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

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席慕容作品特色】

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但写情深细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

看出作者的真诚。

也许是因为席慕蓉身为艺术系毕业的专业画家,故常常融入画意,使读者于欣赏其著作的同时,如同翻阅画本似的,沉浸在鲜明的画面中,此写作方式即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身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创作初期虽从未踏过她的故乡领土,但她的诗、散文中却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识,像是表现蒙古草原和历史文化相系的乡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学宗教特征的佛禅观念,这是迥异于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席慕容诗集精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初中八年级语文:席慕蓉《乡愁》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席慕蓉《乡愁》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Xi Murong "Nostalgia"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席慕蓉《乡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内容 媒体 使用 时间 设计 意图 一、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 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

回故乡去看看(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 ◆1. 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 诗人把乡愁比作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 小结要点: 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

席慕蓉的诗

席慕容的诗歌 1、《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2、《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後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3、《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4、《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5、《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6、《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席慕蓉,散文家,诗人,画家。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初相遇/席慕容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抉择/席慕容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与你同行/席慕容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让今夜的我终於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

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莲的心事/席慕容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回眸/席慕容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云多少相思多少离愁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走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跋山涉水走进你的眼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像飞蛾扑向火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回眸再回眸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我频频回顾着期待你的温柔我频频回顾着渴望长相厮守前世我在舟中回眸莲叶一片一片连成我眼中的哀愁今生佛成全我的思念让我走进你的眼中我寻觅了很久累了只想在你怀中停息只想让你的手揩去我脸上的泪痕只想让你的体温温暖我冰凉的双手不要问我为何今生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我没有喝孟婆汤心中牵挂着你不要问我为何哭泣我没有喝孟婆汤仍记得前世离别时心底的绝望说我喜极而泣吧泪落在你的襟上前世的种种哀愁开成一树繁密的丁香我只想与你携手在树下看那一朵开成五瓣向我们预言幸福今生我仍旧频频回望今生我仍旧不喝孟婆汤来世我还会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来世我还会和你手牵手寻找五瓣的丁香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

《乡愁》课文讲稿

《乡愁》课文讲稿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下面是分享的《乡愁》课文讲稿,更多资料请点击(./wenxue)。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是 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的感情。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学生练读,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蕴。 3、写作训练法。 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三、说学法。 1、诵读法。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即诵读——想象——悟情。 2、想景悟情法。学会展开想象与联想,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席慕容《乡愁》原文

席慕容《乡愁》原文 《乡愁》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席慕容《乡愁》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乡愁》原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乡愁》英文翻译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席慕容《乡愁》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席慕蓉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页底】【索引】 席慕容诗选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一棵开花的树七里香山路出塞曲抉择初相遇雨中的了悟青春信仰前缘为什么盼望送别接友人书野风悲歌渡口无怨的青春乡愁爱你与你同行 暮色莲的心事请别哭泣树的画像禅意(一)禅意(二)雾起时历史博物馆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1.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同 2.抒发的思想感情相同 3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词方法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1.余光中的《乡愁》感情朴实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席慕容的《乡愁》比较含蓄。 2.余光中的《乡愁》是抒情诗,而席慕容的《乡愁》是散文诗。 解析: 从表达上看余诗用多节来表达主题,而席诗则短小,一节包含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余诗的节奏分明,每一节结构匀称,而席诗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余诗在表达上用时间来作为线索,而席诗则以意象为主来体现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诗用衬托的方式,从远到近,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一层又一层铺叙出乡愁之浓.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的小故事,那麽席慕容的《乡愁》则为大家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女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细腻的表现了乡愁的主题。 同题《乡愁》都把无形的魂牵梦绕的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愁思之重。这两首诗的作者有着相似的背景。我们知道,余光中是在抗日战争中随父母逃难到江苏、上海等地,而后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席慕容是个生活在台湾的大陆人,她的故乡在大草原上,后来赴台生活。故乡时时在她的梦里。俩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现实对故乡的渴望都存在于空间阻隔的纷繁中,还存在于旷远的时空中,只有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在诗中,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家始终是每个人的归属,身处异地、他乡,家是心中唯一的挂牵,思乡、念乡之情决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添,永难相忘,只会眷恋着故乡的一切一切,至纯至真的乡情哟。 这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余光中在诗中把乡愁比喻化为四种具体的事物,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写进书信寄给家人,故把乡愁喻为邮票;长大后,与家人分居两地,船是与家人团聚的媒介,是乡愁的寄托,所以把乡愁喻为船票;后来,母亲的离世,与至亲的阴阳两隔,让作者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于是作者就把愁绪比作为坟墓;而现在,由于政治原因,两岸人民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统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全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感情也一步步加深、升华。 席慕容的《乡愁》中,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四季中有多少个晚上没有月光,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不刻怀乡之情;离别家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随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用雾里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别后对故乡绵绵思念,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心间“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无法消解、永无尽时。比喻生动形象,又别出心裁。 两位诗人在结构方面都按时间的推移写出乡愁,结构严谨。“‘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有月亮的晚上’---‘挥手别离’---‘别离后’”这些表现时间的词像一条线贯穿于全诗,层次的渐递有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愁思。两首诗意蕴深刻,思归之情浓烈满逸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在内容上都是有故乡过渡到离乡,承上启下,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笛声、月亮、雾中别离、没有年轮的树这些具体的可感知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之醇烈以及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乡跃然于诗中。然而,两诗又不尽相同。首先,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余

