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学生所在系(院)美术学院

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目录 (1)

摘要、关键词 (2)

正文、引言 (3)

1 国研究现状 (3)

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3)

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3)

1.3 评价 (4)

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4)

2.1 基地概况 (4)

2.2 植物资源 (4)

2.2.1 亚热带植物资源 (4)

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5)

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5)

3.1 陆地植物配置 (5)

3.2 滨水植物配置 (5)

3.2.1 开敞植被带 (6)

3.2.2 疏林型林地 (6)

3.2.3 郁闭型密林地 (6)

3.2.4 湿地植被带 (7)

3.2.5 卵石滩 (7)

3.3 水生植物配置 (7)

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8)

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8)

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9)

4 结语 (10)

致 (10)

5 参考文献 (10)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

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证其生态循环的关键之一,及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和配置。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植物配置。项目中我以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为首要特点出发——将整个公园的植物分为陆地、滨水、水生、生态岛四大植物群落类型,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三个方面考虑植物的具体配置,最终实现了全园的生态平衡和多样化景观结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设计;植物规划;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生态岛植物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孽生地。湿地公园则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容的公园。如何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潜能,合理地配置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课题。

近年来不少“湿地公园”应运而生,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植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湿地公园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而且维持了其生态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稳定。但在对其配置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感性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上,却忽略了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湿地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后系统瘫费或闲置。因此要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潜能,就得合理配置植物,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公园景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期的稳定和运转。因此结合本次的毕业设计项目特点,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主要对怎样将植物的生态效应、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合理结合,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等问题进行研究。

1 国研究现状

在由俞孔坚先生等规划设计的黄岩永宁公园是以河流再生设计为主题,在其植物配置上,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永宁江分布有如下特点:

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清新的环境。

公园原始地形中还有许多的水杉,因为在这里很常见又普通,所以不被当地人关注,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泽湿地和污水横流的垃圾粪坑边。于是设计者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之上,将这种平凡的树按5×5棵种在一个方台上,给它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典雅。树阵或漂于水上、或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中、或嵌入草地,无论身处何地,独特的水杉个性都会显露无疑。

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千屈菜等;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九节芒构成单优势种群,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原有大量九节芒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芒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在5年一遇的水位线和20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乌桕等乡土乔木,形成一条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疏林草地,沿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湖湿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堤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土树种,构成密林,分割出堤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堤外面向永宁江,是个外向型空间,堤围绕河湿地形成一个敛式的半封闭空间。

1.3 评价

在这个方案中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乡土植物,且对河流两岸原有的杂乱五丈的一些植物进行了利用和设计,同时在面积不大的一带状绿地上,处处体现了因地制宜的配置特点,对水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同水位采用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案例中我充分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两个方面的真理,也为我们毕业设计方案中的植物规划提供了参考和引导。

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2.1 基地概况

该项目位于青白江区北部平坝区,占地面积约665亩;设计山地面积约125亩;丘陵地面积约265亩;水域面积约260亩,其中包括一中心大湖面,面积约120亩,两处自然式水塘,面积分别46亩、40亩左右,其余为一些小水潭和小溪流区域;水滨有凹岸、凸岸、浅滩等丰富的岸线。

2.2植物资源

2.2.1 亚热带可利用植物资源

陆地植物:银杏、悬铃木、女贞、桂花、紫薇、雪松、天竺桂、皂角

滨水植物:枫、枫香、栾树、朴树、树、紫荆、红豆杉

水生植物:花叶艳山、菖蒲、海寿、旱伞草、水生美人蕉、水葱、芦荻、黄花鸢尾、花叶菖蒲、蓬莲草、千屈菜、睡莲、荷花、圆币草、再力花、红莲子草、泽泻、香菇草、细叶芒草、芡实、水芋、灯心草、矮蒲苇、香蒲、打漂、细叶莎草、慈姑、常绿水生鸢尾、花叶水葱、梭鱼草、莕菜、大花萱草、弧尾藻、花叶芦竹、水罂粟、金鱼藻、蜘蛛兰、血草、碗莲

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陆地植物:各种果树、竹类、柏、青、香樟、楠木、马尾松、油桐、柑桔、苹果、梨、桃、、桤、千丈、桉、黄树

