伦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了学校。当时发现在公元前2100年以前建立的马里城中存在着伊丝达女神的庙宇和有大量楔形文字公文档案的宫殿的遗址。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发现,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138个房间里有两座大厅,其中一座有长凳六排,每排可坐1-4人。在这里,他们还发现有粘土制作的墨水瓶和刻上楔形文字的小粘土板。在邻近几间较小的房间里,还发现有三排长凳和火烧了的天花板木梁的遗迹。从种种迹象看来,可以知道这是当时马里城一个教授楔形文字的学校。 其三是为学界大多数人们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可能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因为埃及考古发现的“纸草”文书,证明当时已有了学校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学校?首先这跟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奴隶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达到一定条件,导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分离。然后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2010年第5期(总第364期) No.5,2010 General,No. 364 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从普及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其中,如何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系统总结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困境,借鉴国际经验和成功措施,对改革和创新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 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难以凝聚的质量共识 明晰的教育质量内涵是实施教育质量评价的前提。从字面上看,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优劣程度。但这种简化的“规定性定义”[1]并不能满足教育评价实践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和目标必然指向学生的高水平发展。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普遍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主体对质量有不同的诉求和希冀。学校教师、校长们眼中的教育质量是课堂教学质量,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产效率,是以成本效益核算的教育投入— 产出比例;而在政策制定者看来,必须根据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来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试图调和不同主体间的教育质量共识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既要重视学科知识也须重视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质量目标。但如何将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质量内容框架。如从发展的水平维度划分,将学生的发展分解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课程目标上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其中包括了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目标即为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但在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中,许多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内容过于宏观,缺少具体的测评目标和观察点。正如布卢姆在对美国全国课程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目标的评论时所说:“富有成效地利用余暇时间”、“发展良好的公民品行”、“培养对数学在我们技术性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马晓强 [摘要]缺乏共识、缺失标准和有失公平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三大困境。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基础、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并以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作用作为评价标准,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教育质量;评价;学业成就;中小学 [作者简介]马晓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100088)

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规划

朱王堡明德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各个学校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4、《理想国》 5、三舍法 6、终生教育 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试说明理论建设的任务?即原则 和要求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的三要旨及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2、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3、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大意是一名研究生为了摆脱父母控制,去超市偷东西并留了地址,然后去警察局自首。被罚款两千和拘留十五天,试用有关学生成长教育理论来进行分析

2014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种类 2.学生学习的特点 3结构主义教育观点 4个人本位论观点 三论述 1.论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 2.德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进行道德活动的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启示 4.论述心理健康以及培养方法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广义)

2.教学 3.学科中心课程论 4.元认知 5.学制 6.多元智力理论 二、简答题。 1.请说明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4.试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结合乌鸦喝水的例子(好像是这样子的)试列举4种以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实施过程。 2.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现实,评析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3.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要评述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如何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学干部是学校教学规章的制订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学干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教师就能落实到位。可以着重从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校外活动、教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去考虑。下面从我们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目标方面分析学校的教学质量。 【图例1】 一、在日常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可着力分析: ①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规范。如《教学常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等,是否健全、规范,与时俱进。 二、②落实教学常规是否扎实、到位。如,从宏观上分析:是否积极推进北京市课改试验方案;由学科教学计划到备课、上课、评价、反馈,是否做到了教学全程管理;是否做到了学科教学评价过程化、多样化,反馈、调整及时化。 二、在课外、校外活动方面,可着力分析:

①课外活动是否列人教学工作计划。如,开展古诗文经典背诵、课外阅读活动,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量与质量要求,各年级段诵读哪些内容(必背哪些篇目、推荐阅读哪些书籍),在什么时间读,怎么读,如何检查、评价、展示成果等,是否有通盘的考虑与切实的措施。 ②各学科是否按照学校常规要求分别成立了兴趣小组,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怎样,活动是否做到了经常化,成果展示是否做到了制度化。 【图例2】 三、在办学目标方面,可着力分析: 学校办学目标是否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办学特色是否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使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前的分析、准备工作更加详实与客观,根据需要,事先可对学生进行学科单项或综合性的检测,可进行教师或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组织针对教师或学生的小型座谈。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过程性评价报告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过程性评价报告 一、课堂教学评价 2012年9月12日开始,历时20余天,分组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考察评价。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真参与了每一堂课的听讲,感觉受益匪浅,讲课的教师有公办、有大学生支教,有老教师、也有登讲台几个月的新教师,讲课的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基本功过硬,底蕴丰富,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沉稳、或开朗、或洒脱、或严谨、或亲切、或自然,节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能从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不求热闹好看,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具体表现在: 1、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拉近距离,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心与心的谈话和交流,他们的言谈举止能够时刻吸引学生,并能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转换角色融入学生,使其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初三的思品教师刘玉萍、初一的梁彦果等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2、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独特学习体验。王瑞萍、梁向花等老师就突出了这些。 3、授课内容形式多样。本次课堂教学评价有习作交流课,有自读课教学,有精读课教学,有识字课教学等。邢丽平老师的习作交流课,别具一格,以学生的习作为载体,以学生交流、修改、鉴赏为主要活动形式,使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得到展示和提升。 4、根据学情,科学处理教材,学练结合,注重情感培养。韩贵恒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作课中有机把握教材,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分之一的时间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交流,三分之一的时间组织相关练习。一节课中老师神情并茂,引导得体,学生学习愉快,积极参与,受益匪浅,是一节值得肯定的好课。 5、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多数课上,学生面前不再是教科书一本,基本上都有阅读笔记摆放在课桌上,以备课堂交流、记录,而且学生大多都能边听边记,做到“不动笔墨不听课”。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在瞬间闪现,许多课堂学生的恍然一悟就是最好的注解。 6、大部分教师都能调动积极的因素,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让学生从辩论、交流中自己得到结论,体验到“蓦然回首,答案就在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中”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7、重视对方法的认知、归纳和练习,大多数老师不仅教学生知道其“然”,而且知道其“所以然”,知道这种方法的好,还要知道好在哪里,并能读写结合、读练结合。还有,多数教师教学语言规范,很少有口头语,有不当的体态语言,教学思路明确,整堂课有条不紊,板书设计合理,美观醒目,授课重点突出,教学目标达成较好。从课堂上展现的作品来看,我们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潜质,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良好素质。 9、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组织教学活动。 10、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工具和直观教具等手段,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补充教材资源的不足,是本次听课活动中的又一亮点。 在听课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附件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院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三)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骨干教师多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六)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上课规范》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根据大纲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或上课地点候课,准时上课;上课开始和下课结束请学生起