席慕容散文《时光》原文

席慕容散文《时光》原文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怀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1代人的成长历程。下面是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席慕容散文《时光》原文,供大家参考。席慕容散文《时光》原文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出发点上的美常常被人疏忽。其实,当运动员们在出发点脱下外面的罩衣,露出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筋肉,先略事活动臂膊腿脚腰肢,再渐渐弹跳着、抖擞着,准备进入比赛,那神情,那体态,那气氛,就已非常之优雅;等到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找准自己的道位,在裁判员1威望严而悠久的豫备——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块肌肉每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肉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那他们简直就是1列力与美的活雕像。家里有了录像机后,我常把这样的场面录下来,并用慢放、定格的方法细细品味出发点之美。我看清了在比赛现场常常看不清楚的运动员们的脸部表情。那出发点上的表情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1。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意味,那末,出发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人生的终极点只有1个,但是出发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出发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出发点常常较为隐蔽。1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慎重地写下了第1行字;1 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1回走进办公室,他尽可能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1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嗡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1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1位才任

浅析比较余光中与席慕容的同题《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情深深愁绵绵 -----浅析比较余光中与席慕容的同题《乡愁》 同题《乡愁》都把无形的魂牵梦绕的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愁思之重。这两首诗的作者有着相似的背景。我们知道,余光中是在抗日战争中随父母逃难到江苏、上海等地,而后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席慕容是个生活在台湾的大陆人,她的故乡在大草原上,后来赴台生活。故乡时时在她的梦里。俩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现实对故乡的渴望都存在于空间阻隔的纷繁中,还存在于旷远的时空中,只有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在诗中,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家始终是每个人的归属,身处异地、他乡,家是心中唯一的挂牵,思乡、念乡之情决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添,永难相忘,只会眷恋着故乡的一切一切,至纯至真的乡情哟。 这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余光中在诗中把乡愁比喻化为四种具体的事物,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写进书信寄给家人,故把乡愁喻为邮票;长大后,与家人分居两地,船是与家人团聚的媒介,是乡愁的寄托,所以把乡愁喻为船票;后来,母亲的离世,与至亲的阴阳两隔,让作者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于是作者就把愁绪比作为坟墓;而现在,由于政治原因,两岸人民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统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全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感情也一步步加深、升华。 席慕容的《乡愁》中,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四季中有多少个晚上没有月光,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不刻怀乡之情;离别家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随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用雾里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别后对故乡绵绵思念,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心间“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无法消解、永无尽时。比喻生动形象,又别出心裁。 两位诗人在结构方面都按时间的推移写出乡愁,结构严谨。“‘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有月亮的晚上’---‘挥手别离’---‘别离后’”这些表现时间的词像一条线贯穿于全诗,层次的渐递有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愁思。两首诗意蕴深刻,思归之情浓烈满逸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在内容上都是有故乡过渡到离乡,承上启下,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笛声、月亮、雾中别离、没有年轮的树这些具体的可感知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之醇烈以及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乡跃然于诗中。

