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根源上杜绝心梗的措施

从根源上杜绝心梗的措施

从根源上杜绝心梗的措施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心梗的发生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根源上采取措施来杜绝心梗的发生。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心梗的发生。

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心梗至关重要。合理饮食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应该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此外,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加强心肌的供血,减少心梗的风险。每天坚持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对于预防心梗非常有效。

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定期检查血脂,控制血脂的异常;定期检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要改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我们要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可以通过参加健康的娱

乐活动、学习放松的技巧、与亲朋好友交流等方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要定期进行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更应该密切关注心脏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心梗的风险。

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心梗的发生与人们的认知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加强对心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心脏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预防心梗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从根源上杜绝心梗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义诊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心梗的知识,并提供预防心梗的相关指导和建议。

要从根源上杜绝心梗的发生,我们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加强宣传和教育。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梗的发生,保护人们的心脏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从小事做起,做好预防工作,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行下,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包括抑郁因素、焦虑因素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以及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给予指导。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目录 引言 (1)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 (1) 1.1 抑郁心理 (1) 1.2 焦虑心理 (1) 1.3 依赖心理 (2) 1.4 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 (2) 1.5 麻痹心理 (2) 2 护理干预 (2) 2.1 健康教育 (2) 2.2 建立支持系统 (3)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2.4个性化护理 (3) 3 小结 (4) 参考文献 (5)

引言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部分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发生的局部坏死。它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常常在短时间内便会危及患者生命,一旦病情发生,必须要快速且有效得实施急救,对于院前急救和送入急诊室所采取急救措施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由于常忙于紧张的抢救工作,却往往忽视对于患者心理上的观察与照顾,导致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得不到缓解,尤其是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入急诊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患者被剧烈的胸痛和其他各种不适症状所折磨,而对于陌生紧张的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和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常常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对死亡降临的畏惧等负面的心理变化,这种不良的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的上升,从而激发心肌异位兴奋灶,增加心肌负荷,进一步的加重病情[2]。我们要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对患者心理压力的解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纠正以及提供足够的社会心理支持是起到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措施。因此护士必须深入落实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的疗效。本文将就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做一综述。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既有身体的疾病和经济压力所带来的痛苦和急迫,又有各式各样的心理刺激:包括家庭的支持、社会地位的改变等,这些压力都在有形或无形中给予或加重了患者的孤独感、挫折感和无助感,消磨着患者对于抗争疾病和重新生活的意志力和耐受能力,这种压力是心境变得焦虑、沮丧、抑郁的根源所在[3]。 1. 1 抑郁心理: 抑郁情绪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下[4,5]:急性心肌梗死无论对于患者本身还是其家庭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生活变故,对其个人、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出于对家庭和事业的顾虑,患者往往思想负担较重,进而产生不稳定情绪;部分患者由于担心疾病无法痊愈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过多的顾虑;老年患者由于担心给家人子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而无法静心调养,身体会呈现虚弱、乏力的状态。这些都可能引发患者产生轻度或中重度的抑郁症状,进而演变成严重的抑郁症。有国外研究者对一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严重的生活事件、社会困难和躯体健康问题都与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6,7]。躯体健康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表明[8],9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此外苏慧敏的研究显示,抑郁和社会支持感知度的减低与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相关性[9]。抑郁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抑郁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增加;心率变异度降低,心律失常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由自主神经介导的心脏压力感觉性反射功能失调,引发猝死;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依从性差。 1. 2 焦虑心理: 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原因: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所产生的剧烈心前区疼痛、晕眩、呕

心梗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心梗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范畴。临床上以左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口痛、发热以及频繁的恶心、呕吐等,甚至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而且心梗是指支配心肌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久性的闭塞,导致的心肌组织供血中断,引起心肌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它的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也会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引起供血减少,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而导致心肌血流中断,最后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一旦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就需要积极的开通血管,恢复冠脉血流,防止患者出现猝死,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对于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尤其是急诊的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在我国广泛的使用,包括在县级医院使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一、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 过度疲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情绪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二、心梗护理问题及措施 生活护理 患者发病后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协助,并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心理护理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 饮食的护理 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防止胆固醇升高。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心梗患者的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忌过饱食。对于心梗患者,日常饮食建议为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因为食盐中的钠可以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不利于心梗患者心肌的恢复。其次是