滨水植物:垂柳、旱柳、水杉

水生植物:莎草、芦荻

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本方案中植物配置的预期效果有三个方面: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外,还要达到在无需经常性人为管理的条件下, 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因此结合方案的原始地形和周边环境,我将全园植物类型分为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和水体里的生态岛植物来进行规划、配置,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配置特点。为了实现植物的优化利用,还选用乡土植物作为全园主体。具体配置分析如下:

3.1 陆地植物配置

方案中的陆地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北面的山地安静区域,东面滨水区和主入口区域中靠近市政道路的边缘地带,配置效果多形成水生和滨水植物的背景树,我把重点放在了它的生态效应上。因为虽然本次方案是一个湿地公园,主要是要突出水生和滨水植物的多样性、景观性,但是这些都必须基于一个群落结构完整、能维持生态平衡的植物群落基础上,否则湿地公园的景观意义必将慢慢荒废掉。所以在方案中陆地植物的配置上主要考虑其植物群落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乔灌木合理搭配、针阔叶林混交,以充分达到生态平衡,为滨水和水生景观提供一个坚实的生态基础。与此同时,我在植物的选用上还考虑到了对周边有常年风、有毒气体、噪音、粉尘等的吸收、阻挡。

所选骨干树种:黑松、雪松、刺槐、银杏、树、天竺桂、皂角、银杏、马尾松、桂花、楠木、香樟、各类果树、女贞、落叶松、油松、悬铃木等;主要的配置方式为周围角落大片的密林、疏林带,各个分区里的群植植物等。群落结构如:香樟+海桐+桅子+酢浆草;香樟+小叶黄-洒金珊瑚+石菖蒲;黑松+棣棠+二月兰+石菖蒲;悬铃木+毛白杜鹃+沿阶草;广玉兰+白玉兰+山茶十阔叶麦冬。

3.2 滨水植物配置

方案植物配置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滨水植物,它联系着陆地和水域,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是方案中植物景观结构最丰富的区域。配置上我重点突出了它的景观效益和功能特点,同时在生态上也注意到了对水土的保持、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巩固。总体滨水带植物配置上坚守了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将其群落类型分为开敞植被带、稀疏型林地、郁闭型密林地、湿地植被带,卵石滩等,其中以风景林带为主,通过疏密不同的风景林地构成滨水绿带的骨架,再以开敞植被带、湿地景观和局部的卵石滩穿插于绿地之中,形成了连续的动态观赏序列。利用不同

类型植物群落的特点,创造出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以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如开阔地带明快热烈,以动为主,开展嬉戏、玩耍、日光浴等活动;郁闭地带阴凉幽深,以静为主,提供散步、休憩、森林浴等活动。

3.2.1开敞植被带

为了给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通道,方便水域与陆地空气的对流,改善全园陆地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同时形成欣赏风景的透景线,在滨水植物群落里我运用到了开敞植被带这一群落类型。在方案中主要表现为由地被和草坪覆盖的大面积平坦地或缓坡地,形成开阔明快的户外空间,给游人提供了聚会、游玩、野餐、露营、跑马等不同的游憩场地。提供游玩的缓坡草坪在本方案中主要根据它们具体所在的区域运用不同的草本花卉进行点缀,形成一种乡野气息特色的景观,或少量的孤植风景树,以提供夏日的遮阴。例如:提供野餐和露营的草坪区域分布在方案中的山地安静区里的生活体验区,这一区域里的草坪上基本无乔木,灌木,为游人提供一个充分宽阔可以利用的场地空间。提供跑马的草坪空间也分布在山地安静区,此区域我将它与其北面的密林带进行了过渡结合,形成疏林缓坡草坪,让游人既可以再草坪上自由的骑马奔驰,也可以闲来之余漫步林间,享受在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3.2.2 疏林型林地