3学校对教育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学校对我市教育综合改革存在的 问题和建议汇报材料 一、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农村学校而言,容易形成一个误区:把素质教育简单化,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要开设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发展特长。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教师、学生以及校风、学风等都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对教师、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更新也具有科学导向的作用,因而学校自身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科学的态度与正确、合理的教育观念对农村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取得长足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其教育观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对新课程的认同感不够。课程学者认为,尽管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积极态度也许不能精确地预测改革的实施,但认同感对决定改革成败而言仍然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与导向者的教师,如果缺乏对新课程积极的认同感,将很有可能会中断课程的实施,使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空头文件,达不到课程改革所预期的目的。 (3)对农村家长而言,其教育观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对新课程的不理解。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家长依然还停留在“分数至上”、“题海战术”的旧观念里,对于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减负、素质教育等新观念理

解得不够透彻,当家长们看到孩子放学回家没有作业或者有很少的作业的时候,就会对新课程有所担心,就容易在新旧观念对立和冲突时对新课程有所抵触。家长对新课程的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态度以及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 (二)资源配置不均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经费资源短缺。很多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并因此打造“省重点”“市重点”“示范”榜样学校等,这一做法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更多的办学经费。而这些所谓的“省重点”、“市重点”、“示范”学校等很少分布在农村地区,因而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很难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2006 年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大了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但新机制的实施对缩小城乡间普通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差距作用并不明显。]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没有完全改善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基础教育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因而对农村学校而言,由于长期缺乏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所导致的基本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得不到有效更新,使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进缺乏物质方面的保障,因而很难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2)课程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对课程改革的投入更少,很多地方没有任何投入,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其推广。]对于本地区农村学校而言,有调查表明,有80%的教师认为,学校获得教学资源有限,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教师普遍反映,教学过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逐步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 5、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 、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我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

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 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 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 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

最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夹竹园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 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 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教师逐步配备电脑,无线AP接入10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2、校园网建设:2018年完成 (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 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 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 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移动教育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 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 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 上多项交流。

【考研必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日发布,《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

关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建设方案-V2.0

关于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建设的申请报告 一、项目背景 教育部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在战略目标上,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特色要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体制机制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 在发展任务上,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本科。 定时采集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量化指标数据,是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在该背景的推动下,迫切的需求一款适合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二、申请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申请建设我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就是搭建一套适合我校自身教学质量提高与发展的监控评价平台,在手机端、PC端集成使用,提供给学生、教师、督导、同行专家等多种人群实现个性化监控评价、问卷创建、结果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精细化的实用功能。系统平台主要特性有:

?多种终端同步展示、多屏互动、信息聚合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采用多屏互动技术,具有在不同设备间的实现信息聚合。智能手机端、平板电脑、PC网站同步操作,同步浏览。在移动设备上完美实现了及时消息推送,简易办公,实时实地完成评价任务。 ?良好的移植性、扩展性 系统采用JA V A技术跨平台的软件设计、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系统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提供多处二次开发接口。保证了建立在统一标准之上移植、整合、可重用等方面的优势。 ?灵活的权重比例控制 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灵活设置:学生、教师和督导各自在评价中所占比例,从而使教师的综合排名更加科学有效。 ?内容丰富的指标库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自带丰富的适合高校的应用指标库,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不断的补充、完善和更新指标库,以便后期使用更加快捷方便。 ?高效易用的可视化内容维护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在问卷发布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使得发布问卷更加的简单,高效。可以使用系统丰富的指标库,模板问卷等快捷方式创建评价指标体系。 ?强大的权限控制 权限控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系统管理角色权限控制,精细到查看,编辑,删除,审核,发 布等细节; ②问卷参与主体权限控制,可以设置全体学生,指定学院、专业, 指定督导,也可以指定到特定的教师进行听课评价; ③问卷调查对象,可以指定到学生或者教师。 ?精细化的结果统计分析 完善的结果统计分析功能:对在线评价结果统一收集,一键核算,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发展的意见建议精编WORD版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 发展的意见建议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发展的意见建议 1.建立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做好各级培训工作。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培训的最大效益及可持续性。各级教研员应以学校为基点,以课改研究为中心,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造就一批吃透新课程理念、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富有教学特色的学科骨干教师。 2、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认真细致地抓好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布置、专题研究和阶段总结;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3、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要不断指导和督查各校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加强案例研究,直面教学新问题。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