心梗应急预案整改措施

心梗应急预案整改措施 1. 概述 心梗(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在心梗发生后,必须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和维持心肌功能。本文档旨在总结心梗应急预案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抢救效率和降低病患的风险。 2. 救治流程整改 2.1 心梗病例的快速筛查 为了快速识别可能患有心梗的病患,我们需要优化筛查流程。建议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在院内各就诊点配备心梗筛查工作人员,进行早期识别和问诊。 •引进新的筛查工具和仪器,如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hs-cTn)试剂。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2.2 心梗紧急救治链条的完善 心梗紧急救治链条的完善将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和生存率。以下是对救治链条进行整改的建议: 1.加快急救门诊(ER)和心内科的合作速度,加强信息传递,确保患 者尽快转入专科治疗。 2.配备更多的心内科护理人员,提供更及时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3.梳理心梗患者的绿色通道,简化病患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时间。 4.引进最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植入 术等,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5.对抢救流程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3 心梗预防宣教 心梗的发生往往与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加强心梗预防宣教,普及相关知识,以减少心梗病例。下面是一些建议的宣教方式: 1.制作宣传海报和手册,放置在医院门诊部和相关科室,为患者提供自 我防范心梗的指导。 2.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上发布相关文章,提供疾病知识和生活干预 措施。

3.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心梗的发病机制、症状和预防措施。 3. 设备和药物的更新 为提高心梗抢救效率,需要更新和完善相关设备和药物。以下是一些更新建议: 1.更新冠状动脉造影设备,提高成像清晰度和操作便捷性。 2.引进最新的血栓溶解剂、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药物,以及心肌营 养支持治疗。 3.定期检查设备和药物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可靠性 和稳定性。 4. 人员培训和考核 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以下是一些建议: 1.开展心梗抢救培训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学习,提高医务人员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设立心梗抢救能力考核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保证抢救 手段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3.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和讲座,增加专业知识和最新技术的 更新。 5. 结论 通过对心梗应急预案的整改措施的提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抢救心梗患者,减 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宣教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推行,也有助于减少心梗发生的次数。我们鼓励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心梗抢救工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心梗的患病趋势与预防措施

心梗的患病趋势与预防措施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心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现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梗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对心梗的预防和治疗,我们需要了解心梗的患病趋势以及预防措施。 一、心梗的患病趋势 1. 总体趋势 近年来,心梗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占死亡原因的比例高达43.9%,其中心肌梗死是重要的病因之一。由于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对于预防和治疗都需要非常重视。 2. 年龄趋势 年龄是心梗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心梗的风险也会不断提高。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心梗的高发人群,而且病情严重,容易诱发并发症。 3. 性别趋势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梗。这是因为男性激素对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女性在更年期之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引发心脏疾病。 二、心梗的预防措施