方案中还运用了稀疏乔、灌木组成半开敞型绿地,这便是疏林型林地。多采用落叶植物搭配少量的常绿植物,或多株组合,形成树丛式景观;或小片群植形成分散于绿地上的小型林地斑块。它也为方案的水陆交流提供了通道,还形成似断似续,隐约迷离的透景效果。尤其突出的功能效果是:夏季,游人能在树荫下开展游憩活动,在这个时候疏林型林地比开阔草坪区域更受青睐;冬季,能透过植物间隙以及落叶树的枝干缝隙射入林下空间,这时游人也可以享受到零星沐光浴。结构群落如:枫香-桂花+水桅子+蝴蝶花;旱柳+佝骨+吉祥草;刺槐+棣棠+麦冬。此外,几处小型的纯林带的运用,如竹林,游人可以随意进入,其中可以设置餐桌等室外餐饮林下空间;小乔木鸡爪槭林,其下为地被草坪,游人可以少量进入,进行小憩,小型的野餐等。这提升了本方案的景观效果,且树下活动空间大,游人的参与性强,考虑其生态效应不足,因此只是很少量的运用,不足以影响整个公园的生态平衡。

3.2.3 郁闭型密林地

这种林地结构稳定,有一定的林相外貌,是保持滨水生态稳定的主体,因此本方案中我运用密林带作为滨水区域的重要风景林,构成岸线景观的实空间,保证了水体空间的相对独立性,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时为栖息动物提供又一嬉戏场所,也为游人提供了林间漫步、寻幽探险、享受自然野趣的场所。具

体采用了常绿和落叶的乔灌木搭配、再结合地被草本,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群落,提高郁闭度,体现水体的宁静自然。同时也有考虑其景观效果,如春景,沿湖桃红柳绿,选用垂柳、悬铃木、银杏、水杉、水松、池杉等新叶一片嫩绿;碧桃、樱花、紫荆、垂丝海棠、迎春等花卉争奇斗艳。秋景,选用鸡爪槭、三角枫、红枫、乌桕、枫香等呈现出金灿灿的黄色和黄褐色。其下再配以木芙蓉、南迎春、连翘、棣棠、含笑、栀子等灌木,以及鸢尾、萱草、薄荷、芦竹、荇菜、菖蒲、旱伞草、水生美人蕉等湿生和地被植物。具体结构群落如:金钱松+隶棠-杜鹃+南天竺+瑚蝶花+石蒜;深山含笑+杜鹃+石菖蒲。

3.2.4 湿地植被带

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又或有浅层积水的过渡,自然就形成了湿地地带,这也是本方案重要地带。借鉴黄岩永宁公园的植物配置方式,我也对水杉进行了利用,同时搭配上水松、水松、枫、三角枫等水陆两生的耐水湿植物,让其自然成丛的漂于水上、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中、或嵌入草地,再配以耐水湿的草本植物和水生挺水植物,完整的呈现了湿地植被带独有的景观特色。

3.2.5 卵石滩

卵石滩主要分布在本方案中的野餐、露营区,西面秋景区的戏水区等的岸边过渡带,我主要考虑配置一些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如蒲苇、芦苇、纸莎草等使得石滩和水面的衔接更为自然,富有野趣;石缝中偶尔长出一两从草本植物,也彰显了湿地公园的生命力。

3.3 水生植物配置

对水生植物的利用、展示是本方案中的一大特色,而且我中充分考虑到水生植物对流经河流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首先选用了一些对湿地净化和循环系统起到稳定作用的植物。如常绿水生鸢尾,对它的运用保证了本方案中湿地系统在冬季里的运行,减弱了由于冬季其他水生植物的枯萎或者冬眠导致湿地功能的下降。还选用了石菖蒲、香蒲、蒲草、水葱、凤眼莲、浮萍、金鱼藻等,对水体中的N和P、K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克制了藻类过多的生长,同时也吸收了水中的污染物。其次,在此基础上配置一些具有景观价值的植物,配置时考虑挺水植物;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四类水生植物进行了合理搭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的季相搭配等,主要采用了意境表达和回归自然两种手法结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的水面景观,使游人能在情趣各异的园林水景空间中感观不同景观效果,彰显出本方案中水景的无穷魅力。

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1.挺水植物: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根据植物的根系分布深浅及分布围,可以将这类植物分成四种生长类型,即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散生型和浅根丛生型。主要有皇竹草、芦竹、旱伞竹、野茭草、纸莎草等;香蒲、菖蒲、水葱、藨草、水莎草、野山等;美人蕉、芦苇、莲藕等;灯心草、芋头等。

2.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类植物: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根,或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果实,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一般是冬季枯萎春季萌发。主要有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芡实等。

