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任务驱动教案

任务驱动教案

任务驱动教案
任务驱动教案

2002级教育技术学甲班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案

甘肃省编教材初二信息技术课

<<利用Excel制作课程表>>

教案设计:任建军胡晋玉曾海蓝

王梅蔡明黄兰芳

2005 年11 月26 日

背景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

初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提高,在对事物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客观见解,能将新生事物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自己思想的作品。如果仍然将学生的思维控制在书本上的范例、操作技能上,那么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消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有较大的课堂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体现。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以Excel中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图片的插入和背景颜色的设置为主要知识点,整个课堂以“制作自己的课程表”为线串接而成。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掌握Excel知识的同时,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素材进行再创造。本课内容是利用Excel制作一张自己的课程表,课程内容相对较少,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字、图案以及背景设置的方法,并能对单元格进行简单的操作,整节课以制作一张课程表为任务驱动,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

3.学习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较强。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个人气质,因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较大程度上的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并掌握如何在Excel中插入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并对其进行一般的设置。

⑵.学会并掌握Excel中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

2.情感目标

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二、教学重点

1.在Excel中快速熟练的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设置单元格的样式。

2.Excel中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的插入及设置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通过欣赏老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启发学生的创造制作欲。在掌握一定技巧之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整个课程以范例欣赏,老师演示,学生动手制作为主,通过相互观摩作品,探讨分析技能,教师评价这一系列步骤,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

1.教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的范例。

2.收集的精美图片及卡通图标素材。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课程类型

新授课

用“任务驱动”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设计一等奖)

用“任务驱动”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设计一等奖) ——《窗口的组成与操作》教学案例 “任务驱动”法,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其使用的条件及有效性,要注意“任务”的实际意义及可操作性,必须坚持科学、适度、恰当的原则。不能简单地为了“任务”而做任务,以免造成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及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等问题的出现。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用“任务驱动”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的《窗口的组成与操作》(江苏科技版初中《信息技

术》)一节为例。 一、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小学阶段的自然延伸,又是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恰当表现,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前期准备。” 本教材是依据xx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编写的一部地方性教材,在知识结构体系上比较完整,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由于编写时考虑到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依据“零起点”组织教材,导致不能很好地与小学阶段承接。第二,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实施,越发体现出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认识的不足。第三,与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存在的明显的脱节现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该要做到围绕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中第三节windows98的基本操作的第

一课时。操作系统基础是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获取、交流、处理信息等一切其他知识技能的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则是本章中的核心环节,为后继章节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本课窗口的组成和操作是学生形成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链体系的必要环节,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今后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上都较小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的重点应着重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后的“个性化”塑造和长远意义上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养成。 在学生心理方面,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虽然迈入了初中学习的殿堂,但其心理特征上还是更偏向于小学生。“兴趣既是学习的起点,往往一个直接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热情;同时兴趣也是学习的归宿,学习者能忍受繁复的学习探究过程,是因为间接兴趣——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编程语言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b3654495.html,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编程语言教学设计 作者:张园园黄思沛蔡玫 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将任务驱动法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并以《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进行课程设计。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语言;高中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线教学方法。它能够很好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任务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强调接受学习,学生死记硬背,学习主动性很低。而新课标则提出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明显,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太适用于新课程的教授,而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则很好的适用于新课标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的设计 1.分析学习内容 本节课内容讲述了VB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VB程序的基本部分、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属于基础性、概念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VB的基础知识,并且熟悉VB开发环境。 本节课虽然属于概念性知识,但是其知识点大都在实践操作后才能领悟,尤其是熟悉VB 的开发环境。选择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部分以及本模块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对VB开发环境有所了解。本节课有关概念和数学课中有相通的地方,学生具有相关的数学基础,因此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但对于不同的地方,少数学生变通能力较差。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经历,并且已经能够进行信息搜索与处理的学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种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都非常严重,任务设计是否明确,教师主导是否到位,是否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美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有用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任务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所谓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就说明任务是失败的,因此,要想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出的任务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和阅历的例外,兴趣上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而缩小差异的捷径就是教师对自身多方面醉心的培养、对主动探究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引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设计的任务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对美术课程保持相对永远的热情。 二、任务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在非常流行,同时也具有实效,但不是每个美术教学版块都必须设计“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要有区分度,侧重点要明确。切忌平衡用力,如果这样,教师教学时间久了会没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平衡任务”中感到有些失望和失去探索动力。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没有做到科学的分配和调整。其次,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用得多。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 模块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任务实施条件 要求配置有投影仪、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单元描述 众所周知,GSM系统是全球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干扰一直是困扰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GSM系统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来降低系统的干扰呢?学完本次课,你将能回答以上问题。 学习目标 ?掌握GSM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理解时间提前量、跳频技术、不连续发射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和对GSM系统性能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时间提前量、跳频技术、不连续发射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 基带跳频与射频跳频的区别

