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奶牛的营养调控和饲粮配合

奶牛的营养调控和饲粮配合

奶牛的营养调控和饲粮配合
奶牛的营养调控和饲粮配合

奶牛的营养调控和饲粮配合

奶牛属反刍动物,它有一个由四个部分(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真胃)构成的复胃。其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纤毛原虫和厌氧性真菌。这些微生物统称微生物区系。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牛体之间形成了很复杂的“共生”关系。依靠这些微生物,完成了对牛所采食的各种精、粗饲料的发酵、降解、生物合成和结构的改造等化学和生物学变化。由此也引发出了奶牛的一系列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诸如,

1. 反刍(由逆呃、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四个动作组成。每天反刍时间6~8 小时)

2 . 唾液分泌(114升/日)和氮的再循环(每天约60g氮)

3 . 嗳气现象:7~ 12次/分钟

4 . 食道沟和食道沟反射

由于牛瘤 - 蜂胃中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发酵和合成作用,每天的发酵产物—— VFA 可以供给牛体所需能量的70~80% ,通过微生物所合成的菌体蛋白质(MP)可供牛体所需蛋白质的60~65% 。

可见:

1. 瘤-蜂胃微生物活动对牛体的重要性。

2 . 调控瘤-蜂胃的内环境,促进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奶牛营养调控的目标和内涵

1 . 对反刍前犊牛的调控目标——实现两个过渡:

①从单胃消化到复胃消化

②从奶食营养到草(料)食营养

措施:

①早喂、多喂、喂好初奶

②合理使用常乳喂养

③早期训食干草和精料(开食料)

④早期断奶

2 . 对反刍后奶牛的调控目标

①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②激活、平衡好微生物区系,最大限度的地发挥其对饲料成

分的发酵、合成和改造作用。

调控内涵:

①保持瘤胃内容物的 pH 值: 6.4 ~ 6.8

②维持瘤胃温度 39 ~ 40 ℃

③保持日粮阴阳离子平衡( DCAB )在母牛产褥期达到

-100 ~ -150meq/kgDM ,而在热应激时保持在 -10meq ~

20meq/kgDM 之间。

④微生物区系细菌和原虫的正常比例达到 800~2000:1 ,在原虫过量的情况下要添加 CuSO 4 和茶皂素以杀死过量原虫。

⑤ VFA 的比例:乙酸 60% ~ 65% ,丙酸 20% ,丁酸 15% 。

⑥ NH 3 浓度 6 ~ 30ml/ 升

⑦其它:瘤胃正常蠕动 13 次 / 分,

反刍时间 6 ~ 8 小时 / 天,

嗳气 17 ~ 20 次 / 分

二、奶牛的全营养(或称总营养)

由于奶牛的营养过程和微生物区系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喂牛时必须十分重视各种饲料成分与微生物的关系(相生还是相克),这就是“喂牛先喂菌”的道理。所以近年来提出了全营养(总营养)的概念。

1 . 全营养的内容和产生背景

全营养是由营养素和助营养素两部分所组成。它的提出关系着饲料和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从对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到动物体内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再到最终形成供人类消费的食品。

因此,它是从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提出“全营养”的背景条件:

①抗菌素的限制使用和最终停用是对动物保健所提出的新要求;

②从人类的“保健性食品”引伸出对动物的“保健性饲粮”,因而提出“饲粮—健康—疾病”三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环境保护方面对动物生产的要求(特别是有机 P 、有机 Cl 和 N 对环境的污染);

④食品安全的要求。

2 . 内涵

1)营养素:包括供给动物体可利用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微量元素)等必需营养成分,含在各种精、粗饲料中的可消化糖和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这是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直接参与了动物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过程。是饲料配合中绝对不可忽视的部分。

2)助营养素:不提供动物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如能量、蛋白质等),但有活化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减少排泄量以及增进动物健康,减少使用抗菌素等作用。

助营养素有以下几种:

①改善饲料物理性能,提高采食量(色香味)

②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酶

——非淀粉多糖酶:作用于纤维素、半纤维素

——木聚糖酶:作用于木质化纤维素

——淀粉酶:作用于淀粉、糊精等

——植酸酶:分解植酸磷

——果胶酶:分解果胶

——葡萄糖醛酸酶

③改善饲料形态、增大饲料消化面——乳化剂

④益生素被吸收到动物体内以后,可以参与胃 - 肠道中微生物的平衡,增强动物机体对消化道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者通过增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

益生素有两大类:

——细菌类益生素:乳酸杆菌、埃氏巨形球菌、丙酸杆菌、嗜酸性乳杆菌。

它们对牛体的有益作用:

A 产生酸、抑菌剂和抗菌素杀灭消化道中对动物有毒、有害和致病的细菌和病毒;

B 通过竞争营养素抑制有毒、有害细菌的生长;

C 产生提供牛体利用的营养素( AA 和 V ),酶、生长刺激素以及其它一些活性物质;

D 对肠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成分进行脱毒;

E 这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新产生的一些毒素又刺激牛体产生抗体,增强抗病力的作用。

——真菌类益生素:啤酒酵母菌、米曲霉菌、 OZYZae 黄曲霉素和 B · Subtilis 。

真菌的作用:

A 啤酒酵母菌可以促进对瘤胃发酵有益的一些细菌(如解纤菌和别的厌氧菌)的生长,同时有降低 CH 4 产量,消耗瘤胃中积聚的过量 O 2 以保持瘤胃的厌氧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刺激瘤胃中乙酰乙酸菌的生长,提高发酵产物中乙酸的比例。