3.浮叶植物:植物的叶片飘浮在水面,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迅速;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薸、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方案中将该类植物至于中水位区域,使其有自由展示的空间。

4.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没于水中的植物, 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 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方案中的沉水植物只用作湿地系统中最后的强化稳定,以提高出水水质和深水区作为鱼类等动物的食物。

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1.春景区

此区域包括方案中西南角的次入口区和西面的大型岛屿以及岛屿西、南两方向的两处水塘区域。为了突出春景特色,并且结合方案中该景区水体的面积、位置等,我主要选用了春天开花的水生植物作为该区的骨干植物,有绶草、燕子花、美人蕉、海芋、郁金香、鸢尾等。并将其分为了浮水植物景观和挺水植物景观两种类型。

首先,春景区的两处水塘西面由自然小型生态岛屿将其与中心湖面分割,从而形成了独立的水塘区域。据此分析,再结合景观、美学上的考虑,靠近园区次入口区域的一处水塘,我采用挺水植物做主景,深根、浅根的合理搭配,突出一种生命的活力,此外还配以几丛浮水植物作为深水区的点睛之笔,不至使水面空空。紧靠全园山林安静区的一处水塘,采用荷花为主,水岸边主要以黄花鸢尾为主,植以少量挺水植物以强调岸线优美的曲折,春季,开花的鸢尾可以春托出前景荷叶,含蓄的表达了一种宁静的意境;夏季,鸢尾开花是时节已过时,湖面任不显单调,亭亭玉立的荷花已然立于湖面了。

2.夏景区

位于方案的主入口区域,该区域地形丰富,有潺潺的小溪将陆地和水中的生态小岛分隔开来,小溪与中心水面的交汇处,形成小水潭,再生态小岛上还设计了水岸码头等等。该区域的生态小岛为连续状,面积适中,也有一定的地形,不

至洪水季节淹没,因此我考虑将其作为重点的湿地展示区域,于是对于夏景区的水生植物总体的采用了浮水和挺水植物结合,重点突出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性,不但为游人提供优美的水面景观供其欣赏,也对水生植物知识进行了普及,使游人更了解水生植物种类。主要选用的植物有浮萍、菖蒲、水葱、红花睡莲、白花睡莲、荷花、凤眼莲、旱伞草、纸莎草、香蒲、千屈菜、慈姑等。虽然是凸显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但也并不是多种植物的堆砌,任然有对于意境和景观效果的表达。如小水潭区域采用几从睡莲,显得清新秀丽,由此表达一种意境美;岸边采用菖蒲、风车草、纸莎草和肾蕨等搭配,给人生机盎然之感。水岸码头处仅在其旁的水湾处丛植几丛特色挺水植物以衬托码头建筑,避免破坏码头在水面优美的倒影,大水面采用王连,任其漂浮,显示出水面宽阔雄壮的气势。潺潺的小溪通过慈姑、水葱等自然水草对水体的点缀,使游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3.秋景区

为本方案中西面的滨水区域,因为该区域的水体中等深线较为陡峭,且方案中将其中的一个大水湾设计为戏水区,同时基于日后的管理方面考虑,因此在该区域植物配置时仅选用了挺水植物,主要选用秋天开花的芦苇、芦竹、蒲苇、莎草、花、石蒜、花叶艳山等,以突出白雪皑皑的芦花景观为主体。广场码头是该区域的主要水边建筑体,我配以开花的挺水植物花和蒲苇,以其枝叶的高度将广场空间在立面上起到视觉拉升的效果,使其在空间上更有层次感。

4.冬景区

方案中冬景区基本是陆地部分,所以水生植物运用不太多。但是对其配置是上还是有所考虑,使用了常绿鸢尾,以保证冬季水面不至于了无生气,再加以一些在冬季前后开花的湿生及草本植物,如马蹄莲、风信子等。

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生态岛也是本次方案中着力打造的,植物群落最为丰富,最贴近自然的,充满野趣的生态空间,是鸟类的主要栖息地。精选优良的乡土植物为主体,其中包括陆地的、耐水湿的、水生的各种类型,并适当配植一些具有美化功能的园林景观植物。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同时下手,植物种类特别选择了合欢、榆树、朴树、野蔷薇、国槐、臭椿、紫树、枫、重阳木、冬青、女贞、樟树、苦楝、榆树、冬青、火棘、杜鹃、桃叶珊瑚、枸桔、构骨、南天竺等观果树种和黑麦草等结籽植物。