主要授课内容 1、时间提前量 信号在空间传输是有延迟的,如移动台在呼叫期间向远离基站的方向移动,则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将“越来越迟”的到达移动台,与此同时,移动台的信号也会“越来越迟”的到达基站,延迟过长会导致基站收到的某移动台在本时隙上的信号与基站收下一个其它移动台信号的时隙相互重叠,引起码间干扰,因此,在呼叫进行期间,移动台发给基站的测量报告上携带有移动台测量的时延值,而基站必须监视呼叫到达的时间,并在下行信道上以480ms 一次的频率向移动台发送指令,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时间提前量。 在GSM 系统中,由于空中接口采用TDMA 技术,移动台必须在指配给它的时隙内发送,而在其他的时间必须保持寂静,否则会干扰使用同一载频其他时隙上的用户。 在GSM 系统中,移动台收发信号要求有3个时隙的间隔,如图1所示。 012 3456701234567 1 012 34567012345670 1 偏移 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 :BTS 发送; :MS 发送 TDMA 帧号 TDMA 帧号 图1 TCH 上下行偏移 2、跳频技术 引入跳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基于频率分集的原理,用于对抗瑞利衰落。第二是基于干扰源特性。在业务量密集区,蜂窝系统容易受到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相对载干比(C/I )可能在呼叫中变化很大。引入跳频使得它可以在一个可能干扰小区的许多呼叫之间分散干扰,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呼叫上。 跳频是指载波频率在很宽频带范围内按某种序列进行跳变。控制和信息数据经过调制后成为基带信号,送入载波调制,然后载波频率在伪随机码的控制下改变频率,这种伪随机码序列即为跳频序列。最后再经过射频滤波器送至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根据跳频同步信号和跳频序列确定接收频率,把相应的跳频后信号接收下来,进行解调。原理如图2所示。

任务驱动教学法

"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 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浅探 内容提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任务,在教师的点拨下分析任务,在师生互动中解决任务,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任务。在课堂任务设计时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性,体现任务的目标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凸显数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任务驱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他们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成为了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者,也是积极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任务驱动教案

2002级教育技术学甲班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案 甘肃省编教材初二信息技术课 <<利用Excel制作课程表>> 教案设计:任建军胡晋玉曾海蓝 王梅蔡明黄兰芳 2005 年11 月26 日

背景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 初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提高,在对事物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客观见解,能将新生事物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自己思想的作品。如果仍然将学生的思维控制在书本上的范例、操作技能上,那么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消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有较大的课堂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体现。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以Excel中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图片的插入和背景颜色的设置为主要知识点,整个课堂以“制作自己的课程表”为线串接而成。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掌握Excel知识的同时,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素材进行再创造。本课内容是利用Excel制作一张自己的课程表,课程内容相对较少,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字、图案以及背景设置的方法,并能对单元格进行简单的操作,整节课以制作一张课程表为任务驱动,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 3.学习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较强。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个人气质,因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较大程度上的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并掌握如何在Excel中插入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并对其进行一般的设置。 ⑵.学会并掌握Excel中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 2.情感目标 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二、教学重点 1.在Excel中快速熟练的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设置单元格的样式。 2.Excel中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的插入及设置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通过欣赏老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启发学生的创造制作欲。在掌握一定技巧之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整个课程以范例欣赏,老师演示,学生动手制作为主,通过相互观摩作品,探讨分析技能,教师评价这一系列步骤,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 1.教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的范例。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doc

模块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单元2 GSM系统的编号计划 制定人员: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4年8月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学时:. 2 _________ 雾教学条件 要求配置有投影仪、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学习目标 4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为什么需要编号; +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类移动台识别码和位置识别码的分类和具体作用; 土通过分析各类识别码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GSM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类移动台识别码和位置识别码的分类和具体作用; &难点:结合通信流程,理解GSM系统中编号的具体应用。 主要授课内容 一、移动用户的ISDN号(MSISDN) 此号码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用户所需拨的号码。号码组成格式如下: 我国国家号码为86,国内移动用户ISDN号码为一个1位数字的等长号码,即移动业务接入号 国家码(CC)国内目的码(NDC)用户号码(SN) (NDC) +HLR识别号(0H1H2H3)+用户号码(SN)。其中,中国电信分配NDC为135?139,中国联通分配DNC为130、131; HLR识别号表示用户归属的HLR,也用来区别移