B 米曲霉菌可以刺激反刍兽单孢菌的生长,还可以为埃氏巨形球菌的生长提供苹果酸,从而使瘤胃中的乳酸浓度降低,以维持瘤胃 pH 值的恒定,提高纤维素的消化率。

C 可以提高动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热应激;

D 提高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提高牛的产奶量、生长率和产肉量。

⑤益生元,亦称前生素,是一种非消化性的饲料成分,当被动物采食以后,随食糜运抵后部肠道(大肠),可以选择性地被大肠中的有益细菌降解、利用,但不为有害细菌所利用,这样便可减少后部肠道中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的生长和繁殖,对动物起到保健作用。

现已使用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甘露低聚糖、麦芽低聚糖等。

⑥酸化剂: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到达胃 - 肠道以后,既有杀灭有毒、有害病原菌的作用,还有活化酶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采食量、消化率和吸收率,而且可以防病。

常用的酸化剂: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酮酸、山梨酸、甲酸、乙酸以及相应的盐类(如乙酸钠、双乙酸钠等)。

三、奶牛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1 . 奶牛所需的营养种类

1)能量是奶牛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生产产品、生长发育和发情配种、怀孕产犊等的物质基础。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单糖、双糖、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蛋白质和脂肪均可以提供奶牛以能量。

能量在奶牛体内的转归见下图:

从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也因不同的生产类型而变化。

ME——NE M 约 73%

ME——NE L 约 70 ~ 73%

ME——NE G 约 33%

ME——NE R 约 30 ~ 40%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构成形式,这种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新陈代谢。

由于奶牛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饲料蛋白质在体内的转归有三个渠道:

①瘤胃可降解蛋白质( RDP )

②细菌合成蛋白质( MP )

③过瘤胃蛋白质( UDP )

当前表示牛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小肠可利用蛋白质(或氨基酸),也有人用可代谢蛋白质( MP )表示。不论那种表示方式,均是由细菌合成蛋白质( AA )和过瘤胃蛋白质以及循环蛋白质三部分组成。

而表示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数量则以瘤胃可降解蛋白质

( RDP )和过瘤胃蛋白质( UDP )来表示。为此,就要测定每种饲料蛋白质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dg% )。不同种类的饲料,其降解率差异很大。一般将饲料分为:

——低降解率( 20 ~ 40% ),如,血粉、肉粉、鱼粉、玉米麸质粉、啤酒糟干燥颗粒、 DDG 或 DDGS 、脱水苜蓿,加热到156℃保温 30 分钟后压榨的豆粕、棉籽粕、亚麻粉等。

——中等降解率( 41 ~ 70% ),有玉米、大麦、小麦、花生粕、向日葵粕、菜籽粕、生大豆粉、玉米青贮、太阳晒干苜蓿、麸皮、羽毛粉等。

——高降解率( 71 ~ 100% ),有尿素、二缩脲、磷酸脲、谷物浸提液和干酪等。

奶牛纤维素的需要量:

NDF 36 ~ 40%

ADF 25 ~ 28%

CF ≥17%

检验粗纤维素是否满足可以根据:

饲料在口腔中的咀嚼时间: 20 分钟 /NND ( 26 ~ 40 分钟)

每一个 NND 的填饱系数为 0.18 ( 0.2 ~ 0.3 )

四、奶牛最佳日粮配方的设计

奶牛 24 小时采食的各种饲料,统称日粮( ration )。奶牛的日粮组成中既有粗饲料、精饲料、青绿多汁饲料,也含有工业副产品饲料。

1 . 配制奶牛日粮的基本要求

1)保证日粮中含有足够的干物质。确定 DM 的需要量必须依据:

——体格大小和体重;

——泌乳时期;

—— 4%FCM 的产量高低;

——奶牛的生理状态和身体瘦弱还是肥胖。

需要量的范围从占活重的 2% 到 4.2% 。

2)必须含有一定数量、一定长度的纤维质粗饲料,且随泌乳阶段而变化。

泌乳早期( 0 ~ 60 天)占日粮 DM 的 50 ~ 40%

泌乳中期( 61 天~ 120 天)保持在 40%

泌乳后期(从 121 ~ 305 天)保持 40% 增加到 60%

干奶前期(干奶~ 45 天)从 60% 降到 55%

干奶后期(产前 15 天)从 55% 降到 50%

纤维素饲料的长度≥ 2.5 厘米。

3)含有必需数量的精饲料,以弥补由于粗饲料营养浓度不够所造成的进食营养物质与需要量之间的差异。精料的给量要考虑:——奶牛的泌乳期和产奶量( 4%FCM )

——动物的健康状况;

——粗饲料的质量和喂量;

——精饲料的价格和牛奶价格。

但精饲料的最大喂量必须控制在 16kg / 日以内。

4)日粮的蛋白质要根据奶牛的产奶量及泌乳期的不同时期而变化。

干奶期 12% 泌乳早期( 0 ~ 60 天) 18%

泌乳中期( 61 ~ 120 天) 16% ~ 17%

泌乳后期( 121 ~ 305 天) 15% ~ 16%

5)在保证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的条件下,根据当地的牛奶售价,要选择最合适的饲料品种,以使所配制的日粮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简称最大经济收益日粮)。

1)添加剂:使用量少,用于校正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主要有:

——维生素添加剂

——微量元素添加剂

——阴 / 阳离子添加剂

——生长添加剂

2)预混料用载体将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添加剂原料混合在一起。有的预混料除各种添加剂外,又加上常量矿物质元素——Ca 、P 、 Mg 、 Na 等。

3)浓缩料含有比例平衡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用量 20 ~ 50% 。

4)精料补充料包含比例平衡的所有营养物质(根据饲养标准规定的),补充粗饲料中不能满足奶牛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直接喂牛。