做为重点的湿地保护区,原本就栖息着数种鸟类,所以对该部分植物的配置我遵循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达到园林植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对植物依据两点进行选择:一是岛上常年栖息的鸟类动物对所食果实的需要。二是植物的树形茂密程度对动物做巢的影响。总体

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藏身、嬉戏、觅食、繁殖的栖息地。景观效果上,采用立体的全方位的植物搭配,达到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有景可观的配置。

4 结语

通过本次对毕业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总结出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的基本特点有两点:一是因地制宜,二是乡土植物的应用。因此,结合初期的基地考察和前期我们的功能分区,考虑将本方案中的植物分为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和生态岛植物等不同的植物群落,再分别进行详细的配置。陆地植物主要分布在全园的北面山地安静去和东面靠近市政道路的区域,以及公园的出入口区域等,这部分植物虽然不是方案中的代表性的植物,但是它占据全园植物的百分比最重,在全园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对陆地植物这的配置我们主要考虑了它的生态效应,着力达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完整和丰富,表现为针阔叶混交、大小乔灌木搭配、草本植物的运用等。滨水植物分布在全园西、东两块滨水活动区以及安静区和主入口区域的临湖地带,本方案对这部份植物相当重视,主要以展示植物多样的景观结构特色,其中运用了陆生、耐水湿、沼生、水生等不同植物类型,配置上有上层的乔木、中层的灌木、底层的草本植物和地被草坪以及草坪、石滩边的挺水植物,且不同区域春花秋实各具特色,再结合疏密的对比,让湖面空间时而开阔、时而封闭,同时也为游人提供多样的滨水空间。水生植物则分布在公园的湖水区,是本方案中最独具特色的植物,在对其运用中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均精心考虑,方案中所选的一些植物对水体起到了净化作用,保证了湿地循环系统的稳定,再搭配上一些景观效果极好的水生植物,创造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植物主题的水上景观。其次,本方案中我们还充分展示了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以此加深游人对水生植物的认识和其对湿地净化系统的作用。生态岛植物主要考虑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以还原自然为主旨。

本次毕业论文过程中,建萍老师从选题到构思再到最后定稿,每个阶段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和建议,在此表示忠心的感。同时,感四年来授予我专业上方方面面知识的林泰碧老师、宜晋老师、田勇老师等。

!

5 参考文献

(1)王萧洁--《科技信息》.植物造景若干问题的探讨

(2)破浪--《现代农业科技》.浅议植物造景的空间意识--2008年第 4期(3)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第二章基本概念

(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荣凤编著

(5)世伟、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1、3册--中国城市

(6)吴涤新、何乃深--《园林植物景观》--中国建筑工业--2004年9月第1版(7)[美]克雷格.S .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湿地与景观》--中国林业出版--2005年1月6第1版