1. 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影响心梗患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1)控制体重。肥胖是心梗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饮食和加 强锻炼可以减轻体重,保持健康BMI值。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脏健康有害,要尽量戒烟限酒。 (3)加强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时间和频次 要适度,不可过度运动。 2. 饮食保健 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心梗的风险。 (1)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 利于心脏健康。 (2)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胆固醇水平,导 致动脉粥样硬化。 (3)少吃盐、糖和高脂食品:这些食品会增加血压、血糖和血脂,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心梗的早期症状,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 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2017.7-2019.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监护室收治共20名 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设为A组;同年急性心梗患者未合并心脏破裂患者, 筛选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14名设为B组,通过单因素研究,探讨急性心梗患者 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出心脏破裂组年龄 (76.5±10.654)岁,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脏破裂组(64.26±12.457)岁;心脏 破裂组性别为女性(12例,66.7%)的所占比,明显高于未破裂组性别为女性的所 占比;并且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后侧壁心梗,以上三方面因素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预后 极差,死亡率极高,而老年女性急性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的尤为危险。护士在临 床工作中,可有着重点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尽量减少急性心梗老年女 性突发心脏破裂事件。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梗,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临床工作中,急性心梗病人突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急性心梗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心脏破裂,急性心梗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1]。虽然在35年里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的病例数量逐年降低:1977-1989年中发病率为3.3%,到1990-2000年降至2.8%,到2001-2011年,发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为1.7%[2],但心脏破裂这一突发事件死亡率几乎为100%[3]。心脏破裂是具有突发性和高死亡率的,所以,护士对于急性心梗且合并心脏破裂的高危患者早期病情观察十分必要。而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大多从医学角度出发,可提供给护理方面的早期预警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为给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梗患者是否为心脏破裂的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的参考,减少发生率,此研究刻不容缓。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的日益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是多样化,急性化的。现如今,心肌梗死对大家来讲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的名词了,它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身边。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现在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压力大,经常熬夜等都会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患者不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从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调理,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表现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1]。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临床上多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1 临床表现 1.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恐惧、出汗和频死感。 1.2少数患者无疼痛。 1.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误诊成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少数患者表现在颈部,牙齿疼痛,易误诊。 1.4神志障碍,见于高龄患者。 1.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1.6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见。 1.7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律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1.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病发后数日,表现为呼吸困难等。 1.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5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生心梗的风险越高。因此加强对急性心梗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处理能力迫在眉睫。急性心梗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细胞间液阻塞形成血栓,导致血液中斑块坏死。随着年龄和健康水平变化,临床上发生冠心病的患者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人对胸痛症状的认知不足,甚至有的人认为胸痛是心脏病发作。心梗是一种以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和猝死为特征的急性疾病。我国每年有10万例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且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因此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需要及时进行救治,越早进行治疗患者存活几率越大。心梗后24小时内急救是处理和控制急性心梗病后后遗症、减少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恢复身体机能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之一。在心导管介入下开通血管之前首先要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1)立即告知家属要开通胸痛“黄金抢救时间”;(2)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按照医生建议开始介入手术;(3)等待院外急诊手术治疗;接着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最后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院外抢救工作。 1患者发病原因 既往病史:患者2年前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住院治疗。因其年龄大,加之自己已有多项慢性病,平时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吃高盐、高脂饮食。有一天早晨起床后感觉胸痛难忍,疼痛时间超过20分钟,为前降支血管病变引起的心绞痛且有加重趋势。既往多次发生心绞痛时症状已不明显。多次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多处狭窄。本次发病前一周曾进行了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无不适。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较大而坚硬的斑块位于冠状动脉中轴线偏下位置[2]。既往无吸烟史及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无肥胖史(尤其以男性居多)等多种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几率较大。 2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首先,对胸痛症状的认知不足。心梗发生后患者的第一反应是胸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其次,对于冠状动脉阻塞并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如舒张压、 ST 段抬高试验、 T波变化等;而多数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此胸痛发作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因此对于患者的胸痛表现无法准确判断,所以不能早期有效地对胸痛进行诊断。再次,对院内急救流程的认识不足。很多医护人员对心梗后的抢救流程并不了解甚至有误解。对于发生症状后该如何救治并无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应急处置流程。特别是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在继续治疗过程中家属对于患者胸痛症状表现无从下手和不知如何进行快速处理等问题都非常突出。最后:院外急救操作风险高。我国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30%~40%),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急救处置不当是主要因素所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防控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抢救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3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不能得到充分普及,也不能满足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和处理能力提高的需求,应通过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最新的信息。首先必须加强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心肺复苏是心脏跳动一次就能恢复血液循环的重要手段。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进行演练。其次需要增加培训频率和内容。除了在医护人员中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培训进行知识传授。可以通过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进行教学模式的尝试。再次加强院外急救培训力度。在院外急救开展之前应该将急救流程、心肺复苏方法进行详细解读和培训。最后需要加强院感管理力度。加强院感意识培训,建立完整院前急救流程及相关制度,强化院感管理人员职责并考核上岗,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急性心梗应急预案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 4效果分析