动业务本地网;SN为4位用户号码。 数字移动用户的拨号程序有如下儿种情况: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拨国内长途字冠(“0”)+长途区号(XYZ)+市局号(POR) +市话用户号(ABCD), B|J OXYZORABCDo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数字移动用户:13X+0H1H2H3XXXX。 固定网用户呼叫本地数字移动用户:13X+0H1H2H3、XX XX。 固定网用户呼叫外地数字移动用户:013X+0H1H2H3、XX XX。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特服业务:0XYZ+1XX (火警拨119、急救中心拨120、匪警拨110)。 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移动用户的识别码为总长不超过15位数字号码,结构为: 其中,移动国家号码(MCC)为3位数,是唯用来识别移动用户所属国家号码,我国为460;移动网号(MNC)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移动网,我国900MHzTDMA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为00;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唯一用于识别国内900MHzTDMA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中 移动用户的号码,为0H1H2H3X X X X。其中的H1H2H3同移动用户ISDN号码中的 HlH2H3o 三、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当呼叫一个移动用户时,为使网络进行路由选择,VLR临时分配给漫游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这个号码为13X (X=0?l, 5?9 )后第1位为0的MSISDN号码,即13X (X=0?l, 5?9)00M1M2M3ABC, M1M2M3 为MSC 号码,Ml、M2 的分配同Hl、H2 的分配。 四、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为了对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保密,VLR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临时且唯一的 TMSI号码作为寻呼该移动台用。它只在本地使用,为一个4字节的BCD编码,由各MSC 自行分配,当移动用户不在该VLR [X域流动时,此TMSI即由此VLR收回。 五、位置识别(LAI)与基站小区识别 位置识别(LAI)由三个部分组成:MCC+MNC+LAC。具体格式如下: 移动国家号码MCC移动网号MNC 位置识别码LAC

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任务驱动法训练 [实验目的] 1.能设计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的教案。 2.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完成一节课讲授。 3.能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与驱动过程的设计。 [实验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摄像机、录像机、数字电视。 [实验学时] 4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具体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则要求我们从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通过编辑一篇文章、一个通知、一份板报、一份简历等任务来掌握信息处理的有关技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开展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而且,在解决和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简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2.任务分为封闭型任务与开放型任任务 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位学生都能掌握。这类任务规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和相关的资源,一般教师需要针对任务包含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比较清楚的分析,以明确重点少走弯路,同时也需要学生在确定的任务主题内做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多采用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采用松散的任务分组。学生在完成封闭型任务后能获得解决其他任务的基本的或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由小组学生共同探讨完成,而任务完成的结果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先确定任务类型,如制作电子广告,然后允许学生在此框架内自由设计作品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发的催发剂和试验场,从而提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文/胡学文 【摘要】教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键盘演奏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注意方面 职业教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键盘演奏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本文就如何设计好“任务驱动”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任务”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任务的设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带面,以个性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你是一名幼儿园音乐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处理能力。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景,使其生理上处于悱奋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在键盘演奏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键盘演奏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助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摘要】任务驱动法适用于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一个好的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主导,并且能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是现在教育中提出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更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应当前的需求从而应运而生。“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通过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以自我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 基于以上思想的任务驱动法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项项具体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某一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由此决定的每个学习的任务制定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学科的文化性、综合性,更要考虑任务的实用性。 二、任务驱动的任务设计原则 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连贯性、系统性;布置的任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任务设计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适应学生、贴近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 三、任务驱动的任务设计要求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一则 案例背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信息技术课中广为使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尝试,因为笔者教授十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所以可以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对普通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主题:应用普通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检验教学效果案例事件:笔者有一堂课是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笔者下午一共是两节课,分别是七(2)班七(3)班的。第一节是七(2)班。在第一节给七(2)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软件,向学生进行屏幕广播,也就是我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屏幕,我按照教学步骤,打开传神2000虚拟网站,按照申请免费邮箱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讲解,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讲解完毕,学生再自己练习,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此用户名已存在”、“您输入的用户名不合法”等小问题,这时我就要给每个同学解释,把自己搞得很累,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 因为七(2)班的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七(3)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因为大家都是新升入初中的学生,为了学好这门课,同学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当着我的面可能不太好意思讲,因此可以通过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来实现。这样一说,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我马上又指出学习的方法,一是可以在课本中找申请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同学间合作探究学习,尝试着如何去申请免费邮箱,并且看谁最早完成,给我的邮箱中发送电子邮件。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发送邮件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我已经收到了某某同学发来的邮件了,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还没有成功发送的学生,此时这些还没有成功申请、发送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已经完成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全班基本上都成功的发送了电子邮件,最后我还趁着同学情绪高涨的时候,问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一来,申请邮箱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上都涵盖在所发生的问题中了,学生们都记忆深刻。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还在津