(8)荣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中国电力—2009年1月第1版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科学型设计、艺术性选择以及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鸿恩寺,桂花,园林,公园绿地,植物造景,配置原则 鸿恩寺公园秉持“自然、生态、野趣”建园理念,遵照建设兼具“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功能特色名园之要求,择优选用专家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民众建议,精雕细琢,打造“十二圣景”,计有:滚雪听桂、喊天堡、翠涌云涯、金桂溢香、鸿恩春晓、琴台结缘、鸿雁留影、清风幽篁、桂憩绿野、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香艳四季。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集桂之众,品类之全,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公园50余万平方米绿地打造都市氧吧,鸟语花香,。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 鸿恩寺建成前山坡上原本就长有一些零散的桂花,而桂花性喜日光,在全日照条件下,枝叶葱翠,树形优美,着花繁密;亦稍耐荫,但在疏林中或大树下,枝叶稀疏,着花亦少。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可抽梢三次,一般春秋抽梢两次。较耐寒,曾有经历短期-18℃低温,成年树无明显冻害;亦较耐高温,气温达40℃时,枝叶无灼伤现象。并且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喜好湿润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较粘重土壤生长亦佳,但切忌渍水。嗜肥,施用各种完全肥料后,植株生长迅速、茂盛,但亦较耐瘠薄土壤。在45度左右的山坡岩岭间亦生长正常,其萌发力和再生能力均较强,移植大树时经截干修剪,2~3年即可恢复树冠。 而桂花的生长特性也就为鸿恩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桂花园,打造“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一系列内涵丰厚的“桂花文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园内“琴台结缘”中170岁树龄的两棵金桂树,成为园中的“镇园之宝”,以缘造景,以缘迎客,共筑佳境,将见证情侣恋人的甜蜜爱情。 1 引言 公园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公园就是一幅艺术品,这一艺术品中植物是主体因素。植物在公园中发挥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结合。植物造景与配置专业性很强,是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栽培学、园艺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又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本文主要就园林中的公园绿地中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学性设计与配置 植物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非常复杂。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2]: (1)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态是植物的外观,是对植物的第一感觉。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枝、叶、花、果(或种子)的特征,分清在植物界属于哪一个系统,哪一个类型,科学上叫什么名字,然后分析其观赏价值。如植物外部形态中的树冠形状就有多种多样,其中乔木有主干直立的尖塔形(雪松等)、圆锥形(圆柏等)、圆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 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 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 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 ①抗冻、抗热能力 ②抗病虫害能力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菖蒲:【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 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 种植方法: 以根茎分株繁殖。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种植密度:10株/㎡。 梭鱼草【拉丁学名】Pontederia cordata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 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lau ston也曾说过: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3.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2、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配置植物还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生态园湿地公园 方 案 设 计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 1.3.1编制原则 (1) 1.3.2编制范围 (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处理规模与目标 (4) 2.1处理规模 (4)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5) 3.方案选择论证 (6)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6) 3.2处理工艺简述 (7) 3.2.1水解酸化池 (7) 3.2.2接触氧化池 (8) 3.2.3辐流沉淀池 (9)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9) 3.2.5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 (15) 3.2.6快渗基本原理简述 (16) 3.3工艺方案比选 (16) 3.3.1.方案一论述 (16) 3.3.2方案二论述 (17) 3.3.3方案三论述 (18) 3.3.4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9) 3.4污泥处理方案 (21) 3.4.1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21) 3.4.2污泥处置方式 (22) 3.5选定方案设计 (22) 3.5.1工艺流程 (22) 3.5.2工艺设计参数 (23) 3.5.3主要构筑物 (26) 3.5.4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去除率 (27) 4.总平面与景观设计 (28) 4.1总平面布置 (28) 4.2景观设计 (28) 4.2.1设计依据 (28) 4.2.2设计原则 (28) 4.2.3设计目标 (30) 4.2.4设计理念 (30) 4.2.5景观设计构思 (30) 4.2.6种植设计 (31) 4.2.7道路设计 (32) 4.2.8服务设施设计 (33)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教学提纲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 计特点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摘要】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加快,许多湿地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面积急剧减小,破坏日益严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湿地公园的建设趋势日趋明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急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对湿地生态核心的保护以及恢复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与此同时,还结合了植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园林、水面、堤岸等等环境类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八、- 刖言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会议,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以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湿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功能也逐渐的被人们发掘出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研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市湿地的功能包括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调节城市气候,保证城市生存环境的质量,为动物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栖息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建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方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公园类型,他的独特景观能让居民感受到独特的湿地魅力。

1湿地公园的概述 1.1湿地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过程,在湿地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植物占据着较大的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水淹没的状态。对于湿地最为广泛的概括定义为天然或者人工修筑的,具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或者具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咸水的水体。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化,湿地的范围也被逐渐扩展到邻近湿地的河流和海岸、岛屿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1.2湿地公园 我们并没有给予湿地公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只是将它区别与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意义的公园。湿地公园既有多样化的物种同时也具有生态旅游和教育的功能。湿地公园的占地面积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在湿地当中无论是原有的还是进一步延伸的景观都应该以自然湿地作为基础,避免人工大规模的改造工作1.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营造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相关的空间设计和营造之前,我们需要对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定合理的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遵循和谐、统一的生长规律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并且要体现出美学的思想,充分的展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按照区域植物的功能进行分级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配合周边各项主要的要素,在结合人类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形式。 2湿地公园建造案例 淮河两岸距南京主城区12mk"公园地处秦淮河南北长4080m,东西宽3500m, 总面积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文献综述