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响心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心梗是心脏病的 一种严重形式,其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本文 将探讨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具体影响。 首先,心梗可能导致肺部深部感染。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供血 不足,导致心脏功能丧失或血流减少。这可能导致肺部循环的改变, 造成肺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等现象,给肺部的正常功能带来严重影响。此外,心梗也可能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液体在肺部积聚, 给肺部带来炎症和感染的风险。 其次,心梗会影响呼吸功能。由于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紧密相连,心梗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在心梗发作期间,心脏的供血减少,无法满 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这就导致肺部无法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使呼 吸困难更为严重。此外,受心梗影响,心脏可能无法将二氧化碳及时 排出体外,导致呼吸性酸中毒,进一步恶化呼吸功能。 另外,心梗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包括 肺部。当心脏发生梗死时,血液中的凝块可能脱落并进入肺动脉,导 致肺部血管栓塞。肺栓塞会引起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且 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衰竭。因此,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 响不可小觑。 为了预防和减少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响,个人应该采取 以下措施。首先,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心脏病的风险 因素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这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适度锻炼、戒烟等。其次,应该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这样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病的征兆,减少心梗发生的风险。 最后,心脏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和康复。一旦发生心梗,必须立即就医并接受相关治疗。治疗的方式包括溶栓治疗、支架置入等。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这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对肺部和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 总之,心梗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它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心脏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并在发生心梗后积极治疗和康复,以减少其对肺部健康和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心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心阳,你一生的靠山!中医通心阳、治心梗的方子,值得学习

心阳,你一生的靠山!中医通心阳、治心梗的方子,值得学习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人活着,都想有个靠山。 我们的身体,拿什么当靠山? 我觉得,是我们的心阳。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心阳是什么?是心的阳气。它既是心脏功能正常行使的一种体现,也是支持心功能正常发挥的一种能量。心阳不足,心脏功能受损。心阳一灭,心脏功能终止。 当然,我们的生命,也就随之消亡。 什么样的人容易心阳不足?我告诉你,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心梗,证属寒邪阻痹、气滞血瘀的患者。 来,看一张医案吧。 话说有一个女性,姓张,年55岁。她看病之前,已经有冠心病病史5年了。天气凉的时候,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发病。发作时,她习惯用点含服的药,也能缓解。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发作3天,症状始终不见明显缓解。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刻诊,见心绞痛,患者说自己心脏仿佛是缩在那儿了,缩窄痛,或者是压缩痛,连及左臂和左肩。整个人怕冷,四肢不温,脉象沉迟,舌苔白腻。 医师姓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 他寻思片刻,写了一个张方子,很简单,就六味药:全栝蒌12克,薤白6克,细辛3克,川芎8克,生蒲黄15克,姜黄6克。水煎服。 患者用了5剂,感觉胸痛心痛大大缓解,但是依然感觉胸口里有寒气,发凉。医师守前方加高良姜3克。 这一次,患者用了10剂,基本痊愈,从前的不适几乎消失了。 这里面藏什么门道啊?我给你梳理一下,你就看懂了。

患者脉沉弛,舌苔白,四肢不温,感寒而发,胸中自觉有冷气,这毫无疑问,是心阳不足,寒邪凝滞了。寒邪主收引。气血遇寒则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心绞痛。寒邪为阴邪,使得阴津不化,故而生痰湿,舌苔发腻,是内中有湿的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就明白了,当前就需要办三件事:一,通心阳,化解寒邪凝滞于心脉的局面;二,行气血,化解气血凝滞不通而作痛的局面;三,化痰湿,寒湿散则心阳可复。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按照这样的思路,你就理解医案中方子的意思了。其中,栝蒌和薤白能通心阳;细辛、川芎、蒲黄和姜黄能行气化瘀;栝蒌则兼具涤痰之效。二诊时候加入高良姜,文中散寒,化湿助阳。 这个医案和医方,虽然不复杂,一看就懂,但是它很典型。这也是我老师当初教导我,必须认真体会、记忆的医案和医方。因为临床上这类证属寒邪阻滞、气滞血瘀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很常见。熟记这个医方和医案,可以让我将来面对病家的时候,不慌不乱,有案可寻。 老师的教导,让我受益一生。现在,我也要和我的读者分享。 我想强调的是,咱们大伙一定要好好保护心阳。为什么呢?你看上面的医案,心阳不振,所以气滞血瘀作痛,所以痰湿凝滞,一切都源于心阳不足。它才是根源。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心阳如何保护? 1,妙用中药薤白。薤白,我以前讲过,是通心阳的一味药。拿它煮粥就很好。 2,不要熬夜。熬夜,伤的是心阴。心阴不足了,阴不育阳,心阳日久就受损。 3,主要保暖,不要让自己受寒。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前胸和后背要保暖。 4,好好吃饭,饮食规律科学,不糊弄,不吃凉食。脾阳充足,是令心眼充足的基本保障。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平素身体安康或貌似安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展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展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防止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病症: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创造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展危险评估,包括进展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