席慕容

席慕容 《出塞曲》对我而言,是属于梦里的歌。 年少的时候,第一次听张清芳站在大漠深处唱: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旋律----黄沙漫漫里,落日长空下,英雄策马而来,带着一身寂寞和荣光。那种久远而苍凉的时空感,似乎总在冥冥之中指引着要你寻梦而去,去看一眼那片长城外的风光。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是李南华女士根据席慕容的诗所谱的曲,作为蔡琴在1979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出塞曲》里的同名主打歌。我所听到的张清芳演唱的版本属于翻唱版。 那一年,席慕容36岁,与丈夫刘北海一起居住在台湾新竹。 从1969年自比利时完成学业返回台湾开始,席慕容就开始陆续在报纸上发表散文作品,后来又进行诗歌创作,直到1981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风靡海峡两岸。 彼时的席慕容结婚、生子、教书、画画、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一段生命中最安静,也是最清灵而纯粹的时光。 偶尔想起父母口中的故乡、那片广阔而古老的土地——蒙古时,也会生起一些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只是那时的一点乡愁,还未曾在她生命里燎原。 《出塞曲》正是席慕容那个时期里的思乡之作。与她原先清新柔美的诗风截然不同,这首诗读来气势磅薄,豪情万丈。虽然从未踏足过那片大漠草原,但诗里却充满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向往和渴望。 《前尘?昨夜?此刻》这本书,是她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其在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翻开书,一行一行,一篇一篇的品读下去。越来越觉得,她就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婆婆”,讲述那些流逝了的岁月。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其行文风格的善于抒情,善于联想,题材选取上的生活化,碎片化,予我的强烈感受。 凡是成熟的作家,在不断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必然会“无意”间形成自身的特点。也许,家庭出身、时代背景、读书经验、社会阅历等,每一样都会对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为一个流淌着蒙古族血液的人,她始终对故乡充满了神往。在父亲诉说的赛马故事里,在杂志刊印的草原图片上。似乎年纪越大,“思念”家乡的情结也愈真切。每一处关于故土的只言片语,都足以勾起她的神思。除了在出身上的竭力“还原”,还有一种对“家”的牵

论席慕容乡愁诗的特殊性

论席慕容乡愁诗的特殊性 摘要: 席慕容心中特有的来自原始初民的民族深层心理积淀, 成就了她乡愁诗歌的特殊性。她把乡愁放到了 内蒙古草原, 她的真正的故乡; 席慕容的身世使她不知不觉中承袭了一种具有历史积淀性的情绪; 她生长在一 个典型的 蒙古族家庭, 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化、情感的熏染, 她的乡愁染上了鲜明的民族色彩。 关键词: 席慕容; 乡愁诗; 情结; 民族心理 席慕容乡愁诗歌的特殊性, 在于诗人心中特有的来自原始初民的民族深层心理积淀, 她把乡愁放到了内蒙古草原, 她的真正的故乡。席慕容的身世使她不知不觉中承袭了一种具有历史积淀性的情绪。她生长在一个典型的蒙古族家庭, 祖母是能骑善射的王室公主。从小她就受到浓郁的乡情的熏染。从长辈那里, 她听到许多祖先流传下来的关于离离草原、茫茫大漠的美丽如神话般的故事。那颗小小的敏感的心灵便由此产生了一种渺远的情思, 使她对从未见过的故乡有了不同于一般孩子的童话世界般的梦想, 它更现实, 更遥远, 更充满眷恋, 随着年岁逐增, 那悠远的乡愁更因其难于实现而无法割舍。席慕容更多的乡愁诗是写给她的出生地塞外草原、茫茫大漠。她为自己不太像蒙古人而惆怅。她在 泊的湖 不无忐忑地问自己: 如果有一天真的回去了, 站在那一片曾经养育过我的父亲和母亲成长的土地上, 我又会是什么呢? 我多害怕, 如果站在一块原来于我应该是非常亲近的土地上, 却发现自己已经是, 并且也终于只能是一个陌生的外乡人了。 诺日美丽之湖中描述她在香港的街市上回忆着香港度过的童年却又满怀惆怅地追问: 一生只能有一次童年, 我为什么不能生长在汗诺日美丽之湖的旁边? 川文艺出版社在出版 泊的湖 , 编者对席慕容的家世做过介绍后说: 这位蒙古贵胄的后代从未到过孕育自己民族的那块土地, 对那遥远古老的故土, 她总有着一种惆怅的思归之心, 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愁。那艺术的激情与天骄后裔的热血交融着从笔端流出。 塞外的风景一直是她的父母与她畅谈的话题。这个故乡是她最最不可碰触的隐痛。所有的知识只是一个名字, 所有的记忆只是父母一再重复的美丽的故事。 我不是只有只有 对你的记忆 你要知道 85 还有好多好多的线索 在我心底 可是有些我不能碰 一碰就是一次 锥心的疼痛 于是 月亮出来的时候 只好揣想你 微笑的模样 却绝不敢绝不敢 揣想它如何照我 塞外家乡 痛 这遥远而渺茫的思念是远古的乡愁, 是席慕容心中难以排遣的情绪。她的乡愁在不断的书写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朗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 四、分析《乡愁》(余光中)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乡愁

《乡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来抒情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由选读“爱国思乡”主题的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 1、坚持以读为本。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引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形象来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2、关注学生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对话的冲动!教师应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多关注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这样才能和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对话。 3、组织比较阅读。可将余光中的《乡愁》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席慕容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搜集以“思