学科代码: 2120904010 学号: 08201801001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学生姓名:刘彦卿 指导教师:赵建华 专业:园林 年级:2008级 2011年1月26日

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30处之多。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花溪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可以归纳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向。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理想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划分为保护重点区、保护控制区和保护缓冲区,公园周边重要地段划定为保护缓冲区。? 保护重点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经营性设施。? 保护控制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规划允许建设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保护缓冲区内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湿地公园的环境质量;已建成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湿地公园内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得出让土地,严禁出租转让湿地资源;严禁举办与湿地公园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各种活动。湿地公园缓冲区内禁止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禁止新建居民点或者其他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区域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任意存储固体废弃物,对农用薄膜和渔网等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使用者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湖湿地内航行的船舶,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不得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驶经湿地公园外围区域的,排放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游览性船舶以电瓶船、手划船为主,并在规定的线路行驶,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船舶承载力和船舶数量。 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湿地公园里面的生态平衡和不杯破坏,我们用无线视频监控来实现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发现有及时阻止。 运营方案 无线监控设备安装 湿地公园包含了多样湿地的环境,自然聚集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野生和人工栽培 的植物、野生鸟类、鱼类等。保护频繁灭绝的植物、鸟类。 无线监控系统安装 为了保护盖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以及游客的人生及财产安全,该湿地公园管理者决定要 安装一套安防监控系统。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由于监控范围较广、传输距离较远,采用传 统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是实际,因此决定采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监控系统基础结构图 无线视频监控拓扑图 1系统组成 湿地公园视频监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主要由前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建设组成。 软件系统由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系统 2前端视频监控系统 前端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图像采集设备、无线局域网传输设备、防雷和接地基础建设等 组成。

周山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周山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翔宇 摘要:本文以分析周山森林公园植物配置为主,对周山森林公园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与分析。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植物配置的概念,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植物配置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广的意义。周山森林公园在注重生态,文化效应的同时,力求以人为本。着力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教实习,文化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关键词:地理及人文;植物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1. 周山森林公园介绍 1.1地理位置 周山又名秦山,在洛阳西南侧。西起崤山,东止洛阳,经洛宁、渑池、宜阳、新安、洛阳五市县,蜿蜒起伏,长达180多公里,海拔216.93米。周山又是洛阳扼阻关陇的咽喉之地。周山位于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孙旗屯乡境内。北面近邻洛阳市涧西工业区,东面和南面是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园总规模722.67hm2,合计10800余亩。重点建设为寻古觅胜区,该区面积1500亩。 1.2历史及人文 近洛山阜有周灵王墓冢,周代称冢为山,故名曰周山。山下有周谷,为周之采地。洛阳作

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这些帝王,死后均应葬在洛阳,东周王陵大致可以分为周山、王城和金村三个陵区。我们今天所建公园的地方,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亦称周山,此处现有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王冢居东,俗称“三山”,史称为“周三王陵”,据历代传说,这应为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西还有个孤冢,雄伟异常,《水经注》记载“洛水流经周山,上有周灵王陵”,世人也称为周灵王冢,是目前我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王陵,堪称“中华第一陵”。 2 社会及环境效益 2.1社会效益 该公园的建设,不仅为洛阳市城市添置了“绿肺”和“制氧机”,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推动洛南开发、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公园内修筑了8.9千米环山道路,铺设了周灵王陵和周三王陵人行步道,建设了仿古南大门、两座仿汉式观光亭、2000m2的停车场,在林木郁蔽之处修建桌凳,建设的垂钓中心方便游人休憩,为广大游客到周山森林公园观光游览提供了极大便利。 2.2环境效益 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对周山地区实施“以粮代赈,退耕还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有绿化树种21个科,32个属,67个种,24余万株,春天樱花、碧桃、白玉兰、香花槐、榆叶梅竟相开放,夏日木槿花、美人蕉、月季花争奇斗艳,秋天合欢、百日红、桂花、野菊花迎风飘舞,冬日有腊梅暗香袭人。周山森林公园与龙门山、邙山等其他几个生态防护林区构成了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在调节气候,防风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改善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周山森林公园植物配置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汇总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 4 类: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 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 (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 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所选植物根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2.1 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水边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2.2 水面植物的配置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讲解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一、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