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

心梗不是悄无声息的,睡觉时可以体现出来,4个迹象暗示心梗危险

心梗不是悄无声息的,睡觉时可以体现出来,4个迹象暗示心 梗危险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各种心血管疾病开始变得高发起来。 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而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急重症,更需要注意预防! 心梗就是心肌梗死,它属于心血管疾病当中的急危重症。 心梗的发作往往是突发性的而且发作起来很迅速,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威胁很大,这是由于心梗会使得心脏缺血坏死,如未能及时服药或得到救治,是致命的。 但心梗发作之前,还是有一些征兆的,患者在出现这些不适时,一定要及时服药控制,避免发生危险。 心梗不是悄无声息的,睡觉时可以体现出来,出现4种迹象说明心脏已经危险了! 一、胸闷憋醒 心梗的典型征兆就是在睡觉时突发胸闷而憋醒,这是由于心梗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心肌系统,心脏肌肉血液不足就会出现胸闷,心慌被憋醒,并且伴随后背有放射性疼痛。如果出现这种症状,不要当作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正常现象而忽视,一定提高警惕,因为这随时导致患者停止呼吸。 二、长期咳嗽 “长期咳嗽”常被患者自身认为时肺病而耽误治疗,其实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这是心脏发出的病变信号,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咳嗽”,它是一种做心脏衰竭的早期表现。如果长期咳嗽,治疗一段时间并无好转,且具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警惕心梗的可能。 三、失眠 “失眠”在中老年人的生活中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很多人把它当作更年期应有的现状,但和心梗相关的失眠伴随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并且伴有毫无征兆的惊醒征兆,这些症状均为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的。

所以患有失眠这种疾病的人,我们一定要提起高度的重视。 四、手脚冰凉 我们人体的血液是从左心室流向各个动脉、血管再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过程,而手脚是肢体末端部位,如果手脚出现冰凉,无论怎样调节都无法改善这种症状时,就应该考虑是心脏出现问题,导致供血不足、或血液流通不畅了。另外经常手脚冰凉,我们也不要忽视,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患有心梗这种疾病。 8种习惯会加速心梗的发生,预防心梗,一定要注意避开: 吸烟:烟内的尼古丁可以促进体内的冠状动脉的痉挛,血液的浓缩,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呼吸功能的减退,甚至是呼吸功能的一些危害和影响; 过度劳累:劳累以后,心率增快、耗氧增加,会加速诱发心肌梗死发生; 情绪大波动:情绪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以及导致血管痉挛等有关;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以后,会导致全身血液更多的到消化道,其他部位的血液进而减少,这也会使得回心血量的相对减少,进而导致心梗发生。 喝酒:喝酒不仅仅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诱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一个原因。 熬夜:作息不规律,尤其是长期的熬夜,可以诱发斑块的不稳定,进而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便秘:便秘发生的时候,患者用力解大便的时候会屏气,而这些因素会导致心肌耗氧的突然增加,进而诱发心梗。 过度运动:过度运动的患者,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持续增加,还有就是剧烈过度运动也可诱发斑块破裂,进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运动适度很重要。 除过避免以上坏习惯外,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好心梗的预防呢? 1.合理膳食