以上几种饲料添加剂和饲料的使用必须根据各自条件,有选择性地使用。

3 . 日粮的配合原则

1)选择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

饲养标准是根据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和能量代谢试验以及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不同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生产目的与水平的奶牛,每头、每天应给予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对饲养标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不是“永恒”的;

——有地区性和局限性,使用时应从实际出发予以调整;

——标准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群体的需要,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根据“标准”所出的配方,要根据采食量变化有一个范围。在借用饲料成分表时,要有同样认识。

2)要求饲料多样性,以达营养互补,但也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色香味)和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特别是饼粕类饲料;

3)不能超过每种饲料在日粮中的最大用量(见表 5 )。

4)所配出的精饲料弥补粗饲料的营养不足

5)质优价廉

4. 配制奶牛日粮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奶牛活重、泌乳期、日产奶量、乳脂率、怀孕状况、有无增重等基本条件,确定奶牛的每日营养物质总需要量。其中包括:干物质( DM )、 NND 、可消化粗蛋白质(或 RDP 和 UDP ),钙、磷和胡萝卜素( VA )等。

2)选择当地已有的、价格便宜的粗饲料,按照前面所介绍的理论喂量和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计算出粗饲料可能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

3) 1 )—2 )即为从精料中应当提供的干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4)确定混合精料数量及配合比例。

五、几点建议

1. 在奶牛日粮配合中增加瘤胃可降解蛋白质( RDP )和过瘤胃蛋白质( UDP )的供给量指标。

2. 要十分注意粗饲料在奶牛日粮中的重要性。饲料生产厂家在供应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时必须对客户的粗料供应情况(数量和质量)有所了解。不仅要使所供应的精料真正能起到对粗饲料的“补充”作用,而且还要考虑当地的奶 / 料价比,在一般情况下,要使奶农有利润空间。

3. 正确使用蛋白质饲料。有目的的供应 RDP 的 UDP 。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多。

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和使用量要因地、因时、因牛(生理状态)而异,还要考虑各种矿物质以及矿物质与相关维生素的相生、相克作用,绝对不要过量使用,以防中毒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奶牛只需添加三种脂溶性维生素—— A 、 D 、 E ,对十分高产的奶牛有必要添加少量的烟酸、生物素和胆碱。其它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K ,牛体内可以合成。即便需要添加的维生素,也要有“量”的概念,并非越多越好。例如,维生素 A 在每千克日粮干物质中超过

6.6 万 IU ,就引起中毒;而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E 的中毒量相应为 1.0 万 IU 和

2000IU 。

6. 在审验饲料质量时,要根据配方、原料质量、混合均匀度、营养指标以及外观表现(色香味)、生产日期等作全面衡量,不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复习要点-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判断题答案 1. (√)动物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动物营养代谢病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是生长发育受阻和生产性能下降。 3.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是糖供给不足,脂肪大量分解所致,临床表现神经型和呼吸型两种。 4. (×)胆碱、含硫氨基酸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5. (√)生物素缺乏是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6. (√)佝偻病是幼畜和幼禽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成骨细胞钙化不足。 7. (×)佝偻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作用完成后发生。 8. (×)饲料中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1:2。 9. (√)骨软病是一种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在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发生。 10.(×)微量元素是指动物体内含量不足百分之一的元素,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11.(√)硒-维生素E缺乏在牛上可引起营养性肌营养不良和胎衣滞留。 12.(√)猪的桑葚心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 13.(×)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是羊硒-维生素E缺乏最常见的形式。 14.(√)雏鸡渗出性素质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 15.(×)羔羊摆腰病是因为硒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16.(√)铜缺乏症的患畜,临床上表现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症状。

17.(√)动物体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可导致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维生素A缺乏症。 18..(×)猪食盐中毒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是大脑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所谓的“袖套”现象。 19..(×)食盐中毒本质上是由Cl- 引起的中毒。 填空题答案 1. 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病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 2. 奶牛酮病的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 3. 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糖供给不足。 4. 家禽痛风是在饲喂含大量核蛋白和嘌呤碱饲料而同时伴有肾脏损伤时发生的。 5. 禽痛风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内脏型和关节型。 6. 禽痛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血液中尿酸盐水平升高。 7. 胆碱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是引起禽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8. 维生素D又名钙化醇。 9.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是造成家畜发生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临床推荐的合理的钙与磷供给比例一般为2:1 。 10.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成年动物发生骨软症。 11. 动物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在幼龄动物发生佝偻病。 12. 佝偻病是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

奶牛维生素的需求

奶牛维生素的需求 奶牛对维生素的主要需求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B、维生素C、 1)维生素A:植物中的维生素A主要以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形式而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动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皮组织萎缩即皮炎,影响公母畜的生殖能力。在母畜可表现为胎盘变性、母畜流产、死产、胎儿衰弱及产后胎衣不下。还可引起牛特别是犊牛患夜盲症,有的患干眼病。 需求量:泌乳期和干乳期奶牛推荐饲喂维生素A分别为100 000-125 000 IU/头·d和50 000—75 000 IU/头·d(1 mg胡萝卜素相当于400IU维生素A)。在应激情况下(如呼吸道疾病等),泌乳奶牛的维生素A供给量应不低于150000IU/头·d,生产中也有人用到200000IU/头·d。另外,饲喂高谷物日粮会增加瘤胃中维生素A的损失,且应保证其维持较高水平。据报道,泌乳奶牛的维生素A中毒计量在1 000 000 IU/头·d。人们担心过量使用维生素A会干扰维生素D,E和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作用,但在200000IU/头·d以下是安全的。在2001年版NRC饲养标准中犊牛维生素A需要量为每公斤体重80IU(国际单位),干乳牛的维生素A需要量是每公斤体重l 10IU。 2)维生素E:维生素E缺乏主要导致奶牛肝坏死、不孕或不育症。维生素E是最重要的生育成分,在各类动物的繁殖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E又被称为生育元素。 需求量:干乳期和泌乳期奶牛的维生素E推荐饲喂添加量分别为1 000,500IU/头·d。在2001年版NRC饲养标准里,为了维护健康和免疫功能以及防止乳房炎和繁殖障碍,提高了维生素E的需要量。如果摄取正常的饲养采食量和考虑饲料中的维生素E含量,干乳牛每公斤体重1.6IU,即每天约1000IU;泌乳牛每公斤体重0.8IU,即每天约500IU。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