乡恋土”为主题的一系列诗歌,开展综合性学习。 4、倡导合作学习。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母亲真挚的情感,且都借助了一些典型而又具体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因此,只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一首,授之以渔,另一首则可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 〖教学构思〗 生1: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事物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 师:这四种形象都寄托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每一节也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请发挥想像绘制出你所看到的场景、画面。 生2: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他给母亲写了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生沉寂片刻后鼓掌) 激发想像,创造性地再现诗歌的画面。 师:李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能“惟寄愁心于邮票”。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似梦的乡愁啊! (生3描述第二节的画面略) 师: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生4:秋风吹落枯黄的梧桐,坟墓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鬓星点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愁席慕容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

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席慕容作品特色】 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但写情深细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

乡愁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教学重点:诵读。欣赏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 2、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3)诗歌欣赏;(4)自主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代诗我们已不再陌生,也认识了不少现代诗人,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认识余光中: 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于光中的初步认识。 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2、提问: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分四组朗诵。注意模仿节奏、重音、诗歌感情。 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 四、意象、感情的理解: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 席慕容诗歌 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下面是小编想跟 大家分享的席慕容诗歌的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1】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莲”的意象是朦胧多义的,莲是中国文学 作品 中最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最早进入诗歌是在《诗经 》中。《诗经》中的莲原型奠定了莲和女子之间的隐喻、类比关系。莲既是 爱情的象征,也能指人格的高洁和清爽,早在古代,莲就被赋予了“花中君子” 的美誉,正气、高傲、洁身自好、脱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席慕容的这首诗里, 作者除了赋予“莲“传统的君子品格外, 还以女性独 有的眼光和笔法, 给“莲”赋予淑女般的气质和神秘的情感内涵。 “我”是一朵 盛开的夏荷, 倾尽一生, 早在含苞欲放的时候, “我”积攒了多少的期待与心事, 只为夏之来临,花开灿烂,等待你的经过,这般心事都付与你说。可是,你在哪 里?如何在我最美的时刻遇见你?“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在“我”盛 开的美丽时刻,却没有你的欣赏。在诗歌中,“我”是莲,是亭亭玉立的女子; “你”是采莲人,是“我”默默放在心里的郎。 一阵夏风徐徐而来,吹过水面泛起涟漪,拂过茕茕独立的莲,她轻轻地摇曳 着自己曼妙轻盈的身体,轻轻地叹息。也许你每天都会经过这里,看过我,可是 你不知道,我一直在期盼着你的注视,默默地在看着你。就是你那无意间的一回 眸, 令我多么惊慌失措。 或许这就是青年少女遇见自己梦中情人时的微妙的心理 吧,欲诉还羞,带着少女所独有的羞涩、温婉和忧伤。 秋雨风霜都还没到来, 可是属于夏莲期盼独自开放的季节也已经远去。 告别 青涩,少了许多梦幻般的设想,莲已经在风雨中成长起来。还是那株亭亭玉立的 水中莲,风姿绰约,散发着独有的馨香,淡雅,朴质,不卑不屈。依然每天看着 你经过,没有言语。可是,面对你的欣赏,再也不会如曾经般的慌乱。因为,在 你眼里, 我只是一株值得欣赏的植物, 你, 不懂莲的心事啊! “我已亭亭 不忧 亦 不惧”把一个成熟女子的洒脱、淡然、脱俗的气质写得淋漓尽致,无可奈何,带 着淡淡的哀怨与愁绪。
1/7

乡愁

乡愁 作者: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席慕容乡愁诗中常见意象赏析

席慕容乡愁诗中常见意象赏析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02班林茜1021110204 摘要:“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①,发出这样一声沉重叹息的席慕蓉,把她的思乡愁绪融入了诗中,那短短的几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倾述,尤其是那些意象地运用,看似简单而又意韵深远,看似无心而又让人泪湿衣襟。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关键词:席慕容乡愁诗常见意象赏析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席慕蓉,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响当当的一位女性。她的妙笔下总能生出一股清雅,她的字语间又常有一丝愁绪。那样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那样一种好像是渗入生活中渗入骨髓中一起笔就不由自主地溢出的思恋,便是她的思乡之情。一位来自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一位蒙古族王族之后的伟大文学女性,一位如今居于海峡另一边——台湾的普通游子,一片对根满怀归情而又无可奈何的落叶……“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发出这样一声沉重叹息的席慕蓉,把她的思乡愁绪融入了诗中,那短短的几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倾述,尤其是那些意象地运用,看似简单而又意韵深远,看似无心而又让人泪湿衣襟。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黄河”“长城”长万里 黄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及黄河、长城,便是代表着中国;提及中国,便不得不提长城与黄河。正是因此,长城、黄河也是很多游子梦中的思念,黄河的水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长城的砖砌成了他们的风骨。席慕蓉也不例外。她思的“大乡”是祖国,“小乡”是祖籍故乡。 ①:出自席慕蓉诗《风沙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