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的防治和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防治中的作用 兰西医院内二科吴红 [摘要]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期预防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住院冠心病患者127例,计算其中阿司匹林使用率,按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统计学比较两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结果(1)第一组(阿司匹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7.14%、死亡率11.43%,(2)第二组(无阿司匹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34.78%、死亡率28.26%,(3)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统计学比较第二组均高于第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阿司匹林使用率低,住院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27.56%,门诊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9.5%。讨论阿司匹林是唯一不可逆抑制TXA2生成的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是冠心病有效的二级预防药物,但目前阿司匹林使用率低,应普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认知度,消除对阿司匹林的错误观念,提高其临床使用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冠心病心肌梗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动脉硬化疾患尤其是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无血栓、无事件,血栓是多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根源,预防血栓的发生、发展,阻止病情恶化和复发,显著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心血管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2004年9月第七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7)再次肯定了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基石地位,是有效、价廉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可是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仍不容乐观,许多没有阿司匹林禁忌证的、可能会受益的患者并未使用阿司匹林。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收集住院冠心病患者127例,诊断均符合WHO标准[1],年龄30-88岁,平均(59.06±10.89岁),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分为两组,第一组:阿司匹林组,35例(27.56%),男24例,女11例。第二组:无阿司匹林组:92例(72.44%),男79例,女13例。收集门诊冠心病患者600例,诊断均符合WHO标准[1],年龄34-78岁,平均(57.11±12.12岁),男343例,女257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17例。 1.2 方法 分别统计出两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对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比较。 1.3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的有效方法以中药为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的有效方法以中药为主 要辅助治疗手段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不畅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心梗患者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的有效方法,并强调中药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西医治疗方法介绍 西医治疗心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脂药等。介入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些方法在治疗心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药物治疗可能引起副作用,手术风险较高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心梗依托中药的疗效,结合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疾病的根源和整体调节,具有独特的优势。 1. 中药治疗心梗 中药治疗心梗主要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物组方的特点来发挥疗效。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三七、黄芪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经过临

床实践,中药治疗心梗在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针灸治疗心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梗患者也有一定的 辅助治疗作用。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促进 心血管系统的康复。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神门、尺泽等,针灸治 疗可以帮助改善病情、减轻疼痛,并提高心功能。 3. 推拿治疗心梗 推拿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提高自我康复能力。推拿治疗可 以帮助心血管系统康复,减轻心梗症状,并提高心脏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的最大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减少不足,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可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改善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心肌修复; 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干预直接解决冠状动脉供血问题。综合应 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改善心梗患者的症状,提 高生存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

心梗脑梗,都有一个病根儿!

心梗脑梗,都有一个病根儿! 心梗脑梗,都有一个病根儿!抓住了,你就有救了 说起心脑血管病,我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梗、脑梗、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等等。临床上有不少人,属于一体多病,兼具上述的种种症候。其实,你可知道,所有这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病,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这就是“气虚血瘀”。 为什么要这么说?列位看官,我们知道,这心脑血管病的根源,就在于血的流动不畅。血的流动靠什么?中医认为,靠气的推动。气不足,血不得行。血不行,则成淤化滞。气不足,身体为了把血液更好地供应上去,于是加大力量,形成高血压。血有瘀滞,形成栓塞,造成脑梗心梗。血淤日久,损伤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总而言之,气虚血瘀,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根本。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理论是谁说的?这当然不是“精诚名医汇”凭空杜撰了。君不闻“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这句话吗?说的,就是气血相依,气行则血行的问题。而针对这样的问题,当代临床大家们也都潜心研究,总结出不少的好办法来。今天,“精诚名医汇”就为你介绍一张好方—— 准备黄芪30到60克,葛根15到30克,桑寄生15到30克,丹参20到40克,生山楂9到15克,川芎6到9克,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取药汁300到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到3次温服即可。 这个办法谁出的?它的拟制者,乃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山东杏林明宿周次清先生。周师自有跟随伯父周鸣岐先生学医,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从医40多年,在心脑血管病等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研究,在当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周师虽然在本世纪初离开了我们,但是周师的精湛医术,却一直影响着后世。上面这方,实际上就是周师的临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