一、干物质采食量 1. 概述 干物质采食量(DMI)在营养学上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真实或精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排放到环境中的养分增多。超量的养分排放对环境有毒害作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有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以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 和Tolkamp,1996)等理论。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 据认为,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网胃(可能还包括皱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Allen,199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代谢-反馈调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本身具有最大的生产潜力,并具有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最大限度利用养分的能力(Illius和Jessop,1996)。当养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的吸收超过需要或者吸收的养分比例不当时,机体启动负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DMI。 另外一个代谢调节理论是Ketelaars和Tolkamp(1996)提出的基于氧消耗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动物会以一定的速率消耗摄入的净能,在这一速率下,动物利用氧的程度最优,而产生导致衰老自由基的数量最少。 除了物理、代谢和化学稳恒因素的错综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动物DMI外,动物的心理和感觉因素也起作用(Baumont,1996)。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准确预测反刍动物的DMI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原因主要是调节DMI的刺激因素复杂、纷乱和了解甚少。其他有关DMI的讨论和综述文章,请参见Baile和McLaughlin(1987);Forbes(1995);Ketelaars和Tolkamp(1992a,b);Mertens(1994),以及NRC(1987)。 对于泌乳奶牛来说,产奶(消耗能量)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8周,而DMI(能量采食量)高峰通常滞后,在产后10~14周才能达到(NRC,1989)。关于是否采食促进产奶还是产奶促进采食? 至今仍存争议。基于能量进食调节理论和其他理论(Baile and Forbes,1974;Conrad等,1964;Mertens,1987;NRC,1989),似乎是奶牛消耗饲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也就是说产奶促进采食。 泌乳奶牛通过增加能量采食量来补偿其能量消耗的情况,在许多添加生长激素的试验中得到明确证实。在这些试验中,干物质采食量随产奶量的升高而增加(Bauman,1992;Etherton和Bauman,1998)。 2.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方程式 1.1 泌乳奶牛以前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采用了不同方法来预测DMI。1971年版《奶牛营养需要》(NRC,1971)简单地推荐泌乳牛前6~8周及以后阶段根据能量需要来预测随意采食量。在1978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NRC,1978)中,DMI指南的建立是根据一套精心挑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一个修正数据表格。将奶牛体重和4%校正乳作为因子来估测DMI,DMI一般占体重的2%~4%。在NRC(1989)版本中,预测DMI以能量需要理论为基础,并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产奶净能(NEL)包括用于维持、产奶和补偿体重损失所需的能量。预计的干物质采食量还需要进行校正,在产奶最初3周阶段DMI预测值应减少18%;当饲喂发酵饲料时,饲粮水分含量在50%基础上水分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100kg体重的DMI应减少0.02kg。在NRC(1989)的版本中,DMI的预测完全是以能量平衡为基础,也就是说,奶牛长期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奶牛的营养需要

奶牛的营养需要 奶牛的饲养标准给出了奶牛生长各阶段和产奶的营养需要。我国于2004年发布了最新的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在泌乳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产奶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所以,确定奶牛营养需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充分满足产奶、体况和胎儿生长的需求。下图所示是泌乳牛典型的泌乳曲线、采食量、胎儿生长和体储动态变化。 泌乳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胎儿生长和能量储备动态变化曲线 产奶量在产犊后4-6周达到高峰,而后以每月6-7%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300天干奶。产犊后,奶牛采食量增加的速度低于产奶量的增加速度,导致饲粮所提供的营养无法满足产奶的需要,因而奶牛需要通过动员体储来满足产奶的营养需要,使体重逐渐下降。 在产犊10周以后,饲粮营养物质采食量基本能够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并在产后12 周时采食量达到高峰。在整个泌乳中期和后期,饲粮营养物质采食量均高于产奶所需,多余的营养用于奶牛增重、体组织储存和骨骼的恢复。 (一)奶牛标准的指标体系列出了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奶牛能量指标采用奶牛能量单位和产奶净能,蛋白质指标采用可消化粗蛋白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矿物质列出了钙磷的需要量,维生素指标列出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需要量。 (二)奶牛饲养标准的表达方式我国2004年版奶牛的饲养标准按析因法和综合法列出了奶牛的需要量,与猪家禽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以每千克日粮的营养素含量来表示,而是按照动物的生产目的列出用于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量,另外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的需要量综

合在一起给出一套综合营养素需要量,并且以每天每头营养素需要量来表示。 1.不同的生产目的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给出计算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量公式,包括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产奶的营养需要、体重变化的营养需要、妊娠最后四个月的营养需要、生长牛的营养需要、种公牛的营养需要,可根据给出的计算公式算出营养需要。 例如,产奶的能量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产奶的能量需要量=牛奶的能量含量×奶量 牛奶的能量含量(KJ/kg)=1433.65+415.30×乳脂率 牛奶的能量含量(KJ/kg)=166.19+249.16×乳蛋白干物质率 2.每日每头养分的综合需要量 奶牛饲养标准提供了一套综合营养素需要量表,包括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母牛妊娠最后四个月的营养需要、生长母牛的营养需要、生长公牛的营养需要。 例如,下表分别为成年母牛的营养需要和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 成年母牛每天的维持营养需要