任务驱动型技巧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技巧型教学设计原创 学科: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很多内容和细节。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用多模式教材。包括幻灯片和黑板写作辅助。课后备课时,教师要注意设计黑板内容,方便学生记笔记,对考生笔记的归纳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总结。考生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很方便。课前,考生需提前预习明天的科目,并为今天的预习准备相关材料,方便考生复习模块化作业,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切记不要实施灌输教育和填鸭式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化学问题解决方法在高中化学或AP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高中教师使用幻灯片来完成内容,而备课是基于标准答案。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课程和课题的内在价值,化学课题大多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时间自主讨论问题。自主讨论有多种形式,包括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幻灯片上提问后,学生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式。要把握学生的创新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记住不要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评判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收集学生的错误想法来回答问题。备课结束后,教师要抓住学生错误的关键点,正确纠正错误。所谓多模式教学,主要是师生在解决问题时的互动和讨论。化学是一门基础知识少,但问题解决能力多变的学科,它需要从一个例子到另一个例子的推理能力。学生独自解决问题很有创造力。这是每节课老师都要学习体会的。在做批改试卷和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解决习题为主,进一步了解学生错误思想的来源。很多知识点,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需要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技能。一般来说,所谓的技巧是:“当你看到这个题性时,你首先想到什么?”。这是教师在课后备课时需要插入的知识点。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来发现。为了避免只谈标准答案和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通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老师,你知道用什么方式,可我却想不到,所以我还是做错了

任务驱动法 WORD图文混排_教案

《WORD图文混排——名片制作》教案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文本框; ②掌握图片与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 ③掌握文本的编辑及页面设置; ⑤学会利用Word制作名片; 1.2过程与方法 ①任务导入②任务分析③任务实施 ④课堂评价⑤知识拓展⑥课堂总结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意识; 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2.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故我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难度适合学情,而这一堂课的学习旨在通过制作名片这一任务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文本框并对图片和文本框进行基本的设置和排版,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人名片,并学会如何发挥团队力量,在互帮互助中使作品完成得更为出色,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课堂上,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发挥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愉悦自主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3.教材分析 3.1本堂课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围绕名片的制作进行图文混排的学习,把之前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综合运用到一篇文档中来。 3.2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为图文混排,通过制作名片这一任务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文本框并对图片和文本框进行基本的设置和排版。 3.3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名片制作步骤;插入文本框并设置格式;插入图片并设置格式; 教学难点:图片和文本框的相对位置及层次的合理设置; 3.4课时要求:1课时 4.教学理念 现在的学生对电脑操作已不再陌生,简单的文字输入,图片的插入及设置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难事,教师要做的事是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分析,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文混排功能设计自己的名片,并在制作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努力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5.教学策略 以任务提出的方式开展教学,跟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众人智慧完成任务,最后进行作品分享和课堂评价。整个课堂中,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在学生在愉快而活跃的气氛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6.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7.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 模块五: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教学条件 要求配置有投影仪、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学习目标 ●了解OFDM的基本概念 ●理解OFDM的基本原理 ●了解OFDM的优缺点 ●理解OFDM的关键技术 ●了解OFDM在上下行链路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OFDM的基本原理; OFDM的优缺点; ?难点: OFDM的关键技术 主要授课内容 一、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 ●多径效应会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 →当多路信号的相对时延与一个符号的时间相比不可忽略, 那么当多路信号迭加时, 不同时间的符号就会重迭在一起,造成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此时就认为发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除上面讲到的几种衰落之外,由于移动台的运动,还会使无线信道呈现出时变性,即 时间选择性衰落。 ●时间选择性衰落的一种具体表现就是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即单一频率信号经 过时变衰落信道之后会呈现为具有一定带宽和频率包络的信号,称为信道的频率弥散性。频率弥散性会造成信道间干扰(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ICI)。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和阴影衰落主要影响到无线区域的覆盖,通过合理的设计就可以 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重点要解决时间选择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采用OFDM技术 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种衰落对无线信道传输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OFDM的概述