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动物中毒病概述 1.与中毒病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 3.动物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4.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二)学习要求 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治原则;毒物与中毒的概念、中毒病的特点、毒物的代谢及作用方式、中毒病的诊断和防治。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认识我国目前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现状,增加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概况。 2、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动物中毒病的常见原因及诊断。 3、重点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毒物与中毒的概念;动物中毒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一)课程内容 介绍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犬、猫糖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犬猫脂肪肝综合征;羊妊娠毒血症;肥胖母牛综合征;禽痛风;营养性衰竭症等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二)学习要求 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奶牛酮病;禽脂肪肝综合征;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黄脂病;禽痛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学习重点应侧重于基本概念、发病机理的理解。

泌乳的营养需要量

泌乳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 (一)泌乳母牛 乳牛饲养标准中,各国采用的能量体系不尽相同, 但目前总的趋势是采用净能体系。对于乳牛不仅产奶而且维持和增重的能量需要均以产奶净能表示。在确定乳牛的产奶净能需要过程中, 除测定奶(动物产品)中所含净能值外, 最重要的是准确评定饲料的产奶净能价值, 或者准确测定饲料消化能或代谢能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奶牛的营养需要大多通过析因法确定,亦即分别研究维持和生产需要。奶牛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了产奶以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因此,奶牛的能量需要是维持、产奶、增重或失重、妊娠等多项需要之和。 1.泌乳母牛维持能量需要目前泌乳牛维持能量需要多借用干乳牛数值, 据报道, 泌乳牛与干乳牛维持需要差距很大。实验还证明维持能量消耗和产奶量密切相关, 产奶量愈高维持能量消耗愈大。各国饲养标准所规定的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不完全相同。我国乳牛饲养标准规定: 在中等温度舍饲条件下, 成年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为356W0.75KJ,第一和第二泌乳期乳牛尚在生长发育,应在维持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对放牧饲养的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 根据行走公里和速度的不同分别作了规定; 还提出了不同气温条件下乳牛维持能量需要的调整参数。 NRC(1988)规定,第三胎及其以上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为每kg代谢体重(W0.75)334.7kJ 产奶净能(NEL)。对第一胎和第二胎奶牛,维持需要应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由此,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用下式计算: 第一胎: 401.7W0.75 (kJ NEL/d) 第二胎: 368.2W0.75 (kJ NEL/d) 第三胎及以上:334.7W0.75 (kJ NEL/d) 如果奶牛的活动量较大,维持能量需要还应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调整。奶牛每行走1千米,维持需要增加3%;放牧情况下维持需要增加10-20%。 2.泌乳母牛产奶的能量需要产奶的能量需要根据产奶量和乳脂率计算。首先根据乳脂率将产奶量折算成标准奶产量。1kg标准奶含能3138 MJ ,该系数乘以标准奶产量即得产奶的净能需要。NRC提供了直接由乳脂率计算产奶净能需要的公式: NEL (Mcal/kg奶)= 0.3512 + 0.0962 ×乳脂率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的能量体系采用产奶净能, 以奶牛能量单位(NND)表示, 即用1kg 含脂4%的标准乳所含产奶净能3.138MJ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中农大动物营养代谢与中毒病防治复习思考题.docx

动物营养 选择题 酮体指的是______。A.乙酰乙酸、 下列描述中,哪个不是牛妊娠毒血症的症状______。A.患牛显得异常消瘦,脊背凹凸,毛色暗淡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_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产乳热一般于母牛分娩______小时内发生。C.48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______。D.微黄或淡白色 犬生产搐搦是因为产后低______而引起。B.血钙 禽痛风是因为体内缺乏______。A.精氨酸酶 关于肉鸡腹水综合症下列哪个不是典型临床症状____。B.胸腔内潴留大量积液 下列特征哪个属于肌红蛋白尿?______ B.尿液透明 饲料中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______。A.2∶1 动物肌纤维苍白最可能是______。B.缺硒 动物甲状腺肿大应补充______。B.碘 缺乏维生素A一般可造成______。A.视觉异常 维生素K缺乏或不足的易造成动物______。C.痛风 美蓝是治疗______中毒的特效药。C.氟 氢氰酸中毒时动物血液呈______。C.鲜红色 黄曲霉素中毒主要损害______。C.肝脏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是______。C.肾上腺皮质激素 犬急性洋葱中毒的典型症状是______ C.尿血 下列哪种动物对伊维菌素类药极为敏感?______。C.尖嘴犬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机体__________供应不足和___________代谢发生紊乱,酮体在体内蓄积导致酮血、酮乳、酮尿、低血糖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C、碳水化合物、脂肪 分娩或产后泌乳造成血钙快速降低可引发()。B、生产搐搦 仔猪低糖血症是由于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之体内贮备的_____耗竭而引起的。A、糖原 贫血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中_______数,血红蛋白量和比容低于正常值。C、红细胞 贫血时动物可视黏膜一般为D、微黄或淡白色 禽痛风是指血液中蓄积过量__________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A、尿酸盐

奶牛营养需要

奶牛营养需要 第一节奶牛营养需要特点 一、奶牛消化特点 牛是反刍动物,采食时不需充分咀嚼就呑咽,采食量大,进食快,饱食后很长时间进行反刍,即将胃内食团重呕回口腔反复细嚼,一昼夜约6-8小时。 牛胃分四室,即瘤、网、瓣、皱、皱胃也叫真胃。只有真胃分泌消化液。瘤胃是第一胃,胃壁发达,容积非常大,成年奶牛可达250升,是肉役牛的2.5倍,瘤胃占胃总容积的78-85%,要养好奶牛,必须发挥瘤胃功能和创造稳定的瘤胃内环境。 瘤胃第一功能是机械性功能,靠发达的胃壁肌肉和乳头收缩松弛节律性蠕动,对食物进行浸润、软化、拌和、揉磨,再加长时间反刍与唾液充分混和,对饲料进行初步的加工消化。 瘤胃第二功能是,在良好的胃液环境下,大量有益的细菌和纤毛虫通过增殖、生长,对饲料发酵分解,并可形成大量的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属内源性的营养,对奶牛的营养至关重要。瘤胃内环境必须保持PH7-7.5的环境,饲养上科学的喂给非常重要。 (一)要满足大量采食需要,给予足够的干物质量,每日进入干物质量为活体重的3-4%。 (二)饲料必需做到以粗料为主,尤其是优质粗饲料,保持瘤胃稳定环境很重要,粗纤维泌乳盛期含量不少于15%,其它阶段不低于17%,后期20%以上。精饲料的补给量对瘤胃环境影响很大,多喂精料来刺激增奶是不可取的,而往往带来瘤胃环境的破坏,一般应掌握精粗比例,分娩前期40:60,泌乳盛期60∶40,泌乳中期为50∶50左右,泌乳后期30∶70,干乳期25∶75,并保持适度的粗蛋白质水平和足够的能量来源。 (三)注意饲料质量,牛爱吃,适口性好,无霉败变质,并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及食盐。每100公斤体重每日应给食盐5克,每产一公斤奶加2-3克。应经常应用缓冲剂,如小苏打、氧化镁,调整PH值,特别是精料及青贮喂量较多时更应注意。 (四)应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如饲喂方式,次数,顺序,时间,喂后休息,饮水等都应保持稳定,即按时饮喂,定时定量。 二、各种营养素的主要作用及缺乏症 奶牛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从食入的饲料中消化吸收获取。主要营养物质有水,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 (一)水分:水是构成家畜体内重要成分。缺时被毛粗糙,食欲下降,奶牛每天饮水60-100升,喝水的数量与环境温度,饲料种类及生产状况有关,因此要经常保持充足的清洁饮水。夏季应设立水槽保持经常有水,自由饮水。饲料中都含有一定量水分,一般干草、枯草及精料中含水分10-15%,多汁饲料70-90%。日粮中水份过高,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发生总养分供给不足。饲料加水拌喂时,尽量要少加水,让牛采食后多从饮水中吸取水分。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构成家畜体的主要成分。肌肉、内脏、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高纲097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也时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两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将教材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清楚地认识到非传染性群发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亚临床疾病的监测、预报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内容涉及其它课程较多,先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营养学基础等;后续课程主要是兽医临床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物营养代谢病概述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概念与特点 2.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3.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 4.动物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5.动物营养代谢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日本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

日本的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 日本作为我国近邻,其膳食结构与我们非常相近。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国民营养工作,很早就开展了营养学研究,在营养标准方面做了很多系统工作。比如,2010年颁布了新版《日本人膳食摄取标准》,其推行的《饮食教育基本法》也取得一定成就。 下面就日本的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做简要讲解,以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历史回顾(可以作为背景链接) 1914年佐伯矩博士开设私立营养研究所、开始进行营养研究以及营养普及工作 1920年国立营养研究所设立 1926年营养学校的第1届毕业生等15名被授予“营养技师”, 开始了“营养技师”的职称 1929年在警察部长会议、卫生科长会议上以内务大臣的名义将《有关改善国民营养》作为指示事项来进行处理、以后在各地方厅设置了营养士。 1937年在设立保健所的时候、其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必须进行营养改善指导 1938年因为是从厚生省开始启动的,随后又将有关营养行政的事务从内务省移到了厚生省二战中,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炸为一片废墟。战后,日本营养改善工作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开始。 1945年公布了营养士规则以及私立营养士培养所指定规则设立日本营养士会 根据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指令实施了营养调查 1946年在厚生省公共保健局设置营养课程 1947年公布了《营养士法》、《保健所法》、《劳动基本法》、《儿童福利法》、《食品卫生法》1948年公布了《医疗法》 日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改善战后日本营养不良的状况。 1949年实施了第1届营养士考试

1950年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充,开始实施医院内的完全配餐制度1952年公布《营养改善法》 1954年公布《学校配餐法》并召开了第1次日本营养改善学会 1958年从厚生省下达了作为营养教育的《六种基础食品》的普及将《完全配餐制度》更名为《基准配餐制度》 公布《调理师法》,设立全国营养士培养协会 1959年日本营养士会社团法人的设立被许可 1961年第3回国际食料学会议(ICD)上国家首次派营养士参加1962年公布了营养士法的部分修正法(创设了管理营养士制度)1963年实施第1回管理营养士考核 1965年全国营养士培养设施会社团法人的设立被许可 1975年在京都召开了第10回国际营养学会 1980年召开了世界保健日纪念《第1回健康增进的提倡》 1982年科学技术厅《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第四修订版》发表1983年公布老人保健法(表明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984年厚生省公共卫生局营养课改为保健医疗局健康增进营养课 1985年营养士法以及营养改善法的一部分修正法公布(87年4月施行)厚生省发表了《健康膳食生活指南》 1986年厚生省发表了《肥胖和消瘦的判定表?图》开始加工食品的营养成分表示制度日本已改善营养不良而进入饱食、过食状态 1987年实施第1回管理营养士国家考试。 厚生省公共卫生审评会上发表了《有关增进健康的运动指导员的培养》 1989年厚生省发表了《第4次修改日本人的营养需要量》、《健康增进所需要的运动量》。科学技术厅发表了《有关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第四版的跟踪调查报告II- 日本食品脂溶性成分表(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E)》 召开了《国际营养教育研讨会》 1990年厚生省发表了《健康增进膳食指南(对象特性分别)》日本营养士会创设了生涯学习制度