传统频分复用(FDM)多载波调制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 图 FDM和OFDM带宽利用率的比较 ●多载波传输是相对于单载波传输而来的:使用多个载波并行传输数据。 →1.把一串高速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低速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将具有低得多的速率; →2.将子数据流放置在对应的子载波上; →3.将多个子载波合成,一起进行传输。 三、OFDM的关键技术 1、CP 保护间隔 ?加入保护间隔避免符号间干扰 ?当保护间隔的长度超过信道最大延迟,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不会干扰下一个符号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推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建议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它是一种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制作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工程实践项目相关内容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潜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任务驱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企业带教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企业带教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对学生提出的任务不宜过细,应留有余地,并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企业带教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达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因此对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企业带教教师备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

力是在设计课堂任务,并且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 由此可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根据“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加强职业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应是中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一、项目与任务的教学设计 企业带教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要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以某一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几门课程进行整合成一门项目课程。考虑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般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然后将一个个子项目划分成一个个较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因此,项目与任务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设计时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着眼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项目和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项目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及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程度、认知水平和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任务的设计。 3、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步伐,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我省已将中学计算机课程定为必修课,更名为《信息技术》,并采用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新教材。在新教材中,编者强调采取了“任务驱动”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既注重科学性,又讲求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讲,是一种新颖的教与学的方法,那么,如何深入理解“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就是我们广大中学计算机教师所要面临和思考的新问题了。下面,我根据自己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尝试,把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提出来,以求同行指教。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俗的说,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章完成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子任务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一个公文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以“知识点”构筑的知识体系,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以前称之为“双基”的部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 模块一: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1.5 移动通信的编码技术 制定人员:闫海煜制定时间:2014.8.15 授课教师:闫海煜所需学时: 2 教学条件 要求配备有投影仪、多媒体教教室、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信源编码的特点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每信道编码基本原理; 熟悉无线信号的处理流程; 针对具体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熟记该系统使用的信源编码方式。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各种信源编码的特点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难点:无

主要授课内容 一、无线信号处理流程 图1 无线信号处理流程 1、信源编码: 把经过采样和量化后的模拟信号变换成为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称为信源编码。(以语音编码为主) 2、信道编码: 收发双方通过一定的信道收发信息时采用双方协议的编码方式,以便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调制和解调: 基带信号往往不能直接作为传输信号,必需将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这种变换和反变换称为调制和解调。 二、信源编码 1、概念 在发送端,把采样和量化后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是语音编码,即把模拟语音转变为数字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2、编码要求 语音编码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的基础,是第一代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区别。 提高通话质量(数字化+信道编码纠错);提高频谱利用率(低码率编码);提高系统容量(低码率,语音激活技术)。 移动通信对数字语音编码的要求: 速率较低,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s;语音质量好; 编码时延小,控制在几十毫秒以内; 抗噪声、干扰和抗误码能力强;

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结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结构教学设计 汪清四中于淑红 【教学目标】 1.了解“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并掌握其行文结构。 2.通过观摩范文,学习“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 3.通过写作实践,进一步深入巩固写作理论。 【重点难点】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个令自己纠结小难题,为什么?要说理由。 其实,大家所说的话就可以说是微小型任务驱动型口头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路。 二、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辨析三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归纳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一大特点。(课件出示作文材料) 2.归纳: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别于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叙事性新材料”中,增加“任务型指令”,一般指令为“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等。其本质就是针对材料的事件,“就事论理,说深论透” 三、展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 四、原题再现,梳理思路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 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1.赏析学案中的两篇范文,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梳理范文一的行文思路,并归纳提纲。 2.学生展示提纲:(投影学生的提纲,教师稍加点评、点拨) 3.教师归纳范文一的行文思路,展示提纲,供学生参考,并做简单补充。 4.根据对范文一提纲的梳理与归纳,做阶段性反思总结: 虽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陈述的事件及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有规律可循的!(展示) 第一步:概述材料,亮出观点。(展示现象) 第二步:辩证说理,纵说横述。(多层面论述所持观点的正确性,多层面论述相对观点的错误性) 第三步:面对生活,阐述方案。(寻找方法) 第四步:小结归纳,重申观点。(收束文章) 五、学以致用,巩固技能。 要求:学生反思“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巩固练习(列提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六、成果展示。 七、布置作业:整理“我的反思与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