奶牛营养需要标准

成年母牛维持营养需要体重日干粮奶牛能量可消化粗小肠可消化钙磷 胡萝卜维生素A (kg)物质(kg)单位(NND)蛋白(g)粗蛋白(g) (g) (g) 素(mg) (国际单位) 350 243 202 21 16 37 15000 400 268 224 24 18 42 17000 450 293 244 27 20 48 19000 500 317 264 30 22 53 21000 550 341 284 33 25 58 23000 600 364 303 36 27 64 26000 650 386 322 39 30 69 28000 700 408 340 42 32 74 30000

750 430 358 45 34 79 32000 注:1.对第一个泌乳期的维持需要按表下表基础增加20%,第二个泌乳期增加 10%. 2.如第一个泌乳期的年龄和体重过小,应按生长牛的需要计算实际增重的营养 需要 3.上表没考虑到放牧运动能量消耗 4.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维持能量消耗增加,需在下表基础上增加需要量, 按正文说明计算。 5.泌乳期间,每增重1kg体重需要增加8NND和325gDCP;每减重1kg需扣除 和250gDCP。 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饲料瘤胃降解蛋白×降解蛋白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的效率×微生物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饲料非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饲 料瘤胃降解蛋白××)+(饲料非降解蛋白×) 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 乳脂日粮干物质奶牛能量可消化小肠可消化钙磷 率(%)进食量(kg) 单位(NND)粗蛋白(g)粗蛋白质(g) (g) (g)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名词解释答案 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性疾病。。 2.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尿酸盐大量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上的一种代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3.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肝病,由于体脂肪代发生障碍,多量脂肪蓄积于肝脏,腹腔及皮下脂肪组织引起肝脏发生脂肪病变。 5.肉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肉用仔鸡发生的一种以肝、肾肿胀,肝苍白、肾呈各种色变,表现嗜睡、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疾病。 6.佝偻病: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障碍所致的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7.骨软病:成年动物软骨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 8.营养性肌营养不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幼畜发生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0.渗出性素质:雏禽由于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以胸部、腹部、翅下及大腿侧皮下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11.铜缺乏症:是动物体铜含量不足所致的以贫血、腹泻、运动失调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2.铁缺乏症:由于饲草料中铁含量不足或机体铁摄入量减少,引起动物以贫血

和生长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性疾病。 13.锰缺乏症:是动物体锰含量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4.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上皮角化、夜盲和繁殖机能障碍为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5.维生素B1缺乏症:由于体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病。 16.维生素B2缺乏症:由于动物体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以生长缓慢、皮炎、肢麻痹(禽)、胃肠道及眼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性疾病。 17.酮病,反刍动物体物质代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代性疾病。 18.肉鸡腹水综合征:是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肉鸡,以浆液性液体过多的积累在腹腔,右心扩肥大,肺部淤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 23.毒物:任何物质(固、液、气体)进入动物机体,干扰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暂时或持久的病理过程,甚至危害生命者,都应该称为毒物。 24.中毒:是由毒物引起的疾病之总称。 25.饱潲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常在饱食后不久发生,并迅速窒息死亡,故又称“饱潲病”。以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27.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植物,在体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28.棉籽饼中毒:畜禽因长期、大量吃棉籽、棉籽饼,发生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解读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解读 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计划》指出,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一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二是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四是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六是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七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计划》提出六项重大行动提高人群营养健康水平。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二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包括指导学生营养就餐,超重、肥胖干预等内容。三是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群营

奶牛的营养代谢病

摘要本文综述了奶牛的的几种营养代谢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代谢病 近几年我国在奶牛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奶牛饲养规模小,农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故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笔者就产后瘫痪、低镁血症及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的防治做一简要介绍。 1产后瘫痪 1.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1 )饲料因素。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血液中血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的C 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2 )胎儿因素。在怀孕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少。(3 )泌乳因素。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4 )大脑皮质抑制。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乳房开始泌乳,大量血液进入乳房,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1.2 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3~5 d 以内。根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1.2.1典型症状 典型病例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 h。发病前期征兆常 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泌乳减少,站立时后肢频踏,肌肉发抖,行走时后肢摇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本科《家畜营养与代谢病学》(课程代码2795)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定义: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称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缺乏;三大物质的吸收障碍;中间代谢障碍;排泄障碍;参与代谢调节的物质(矿质、维生素)质和量的改变。 营养代谢疾病的一般原因 1).来源不足:土壤、水和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不足,或过多,拮抗使另一种营养物质不足。此种现象、集约化养殖场出现较多。 2)吸收障碍:胃肠道炎症、先天性消化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单糖吸收障碍)。 3)消耗过多:妊娠、泌乳、产蛋、产毛、生长发育、慢性消耗性疾病。 4)肝功能障碍:许多代谢物质的代谢中断。 5)调节机能障碍:神经、激素、酶的组成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 6)排泄障碍:肾功能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的特征(诊断要点) 1)发病慢:呈渐进性发展,从病因到症状一般需数周、数月,甚至更长。 2)群发、呈地方性发生。 3)临床和病理变化常呈现某种营养物不足的特有症状,体温正常或稍偏低。 4)饲料和动物组织检测,有某种营养物质过低。 5)试验性治疗和血清酶活性降低有诊断意义。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合理搭配饲料,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 2)注重作为饲料的收获、贮藏,防止霉变,合理加工,排除营养物质缺乏原因。 3)配制全价日粮。 第二章糖、脂肪与蛋白质营养紊乱性疾病 奶牛酮病 定义: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 病因 1)瘤胃生成丙酸减少,血糖浓度降低,丙酸是在瘤胃消化过程中产生(乙:丙:丁=70:20:10),糖主要是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2)产前,产后,采食量降低,前胃消化功能降低,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精料太多,粗纤维不足。 以上均可造成丙酸浓度降低。丙酸需先转化为丙酰COA,在VB12的参与下,转化为琥珀酰COA,然后经糖异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 3)缺钴时,VB12合成减少,影响丙酸代谢和糖生成。 4)体内糖消耗过多,过快,造成糖供与消耗不平衡→使血糖降低。 乳牛泌乳高峰期。 发病机理:当血糖浓度降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加强,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作为生糖生质转化为葡萄糖以弥补血糖不足,但大量的脂肪酸不仅使血中浓度增高,而且引起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加快,所产生的乙酰COA因得不到足够的草酸乙酰,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沿着合成乙酰COA的途径,最终形成大量酮体。 胴体产生后对机体的影响是:1)酸中毒; 2)瘤胃酸度高,M区系改变—→前胃消化不良;3)抑制中枢,造成瘫痪。 主要临床特征 1)消瘦型: 呈顽固性前胃弛缓,消瘦。

高产奶牛的特征

高产奶牛的特征 高产奶牛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在7500公斤以上,含脂率3.4%~3.5%,乳蛋白率在3%~3.2%的牛群;个体奶牛泌乳期产奶量在8500公斤以上,经产奶牛在9000公斤左右。 一、高产奶牛应具备的指标 (1)产奶量高。 (2)乳成分好、乳脂率高、乳蛋白含量高。 (3)繁殖功能正常。 (4)无代谢疾病。 二、高产奶牛的生理特征 (1)高产奶牛的体型外貌高产奶牛体型的乳用特征明显,头部清秀,颈部偏细,背部平直,四肢健壮,无卧系。体型前窄后宽,腹围大,成梯形。乳房像浴盆,前伸后延、附着紧凑,乳静脉粗状、弯曲发达。体高1.4米以上,体长1.7米以上。 (2)高产奶牛的采食与反刍高产奶牛采食和反刍时间比低产奶牛时间长,瘤胃蠕动次数也较多,反刍后每分钟咀嚼60次左右。 (3)高产奶牛的饮水量高产奶牛不但饮水时间长,而且饮水量大,次数多,每头牛每昼夜饮水量为50~75公斤,平均是62.5公斤。

(4)高产奶牛的消化和排粪高产奶牛采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每次排粪时间长,排粪量大,粪便较稀,每日排粪量为38~49公斤,排尿量为40~68公斤。 (5)高产奶牛的挤奶速度高产奶牛比低产奶牛乳头松弛,排乳速度较快。高产奶牛的日产奶量比低产牛高30%~50%,因此每日挤奶时间比低产牛挤奶时间长。 (6)高产奶牛的营养转化能力高产奶牛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把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消化,在生产奶过程中,把饲料营养送往乳腺转化成牛奶的各种成分的能力特别高,而低产奶牛这种能力差。 实践证明,高产奶牛喂大量精料会出现酮病等,因此对高产奶牛应加大粗饲料比例,在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增加生物制剂,能有效减轻肝脏功能负荷,达到高产奶牛健康、高产、长寿。 (7)高产奶牛生理特征高产奶牛由于基础代谢率高,因此心跳、呼吸等生理指标与低产牛有很大差异。高产奶牛呼吸、心脏跳动均比低产奶牛快,差异显著;体温变化不大,充分反应高产奶牛机体功能强,代谢旺盛。 高产牛的负担是非常繁重的,因此除了能生产大量优质牛奶外,还必须同时具有健康的身体状况,有旺盛的食欲,发达的消化系统,泌乳器官和强有力的代谢功能。

(完整版)奶牛营养需要标准.doc

成年母牛维持营养需要 体重日干粮奶牛能量可消化粗小肠可消化钙磷胡萝卜维生素 A ( kg)物质( kg)单位( NND )蛋白( g)粗蛋白( g)(g) (g) 素( mg)(国际单位 ) 350 5.02 9.17 243 202 21 16 37 15000 400 5.55 10.13 268 224 24 18 42 17000 450 6.06 11.07 293 244 27 20 48 19000 500 6.56 11.97 317 264 30 22 53 21000 550 7.04 12.88 341 284 33 25 58 23000 600 7.52 13.73 364 303 36 27 64 26000 650 7.98 14.59 386 322 39 30 69 28000 700 8.44 15.43 408 340 42 32 74 30000 750 8.89 16.24 430 358 45 34 79 32000 注: 1.对第一个泌乳期的维持需要按表下表基础增加20%,第二个泌乳期增加10% . 2.如第一个泌乳期的年龄和体重过小,应按生长牛的需要计算实际增重的营养需要 3.上表没考虑到放牧运动能量消耗 4.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维持能量消耗增加,需在下表基础上增加需要量,按正文说 明计算。 5.泌乳期间,每增重 1kg 体重需要增加 8NND 和 325gDCP ;每减重 1kg 需扣除 6.56NND 和 250gDCP。 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 微生物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0.9× 0.7)+(饲料非降解蛋白×=(饲料瘤胃降解蛋白×降解蛋白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的效率× +(饲料非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 (饲料瘤胃降解蛋白× 0.65)

相关主题